她需要的是李大人的态度。
目前看来,她所谋之事已经成了三成。
李大人连忙谢恩,这才被丫鬟引到了韶懿郡主左下手处的位置。
有丫鬟过来上茶,他借着喝茶,不动声色地打量了韶懿郡主几眼,十二三岁的模样,却是有孝在身,只穿了一身极淡雅的烟灰,也无首饰,端坐在椅子上,就打骨里头,透了一种令人敬畏的娇贵威仪。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李大人脸色变了,身为连城知县,他对这种脚步声并不陌生,这是衙门里的官兵,所穿的官靴发出来的声音。
果然!
殷怀玺掀帘进来,目光在屋里一扫,李大人坐不住了,“扑通”一声跪到地上:“拜见武穆王。”
殷怀玺淡声道:“既是郡主的客人,便也不需多礼。”
李大人悄悄松了一口气,谦卑地道了谢,这才低眉顺眼地起身,坐到了之前的位置。
武穆王在韶懿郡主所居的小院里来去自如,可见这两人关系匪浅,想来那些流言,多半是真的。
虞幼窈看着殷怀玺,有些惊讶:“你怎么过来了?”
“今儿正好有空,打算带你去连城走一走,”殷怀玺似有若无地看了李大人一眼,漫不经心道:“既然你有客人,便改日再去。”
虞幼窈点头:“我在连城有两处养柞蚕的庄子,正打算抽时间过去看一看,只是城外聚集了不少流民,也不好贸然前往,你若是有空,正好与我一起。”
殷怀玺却是求之不得:“你定好的时间,到时候命人知会我一声。”
虞幼窈笑着应下。
李大人坐如针毡,恨不得寻个地缝往里钻了去。
武穆王来连城巡视灾情,连城只要排得上名号的大家,几乎都下了帖子,想要设宴款待,武穆王都以公务繁忙为由推拒。
可“公务繁忙”的武穆王,却有时间陪同韶懿郡主,任韶懿郡主“差谴”。
他也不是傻子。
韶懿郡主一开口,就提了养柞蚕的庄子,话是对武穆王说的,却是刻意给他听的。
而武穆王的到来,也不是偶然,很可能是在为韶懿郡主“撑腰”、“做势”,虽然他觉得,依韶懿郡主如今的身份名声,武穆王此举大可不必。
果然!
武穆王话锋一转,就道:“你与李大人谈事,不介意我在场吧!”
“武穆王请随意,”虞幼窈摇摇头,接着就转了话:“今儿商议之事,原也与武穆王有些干系,听一听也是无妨碍。”
李大人额上冒出了冷汗,四大家掌控了连城及周边一些小县的柞蚕经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虽然是连城知县,但四大家根深蒂固,朝中有人,难免民大欺官,他是想管也管不了,韶懿郡主若想要从中分一杯羹,这不是为难他吗?
虞幼窈看向了李大人,微笑道:“北境大多地区都遭了旱灾,逃荒人数多达两三百万之多,连城是北境少有受旱灾影响较轻的地区之一,这是李大人治地有功。”
第792章 必承其德
李大人也不好贸然开口,最初的紧张不安过后,他暗暗瞧了武穆王一眼,心里开始琢磨着武穆王和韶懿郡主的关系,突然又想到了一桩传闻。
韶懿郡主得了一张,从海外传进国内的香药残方,经过研究,做了一种很厉害的膏油,为表哥周令怀缓解腿疾。
膏油通筋活络,活血化於颇有奇效,韶懿郡主又研制了一种天泽香丸,二者相辅相成,内调外养,令周令怀的腿疾有了好转。
那位周表兄与武穆王交好,武穆王跟前有一位神医精通针术,三管齐下竟然将周令怀的腿治好了。
之后,又用此法治好了武穆王的腿。
这才有了武穆王,上疏朝廷为韶懿郡主请功之事。
事后韶懿郡主种植番薯一事,在大周朝闹得沸沸扬扬,风头一度盖过了武穆王。
等武穆王巡边,视察行走于北境各地区,大家这才后知后觉,武穆王的腿恢复了,消息随之传出。
只是武穆王的腿能治好,也是韶懿郡主之功,外面谈论最多的,还是韶懿郡主。
且不说,武穆王是不是真的爱慕韶懿郡主,两人渊缘很深,这点毋庸置疑。
李大人不搭话,虞幼窈也不在意:“我这一路从泉州过来,途经了不少州省,流民的大量涌入,导致许多地方暴乱频发,连城能维持如今的安稳局面,虽是武穆王在城外设了收容营,收容各地逃荒而来的流民之故,但安置流民一应事宜,都是由官府出面,李大人也是功不可没。”
李大人连忙道:“这是下官职责所在,下官不敢居功。”
官府只会赈济自己治下的灾民,那些逃荒过来的流民,不在他们职责范围,当然可以放任不管。
他也不想收容流民,这么大一批人,这么多张嘴等着吃饭,谁管得过来?
可武穆王发话了,还派兵过来协助官府镇压流民,连流民的粮食也都由武穆王出了,他是不想管也得管。
“李大人果然心怀百姓,”虞幼窈微笑着赞了一声:“当今天下,能像李大人这样一心为民的好官,已经不少多了。”
被戴了高帽,李大人非但没觉得高兴,反而更加诚惶诚恐了,顿时连话也不敢说了。
虞幼窈恭维了李大人几句,便切入了正题:“据我所知,城外收容的流民已经达十三万之众,流民的数量还在逐日增加,眼看着就要进入春耕生产,可大批的流民,没有田地,也没有活计,就不能填饱肚子,养家糊口,武穆王是挪用了军晌救济了灾民,整个北境几百万灾民,想来再多的粮食也经不起消耗了。”
--
目前看来,她所谋之事已经成了三成。
李大人连忙谢恩,这才被丫鬟引到了韶懿郡主左下手处的位置。
有丫鬟过来上茶,他借着喝茶,不动声色地打量了韶懿郡主几眼,十二三岁的模样,却是有孝在身,只穿了一身极淡雅的烟灰,也无首饰,端坐在椅子上,就打骨里头,透了一种令人敬畏的娇贵威仪。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李大人脸色变了,身为连城知县,他对这种脚步声并不陌生,这是衙门里的官兵,所穿的官靴发出来的声音。
果然!
殷怀玺掀帘进来,目光在屋里一扫,李大人坐不住了,“扑通”一声跪到地上:“拜见武穆王。”
殷怀玺淡声道:“既是郡主的客人,便也不需多礼。”
李大人悄悄松了一口气,谦卑地道了谢,这才低眉顺眼地起身,坐到了之前的位置。
武穆王在韶懿郡主所居的小院里来去自如,可见这两人关系匪浅,想来那些流言,多半是真的。
虞幼窈看着殷怀玺,有些惊讶:“你怎么过来了?”
“今儿正好有空,打算带你去连城走一走,”殷怀玺似有若无地看了李大人一眼,漫不经心道:“既然你有客人,便改日再去。”
虞幼窈点头:“我在连城有两处养柞蚕的庄子,正打算抽时间过去看一看,只是城外聚集了不少流民,也不好贸然前往,你若是有空,正好与我一起。”
殷怀玺却是求之不得:“你定好的时间,到时候命人知会我一声。”
虞幼窈笑着应下。
李大人坐如针毡,恨不得寻个地缝往里钻了去。
武穆王来连城巡视灾情,连城只要排得上名号的大家,几乎都下了帖子,想要设宴款待,武穆王都以公务繁忙为由推拒。
可“公务繁忙”的武穆王,却有时间陪同韶懿郡主,任韶懿郡主“差谴”。
他也不是傻子。
韶懿郡主一开口,就提了养柞蚕的庄子,话是对武穆王说的,却是刻意给他听的。
而武穆王的到来,也不是偶然,很可能是在为韶懿郡主“撑腰”、“做势”,虽然他觉得,依韶懿郡主如今的身份名声,武穆王此举大可不必。
果然!
武穆王话锋一转,就道:“你与李大人谈事,不介意我在场吧!”
“武穆王请随意,”虞幼窈摇摇头,接着就转了话:“今儿商议之事,原也与武穆王有些干系,听一听也是无妨碍。”
李大人额上冒出了冷汗,四大家掌控了连城及周边一些小县的柞蚕经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虽然是连城知县,但四大家根深蒂固,朝中有人,难免民大欺官,他是想管也管不了,韶懿郡主若想要从中分一杯羹,这不是为难他吗?
虞幼窈看向了李大人,微笑道:“北境大多地区都遭了旱灾,逃荒人数多达两三百万之多,连城是北境少有受旱灾影响较轻的地区之一,这是李大人治地有功。”
第792章 必承其德
李大人也不好贸然开口,最初的紧张不安过后,他暗暗瞧了武穆王一眼,心里开始琢磨着武穆王和韶懿郡主的关系,突然又想到了一桩传闻。
韶懿郡主得了一张,从海外传进国内的香药残方,经过研究,做了一种很厉害的膏油,为表哥周令怀缓解腿疾。
膏油通筋活络,活血化於颇有奇效,韶懿郡主又研制了一种天泽香丸,二者相辅相成,内调外养,令周令怀的腿疾有了好转。
那位周表兄与武穆王交好,武穆王跟前有一位神医精通针术,三管齐下竟然将周令怀的腿治好了。
之后,又用此法治好了武穆王的腿。
这才有了武穆王,上疏朝廷为韶懿郡主请功之事。
事后韶懿郡主种植番薯一事,在大周朝闹得沸沸扬扬,风头一度盖过了武穆王。
等武穆王巡边,视察行走于北境各地区,大家这才后知后觉,武穆王的腿恢复了,消息随之传出。
只是武穆王的腿能治好,也是韶懿郡主之功,外面谈论最多的,还是韶懿郡主。
且不说,武穆王是不是真的爱慕韶懿郡主,两人渊缘很深,这点毋庸置疑。
李大人不搭话,虞幼窈也不在意:“我这一路从泉州过来,途经了不少州省,流民的大量涌入,导致许多地方暴乱频发,连城能维持如今的安稳局面,虽是武穆王在城外设了收容营,收容各地逃荒而来的流民之故,但安置流民一应事宜,都是由官府出面,李大人也是功不可没。”
李大人连忙道:“这是下官职责所在,下官不敢居功。”
官府只会赈济自己治下的灾民,那些逃荒过来的流民,不在他们职责范围,当然可以放任不管。
他也不想收容流民,这么大一批人,这么多张嘴等着吃饭,谁管得过来?
可武穆王发话了,还派兵过来协助官府镇压流民,连流民的粮食也都由武穆王出了,他是不想管也得管。
“李大人果然心怀百姓,”虞幼窈微笑着赞了一声:“当今天下,能像李大人这样一心为民的好官,已经不少多了。”
被戴了高帽,李大人非但没觉得高兴,反而更加诚惶诚恐了,顿时连话也不敢说了。
虞幼窈恭维了李大人几句,便切入了正题:“据我所知,城外收容的流民已经达十三万之众,流民的数量还在逐日增加,眼看着就要进入春耕生产,可大批的流民,没有田地,也没有活计,就不能填饱肚子,养家糊口,武穆王是挪用了军晌救济了灾民,整个北境几百万灾民,想来再多的粮食也经不起消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