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祖母字字句句,总像在交代后事一般,叫人心里担心得很,如今见祖母,眼中有了神采,虞幼窈也放心了一些。
虞老夫人又道:“今儿一早,你父亲就进宫复命去了,浙江赈灾一事,也算告一段落,这一次你父亲的差事办得不错,没出什么大的纰漏,到了下个月,估计还要领去北方赈灾的活,他如今可算是如愿了。”
每次天灾,总要闹出不少祸事,暴乱、温疫层不出穷。
虞宗正也是运气好,有谢府和窈窈鼎立相助,不缺粮也不缺药,还有叶寒渊能镇得住局面,所以止得住暴乱,也拦住了大范围的疫情,这才立了功。
……
大约是心态变了,又换了谢神医的新方,虞老夫人吃了三天药,精神就好了许多。
虞幼窈心中一松,若能一直这样好好养着,没准祖母的身体还真能养好。
虞宗正赈灾有功,受了皇上褒奖,宫里赏赐了不少东西。
太后娘娘也没忘记虞幼窈的一份功劳,顺带着又赏赐了虞幼窈。
赈灾一事总算各一段落。
剿倭灭匪更是迫在眉睫,好在叶寒渊接掌了东南沿海的兵务之后,迅速整顿水师,追击倭冠海盗,于龙山大破倭寇,一路追剿至雁门岭,之后又支援闽、广一带。
与此同时,整治东南沿海吏治,更是刻不容缓。
皇上下令,命河道监察御史任钦差,清查水师亏空军晌,贪墨修河款,兼并百姓土地等诸多罪名,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允先斩后奏。
吏部左侍郎兼都察都十三道监察御史虞宗正协理此事。
继水灾、倭患之后,浙江再起风云。
天灾人祸不断,朝野内外都在开支节流,眼看着中秋节就要到了,但京里头过节的气氛,也并不浓郁。
大户人家担心铺张了,会惹了朝廷的眼。
老百姓们连饭都吃不饱了,也没太多心思过节。
但不管怎么说,中秋节是团圆节,该过还是要过。
就算不能热闹了过,挂几个灯笼,应一应景,一家人聚一起吃顿团圆饭,这日子总能有个盼头。
虞幼窈听到朝中的消息时,不禁微微一叹:“浙江刚遭了水患,百姓受了灾,之前还发生了三次暴乱,朝廷理应施仁政,安抚百姓,进一步稳定浙江局面,不该大张旗鼓整饬吏治。”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万事皆应,以民为本。
虞老夫人深以为然:“皇上还是太心急了。”
“浙氏家族”世世代代扎根浙江,树大根深。
之前皇上借着水患,整治了一批贪官污吏,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浙江各大官员暂时也能老实一阵子。
等水患、倭患的影响过去,浙江的局面稳定了,再秋后算账也不迟。
从前有夏言生执掌内阁,浙氏一系有了保护伞,想要动一动,自然不容易。
现如今,叶寒渊是皇上一手提拔,宋修文这一桩还没过去,人还关在诏狱里,浙江还有一干清流,何愁整治不了浙江?
虞幼窈摇摇头:“国库空虚,六部的账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亏空,朝野上下都在想方设法地填补亏空,河道监察御史整治了一批贪官污吏,查抄了大笔的脏银款,皇帝是急红了眼睛,钱眼子钉死了浙江,一时也等不得了。”
第685章 巫药
虞老夫人点头:“也对,之前查抄的脏银都是小头,真正的大头都是叫有权有势的官员贪了去……”
朝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一百多万两银入库,加上海上贸易,满打满算也只三四百万银。
但查抄的小头,都有一百多万两,相当于朝廷一年的税收。
还没查抄的大头,想想都知道是一笔巨款。
虞幼窈忧心忡忡:“拔出萝卜带出泥,叶寒渊忙着剿倭灭匪,至少要到十月,天气冷了,海上的战事才能平定,但战事完了就完了,难的还是战后的一应善后事宜,赈粮,抚民,重建……”
这才是重中之重。
这一切,都离不开地方官员施政,更少不了叶寒渊主持大局。
如此一来,浙江这边就分身乏术!
虞老夫人也想了这些:“你父亲下衙之后,我与他谈一谈,让他给朝廷递个折子,劝一劝皇上?!”
虞幼窈摇摇头:“皇上急功近利也不是一天两天,我们都能想到的问题,朝臣们不可能想不到,皇上一意孤行,谁劝也没用。”
况且,虞宗正也不是能直谏的人。
虞老夫人听得直叹气:“朝中大事,我们这些内宅妇孺,也是插不上手。”
上次表哥在信中就提醒她,浙江要乱了,让她把浙江的生意都收拢了,多买些田地,没什么比田地更实在。
浙江的地价普遍都贵,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田地是百姓的命根子,不到走投无路,没谁愿意卖田卖地。
朝廷赈灾也只是一时的,指望着朝廷活命,也是根本不可能。
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就只能卖田换粮。
眼下浙江真的要乱了,甭管是田还是地,都没有钱粮重要。
一旦浙江乱起来了,田地的价格只会更低,甚至还会有人趁机打压田价地价,贱买高卖,从中获取暴利。
虞幼窈现在就要抢先出手,将浙江的地价,控制在一个较好的价格上,保障百姓们能换到更多的钱粮。
--
虞老夫人又道:“今儿一早,你父亲就进宫复命去了,浙江赈灾一事,也算告一段落,这一次你父亲的差事办得不错,没出什么大的纰漏,到了下个月,估计还要领去北方赈灾的活,他如今可算是如愿了。”
每次天灾,总要闹出不少祸事,暴乱、温疫层不出穷。
虞宗正也是运气好,有谢府和窈窈鼎立相助,不缺粮也不缺药,还有叶寒渊能镇得住局面,所以止得住暴乱,也拦住了大范围的疫情,这才立了功。
……
大约是心态变了,又换了谢神医的新方,虞老夫人吃了三天药,精神就好了许多。
虞幼窈心中一松,若能一直这样好好养着,没准祖母的身体还真能养好。
虞宗正赈灾有功,受了皇上褒奖,宫里赏赐了不少东西。
太后娘娘也没忘记虞幼窈的一份功劳,顺带着又赏赐了虞幼窈。
赈灾一事总算各一段落。
剿倭灭匪更是迫在眉睫,好在叶寒渊接掌了东南沿海的兵务之后,迅速整顿水师,追击倭冠海盗,于龙山大破倭寇,一路追剿至雁门岭,之后又支援闽、广一带。
与此同时,整治东南沿海吏治,更是刻不容缓。
皇上下令,命河道监察御史任钦差,清查水师亏空军晌,贪墨修河款,兼并百姓土地等诸多罪名,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允先斩后奏。
吏部左侍郎兼都察都十三道监察御史虞宗正协理此事。
继水灾、倭患之后,浙江再起风云。
天灾人祸不断,朝野内外都在开支节流,眼看着中秋节就要到了,但京里头过节的气氛,也并不浓郁。
大户人家担心铺张了,会惹了朝廷的眼。
老百姓们连饭都吃不饱了,也没太多心思过节。
但不管怎么说,中秋节是团圆节,该过还是要过。
就算不能热闹了过,挂几个灯笼,应一应景,一家人聚一起吃顿团圆饭,这日子总能有个盼头。
虞幼窈听到朝中的消息时,不禁微微一叹:“浙江刚遭了水患,百姓受了灾,之前还发生了三次暴乱,朝廷理应施仁政,安抚百姓,进一步稳定浙江局面,不该大张旗鼓整饬吏治。”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万事皆应,以民为本。
虞老夫人深以为然:“皇上还是太心急了。”
“浙氏家族”世世代代扎根浙江,树大根深。
之前皇上借着水患,整治了一批贪官污吏,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浙江各大官员暂时也能老实一阵子。
等水患、倭患的影响过去,浙江的局面稳定了,再秋后算账也不迟。
从前有夏言生执掌内阁,浙氏一系有了保护伞,想要动一动,自然不容易。
现如今,叶寒渊是皇上一手提拔,宋修文这一桩还没过去,人还关在诏狱里,浙江还有一干清流,何愁整治不了浙江?
虞幼窈摇摇头:“国库空虚,六部的账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亏空,朝野上下都在想方设法地填补亏空,河道监察御史整治了一批贪官污吏,查抄了大笔的脏银款,皇帝是急红了眼睛,钱眼子钉死了浙江,一时也等不得了。”
第685章 巫药
虞老夫人点头:“也对,之前查抄的脏银都是小头,真正的大头都是叫有权有势的官员贪了去……”
朝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一百多万两银入库,加上海上贸易,满打满算也只三四百万银。
但查抄的小头,都有一百多万两,相当于朝廷一年的税收。
还没查抄的大头,想想都知道是一笔巨款。
虞幼窈忧心忡忡:“拔出萝卜带出泥,叶寒渊忙着剿倭灭匪,至少要到十月,天气冷了,海上的战事才能平定,但战事完了就完了,难的还是战后的一应善后事宜,赈粮,抚民,重建……”
这才是重中之重。
这一切,都离不开地方官员施政,更少不了叶寒渊主持大局。
如此一来,浙江这边就分身乏术!
虞老夫人也想了这些:“你父亲下衙之后,我与他谈一谈,让他给朝廷递个折子,劝一劝皇上?!”
虞幼窈摇摇头:“皇上急功近利也不是一天两天,我们都能想到的问题,朝臣们不可能想不到,皇上一意孤行,谁劝也没用。”
况且,虞宗正也不是能直谏的人。
虞老夫人听得直叹气:“朝中大事,我们这些内宅妇孺,也是插不上手。”
上次表哥在信中就提醒她,浙江要乱了,让她把浙江的生意都收拢了,多买些田地,没什么比田地更实在。
浙江的地价普遍都贵,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田地是百姓的命根子,不到走投无路,没谁愿意卖田卖地。
朝廷赈灾也只是一时的,指望着朝廷活命,也是根本不可能。
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就只能卖田换粮。
眼下浙江真的要乱了,甭管是田还是地,都没有钱粮重要。
一旦浙江乱起来了,田地的价格只会更低,甚至还会有人趁机打压田价地价,贱买高卖,从中获取暴利。
虞幼窈现在就要抢先出手,将浙江的地价,控制在一个较好的价格上,保障百姓们能换到更多的钱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