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令一出,一众益州黄巾军内心的抵触情绪再次减弱,于是听从许安的安排,跟随着三郡太平道安排的郡守一起进入了南疆三郡。
    黄巾军现在军队分为四级。
    第一级是指直属于许安领导的部队,诸如武卒、锐士一类,因为受许安直领,所以又称为“道军”
    第二级则是指军区之中的军卒,称为“正军”。
    第三级则是各地留守的守备部队。称为“守备军”
    第四级则是各处军屯的军卒。称为“屯兵”
    此次黄巾军进攻益州,除去许安所带领的道军之外,还有不少的正军,以及守备军。
    许安抽调了三支两千人的守备军跟随着三郡的太守进入南疆三郡以稳定局势,防备南疆各郡可能到来的叛乱。
    除去迁移益州黄巾军到南疆三郡之外,许安还在益州各地发布了招募文书,在益州各地征召民众前往南疆三郡,实行军屯。
    南疆三郡因为其有大量的南蛮部落存在,所以比较特殊,不适合实行民屯。
    黄巾军的军屯,也是要定期接受军事训练,并且能够配备长枪等武器,只是没有甲胄。
    实际上黄巾军军屯中的屯兵,就相当于黄巾军中的预备役一般,他们需要定期接受训练,还可以参加考核,考核优秀者便可以升级,加入守备军的序列。
    黄巾军中每三月便有一期考核,优者升,劣者降,考核优秀者,可以选择升级。
    屯兵-守备军-正军-道军,一名军屯兵,最好的情况,可以通过四次考核便能够称为道军中的一员,当然这是最好的情况。
    而守备军、正军、道军序列之中的军卒,若是不想被淘汰,只有刻苦训练,不要落于人后,只要两期考核被评为最下等,便将会被降级。
    黄巾军中如今的这一升降级制度虽然还有缺陷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但是这一简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黄巾军军队的战斗力,也为下级的军卒提供一个上升的通道。
    在南疆三郡并不缺乏土地,在其地实行广泛军屯,可以让太平道更快的掌握三郡,稳定三郡的局面。
    最主要的,一旦南疆三郡的世家豪强心有不满,或者是被汉庭或是其余各方的使者游说,想要发起叛乱,太平道安排的三郡郡守便可以依靠麾下的军兵还有三郡的屯兵据城而守,以为防御,不至于面对叛乱却毫无反抗之力。
    太平道目前的实力并不害怕南疆发生叛乱,就算是真的如同历史上那般,南中的豪强世家联合南疆各部发起叛乱,黄巾军也能够很快的将其扑灭。
    如今黄巾军的兵锋正盛,山地作战也广有经验,南疆各部的夷人虽然悍勇,但是他们的武备并不精良,甚至于差了一个时代。
    而南疆三郡的豪强世家实力也没有强到胜过黄巾军。
    南中的叛乱,只要黄巾军稳扎稳打,打赢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有叛乱自然就会有十五遭到破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出兵平定叛乱必然需要大量的钱财,劳师动众,劳民伤财,就算是打赢,也耗费颇大。
    所以许安填充屯兵进入南疆,就是为了稳定南疆三郡。
    南疆三郡,太平道拥有足够的力量,让南疆三郡的豪强世家看不到可趁之机,便能断绝其心中的一些不该有的念头。
    除去加强太平道的力量之外,另一条政令,便是真正意义上的釜底抽薪了。
    南疆三郡叛乱,虽说豪强世家乃是主导,但是实际上兵力众多的其实还是南疆夷人各部,
    若是将南疆的夷人各部分化,那么只剩下豪强世家自然是孤掌难鸣。
    而那个时候, 便是对南疆三郡的一众豪强世家动手的最好时机。
    益州之地要想长治久安,那么就不能留下这些势力强大,根深蒂固的豪强世家。
    如今这些豪强世家手中的矿场,林场大多上交,但是实际上必定还有很多没有上交,这一切将来都需要鹰狼卫去统计。
    以军屯维持稳定,以警察维稳治安,以狼卫巡视审查,以法司推行法令,以传道收聚人心。
    布政使施政,按察使监督,都护司安民。
    这些政策在内地的郡国推行,可使得一个地方长治久安,很快归拢到太平道的治下。
    但是在南疆却是还不够,永昌郡大量的夷人部落,要想治理南疆,必须要解决夷人部落的问题。
    釜底抽薪,便是要将这些夷人部落收归己用,从根本上断绝叛乱的可能,将益州南疆的那些豪强世家孤立起来。
    第七百二十三章 百废待兴、恩威并施
    开疆拓土,对于古代的封建帝皇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一个字词。
    能够开疆拓土的皇帝,在史书上大多都留下了美名,受后世人之推崇。
    秦皇汉武、唐宗明帝,皆有开疆拓土之功。
    秦始皇赢政。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汉武帝刘彻。
    北逐匈奴,犁庭扫穴。
    闽越杀其王郢而降,南越遣子入侍谢恩。
    朝鲜杀其王右渠而降,置乐浪等四郡。
    攻灭劳深、靡莫;滇国降,置益州郡
    夜郎、冉駹两国伏首,改置为牂牁等五郡。
    屠轮台,斩郁成王,大宛贵人杀王而降。
    车师、楼兰、西羌等国皆降,不敢违逆。
    自建元三年(前138年)至征和四年(前89年),四十九年间,汉庭征伐四方,周边百国无一国可抵挡汉军兵锋。
    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 即时诛灭。
    武帝时期所辟疆土, 视高、惠、文、景时几至一倍,使中国“千万年皆食其利”,汉庭的威望也自此达到了顶峰。
    唐太宗李世民。
    唐军击破当时雄踞东亚的霸主东突厥,一举确立了唐朝的地位。
    而后唐军征伐四方, 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 覆灭薛延陀,重创高句丽。
    高句丽王使其子莫离支任武入谢罪。
    设立安西四镇, 被塞外诸国称为“天可汗”, 塞外诸部皆俯首称臣,不敢违逆。
    贞观二十年(646年)。
    唐朝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 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 此时唐朝的疆域也到了贞观之治时期最大之时。
    唐朝所掌控的疆域,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后改名余吾州,今安加拉河地区)、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
    明太祖朱元璋。
    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九天日月开黄道, 宋国江山复宝图。
    驱逐胡虏, 恢复中华, 立纲陈纪, 救济斯民。
    北逐蒙元于漠北, 深入北境, 诛灭元庭。
    明军大破元军于捕鱼儿海, 仅元主脱古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遁去。
    明军获其次子地保奴及故太子必里秃妃并公主等一百二十余人, 官属三千, 军士男女共七万余口,获马牛驼羊十五万及宝玺、图书、金银印等。
    不费寸兵, 以收其效,北境诸部胆颤心惊, 不敢撄其锋芒。
    历朝开辟的疆域广泛,但是最后却是被一点一点的丢失, 疆域越来越小,被逐步蚕食。
    这其中, 一部分是因为国力的衰退, 交通的不便,使得中原的力量无法快速的支援边疆,但是更多其实还是地方军政的问题。
    汉庭、魏庭的实力强劲,并非易于之辈。
    统一天下, 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拼的是国力, 打的是军队, 比的政体。
    万众一心,军力强盛,国力雄厚者才会成为最终的胜者,统一天下。
    太平道如今疆土庞大,军力强盛,有道军、正军近十万之众,守备、屯兵数以十万计。
    太平道内, 上下一心, 民心归附。
    看起来太平道的国力是如今三方势力之中势力最强的的一方。
    但是实际上益州之战几乎打空了太平道近半的国库资金,粮草虽然还有富裕, 但是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天灾,现在都堆积在仓库之中,不敢轻易的动用。
    军力强盛的太平道, 却要支付大量的军费,太平道如今的财政支出极不均衡,大部分的支出都是用于军事。
    太平道看似上下一心,实则内里错综复杂。
    太平道的道众还好,但是普通的民众,信众却是心思各异。
    汉室天命所归的观念在其的脑海之中根深蒂固,扎根已久,难以根除。
    就是到了后世,有些人心中的那根辫子还是没有剪掉,甚至还有人在时代滚滚前进之时,还妄图倒行逆施,做着复国称帝的大梦。
    太平道推行的新政,确实让他们的生活好了起来, 让他们的生活富足了起来, 变得有尊严的起来。
    但是太平道在各地的根基并不深厚。
    光和七年、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 到如今初平四年(193年)也不过只有九年, 将近十年的时间。
    中平三年(186年),太平道解放并州,上党郡。
    中平四年(187年),王屋黄巾军归附,太平道击破河东军,攻占司隶校尉部河东郡。
    同年,南匈奴叛乱,太平道在许安的带领之下击败了南匈奴部,成功入主并州,自此并州太原、西河、雁门、定襄四郡归于太平道辖内。
    中平五年(188年),朔方之战,黄巾军击败南匈奴,朔方、五原等郡被收回并州。
    五月,许安领军袭取幽州上谷郡、代郡两郡,上谷乌桓部归附,太行山全境被黄巾军收取。
    太平道自此进入了一段发展的时期,接引四州黄巾军入并州,在并州兴修水利,鼓励商业,推行屯田。
    一直到初平元年(190年)的八月,许安才再度出兵,黄巾军自三路出击攻伐凉州,斩杀韩遂,压服马腾,一战而平凉州。
    初平二年(191年)五月,凉州才全境安定。
    关中地区,也就是如今的中州,初平三年(192年)时的下半年才被黄巾军占领。
    如今时间刚到初平四年(193年)的年底。

章节目录

黄天之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罗小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罗小明并收藏黄天之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