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些地方已经开放了个体经营,就是不知道这股春风什么时候吹到坪山乡这里来。
但即便还没有开始搞个体经营,盘溪村的大榕树集市也已经出名,挣了不少钱了。
尤其是高考过后,整个坪山乡,一共录取了一百多个大学生,盘溪村一个村子就有十来个。
立马远近闻名。
别人现在都不叫盘溪村的本名了,都叫大学生村。
村民们也与有荣焉。
第338章 盘溪村小学,火了
尤其是大家都知道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将来肯定会过上好日子的,所以这会儿当然是不遗余力地出力。
唐晚吟这种不缺钱的,都被人你一块我五毛的塞了十多块钱在手里,搞得人哭笑不得。
而像是比较贫困的柴永兵他们,更是收到不少。
大家都明白,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好。
唐晚吟:合着我就是那啥都赶不上热乎的。
其实唐晚吟不需要钱,但是乡亲们的好意,她也接着。
不接的话,人家该说她一朝得意,翻脸不认人了。
她倒是不忌讳被人说,但是孟玉英跟吴老师,还有三加一,四个孩子都还在村里呢。
没错,唐晚吟他们商量下来,最终决定不带孩子去了。
这还是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
当然,唐晚吟知道肯定是子敏在背后谋划的。
不过这也没啥,子清如今虚岁都十二了,放在农村,那都是半个当家的姑娘了。
子敏十岁,年纪是小了一点。
可就她那个脑瓜子,一个顶人家十个,转得厉害着呢,轻易都受不了欺负。
连子礼都七岁半快八岁了,因为营养充足,比村里同龄的孩子高出一个头了。
三个娃,从那么一丁点儿,怕唐晚吟不要他们只能抱着唐晚吟的腿哭的模样,长到如今齐刷刷的嫩葱模样时间真的是太快了。
子敏笑嘻嘻的抱着唐晚吟的胳膊说道:妈,你就放心吧,我们在家能管好自己,再说了,不还有姑姑跟姥姥在吗?
子清温温柔柔的:妈,你放心,我会管着他们两个的。
唐晚吟才不放心呢!
你管他们两个?怕不是他们两个管你哦!
说着,盯着子敏跟子礼:再让你姐帮你们两个打掩护的话,你们三个一起受罚!谁都逃不过!
子礼不服气:惹祸的都是我二姐!我又没干啥!
子敏揪着他的耳朵,阴恻恻地笑:你没干啥?你敢跟妈说你在陈老师背后贴了啥吗?
陈老师就是村里前两年来的知青,当年是新人,现在也算是个老知青了。
李芳跑了之后,就是吴老师带着陈老师跟另外一位王老师上课了。
听说几年还要再加两个老师。
为啥?
还不是这回高考的事儿!
盘溪村不算嫁到下河村的孔秋露,光是自己村子里,这回一下子出了十来个大学生,简直是大家眼里的风水宝地,状元村了!
所以大家都不辞辛苦地把孩子送来。
盘溪村没有中学,那是赶不上了。
但是还有小学嘛。
大家都不理会吴老师的劝说,说现在的小学跟这批考上大学的人没什么关系,不要听着大学生村的名头就盲目过来。
吴老师真是嘴都说破了,还是没能阻止大家的热情。
附近十里八乡的,甚至还有老远的,从市里来的人,专门把孩子送来。
搞得聂源也是头疼他们这村小都不是个正规的小学啊!
现在才刚把原来的两个综合大年纪给拆成了四个年纪,都还不够如今的五年小学制,哪里能接收这么多学生嘛!
聂源急得上火,赶紧去镇上找领导。
想让领导出面管管这股风气。
不能吴老师他们在教室里面上课,里里外外站着两百多个学生旁听吧?
领导要管管才行啊!
可让聂源无语的是,领导一出来,嘿嘿笑着给他塞了两个娃
聂队长你来的正好,我还说要去找你呢,这是我闺女跟我外甥女,你看你们村的学校能再给加两个位置,让孩子去上学吗?
聂源:
就离谱。
见领导都是这么个态度,聂源也实在是没办法了。
最后只能征求领导同意,出了个法子考试入学。
所有想要进盘溪村村小的学生,都要经过考试。
按分数录取。
吴老师连夜给一到五年级都出了一套试卷。
唐晚吟怕吴老师着急上火,只能从系统里买了一些教辅书,拿出来给吴老师。
有系统的限制保护,教辅书的彩色封面都变成了朴素的灰白蓝红四色,纸张也变粗糙了。
吴老师拿着翻看了一下,觉得这些材料相当有用,更是废寝忘食地啃材料。
吴老师说:不能耽误孩子们,不能让想学的孩子失望。
唐晚吟劝吴老师要注意身体,可吴老师只笑着道:我做我该做的事,就是立刻死了,我也是能够瞑目的。
但你要是让我看着这么多想学习的孩子学不到知识,我怕是晚上睡觉都睡不着。
唐晚吟无奈了:老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长久之事,你总是要保重身体才能让村小发扬光大啊。
这才劝住了吴老师。
不过不得不说,聂源跟吴老师这边联手,还真就把盘溪村村小给做起来了。
一个是虽然村小跟高考的学生没有什么必然关系。
但是村里出了这么多大学生,本村的人一边觉得自豪,一边也有那么一点儿小疙瘩左邻右舍都有大学生,你王家有,他张家有,咋咱们胡家没有?
这真是走在村里都觉得矮人一截。
所以村民也慢慢的有了一股思想。
得让孩子们读书,将来考大学。
总不能被那谁家的谁谁给比了下去吧?
最让唐晚吟有感触的是,连祝家都把祝金丫跟她妹妹送去上学了。
当然了,现在祝金丫的年龄是上不了小学了。
但是祝金丫争气,还真就考上了镇上的初中。
年纪大了那么两三岁,但是祝金丫也不在乎。
只要能上学,管是跟几岁的孩子一起上呢。
她在盘溪村的时候,一个班从五岁到十五岁的都有呢!
怕什么!
盘溪村有了这股风气,的确跟其他村子的风貌不一样了。
而盘溪村的村小,也因为考试入学而变得更加专业了。
吴老师结合唐晚吟给的资料,出了试卷,试卷难度适中,但是知识面、考察深度,都跟现在市面上的不一样。
好多孩子做完都哭了觉得不难,可就是没见过这样的!
最后能通过考试被录取的,就真的是那种基础扎实,脑子又灵活的学生了。
这样的学生入学了盘溪村村小,立马又把村小的水准给提升了。
至于后来盘溪村村小在坪山乡整个乡镇的小升初考试中大放光彩,那都是后话了。
唐晚吟知道后也只能感慨,无心插柳柳成荫。
本来想把盘溪村弄成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村。
结果没想到一所破破烂烂的小学,反而成了盘溪村最有名的招牌。
第339章 出发!上学去
村里的事儿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唐晚吟告别孩子们跟家人们,跟孟宇祁一起,踏上了去沪市报道的路程。
两人坐在车上,孟宇祁很是欣慰。
这还是我第一次买特权票买得这么舒心的。
以前大多是凭借着关系,或者单位工作的名目买票,虽然能买到票就是本事,但是总有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可现在不一样了。
孟宇祁是拿着唐晚吟的报道通知书跟介绍信去买的车票。
人家一看,哟,这是去沪市读大学的啊,那可是人才啊!
整个态度都不一样了,特别热情。
甚至还有拉着人过来看热闹的。
在孟宇祁跟唐晚吟身后指指点点:看见没,就那两个人,那个男的刚才买票,他旁边那个女的,考上了沪市最好的大学!
这年头的大学生,真是比国宝还稀罕。
半个车站的人都来看唐晚吟,搞得唐晚吟这么厚脸皮的人都有点儿顶不住。
孟宇祁还笑着说:习惯就好,他们看他们的,咱们不理就是了。
唐晚吟瞪他:合着看的不是你!
孟宇祁倒是潇洒地往椅背上一靠:我当年留学也没少被人看啊。
那阵仗,比今天还夸张。
唐晚吟一想,嘿,还真是,顿时就笑了。
这经历,果真是难兄难弟了。
好在被人围观没多久,车就要发车了。
孟宇祁护着唐晚吟挤上车。
因为只有四个小时的车程,所以两人买的是硬座。
硬座车厢就是人多,孟宇祁让唐晚吟坐里面,自己坐在走道这边,帮她挡住来往人群扛着的大包小包,避免被磕碰。
他们才坐下来,对面就来两个大包小包,连开水瓶和塑料水桶都挂着的人。
也是一男一女。
男的让女的坐在里面靠窗的位置。
火车行李架上,还有座位底下,全都被塞满了东西。
两人抱着东西看了半天,也没找到能够放东西的地方,顿时有些尴尬。
他们俩这大包小裹的,起码得有两口大水缸那么大了。
唐晚吟就指了指面前的小桌板:要不先在桌板上放放吧。
只是这样坐在窗边的人就不太舒服了,面前堵着一个比坐着的人还高的大包裹。
对面两人连忙道谢:谢谢,太谢谢了,我们就坐几个小时,麻烦你们了。
几个小时?
这年头的人出门两三个小时的路程肯定是不会选火车。
坐火车麻烦,很多人都不敢坐火车。
而且算上等车的时间,也不划算。
唐晚吟跟孟宇祁纯粹是因为觉得汽车容易晕车,才决定坐火车的。
这俩人也只坐几个小时?
那大概率是一起的了?
唐晚吟就问:你们是去哪儿的啊?
对面的姑娘白白净净的,从包裹这边探头出来回唐晚吟的话:我们去沪市,上大学!
说起上大学,没有人不兴奋。
巧了,我也是!唐晚吟乐了。
对面两人顿时惊喜不已:你也是今年的大学生?你被哪所大学录取了?
沪市大学。
(剧情需要,纯属虚构,不要对号入座。)
天,我也是!女生惊呆了。
唐晚吟也惊喜不已:你也是沪市大学的?
女生兴奋点头:是啊,我是外语系的。
唐晚吟更加惊讶了:我也是啊!
这么巧!
旁边的男生也高兴极了:太好了,太好了!我还说怕婉玲一个人在沪市上大学无依无靠呢,没想到这就遇到了一个校友,还是同系的!
唐晚吟更惊讶了,问女生:你叫婉玲?
女生点点头:是啊,我叫陈婉玲。
我叫唐晚吟啊!
一个婉玲,一个晚吟,这可真是太巧合了。
四人顿时有种缘分天注定的感觉,互相通报了姓名。
女生陈婉玲,男生贾学磊。
两人都是在河港市下面另外一个乡镇的生产队上的,今年双双考上大学。
陈婉玲跟唐晚吟一样,沪市大学。
贾学磊的学校不在沪市,是隔壁省份的江盛大学。
不过距离上来算也不算太远,四五个小时。
跟唐晚吟回河港市的路程差不多。
四人一见如故,车上的四个小时都不够用,一直在说话。
这样的缘分,没得说,下了火车肯定是一起走的。
四人扛着大包小包上了公共汽车,车上的人有些翻白眼:又是些乡下人进城,回回都是带一大堆破烂,挤死个人了!
搞得陈婉玲跟贾学磊都尴尬不已。
因为唐晚吟跟孟宇祁根本没带多少东西,还帮他们俩拿的东西。
两个人的东西分给四个人拿都被人嫌弃太多,可想而知本来带的有多少了。
唐晚吟安慰他们:没事,一会儿就下车了。
出门在外,这点儿小事都不算委屈了。
陈婉玲红着脸点点头。
沪市大学的地理位置不错,四人下了公共汽车就看到了路边接人的牌子了。
几个穿着白衬衫,套着毛背心或者皮夹克的人见到他们,热情地问:你们是来报道的吗?
四人连忙点头:是,我们/她们俩是。
那几个人连忙跑过来,笑着道:原来是新生,欢迎欢迎。
大家一番介绍,唐晚吟才知道原来这些人里头有些是工农兵大学生,有些则是现在学校返聘的教授的弟子,四舍五入,也就是她们的师兄师姐了。
师兄师姐们有几辆类似黄包车的三轮车,专门用来装行李的。
大家七手八脚地把行李放上车,然后带着他们往小院里去了。
等知道唐晚吟跟陈婉玲都是外语系的时候,师兄师姐都笑了:那可太好了,只用跑一趟了。
大学校院是真的大。
学校里的气氛和风貌也很不一样。
坪山乡比盘溪村富裕。
陶营又比坪山乡富裕。
河港市又比陶营富裕。
但无论是陶营还是河港市,都没法跟沪市比。
这里的人穿着打扮,说话做事,都带着一股大城市的气息。
陈婉玲跟贾学磊有些局促。
唐晚吟跟孟宇祁倒是适应良好,他们还挺喜欢这种氛围的。
大家热情但有分寸。
不像在老家,热情是热情,但分寸就别想了。
那一个个的,恨不得晚上都歇在你家炕上,磕着瓜子对你小两口指手画脚说两句。
第340章 报道
大约是因为才恢复高考,录取的第一届大学生,学校里还是有些准备不充分,光是入学手续就办了好长时间。
现在倒是不用交学费,但是得转粮油关系。
唐晚吟把她的粮油小本本交上去了,领了一个新的小本本。
学校办手续的人说:这是你们的生活补贴,每个月有二十斤专供粮票,可以去食堂买饭,正常是够吃的,不够的话,可以去学校申请勤工俭学。
陈婉玲跟贾学磊听到这话,顿时就是眼前一亮。
太好了,上大学不收钱不说,还发粮食,还有机会勤工俭学。
唐晚吟也连连道谢:多谢老师指点,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会去的。
那老师见几人说话做事都很有礼貌,心里也是是开心的。
不过你们俩不在一个班,分不到是一个宿舍,有问题吗?
唐晚吟看了陈婉玲一眼,摇头道:没有没有,大家都是学习上的伙伴,外在的东西是次要的。
陈婉玲轻轻咬了一下嘴唇,但也没说什么。
她是有点害怕的。
虽然是才认识的唐晚吟,但是感觉路上很聊得来,她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要是能跟唐晚吟住一间宿舍就好了。
但唐晚吟好像挺无所谓的,陈婉玲心里有小小的失落。
不过这种失落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大家就被陌生又新奇的校园给吸引走了注意力。
因为第一届高考的仓促,录取时间长达一个半个月。
从二月底到四月初,都是录取时间。
不同省市的录取通知书上的时间是不同的。
恋耽美
但即便还没有开始搞个体经营,盘溪村的大榕树集市也已经出名,挣了不少钱了。
尤其是高考过后,整个坪山乡,一共录取了一百多个大学生,盘溪村一个村子就有十来个。
立马远近闻名。
别人现在都不叫盘溪村的本名了,都叫大学生村。
村民们也与有荣焉。
第338章 盘溪村小学,火了
尤其是大家都知道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将来肯定会过上好日子的,所以这会儿当然是不遗余力地出力。
唐晚吟这种不缺钱的,都被人你一块我五毛的塞了十多块钱在手里,搞得人哭笑不得。
而像是比较贫困的柴永兵他们,更是收到不少。
大家都明白,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好。
唐晚吟:合着我就是那啥都赶不上热乎的。
其实唐晚吟不需要钱,但是乡亲们的好意,她也接着。
不接的话,人家该说她一朝得意,翻脸不认人了。
她倒是不忌讳被人说,但是孟玉英跟吴老师,还有三加一,四个孩子都还在村里呢。
没错,唐晚吟他们商量下来,最终决定不带孩子去了。
这还是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
当然,唐晚吟知道肯定是子敏在背后谋划的。
不过这也没啥,子清如今虚岁都十二了,放在农村,那都是半个当家的姑娘了。
子敏十岁,年纪是小了一点。
可就她那个脑瓜子,一个顶人家十个,转得厉害着呢,轻易都受不了欺负。
连子礼都七岁半快八岁了,因为营养充足,比村里同龄的孩子高出一个头了。
三个娃,从那么一丁点儿,怕唐晚吟不要他们只能抱着唐晚吟的腿哭的模样,长到如今齐刷刷的嫩葱模样时间真的是太快了。
子敏笑嘻嘻的抱着唐晚吟的胳膊说道:妈,你就放心吧,我们在家能管好自己,再说了,不还有姑姑跟姥姥在吗?
子清温温柔柔的:妈,你放心,我会管着他们两个的。
唐晚吟才不放心呢!
你管他们两个?怕不是他们两个管你哦!
说着,盯着子敏跟子礼:再让你姐帮你们两个打掩护的话,你们三个一起受罚!谁都逃不过!
子礼不服气:惹祸的都是我二姐!我又没干啥!
子敏揪着他的耳朵,阴恻恻地笑:你没干啥?你敢跟妈说你在陈老师背后贴了啥吗?
陈老师就是村里前两年来的知青,当年是新人,现在也算是个老知青了。
李芳跑了之后,就是吴老师带着陈老师跟另外一位王老师上课了。
听说几年还要再加两个老师。
为啥?
还不是这回高考的事儿!
盘溪村不算嫁到下河村的孔秋露,光是自己村子里,这回一下子出了十来个大学生,简直是大家眼里的风水宝地,状元村了!
所以大家都不辞辛苦地把孩子送来。
盘溪村没有中学,那是赶不上了。
但是还有小学嘛。
大家都不理会吴老师的劝说,说现在的小学跟这批考上大学的人没什么关系,不要听着大学生村的名头就盲目过来。
吴老师真是嘴都说破了,还是没能阻止大家的热情。
附近十里八乡的,甚至还有老远的,从市里来的人,专门把孩子送来。
搞得聂源也是头疼他们这村小都不是个正规的小学啊!
现在才刚把原来的两个综合大年纪给拆成了四个年纪,都还不够如今的五年小学制,哪里能接收这么多学生嘛!
聂源急得上火,赶紧去镇上找领导。
想让领导出面管管这股风气。
不能吴老师他们在教室里面上课,里里外外站着两百多个学生旁听吧?
领导要管管才行啊!
可让聂源无语的是,领导一出来,嘿嘿笑着给他塞了两个娃
聂队长你来的正好,我还说要去找你呢,这是我闺女跟我外甥女,你看你们村的学校能再给加两个位置,让孩子去上学吗?
聂源:
就离谱。
见领导都是这么个态度,聂源也实在是没办法了。
最后只能征求领导同意,出了个法子考试入学。
所有想要进盘溪村村小的学生,都要经过考试。
按分数录取。
吴老师连夜给一到五年级都出了一套试卷。
唐晚吟怕吴老师着急上火,只能从系统里买了一些教辅书,拿出来给吴老师。
有系统的限制保护,教辅书的彩色封面都变成了朴素的灰白蓝红四色,纸张也变粗糙了。
吴老师拿着翻看了一下,觉得这些材料相当有用,更是废寝忘食地啃材料。
吴老师说:不能耽误孩子们,不能让想学的孩子失望。
唐晚吟劝吴老师要注意身体,可吴老师只笑着道:我做我该做的事,就是立刻死了,我也是能够瞑目的。
但你要是让我看着这么多想学习的孩子学不到知识,我怕是晚上睡觉都睡不着。
唐晚吟无奈了:老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长久之事,你总是要保重身体才能让村小发扬光大啊。
这才劝住了吴老师。
不过不得不说,聂源跟吴老师这边联手,还真就把盘溪村村小给做起来了。
一个是虽然村小跟高考的学生没有什么必然关系。
但是村里出了这么多大学生,本村的人一边觉得自豪,一边也有那么一点儿小疙瘩左邻右舍都有大学生,你王家有,他张家有,咋咱们胡家没有?
这真是走在村里都觉得矮人一截。
所以村民也慢慢的有了一股思想。
得让孩子们读书,将来考大学。
总不能被那谁家的谁谁给比了下去吧?
最让唐晚吟有感触的是,连祝家都把祝金丫跟她妹妹送去上学了。
当然了,现在祝金丫的年龄是上不了小学了。
但是祝金丫争气,还真就考上了镇上的初中。
年纪大了那么两三岁,但是祝金丫也不在乎。
只要能上学,管是跟几岁的孩子一起上呢。
她在盘溪村的时候,一个班从五岁到十五岁的都有呢!
怕什么!
盘溪村有了这股风气,的确跟其他村子的风貌不一样了。
而盘溪村的村小,也因为考试入学而变得更加专业了。
吴老师结合唐晚吟给的资料,出了试卷,试卷难度适中,但是知识面、考察深度,都跟现在市面上的不一样。
好多孩子做完都哭了觉得不难,可就是没见过这样的!
最后能通过考试被录取的,就真的是那种基础扎实,脑子又灵活的学生了。
这样的学生入学了盘溪村村小,立马又把村小的水准给提升了。
至于后来盘溪村村小在坪山乡整个乡镇的小升初考试中大放光彩,那都是后话了。
唐晚吟知道后也只能感慨,无心插柳柳成荫。
本来想把盘溪村弄成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村。
结果没想到一所破破烂烂的小学,反而成了盘溪村最有名的招牌。
第339章 出发!上学去
村里的事儿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唐晚吟告别孩子们跟家人们,跟孟宇祁一起,踏上了去沪市报道的路程。
两人坐在车上,孟宇祁很是欣慰。
这还是我第一次买特权票买得这么舒心的。
以前大多是凭借着关系,或者单位工作的名目买票,虽然能买到票就是本事,但是总有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可现在不一样了。
孟宇祁是拿着唐晚吟的报道通知书跟介绍信去买的车票。
人家一看,哟,这是去沪市读大学的啊,那可是人才啊!
整个态度都不一样了,特别热情。
甚至还有拉着人过来看热闹的。
在孟宇祁跟唐晚吟身后指指点点:看见没,就那两个人,那个男的刚才买票,他旁边那个女的,考上了沪市最好的大学!
这年头的大学生,真是比国宝还稀罕。
半个车站的人都来看唐晚吟,搞得唐晚吟这么厚脸皮的人都有点儿顶不住。
孟宇祁还笑着说:习惯就好,他们看他们的,咱们不理就是了。
唐晚吟瞪他:合着看的不是你!
孟宇祁倒是潇洒地往椅背上一靠:我当年留学也没少被人看啊。
那阵仗,比今天还夸张。
唐晚吟一想,嘿,还真是,顿时就笑了。
这经历,果真是难兄难弟了。
好在被人围观没多久,车就要发车了。
孟宇祁护着唐晚吟挤上车。
因为只有四个小时的车程,所以两人买的是硬座。
硬座车厢就是人多,孟宇祁让唐晚吟坐里面,自己坐在走道这边,帮她挡住来往人群扛着的大包小包,避免被磕碰。
他们才坐下来,对面就来两个大包小包,连开水瓶和塑料水桶都挂着的人。
也是一男一女。
男的让女的坐在里面靠窗的位置。
火车行李架上,还有座位底下,全都被塞满了东西。
两人抱着东西看了半天,也没找到能够放东西的地方,顿时有些尴尬。
他们俩这大包小裹的,起码得有两口大水缸那么大了。
唐晚吟就指了指面前的小桌板:要不先在桌板上放放吧。
只是这样坐在窗边的人就不太舒服了,面前堵着一个比坐着的人还高的大包裹。
对面两人连忙道谢:谢谢,太谢谢了,我们就坐几个小时,麻烦你们了。
几个小时?
这年头的人出门两三个小时的路程肯定是不会选火车。
坐火车麻烦,很多人都不敢坐火车。
而且算上等车的时间,也不划算。
唐晚吟跟孟宇祁纯粹是因为觉得汽车容易晕车,才决定坐火车的。
这俩人也只坐几个小时?
那大概率是一起的了?
唐晚吟就问:你们是去哪儿的啊?
对面的姑娘白白净净的,从包裹这边探头出来回唐晚吟的话:我们去沪市,上大学!
说起上大学,没有人不兴奋。
巧了,我也是!唐晚吟乐了。
对面两人顿时惊喜不已:你也是今年的大学生?你被哪所大学录取了?
沪市大学。
(剧情需要,纯属虚构,不要对号入座。)
天,我也是!女生惊呆了。
唐晚吟也惊喜不已:你也是沪市大学的?
女生兴奋点头:是啊,我是外语系的。
唐晚吟更加惊讶了:我也是啊!
这么巧!
旁边的男生也高兴极了:太好了,太好了!我还说怕婉玲一个人在沪市上大学无依无靠呢,没想到这就遇到了一个校友,还是同系的!
唐晚吟更惊讶了,问女生:你叫婉玲?
女生点点头:是啊,我叫陈婉玲。
我叫唐晚吟啊!
一个婉玲,一个晚吟,这可真是太巧合了。
四人顿时有种缘分天注定的感觉,互相通报了姓名。
女生陈婉玲,男生贾学磊。
两人都是在河港市下面另外一个乡镇的生产队上的,今年双双考上大学。
陈婉玲跟唐晚吟一样,沪市大学。
贾学磊的学校不在沪市,是隔壁省份的江盛大学。
不过距离上来算也不算太远,四五个小时。
跟唐晚吟回河港市的路程差不多。
四人一见如故,车上的四个小时都不够用,一直在说话。
这样的缘分,没得说,下了火车肯定是一起走的。
四人扛着大包小包上了公共汽车,车上的人有些翻白眼:又是些乡下人进城,回回都是带一大堆破烂,挤死个人了!
搞得陈婉玲跟贾学磊都尴尬不已。
因为唐晚吟跟孟宇祁根本没带多少东西,还帮他们俩拿的东西。
两个人的东西分给四个人拿都被人嫌弃太多,可想而知本来带的有多少了。
唐晚吟安慰他们:没事,一会儿就下车了。
出门在外,这点儿小事都不算委屈了。
陈婉玲红着脸点点头。
沪市大学的地理位置不错,四人下了公共汽车就看到了路边接人的牌子了。
几个穿着白衬衫,套着毛背心或者皮夹克的人见到他们,热情地问:你们是来报道的吗?
四人连忙点头:是,我们/她们俩是。
那几个人连忙跑过来,笑着道:原来是新生,欢迎欢迎。
大家一番介绍,唐晚吟才知道原来这些人里头有些是工农兵大学生,有些则是现在学校返聘的教授的弟子,四舍五入,也就是她们的师兄师姐了。
师兄师姐们有几辆类似黄包车的三轮车,专门用来装行李的。
大家七手八脚地把行李放上车,然后带着他们往小院里去了。
等知道唐晚吟跟陈婉玲都是外语系的时候,师兄师姐都笑了:那可太好了,只用跑一趟了。
大学校院是真的大。
学校里的气氛和风貌也很不一样。
坪山乡比盘溪村富裕。
陶营又比坪山乡富裕。
河港市又比陶营富裕。
但无论是陶营还是河港市,都没法跟沪市比。
这里的人穿着打扮,说话做事,都带着一股大城市的气息。
陈婉玲跟贾学磊有些局促。
唐晚吟跟孟宇祁倒是适应良好,他们还挺喜欢这种氛围的。
大家热情但有分寸。
不像在老家,热情是热情,但分寸就别想了。
那一个个的,恨不得晚上都歇在你家炕上,磕着瓜子对你小两口指手画脚说两句。
第340章 报道
大约是因为才恢复高考,录取的第一届大学生,学校里还是有些准备不充分,光是入学手续就办了好长时间。
现在倒是不用交学费,但是得转粮油关系。
唐晚吟把她的粮油小本本交上去了,领了一个新的小本本。
学校办手续的人说:这是你们的生活补贴,每个月有二十斤专供粮票,可以去食堂买饭,正常是够吃的,不够的话,可以去学校申请勤工俭学。
陈婉玲跟贾学磊听到这话,顿时就是眼前一亮。
太好了,上大学不收钱不说,还发粮食,还有机会勤工俭学。
唐晚吟也连连道谢:多谢老师指点,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会去的。
那老师见几人说话做事都很有礼貌,心里也是是开心的。
不过你们俩不在一个班,分不到是一个宿舍,有问题吗?
唐晚吟看了陈婉玲一眼,摇头道:没有没有,大家都是学习上的伙伴,外在的东西是次要的。
陈婉玲轻轻咬了一下嘴唇,但也没说什么。
她是有点害怕的。
虽然是才认识的唐晚吟,但是感觉路上很聊得来,她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要是能跟唐晚吟住一间宿舍就好了。
但唐晚吟好像挺无所谓的,陈婉玲心里有小小的失落。
不过这种失落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大家就被陌生又新奇的校园给吸引走了注意力。
因为第一届高考的仓促,录取时间长达一个半个月。
从二月底到四月初,都是录取时间。
不同省市的录取通知书上的时间是不同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