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锦只顾目视前方看路,并没有注意到姜照看她的眼神,继续温声道:“嘉平三年,边关无战事,将士好生息,且四海无灾,八方无难,已是国泰民安。
朝中虽有蝼蚁偷蛀,但大孟如今有一个好君王,勤政爱民,心怀天下,百姓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这些话若是由旁人说出,姜照必然以为是吹嘘之言,觉得空泛,无聊。
但是由谢锦说出,姜照却觉得甚为动听,恨不得立刻要肃清朝堂,为天下百姓伸张正义,生怕辱没了谢锦口中的自己。
但她嘴上却道:“借祖上荣光,做守成之君罢了,哪有你说的那么厉害。”
谢锦眉眼带笑,淡淡看了她一眼,没有再说话。
二人在前面走,后面跟着其余三人,元祥有意拦着常东岭与何元盛的步子,既要跟得住人,又不能打扰到她们说话。
何元盛话少,圈臂抱剑,只管跟在元祥后面走动,神思却落在四周,时刻警惕着。
常东岭人长得五大三粗,性子也大大咧咧,小声向元祥打听:“元公公,这位谢姑娘到底是什么来头,竟能与陛下并肩而行?”
元祥瞥了他一眼,警告道:“和陛下有关的事,常校尉还是少打听为好。”
常东岭忙笑道:“我是个粗人,凡事想不了太周全,只是有些好奇罢了,并没有要窥探陛下私事的意思。”
他也的确只是随便问问,见元祥一副讳莫如深的意思,就赶紧收起了好奇心。
诚如常东岭自述,他的确是个粗人,习武与做事都大开大合,脑子也没有读书人那么灵光,但他在宫中当值几年,该有的眼色还是有的。
既然不能问,那他就闭嘴,老实的与何元盛站在一起。
长平街是京城最大的一条街,也是京城中的几条主干道之一,可从城门直达宫门口,左右坊间住的不是达官贵人就是皇亲国戚,堪称为京城最繁华热闹的一条街道。
姜照登基前十六年未曾出过宫,登基的第二年,陆太后病逝,她在京郊护国寺为太后立了一块长生牌,供奉香火不断,有僧人日夜诵经。
此后她出过宫门的次数屈指可数,也都是去护国寺为太后祈福,每每御驾出行大张旗鼓,像这般在街上随意行走,感受民间烟火,还是头一次。
街边两侧是茶楼膳坊、金行当铺等店面,摆摊的铺位更多,卖吃食、卖用品、卖些手工小玩意儿,还有卖字画的,有人高声吆喝,有人默默揽客。
周遭人来人往,有遍身绫罗者,也有挑担的布衣小贩,吵闹说笑声不断,却别有一番趣味。
姜照觉得新奇,拉着谢锦在好些摊位停留,谢锦虽然比她多些宫外的见识,但到底一别经年,也满是新奇感,便随她一路走去了。
路经一个卖糕点的店面,匾额上写的是“百味轩”,客多热闹,姜照观望了一下,在店外都能嗅到糕点的甜腻香味,不由得有些嘴馋,便拉着谢锦走了进去。
“这是京中最富盛名的糕点铺子,已经开了几十年了,因真材实料、物美价廉而声名远扬,无论是高门大户,还是贩夫走卒,都能够承担得起。”
谢锦在进宫之前也喜欢吃百味轩的糕点,时常让家仆丫鬟来买到府里,自己也曾亲自过来认过门。
如今再看,百味轩一如既往,生意红火,味道也熟悉,难免有些感慨。
她牵着姜照的袖子,指着墙上的木牌给她看,一一介绍那些熟悉的糕点口味。
“父亲母亲爱吃红枣糕,入口清甜,又因加了些药材,还有固气培血的作用,最适合年长者食用。
兄长则爱绿豆糕,浅香味甘,清凉消暑,他最不喜欢桂花糕,说是吃着过于甜腻,但是我和阿嫂很喜欢,觉得松软香甜,十分可口。”
思及从前在谢府的生活,万分怀念之间难免有些十分落寞,但许是刚接到家书,日后的盼头大了起来,再与人说起从前,就少了许多难过。
姜照看着谢锦,听她说起糕点也说起谢家人,往日的沉静也多了几分活泼,看得姜照既是心软,又是悔恨。
她低眼看到谢锦捏在自己袖口的那只手,只觉得像是捏在了自己心口,轻轻一扯动,就可以左右她全部的情绪。
“锦娘……”她低低念了一声。
周围食客多,有些许嘈杂,谢锦没听清她说了什么,便凑近了一些问:“你说什么?”
姜照摇摇头,不动声色地把她扯在袖口的那只手握在了掌心,轻笑道:“我说咱们既然来了,就多买一点,也给青时姑姑和伊人姐姐她们带一些回去尝尝。”
听了这个提议,谢锦眼前一亮,也忘了挣开她的手,就着两人掌心相握的姿势,把她领到了柜台前,后面是亦步亦趋跟上去准备付钱的元祥。
“郎君和夫人想要些什么?现在枣泥酥和桂花糕都是新鲜出炉的,还有咱们百味轩的特色蜜饯,若是家里有小公子小小姐,最是合适不过了!”
刚送走一位客人,见又有新客来,柜后的伙计熟练地摆出一副眉开眼笑的亲切表情,观姜照与谢锦举止亲密,自然而然的把她们当成了一对儿小夫妻。
本朝女子多是十六七岁便出嫁,姜照如今十九岁,确实算不上什么年少,而谢锦二十五岁,正是女子花信之年,年轻貌美之余,更多了几分成熟女子特有的娴静气质,而她若不是因为进了宫,此时自然该是已经绵延子嗣的年纪。
--
朝中虽有蝼蚁偷蛀,但大孟如今有一个好君王,勤政爱民,心怀天下,百姓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这些话若是由旁人说出,姜照必然以为是吹嘘之言,觉得空泛,无聊。
但是由谢锦说出,姜照却觉得甚为动听,恨不得立刻要肃清朝堂,为天下百姓伸张正义,生怕辱没了谢锦口中的自己。
但她嘴上却道:“借祖上荣光,做守成之君罢了,哪有你说的那么厉害。”
谢锦眉眼带笑,淡淡看了她一眼,没有再说话。
二人在前面走,后面跟着其余三人,元祥有意拦着常东岭与何元盛的步子,既要跟得住人,又不能打扰到她们说话。
何元盛话少,圈臂抱剑,只管跟在元祥后面走动,神思却落在四周,时刻警惕着。
常东岭人长得五大三粗,性子也大大咧咧,小声向元祥打听:“元公公,这位谢姑娘到底是什么来头,竟能与陛下并肩而行?”
元祥瞥了他一眼,警告道:“和陛下有关的事,常校尉还是少打听为好。”
常东岭忙笑道:“我是个粗人,凡事想不了太周全,只是有些好奇罢了,并没有要窥探陛下私事的意思。”
他也的确只是随便问问,见元祥一副讳莫如深的意思,就赶紧收起了好奇心。
诚如常东岭自述,他的确是个粗人,习武与做事都大开大合,脑子也没有读书人那么灵光,但他在宫中当值几年,该有的眼色还是有的。
既然不能问,那他就闭嘴,老实的与何元盛站在一起。
长平街是京城最大的一条街,也是京城中的几条主干道之一,可从城门直达宫门口,左右坊间住的不是达官贵人就是皇亲国戚,堪称为京城最繁华热闹的一条街道。
姜照登基前十六年未曾出过宫,登基的第二年,陆太后病逝,她在京郊护国寺为太后立了一块长生牌,供奉香火不断,有僧人日夜诵经。
此后她出过宫门的次数屈指可数,也都是去护国寺为太后祈福,每每御驾出行大张旗鼓,像这般在街上随意行走,感受民间烟火,还是头一次。
街边两侧是茶楼膳坊、金行当铺等店面,摆摊的铺位更多,卖吃食、卖用品、卖些手工小玩意儿,还有卖字画的,有人高声吆喝,有人默默揽客。
周遭人来人往,有遍身绫罗者,也有挑担的布衣小贩,吵闹说笑声不断,却别有一番趣味。
姜照觉得新奇,拉着谢锦在好些摊位停留,谢锦虽然比她多些宫外的见识,但到底一别经年,也满是新奇感,便随她一路走去了。
路经一个卖糕点的店面,匾额上写的是“百味轩”,客多热闹,姜照观望了一下,在店外都能嗅到糕点的甜腻香味,不由得有些嘴馋,便拉着谢锦走了进去。
“这是京中最富盛名的糕点铺子,已经开了几十年了,因真材实料、物美价廉而声名远扬,无论是高门大户,还是贩夫走卒,都能够承担得起。”
谢锦在进宫之前也喜欢吃百味轩的糕点,时常让家仆丫鬟来买到府里,自己也曾亲自过来认过门。
如今再看,百味轩一如既往,生意红火,味道也熟悉,难免有些感慨。
她牵着姜照的袖子,指着墙上的木牌给她看,一一介绍那些熟悉的糕点口味。
“父亲母亲爱吃红枣糕,入口清甜,又因加了些药材,还有固气培血的作用,最适合年长者食用。
兄长则爱绿豆糕,浅香味甘,清凉消暑,他最不喜欢桂花糕,说是吃着过于甜腻,但是我和阿嫂很喜欢,觉得松软香甜,十分可口。”
思及从前在谢府的生活,万分怀念之间难免有些十分落寞,但许是刚接到家书,日后的盼头大了起来,再与人说起从前,就少了许多难过。
姜照看着谢锦,听她说起糕点也说起谢家人,往日的沉静也多了几分活泼,看得姜照既是心软,又是悔恨。
她低眼看到谢锦捏在自己袖口的那只手,只觉得像是捏在了自己心口,轻轻一扯动,就可以左右她全部的情绪。
“锦娘……”她低低念了一声。
周围食客多,有些许嘈杂,谢锦没听清她说了什么,便凑近了一些问:“你说什么?”
姜照摇摇头,不动声色地把她扯在袖口的那只手握在了掌心,轻笑道:“我说咱们既然来了,就多买一点,也给青时姑姑和伊人姐姐她们带一些回去尝尝。”
听了这个提议,谢锦眼前一亮,也忘了挣开她的手,就着两人掌心相握的姿势,把她领到了柜台前,后面是亦步亦趋跟上去准备付钱的元祥。
“郎君和夫人想要些什么?现在枣泥酥和桂花糕都是新鲜出炉的,还有咱们百味轩的特色蜜饯,若是家里有小公子小小姐,最是合适不过了!”
刚送走一位客人,见又有新客来,柜后的伙计熟练地摆出一副眉开眼笑的亲切表情,观姜照与谢锦举止亲密,自然而然的把她们当成了一对儿小夫妻。
本朝女子多是十六七岁便出嫁,姜照如今十九岁,确实算不上什么年少,而谢锦二十五岁,正是女子花信之年,年轻貌美之余,更多了几分成熟女子特有的娴静气质,而她若不是因为进了宫,此时自然该是已经绵延子嗣的年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