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乱世搞基建(女穿男)(177)
沐省用力抱拳,大声道:若干不好,沐省提头来见。
沐瑾指了指手边的一箱金子,道:这些你先拿去用,算是我个人支助,后续开销,找朝廷。府学可以参照昭武堂,但我希望,它能比昭武堂更好,成为大淮国最顶尖的殿堂级学府。
沐省心潮澎湃,大声应道:是。沐省誓不辱命。
沐瑾把写好的调令给沐省,道:忙去吧。
沐省接过调令,重重地行了一记大礼,这才退出去。
方易是真没想到沐瑾去了趟沐氏老宅,回来就安排建这么大一座学府。把自家祖宅盖成学府,他真是头一遭听闻。
沐瑾敢安排,沐省敢接。
方易想象下,太上皇哪天要是回来,突然发现,家宅变成莘莘学子进进出出的学府,不知道陛下会不会挨亲娘一顿锤。
即便要建学府,城里这么多宅子、地皮,哪里不能盖?
他转念一想,学府乃培育人才之地,按照陛下重视教学、人才培养的做法来看,将沐氏祖宅盖成学府,这座宅子定然是人丁昌隆,代代人才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来。从这座府学出身的学子们,对于沐氏皇族会有极大的归属感,其荣誉感也与寻常府学出身的大不一样。
陛下没忘根,清郡沐氏一族生长在这里,自然也忘不了根,哪怕他们已经在他乡扎根立足,也会派人回来进行投资经营建设,待学府建成之后,甚至会安排家中子弟回来读书。
就在这里的人能得到休养生息,离开的人带着钱财物资回来进行投资发展,方易相信,用不了多少年,清郡又能成富庶繁华之地。
文兴之地,必是繁华昌隆之地,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方易思量过后,对沐瑾的安排,打心底佩服。
侍卫长赖泉领着一名驿兵进来,呈上书信:陛下,淮郡有信到。
沐瑾接过赖泉转呈上来的信,一眼认出是萧灼华的字迹,脸上顿时带了三分笑,当即拆信看她写些什么。
信上先是说了下南边的战况,萧灼华让他把楚尚或者是方稷调一个过去。
南边富庶,不能每个郡县都推平了,得留些懂经营建设的人才。
屠娇娘跟沐耀都是打仗的好打,但对经营建设并不擅长,方稷和楚尚都当过郡守,知晓如何治理一地,且因为贩盐,跟南边诸郡的往来多,对那边的情况更清楚。
有他们在,哪些地方直接平推,哪些地方可以接受投降,也更为有数。地盘要占,稳经济、搞发展则至为重要。
沐瑾要打东陵,京城千里平原废了,仅靠西边诸郡维持不了这开销,南边不能再让战征打废了。
萧灼华的看法是,将南边诸郡结盟分化瓦解,拉拢一批跟淮国有往来、能接受他们这一套的,稳住南边发展,捶死那些冥顽不化的。
方稷得负责征东陵运粮的事情,这么长的粮线调派,沐瑾不放心交给别人,还是安排自家姐夫上。
楚尚在赖瑶麾下,打东边五郡那几个穷地方,既没去南边能出战功,且也不是非楚尚不可。
沐瑾决定安排楚尚过去。
他继续往下看,说的是给新占的各郡县安排官员的事情。调派名单已经定下来了,萧灼华给他附了份,考虑到他不熟悉朝中官员情况,后续会把这批官员的履历文书抄一份给他。
官员多,履历档案的数量自然少不了,驿兵送信,带不了那么多的文书档案,得另外安排人送。
最后就是萧灼华告诉他,确定怀上了,除了觉多了点外,其余一切还好。朝中诸事顺手,并没有什么可忧心的,让他不用担心她操劳烦心影响养胎。
沐瑾想着生孩子辛苦又危险,并不愿让萧灼华受这累,可家里又要多一个小朋友了,他也不知道怎么的,还挺开心的。
沐瑾美滋滋地给萧灼华写信,先是一通关心,之后才提到路上的见闻,以及他的一些安排措施,以及对于这些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等。
他跟萧灼华离得远,在治理实施上,要是两个人方向不一致,或者打起来,会出大问题的。他又不怎么管朝政,那么跟萧灼华说得越清楚越好,这样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有什么分歧处,萧灼华才好视情况调整。要不然,实施下去以后,再进行更改,那就不是麻烦的事,弄不好就是伤民伤经济之举了。
沐瑾在清郡郡城只待了几天,便带兵往东安关去。
交通不发达,时间都耗在路上,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入秋了。
卫侯岚铿到天气都转凉了,才等到悠悠哉哉来迟的沐瑾,对于他要稳后方、不着急赶路的举动,自是说不出不是来的。后方稳了,粮线稳了,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这仗打得心里才稳。打仗,急,可是急不得的。
可要说不急,也不对。
他把东安关驻军情况汇报给沐瑾后,问沐瑾:如今已经入秋,是就此休息,等到来年再动兵,还是趁着天气没冷,出兵试试看?
沐瑾说:眼下我们的粮食物资都充足,打几场胜仗好过年。
东陵再穷,穷的是奴隶,贵族总还是有钱的,金子布帛等财物必是不缺。怎么着也得夺几座城,抄些贵族的家,给兵将们把过年钱发了。
抄了贵族,给奴隶放归自由身,划分土地,明年的春耕就可以安排上了。
东陵的土地肥沃,再把肥料安排上,怎么都能有些粮食产出的。这边多一口粮食盈余,比起长线调粮的损耗来,就是省下十口粮食。
他走精兵路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省粮。军队的数量多,吃粮食都能把国力吃垮。
岚铿让东陵打了这么多年,如今终于能打回去,眼里迸出光芒,当即取来东陵地图,问沐瑾:不知何时出征,先攻哪座城?
从东安关出去,有两条路,两边都是县城。东陵山多,那两座县城都是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土地肥沃,又不缺水灌溉,县城依山而建,地形并不是方方正正的,守起来,也好守。
可要说有多难攻,对于如今的岚铿来说,就县城的那些城墙,真挡不如投石机一轮进攻的。至于山城地形地势复杂什么的,他投了沐瑾之后,特意学了巷战打法,大军进城之后,真不怕跟守军打巷战。
最主要的是,东陵的兵早在去年姜祁战败时就打光了。
现在的东陵,哪怕是想要征兵,都没人可征了。之前连十二三岁的孩子都征走了,这才一年时间,总不能抓十岁的娃娃上战场吧。东陵遵守齐礼,女人讲究贞静知礼,可不讲究舞刀弄棒,想学淮国组建女子军队,也得看她们提不提得起枪戟。贵族、平民女子以纤瘦柔美为佳,奴隶女子面黄肌瘦身上连点肉都没有,又哪来的力气。
沐瑾盯着面前的两座县城,问:东陵还没调兵来守吗?
岚铿说:齐国朝廷无力再守,但对于打还是降,目前还在吵,因为没有兵力可调派,我们又随时能挥军打过去,两个县的县令派人来送过好几次降书。宁定郡的郡守派了人过来,想和谈。
沐瑾问:和谈?
岚铿说:他们想要称臣纳贡。
沐瑾说:哟,想得还挺美呢。既然确定城防空虚,分兵两路,一起打。两个县城离得近,东安关有三万骑兵可以随时支援,哪怕他们有伏兵也不怕,赶路的时候小心点,探查清楚再前进。
这兵分两路,也得有个分法。
岚铿麾下五万大军,目前中军大营的只到了一万,再就是三万骑兵。
如今三万骑兵留下,剩下的六万军队,由卫侯世子岚柏分出两万,跟中军大营的一万会合,一边三万派出去打。
分兵两路,一路推过去,正好夹击郡城。
众人定好出兵的事,大军当即调动起来。
两天后,两路军队同时出发。
大军早上出发,下午就传回了捷报,两个县城没有任何兵力,没有遭到任何抵抗,直接拿了下来。
齐仲得到的确切消息是,沿途诸县都没有兵,就连郡城也只有一千郡兵,以及贵族的私兵,加起来不到五千。
沐瑾让他们直扑郡城,把郡城占稳后,再挨个抄县城。
第230章
东陵确实没兵了。
连续多年争战, 早已将其耗空。
东陵有十一郡之地,占地比东边七郡要大得多,土地肥沃, 气候宜人, 产粮情况仅次于一年至少能产两季稻子的南边,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这一百多年里,东陵分成十国, 相互间一直征战不断, 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他,后来他打你。
虽说各有输赢,但齐国的贵族精神,以及大家的实力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打到对方投降赔偿, 基本上就能谈和罢兵, 再休养几年,闹出矛盾再打, 基本上就是慢慢耗。
人口养起来, 实力强胜起来就打,实力弱到一定程度后, 就收兵休养,基本的底子都还在的。
直到姜祁给了奴隶凭战功搏出身做为激励,以残酷征治逃兵的治度, 打造出死战不队的强军,横扫东陵诸多小国家, 将其一举荡平。
因为他有着大帝皇室正统的名号, 各国打不过他, 投降得也痛快,使得东陵的实力还是很好地保存了下来。
可是自打赖瑭守东安关,到卫铿撤走,东陵齐国在东安关硬生生地耗了十年。
赖瑭、卫铿守东安关,把东边七郡都耗空了,甚至京城还支援了一波五万禁军和两年存粮,都没能扛住。东陵齐国作为进攻方,在夺东安关的损耗上,数倍于守关方。
姜祁拿下东安关,就已经是国力大损,齐国快打不起仗了,可沐瑾的发展势头,其崛起的速度,兵将的勇猛,让姜祁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
他很清楚,他休养恢复的速度比不过沐瑾发展的速度,越拖得久,越对他不利,只能集全力于一役,以一战决胜负。
长岭关之战后,东陵无兵,除了贵族、士族还留了点看家护院的青壮,整个东陵境内,十二岁以上的男丁几乎都死绝了。
那点看家护院的人手,在沐瑾的大军面前,连往前凑的资格都没有。
到入冬时分,沐瑾的大军连收三郡之地,没有遭到一丝有力抵抗。
不少贵族、士族为了保护家业,全族老少都齐上城墙,组织出几百、千余人的队伍,一轮投石机和连弩齐射就没了。
沐瑾派人把他们各家的藏书典籍都收集起来了,财物产业全部查抄,至于人,只能请他们死一死,跟奴隶制度一起覆灭。
奴隶们穷到连命都不是自己的,贵族家则是金玉珠宝绫罗绸缎样样不缺,铜钱堆成山。他们用的铜钱,不止是铜币,还是铜锭,全是上等赤铜,铜锭的重量论斤算,这也是贵族交易的贵重钱币。金锭不多,金子都铸成了黄金器具、首饰,盖的房子贴的金箔全都是金的。
他们极重视死后,修建奢华陵墓,不仅有大量陪葬品,还有许多贵重物件。
哪个贵族要是没有一件黄金面具覆盖,那是葬不进去的。
最讲究的,得穿金丝衣服入葬,更高级别的是玉制的衣服。
死后,还要有活人殉葬,从侍妾、仆人到奴隶都得有。
要不是想把他们的墓留给后世,沐瑾真想挨个儿抄了他们的祖坟。
这些贵族拿奴隶殉葬,沐瑾就拿他们给奴隶制度殉葬。
冬天,不适合行军打仗,士兵奔波一整年,也得歇一歇、缓缓劲儿。
从东陵到淮郡的路程太远,沐瑾考虑到要是回去过年,估计得全程骑马快速奔跑,到家吃口年夜饭,歇两年,就又得一路飞奔赶路,才能赶上第二年开春出兵。辛辛苦苦的,时间全耗在路上,毫无意义。
有这时间,不如把占下来的地盘,做好户籍统计,把地分下去,把庄稼种子、农耕工具都安排到位,把明年的春耕准备起来。
要说东陵,真是好山好水好地方。
虽然山多,但都是丘陵,山不高,植物生长茂盛,又多云雨,经常是烟雨朦胧的景象。
它的水也多,湖泊、小河流多不胜数,山水相映,美不胜收。
它的境内也有高山,山势有险有缓,溪涧、林荫、奇峰,汇成奇秀的风景,处处透着灵秀。
它的地还肥,是深褐色的土壤。
可这么好的地方,除了城里,在外面看到的几乎都是草屋,连用泥垒砌的屋子都极少。
那些干活的奴隶,住在劳作的地方,睡的也都是草屋,穿的是粗麻布,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烙印,那是主人家给他们烙的。要是奴隶逃到别的地儿,一眼就能认出来。
各家奴隶烙烙印的地方,有不同,有些人烙在背上,有些人烙在肩膀上,甚至有人烙在脸上。这些奴隶住在地头,每个人种多少地,要交多少粮都是有定数的,交不够粮,轻则受鞭子挨责罚,重则当众处死杀鸡儆猴。
他们想当逃奴,都不知道往哪里跑,也跑不了。
各个奴隶主有和各自有的地盘,有巡逻守卫的私兵,虽然没有建围墙,但所有的往来道路都是防守严密,奴隶根本跑不出去。
且奴隶逃跑还有连坐,跑一个,死一家。
沐瑾把贵族们灭了后,派兵去量土地,给这些奴隶重新分地,告诉他们明年要怎么交租,奴隶们也都是麻木地听着,老实地服从,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和表达,让干嘛就干嘛,怎么说就怎么听。
问什么事儿,也都是木木呆呆的,一问三不知。
怎么让他们改变,还得让村长来。
村长的人选,自然就是沐瑾麾下那些身有残疾的退役兵,挑脑子灵活、有学识的来。身有残疾,干力气活不行,搞管理需要的是脑子,伤残退伍兵安置,也有着落。
他军队里出来的兵,忠诚度也够,怎么把人训练出来,也都懂。
奴隶们只是见识少,受的教育少,再加上常年受到压迫被欺压习惯了,又不是智商有问题,教一教,再随着见识的增长,用不了几年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沐瑾把千总们和底下的兵都派出去安置奴隶后,就给萧灼华写信,要基层管理人员。
万事俱备,只差村长,大量需求,得她安排人进行招考选拔。
再是用退役伤残兵,也只能有个优先录用权,正常人也有竞争的权利,当村长,秀才文凭功名就够了。只有秀才文凭还不行,还得有个入职考试,有专程针对怎么管理村子的考题,答好了才行。
这些不需要萧灼华亲自去,但得她安排礼部和吏部的人去办。
考试归礼部。
官员录用、管理归礼部。村长是最低级别的官,叫九品小官。
县长是七品,乡长是八品,村长是九品。
沐瑾可不想看到乡绅把持地方的局面出现,连村长都是由朝廷派,他们的考核制度跟什么县令郡守都是一样的,统一由吏部考核,干好了,能一路往上升。
东陵离西边诸郡确实很远,过来当村长,任职赶路都得好几个月,但三年一考核,干好了能往上升,也能搏前程的嘛。当村长也是可以带家眷的,还能照顾到家里。
村长有向县里调兵的权利,也不怕管不住村里人,又因为属于外来的,没有那么多的人情世故绊着,处事能相对公正。
沐瑾刚把信写完,安排人给萧灼华送去,方易进来了,告诉他,齐国又派人来了,想降。
这都派了多少波,还不死心呢。沐瑾问:他们有投降的资格吗?
方易说:不降就是死路一条,要是能降,总还能活命。他们知道金玉财物打动不了您,攻城抄家,钱财迟早是陛下的,他们这次咳,送美人来了,说是美人无辜,总不能叫她们亡于战乱。
沐瑾问:给我献美?
方易说:送来了好几百人,都是贵族出身,除了献给陛下您的,还说愿意给军中将士们做妾。
沐瑾呵了声,说:给军中将士做妾,这是想乱军心军纪啊。
方易是见过那些美人姿色的,都是一等一的美人,甚至还有美人稀依有几分皇后殿下的影子,估计是照着陛下的审美来的。
恋耽美
沐瑾指了指手边的一箱金子,道:这些你先拿去用,算是我个人支助,后续开销,找朝廷。府学可以参照昭武堂,但我希望,它能比昭武堂更好,成为大淮国最顶尖的殿堂级学府。
沐省心潮澎湃,大声应道:是。沐省誓不辱命。
沐瑾把写好的调令给沐省,道:忙去吧。
沐省接过调令,重重地行了一记大礼,这才退出去。
方易是真没想到沐瑾去了趟沐氏老宅,回来就安排建这么大一座学府。把自家祖宅盖成学府,他真是头一遭听闻。
沐瑾敢安排,沐省敢接。
方易想象下,太上皇哪天要是回来,突然发现,家宅变成莘莘学子进进出出的学府,不知道陛下会不会挨亲娘一顿锤。
即便要建学府,城里这么多宅子、地皮,哪里不能盖?
他转念一想,学府乃培育人才之地,按照陛下重视教学、人才培养的做法来看,将沐氏祖宅盖成学府,这座宅子定然是人丁昌隆,代代人才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来。从这座府学出身的学子们,对于沐氏皇族会有极大的归属感,其荣誉感也与寻常府学出身的大不一样。
陛下没忘根,清郡沐氏一族生长在这里,自然也忘不了根,哪怕他们已经在他乡扎根立足,也会派人回来进行投资经营建设,待学府建成之后,甚至会安排家中子弟回来读书。
就在这里的人能得到休养生息,离开的人带着钱财物资回来进行投资发展,方易相信,用不了多少年,清郡又能成富庶繁华之地。
文兴之地,必是繁华昌隆之地,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方易思量过后,对沐瑾的安排,打心底佩服。
侍卫长赖泉领着一名驿兵进来,呈上书信:陛下,淮郡有信到。
沐瑾接过赖泉转呈上来的信,一眼认出是萧灼华的字迹,脸上顿时带了三分笑,当即拆信看她写些什么。
信上先是说了下南边的战况,萧灼华让他把楚尚或者是方稷调一个过去。
南边富庶,不能每个郡县都推平了,得留些懂经营建设的人才。
屠娇娘跟沐耀都是打仗的好打,但对经营建设并不擅长,方稷和楚尚都当过郡守,知晓如何治理一地,且因为贩盐,跟南边诸郡的往来多,对那边的情况更清楚。
有他们在,哪些地方直接平推,哪些地方可以接受投降,也更为有数。地盘要占,稳经济、搞发展则至为重要。
沐瑾要打东陵,京城千里平原废了,仅靠西边诸郡维持不了这开销,南边不能再让战征打废了。
萧灼华的看法是,将南边诸郡结盟分化瓦解,拉拢一批跟淮国有往来、能接受他们这一套的,稳住南边发展,捶死那些冥顽不化的。
方稷得负责征东陵运粮的事情,这么长的粮线调派,沐瑾不放心交给别人,还是安排自家姐夫上。
楚尚在赖瑶麾下,打东边五郡那几个穷地方,既没去南边能出战功,且也不是非楚尚不可。
沐瑾决定安排楚尚过去。
他继续往下看,说的是给新占的各郡县安排官员的事情。调派名单已经定下来了,萧灼华给他附了份,考虑到他不熟悉朝中官员情况,后续会把这批官员的履历文书抄一份给他。
官员多,履历档案的数量自然少不了,驿兵送信,带不了那么多的文书档案,得另外安排人送。
最后就是萧灼华告诉他,确定怀上了,除了觉多了点外,其余一切还好。朝中诸事顺手,并没有什么可忧心的,让他不用担心她操劳烦心影响养胎。
沐瑾想着生孩子辛苦又危险,并不愿让萧灼华受这累,可家里又要多一个小朋友了,他也不知道怎么的,还挺开心的。
沐瑾美滋滋地给萧灼华写信,先是一通关心,之后才提到路上的见闻,以及他的一些安排措施,以及对于这些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等。
他跟萧灼华离得远,在治理实施上,要是两个人方向不一致,或者打起来,会出大问题的。他又不怎么管朝政,那么跟萧灼华说得越清楚越好,这样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有什么分歧处,萧灼华才好视情况调整。要不然,实施下去以后,再进行更改,那就不是麻烦的事,弄不好就是伤民伤经济之举了。
沐瑾在清郡郡城只待了几天,便带兵往东安关去。
交通不发达,时间都耗在路上,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入秋了。
卫侯岚铿到天气都转凉了,才等到悠悠哉哉来迟的沐瑾,对于他要稳后方、不着急赶路的举动,自是说不出不是来的。后方稳了,粮线稳了,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这仗打得心里才稳。打仗,急,可是急不得的。
可要说不急,也不对。
他把东安关驻军情况汇报给沐瑾后,问沐瑾:如今已经入秋,是就此休息,等到来年再动兵,还是趁着天气没冷,出兵试试看?
沐瑾说:眼下我们的粮食物资都充足,打几场胜仗好过年。
东陵再穷,穷的是奴隶,贵族总还是有钱的,金子布帛等财物必是不缺。怎么着也得夺几座城,抄些贵族的家,给兵将们把过年钱发了。
抄了贵族,给奴隶放归自由身,划分土地,明年的春耕就可以安排上了。
东陵的土地肥沃,再把肥料安排上,怎么都能有些粮食产出的。这边多一口粮食盈余,比起长线调粮的损耗来,就是省下十口粮食。
他走精兵路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省粮。军队的数量多,吃粮食都能把国力吃垮。
岚铿让东陵打了这么多年,如今终于能打回去,眼里迸出光芒,当即取来东陵地图,问沐瑾:不知何时出征,先攻哪座城?
从东安关出去,有两条路,两边都是县城。东陵山多,那两座县城都是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土地肥沃,又不缺水灌溉,县城依山而建,地形并不是方方正正的,守起来,也好守。
可要说有多难攻,对于如今的岚铿来说,就县城的那些城墙,真挡不如投石机一轮进攻的。至于山城地形地势复杂什么的,他投了沐瑾之后,特意学了巷战打法,大军进城之后,真不怕跟守军打巷战。
最主要的是,东陵的兵早在去年姜祁战败时就打光了。
现在的东陵,哪怕是想要征兵,都没人可征了。之前连十二三岁的孩子都征走了,这才一年时间,总不能抓十岁的娃娃上战场吧。东陵遵守齐礼,女人讲究贞静知礼,可不讲究舞刀弄棒,想学淮国组建女子军队,也得看她们提不提得起枪戟。贵族、平民女子以纤瘦柔美为佳,奴隶女子面黄肌瘦身上连点肉都没有,又哪来的力气。
沐瑾盯着面前的两座县城,问:东陵还没调兵来守吗?
岚铿说:齐国朝廷无力再守,但对于打还是降,目前还在吵,因为没有兵力可调派,我们又随时能挥军打过去,两个县的县令派人来送过好几次降书。宁定郡的郡守派了人过来,想和谈。
沐瑾问:和谈?
岚铿说:他们想要称臣纳贡。
沐瑾说:哟,想得还挺美呢。既然确定城防空虚,分兵两路,一起打。两个县城离得近,东安关有三万骑兵可以随时支援,哪怕他们有伏兵也不怕,赶路的时候小心点,探查清楚再前进。
这兵分两路,也得有个分法。
岚铿麾下五万大军,目前中军大营的只到了一万,再就是三万骑兵。
如今三万骑兵留下,剩下的六万军队,由卫侯世子岚柏分出两万,跟中军大营的一万会合,一边三万派出去打。
分兵两路,一路推过去,正好夹击郡城。
众人定好出兵的事,大军当即调动起来。
两天后,两路军队同时出发。
大军早上出发,下午就传回了捷报,两个县城没有任何兵力,没有遭到任何抵抗,直接拿了下来。
齐仲得到的确切消息是,沿途诸县都没有兵,就连郡城也只有一千郡兵,以及贵族的私兵,加起来不到五千。
沐瑾让他们直扑郡城,把郡城占稳后,再挨个抄县城。
第230章
东陵确实没兵了。
连续多年争战, 早已将其耗空。
东陵有十一郡之地,占地比东边七郡要大得多,土地肥沃, 气候宜人, 产粮情况仅次于一年至少能产两季稻子的南边,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这一百多年里,东陵分成十国, 相互间一直征战不断, 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他,后来他打你。
虽说各有输赢,但齐国的贵族精神,以及大家的实力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打到对方投降赔偿, 基本上就能谈和罢兵, 再休养几年,闹出矛盾再打, 基本上就是慢慢耗。
人口养起来, 实力强胜起来就打,实力弱到一定程度后, 就收兵休养,基本的底子都还在的。
直到姜祁给了奴隶凭战功搏出身做为激励,以残酷征治逃兵的治度, 打造出死战不队的强军,横扫东陵诸多小国家, 将其一举荡平。
因为他有着大帝皇室正统的名号, 各国打不过他, 投降得也痛快,使得东陵的实力还是很好地保存了下来。
可是自打赖瑭守东安关,到卫铿撤走,东陵齐国在东安关硬生生地耗了十年。
赖瑭、卫铿守东安关,把东边七郡都耗空了,甚至京城还支援了一波五万禁军和两年存粮,都没能扛住。东陵齐国作为进攻方,在夺东安关的损耗上,数倍于守关方。
姜祁拿下东安关,就已经是国力大损,齐国快打不起仗了,可沐瑾的发展势头,其崛起的速度,兵将的勇猛,让姜祁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
他很清楚,他休养恢复的速度比不过沐瑾发展的速度,越拖得久,越对他不利,只能集全力于一役,以一战决胜负。
长岭关之战后,东陵无兵,除了贵族、士族还留了点看家护院的青壮,整个东陵境内,十二岁以上的男丁几乎都死绝了。
那点看家护院的人手,在沐瑾的大军面前,连往前凑的资格都没有。
到入冬时分,沐瑾的大军连收三郡之地,没有遭到一丝有力抵抗。
不少贵族、士族为了保护家业,全族老少都齐上城墙,组织出几百、千余人的队伍,一轮投石机和连弩齐射就没了。
沐瑾派人把他们各家的藏书典籍都收集起来了,财物产业全部查抄,至于人,只能请他们死一死,跟奴隶制度一起覆灭。
奴隶们穷到连命都不是自己的,贵族家则是金玉珠宝绫罗绸缎样样不缺,铜钱堆成山。他们用的铜钱,不止是铜币,还是铜锭,全是上等赤铜,铜锭的重量论斤算,这也是贵族交易的贵重钱币。金锭不多,金子都铸成了黄金器具、首饰,盖的房子贴的金箔全都是金的。
他们极重视死后,修建奢华陵墓,不仅有大量陪葬品,还有许多贵重物件。
哪个贵族要是没有一件黄金面具覆盖,那是葬不进去的。
最讲究的,得穿金丝衣服入葬,更高级别的是玉制的衣服。
死后,还要有活人殉葬,从侍妾、仆人到奴隶都得有。
要不是想把他们的墓留给后世,沐瑾真想挨个儿抄了他们的祖坟。
这些贵族拿奴隶殉葬,沐瑾就拿他们给奴隶制度殉葬。
冬天,不适合行军打仗,士兵奔波一整年,也得歇一歇、缓缓劲儿。
从东陵到淮郡的路程太远,沐瑾考虑到要是回去过年,估计得全程骑马快速奔跑,到家吃口年夜饭,歇两年,就又得一路飞奔赶路,才能赶上第二年开春出兵。辛辛苦苦的,时间全耗在路上,毫无意义。
有这时间,不如把占下来的地盘,做好户籍统计,把地分下去,把庄稼种子、农耕工具都安排到位,把明年的春耕准备起来。
要说东陵,真是好山好水好地方。
虽然山多,但都是丘陵,山不高,植物生长茂盛,又多云雨,经常是烟雨朦胧的景象。
它的水也多,湖泊、小河流多不胜数,山水相映,美不胜收。
它的境内也有高山,山势有险有缓,溪涧、林荫、奇峰,汇成奇秀的风景,处处透着灵秀。
它的地还肥,是深褐色的土壤。
可这么好的地方,除了城里,在外面看到的几乎都是草屋,连用泥垒砌的屋子都极少。
那些干活的奴隶,住在劳作的地方,睡的也都是草屋,穿的是粗麻布,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烙印,那是主人家给他们烙的。要是奴隶逃到别的地儿,一眼就能认出来。
各家奴隶烙烙印的地方,有不同,有些人烙在背上,有些人烙在肩膀上,甚至有人烙在脸上。这些奴隶住在地头,每个人种多少地,要交多少粮都是有定数的,交不够粮,轻则受鞭子挨责罚,重则当众处死杀鸡儆猴。
他们想当逃奴,都不知道往哪里跑,也跑不了。
各个奴隶主有和各自有的地盘,有巡逻守卫的私兵,虽然没有建围墙,但所有的往来道路都是防守严密,奴隶根本跑不出去。
且奴隶逃跑还有连坐,跑一个,死一家。
沐瑾把贵族们灭了后,派兵去量土地,给这些奴隶重新分地,告诉他们明年要怎么交租,奴隶们也都是麻木地听着,老实地服从,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和表达,让干嘛就干嘛,怎么说就怎么听。
问什么事儿,也都是木木呆呆的,一问三不知。
怎么让他们改变,还得让村长来。
村长的人选,自然就是沐瑾麾下那些身有残疾的退役兵,挑脑子灵活、有学识的来。身有残疾,干力气活不行,搞管理需要的是脑子,伤残退伍兵安置,也有着落。
他军队里出来的兵,忠诚度也够,怎么把人训练出来,也都懂。
奴隶们只是见识少,受的教育少,再加上常年受到压迫被欺压习惯了,又不是智商有问题,教一教,再随着见识的增长,用不了几年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沐瑾把千总们和底下的兵都派出去安置奴隶后,就给萧灼华写信,要基层管理人员。
万事俱备,只差村长,大量需求,得她安排人进行招考选拔。
再是用退役伤残兵,也只能有个优先录用权,正常人也有竞争的权利,当村长,秀才文凭功名就够了。只有秀才文凭还不行,还得有个入职考试,有专程针对怎么管理村子的考题,答好了才行。
这些不需要萧灼华亲自去,但得她安排礼部和吏部的人去办。
考试归礼部。
官员录用、管理归礼部。村长是最低级别的官,叫九品小官。
县长是七品,乡长是八品,村长是九品。
沐瑾可不想看到乡绅把持地方的局面出现,连村长都是由朝廷派,他们的考核制度跟什么县令郡守都是一样的,统一由吏部考核,干好了,能一路往上升。
东陵离西边诸郡确实很远,过来当村长,任职赶路都得好几个月,但三年一考核,干好了能往上升,也能搏前程的嘛。当村长也是可以带家眷的,还能照顾到家里。
村长有向县里调兵的权利,也不怕管不住村里人,又因为属于外来的,没有那么多的人情世故绊着,处事能相对公正。
沐瑾刚把信写完,安排人给萧灼华送去,方易进来了,告诉他,齐国又派人来了,想降。
这都派了多少波,还不死心呢。沐瑾问:他们有投降的资格吗?
方易说:不降就是死路一条,要是能降,总还能活命。他们知道金玉财物打动不了您,攻城抄家,钱财迟早是陛下的,他们这次咳,送美人来了,说是美人无辜,总不能叫她们亡于战乱。
沐瑾问:给我献美?
方易说:送来了好几百人,都是贵族出身,除了献给陛下您的,还说愿意给军中将士们做妾。
沐瑾呵了声,说:给军中将士做妾,这是想乱军心军纪啊。
方易是见过那些美人姿色的,都是一等一的美人,甚至还有美人稀依有几分皇后殿下的影子,估计是照着陛下的审美来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