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他们这如厕方向不对啊。
领队大人满面森然,冷声道:宫里当差的人,这么点儿眼皮子。从此处到挽澜殿附近,一去一回至少大半柱香时间,真要等灯亮,怕是一炷香都回不来。这个月的月俸,看来是都不想要了。
那个,大人,余下兵士中其中一名再开口,吞吞吐吐,不知是否雪天冻的,只是扣一个月月俸吗?
那领队险些背过气去,怎么,你也要如厕?
挽澜殿前庭人声鼎沸。
不该叫鼎沸,无人敢喧哗,只因人数实在有些多,在这寂静冬夜显得过分兴旺。
二十人队伍已经排好,整齐划一,气宇轩昂,喜色之昭然与子夜沉静气氛并不相衬。
其余众人皆耷拉了脑袋垂手而立,满腔怨念,甚觉不公,盖因最早冲进来的几名宫人目瞪口呆发现,二十人队伍已经成了一半
正是今晚在殿中值夜的一干人。
天大的运气。
云梯已经摆好,分别斜竖在挽澜正殿西北、东北、东南、西南四角。二十人分成四队,每队五人,分别由一侧云梯往檐顶去。
一道檐是二十五盏灯,每人点五盏,同时而匀速,足以让一百盏听雪灯于几息间全部亮起。
飞雪落得更缓。所有行动中的宫人都浅浅呼着白气。云梯之上,每侧五人间隔等距,右手持火,正缓缓攀登。涤砚站在庭中,一众宫人皆立在他身后;他抬头,越过漫天飞雪望向正殿顶上那些隐于夜色、根本看不清轮廓的灯罩,耳边忽然响起风声。
并不真切的风声,夹杂着雪声,或许还夹杂着一些复杂而郑重、遥远而真切的落棋不悔。
太祖陛下的落棋不悔。明夫人的听雪灯。传颂百年的梦幻故事大祁情史。
便是这样的长夜明如昼么?
传闻里能照亮整个霁都夜空的听雪灯,竟是如此柔和、明暖,寂静而永恒地映在星光月光之下,夜色雪色之中。
挽澜正殿一整圈高而明肃的檐顶,青色的砖,碧色的瓦,全都被点亮了。一百盏似乎琉璃质地的灯罩将月色雪色收在烛光里,橘黄泛红的火苗从中透出来,竟变成洁净而至暖的莹白色。
灯色,月色,雪色,还有星光。明暖的白,清冷的白,剔透的白,璀璨的白,天地间所有至洁至纯至亮至新的光芒四下辉映,将墨色夜空也晕成一整片广袤的至洁至纯至亮至新。
百年前的夜宿挽澜殿,百年后的长夜明如昼,万世流转,光阴无回,也许不过一场周而复始,终点即起点。
霁都城内也渐次亮起来。莹白光海自夜幕打入城中,晚睡的人家被窗外骤降的光明扰了即将开启的清梦。
这是
开窗看看。
最早是哪户人家推窗发出惊呼,在景弘六年十二月初三初雪这天夜里,以至于家家户户都接连推窗看到了那场时隔百年的夜明如昼,已经没有人记得,也没人真的关心。
最初那刻,甚至都没人关心这漫天明光是因谁而起。
子时的霁都活过来,睡梦中的人们醒过来,一户接一户人家亮起明黄灯火,与从天而降的飞雪盛光交会成一片遗世独立的,不太真实的世界。
太爷爷,那时候也是这样?一模一样?成百上千扇推开的窗户边,一个约莫**岁的男孩仰头问道。其实跟想象中是非常接近的,跟太爷爷一遍又一遍讲过的场景也极相似。
但他还是想问。想说这光这画面这声势依然超出了他所有想象。而他终于明白太爷爷为何会将这四五岁时见过的场景记了一生。
一样。完全一样。须发花白满脸沟壑的老人颤巍巍答,九十五年。谁能信呢。已经第四朝了,这天下早就不一样了。
老人双目浑浊,缓缓仰头朝那广袤天幕。小男孩不确定他看到的画面是否与自己一样。
但这听雪灯还是一样的。他说,还是九十五年前的样子。都在变,也总有不变的。好。好啊。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夜宿挽澜殿(五)
相比霁都城内,祁宫反而醒得晚些。
最早开始喧哗的是分布于室外各处的巡逻兵。以各种理由溜去,或者干脆直接全队行至挽澜殿附近,堂而皇之,互为照应。
然后是值夜宫人。各殿阁中长夜独醒那些人。其中又以距离挽澜殿最近的披霜殿宫人反应最快。
小婢子轻叩寝殿门唤醒了蘅儿,蘅儿被子夜明光震得目瞪口呆,又急急去唤纪晚苓。
纪晚苓尚在梦中,初闻怔忡,旋即清醒,也不着急下床,一双杏眼漾了波澜正对上窗外若隐若现的莹白盛光。
半晌。
她回来了?
蘅儿已是震惊无语,闻言更加不明所以:谁?
纪晚苓幽幽轻叹,那叹中也酿了千般情绪,还能有谁。她自语,并不对蘅儿解释,径自下了床,举步便往门外走。
蘅儿忙忙拿了斗篷去追,好歹赶在出门前将人裹上了。纪晚苓默默站在寝殿外廊下,翠色寝裙翠色斗篷,让满庭飞雪也沾了春意。但她瓷白的脸出奇的白,白过飞雪,白得血色全无,不知是冻的还是光海照的。
如果太子殿下话至一半,蘅儿噤声,旋即改口,先太子还在,这灯,一定是为小姐而亮。
--
领队大人满面森然,冷声道:宫里当差的人,这么点儿眼皮子。从此处到挽澜殿附近,一去一回至少大半柱香时间,真要等灯亮,怕是一炷香都回不来。这个月的月俸,看来是都不想要了。
那个,大人,余下兵士中其中一名再开口,吞吞吐吐,不知是否雪天冻的,只是扣一个月月俸吗?
那领队险些背过气去,怎么,你也要如厕?
挽澜殿前庭人声鼎沸。
不该叫鼎沸,无人敢喧哗,只因人数实在有些多,在这寂静冬夜显得过分兴旺。
二十人队伍已经排好,整齐划一,气宇轩昂,喜色之昭然与子夜沉静气氛并不相衬。
其余众人皆耷拉了脑袋垂手而立,满腔怨念,甚觉不公,盖因最早冲进来的几名宫人目瞪口呆发现,二十人队伍已经成了一半
正是今晚在殿中值夜的一干人。
天大的运气。
云梯已经摆好,分别斜竖在挽澜正殿西北、东北、东南、西南四角。二十人分成四队,每队五人,分别由一侧云梯往檐顶去。
一道檐是二十五盏灯,每人点五盏,同时而匀速,足以让一百盏听雪灯于几息间全部亮起。
飞雪落得更缓。所有行动中的宫人都浅浅呼着白气。云梯之上,每侧五人间隔等距,右手持火,正缓缓攀登。涤砚站在庭中,一众宫人皆立在他身后;他抬头,越过漫天飞雪望向正殿顶上那些隐于夜色、根本看不清轮廓的灯罩,耳边忽然响起风声。
并不真切的风声,夹杂着雪声,或许还夹杂着一些复杂而郑重、遥远而真切的落棋不悔。
太祖陛下的落棋不悔。明夫人的听雪灯。传颂百年的梦幻故事大祁情史。
便是这样的长夜明如昼么?
传闻里能照亮整个霁都夜空的听雪灯,竟是如此柔和、明暖,寂静而永恒地映在星光月光之下,夜色雪色之中。
挽澜正殿一整圈高而明肃的檐顶,青色的砖,碧色的瓦,全都被点亮了。一百盏似乎琉璃质地的灯罩将月色雪色收在烛光里,橘黄泛红的火苗从中透出来,竟变成洁净而至暖的莹白色。
灯色,月色,雪色,还有星光。明暖的白,清冷的白,剔透的白,璀璨的白,天地间所有至洁至纯至亮至新的光芒四下辉映,将墨色夜空也晕成一整片广袤的至洁至纯至亮至新。
百年前的夜宿挽澜殿,百年后的长夜明如昼,万世流转,光阴无回,也许不过一场周而复始,终点即起点。
霁都城内也渐次亮起来。莹白光海自夜幕打入城中,晚睡的人家被窗外骤降的光明扰了即将开启的清梦。
这是
开窗看看。
最早是哪户人家推窗发出惊呼,在景弘六年十二月初三初雪这天夜里,以至于家家户户都接连推窗看到了那场时隔百年的夜明如昼,已经没有人记得,也没人真的关心。
最初那刻,甚至都没人关心这漫天明光是因谁而起。
子时的霁都活过来,睡梦中的人们醒过来,一户接一户人家亮起明黄灯火,与从天而降的飞雪盛光交会成一片遗世独立的,不太真实的世界。
太爷爷,那时候也是这样?一模一样?成百上千扇推开的窗户边,一个约莫**岁的男孩仰头问道。其实跟想象中是非常接近的,跟太爷爷一遍又一遍讲过的场景也极相似。
但他还是想问。想说这光这画面这声势依然超出了他所有想象。而他终于明白太爷爷为何会将这四五岁时见过的场景记了一生。
一样。完全一样。须发花白满脸沟壑的老人颤巍巍答,九十五年。谁能信呢。已经第四朝了,这天下早就不一样了。
老人双目浑浊,缓缓仰头朝那广袤天幕。小男孩不确定他看到的画面是否与自己一样。
但这听雪灯还是一样的。他说,还是九十五年前的样子。都在变,也总有不变的。好。好啊。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夜宿挽澜殿(五)
相比霁都城内,祁宫反而醒得晚些。
最早开始喧哗的是分布于室外各处的巡逻兵。以各种理由溜去,或者干脆直接全队行至挽澜殿附近,堂而皇之,互为照应。
然后是值夜宫人。各殿阁中长夜独醒那些人。其中又以距离挽澜殿最近的披霜殿宫人反应最快。
小婢子轻叩寝殿门唤醒了蘅儿,蘅儿被子夜明光震得目瞪口呆,又急急去唤纪晚苓。
纪晚苓尚在梦中,初闻怔忡,旋即清醒,也不着急下床,一双杏眼漾了波澜正对上窗外若隐若现的莹白盛光。
半晌。
她回来了?
蘅儿已是震惊无语,闻言更加不明所以:谁?
纪晚苓幽幽轻叹,那叹中也酿了千般情绪,还能有谁。她自语,并不对蘅儿解释,径自下了床,举步便往门外走。
蘅儿忙忙拿了斗篷去追,好歹赶在出门前将人裹上了。纪晚苓默默站在寝殿外廊下,翠色寝裙翠色斗篷,让满庭飞雪也沾了春意。但她瓷白的脸出奇的白,白过飞雪,白得血色全无,不知是冻的还是光海照的。
如果太子殿下话至一半,蘅儿噤声,旋即改口,先太子还在,这灯,一定是为小姐而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