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等到陈建章带队过来东北时,海仑市金秋大豆合作社的何社长面对疯长的大豆,总觉得今年有些迷……
本来他以为有公司提前下订单收购大豆就是惊喜了,没想到今年大豆的生长情况也颇为不老实。
一般来说,结荚期植株已发育完成,往年是怕大豆有倒伏现象,需要喷洒叶面肥,提高茎秆粗壮度。
但今年吧,茎秆挺拔,倒伏肯定是不怕倒伏了,但这花荚和叶片,长势也忒旺盛了吧,像是打了激素般又是咋回事呢?
陈建章环视一圈之后,就提醒他道“大豆的生长状况太旺了,叶子也太密集了,最好采取人为控旺技术,采取疏叶、摘心等方法进行控制植株旺长,增加田间的通透性,同时减少养分的消耗,让养分集中供应。”
“而且,我看这花荚的长势,还是多追点有机肥吧,多微量硼、钼、锌等元素,有利于实现高产、优产。”
何社长等豆农也看出今年的大豆长势良好,多追点肥也是应该的,陈建章的“控旺”建议也来得非常及时,关系到丰收与否,无人敢怠慢,因此也就纷纷行动了起来。
……
从田间回来,陈建章就对齐政说道“今年的大豆,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是大丰收。”
齐政心里暗道“你老板我忙了个半死,要是没有大丰收,岂不是亏死了?”
但在具体产量出来之前,齐政也不知道灵阵对大豆产量能有多大提升。
因此他还是摇摇头,说道“即使再怎么大丰收,也解决不了国内大豆的供给问题。国内大豆的供给一方面需要向自己的土地要;另一方面,需要进口。”
“你也知道了,我们将国际粮商得罪死了,要预防着他们下黑手,最好的办法就是拓展更多大豆来源。海外市场我来想办法,国内增产就要靠你们实验室了。”
灵阵先行了,技术也要跟上。
陈建章就点点头,“我国耕地资源有限,想要提升产量只能靠两个办法,扩大种植面积和改良大豆品种。”
“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唯一途径是与主粮作物轮作倒茬。通过粮豆轮作,在适度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同时,改善土壤肥力,实现粮豆持续均衡高产优质。东北地区最适合主推大豆玉米轮作。”
“我计算了一下,实行粮豆轮作后,全国大豆面积可达到26亿亩,平均亩产按150公斤算,大豆供给能力可达到4000万吨以上,除保证食用大豆完全自给外,还可提升压榨用大豆的应急供应。”
齐政就笑着说道“全国就先不要考虑了,我们还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不过明年在东北还是可以推行一下的。”
陈建章耸耸肩,继续说道“当然了,提高大豆产量最直接的办法还是育种改良。”
其实吧,几十年前,小麦产量比大豆产量低,水稻、玉米产量也和大豆不相上下。
经过几十年的绿色革命,这些单子叶作物的株型改善了,种植密度大大增加,产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只有大豆还在拖后腿。
现在小麦平均亩产可达800多斤,玉米产量可达每亩1500斤,而大豆在非常好的栽培条件下,也不过才能达到每亩400多斤。
“矮秆、窄叶、直立为主的株型改变,使得水稻、小麦、玉米产量翻了几番。”陈建章说,尽管每一代育种学家都有新品种,但大豆的绿色革命还没有最终实现。
齐政眼睛闪了闪,但没有说什么。
“东北大豆资源其实是全世界85以上大豆产量的主要来源。但同样的遗传资源,经过美国育种专家的改良,现在平均产量200公斤左右。而我国大豆品种的平均单产仅为每亩120公斤左右。”
差距在哪儿?在育种工作上。
陈建章认为,美国的育种技术和理论结合得比较紧。而我们大豆育种要实现快速发展,关键要有好的思路。
“我建议嘉谷与国内农科所等单位建立了联合攻关模式,建立育繁推一体化体系,我们嘉谷现在好歹有了一定体量,育种单位也更愿意跟大公司合作。”陈建章郑重其事道。
齐政一挥手“这方面你来推进就行,既然落后,抱团取暖和联合发展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嘛,反正实验室的预算充足,你放手放胆,我撑腰撑胆!”
陈建章就哈哈一笑,随即想起什么“对了,实验室最近搞出一点好东西,我觉得你一定会很感兴趣!”
“哦?”
……
第158章 这群挂逼们
“实验室今年的研究效率贼高!”提起这点陈建章满意至极。
齐政笑而不语。
如果嘉谷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肯定是某人用灵阵“投机取巧”了。
“万念归一阵(一阶)触发,五系均衡,效果凝神,静气。生物处于阵中,能使神魂纯粹,神念凝练,潜行乾坤。”
你以为这个灵阵只能被齐政用来凝聚神念,探索地底吗?
那就太天真了!
用在常人身上,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很多人在工作或学习时,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想认真地投入到工作或学习中去,但可能脑中闪过的一个奇怪念头,注意力就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过去了,等察觉到自己似乎走神了,工作或学习的思维也就断了。
全神贯注的状态是大多数人追求的,但往往因为外界干扰太多,注意力总是很容易涣散。
尤其对于科学研究来说,灵感总是在不经意间骤现,如果注意力分散,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就溜走了。
“万念归一阵”最大的神效,就在于只要你想集中注意力,就真的能将注意力投注在一件事物上——如果是想专注工作,那就真的是沉迷于工作无法自拔;如果是专注于偷懒,那也是思绪飘荡得拉都拉不回来……
齐政最先在嘉谷实验室布置了这个灵阵,研究员的专注度大为提升,研究效率高得一批——现在的问题是,研究员太沉迷加班了,以至于陈建章不得不强制按时上下班。
嘉谷实验室的实验经费和员工待遇不敢说比肩欧美,但在国内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而且还有专业的部门负责解决研究员的后顾之忧。
公平的考核制度,不错的待遇和极佳的生活待遇,再加上“开挂”的专注度,如果说,实验室能最先做出成果,齐政并不觉得惊讶。
齐政已经打算在公司也推行这个灵阵,全面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到时,谁是认真工作,谁是在日常划水,就能一目了然了。
“不知道你对方新文有没有印象,他的微生物研究组成果斐然,已经是实验室最大的项目组之一了。”
齐政点点头,他对方新文有印象,是最早加入实验室的研究员之一,在微生物研究上非常有天赋,曾经的“恶臭菌”就是出自其手。
陈建章就往下说了“他们率先培育出可快速分解植物残体,同时具有改良土壤特性的木霉菌菌株,并制成了制剂,秸秆还田入土后腐解效率至少翻了一倍。”
第一个成果就让齐政感到惊喜了。
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麦秸、玉米秸和水稻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秸秆利用方法。
随着机械化的推广,最简单的秸秆还田方法当然是粉碎后直接还田,这也是各地大力推广、应用最多的模式。
但秸秆还田后腐解慢,容易使土壤疏松,给下茬作物出苗带来影响的缺点也一直存在。
而实验室培育的木霉菌制剂,对于秸秆还田的推广无疑是一大利好。
“有没有针对气温低、秸秆腐解难度大的问题做过研究?”在东北地区,秸秆还田入土后,正逢冬季土壤封冻期,不易腐解的技术难题更加明显,故而齐政有此一问。
陈建章微微点头“在低温条件下,腐解效率稍微低一点,但相对自然条件下,效率也至少提升了60。”
齐政已经满意了,这已经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了,可以说为东北地区的玉米秸秆还田工作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陈建章见齐政面露惊喜,淡定地继续说道“小方他们还研制了新一代秸秆饲料生物调制剂,是由乳酸片球菌、植物乳酸杆菌、粪链球菌合理配伍组成的高效活性微生物制剂。以玉米秸秆为例,经过该制剂处理后,可使干秸秆变软,提高适口性,便于禽畜消化吸收。效果显示,比一般的活性菌种调制后的干秸秆采食多40,干秸秆的利用率增加到90以上。”
卧槽,这就更厉害了。
农作物秸秆如今比较成熟的利用方法就是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化以及秸秆基质化利用。还是以玉米秸秆为例,在欧美发达国家,玉米秸秆青贮饲料早已成为牲畜养殖的标配。
微贮是其中一种生物处理方法,就是利用微生物将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并转化为菌体蛋白的方法。
微生物制剂有很多,但实验室出产的高效活性微生物制剂可不常见。最令齐政诧异的地方莫过于,其转化效率超乎想象,基本能把秸秆饲料化的利用达到了最大的程度。
嘉谷既有养猪场,也有养牛场,单单应用这新一代秸秆饲料生物调制剂,既能利用农村闲置的秸秆,又能得到优质的饲料,能省下多少养殖成本啊?
“还有吗?”齐政察觉到陈建章还有下文,略显兴奋地追问道。
陈建章笑了出来,有些激动地说道“就在前不久,微生物项目组成功培育出了一代活性极高,降解能力极强的超级白腐菌和纤维素分解菌。”
“两者对纤维素、木质素的有效降解率是一般菌种的三倍以上,虽然还达不到对天然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完全降解,但已经具备极高的商用价值。”
超级白腐菌!超级纤维素分解菌!
齐政的嘴角都抽动起来。
一般人可能不知道这两种微生物的作用,但齐政被补过课。
这么说吧,国际上最成熟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是沼气技术,主要是利用厌氧法处理秸秆废物、禽畜粪便以及高浓度有机废水。
其中,沼气技术对禽畜粪便和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利用程度是最高的,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反而还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全世界都知道农作物秸秆是一个巨大的生物质能源宝库,为什么附加值更大的秸秆能源化,发展程度远远及不上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的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等利用方式呢?
技术上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农作物秸秆这种天然纤维素完全降解的高活性菌株。
由于微生物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弱,导致农作物秸秆的水解过程缓慢、水解程度低,使农作物秸秆的厌氧消化时间长、消化率低、产气量少、投入产出效益差,因而限制了秸秆大规模地应用于沼气发酵。
但有了超级白腐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可以说,实验室培育的超级白腐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打开了嘉谷进军生物质能源的大门。
饶是他们有灵阵的助力,齐政也无法淡定了。
实验室的这群挂逼们,真的给了他一个好大的惊喜!
……
第159章 挂逼们的老大更牛叉
我国每年生产的秸秆有9亿吨,加工副产物有58亿吨,这些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平均不到40,60以上的副产物被随意堆放、丢弃或用作肥料还田、生活燃料,这相当于7亿亩土地的投入产出和6000亿元的收入被白白损失掉。
这种情况在粮食主产区更为突出。
以齐政等人如今所处的东北来说,“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一直是东北地区的老大难问题。
东北地区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是全国最大的玉米主产区,每年可收集的玉米秸秆量超过11亿吨。
可是,东北玉米秸秆的总利用率不到50,大部分秸秆被废弃或燃烧掉,在浪费大量农业资源的同时更造成了严重的雾霾污染。
齐政要陈建章带队前来,是为了选育优良的大豆品种。
但很显然,携着实验室最新成果而来的陈建章,从中看到了更大的机会。
“我们在东北,不应该将目光局限在大豆上,东北的农业资源对我们来说是个大宝藏,利用好我们的优势,嘉谷不出几年就能更上一个台阶。”陈建章的眼里透露着雄心壮志。
齐政从实验室成果带来的惊喜中回过神来,将注意力集中到陈建章的话里。
看着陈建章一副“我有个大计划”的模样,齐政差点一句“请开始你的表演”就脱口而出了。
他定了定神,示意陈建章开始“推销”他的“大计划”。
陈建章迅速进入了角色,开口说道“那我就从头说起吧。”
齐政点头。
本来他以为有公司提前下订单收购大豆就是惊喜了,没想到今年大豆的生长情况也颇为不老实。
一般来说,结荚期植株已发育完成,往年是怕大豆有倒伏现象,需要喷洒叶面肥,提高茎秆粗壮度。
但今年吧,茎秆挺拔,倒伏肯定是不怕倒伏了,但这花荚和叶片,长势也忒旺盛了吧,像是打了激素般又是咋回事呢?
陈建章环视一圈之后,就提醒他道“大豆的生长状况太旺了,叶子也太密集了,最好采取人为控旺技术,采取疏叶、摘心等方法进行控制植株旺长,增加田间的通透性,同时减少养分的消耗,让养分集中供应。”
“而且,我看这花荚的长势,还是多追点有机肥吧,多微量硼、钼、锌等元素,有利于实现高产、优产。”
何社长等豆农也看出今年的大豆长势良好,多追点肥也是应该的,陈建章的“控旺”建议也来得非常及时,关系到丰收与否,无人敢怠慢,因此也就纷纷行动了起来。
……
从田间回来,陈建章就对齐政说道“今年的大豆,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是大丰收。”
齐政心里暗道“你老板我忙了个半死,要是没有大丰收,岂不是亏死了?”
但在具体产量出来之前,齐政也不知道灵阵对大豆产量能有多大提升。
因此他还是摇摇头,说道“即使再怎么大丰收,也解决不了国内大豆的供给问题。国内大豆的供给一方面需要向自己的土地要;另一方面,需要进口。”
“你也知道了,我们将国际粮商得罪死了,要预防着他们下黑手,最好的办法就是拓展更多大豆来源。海外市场我来想办法,国内增产就要靠你们实验室了。”
灵阵先行了,技术也要跟上。
陈建章就点点头,“我国耕地资源有限,想要提升产量只能靠两个办法,扩大种植面积和改良大豆品种。”
“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唯一途径是与主粮作物轮作倒茬。通过粮豆轮作,在适度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同时,改善土壤肥力,实现粮豆持续均衡高产优质。东北地区最适合主推大豆玉米轮作。”
“我计算了一下,实行粮豆轮作后,全国大豆面积可达到26亿亩,平均亩产按150公斤算,大豆供给能力可达到4000万吨以上,除保证食用大豆完全自给外,还可提升压榨用大豆的应急供应。”
齐政就笑着说道“全国就先不要考虑了,我们还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不过明年在东北还是可以推行一下的。”
陈建章耸耸肩,继续说道“当然了,提高大豆产量最直接的办法还是育种改良。”
其实吧,几十年前,小麦产量比大豆产量低,水稻、玉米产量也和大豆不相上下。
经过几十年的绿色革命,这些单子叶作物的株型改善了,种植密度大大增加,产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只有大豆还在拖后腿。
现在小麦平均亩产可达800多斤,玉米产量可达每亩1500斤,而大豆在非常好的栽培条件下,也不过才能达到每亩400多斤。
“矮秆、窄叶、直立为主的株型改变,使得水稻、小麦、玉米产量翻了几番。”陈建章说,尽管每一代育种学家都有新品种,但大豆的绿色革命还没有最终实现。
齐政眼睛闪了闪,但没有说什么。
“东北大豆资源其实是全世界85以上大豆产量的主要来源。但同样的遗传资源,经过美国育种专家的改良,现在平均产量200公斤左右。而我国大豆品种的平均单产仅为每亩120公斤左右。”
差距在哪儿?在育种工作上。
陈建章认为,美国的育种技术和理论结合得比较紧。而我们大豆育种要实现快速发展,关键要有好的思路。
“我建议嘉谷与国内农科所等单位建立了联合攻关模式,建立育繁推一体化体系,我们嘉谷现在好歹有了一定体量,育种单位也更愿意跟大公司合作。”陈建章郑重其事道。
齐政一挥手“这方面你来推进就行,既然落后,抱团取暖和联合发展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嘛,反正实验室的预算充足,你放手放胆,我撑腰撑胆!”
陈建章就哈哈一笑,随即想起什么“对了,实验室最近搞出一点好东西,我觉得你一定会很感兴趣!”
“哦?”
……
第158章 这群挂逼们
“实验室今年的研究效率贼高!”提起这点陈建章满意至极。
齐政笑而不语。
如果嘉谷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肯定是某人用灵阵“投机取巧”了。
“万念归一阵(一阶)触发,五系均衡,效果凝神,静气。生物处于阵中,能使神魂纯粹,神念凝练,潜行乾坤。”
你以为这个灵阵只能被齐政用来凝聚神念,探索地底吗?
那就太天真了!
用在常人身上,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很多人在工作或学习时,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想认真地投入到工作或学习中去,但可能脑中闪过的一个奇怪念头,注意力就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过去了,等察觉到自己似乎走神了,工作或学习的思维也就断了。
全神贯注的状态是大多数人追求的,但往往因为外界干扰太多,注意力总是很容易涣散。
尤其对于科学研究来说,灵感总是在不经意间骤现,如果注意力分散,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就溜走了。
“万念归一阵”最大的神效,就在于只要你想集中注意力,就真的能将注意力投注在一件事物上——如果是想专注工作,那就真的是沉迷于工作无法自拔;如果是专注于偷懒,那也是思绪飘荡得拉都拉不回来……
齐政最先在嘉谷实验室布置了这个灵阵,研究员的专注度大为提升,研究效率高得一批——现在的问题是,研究员太沉迷加班了,以至于陈建章不得不强制按时上下班。
嘉谷实验室的实验经费和员工待遇不敢说比肩欧美,但在国内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而且还有专业的部门负责解决研究员的后顾之忧。
公平的考核制度,不错的待遇和极佳的生活待遇,再加上“开挂”的专注度,如果说,实验室能最先做出成果,齐政并不觉得惊讶。
齐政已经打算在公司也推行这个灵阵,全面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到时,谁是认真工作,谁是在日常划水,就能一目了然了。
“不知道你对方新文有没有印象,他的微生物研究组成果斐然,已经是实验室最大的项目组之一了。”
齐政点点头,他对方新文有印象,是最早加入实验室的研究员之一,在微生物研究上非常有天赋,曾经的“恶臭菌”就是出自其手。
陈建章就往下说了“他们率先培育出可快速分解植物残体,同时具有改良土壤特性的木霉菌菌株,并制成了制剂,秸秆还田入土后腐解效率至少翻了一倍。”
第一个成果就让齐政感到惊喜了。
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麦秸、玉米秸和水稻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秸秆利用方法。
随着机械化的推广,最简单的秸秆还田方法当然是粉碎后直接还田,这也是各地大力推广、应用最多的模式。
但秸秆还田后腐解慢,容易使土壤疏松,给下茬作物出苗带来影响的缺点也一直存在。
而实验室培育的木霉菌制剂,对于秸秆还田的推广无疑是一大利好。
“有没有针对气温低、秸秆腐解难度大的问题做过研究?”在东北地区,秸秆还田入土后,正逢冬季土壤封冻期,不易腐解的技术难题更加明显,故而齐政有此一问。
陈建章微微点头“在低温条件下,腐解效率稍微低一点,但相对自然条件下,效率也至少提升了60。”
齐政已经满意了,这已经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了,可以说为东北地区的玉米秸秆还田工作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陈建章见齐政面露惊喜,淡定地继续说道“小方他们还研制了新一代秸秆饲料生物调制剂,是由乳酸片球菌、植物乳酸杆菌、粪链球菌合理配伍组成的高效活性微生物制剂。以玉米秸秆为例,经过该制剂处理后,可使干秸秆变软,提高适口性,便于禽畜消化吸收。效果显示,比一般的活性菌种调制后的干秸秆采食多40,干秸秆的利用率增加到90以上。”
卧槽,这就更厉害了。
农作物秸秆如今比较成熟的利用方法就是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化以及秸秆基质化利用。还是以玉米秸秆为例,在欧美发达国家,玉米秸秆青贮饲料早已成为牲畜养殖的标配。
微贮是其中一种生物处理方法,就是利用微生物将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并转化为菌体蛋白的方法。
微生物制剂有很多,但实验室出产的高效活性微生物制剂可不常见。最令齐政诧异的地方莫过于,其转化效率超乎想象,基本能把秸秆饲料化的利用达到了最大的程度。
嘉谷既有养猪场,也有养牛场,单单应用这新一代秸秆饲料生物调制剂,既能利用农村闲置的秸秆,又能得到优质的饲料,能省下多少养殖成本啊?
“还有吗?”齐政察觉到陈建章还有下文,略显兴奋地追问道。
陈建章笑了出来,有些激动地说道“就在前不久,微生物项目组成功培育出了一代活性极高,降解能力极强的超级白腐菌和纤维素分解菌。”
“两者对纤维素、木质素的有效降解率是一般菌种的三倍以上,虽然还达不到对天然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完全降解,但已经具备极高的商用价值。”
超级白腐菌!超级纤维素分解菌!
齐政的嘴角都抽动起来。
一般人可能不知道这两种微生物的作用,但齐政被补过课。
这么说吧,国际上最成熟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是沼气技术,主要是利用厌氧法处理秸秆废物、禽畜粪便以及高浓度有机废水。
其中,沼气技术对禽畜粪便和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利用程度是最高的,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反而还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全世界都知道农作物秸秆是一个巨大的生物质能源宝库,为什么附加值更大的秸秆能源化,发展程度远远及不上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的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等利用方式呢?
技术上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农作物秸秆这种天然纤维素完全降解的高活性菌株。
由于微生物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弱,导致农作物秸秆的水解过程缓慢、水解程度低,使农作物秸秆的厌氧消化时间长、消化率低、产气量少、投入产出效益差,因而限制了秸秆大规模地应用于沼气发酵。
但有了超级白腐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可以说,实验室培育的超级白腐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打开了嘉谷进军生物质能源的大门。
饶是他们有灵阵的助力,齐政也无法淡定了。
实验室的这群挂逼们,真的给了他一个好大的惊喜!
……
第159章 挂逼们的老大更牛叉
我国每年生产的秸秆有9亿吨,加工副产物有58亿吨,这些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平均不到40,60以上的副产物被随意堆放、丢弃或用作肥料还田、生活燃料,这相当于7亿亩土地的投入产出和6000亿元的收入被白白损失掉。
这种情况在粮食主产区更为突出。
以齐政等人如今所处的东北来说,“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一直是东北地区的老大难问题。
东北地区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是全国最大的玉米主产区,每年可收集的玉米秸秆量超过11亿吨。
可是,东北玉米秸秆的总利用率不到50,大部分秸秆被废弃或燃烧掉,在浪费大量农业资源的同时更造成了严重的雾霾污染。
齐政要陈建章带队前来,是为了选育优良的大豆品种。
但很显然,携着实验室最新成果而来的陈建章,从中看到了更大的机会。
“我们在东北,不应该将目光局限在大豆上,东北的农业资源对我们来说是个大宝藏,利用好我们的优势,嘉谷不出几年就能更上一个台阶。”陈建章的眼里透露着雄心壮志。
齐政从实验室成果带来的惊喜中回过神来,将注意力集中到陈建章的话里。
看着陈建章一副“我有个大计划”的模样,齐政差点一句“请开始你的表演”就脱口而出了。
他定了定神,示意陈建章开始“推销”他的“大计划”。
陈建章迅速进入了角色,开口说道“那我就从头说起吧。”
齐政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