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被套路
03年的最后一个月,注定不平凡。
月初,中方大豆采购团队就抵达芝加哥,与美方进行大豆采购谈判。
芝加哥的冬天,用当地气象预报员的话来说是“血淋淋的冷”。不过对于谈判的双方来说,这算不了什么。焦灼的谈判使得双方都是内心燥热,而在这轮交锋中,各方都投以关注。
美国豆农希望能签下一份采购大单;中国大豆加工商希望能以较优惠的价格进口大豆;国内豆农则不希望进口太多大豆以挤压国内市场;其他生产国豆农也不希望美国得到太大的采购合同而占领中国市场……
而嘉谷也在关注着这一轮谈判。
虽然嘉谷在国内暂时没有直接涉及大豆行业,但旗下在美国的对冲基金参与了大豆期货交易。
期货交易就是对期货合约的买卖。
期货合约就是由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了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物商品或者金融产品的标准化合约。
简单来说,期货就是买卖一种预期,买卖未来的涨跌。
期货交易最基本的操作就是“做多”和“做空”。
“刺客”对冲基金此番就是选择“做多”大豆期货,即预期大豆价格上涨,买入大豆期货合约,上涨后即可卖出平仓获利。
当然,期货交易实际操作起来会很复杂,涉及到上限套利、下限套利、垂直套利等多种交易策略,非专业者不能玩出花来。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就是以上市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产品期货品种为主,这些期货品种是当前国际上最权威的期货品种,其揭示的农产品价格也是最权威的期货价格。
因此中美大豆交易谈判在此进行。
而齐政和“刺客”对冲基金的团队,选择在纽约的基金总部密切关注谈判进程。
齐政早于中方大豆采购团队半个月前往美国,在跟田雨唯腻歪着过完生日后,女友要跟随她的导师前往欧洲参与一个设计项目,齐政则是跟同样位于纽约的姜平和苏放汇合。
姜平管理的“刺客”对冲基金在初期损失了近千万美元,但随后很快就调整过来,在伊拉克战争爆发期间通过对原油期货进行套利交易,不但弥补了初期亏损,还赚取了近两千万美元。
下半年,基金将注意力放在大豆期货市场上。结合齐政的趋势分析,在美国农业部公布大豆产量预测之前,“做多”大豆期货,以500美分蒲式耳的均价合计买入cbot大豆期货合约8000手(合约单位为每手5000蒲式耳)。
而在美国农业部调低美豆产量预测后,大豆价格从8月份的500美分蒲式耳一路猛涨到了12月的700多美分蒲式耳,对冲基金大幅盈利。
不过虽然对冲基金获利不浅,但齐政和姜平等人并不见得有多开心。
很简单,把计量单位换算过来,并按照汇率计算,相当于从1900元人民币吨涨到了2661元人民币吨,按照国内要采购的大豆数量250万吨,这要多花多少钱啊!小学生都能算出来。
对冲基金固然赚钱了,但8000手合约合约折合起来也不过百万吨出头,怎么算国内都是吃亏的。
而这还不是尽头。
“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又雇佣专业的调查公司拿到不少第一手大豆产地数据,根据基金内部分析,如果没有太大变故,明年美国大豆产量大幅降低的可能性很小。”苏放将分析报告递给齐政,介绍道。
齐政翻开资料,快速浏览了一遍,随即苦笑。
“如果这是精心的策划,我只能说,实在是太处心积虑了。”
可不是吗?在国内大豆采购团购买大豆前,美国农业部放出“利多”消息,从而cbot大豆价格上升;国内从美国进口的大豆不得不维持“高价采购”。
但按照基金内部分析,明年大豆一旦丰收,行情将突变——大豆价格肯定会跳水,想想都知道,到时国内大豆加工业必然是好不到哪里去。
姜平则分析道“实事求是地说,这谈不上阴谋,但套路是肯定存在的。可惜国内实在是太缺乏风险意识和期货交易经验了,现在看来,这个亏是吃定了。”
齐政和苏放都默默点头。
……
此时的中国大豆采购团,可不知道自己正在主动伸头钻入美国人设下的“绳套”里。
尤其是李光富,眼看着谈判就要达成,他的眼神里都流露出兴奋的光芒。
他的北农豆业集团成立于90年,每年以29的速度增长,今年压榨规模已经达到350万吨,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他的雄心是成为中国油脂行业的旗舰,下一个目标是年压榨量达到500万吨。
为此,这次采购李光富抛出去的采购单高达80万吨,一举超过国内粮油进出口界的大佬国粮集团,毫无悬念成为中方代表团的主角。
此前的谈判主要僵持在价格上,因为美国人坚持采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础,而中方也不是不知道这样会吃亏,所以不肯轻易答应。
但以李光富为首的企业代表更为犯嘀咕的是,大豆期货下一步的价格会怎样?上升?还是下跌?
要知道,即使签完合同后马上发货,到达国内东部港口最快也要两个月,两个月时间价格降下来自然好,接着涨可就完了。
这就是风险所在。虽然很多专家都说现在的价格已经是历年来罕见的,基本上达到了。可是谁知道呢?李光富知道,生意场上没有绝对的事,专家的话更是不能百分百信任。
又谈了两天,李光富他们就绷不住了,谈判基本按照美方意愿达成,签约仪式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董事局会议室里举行。
签约现场,爆出了一个冷门在签完预定250万吨大豆的采购合同后,双方竟然又签了一份250万吨的意向合同!
以至于美国大豆协会人士激动地指出,如果第二份合同能够履行,中国本年度采购将达到900万吨,在进口量中占比将接近50。
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整个交易大厅,全场震撼,交易员全部停止叫卖,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李光富等中方企业代表一时也是踌躇满志。
而消息第一时间传至纽约,齐政、姜平等人得知后,却是面面相觑……
第144章 为年轻交学费
得知国内大豆采购团加码大豆采购的消息,姜平都忍不住苦笑了“这是抢着当冤大头啊!”
齐政和苏放也是心有戚戚。
其实,嘉谷不是没有想办法接触过国内大豆采购团的一些企业代表,包括李光富在内,为他们了对冲基金内部的数据分析和大豆产量预测以作参考。
但很显然,他们根本没有当作一回事。
“我们尽力了。其实这并不意外,一边是美国农业部的权威数据,另一边是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小基金的分析,就算是同胞,也肯定会选择相信前者,不是吗?”苏放摊手无奈道。
道理是这个道理,不过齐政对美国农业部所谓的“权威”数据很是嗤之以鼻。
“但事实是,cbot大豆期货价格以及以它为定价参考值的大豆国际贸易市场的现货价格,涨跌变化总会出现某些非常有意思的规律性。”
“美国大豆收获季节到来之前,市场上就会有‘利多’消息,从而美国大豆买了个好价钱;而美国大豆销售季节过后,南美大豆进入销售旺季,市场上又往往会出现‘利空’消息,价格走低,导致南美大豆销售遭受影响。”
“偏偏在国际大豆市场上,各方最依赖的参考消息是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包括大豆产区、产量和各方需求等数据。要说美国农业部在其中清清白白,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齐政不无讽刺地说道。
相对于齐政的偏激,苏放反而显得比较理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农业部定期对外公布的信息,一直是美国国内交易所和世界各国主要进口商重要的参考依据,其权威性是全球公认的,而真实是权威的首要因素。我反而觉得,显然美国农业部不可能拿其权威性作代价,换取眼前利益。”
他进一步举例说明,其实这些数据并非美国农业部自己预测的,而是邀请外来人士完成的,这些人都属于专家,而非官员。
而且这些人自身和预测的结果之间,不能有任何经济利益或者是商业利益上的联系。预测所用手段很多,也很科学,如利用卫星遥测手段和人工统计等,对大豆的产区、分区、产量和收获量等进行统计。在预测报告正式确定之前,他们处于封闭环境中,不能和外部的任何人进行交流。
“如此多规定,目的就是保证预测过程的公正、客观和透明。”苏放也是深入研究过的。
齐政摇头说道“恰恰相反,我觉得,只要是人,都容易受到影响。虽然美国农业部一副公正客观的模样,但那些所谓的外来专家,其实更容易受到控制了大豆产业链的美国跨国资本的影响,不动声色就操纵了大豆价格。”
“要不然,南美种大豆、美国卖大豆、中国买大豆,但何以只有美国才是最大的甚至是唯一的赢家?只不过大多数时候,美国都将‘牌坊’擦得闪亮夺目,迷惑世人而已。”
说得粗俗一点,美国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既当了婊子,也成功立了牌坊。
齐政也不是一味的偏激,摆事实讲道理,将苏放反驳得哑口无言。
姜平则保持一贯的清醒“可是,从国际市场竞争角度看,美国农业部的这种做法其实无可指责。因为作为政府,利用市场游戏规则保护本国利益,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吗?”
这下子轮到齐政哑口无言了。
在场三人中,要说对期货市场认识最深刻的,无疑还是姜平。
“从追究责任角度说,谁预测谁负责。所以美国农业部只管发布,对准确与否没有直接责任,更可避免人为操纵等嫌疑。这其实是很鸡贼的。”
“其实在我看来,这次大豆价格狂涨,是国际投机基金在cbot上狂炒‘中国因素’所为,而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不管失真与否,对此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分析令齐政和苏放都信服。
期货市场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对现货市场的价格变动因素发挥放大效应,可以几倍、甚至数十倍地放大。
所以,国内近年来迅速增长的大豆加工能力和大豆需求量,使“中国买家”成了左右国际期货市场的重要因素,并为国际炒家利用和发挥到了极致。
咳咳,在此就不得不说一下,虽然没有主动炒作,但其实,“做多”大豆期货的“刺客”对冲基金,也扮演着同样的货色。
商场就是战场,贸易就是和平时期的国际战争。“兵不厌诈”古今中外通用,在合法范围内争取和保护自己利益,这就是市场的游戏规则。
问题主要在于,在大豆国际贸易中,尽管我们国家近年来,已跃居为世界最大进口国,同时也是美国第一大买主,但在国际贸易这个大舞台上,依然是个年轻的参与者,对整个国际贸易的规则、特别是对如何利用游戏规则保护自己还不熟悉。
“年轻就要交学费,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是避免不了的。”阅历丰富的姜平对此深有体会。
齐政对此只能说“怕就怕在不单单是交学费,而是连命都赔进去了……”
在异时空,接下来就发生了“大豆危机”,中国大豆加工业全行业亏损,大豆压榨业全线沦陷,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纷纷被外资狩猎,最后只能靠农企国家队勉强维持最后的国产势力……
美国人给我们上了一堂大豆贸易课,我们付出的,是国内的整个市场。
都是聪明人,虽然不能像齐政那样直白地“看到”后续的连锁反应,但姜平和苏放都对国内大豆加工业未来的惨淡有所预料,到那时,他们可不相信跨国资本会好心放过国内的“肥羊”。
“大势不可逆,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在美国期货市场上多找补点,多少能挽回一些损失吧。”姜平只能从好的方向安慰道。
对冲基金确实是日进斗金。
22日,抛出巨量订单的国内大豆采购团启程返回中国,带来的波澜才刚开始在期货市场上得以反馈。
23日,大豆价格继续上涨,直至03年的最后一天,美盘报收于789美分蒲式耳,短短十多天,较签约前上涨了约12。
……
第145章 价格崩了!
04年的春节,有人欢喜有人愁。
大豆价格依然一路飘红,齐政的对冲基金资产规模自然也是跟着上涨,但国内的大豆采购商就过得提心吊胆了。
一般来说,寻常买卖在签完合同后就不担心价格上涨了,因为价格上涨不正是说明签合同时的价格是低的吗?
但国际大豆贸易或者说大宗商品贸易,定价方式不一样。
国际大豆的定价方式是期货价格加上基差,又称升贴水。
基差即商品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价格之差,这个差值为正数就是升水,反之就是贴水。
说白了,就是买卖双方所在的两个市场的运输费和持有成本,这个持有成本包括了储存费用、利息、保险费等。
03年的最后一个月,注定不平凡。
月初,中方大豆采购团队就抵达芝加哥,与美方进行大豆采购谈判。
芝加哥的冬天,用当地气象预报员的话来说是“血淋淋的冷”。不过对于谈判的双方来说,这算不了什么。焦灼的谈判使得双方都是内心燥热,而在这轮交锋中,各方都投以关注。
美国豆农希望能签下一份采购大单;中国大豆加工商希望能以较优惠的价格进口大豆;国内豆农则不希望进口太多大豆以挤压国内市场;其他生产国豆农也不希望美国得到太大的采购合同而占领中国市场……
而嘉谷也在关注着这一轮谈判。
虽然嘉谷在国内暂时没有直接涉及大豆行业,但旗下在美国的对冲基金参与了大豆期货交易。
期货交易就是对期货合约的买卖。
期货合约就是由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了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物商品或者金融产品的标准化合约。
简单来说,期货就是买卖一种预期,买卖未来的涨跌。
期货交易最基本的操作就是“做多”和“做空”。
“刺客”对冲基金此番就是选择“做多”大豆期货,即预期大豆价格上涨,买入大豆期货合约,上涨后即可卖出平仓获利。
当然,期货交易实际操作起来会很复杂,涉及到上限套利、下限套利、垂直套利等多种交易策略,非专业者不能玩出花来。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就是以上市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产品期货品种为主,这些期货品种是当前国际上最权威的期货品种,其揭示的农产品价格也是最权威的期货价格。
因此中美大豆交易谈判在此进行。
而齐政和“刺客”对冲基金的团队,选择在纽约的基金总部密切关注谈判进程。
齐政早于中方大豆采购团队半个月前往美国,在跟田雨唯腻歪着过完生日后,女友要跟随她的导师前往欧洲参与一个设计项目,齐政则是跟同样位于纽约的姜平和苏放汇合。
姜平管理的“刺客”对冲基金在初期损失了近千万美元,但随后很快就调整过来,在伊拉克战争爆发期间通过对原油期货进行套利交易,不但弥补了初期亏损,还赚取了近两千万美元。
下半年,基金将注意力放在大豆期货市场上。结合齐政的趋势分析,在美国农业部公布大豆产量预测之前,“做多”大豆期货,以500美分蒲式耳的均价合计买入cbot大豆期货合约8000手(合约单位为每手5000蒲式耳)。
而在美国农业部调低美豆产量预测后,大豆价格从8月份的500美分蒲式耳一路猛涨到了12月的700多美分蒲式耳,对冲基金大幅盈利。
不过虽然对冲基金获利不浅,但齐政和姜平等人并不见得有多开心。
很简单,把计量单位换算过来,并按照汇率计算,相当于从1900元人民币吨涨到了2661元人民币吨,按照国内要采购的大豆数量250万吨,这要多花多少钱啊!小学生都能算出来。
对冲基金固然赚钱了,但8000手合约合约折合起来也不过百万吨出头,怎么算国内都是吃亏的。
而这还不是尽头。
“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又雇佣专业的调查公司拿到不少第一手大豆产地数据,根据基金内部分析,如果没有太大变故,明年美国大豆产量大幅降低的可能性很小。”苏放将分析报告递给齐政,介绍道。
齐政翻开资料,快速浏览了一遍,随即苦笑。
“如果这是精心的策划,我只能说,实在是太处心积虑了。”
可不是吗?在国内大豆采购团购买大豆前,美国农业部放出“利多”消息,从而cbot大豆价格上升;国内从美国进口的大豆不得不维持“高价采购”。
但按照基金内部分析,明年大豆一旦丰收,行情将突变——大豆价格肯定会跳水,想想都知道,到时国内大豆加工业必然是好不到哪里去。
姜平则分析道“实事求是地说,这谈不上阴谋,但套路是肯定存在的。可惜国内实在是太缺乏风险意识和期货交易经验了,现在看来,这个亏是吃定了。”
齐政和苏放都默默点头。
……
此时的中国大豆采购团,可不知道自己正在主动伸头钻入美国人设下的“绳套”里。
尤其是李光富,眼看着谈判就要达成,他的眼神里都流露出兴奋的光芒。
他的北农豆业集团成立于90年,每年以29的速度增长,今年压榨规模已经达到350万吨,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他的雄心是成为中国油脂行业的旗舰,下一个目标是年压榨量达到500万吨。
为此,这次采购李光富抛出去的采购单高达80万吨,一举超过国内粮油进出口界的大佬国粮集团,毫无悬念成为中方代表团的主角。
此前的谈判主要僵持在价格上,因为美国人坚持采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础,而中方也不是不知道这样会吃亏,所以不肯轻易答应。
但以李光富为首的企业代表更为犯嘀咕的是,大豆期货下一步的价格会怎样?上升?还是下跌?
要知道,即使签完合同后马上发货,到达国内东部港口最快也要两个月,两个月时间价格降下来自然好,接着涨可就完了。
这就是风险所在。虽然很多专家都说现在的价格已经是历年来罕见的,基本上达到了。可是谁知道呢?李光富知道,生意场上没有绝对的事,专家的话更是不能百分百信任。
又谈了两天,李光富他们就绷不住了,谈判基本按照美方意愿达成,签约仪式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董事局会议室里举行。
签约现场,爆出了一个冷门在签完预定250万吨大豆的采购合同后,双方竟然又签了一份250万吨的意向合同!
以至于美国大豆协会人士激动地指出,如果第二份合同能够履行,中国本年度采购将达到900万吨,在进口量中占比将接近50。
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整个交易大厅,全场震撼,交易员全部停止叫卖,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李光富等中方企业代表一时也是踌躇满志。
而消息第一时间传至纽约,齐政、姜平等人得知后,却是面面相觑……
第144章 为年轻交学费
得知国内大豆采购团加码大豆采购的消息,姜平都忍不住苦笑了“这是抢着当冤大头啊!”
齐政和苏放也是心有戚戚。
其实,嘉谷不是没有想办法接触过国内大豆采购团的一些企业代表,包括李光富在内,为他们了对冲基金内部的数据分析和大豆产量预测以作参考。
但很显然,他们根本没有当作一回事。
“我们尽力了。其实这并不意外,一边是美国农业部的权威数据,另一边是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小基金的分析,就算是同胞,也肯定会选择相信前者,不是吗?”苏放摊手无奈道。
道理是这个道理,不过齐政对美国农业部所谓的“权威”数据很是嗤之以鼻。
“但事实是,cbot大豆期货价格以及以它为定价参考值的大豆国际贸易市场的现货价格,涨跌变化总会出现某些非常有意思的规律性。”
“美国大豆收获季节到来之前,市场上就会有‘利多’消息,从而美国大豆买了个好价钱;而美国大豆销售季节过后,南美大豆进入销售旺季,市场上又往往会出现‘利空’消息,价格走低,导致南美大豆销售遭受影响。”
“偏偏在国际大豆市场上,各方最依赖的参考消息是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包括大豆产区、产量和各方需求等数据。要说美国农业部在其中清清白白,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齐政不无讽刺地说道。
相对于齐政的偏激,苏放反而显得比较理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农业部定期对外公布的信息,一直是美国国内交易所和世界各国主要进口商重要的参考依据,其权威性是全球公认的,而真实是权威的首要因素。我反而觉得,显然美国农业部不可能拿其权威性作代价,换取眼前利益。”
他进一步举例说明,其实这些数据并非美国农业部自己预测的,而是邀请外来人士完成的,这些人都属于专家,而非官员。
而且这些人自身和预测的结果之间,不能有任何经济利益或者是商业利益上的联系。预测所用手段很多,也很科学,如利用卫星遥测手段和人工统计等,对大豆的产区、分区、产量和收获量等进行统计。在预测报告正式确定之前,他们处于封闭环境中,不能和外部的任何人进行交流。
“如此多规定,目的就是保证预测过程的公正、客观和透明。”苏放也是深入研究过的。
齐政摇头说道“恰恰相反,我觉得,只要是人,都容易受到影响。虽然美国农业部一副公正客观的模样,但那些所谓的外来专家,其实更容易受到控制了大豆产业链的美国跨国资本的影响,不动声色就操纵了大豆价格。”
“要不然,南美种大豆、美国卖大豆、中国买大豆,但何以只有美国才是最大的甚至是唯一的赢家?只不过大多数时候,美国都将‘牌坊’擦得闪亮夺目,迷惑世人而已。”
说得粗俗一点,美国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既当了婊子,也成功立了牌坊。
齐政也不是一味的偏激,摆事实讲道理,将苏放反驳得哑口无言。
姜平则保持一贯的清醒“可是,从国际市场竞争角度看,美国农业部的这种做法其实无可指责。因为作为政府,利用市场游戏规则保护本国利益,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吗?”
这下子轮到齐政哑口无言了。
在场三人中,要说对期货市场认识最深刻的,无疑还是姜平。
“从追究责任角度说,谁预测谁负责。所以美国农业部只管发布,对准确与否没有直接责任,更可避免人为操纵等嫌疑。这其实是很鸡贼的。”
“其实在我看来,这次大豆价格狂涨,是国际投机基金在cbot上狂炒‘中国因素’所为,而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不管失真与否,对此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分析令齐政和苏放都信服。
期货市场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对现货市场的价格变动因素发挥放大效应,可以几倍、甚至数十倍地放大。
所以,国内近年来迅速增长的大豆加工能力和大豆需求量,使“中国买家”成了左右国际期货市场的重要因素,并为国际炒家利用和发挥到了极致。
咳咳,在此就不得不说一下,虽然没有主动炒作,但其实,“做多”大豆期货的“刺客”对冲基金,也扮演着同样的货色。
商场就是战场,贸易就是和平时期的国际战争。“兵不厌诈”古今中外通用,在合法范围内争取和保护自己利益,这就是市场的游戏规则。
问题主要在于,在大豆国际贸易中,尽管我们国家近年来,已跃居为世界最大进口国,同时也是美国第一大买主,但在国际贸易这个大舞台上,依然是个年轻的参与者,对整个国际贸易的规则、特别是对如何利用游戏规则保护自己还不熟悉。
“年轻就要交学费,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是避免不了的。”阅历丰富的姜平对此深有体会。
齐政对此只能说“怕就怕在不单单是交学费,而是连命都赔进去了……”
在异时空,接下来就发生了“大豆危机”,中国大豆加工业全行业亏损,大豆压榨业全线沦陷,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纷纷被外资狩猎,最后只能靠农企国家队勉强维持最后的国产势力……
美国人给我们上了一堂大豆贸易课,我们付出的,是国内的整个市场。
都是聪明人,虽然不能像齐政那样直白地“看到”后续的连锁反应,但姜平和苏放都对国内大豆加工业未来的惨淡有所预料,到那时,他们可不相信跨国资本会好心放过国内的“肥羊”。
“大势不可逆,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在美国期货市场上多找补点,多少能挽回一些损失吧。”姜平只能从好的方向安慰道。
对冲基金确实是日进斗金。
22日,抛出巨量订单的国内大豆采购团启程返回中国,带来的波澜才刚开始在期货市场上得以反馈。
23日,大豆价格继续上涨,直至03年的最后一天,美盘报收于789美分蒲式耳,短短十多天,较签约前上涨了约12。
……
第145章 价格崩了!
04年的春节,有人欢喜有人愁。
大豆价格依然一路飘红,齐政的对冲基金资产规模自然也是跟着上涨,但国内的大豆采购商就过得提心吊胆了。
一般来说,寻常买卖在签完合同后就不担心价格上涨了,因为价格上涨不正是说明签合同时的价格是低的吗?
但国际大豆贸易或者说大宗商品贸易,定价方式不一样。
国际大豆的定价方式是期货价格加上基差,又称升贴水。
基差即商品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价格之差,这个差值为正数就是升水,反之就是贴水。
说白了,就是买卖双方所在的两个市场的运输费和持有成本,这个持有成本包括了储存费用、利息、保险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