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虽有千般好,可它见效慢,急病还得要狠药。
    所以眼下真没多少人看病,倒是清闲。
    起身把围布给系好,这几日顿顿生地黄粥,吃得她快反胃了,做椒面羹换换口味。
    取出昨日买的花椒,细末全给筛下来。锅底下柴火旺,烧得锅泛红,她将花椒倒下去。刚碰着热锅还成,翻炒后花椒遇热辛辣气漫出,熏得她眼睛略微红肿,开了窗这股呛味也无法消散。
    把麦芽和麦冬给辣得跑出去呼气了。
    她缓了缓,把花椒盛出,碾碎成细末,是个艰难的活计。
    沾了面粉,味倒好些,盐和淡豆豉一同放下,加点水,她用巧劲揉,一团面好以后,醒发会儿。她开始做给曹木工的吃食,蒸碗饭,炒个菜就齐活。
    又往锅里倒了勺水,水滚起后,她甩着根根分明的面条,搅散垂放到锅里,加些盐,不多时便冒白泡。
    碗里抹一点猪油,酱油一些,几粒盐,浇上白汤,捞起面进去,油星几点,汤汁清亮。
    看得麦芽口水都快兜不住了,飞快去叫曹木工吃饭后,捧着自己的碗直吹气。
    面滑,不用点力就要直溜溜的从筷子上滑下去,她把面卷起来,呼呼吹气。面里是咸的,带点椒香,又有些许麻。她刚开始粗粗嚼了几口便往肚里咽,吃两筷子面,低头凑到碗沿嘬一口汤。
    吃到肚子里舒坦极了,麦芽舍不得那么快吃完,吸溜一根慢慢嚼,吃到后头冒出了汗,小肚子略微鼓起,还笑着说:阿姐,明日再吃这个好不好?
    成,明日再加一把汆好的小菜。
    晏桑枝抹抹嘴巴,烫的吃得人舒服,她便有些懒洋洋的,半靠在椅壁上。
    旁边的曹木工也吃好放了筷子,他越发沉默寡言起来,想来是那日阿春发脾气后,更受了不少排挤。
    想到她,晏桑枝便说起曹氏的事来,正坐起身,阿叔,你要不现下去把婶子给带过来,我给她把个脉,也该换个药膳吃了。
    啊,曹木工楞楞点头,哦哦好,我去把她带来。
    叫阿春一块来吧,我与她投缘,说说话也好。
    曹木工沉默,而后道:成,阿春正好待在家里无事。
    他说完便大跨步出了门。
    两刻钟后,门外才响起滚滚的车轮声,阿春手挽着曹氏进来,面上些许衰疲。
    曹氏之前中风不算太重,至少未瘫,晏桑枝打量了一眼,面上红润了点,走路时手也能摆动。
    来,婶子你坐,晏桑枝示意曹氏坐到石桌上,把她有点僵直的手摆正,脉象相较于先前好了不少。只是这人一旦病了,又受恶言恶语,便容易忧郁。
    曹氏就是这般。
    晏桑枝旁的没说,只是对着阿春交代道:好了不少,得换荆芥粥吃了。你来帮我吧,麦冬麦芽,你们看着婶子。
    自己往灶房走去,阿春看了眼曹氏,跟在她后面进去。
    晏桑枝没有拿食材,进屋后拍了拍木凳让阿春坐下,像是朋友闲聊一般开门见山地问,没想换个地方住?
    这件事闹成这样,便是阿春有理,名声也臭了,更何况这些人说出来的话带刺。怎么想也住不下去。
    想过。
    这个念头阿春有过数百次,却从未对人提起,今日倒是脱口而出。
    那李氏和旁的人家虽怕了她的泼劲,不敢歪言,可李氏见天的在家里哭嚎,扰得她们一家不得清眠。
    尽早换了吧,观你面色有恙,如今休息好便可消,可再熬些时日,成病可就不好医了。况且你受得住,你娘可不成。她忧思过重,纵是中风好了,迟早也会患上别的病症。
    跟晏桑枝自己一般,得了心病饶是自己也医不好。
    阿春蹙眉,她低头看自己的手,语气低落,难得有些许倾诉的念头,找过许多地方,都不太好,不知道换到哪里去。
    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晏桑枝不算是个很热心的人,她大多碰上这样的事也懒得理会,信奉各人有各人的命。
    恰好阿春投了她的脾性,也肯帮她琢磨一下出路。记忆有些久远,东城巷里有空宅院的她早记不清了,托腮想了会儿,忆起一个人。
    她终于想起之前麦芽说的阿花是谁了,她家倒是合适。
    你若想换的话,这巷子里有户人家合适。她家孤儿寡婆的,孩子年岁小,阿婆年纪又大了,烧火做饭也成问题,大多靠孩子自个儿生火,时常会受伤。你们要是能住进去,还可帮衬一把。
    说到这,晏桑枝叹口气,前世时她也时常送东西去阿花家,雪落之后,这家是最早垮塌的。
    也不怪她想不起来。
    搬到这里来,阿春在唇齿间念着这句话,她默默念了好几遍,觉得真是合适。
    可,她没有直接应下,只道:我与爹娘商量后,再请小娘子帮我们问问那个阿婆。
    能住的话,日后的日子应当也有盼头吧。
    作者有话说:
    明天会早点更新,多更一点的。
    椒面羹来自《饮膳正要》
    高粱粥来自《新食疗本草》感谢在20220526 23:46:53~20220528 00:23:2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柯达小芬基、淦饭人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fuyunjixue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3章 桂花焐熟藕
    ◎成县救灾◎
    晏桑枝让麦冬麦芽回来,腾地给他们一家三口商量,与其一日拖一日,不如快刀斩乱麻。
    他们确实没有商量多久,阿春便过来说:小娘子,能先帮我们问问阿婆吗?
    自是可以,你们跟我一道过去,到时在外头等,晏桑枝点头,若是阿婆愿意,那再进去看看屋子里头。
    她说完将目光放在麦芽身上,这路不熟,真不知道往哪里走。
    麦芽,你带着我们去一趟阿花家。
    去阿花家,麦芽不明所以,却还是答应下来,好啊,可是阿花很忙的。
    问点事情。
    一行人往外头走去,阿花家住在东城巷很偏的角落里,独门独巷,高墙板门。
    麦芽没有敲门,而是绕到墙边上,那里有个小洞,对着里头大喊:阿花!
    来啦。
    阿花大部分做活都在墙边,生怕麦芽过来找她,自己却没听见。
    门很快被打开,阿花弯起的眼,在看见门口这么多人时,立马垂下,只去看麦芽,小声道:这是做什么?
    我阿姐说,想跟阿婆说些事情,麦芽去挽她的手,凑进在阿花耳边说:他们是想花银钱住你家呢。
    真的?
    阿花听闻后又鼓起勇气看了一眼他们,瞧着都面善,这事她可做不了主,对晏桑枝道:阿栀姐,你们先进来吧,我去请阿婆。
    她的阿婆今年虽才到知天命的年纪,头发早白了,背佝偻,坐在院子里挑拣豆子。
    听到阿花说的,撑在桌子边缘颤颤巍巍起来,嘴里道:阿栀来了,我去拿点炸小鱼过来。
    那是很久以前晏桑枝爱吃的东西,她赶紧走了几步上前搀扶阿婆,摇摇头,阿婆,我今日不吃,下次来时吃。
    好吃着呢,下次来我现做与你吃。阿栀,你说他们几个想住我家这里?
    李阿婆眼睛有点糊涂了,可看人还是准的,这三人都面善,不像会做恶的。
    她想找人住很久了,人老了就喜欢热闹,家里只有她和阿花,日子沉闷。
    对,阿婆,他们想找屋子,我便想到了你老人家。人还算不错,里面的阿叔是个木工,在我家里做活,若非他妻子生了病,之前住的院子不能静养,怕也不能挪窝。
    晏桑枝替他们解释,原本想先一个人进来说的,只是阿花让大家一道进去,也不好落了她的面子。
    我人老了,就想着有个伴。家里屋子多,不住要生虫,匀几间出来不成问题。只是先与你们说清楚,我人老了,觉少,起来得早,怕扰你们清净。
    李阿婆将丑话说在前头,至于银钱,看着给吧,若没有,帮我做些活计也成的。
    我也觉少,不怕被扰,力气也大,做活计不成问题。阿婆若是成的话,明日我们便想搬来。银钱我与你老人家细说。
    阿春打量过这房子,大且安静,站在这里也听不到隔壁的声响,院墙高大,不用担忧有贼过来。
    你这霞子我欢喜,搬来好,我和阿花缺几个人作伴呢。
    人老了,便贪热闹,李阿婆笑得合不拢嘴。
    曹木工和曹氏放下心来,要帮忙把屋子给收拾出来,阿婆便带他们一家去看。
    麦芽看他们进去,悄悄问阿花,你喜欢吗?
    要是她的话,家里多几个生人,总是有些不习惯的。
    阿花没有摇头,她扭着身上的衣裳,很小声地告诉麦芽,他们与我爹娘有些像呢。
    哦,我还没遇见过呢。
    没遇见过长得像她爹娘的人。
    麦冬拍拍她们两个的脑袋,一副做大哥的模样,掏出两粒糖,一人一颗,别说这些,吃颗糖,我们看他们收拾屋子去。
    得了糖,小孩便欢喜起来,手拉手兴冲冲跟上,晏桑枝慢悠悠跟在后面。
    一切事毕,阿春他们先回去收拾东西了。
    他们姐弟从李家出来后,麦芽还在笑,手里握着两条煎小鱼,含糊不清地道:阿姐,下次能做点好吃的吗,我也想带些东西给阿花。
    好,麦冬你有想要的吗?
    麦冬老是不怎么说话,晏桑枝有时候会忽略他的想法。
    阿姐你上次说教我们认字,可是你忘了。
    晏桑枝一拍脑门,她真给忘了,郑重道:阿姐回去就教你们。
    回到家中天色尚早,她赶紧把之前的纸笔翻找出来,坐在院子里,在麦冬聚精会神地注视下,于纸上写下他们的名字。认什么字都不如从认识自己的名字开始好。
    麦冬、麦芽。
    指着那字教他们认,这读麦芽,麦芽可当粮也可当药,性甘甜,阿爹取时就盼你日后甜蜜富贵呢。麦冬的话,取自药材,又叫麦门冬,能治不少病。
    麦冬摩挲着自己的名字,忽然发问,那阿姐的名字呢?
    桑枝听起来跟他们的不太一样。
    桑枝也是药材,只不过我那时生下来后,院里的桑树开得正好,就给取了这个名字。
    晏桑枝感慨,后来桑树死了,晏家就没落了。
    她无意在这上头多说,让他们先认认自己的名字,晚点再学着写。
    秋日的天黑得格外快,巷里人家的灯笼高挂,炊烟缕缕升起。
    可晏家没有生火做饭,晏桑枝让他们收起纸笔,提起今日赚的那一兜铜板,在他们耳边晃了晃,说道:今日赚了些银钱,我们出去外面吃。
    阿姐,吃什么去?
    吃藕。
    之前教桂婶做藕粥的时候就馋了,一直忍到现在脾胃好点。
    我知道哪里的藕好吃。
    麦冬放下纸笔回她。
    他说的做藕好吃的地方在东城巷巷口的角落里,靠墙的地方摆了个红泥小炉子,底下的火光微弱,上头咕嘟咕嘟冒着香甜气。
    婆婆做了二十年的桂花焐熟藕,莲藕嫩时洗净,里头塞满糯米,一定要放很多的糖桂花,香得扑鼻,甜腻腻的才成,转小火慢慢熬煮。
    夹出来的糖藕颜色暗红好看,切开后再淋上锅里的糖汁,馋得姐弟三人赶紧夹了一块,趁热才好吃。
    藕软却不烂,桂香入味,糯米煮到米粒全黏糊挨在一起,吸足甜味,咬到嘴里才美。焐的藕不能太甜,吃着要腻味。
    晏桑枝嚼得慢,越嚼嘴里越香,也不急着吃完,一口口慢慢品。
    到夜里睡觉时,梦里都是藕的甜腻。
    另一边,浅水镇。
    谢行安正在看账簿,所收的药材全部列账在册,即日便可回去。
    他翻看完后,捏着眉心,哪怕最近没再做梦,可也总睡不安稳。
    门外传来急切的脚步声,他让空青请人进来,谢七进门时手里还拿着封信,匆匆道:郎君,这是成县上谢家医馆送来的信,急件。
    谢行安接过,拆开信件,信上的内容很简短:成县已有百人染风疹,仅四日便有五六人死亡。县令已将城门关闭,然县中缺药,民惶恐,染疾者愈多。
    风疹,他看着这两个字沉思,抬头问谢七,我记得青蒿是你去收的,收了多少?
    此药收得不多,只有数十斤。浅水镇要价比江淮高不少,我便没有全拿下来。
    谢七如实回道。
    谢行安手撑在桌子上,挺直脊背,语气略重,你等会儿将收拣好的全给挑出来,现下去将蔡商请来,只说有事相商,他会来的 。请来后你便去备几艘大船,不回江淮,先去成县,那里突发风疹。
    谢七应下,他说:只怕蔡商坐地起价。
    你先请他来。
    谢行安没有再说,摆手让他赶紧去。
    空青在一边比划,他耳聋,只能模糊听到一点声音。也不会说话,眼睛甚好,能读懂唇语。
    他原是谢行安在街上捡的孤儿,发热后导致的耳聋,那时已治不好了,谢行安便教他读唇语,认字写字,还给取了空青这个名字。
    因为空青主治青盲,耳聋。
    比划了一会儿,空青掏出纸笔写下,郎君,风疹染人,不如让我去成县?
    谢行安摇头,行医怕病惜命,那称不上医者,无需再说。
    他虽然行事懒散,可在治病上从来不含糊。
    两人说话的间隙,蔡商挺着个肚子,跨过门槛笑声渐起,声色洪亮,不知谢贤侄找我何事?
    谢七,给蔡公泡壶茶,要雀舌。
    谢行安起身,请蔡商坐到外面的茶室去,面色淡然。
    看来贤侄此次请我前来,必为大事。
    蔡商顺势坐下,抚着胡子不动声色地说,连雀舌都上了。
    倒也不算得大事,谢行安没理会他的言外之意,捧过谢七递过来的茶盏,轻轻起盖,在浮气茶香中开口,不知蔡公手里的青蒿今为几价?
    蔡商一听这事,坐得稳当,也不急着开口,如今是谢行安有事求他,自然得拿乔,呷一口茶,咂了声,这青蒿如今风头正盛,今时可不同往日,身价倍增,怎么也少说得翻三番。
    贤侄可别嫌价贵,正缺着呢。我与你父亲交情不错,你若要,我还得推了别人的。
    成县的事到昨日才传出,风疹得需青蒿医,那地不产青蒿,浅水镇的可不就得涨价。
    哦,翻三番,谢行安浅笑,笑得蔡商心里发毛。
    他的手捏着茶盖,划过茶盏发出清脆的响声,而后将茶盏放到一边,问道:蔡公纵然不怕赔在手里,难道也不怕木秀于林。
    贤侄可别烹缸于我。
    笑话,他做事那么多年,又不是能被个小子恐吓到的。
    青蒿价贵于成县之事,浅水镇的药材商手里只有蔡公的青蒿最多,翻三番也有的是人要买。可蔡公你未曾想过,赚的人命钱,犹如走刀尖。
    谢行安说话不急不缓,一副为蔡商着想的模样,你是赚足了钱,名声也赔尽了,到时旁的人家价卖的更高,只要假借你蔡公的名头便能赚得盆满钵满,功成身退。而蔡公你,等成县缓过来后,怕是难以立足。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古代药膳手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作者:朽月十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朽月十五并收藏古代药膳手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