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进士服套装只在传胪大典和礼部举办的典礼活动中提供给进士,包括皂纱做的进士巾,就是后来说的乌纱帽,广袖青罗镶边的深蓝色罗袍,革带和青色腰带都装饰着黑色的边角,系好后垂在身后。
    只有状元的服装与众不同,头顶二梁朝冠,绯罗圆领朝服,还配有直垂膝下的锦绶,光素银腰带上还悬有玉佩,全套服饰下来,站在众进士之前,当真是卓然不凡,三百绿中一点红,无比耀眼。
    状元带着进士们上表谢恩,然后去拜谒国子监,谒先师庙,行释菜礼。(注2)最后由礼部奏请,在国子监立石题名,记下今科三百进士之名,而榜名就是以状元之名命名,比如弘治十二年这一科,在原本历史上,所有进士,都被记载为伦文叙榜X甲X名,而如今,因为小太子的爪子一挥,变成了王守仁榜。
    看到穿着绯罗袍站在众进士之首的王守仁和他身后的伦文叙、唐寅,朱厚照又是高兴,又有那么一点点心虚。
    按照大明官场惯例,除了一甲三名和复试为庶吉士的进士之外,其他大部分进士会被安排在六部观政,无论庶吉士还是六部观政都是临时职位,相当于实习期。
    唯有一甲三人会直接进入翰林院,状元为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而从二三甲中选馆产生的庶吉士同样会在翰林院学习,修书。
    其余进士则进入各衙门观政,学习政务和刑名律令,少则三月,多则一年半载,就会根据各自的表现和特长安排到各部或地方入职当差。
    留在翰林院的,固然被称为储相,但前往六部观政的,也不是就此碌碌无为,埋没于官场的。而翰林院的储相们,也不是每个都能入阁拜相的。
    成为进士只是踏上官场的第一步,前路是鲜花还是荆棘,是通天大道还是坎坷泥泞,都要看每个人的悟性和个人能力。
    就比如当年的王守仁,并没有留在翰林院,而是先去工部观政,然后奉命为威宁伯王越治丧,这位威宁伯就是去年七月在贺兰山打败鞑靼人马,捷报连传的三边总制,王守仁奉命为其治丧后,回来就上疏《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随后又授刑部主事,在江北断案期间,也了解不少民情民生,远胜于在京中闭门造书。
    反倒是当年的状元伦文叙,在入职翰林院修撰后,当过经筵讲官,编撰过皇室族谱,可始终在翰林院打转,未曾得一实缺,最终出任了一次应天试主考官后,病逝于京,距离他当初金榜题名,不过十四年,一代神童鬼才,一生最辉煌的时刻,就是那届的伦文叙榜。
    这次,他连这个名声都没了。哪怕榜眼状元只是一步之差,在世人眼中,却是天差地别。
    朱厚照自觉有亏于他,就开始琢磨着如何能给他找个合适的事做,毕竟他没有王守仁的家世,没人帮他规划筹谋,单靠自己的才华,说不得又会如前世一般在翰林院修书十几年,蹉跎一生。
    待鸿胪寺卿宣布礼毕,三百进士业已分派完毕,朱厚照便轻轻拉扯了一下弘治帝的衣角,问道:父皇,可否让今科的状元榜眼和探花给我讲讲课?听太傅说今年的考题很难,能得三甲之人,都是饱学之士反正在翰林院修书也是修,到东宫讲书也差不多吧?
    弘治帝的眼角抽了抽,想说孩子这哪里是差不多,这是差太多好不好。
    也就是本朝只有一位太子,弘治帝宠儿子也别无选择,否则换了任何一个朝代,皇帝犹在,太子就想收拢人才,那简直就等于向皇帝挖墙脚挑衅。
    同样作为臣子的,效忠于皇帝是理所应当,太子虽然是未来皇帝,可毕竟不是现任,正当年的进士们愿不愿意放着当朝的官不做,去做东宫的未来班底,尚未可说,若是强硬安排,让人心生怨怼,反而不美。
    他想了想,便说道:过几日经筵讲读之时,朕让西涯先生(李东阳号西涯)安排翰林院中人轮番去东宫讲读,届时你若能让他们自愿留下,那便由你。
    言下之意,小太子得自己想办法收服这几位才子,皇帝能帮他的,也仅止于让人过去,能不能让人留下,就得看他自己有没有那个本事,能吸引他们投效。
    好!一言为定!朱厚照大喜,有父皇的金口玉言,儿臣绝不负父皇所望!
    弘治帝呵呵一笑,并没有去提醒他,每届的一甲进士,都不是泛泛之辈,奔着翰林院去的,目标也是内阁之位,哪有那么轻易就会放弃正经的青云之路,去搏个东宫从龙的幸臣之名。
    他可不知道,早在会试之前,这个熊孩子,就已经把人唐寅拐到豹房去蹲了好几天,成日画豹子,彻底没空去拜访名师赶赴诗会刷名声,反倒沉下心来终于考上了一甲第三名,成为今科探花郎。
    唐寅在殿试上,就已经认出了小太子,才能沉下心来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尽情发挥。
    在他看来,皇帝出这样的考题,便是有了大动一番的决心,而这半年来小太子在京城的名望日高,自己就算这次殿试没能入考官的眼,也未必不能在太子那里出头。
    谁能想到,这届殿试题目虽然刁钻,为难考生和考官,最终在三位阁老的带领下,阅卷官们还是摒除了私心杂念,按照弘治帝的要求,单看策论的好坏,至于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新科进士们的答卷,顶多也只能起个参考作用,根本不可能立刻就得到采纳和实施。
    程敏政这会儿还在继续当他的天下名师,东宫讲读,完全不知道,在小太子的帮助下,他这次险之又险地躲过了一场生死大劫。
    得知唐寅考中探花后,他还感慨了一番,一听小太子有意召他到东宫侍讲,立刻点头赞成。
    唐寅此人,才华出众,却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人。若是留在翰林院那些个老头子身边,非得把个好端端的人给管成木头不可!
    他本身也是年过半百的老头儿了,也曾在翰林院十年修书,可对于翰林院的同僚们,始终抱着种鄙视的态度。
    朱厚照朝他拱手说道:那还要有劳程大人,替孤多说几句好话,才好把人留下来。
    程敏政瞥了他一眼,难得看熊孩子有礼,反倒有些心里发酸,只要太子发话,他们如何敢不留下?微臣年纪大了,可不会说什么好听的话。
    朱厚照叹口气,说道:这不是因为我年纪小,怕人看不上吗?父皇可是说了,强扭的瓜不甜,强留的人无用。眼下我这不是急需用人吗?外面的工坊和皇庄的金米,单靠那些匠人和农夫,可没法总结出东西来,一般人去做,我又不放心
    金米?程敏政恍然大悟,你是看上了伦文叙?
    朱厚照眨眨眼,厚着脸皮说道:其实三个我都想要。
    呵呵!程敏政教这位熊太子的时间越久,就越没法保持为人师表的稳重风度,不光要小心他是不是翘课落跑,还得防备他出其不意地提出些刁钻古怪的问题,可以说是本来也当过神童的程老先生,终于遇到了让自己也头疼的神童。
    状元是左谕德的儿子,你可以直接跟王大人说。
    这个嘛,朱厚照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昨日就跟王大人说了,他说正好,状元郎也想来东宫见孤,听说是对孤所做的千里镜十分喜爱
    程敏政也是久仰王华家那位神童之名,尤其是李东阳让他做过状元赋后,满城无人不知,偏偏还连着两次落第,那些跟李东阳看不顺眼的人,就经常那这事儿来取消西涯先生的眼光,可没想到,这次真的让他中了状元,彻底打破了李西涯夸谁谁不中的诅咒。
    王守仁格竹子之事也是街知巷闻,想不到现在居然看上了太子的千里镜,他不得不承认,小太子拿出的这些东西,还有在会试和殿试过程中给考生们提供的服务,真是收拢人心之举。
    别说是那些年轻的考生,就连他这把年纪了,还经常忍不住拿着千里镜到处看看,那种管中窥豹的感觉,着实令人上瘾。
    他也只能叹口气,说道:罢了,那唐寅与我有些渊源,回去我让人邀他过府,替你说几句好话。至于那个伦文叙待西涯先生把人弄来后,看看再说吧!
    朱厚照乖巧地点点头,父皇都说了,只要他们自愿留下,那他绝不阻拦,但能不能让人主动留下,就要看他的本事了。
    他手握金饵,还怕钓不来大鱼么?
    果不其然,待今科进士们选馆完毕,一甲三人及二十名庶吉士入了翰林院之后,李东阳便去要人。
    众人一听,原本进入翰林院,是为养才储望,修书撰史,若能进一步替皇帝起草昭告赦书,便可为日后入阁拜相打下基础。至于作为东宫侍讲和讲读,也是他们的职责之一,只不过原本都是选一些德高望重的老翰林前去东宫讲读,或担任左右春坊谕德,这才入翰林院就能选去东宫的,还是头一遭。
    如今皇帝还不到三十岁,太子才七岁,谁不想先在皇帝面前表现一番,展现才华,而去教导一个七岁孩童?
    尤其是这位小太子的顽劣残暴之名,早被寿宁侯一家散布的天下皆知。
    当初哪怕大家对张氏兄弟的横行霸道嚣张贪腐之事痛恨之极,但作为士林中人,最重礼法孝道,小太子能大义灭亲固然在百姓心目中提高了声望,可在文人之中,却难免落下个六亲不认的凶残之名。
    甚至有人还忧心忡忡地说,太子才六七岁,就能如此果断,杀人不眨眼,若是长大之后,行事岂非更加酷厉?
    至于那些夸赞太子聪明过人,多有奇思妙想,甚至发现了千里镜之秘的说法,传得玄之又玄,反而没多少人相信,都觉得那是东宫为了给太子造势,不知把谁的功劳强加给太子,将其吹得天上绝无地下仅有的,也不怕皇帝生了忌惮之心。
    因此哪怕李大学士再三申明东宫侍讲是兼职,翰林院的官职和名额依然保留,还是没几个人报名。
    最积极的,倒是状元王守仁和探花唐寅,至于榜眼伦文叙,压根没报名,听了一半就回去翻看前朝起居注。
    他一来就接到任务,整理和编纂皇室族谱,得从开国皇帝开始,光是那些起居注和史官记录,就堆满了两间屋子,这本该是一组至少三人做的工作,如今就只有他一个人在做,哪里还有心思去哄小孩。
    看到三甲来了两,朱厚照在意料之中,只是没想到额外报名的,还有二甲第一名的丰熙。
    这位当初也是状元呼声很高的人气选手,只是后来在会试中被超常发挥的唐寅压过,落到了二甲之中,便再没重现前世辉煌的机会。
    朱厚照听说丰熙家是江南有名的书香世家,丰家万卷楼号称江南第一藏书楼,他早有心见见这位藏书大家,毕竟京城的图书馆还缺个合适的管理员。
    王守仁和唐寅一个是早就久闻小太子之名,今日初见,一个是早就见过,但今日正式拜见,都有些激动,只是看到面前五尺高生得粉雕玉琢的孩童,还是有些怀疑人生。
    他们也曾经是被称为神童的人,可也没有神到这种地步。
    朱厚照笑眯眯地让高兴旺给几人送上见面礼,久闻王状元格物之说,正好孤让将作坊的人研制出新的千里镜,或许能帮助状元郎观察万物,研究其中道理。
    说着,看到王守仁打开盒子后看着里面一个造型古怪的架子发呆,他又补充道:先前的千里镜用于望远,可以观看千里之外。后来我想,既然能望远,何不能察微?看近处之物,若是放大十倍百倍后,是不是就可以看到其中细微之处?所以我管这个新的千里镜叫
    显微镜。
    希望状元郎喜欢。
    多谢太子!王守仁面上平静如水,无比稳重,可内心却是无比狂喜,他博览群书,越看就有越多的问题,也曾经向父亲和其他长辈求教,甚至还与道士坐论,可对于天理心学,依然摸不着那条属于自己的道,所以才会痴于学问,格物求知。
    千里镜他从父亲王华处得了一个,当时就爱不释手,反复研究了许久,可都是用于观察远方,甚至还特地去了趟边城,深觉此物对于一览无际的草原来说,简直就是斥候必备的神器。
    可他从未想过,望远之镜,亦可观微。
    格物之道,在于物,亦在于心。可若是连物之道理都没看清,就更谈不上问心之道。
    他原本就想向小太子求教千里镜之事,没想到才到东宫,小太子就先送了这么一份大礼给他。
    至于唐寅,早就按捺不住自己的手,虚虚地揉了两下,他这些天午夜梦回时,都会梦到那只慵懒的大豹子元宝朝自己扑过来,那温厚柔软的皮毛,矫健的身姿,简直比世上最美的女子更让人着迷。
    殿下微臣想画一幅春日美人图不知可否?
    众人不禁愕然,望向唐寅的眼神都十分鄙夷。说好来当东宫侍讲,陪太子读书,你这人居然一上来就要画美人,美人在哪?太子才七岁,居然就引诱太子耽于玩乐,分明就是个无耻佞臣!
    唐寅本就有风流之名,还差点因为夜宿秦淮被剥夺乡试资格,这话一出,就更加让人觉得他风流成性,企图献媚惑上,带坏小太子。
    李东阳都忍不住揪着胡子轻咳了一声,说道:探花郎,太子还小
    朱厚照却放声笑了起来,痛快地答道:有何不可?元宝很喜欢你给他画的小像,我特地让人研制了一套颜料,正准备送给你呢!
    嗯,给唐寅的见面礼,是一套颜料。
    后世的各种水粉油画颜料都能细化到几十上百种,但在这个时代,很多颜料都十分昂贵,因为其中加入了珍稀矿物或植物染色,而这些天然颜料时间长了容易褪色或变色,难以保存,所以国画和工笔画大多颜色单一,很少有如油画般绚烂鲜艳的颜色。
    他这一套颜料,是在唐寅画完元宝后,让人从西洋人开的店里买了几种,然后又找工匠根据西洋颜料的配比方式,调配各种国画风颜料,着实花了不少的时间和金钱,如今总算弄出这么一套,正好送给唐寅。
    唐寅先是一呆,继而激动地接过颜料,跪地拜谢,多谢殿下,微臣愿竭尽所能,为殿下效力。
    他一激动就说了大实话,其他人看着他都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着实觉得他今日的表现,与传说中那个持才傲物,目中无人的江南才子大相径庭。
    朱厚照微微一笑,既然你那么喜欢元宝,就先去看看它吧!回头孤还有一幅画需要你来画呢。
    一想到又可以撸豹子,唐寅就无比激动,别说小太子让他画一幅画,再画十幅甚至一百幅他都没问题。
    直到他后来看到了小太子让他画的画,才知道有些大话说不得,一句话就能让人跑断腿,一个承诺就要踏遍千山万水。
    给丰熙的是一套绝版古籍,给其他庶吉士也各有赏赐,朱厚照接见了这些新科进士后,唯独不见伦文叙,就忍不住暗暗磨牙。好在今日只是跟他们初次见面,明日才正式开始讲读上课,他送走了李东阳和未来的侍讲伴读之后,在书房里来来回回转了几圈,最后一拍桌面,刷刷刷写了张字条,叫过魏发达。
    你带上十粒金米,还有这张字条,去翰林院送给伦文叙。
    魏发达有些为难,试图劝阻,说道:殿下,既然状元和探花都来了,那位榜眼既然如此无礼,不识东宫,殿下又何必对他这么客气?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大明顽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作者:辛宸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辛宸并收藏大明顽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