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公不背锅(42)
做梦!傅夏南说完又要起身, 旁边的李母却慌忙上前又将他按回椅子上。
他疑惑的抬眼看向李大哥跟李母, 只见李大哥面上得意道:你喝的茶水里面,加了我花了大价钱买的好东西,幼微,你跟了我,我一定许你正妻之位。我二弟那人狼心狗肺,遇上高枝就把你忘到了脑后,你又何必给他守着?
一边说,一边换了位置坐在傅夏南旁边。转头还对李母使了眼色要她先走。李母有点期期艾艾的问:阿武她都没晕呢,咱们这样实在不大好,要不就算了?
她要是没晕现在就走了,娘你放心吧,回家等我好消息。
李母听了以后,又看了一下傅夏南,最后还是拉开门走了。只剩下李大哥满脸垂涎的看着傅夏南。
傅夏南冷下了脸:我给你一个机会,现在立刻离开,不然我让你后悔莫及。
女人都这样,一开始总是不乐意,等事成了不乐意也不行了。李大哥或许觉得十拿九稳,面上表情也不再掩饰,直接欺身上前就要先亲一个。
傅夏南顿时被噁心的不行,手掌一挥就将他掀翻。然后他运了两下功,将药性压下,走到门外让小二帮忙报官。药性还不能解,这是重要证据。
李大哥见他一点都不顾及,内心已经慌了。卖药给他的郎中说这种药只要一丁点都能让人浑身提不起劲,最难得的是神智清醒,却又无力高喊。杨幼微如果喝了茶早该发作了,没想到他进门时他还能好端端的坐着跟他说话。
他以为是杨幼微没喝,还跟李母使了眼色,那时他看得清清楚楚,李母对他点了点头,那就是已经喝了的暗号。自家亲娘不会骗人,只是不晓得为什么杨幼微到现在还有力气。
不管是为什么都不要紧,反正不能让小二去报官。于是他一个箭步爬起来,冲出门外便要阻拦小二。傅夏南又怎会让他就这样出去?拿起门边摆件直直扔准了李大哥的膝盖,然后李大哥便啪的一声趴伏在地。
傅夏南又打开门,叫了跑堂去让自己的护卫上来。
此时李母还没走远,发现二楼出了喧闹,连忙躲到一边观看,这才发现是那杨幼微闹了起来。李母百思不得其解,一般女子遇上这种事情,哪有人会选择闹开来?尤其自家老大好歹也是个成年男子,难道还制服不了一个弱女子?
说实话李母本来是不同意李伯武提出的这个主意的,毕竟杨幼微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好拿捏的儿媳妇了。现在杨幼微的生意做得大,城里没人不卖她面子,他们的谋算要是成功了就罢,要是失败了,说不定得赔上一家子人。
可是知子莫若母,李伯武对杨幼微的念想一日不除,大房的日子就没得安生。况且杨幼微现在是真的有钱,就算最后杨幼微不肯入门,光是拿捏着让她漏点银子,他们一家也能吃喝不愁。
最后几方衡量之下,李母还是点头答应了帮忙。毕竟就算不成,也就是让杨幼微更讨厌他们而已,量她也不敢闹大。
谁知道她就是敢闹呢?
傅夏南对李伯武这种人特别厌恶,所以一点也没留情面。站在门口就高声吩咐其中一个护卫找大夫。
李家母子都不要脸了!在茶水里头下了药,快点去帮我找大夫!傅夏南高声说。
李家因为李仲文的关系,在城内也是有一些知名度的。杨幼微这一两年内又是城内话题的中心,于是他一喊大家就知道是谁。李母站在大堂,立刻被所有人的眼神给盯住了。
李母心里一慌:没没的事误会,一定是误会!我们只是摆了一桌想要跟她道歉
再怎样说也没用,杨幼微在知府这里非常讨喜,听说是她要报官,衙差到得异常迅速,李伯武跟李母毫无悬念的被抓进了衙门。
之前的知府拿着傅夏南所献的织布机已经高升回京,新任知府姓赵,虽然他没能沾上织布机的光,但傅夏南经营着官营的织布作坊,着实给他赚了不少钱,连一向破落的官署都整修一新,赵知府得了前任提点,对杨幼微跟李家的恩怨知道得一清二楚。
照理说同为官员,有机会给侍郎大人卖好当然应该把握,问题是侍郎大人并不喜欢李家这门亲戚,况且那李仲文被外放,到现在一点水花都没起,而前任知府则是拿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赵大人对杨幼微是非常友善的。
大概了解了一下案情以后,赵大人用一种看稀奇物种的眼神看着李家母子都这样了,你们还要做妖,你们是不是蠢?
包间里头的残茶的确有药物残留,丫环兰馨也是证人,李家母子当初认为只要事情成了,是个正常女人都必须忍气吞声,所以并没有非常遮掩自己的手段,以致于傅夏南什么都没做,李家母子就被下了大牢。
其实按照现今的法律,他们也是能用罚银抵罪,就算不能全免,至少也能减刑,可是他们手上拿到的银子有数,李父跟李母平常一向俭省,不然李家大哥也不需要到处去打短工了。
于是当赵大人问他们有没有要缴罚银减刑的时候,他们两人犹豫了一下,说要跟李父商量。赵大人于是很贴心的找了人把李老爷跟李大嫂找了来。
李母跟李大哥做的这件事情是瞒着家里人的,李父看得清楚,杨幼微从头到尾就不是他们能拿捏的人,机会已失,以后相安无事是最好的结果,况且以前还只是杨家女的时候拿捏不了,后来成了司衣大人就更是不能碰。
李仲文的确给家里带来了好日子,但要像别的孩子一样孝顺父母照顾家里那是别想,拿到手上的二百两跟城内的小院可能就是他们唯一能从小儿子手上得到的所有。于是他压着李大哥去找工作,一年两年的因为名声没人聘雇,三年五年的总能找到。到时候攒点钱自己开铺子,这个家才算是稳了。
李母光想也知道他不会同意大儿子的主意,于是一开始就没告诉他。李大嫂更不用说,李家大哥对杨幼微的想头让她噁心的不行,如果不是为了孩子,她早就归家另嫁了。
当他们两人被通知李母跟李大哥被抓进牢里的时候,他们双脸懵比,完全不知道这对母子还能因为什么被抓进大牢。衙差不怕麻烦,路上细细跟他们说了,因为赵大人特别叮嘱过,罚银罚米都得要当事人心甘情愿,他们府城有钱,用不着担上索人钱财的名声。
当李老爷跟李大嫂到达府衙大牢的时候,他们已经不知道要用什么表情来面对牢里的两个人了。按照律法:强.奸.者绞,未成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同谋同罪。
老爷,你要救救我们,大人说如果缴不出银米,我就得被流放了!李母大哭着扑到前面。她一大把年纪了,说不定根本到不了地就没了。
爹,你救救我,我还年轻,一百杖我会死的。李大哥也在一旁哭泣。
因为他们已经不是初犯,而且他们现在也不是杨幼微的家人,因此并没有减轻论刑,如果一人可以缴出十石米,那就能免杖。总共二十石米,一家五口能吃半年还多,这并不是小数目了。而且就算缴了也只是免杖,流放还是要的。
李大哥哭得满脸泪,李大嫂已经气得脸色铁青。男人要作死她没意见,可是他们还有孩子呢。有逼.奸.弟妹的父亲、做帮凶的祖母、忘恩负义的二叔这孩子长大以后还能有什么前途?
毕竟是陪伴自己多年的老妻以及仅剩的儿子,即使知道流放以后一样凶多吉少,但他还是舍不得。最后还是点头同意缴了二十石米。二十石米很多,可是对家里其实也不算伤筋动骨,只是家里以后老得老、小得小。剩下那点银子就是一家人下半生的依靠。李父满面愁容,实在不知道未来在哪。
反而是李家大嫂,恨恨瞪着眼前的男人,对李老爷说:爹,您要给他们缴米是应该的,只是这个家我是待不下去了,缴完银米之后,我就请师爷给我一张合离书。
李大哥愕然了一瞬,然后愤怒的说:怎么,知道你男人要流放了,知道自己守不住是吧?
李大嫂恨恨的说:就算守得住也没必要为了你这种下作人守。杨幼微好歹当过你弟妹,但凡有点羞耻心你都不该对她打主意。况且我如果还继续留在李家,你让孩子怎么办?你们李家名声怎么样你自己心里没数吗?
难道你不只和离,你还要带走孩子?不可能,宝儿是我李家的血脉李母听到这里也忍不住了,插口就开始骂。
如果我走了,家里就剩爹一个,你觉得谁能照顾宝儿?李大嫂打断了李母的话说:我和离之后就去立女户,以后带着宝儿生活,如果你们真的为他好就该放我们走。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301 14:05:31~20220307 14:50:1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暗夜风华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六十一章 進士元配(88)
离!晚点我就把阿武那份家产分给你, 就当是咱们提早分家!李父一拍桌子,直接做了决定。
不是他不想孙子,实在是眼下这个情况,孙子跟着他没什么好。现在爽快一点, 孙子至少还姓李, 李大嫂得了李家的好, 以后至少还能让孙子跟他正常走动。况且就算他不允许,以律法而言,李伯武犯了人伦大罪,儿媳妇是可以按律和离的。
爹!他爹!李伯武跟李母两人不可置信的看着他。
李父发自内心的叹了口气。自家大儿子脾性随母, 以前还觉得没什么,但现在才发现娶妻真的不能娶个拎不清的, 相比之下,小儿子就机伶也聪明就是太机伶了, 那凉薄劲儿跟自己是一模一样的
不管如何, 李家还是分家了,不过是公爹和和离的儿媳妇分家。宅子李父自己要住, 他很大方的把家里仅剩的银子分了一半给儿媳。如果儿媳妇有钱, 就比较不容易想要改嫁。况且拿了李家大笔银子,就算改嫁也有底气, 不容易让新的夫家亏待了孩子。
李家大嫂娘家其实不好回,没出嫁之前她在家里的确过得不错,但几个哥哥娶亲之后,嫂子们对她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之前不归家也是因为娘家不好久住,现在有了银子, 就不用回去看嫂子们脸色。
因为手上有钱, 嫂子们也说不着她, 她跟几个哥哥的关系都还不错,于是就在娘家附近租了一间房,村里屋子便宜,几个铜板就能租一个月,然后又买了几亩地,把地放出去收租子,虽说也不富裕,但母子俩人相依为命没问题。她娘家是村里大姓,看在她娘家的面子上,也没人敢欺辱她。
这样一想,不用伺候男人跟公婆,日子还是很有指望的。
李大哥跟李母虽说免了杖责,但流放还是要的。三千里,一去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傅夏南感觉得到胸中郁气散了大半,原主的要求真的不高。
不过李仲文那里始终是隐患。
傅夏南想了想,那家伙天高皇帝远暂时没什么办法。便只能先放一边,织布机不管是从近处还是远处都对这个国家造成了挺大的改变,但如果要传颂全国,让大家想到她就会说起李仲文这个混蛋还远远不够。
这个时候的资讯流通并不发达,隔两个城的人可能就是一辈子见不到面。
最后想来想去,傅夏南开始用笔名写话本。他脑内有他自己成神之前几十辈子的记忆,那真的是包罗万象,不管是书生还是屠夫他都做过。杨幼微并不擅此道,但只要把身分藏好,那也不是什么大事。
不久之后,城里慢慢开始流传了闲竹居士写得话本。文笔流畅,情结紧凑,用语白话,而且内容颇有警世之意。
傅夏南并没有一开始就把杨幼微的故事写上去,反而是把多年来所见所闻给做了一些小小的分享。他活得年岁长久,碰到的事情也多,随便拎出来就是成篇小品。等到闲竹居士开始出名以后,他就将被流放之后所遇到的事情慢慢写了出来。
闲竹居士名声愈来愈大,话本也渐渐流向全国,李家那么点破事也渐渐为人所知。傅夏南并没有指名道姓,右侍郎家的闺女赵氏借笔官家姑娘晁氏,李仲文写为李生,杨幼微则写为羊氏。
虽说如此,但群众的目光是雪亮的,读书人对隐喻借比那一套简直条件反射,甚至因为牵扯到了高官私.隐.,让闲竹居士的警世小品销路更上了一个台阶。
右侍郎大人慢慢的也看见了这些话本,并且也知道了自家的那点事被人拿在手上传唱。还有人把话本改编成了戏曲,而且特别受到闺阁小姐的喜欢,毕竟这些话本不会带歪了姑娘心性,还能从中看透人心险恶,很适合各年龄层观赏。
侍郎大人愤怒,但也不可能因为这样就对自家女婿做点什么。硬说是巧合人家顶多将信将疑,要是因为这些而把女婿赶出门,那不是此地无银吗?
只是李仲文的前途算是毁了,侍郎大人不可能在这种风口浪尖把李仲文给弄回京城,李仲文从此就在外地流转,一辈子也没有当上像样的官职。毕竟他的名声臭大街了,低调让人想不起来才是对的。
赵氏对于话本的事情也尽知,甚至对于李家的龌龊也从话本中知道了清楚。为了不要轻信,她还特别派了人去李仲文的家乡打听。杨幼微在府城很有名,她的事迹又被写上了话本,所以一点都不难打听,几乎所有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
对于婆家的那些算盘赵氏光听就知道了七七八八,李仲文这些年来对她温柔体贴做小伏低,但知道了那些事情以后,赵氏始终不敢对李仲文交心。毕竟李家人如此狠毒,微末之时的大恩人都能这般算计,哪一天自家亲爹不是大官了,说不定第一个要她命的就是枕边人。
李仲文内心有苦说不出,现在的日子自然是比当初未考上时要好得多,至少他也能算是不大不小的官员了。但杨幼微对他处处体贴,上孝公婆下敬兄嫂,他也不需要天天对着妻子陪小心。
而且他后来当了多年官员,似乎到了五品就是顶天。他知道这中间一定有自家岳父的手笔,目的是不要让他留在太醒目的位置惹人注意。事实上如果只靠自己努力,李仲文大约也能慢慢的爬到这个阶层。
当初愿意休妻另娶图的不只是岳家钱财,还有期待少年得高位的权势加成,结果现在打了水漂,还要时时奉承妻子,深怕岳家哪一天想起来对他出手他着实后悔得很了。
怪来怪去,都怪自家算计,也怪大哥无耻。可是母亲跟大哥被流放,他连个可以怨怪的对象都没有。
傅夏南偶尔会跟来往客商或者知府大人打听一下李仲文的动向。大家也认为他遇到了这些事情,不甘心是必然,想要知道前夫离开他是不是飞黄腾达也是人之常情。于是能说的都会说──其实李仲文的境遇也没有秘密可言。说了也就说了。
于是傅夏南对于李仲文的失意特别开心。杨家不会因为李仲文而有危险了,他现在根本自身难保,如果刻意做点什么,只会把侍郎大人对他仅剩的耐性给消磨完。
这辈子傅夏南努力的改良织布机,在他去世之前,织布机已经被改良到第七代。甚至还研发出了缇花织布机。纺纱机也有了更动,各种混纺布应运而生,即使是普通人家也不用穿着粗布。
他还把毛线编织的技术传扬开来。绵线便宜,农家如果贫穷,自己编织毯子跟衣物也能让冬天更加好过。
最后傅夏南离开的时候,是带着许多人的感激离开的。当妇女可以出来工作赚钱以后,受苦的女娃就慢慢的变少,这里的生活背景跟明朝相似,鼓励寡妇再嫁。可是一个女子如果没有存世的本事,和离跟再嫁都有重重困难。
恋耽美
他疑惑的抬眼看向李大哥跟李母, 只见李大哥面上得意道:你喝的茶水里面,加了我花了大价钱买的好东西,幼微,你跟了我,我一定许你正妻之位。我二弟那人狼心狗肺,遇上高枝就把你忘到了脑后,你又何必给他守着?
一边说,一边换了位置坐在傅夏南旁边。转头还对李母使了眼色要她先走。李母有点期期艾艾的问:阿武她都没晕呢,咱们这样实在不大好,要不就算了?
她要是没晕现在就走了,娘你放心吧,回家等我好消息。
李母听了以后,又看了一下傅夏南,最后还是拉开门走了。只剩下李大哥满脸垂涎的看着傅夏南。
傅夏南冷下了脸:我给你一个机会,现在立刻离开,不然我让你后悔莫及。
女人都这样,一开始总是不乐意,等事成了不乐意也不行了。李大哥或许觉得十拿九稳,面上表情也不再掩饰,直接欺身上前就要先亲一个。
傅夏南顿时被噁心的不行,手掌一挥就将他掀翻。然后他运了两下功,将药性压下,走到门外让小二帮忙报官。药性还不能解,这是重要证据。
李大哥见他一点都不顾及,内心已经慌了。卖药给他的郎中说这种药只要一丁点都能让人浑身提不起劲,最难得的是神智清醒,却又无力高喊。杨幼微如果喝了茶早该发作了,没想到他进门时他还能好端端的坐着跟他说话。
他以为是杨幼微没喝,还跟李母使了眼色,那时他看得清清楚楚,李母对他点了点头,那就是已经喝了的暗号。自家亲娘不会骗人,只是不晓得为什么杨幼微到现在还有力气。
不管是为什么都不要紧,反正不能让小二去报官。于是他一个箭步爬起来,冲出门外便要阻拦小二。傅夏南又怎会让他就这样出去?拿起门边摆件直直扔准了李大哥的膝盖,然后李大哥便啪的一声趴伏在地。
傅夏南又打开门,叫了跑堂去让自己的护卫上来。
此时李母还没走远,发现二楼出了喧闹,连忙躲到一边观看,这才发现是那杨幼微闹了起来。李母百思不得其解,一般女子遇上这种事情,哪有人会选择闹开来?尤其自家老大好歹也是个成年男子,难道还制服不了一个弱女子?
说实话李母本来是不同意李伯武提出的这个主意的,毕竟杨幼微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好拿捏的儿媳妇了。现在杨幼微的生意做得大,城里没人不卖她面子,他们的谋算要是成功了就罢,要是失败了,说不定得赔上一家子人。
可是知子莫若母,李伯武对杨幼微的念想一日不除,大房的日子就没得安生。况且杨幼微现在是真的有钱,就算最后杨幼微不肯入门,光是拿捏着让她漏点银子,他们一家也能吃喝不愁。
最后几方衡量之下,李母还是点头答应了帮忙。毕竟就算不成,也就是让杨幼微更讨厌他们而已,量她也不敢闹大。
谁知道她就是敢闹呢?
傅夏南对李伯武这种人特别厌恶,所以一点也没留情面。站在门口就高声吩咐其中一个护卫找大夫。
李家母子都不要脸了!在茶水里头下了药,快点去帮我找大夫!傅夏南高声说。
李家因为李仲文的关系,在城内也是有一些知名度的。杨幼微这一两年内又是城内话题的中心,于是他一喊大家就知道是谁。李母站在大堂,立刻被所有人的眼神给盯住了。
李母心里一慌:没没的事误会,一定是误会!我们只是摆了一桌想要跟她道歉
再怎样说也没用,杨幼微在知府这里非常讨喜,听说是她要报官,衙差到得异常迅速,李伯武跟李母毫无悬念的被抓进了衙门。
之前的知府拿着傅夏南所献的织布机已经高升回京,新任知府姓赵,虽然他没能沾上织布机的光,但傅夏南经营着官营的织布作坊,着实给他赚了不少钱,连一向破落的官署都整修一新,赵知府得了前任提点,对杨幼微跟李家的恩怨知道得一清二楚。
照理说同为官员,有机会给侍郎大人卖好当然应该把握,问题是侍郎大人并不喜欢李家这门亲戚,况且那李仲文被外放,到现在一点水花都没起,而前任知府则是拿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赵大人对杨幼微是非常友善的。
大概了解了一下案情以后,赵大人用一种看稀奇物种的眼神看着李家母子都这样了,你们还要做妖,你们是不是蠢?
包间里头的残茶的确有药物残留,丫环兰馨也是证人,李家母子当初认为只要事情成了,是个正常女人都必须忍气吞声,所以并没有非常遮掩自己的手段,以致于傅夏南什么都没做,李家母子就被下了大牢。
其实按照现今的法律,他们也是能用罚银抵罪,就算不能全免,至少也能减刑,可是他们手上拿到的银子有数,李父跟李母平常一向俭省,不然李家大哥也不需要到处去打短工了。
于是当赵大人问他们有没有要缴罚银减刑的时候,他们两人犹豫了一下,说要跟李父商量。赵大人于是很贴心的找了人把李老爷跟李大嫂找了来。
李母跟李大哥做的这件事情是瞒着家里人的,李父看得清楚,杨幼微从头到尾就不是他们能拿捏的人,机会已失,以后相安无事是最好的结果,况且以前还只是杨家女的时候拿捏不了,后来成了司衣大人就更是不能碰。
李仲文的确给家里带来了好日子,但要像别的孩子一样孝顺父母照顾家里那是别想,拿到手上的二百两跟城内的小院可能就是他们唯一能从小儿子手上得到的所有。于是他压着李大哥去找工作,一年两年的因为名声没人聘雇,三年五年的总能找到。到时候攒点钱自己开铺子,这个家才算是稳了。
李母光想也知道他不会同意大儿子的主意,于是一开始就没告诉他。李大嫂更不用说,李家大哥对杨幼微的想头让她噁心的不行,如果不是为了孩子,她早就归家另嫁了。
当他们两人被通知李母跟李大哥被抓进牢里的时候,他们双脸懵比,完全不知道这对母子还能因为什么被抓进大牢。衙差不怕麻烦,路上细细跟他们说了,因为赵大人特别叮嘱过,罚银罚米都得要当事人心甘情愿,他们府城有钱,用不着担上索人钱财的名声。
当李老爷跟李大嫂到达府衙大牢的时候,他们已经不知道要用什么表情来面对牢里的两个人了。按照律法:强.奸.者绞,未成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同谋同罪。
老爷,你要救救我们,大人说如果缴不出银米,我就得被流放了!李母大哭着扑到前面。她一大把年纪了,说不定根本到不了地就没了。
爹,你救救我,我还年轻,一百杖我会死的。李大哥也在一旁哭泣。
因为他们已经不是初犯,而且他们现在也不是杨幼微的家人,因此并没有减轻论刑,如果一人可以缴出十石米,那就能免杖。总共二十石米,一家五口能吃半年还多,这并不是小数目了。而且就算缴了也只是免杖,流放还是要的。
李大哥哭得满脸泪,李大嫂已经气得脸色铁青。男人要作死她没意见,可是他们还有孩子呢。有逼.奸.弟妹的父亲、做帮凶的祖母、忘恩负义的二叔这孩子长大以后还能有什么前途?
毕竟是陪伴自己多年的老妻以及仅剩的儿子,即使知道流放以后一样凶多吉少,但他还是舍不得。最后还是点头同意缴了二十石米。二十石米很多,可是对家里其实也不算伤筋动骨,只是家里以后老得老、小得小。剩下那点银子就是一家人下半生的依靠。李父满面愁容,实在不知道未来在哪。
反而是李家大嫂,恨恨瞪着眼前的男人,对李老爷说:爹,您要给他们缴米是应该的,只是这个家我是待不下去了,缴完银米之后,我就请师爷给我一张合离书。
李大哥愕然了一瞬,然后愤怒的说:怎么,知道你男人要流放了,知道自己守不住是吧?
李大嫂恨恨的说:就算守得住也没必要为了你这种下作人守。杨幼微好歹当过你弟妹,但凡有点羞耻心你都不该对她打主意。况且我如果还继续留在李家,你让孩子怎么办?你们李家名声怎么样你自己心里没数吗?
难道你不只和离,你还要带走孩子?不可能,宝儿是我李家的血脉李母听到这里也忍不住了,插口就开始骂。
如果我走了,家里就剩爹一个,你觉得谁能照顾宝儿?李大嫂打断了李母的话说:我和离之后就去立女户,以后带着宝儿生活,如果你们真的为他好就该放我们走。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301 14:05:31~20220307 14:50:1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暗夜风华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六十一章 進士元配(88)
离!晚点我就把阿武那份家产分给你, 就当是咱们提早分家!李父一拍桌子,直接做了决定。
不是他不想孙子,实在是眼下这个情况,孙子跟着他没什么好。现在爽快一点, 孙子至少还姓李, 李大嫂得了李家的好, 以后至少还能让孙子跟他正常走动。况且就算他不允许,以律法而言,李伯武犯了人伦大罪,儿媳妇是可以按律和离的。
爹!他爹!李伯武跟李母两人不可置信的看着他。
李父发自内心的叹了口气。自家大儿子脾性随母, 以前还觉得没什么,但现在才发现娶妻真的不能娶个拎不清的, 相比之下,小儿子就机伶也聪明就是太机伶了, 那凉薄劲儿跟自己是一模一样的
不管如何, 李家还是分家了,不过是公爹和和离的儿媳妇分家。宅子李父自己要住, 他很大方的把家里仅剩的银子分了一半给儿媳。如果儿媳妇有钱, 就比较不容易想要改嫁。况且拿了李家大笔银子,就算改嫁也有底气, 不容易让新的夫家亏待了孩子。
李家大嫂娘家其实不好回,没出嫁之前她在家里的确过得不错,但几个哥哥娶亲之后,嫂子们对她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之前不归家也是因为娘家不好久住,现在有了银子, 就不用回去看嫂子们脸色。
因为手上有钱, 嫂子们也说不着她, 她跟几个哥哥的关系都还不错,于是就在娘家附近租了一间房,村里屋子便宜,几个铜板就能租一个月,然后又买了几亩地,把地放出去收租子,虽说也不富裕,但母子俩人相依为命没问题。她娘家是村里大姓,看在她娘家的面子上,也没人敢欺辱她。
这样一想,不用伺候男人跟公婆,日子还是很有指望的。
李大哥跟李母虽说免了杖责,但流放还是要的。三千里,一去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傅夏南感觉得到胸中郁气散了大半,原主的要求真的不高。
不过李仲文那里始终是隐患。
傅夏南想了想,那家伙天高皇帝远暂时没什么办法。便只能先放一边,织布机不管是从近处还是远处都对这个国家造成了挺大的改变,但如果要传颂全国,让大家想到她就会说起李仲文这个混蛋还远远不够。
这个时候的资讯流通并不发达,隔两个城的人可能就是一辈子见不到面。
最后想来想去,傅夏南开始用笔名写话本。他脑内有他自己成神之前几十辈子的记忆,那真的是包罗万象,不管是书生还是屠夫他都做过。杨幼微并不擅此道,但只要把身分藏好,那也不是什么大事。
不久之后,城里慢慢开始流传了闲竹居士写得话本。文笔流畅,情结紧凑,用语白话,而且内容颇有警世之意。
傅夏南并没有一开始就把杨幼微的故事写上去,反而是把多年来所见所闻给做了一些小小的分享。他活得年岁长久,碰到的事情也多,随便拎出来就是成篇小品。等到闲竹居士开始出名以后,他就将被流放之后所遇到的事情慢慢写了出来。
闲竹居士名声愈来愈大,话本也渐渐流向全国,李家那么点破事也渐渐为人所知。傅夏南并没有指名道姓,右侍郎家的闺女赵氏借笔官家姑娘晁氏,李仲文写为李生,杨幼微则写为羊氏。
虽说如此,但群众的目光是雪亮的,读书人对隐喻借比那一套简直条件反射,甚至因为牵扯到了高官私.隐.,让闲竹居士的警世小品销路更上了一个台阶。
右侍郎大人慢慢的也看见了这些话本,并且也知道了自家的那点事被人拿在手上传唱。还有人把话本改编成了戏曲,而且特别受到闺阁小姐的喜欢,毕竟这些话本不会带歪了姑娘心性,还能从中看透人心险恶,很适合各年龄层观赏。
侍郎大人愤怒,但也不可能因为这样就对自家女婿做点什么。硬说是巧合人家顶多将信将疑,要是因为这些而把女婿赶出门,那不是此地无银吗?
只是李仲文的前途算是毁了,侍郎大人不可能在这种风口浪尖把李仲文给弄回京城,李仲文从此就在外地流转,一辈子也没有当上像样的官职。毕竟他的名声臭大街了,低调让人想不起来才是对的。
赵氏对于话本的事情也尽知,甚至对于李家的龌龊也从话本中知道了清楚。为了不要轻信,她还特别派了人去李仲文的家乡打听。杨幼微在府城很有名,她的事迹又被写上了话本,所以一点都不难打听,几乎所有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
对于婆家的那些算盘赵氏光听就知道了七七八八,李仲文这些年来对她温柔体贴做小伏低,但知道了那些事情以后,赵氏始终不敢对李仲文交心。毕竟李家人如此狠毒,微末之时的大恩人都能这般算计,哪一天自家亲爹不是大官了,说不定第一个要她命的就是枕边人。
李仲文内心有苦说不出,现在的日子自然是比当初未考上时要好得多,至少他也能算是不大不小的官员了。但杨幼微对他处处体贴,上孝公婆下敬兄嫂,他也不需要天天对着妻子陪小心。
而且他后来当了多年官员,似乎到了五品就是顶天。他知道这中间一定有自家岳父的手笔,目的是不要让他留在太醒目的位置惹人注意。事实上如果只靠自己努力,李仲文大约也能慢慢的爬到这个阶层。
当初愿意休妻另娶图的不只是岳家钱财,还有期待少年得高位的权势加成,结果现在打了水漂,还要时时奉承妻子,深怕岳家哪一天想起来对他出手他着实后悔得很了。
怪来怪去,都怪自家算计,也怪大哥无耻。可是母亲跟大哥被流放,他连个可以怨怪的对象都没有。
傅夏南偶尔会跟来往客商或者知府大人打听一下李仲文的动向。大家也认为他遇到了这些事情,不甘心是必然,想要知道前夫离开他是不是飞黄腾达也是人之常情。于是能说的都会说──其实李仲文的境遇也没有秘密可言。说了也就说了。
于是傅夏南对于李仲文的失意特别开心。杨家不会因为李仲文而有危险了,他现在根本自身难保,如果刻意做点什么,只会把侍郎大人对他仅剩的耐性给消磨完。
这辈子傅夏南努力的改良织布机,在他去世之前,织布机已经被改良到第七代。甚至还研发出了缇花织布机。纺纱机也有了更动,各种混纺布应运而生,即使是普通人家也不用穿着粗布。
他还把毛线编织的技术传扬开来。绵线便宜,农家如果贫穷,自己编织毯子跟衣物也能让冬天更加好过。
最后傅夏南离开的时候,是带着许多人的感激离开的。当妇女可以出来工作赚钱以后,受苦的女娃就慢慢的变少,这里的生活背景跟明朝相似,鼓励寡妇再嫁。可是一个女子如果没有存世的本事,和离跟再嫁都有重重困难。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