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57)
老刘头还是头一回碰到说话这么和气的官老爷呢,他心里不免有些激动,没想到自家女婿在衙门里头也会有认识的人。
见那叫高主簿的官老爷先带着他们去书吏那里把过户手续办好, 然后又告知他们登记在册的这些田地日后都不用再交田税了。
这言笑晏晏的说话场景让这对郎舅有些不适应, 心道, 自己啥时候受过这种待遇啊,这可都是沾了周青林的光了。
本以为前些天地里收的粮食还是要交税的,哪知那户房的书吏告诉他们,从今日起就都不用了。
那岂不是马上就能省下几百斤粮食啦?
老刘头和周向东两人对望一眼, 心中暗喜,看着周青林的眼里满是感激。
回到晓金村后, 周青林就把新办的地契还给了他们,虽上面写的是他的名字, 可地契在自己手里他们总归要安心些。
这几日家里要忙的事多, 周青林从府城回来后就没停歇过,老刘头夫妻两人更是已经连着忙碌十多天了, 是以吃过了晚饭, 大家都早早回房歇下了。
等几个闺女都睡下后,夫妻俩就商量起接下去的安排来。
家里的房子虽已经盖好, 可后续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像厨房的大灶台和正屋里的炕都还未做呢,老刘头说过几天他就去请专门做这个的师傅来帮着盘炕和打灶台。
还有家里这么多间房的窗户纸也都该糊起来了。
再有张老实送过来的粮食都还堆在东厢房的地上呢,他还得让张木匠做一个装稻谷的大谷柜才行。
这么多事情一时半会儿肯定忙不完。
而周青林跟书院只请了七天的假,算上今日已经过去五天了, 后日他就得动身回安州府了。
所以刘莲芝决定和几个闺女就先留在晓金村, 等忙完家里的事情再说吧。
也只能先这样了。周青林点头, 总不好让岳父岳母一直帮着操劳。
还有,前几日给报喜人的赏钱你记得还给岳母。周青林叮嘱道。
知道了,明日我就拿给娘。刘莲芝笑着点头。
一日后,周青林告别了妻儿,一个人乘车往安州府而去。
下了马车,他就急步往旺枝巷赶,心想,也不知那放养在后院里的十几只鸡有没有造反来着。
开门进院,他就听到好几只母鸡的咯咯哒声,这应该是又下蛋了吧。
等他提脚快步到了后院时,眼前的情景完全出乎了周青林的意料。
预料中的鸡飞蛋打的场景并没有出现,除了菜地里的黄瓜叶子、丝瓜叶子还有茄子叶子基本都被鸡啄光了之外,剩下的就是满地躺着的鸡蛋了。
至于蛋为什么会下得到处都是,等周青林走到了鸡窝时才找到了原因。
那天出门前,刘莲芝怕一个蛋窝不够十几只鸡下蛋来着,是以她临时又做了一个,可现在两个蛋窝里都各自蹲着一只纹丝不动的母鸡。
看来这两只鸡是在孵小鸡了。
周青林当场石化,这里十几只鸡他都不知道该咋处理呢,要是再来两窝小鸡的话,哎哟,他都不敢想象。
周青林回屋里拌了些米糠喂给鸡吃后,就拿了簸箕把菜地里的鸡蛋都一一捡了起来。
回晓金村时,这地里的黄瓜茄子什么的都已经摘下来带了回去,余下的小瓜丁儿经过十几只鸡日夜地搜罗,早被啄得连瓜蒂都没剩下,至于那些空心菜啥的更不必说,吃得杆都瞧不见了。
是以现在菜园里基本没了菜。
一共捡了三十六个鸡蛋,按照前段时间的产蛋率,周青林可以肯定那两只母鸡的鸡屁股下最起码有二十个鸡蛋来着。
要孵就孵吧,周青林淡定地想着,反正小鸡长大了还得继续生蛋给他家闺女吃。
......
第二日去书院消了假之后,周青林就开始扑到学习中去了。
虽离乡试差不多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可要学的东西还真不少,除了五经和四书依旧是重中之重外,还有经史,时务和政治这些也要深入了解与吃透。
说句实话,就按目前自己的所学来说,对于考乡试,周青林是一点底气都没有。
不是他这个院试案首太谦逊,而是乡试的竞争实在不是一般的激烈。
因为考中举人后,不但有超出秀才的待遇,还意味着这人已脱离了普通民众的阶层,算是正式进入了士的行列,是可以做官的。
就好比周青水,有了举人身份后,如今就当了从八品的国子监助教。
十年寒窗苦读,谁人不是为了出人头地有个好前程啊,是以乡试竞争的激烈自然是可以理解了。
还有就是大历朝乡试举人的录取率低得惊人。
早在院试结束后周青林就查过资料做了统计。
新朝初建时,因战乱人口流失的缘故,那时举人录取率为百分之六,也就是每百个考生中就能出六个举人。
如今没有外扰,百姓们生活安定,人口自然就越来越多了,而人口的剧增,也就导致了乡试录取率的越来越低。
就拿崔讲学来说,他那年乡试的录取率还有百分之二,可到去年的时候就只有百分之零点六八了,一百个人里面连一个都不到。
所以现在周青林的想法就是,顺其自然,不管两年后有没有希望,反正自己先努力往死里学就是了。
周兄,明日休沐你还是哪儿都不去吗?
看到周青林这段时日都忙于课业,吕志义和应进庆都有些不解,离乡试还有两年多呢,现在就这么拼没必要吧,两人不由得将目光都看向了周青林手里的书。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这是《中庸》。
吕志义心道,这些书周兄不是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吗,怎么今日又开始研读起来了?
见两人一副不解的样子,周青林笑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原来是这样,应进庆和吕志义两人顿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自从考中了秀才之后,他俩就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捧过一回书了。
特别是这次回到家里,听到亲戚朋友对自己的各种恭维后,就越发不知东西南北了。
这段时间每到休沐日,他俩就和同窗们山间水涧各处的玩,心都快玩野了。
现在看到周兄还是一如既往地在努力学习,吕志义和应进庆两人仿佛被浇了冰水一般,立马清醒了过来。
话说,人家周兄一个小三元都还在手不释卷呢,自己一个连廪生都算不上的秀才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啊。
想到这里,吕志义和应进庆两人也回到各自座位上,拿起书认真看了起来。
见他俩回去了,周青林并没有分神多久,他翻到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继续看了起来。
刚刚自己说的温故而知新还真不是应付人的话。
科举考试,从县试一直考到会试,这考题内容大体都离不开四书五经。
就好比乡试,第一场,四书文一篇,第二场经文五篇,这两场的考题都是以四书五经为基础的。
可见熟读这九本书的重要性,也证明了新的学问新的知识点,往往都是从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下学后,周青林背着书箱就疾步往家里走去。
如今家里可是有不少张嘴等着他的喂食呢。
那日他说由着那两只母鸡孵小鸡来着,心想着能有个二十来只小鸡最多了。
哪知那天他从书院回来时,就看到早上还窝在鸡窝里的两只母鸡,带着刚孵出来的一群小鸡出来晃荡了。
有几只小鸡还走不稳路,晃晃悠悠的动不动就往地上一摔,鸡妈妈就在边上耐心等着鸡宝宝自己站起来。
周青林看不下去,想上去扶一把,结果被母鸡追得满院子跑。
哼!这没良心的,白给它喂了这么多蚯蚓了。
本想数一数到底有几只来着,可是小家伙们老爱躲到它娘肚子底下,自己怎么也数不清,不过目测绝对不低于四十只。
老天,这可咋养啊!
从那天开始,周青林的学习生活中便多了一样行当,那就是捡菜叶子。
话说他第一天去饭堂捡那烂菜叶子时,着实吓了众人一大跳,都不可思议他们书院里的案首咋混到了这种地步了。
等大家知道捡去的菜叶子是用来喂小鸡的,不免都松了口气。
自那天之后,饭堂里洗菜的大婶们每天都会把择下来不要的菜叶给周青林存在那里。
这不,刚刚老卢头又帮他把装着菜叶的竹篮子提到门房那里了,好让他下学时带回家去。
等周青林回到旺枝巷时,李阿婆和一众妇人已经吃好晚饭靠在门口聊天了。
见到周青林今天又拎了一篮子烂菜叶子回来,大家都有些不忍直视。
老天,打死她们都想不到,如此风流倜傥的一个秀才爷每天吃的居然都是这些东西。
不是说,秀才能免税,能给人作保吗?
有这么多银子,干嘛还吃得这么苦啊?
难道是家里有个扒着钱财不松手的老娘?
还有,这秀才公的媳妇和闺女怎么好久没看到了啊。
这么多疑问憋在热心肠的李阿婆肚子里,让她烙了好几个晚上的烧饼了。
今天她是实在忍不住了,这不,眼见人已走到面前,她忙开口朝周青林问道:秀才公啊,你家媳妇和几个闺女哩?
见是住在斜对门的大娘,周青林笑道:都在老家呢,家里还有好些事情要忙,这次她们就没跟着过来了。
他边说边朝四周看了看,见此时弄堂里有这么多妇人在,周青林心思一动,当下便有了主意。
哦,这样啊。李阿婆点头,心道,原来是回老家了啊。
她见那篮子里的菜叶上头还有好多个虫咬过的窟窿,不觉一阵心疼,刚想回家拿两颗自己早上刚买来的青菜给周青林时。
结果就听到对方笑着开口:大婶大娘,你们要咸鸡蛋吗?都是自家鸡下的蛋,可香着呢,三文钱一个,五文钱两个,不好吃不要钱。
啥???
秀才公跟她们兜售咸鸡蛋?
李阿婆和一众妇人都满脸的不可置信,一个个当即呆愣在地。
......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125 14:04:03~20220127 17:11:5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游手好闲妞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瞄了一眼、pure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钢琴10 13瓶;糖纸的乌托邦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0章 、卖咸鸡蛋
周青林也没管众人是个什么表情, 他忙掏出钥匙打开院门,然后把手里的篮子往地上一搁就直接往厨房跑去。
这段时间十几只鸡每天都有下蛋,一天都有十来个,这么多鸡蛋, 他一个人哪里吃的完啊。
于是周青林还是像在晓金村那次, 把剩余的鸡蛋都炒了盐腌了起来。
这不才两个多月的时间, 他就足足腌了五百多个咸鸡蛋。
这两日他正对着满满几坛子的鸡蛋发愁呢。
刚刚看到有这么多妇人在门口,想到这可都是家里买菜的主力军啊,周青林突然灵机一动,心想, 这不正是推销自家咸鸡蛋的好时候吗。
是以他就立马和她们推销了起来。
厨房屋门后头放了六个坛子,周青林把最前头的那只抱了出来。
他看了看坛口上的日期, 没错,正是腌的时间最长的这只, 打开盖子, 把里面的咸鸡蛋都拿出来装到笸箩里。
再打开碗柜,周青林拿出几只已经煮熟的咸鸡蛋, 这是自己早上配稀粥吃的。
用刀隔着蛋壳把鸡蛋对半切开, 顿时那金灿灿的蛋黄油就流了出来,咸香扑鼻。
他把切面朝上, 然后并排放到了碗里。再把碗放进了笸箩里的鸡蛋上面,周青林捧着一百多个咸鸡蛋出了院门。
门口的大娘大婶早就等的不耐烦了,她们都急着想看看到底是什么稀罕的鸡蛋,居然让秀才公放下身段和她们兜售起来。
才等了小一会儿,见对方还没有出来, 众人就想走进院子里头瞧一瞧, 可一想到这可是秀才老爷家, 那原本迈出去的脚又全都收了回来。
这会儿看到人终于出来了,好奇的妇人们立马一窝蜂似的围了上来,霎时就把周青林围在了中间。
前世在养老院里经多见广的周青林啥场面没见过啊,是以对这种观者如堵的场景没有半点发怵。
让众人往后退开几步后,他把笸箩放到了院门口的台阶上,然后把碗拿起来递到了李阿婆面前说道:喏,这就是我家的咸鸡蛋,李大娘你先尝尝看。
众人一听,忙都朝他的手上看了过来,见那青瓷碗里正摆放着好几个已经切开来的鸡蛋。
如果只是普通鸡蛋的话那也没啥稀奇的了,可怪就怪在那蛋黄流出了黄灿灿的油来,再被那白嫩嫩的鸡蛋白包裹着,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
李阿婆忍不住用手指掰了一小块尝尝,入嘴便是浓郁的咸香,蛋黄吃着沙沙的,味美非常。
旁边一位妇人见李阿婆一副津津有味的样子,忍不住也上手掰下一块塞进了嘴里,那唇齿留香之感让她不禁睁大了双眼。
妇人纳闷,这鸡蛋咋那么好吃啊。
她急急开口问道:秀才公,你刚刚说的是五文钱两个吧?
嗯!周青林点了点头,道:三文钱一个,五文钱两个,这咸鸡蛋用来配着稀粥吃是最好的,光这么一个就能喝下两碗米粥,既美味又营养。
那大婶一听可以配着稀饭吃,更是欢喜的不行,这样自己早上就不用另外再张罗配粥的小菜了。
想到这里,她忙从衣兜里拿出荷包数了三十枚铜板来,然后递给周青林:喏,这里是三十文,秀才公您现在给我装十二只咸鸡蛋吧。
十二只?周青林一看自己没拿装东西的器具啊,他忙说了句稍等,然后嗒嗒地跑回到屋里,从书桌上拿了一小叠自己练过字的宣纸后就又跑了出来。
接着快速从笸箩里数出十二个咸鸡蛋,用纸一包,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样一单生意就做成了。
李阿婆见了可急坏了,心道,这贵祥媳妇咋就跟个强盗似的呢,她急急忙忙朝自家屋里大喊:孩他爹!孩他爹!快拿个陶罐出来装鸡蛋!
喊罢,她又朝周青林笑道:秀才公你快给我点五十个,我明日给亲家送些去。
说着她又舔了舔嘴,心道,这咸鸡蛋可真好吃啊。
这几天自己正发愁给亲家母送生辰礼的事呢,太便宜的送不出手,太贵的又送不起,如今送这咸鸡蛋可不正正好,好吃又不贵,别处还买不到,新奇着呢。
见李阿婆一口气买了这么多个,本想着不就是寻常的鸡蛋来着的几名妇人也都上前品尝了起来。
吃过之后,妇人们都激动的直拍大腿,老天,咋那么美味啊,如此好吃的鸡蛋不买,那可就成十足的傻子了!
感叹过后,接下来自然是买买买啦。
有几个身上没带铜板的老大娘,边喊着让周青林帮她留几个,边撒腿就往家直冲而去。
那健步如飞的迈腿速度看的周青林嘴角直抽抽,忙喊她们都别着急,他家里还有好多呢。
周青林心想,可别为了抢几个鸡蛋到时候把人给摔坏了,这样自己可就过意不去了。
就这样你十个我二十个的,最后周青林又去厨房新开了一坛子,加上原先笸箩里的一百多只,两百多个咸鸡蛋不出半个时辰就全都卖光光了。
看着空空如也的竹笸箩,脸皮堪比城墙厚的周青林心下感叹,自己又会考科举又会卖鸡蛋的,可真是了不起的全能型大佬啊。
关上院门,周青林提起地上的竹篮就去了后院菜地,其实现在也不能算作菜地了,因为现在地里除了十几只母鸡和四十六只小鸡外,其他啥菜都没有了。
恋耽美
见那叫高主簿的官老爷先带着他们去书吏那里把过户手续办好, 然后又告知他们登记在册的这些田地日后都不用再交田税了。
这言笑晏晏的说话场景让这对郎舅有些不适应, 心道, 自己啥时候受过这种待遇啊,这可都是沾了周青林的光了。
本以为前些天地里收的粮食还是要交税的,哪知那户房的书吏告诉他们,从今日起就都不用了。
那岂不是马上就能省下几百斤粮食啦?
老刘头和周向东两人对望一眼, 心中暗喜,看着周青林的眼里满是感激。
回到晓金村后, 周青林就把新办的地契还给了他们,虽上面写的是他的名字, 可地契在自己手里他们总归要安心些。
这几日家里要忙的事多, 周青林从府城回来后就没停歇过,老刘头夫妻两人更是已经连着忙碌十多天了, 是以吃过了晚饭, 大家都早早回房歇下了。
等几个闺女都睡下后,夫妻俩就商量起接下去的安排来。
家里的房子虽已经盖好, 可后续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像厨房的大灶台和正屋里的炕都还未做呢,老刘头说过几天他就去请专门做这个的师傅来帮着盘炕和打灶台。
还有家里这么多间房的窗户纸也都该糊起来了。
再有张老实送过来的粮食都还堆在东厢房的地上呢,他还得让张木匠做一个装稻谷的大谷柜才行。
这么多事情一时半会儿肯定忙不完。
而周青林跟书院只请了七天的假,算上今日已经过去五天了, 后日他就得动身回安州府了。
所以刘莲芝决定和几个闺女就先留在晓金村, 等忙完家里的事情再说吧。
也只能先这样了。周青林点头, 总不好让岳父岳母一直帮着操劳。
还有,前几日给报喜人的赏钱你记得还给岳母。周青林叮嘱道。
知道了,明日我就拿给娘。刘莲芝笑着点头。
一日后,周青林告别了妻儿,一个人乘车往安州府而去。
下了马车,他就急步往旺枝巷赶,心想,也不知那放养在后院里的十几只鸡有没有造反来着。
开门进院,他就听到好几只母鸡的咯咯哒声,这应该是又下蛋了吧。
等他提脚快步到了后院时,眼前的情景完全出乎了周青林的意料。
预料中的鸡飞蛋打的场景并没有出现,除了菜地里的黄瓜叶子、丝瓜叶子还有茄子叶子基本都被鸡啄光了之外,剩下的就是满地躺着的鸡蛋了。
至于蛋为什么会下得到处都是,等周青林走到了鸡窝时才找到了原因。
那天出门前,刘莲芝怕一个蛋窝不够十几只鸡下蛋来着,是以她临时又做了一个,可现在两个蛋窝里都各自蹲着一只纹丝不动的母鸡。
看来这两只鸡是在孵小鸡了。
周青林当场石化,这里十几只鸡他都不知道该咋处理呢,要是再来两窝小鸡的话,哎哟,他都不敢想象。
周青林回屋里拌了些米糠喂给鸡吃后,就拿了簸箕把菜地里的鸡蛋都一一捡了起来。
回晓金村时,这地里的黄瓜茄子什么的都已经摘下来带了回去,余下的小瓜丁儿经过十几只鸡日夜地搜罗,早被啄得连瓜蒂都没剩下,至于那些空心菜啥的更不必说,吃得杆都瞧不见了。
是以现在菜园里基本没了菜。
一共捡了三十六个鸡蛋,按照前段时间的产蛋率,周青林可以肯定那两只母鸡的鸡屁股下最起码有二十个鸡蛋来着。
要孵就孵吧,周青林淡定地想着,反正小鸡长大了还得继续生蛋给他家闺女吃。
......
第二日去书院消了假之后,周青林就开始扑到学习中去了。
虽离乡试差不多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可要学的东西还真不少,除了五经和四书依旧是重中之重外,还有经史,时务和政治这些也要深入了解与吃透。
说句实话,就按目前自己的所学来说,对于考乡试,周青林是一点底气都没有。
不是他这个院试案首太谦逊,而是乡试的竞争实在不是一般的激烈。
因为考中举人后,不但有超出秀才的待遇,还意味着这人已脱离了普通民众的阶层,算是正式进入了士的行列,是可以做官的。
就好比周青水,有了举人身份后,如今就当了从八品的国子监助教。
十年寒窗苦读,谁人不是为了出人头地有个好前程啊,是以乡试竞争的激烈自然是可以理解了。
还有就是大历朝乡试举人的录取率低得惊人。
早在院试结束后周青林就查过资料做了统计。
新朝初建时,因战乱人口流失的缘故,那时举人录取率为百分之六,也就是每百个考生中就能出六个举人。
如今没有外扰,百姓们生活安定,人口自然就越来越多了,而人口的剧增,也就导致了乡试录取率的越来越低。
就拿崔讲学来说,他那年乡试的录取率还有百分之二,可到去年的时候就只有百分之零点六八了,一百个人里面连一个都不到。
所以现在周青林的想法就是,顺其自然,不管两年后有没有希望,反正自己先努力往死里学就是了。
周兄,明日休沐你还是哪儿都不去吗?
看到周青林这段时日都忙于课业,吕志义和应进庆都有些不解,离乡试还有两年多呢,现在就这么拼没必要吧,两人不由得将目光都看向了周青林手里的书。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这是《中庸》。
吕志义心道,这些书周兄不是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吗,怎么今日又开始研读起来了?
见两人一副不解的样子,周青林笑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原来是这样,应进庆和吕志义两人顿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自从考中了秀才之后,他俩就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捧过一回书了。
特别是这次回到家里,听到亲戚朋友对自己的各种恭维后,就越发不知东西南北了。
这段时间每到休沐日,他俩就和同窗们山间水涧各处的玩,心都快玩野了。
现在看到周兄还是一如既往地在努力学习,吕志义和应进庆两人仿佛被浇了冰水一般,立马清醒了过来。
话说,人家周兄一个小三元都还在手不释卷呢,自己一个连廪生都算不上的秀才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啊。
想到这里,吕志义和应进庆两人也回到各自座位上,拿起书认真看了起来。
见他俩回去了,周青林并没有分神多久,他翻到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继续看了起来。
刚刚自己说的温故而知新还真不是应付人的话。
科举考试,从县试一直考到会试,这考题内容大体都离不开四书五经。
就好比乡试,第一场,四书文一篇,第二场经文五篇,这两场的考题都是以四书五经为基础的。
可见熟读这九本书的重要性,也证明了新的学问新的知识点,往往都是从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下学后,周青林背着书箱就疾步往家里走去。
如今家里可是有不少张嘴等着他的喂食呢。
那日他说由着那两只母鸡孵小鸡来着,心想着能有个二十来只小鸡最多了。
哪知那天他从书院回来时,就看到早上还窝在鸡窝里的两只母鸡,带着刚孵出来的一群小鸡出来晃荡了。
有几只小鸡还走不稳路,晃晃悠悠的动不动就往地上一摔,鸡妈妈就在边上耐心等着鸡宝宝自己站起来。
周青林看不下去,想上去扶一把,结果被母鸡追得满院子跑。
哼!这没良心的,白给它喂了这么多蚯蚓了。
本想数一数到底有几只来着,可是小家伙们老爱躲到它娘肚子底下,自己怎么也数不清,不过目测绝对不低于四十只。
老天,这可咋养啊!
从那天开始,周青林的学习生活中便多了一样行当,那就是捡菜叶子。
话说他第一天去饭堂捡那烂菜叶子时,着实吓了众人一大跳,都不可思议他们书院里的案首咋混到了这种地步了。
等大家知道捡去的菜叶子是用来喂小鸡的,不免都松了口气。
自那天之后,饭堂里洗菜的大婶们每天都会把择下来不要的菜叶给周青林存在那里。
这不,刚刚老卢头又帮他把装着菜叶的竹篮子提到门房那里了,好让他下学时带回家去。
等周青林回到旺枝巷时,李阿婆和一众妇人已经吃好晚饭靠在门口聊天了。
见到周青林今天又拎了一篮子烂菜叶子回来,大家都有些不忍直视。
老天,打死她们都想不到,如此风流倜傥的一个秀才爷每天吃的居然都是这些东西。
不是说,秀才能免税,能给人作保吗?
有这么多银子,干嘛还吃得这么苦啊?
难道是家里有个扒着钱财不松手的老娘?
还有,这秀才公的媳妇和闺女怎么好久没看到了啊。
这么多疑问憋在热心肠的李阿婆肚子里,让她烙了好几个晚上的烧饼了。
今天她是实在忍不住了,这不,眼见人已走到面前,她忙开口朝周青林问道:秀才公啊,你家媳妇和几个闺女哩?
见是住在斜对门的大娘,周青林笑道:都在老家呢,家里还有好些事情要忙,这次她们就没跟着过来了。
他边说边朝四周看了看,见此时弄堂里有这么多妇人在,周青林心思一动,当下便有了主意。
哦,这样啊。李阿婆点头,心道,原来是回老家了啊。
她见那篮子里的菜叶上头还有好多个虫咬过的窟窿,不觉一阵心疼,刚想回家拿两颗自己早上刚买来的青菜给周青林时。
结果就听到对方笑着开口:大婶大娘,你们要咸鸡蛋吗?都是自家鸡下的蛋,可香着呢,三文钱一个,五文钱两个,不好吃不要钱。
啥???
秀才公跟她们兜售咸鸡蛋?
李阿婆和一众妇人都满脸的不可置信,一个个当即呆愣在地。
......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125 14:04:03~20220127 17:11:5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游手好闲妞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瞄了一眼、pure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钢琴10 13瓶;糖纸的乌托邦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0章 、卖咸鸡蛋
周青林也没管众人是个什么表情, 他忙掏出钥匙打开院门,然后把手里的篮子往地上一搁就直接往厨房跑去。
这段时间十几只鸡每天都有下蛋,一天都有十来个,这么多鸡蛋, 他一个人哪里吃的完啊。
于是周青林还是像在晓金村那次, 把剩余的鸡蛋都炒了盐腌了起来。
这不才两个多月的时间, 他就足足腌了五百多个咸鸡蛋。
这两日他正对着满满几坛子的鸡蛋发愁呢。
刚刚看到有这么多妇人在门口,想到这可都是家里买菜的主力军啊,周青林突然灵机一动,心想, 这不正是推销自家咸鸡蛋的好时候吗。
是以他就立马和她们推销了起来。
厨房屋门后头放了六个坛子,周青林把最前头的那只抱了出来。
他看了看坛口上的日期, 没错,正是腌的时间最长的这只, 打开盖子, 把里面的咸鸡蛋都拿出来装到笸箩里。
再打开碗柜,周青林拿出几只已经煮熟的咸鸡蛋, 这是自己早上配稀粥吃的。
用刀隔着蛋壳把鸡蛋对半切开, 顿时那金灿灿的蛋黄油就流了出来,咸香扑鼻。
他把切面朝上, 然后并排放到了碗里。再把碗放进了笸箩里的鸡蛋上面,周青林捧着一百多个咸鸡蛋出了院门。
门口的大娘大婶早就等的不耐烦了,她们都急着想看看到底是什么稀罕的鸡蛋,居然让秀才公放下身段和她们兜售起来。
才等了小一会儿,见对方还没有出来, 众人就想走进院子里头瞧一瞧, 可一想到这可是秀才老爷家, 那原本迈出去的脚又全都收了回来。
这会儿看到人终于出来了,好奇的妇人们立马一窝蜂似的围了上来,霎时就把周青林围在了中间。
前世在养老院里经多见广的周青林啥场面没见过啊,是以对这种观者如堵的场景没有半点发怵。
让众人往后退开几步后,他把笸箩放到了院门口的台阶上,然后把碗拿起来递到了李阿婆面前说道:喏,这就是我家的咸鸡蛋,李大娘你先尝尝看。
众人一听,忙都朝他的手上看了过来,见那青瓷碗里正摆放着好几个已经切开来的鸡蛋。
如果只是普通鸡蛋的话那也没啥稀奇的了,可怪就怪在那蛋黄流出了黄灿灿的油来,再被那白嫩嫩的鸡蛋白包裹着,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
李阿婆忍不住用手指掰了一小块尝尝,入嘴便是浓郁的咸香,蛋黄吃着沙沙的,味美非常。
旁边一位妇人见李阿婆一副津津有味的样子,忍不住也上手掰下一块塞进了嘴里,那唇齿留香之感让她不禁睁大了双眼。
妇人纳闷,这鸡蛋咋那么好吃啊。
她急急开口问道:秀才公,你刚刚说的是五文钱两个吧?
嗯!周青林点了点头,道:三文钱一个,五文钱两个,这咸鸡蛋用来配着稀粥吃是最好的,光这么一个就能喝下两碗米粥,既美味又营养。
那大婶一听可以配着稀饭吃,更是欢喜的不行,这样自己早上就不用另外再张罗配粥的小菜了。
想到这里,她忙从衣兜里拿出荷包数了三十枚铜板来,然后递给周青林:喏,这里是三十文,秀才公您现在给我装十二只咸鸡蛋吧。
十二只?周青林一看自己没拿装东西的器具啊,他忙说了句稍等,然后嗒嗒地跑回到屋里,从书桌上拿了一小叠自己练过字的宣纸后就又跑了出来。
接着快速从笸箩里数出十二个咸鸡蛋,用纸一包,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样一单生意就做成了。
李阿婆见了可急坏了,心道,这贵祥媳妇咋就跟个强盗似的呢,她急急忙忙朝自家屋里大喊:孩他爹!孩他爹!快拿个陶罐出来装鸡蛋!
喊罢,她又朝周青林笑道:秀才公你快给我点五十个,我明日给亲家送些去。
说着她又舔了舔嘴,心道,这咸鸡蛋可真好吃啊。
这几天自己正发愁给亲家母送生辰礼的事呢,太便宜的送不出手,太贵的又送不起,如今送这咸鸡蛋可不正正好,好吃又不贵,别处还买不到,新奇着呢。
见李阿婆一口气买了这么多个,本想着不就是寻常的鸡蛋来着的几名妇人也都上前品尝了起来。
吃过之后,妇人们都激动的直拍大腿,老天,咋那么美味啊,如此好吃的鸡蛋不买,那可就成十足的傻子了!
感叹过后,接下来自然是买买买啦。
有几个身上没带铜板的老大娘,边喊着让周青林帮她留几个,边撒腿就往家直冲而去。
那健步如飞的迈腿速度看的周青林嘴角直抽抽,忙喊她们都别着急,他家里还有好多呢。
周青林心想,可别为了抢几个鸡蛋到时候把人给摔坏了,这样自己可就过意不去了。
就这样你十个我二十个的,最后周青林又去厨房新开了一坛子,加上原先笸箩里的一百多只,两百多个咸鸡蛋不出半个时辰就全都卖光光了。
看着空空如也的竹笸箩,脸皮堪比城墙厚的周青林心下感叹,自己又会考科举又会卖鸡蛋的,可真是了不起的全能型大佬啊。
关上院门,周青林提起地上的竹篮就去了后院菜地,其实现在也不能算作菜地了,因为现在地里除了十几只母鸡和四十六只小鸡外,其他啥菜都没有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