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26)
第31章
秘谈
只是楚英睿还没有把后面的话说出来, 安若王已经不耐烦地再次挥手。
楚英睿看得出来,他的父王已经不想听他说下去了,只好闭嘴, 行礼退了出去。
在他走出书房, 回身把门拉上反扣之时,从门缝里看见:时倾正在向安若王跪下去
刚才, 时倾被带进书房,向诸人见礼之时, 都没有跪下, 这个时候, 时倾却跪下了, 这是不是说明:时倾代表东宫有求于父王?为了东宫的颜面, 当然不想被旁人看见。
嗯, 这样也好,看起来,时倾不会对他父王不利。
从书房出来,大家都没有离开, 而是站在院落里。见世子爷也被摒退了出来, 心情更是忐忑。
他们是一群可以左右, 甚至决定王府命运的人,柴时倾把他们都摒退了, 要对安若王说什么事或话?
楚英睿到底是世子爷, 见一群人站在院落里,觉得不像话,便引着人去了书房旁边不远的偏厅。
坐在偏厅里等待书房的密谈结果, 同样是煎熬而漫长的, 有仆从不断来通报, 说书房的门一直紧闭着,不见动静。
到了午时,仆役来请示,要不要摆饭。楚英睿便借着这个由头,走到书房外叩了叩门,道:父王,该用膳了。等了好一会儿,就在他要强闯之时,终于听见他父王说道:进来吧。
书房里,安若王仍坐在上首位,时倾甚是恭谨地侍立在一边。看到这副情形,楚英睿算是放了心。
安若王吩咐儿子,叫把柴小郎送去客院,以上宾之礼相待。
用完午膳,安若王叫下人传话,吩咐厨下,整治一些精美的菜肴出来,晚上摆个家宴。
这当口,摆什么家宴?令楚英睿怀疑,是不是柴时倾那家伙说了什么,刺激到了他的父王,赶紧细问缘由。
安若王只淡淡道:无事,就是想着,明天便是寿辰正日子,到时候,除了太子殿下会代表陛下驾临之外,还会有很多其他宾客到贺,届时,寿宴开不开得出来,还不一定,不如今儿晚上,咱们家里人先聚一聚。
这话说得在情在理没毛病,可楚英睿就是有种很不祥的预感:他父王如果有意在寿辰的正日子前跟家人聚一聚,必定会提前吩咐,哪有事到临头才忽然决定的?
他总觉得,父王临时提出,要跟家人聚一聚,是和柴时倾密谈后的结果。所以,柴时倾到底跟他父王说了什么?
楚英睿不敢直接问父王,等伺候安若王吃过午膳,安排丫头侍妾前来服侍王爷休息之后,他便去了客院,他要搞清楚柴时倾这个时间跑来王府的真正目的。
当楚英睿来到安顿柴时倾的客院之外时,看见儿子楚元恺正站在院门外,院门关着,左右站了四名府兵。
大约元恺听到了脚步声,回头望见是父亲,便又转回了头。
楚英睿走上去,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头,问道:看什么?怎不进去?怕了他不成?
从金川县城回来,元恺一下变得沉默寡语,他没有消沉,甚至做事更加努力了,这样的元恺,让楚英睿和卓夫人看着,心痛不已。可感情之事,谁劝都没用,总得自己想开才行。
前年,父亲也是把他关在这所客院里。元恺说道:我想救他,被拦着不让进,不得已,我想翻墙进去,结果,骑在墙头,下不去呵呵。
从那一刻开始,他便一步一步涉足王府事务,渐渐地,他不再是无忧无虑又多愁善感的少年了。
楚英睿看向儿子,说道:你站在这里,是还想救他?
元恺像看陌生人一般,看了父亲一眼,转身离开了。
他对父亲,本来满怀敬慕,可是,刚才在书房里,为了压制时倾,父亲不惜想拿他的伤痛去打击时倾,全不顾及他的感受,令他再一次觉得,父亲行事,太功利,太在乎得失成败了,也太不择手段了。
父亲问他「还想救他」,元恺听得出话里的试探之意,这令他反感。父子至亲,不能相待以诚?还要试探来试探去?推而广之,父亲信任母亲吗?信任祖父吗?信任叔伯们吗?信任客卿们吗?
大概,在父亲心里,他只相信自己吧?
望着儿子离开的背影,楚英睿:他本想叫儿子一起进去探探柴时倾的虚实。
柴时倾在王府住了十五年,他跟柴时倾没多少交集,只怕柴时倾不会轻易跟他交底。
但元恺就不同了,不管柴时倾喜不喜欢元恺,元恺跟柴时倾都有十五年青梅竹马的情份,由元恺出面试探,或许能探出点有用的东西,以期在明天跟东宫太子的对峙中,能占得更多先手和优势。
不想,父子俩正说着话呢,他正准备引入正题,儿子突然拍拍屁股,转身走了!
没奈何,楚英睿只得自己一个人进了客院,不过没多久,他便出来了。因为他想要知道的问题,柴时倾一概无可奉告。
而安若王吩咐了对柴时倾待之以上宾之礼,他一时不好对时倾刑讯逼供,只得无功而返。
送走了世子爷楚英睿,时倾瘫在椅子上,不想动弹。不管是身体还是精神,都觉得疲累不堪。
时倾真切地觉得,随离说得不错,凡人的身体太羸弱了。骑个马,身体累,劝个人,脑子累。
人啊,想做成一点事,就得累死累活。
时倾正瘫在椅子上,眯着眼睛胡思乱想,猛听得有人在耳边冷嘲道:丧家之犬都比你坐得端正。
时倾一下坐起来,转头看见元恺正坐在自己旁边的椅子上,下意识说道:哎,你、你怎么进来的?也不通传一声,吓我一跳。
我在自己家里,想去哪,就去哪,需得着通传?元恺说着,弹了弹衣袖上并不存在的灰尘,一脸冷漠地嫌弃道:只有你这种外人,进出才需通传。
分别快两年了,时倾感觉元恺的变化挺大的,分别之时,元恺还是少年,只两年时间,元恺明显变得硬朗沉稳了。
先前,在书房外面见着元恺,时倾倒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此时见到元恺脊背挺直地端坐在自己身边,屋中又没有外人,不知怎么的,时倾心头,涌起一阵慌乱,飞快地瞥了元恺一眼,便移开了目光,竟不敢像元恺那般,坦然地直视。
时倾尴尬得找不到话说,使叫刚分配来客院的小厮上茶。
分别不到两年,元恺感觉时倾明显长大了,成熟了,书卷气息更浓了几分,不再是他记忆中的冷清少年他与他之间,仿佛只剩下了陌生和疏离。
跟随父亲学习处理王府事务之后,元恺身上,渐渐有了几分上位者的气势,再加上他对时倾怀着复杂的心情,不自觉地要在时倾面前挺直腰板,端出王府小世子的身份。
因此,不知不觉间,元恺举手投足之间,便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威压来,问道:你来王府,意欲何为?
逃跑之年,整整两年,杳无音讯,考虑到时倾还是个逃犯的身份,被抓住了,会被砍头的。元恺以为时倾会找个地方躲起来,一辈子隐居。
元恺一直以为,金川镇上小院外,「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这一句,便是时倾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再见的意思,往往是「不再相见」。
他已经悄悄地把时倾藏在心底,不曾派人去寻找过,也不曾再对人提起。
时倾,既是他心头永不结痂的伤口,也是他心头珍藏的甜蜜。
想不到,时倾说「后会有期」,竟是真的后会有期,在这么关键的时刻,他代表着东宫太子,代表着王府的敌对阵营,回来了!
在听到时倾求见的那一刻,他的思绪和情绪,都乱了。自从跟着父亲学习掌控局面,掌控人心之后,他渐渐喜欢上了把一切掌控在自己手里的感觉。
可是,如今他的心乱得,连自己的思绪和情绪都无法掌控,这种感觉,让他抓狂又无力。
对待元恺,当然不能像对付世子爷那样,用一句「无可奉告」来打发。时倾看着自己手里的茶盏,一下又一下地用茶盖,拨弄着澄黄茶汤里的茶叶,想了良久,才道:阿恺,我说,我来,是为王府好,想救王府,你信吗?
救?我王府好端端的,用得着你来救?元恺冷冷笑道:对了,这两年,你没告发王府,倒是要多谢了。
时倾不说这个还好,一说这个,元恺就来气:为什么投靠太子?你宁愿辅佐他,也不辅佐我们?就因为他是太子吗?
时倾逃跑了以后,元恺反省了又反省,慢慢想通了:时倾是个清高的人,不屑于追逐权位,所以,才要逃离王府,但又不向官府告发。
然而,时倾代表东宫太子回到了王府,元恺又觉得自己想岔了:时倾原来也是贪图富贵权位之人啊,那又何必摆出一副清高的样子?只是他选择了辅佐太子,而不是救他养他的安若王府!
就因为太子是名正言顺的储君吗?继位的可能性更大,登上皇位的道路会更加顺畅?
时倾不愿意跟王府一起为皇位奋斗,而去抱了更容易上位的太子的大腿!
其人品之低劣,他竟错认了柴时倾。
第32章
家宴
元恺觉得三叔说得不错, 柴时倾就是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枉他还把他看得如天仙一般皎洁高邈,不敢有半分的冒犯亵渎, 他、他他真是白认识了时倾一场!
可是, 不管元恺在心里怎么作践时倾,他只觉得心痛, 并没有感觉到一丝快意。
时倾十分坦荡地承认:不错,就因为他是太子, 是大昌国名正言顺的储君。
呵呵。元恺想不到时倾承认得这么干脆, 他倒找不到话说了, 只得冷笑。
时倾放下茶盏, 说道:还记不记得, 有天晚上, 咱们躺在床上说话,我跟你说做皇帝一点也不快乐轻松。
时倾逃跑之后,元恺把他跟时倾相处的每一时每一刻都翻来覆去地回忆思量了无数遍。
可是每每忆起往事,元恺便觉得仿佛有把刀, 在他心里使劲地戳, 戳得他的心, 鲜血淋淋,生疼生疼。
曾经, 他放在心尖尖上, 怎么爱都爱不够的那个人,勾结外人,毫不犹豫地逃跑了。
对他, 弃如敝履!
这世上, 自来亲朋好友的伤害, 自来亲密爱人的伤害,才是最持久,最深刻,最沉痛,也最难释怀的。
元恺当然记得那个盛夏的晚上,时倾刚刚抄完了信,他们头并着头,放松地躺在床上说话,时倾列举了很多做皇帝的坏处,都被他一一反驳了。
那时,他对时倾正是情浓爱重之时,他把时倾的话,理解成时倾心疼他,不愿意他累着,不愿意他过得不自在,不愿意他立后纳妃,害怕他英年早逝想跟他只羡鸳鸯不羡仙。
等时倾逃走之后,回头再想,他才知道,那晚上时倾说那些话,根本不是他理解的意思,一切,都是他自作多情,自我陶醉罢了。每次回想到这里,都令他羞愤欲死。
最最令他不甘心的是:当时,他差一点便识破了时倾的真面目,却被时倾以「无聊了闲磕牙瞎掰扯」这样的话,给糊弄了过去!
只因他喜欢他,愿意相信他。可时倾对不起他的喜欢和信任。
他就是被自己的感情冲昏了头脑,才引导父亲做出了放时倾扶柩回乡的错误决策,结果把收服柴氏弟子和邹凡尘的计划落空,让布局多时的一步好棋,反水成了对手的棋子!
早知道柴时倾是这么个没心没肺的人,他应该像父亲指点的那样,把柴时倾禁锢在自己身边,永远不放手!
听时倾还有脸提及夜谈之事,心头涌起一股股羞愤,元恺再忍不住,冷嗤道:哦?你不是说,登上皇位,诸事不宜?我信了你的邪!
还是说,你的太子殿下天赋异禀,可以百无禁忌?你就不怕你抱的大腿,是个短的?归根结底,我信了你的邪!
元恺的冷嗤,渐渐变成自嘲,笑自己当初真可笑:柴时倾,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你就说,是不是太子许给你的好处,比咱们王府许给你的更多?
他明明白白告诉过时倾,他要给他封王拜相,甚至愿意跟他共享这大好河山,让他权倾天下,位极人臣,并且永不相疑。他许给时倾的,是一个臣子能达到了极限高度,他不相信太子还能许给时倾更高的权位。
时倾知道元恺想岔了,他们两个早在那场夜谈之前,便走上了不同的方向,元恺不理解他,再正常不过了。
可时倾却受不得元恺如此误会他,误会他的老师,驳斥道:老师带着我投靠太子,自污清名,岂是你想的那样,是为自己谋好处?
呵,难不成,还是为了给王府谋好处?
你非要觉得我们投靠太子,是为了谋得好处,那就算是吧,正是为了给王府谋好处!
元恺本来只是冷嗤,听时倾倒直承其是,觉得自己真是听了个天大的笑话:自己的朋友兄弟兼爱人,背弃自己,投靠了自己的敌人,为敌人出力,回过头,还一脸正气地告诉自己,是为了自己好。
坑你,是为你好。哈哈哈如果笑得出来的话,元恺真想笑。可惜,他只觉得一团怒气哽在心口,不上不下,憋得难受。
偏生时倾此时,又用十分真诚的语气,说道:阿恺,相信我,我来王府,真是为了王府好,没有恶意。
哼!元恺端起茶来,一口一口呡着,想用茶水把堵在心头的那团怒气噎下去。
时倾提及那次夜谈,是想告诉元恺,他们的分歧在哪里,而不是为了争论该投靠(效)谁。
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他跟元恺,完全说不到一块儿去,大家立场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在一个点上,话题不断被元恺带偏,没法说下去。
同时,时倾看得出来,元恺的情绪远不是他表现出来的那般冷淡平静,他不想再跟元恺多做纠缠,站起身,朝元恺一揖,道:阿恺,我累了,恕不能奉陪了。
他是真累了,而且,接下来,他还有硬仗要打,得提前养精蓄锐。道歉之后,抽身便走,离开了客院小客厅,去了隔间的小卧房,关上了门。
当然,那门是挡不住元恺的,时倾只是做出一个拒绝的姿态。
元恺眼睁睁地看着时倾离去,直到时倾进去隔间,关上了门,元恺都还没有回过神来。他不是正跟时倾说着话吗?怎么说着说着,时倾便走了?
回想一下,他们说了些什么?
他质问:为什么要投靠东宫?
他答:为了王府好。
呵呵。
总算元恺还顾着自己的身份,没有闯到隔间卧房去,只是临走之时,他茶盏砸到隔间卧房的门扉上。
.
寿辰的正日子之前,王爷忽然生出念头,要召集家人进行一次家宴,提前庆贺一番。
为明天这一仗,王府谋划了二十多年,可谓万事俱备,只等太子前来自投罗网。
不过,不到最后,这一仗谁胜谁负,谁也不敢保证必胜。
因此,在跟东宫太子决战的前夜,进行这场家宴,显得意味深长,既像是提前庆祝胜利,又像是死亡前的最后一聚。
开始的时候,家宴气氛不免有些凝重,大家除了说些祝寿的套话,都兴致不高,默默吃菜。
安若王有四个儿子,全在身边,儿子又各自娶妻,连孙子,重孙都有了。有血缘有名分的,便有三四十人,不包括妾侍们,便满满坐了五大桌,济济一堂。
一个一岁多的重孙,由奶娘带着,来给老王爷贺寿,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摇摇摆摆地跪到锦垫上,还不会作揖,举着肉嘟嘟的小爪子,胡乱抓扒了两下,跟着奶娘,用软软的奶音,结结巴巴地说:祝祖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惹得一屋子的人都笑。
恋耽美
秘谈
只是楚英睿还没有把后面的话说出来, 安若王已经不耐烦地再次挥手。
楚英睿看得出来,他的父王已经不想听他说下去了,只好闭嘴, 行礼退了出去。
在他走出书房, 回身把门拉上反扣之时,从门缝里看见:时倾正在向安若王跪下去
刚才, 时倾被带进书房,向诸人见礼之时, 都没有跪下, 这个时候, 时倾却跪下了, 这是不是说明:时倾代表东宫有求于父王?为了东宫的颜面, 当然不想被旁人看见。
嗯, 这样也好,看起来,时倾不会对他父王不利。
从书房出来,大家都没有离开, 而是站在院落里。见世子爷也被摒退了出来, 心情更是忐忑。
他们是一群可以左右, 甚至决定王府命运的人,柴时倾把他们都摒退了, 要对安若王说什么事或话?
楚英睿到底是世子爷, 见一群人站在院落里,觉得不像话,便引着人去了书房旁边不远的偏厅。
坐在偏厅里等待书房的密谈结果, 同样是煎熬而漫长的, 有仆从不断来通报, 说书房的门一直紧闭着,不见动静。
到了午时,仆役来请示,要不要摆饭。楚英睿便借着这个由头,走到书房外叩了叩门,道:父王,该用膳了。等了好一会儿,就在他要强闯之时,终于听见他父王说道:进来吧。
书房里,安若王仍坐在上首位,时倾甚是恭谨地侍立在一边。看到这副情形,楚英睿算是放了心。
安若王吩咐儿子,叫把柴小郎送去客院,以上宾之礼相待。
用完午膳,安若王叫下人传话,吩咐厨下,整治一些精美的菜肴出来,晚上摆个家宴。
这当口,摆什么家宴?令楚英睿怀疑,是不是柴时倾那家伙说了什么,刺激到了他的父王,赶紧细问缘由。
安若王只淡淡道:无事,就是想着,明天便是寿辰正日子,到时候,除了太子殿下会代表陛下驾临之外,还会有很多其他宾客到贺,届时,寿宴开不开得出来,还不一定,不如今儿晚上,咱们家里人先聚一聚。
这话说得在情在理没毛病,可楚英睿就是有种很不祥的预感:他父王如果有意在寿辰的正日子前跟家人聚一聚,必定会提前吩咐,哪有事到临头才忽然决定的?
他总觉得,父王临时提出,要跟家人聚一聚,是和柴时倾密谈后的结果。所以,柴时倾到底跟他父王说了什么?
楚英睿不敢直接问父王,等伺候安若王吃过午膳,安排丫头侍妾前来服侍王爷休息之后,他便去了客院,他要搞清楚柴时倾这个时间跑来王府的真正目的。
当楚英睿来到安顿柴时倾的客院之外时,看见儿子楚元恺正站在院门外,院门关着,左右站了四名府兵。
大约元恺听到了脚步声,回头望见是父亲,便又转回了头。
楚英睿走上去,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头,问道:看什么?怎不进去?怕了他不成?
从金川县城回来,元恺一下变得沉默寡语,他没有消沉,甚至做事更加努力了,这样的元恺,让楚英睿和卓夫人看着,心痛不已。可感情之事,谁劝都没用,总得自己想开才行。
前年,父亲也是把他关在这所客院里。元恺说道:我想救他,被拦着不让进,不得已,我想翻墙进去,结果,骑在墙头,下不去呵呵。
从那一刻开始,他便一步一步涉足王府事务,渐渐地,他不再是无忧无虑又多愁善感的少年了。
楚英睿看向儿子,说道:你站在这里,是还想救他?
元恺像看陌生人一般,看了父亲一眼,转身离开了。
他对父亲,本来满怀敬慕,可是,刚才在书房里,为了压制时倾,父亲不惜想拿他的伤痛去打击时倾,全不顾及他的感受,令他再一次觉得,父亲行事,太功利,太在乎得失成败了,也太不择手段了。
父亲问他「还想救他」,元恺听得出话里的试探之意,这令他反感。父子至亲,不能相待以诚?还要试探来试探去?推而广之,父亲信任母亲吗?信任祖父吗?信任叔伯们吗?信任客卿们吗?
大概,在父亲心里,他只相信自己吧?
望着儿子离开的背影,楚英睿:他本想叫儿子一起进去探探柴时倾的虚实。
柴时倾在王府住了十五年,他跟柴时倾没多少交集,只怕柴时倾不会轻易跟他交底。
但元恺就不同了,不管柴时倾喜不喜欢元恺,元恺跟柴时倾都有十五年青梅竹马的情份,由元恺出面试探,或许能探出点有用的东西,以期在明天跟东宫太子的对峙中,能占得更多先手和优势。
不想,父子俩正说着话呢,他正准备引入正题,儿子突然拍拍屁股,转身走了!
没奈何,楚英睿只得自己一个人进了客院,不过没多久,他便出来了。因为他想要知道的问题,柴时倾一概无可奉告。
而安若王吩咐了对柴时倾待之以上宾之礼,他一时不好对时倾刑讯逼供,只得无功而返。
送走了世子爷楚英睿,时倾瘫在椅子上,不想动弹。不管是身体还是精神,都觉得疲累不堪。
时倾真切地觉得,随离说得不错,凡人的身体太羸弱了。骑个马,身体累,劝个人,脑子累。
人啊,想做成一点事,就得累死累活。
时倾正瘫在椅子上,眯着眼睛胡思乱想,猛听得有人在耳边冷嘲道:丧家之犬都比你坐得端正。
时倾一下坐起来,转头看见元恺正坐在自己旁边的椅子上,下意识说道:哎,你、你怎么进来的?也不通传一声,吓我一跳。
我在自己家里,想去哪,就去哪,需得着通传?元恺说着,弹了弹衣袖上并不存在的灰尘,一脸冷漠地嫌弃道:只有你这种外人,进出才需通传。
分别快两年了,时倾感觉元恺的变化挺大的,分别之时,元恺还是少年,只两年时间,元恺明显变得硬朗沉稳了。
先前,在书房外面见着元恺,时倾倒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此时见到元恺脊背挺直地端坐在自己身边,屋中又没有外人,不知怎么的,时倾心头,涌起一阵慌乱,飞快地瞥了元恺一眼,便移开了目光,竟不敢像元恺那般,坦然地直视。
时倾尴尬得找不到话说,使叫刚分配来客院的小厮上茶。
分别不到两年,元恺感觉时倾明显长大了,成熟了,书卷气息更浓了几分,不再是他记忆中的冷清少年他与他之间,仿佛只剩下了陌生和疏离。
跟随父亲学习处理王府事务之后,元恺身上,渐渐有了几分上位者的气势,再加上他对时倾怀着复杂的心情,不自觉地要在时倾面前挺直腰板,端出王府小世子的身份。
因此,不知不觉间,元恺举手投足之间,便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威压来,问道:你来王府,意欲何为?
逃跑之年,整整两年,杳无音讯,考虑到时倾还是个逃犯的身份,被抓住了,会被砍头的。元恺以为时倾会找个地方躲起来,一辈子隐居。
元恺一直以为,金川镇上小院外,「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这一句,便是时倾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再见的意思,往往是「不再相见」。
他已经悄悄地把时倾藏在心底,不曾派人去寻找过,也不曾再对人提起。
时倾,既是他心头永不结痂的伤口,也是他心头珍藏的甜蜜。
想不到,时倾说「后会有期」,竟是真的后会有期,在这么关键的时刻,他代表着东宫太子,代表着王府的敌对阵营,回来了!
在听到时倾求见的那一刻,他的思绪和情绪,都乱了。自从跟着父亲学习掌控局面,掌控人心之后,他渐渐喜欢上了把一切掌控在自己手里的感觉。
可是,如今他的心乱得,连自己的思绪和情绪都无法掌控,这种感觉,让他抓狂又无力。
对待元恺,当然不能像对付世子爷那样,用一句「无可奉告」来打发。时倾看着自己手里的茶盏,一下又一下地用茶盖,拨弄着澄黄茶汤里的茶叶,想了良久,才道:阿恺,我说,我来,是为王府好,想救王府,你信吗?
救?我王府好端端的,用得着你来救?元恺冷冷笑道:对了,这两年,你没告发王府,倒是要多谢了。
时倾不说这个还好,一说这个,元恺就来气:为什么投靠太子?你宁愿辅佐他,也不辅佐我们?就因为他是太子吗?
时倾逃跑了以后,元恺反省了又反省,慢慢想通了:时倾是个清高的人,不屑于追逐权位,所以,才要逃离王府,但又不向官府告发。
然而,时倾代表东宫太子回到了王府,元恺又觉得自己想岔了:时倾原来也是贪图富贵权位之人啊,那又何必摆出一副清高的样子?只是他选择了辅佐太子,而不是救他养他的安若王府!
就因为太子是名正言顺的储君吗?继位的可能性更大,登上皇位的道路会更加顺畅?
时倾不愿意跟王府一起为皇位奋斗,而去抱了更容易上位的太子的大腿!
其人品之低劣,他竟错认了柴时倾。
第32章
家宴
元恺觉得三叔说得不错, 柴时倾就是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枉他还把他看得如天仙一般皎洁高邈,不敢有半分的冒犯亵渎, 他、他他真是白认识了时倾一场!
可是, 不管元恺在心里怎么作践时倾,他只觉得心痛, 并没有感觉到一丝快意。
时倾十分坦荡地承认:不错,就因为他是太子, 是大昌国名正言顺的储君。
呵呵。元恺想不到时倾承认得这么干脆, 他倒找不到话说了, 只得冷笑。
时倾放下茶盏, 说道:还记不记得, 有天晚上, 咱们躺在床上说话,我跟你说做皇帝一点也不快乐轻松。
时倾逃跑之后,元恺把他跟时倾相处的每一时每一刻都翻来覆去地回忆思量了无数遍。
可是每每忆起往事,元恺便觉得仿佛有把刀, 在他心里使劲地戳, 戳得他的心, 鲜血淋淋,生疼生疼。
曾经, 他放在心尖尖上, 怎么爱都爱不够的那个人,勾结外人,毫不犹豫地逃跑了。
对他, 弃如敝履!
这世上, 自来亲朋好友的伤害, 自来亲密爱人的伤害,才是最持久,最深刻,最沉痛,也最难释怀的。
元恺当然记得那个盛夏的晚上,时倾刚刚抄完了信,他们头并着头,放松地躺在床上说话,时倾列举了很多做皇帝的坏处,都被他一一反驳了。
那时,他对时倾正是情浓爱重之时,他把时倾的话,理解成时倾心疼他,不愿意他累着,不愿意他过得不自在,不愿意他立后纳妃,害怕他英年早逝想跟他只羡鸳鸯不羡仙。
等时倾逃走之后,回头再想,他才知道,那晚上时倾说那些话,根本不是他理解的意思,一切,都是他自作多情,自我陶醉罢了。每次回想到这里,都令他羞愤欲死。
最最令他不甘心的是:当时,他差一点便识破了时倾的真面目,却被时倾以「无聊了闲磕牙瞎掰扯」这样的话,给糊弄了过去!
只因他喜欢他,愿意相信他。可时倾对不起他的喜欢和信任。
他就是被自己的感情冲昏了头脑,才引导父亲做出了放时倾扶柩回乡的错误决策,结果把收服柴氏弟子和邹凡尘的计划落空,让布局多时的一步好棋,反水成了对手的棋子!
早知道柴时倾是这么个没心没肺的人,他应该像父亲指点的那样,把柴时倾禁锢在自己身边,永远不放手!
听时倾还有脸提及夜谈之事,心头涌起一股股羞愤,元恺再忍不住,冷嗤道:哦?你不是说,登上皇位,诸事不宜?我信了你的邪!
还是说,你的太子殿下天赋异禀,可以百无禁忌?你就不怕你抱的大腿,是个短的?归根结底,我信了你的邪!
元恺的冷嗤,渐渐变成自嘲,笑自己当初真可笑:柴时倾,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你就说,是不是太子许给你的好处,比咱们王府许给你的更多?
他明明白白告诉过时倾,他要给他封王拜相,甚至愿意跟他共享这大好河山,让他权倾天下,位极人臣,并且永不相疑。他许给时倾的,是一个臣子能达到了极限高度,他不相信太子还能许给时倾更高的权位。
时倾知道元恺想岔了,他们两个早在那场夜谈之前,便走上了不同的方向,元恺不理解他,再正常不过了。
可时倾却受不得元恺如此误会他,误会他的老师,驳斥道:老师带着我投靠太子,自污清名,岂是你想的那样,是为自己谋好处?
呵,难不成,还是为了给王府谋好处?
你非要觉得我们投靠太子,是为了谋得好处,那就算是吧,正是为了给王府谋好处!
元恺本来只是冷嗤,听时倾倒直承其是,觉得自己真是听了个天大的笑话:自己的朋友兄弟兼爱人,背弃自己,投靠了自己的敌人,为敌人出力,回过头,还一脸正气地告诉自己,是为了自己好。
坑你,是为你好。哈哈哈如果笑得出来的话,元恺真想笑。可惜,他只觉得一团怒气哽在心口,不上不下,憋得难受。
偏生时倾此时,又用十分真诚的语气,说道:阿恺,相信我,我来王府,真是为了王府好,没有恶意。
哼!元恺端起茶来,一口一口呡着,想用茶水把堵在心头的那团怒气噎下去。
时倾提及那次夜谈,是想告诉元恺,他们的分歧在哪里,而不是为了争论该投靠(效)谁。
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他跟元恺,完全说不到一块儿去,大家立场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在一个点上,话题不断被元恺带偏,没法说下去。
同时,时倾看得出来,元恺的情绪远不是他表现出来的那般冷淡平静,他不想再跟元恺多做纠缠,站起身,朝元恺一揖,道:阿恺,我累了,恕不能奉陪了。
他是真累了,而且,接下来,他还有硬仗要打,得提前养精蓄锐。道歉之后,抽身便走,离开了客院小客厅,去了隔间的小卧房,关上了门。
当然,那门是挡不住元恺的,时倾只是做出一个拒绝的姿态。
元恺眼睁睁地看着时倾离去,直到时倾进去隔间,关上了门,元恺都还没有回过神来。他不是正跟时倾说着话吗?怎么说着说着,时倾便走了?
回想一下,他们说了些什么?
他质问:为什么要投靠东宫?
他答:为了王府好。
呵呵。
总算元恺还顾着自己的身份,没有闯到隔间卧房去,只是临走之时,他茶盏砸到隔间卧房的门扉上。
.
寿辰的正日子之前,王爷忽然生出念头,要召集家人进行一次家宴,提前庆贺一番。
为明天这一仗,王府谋划了二十多年,可谓万事俱备,只等太子前来自投罗网。
不过,不到最后,这一仗谁胜谁负,谁也不敢保证必胜。
因此,在跟东宫太子决战的前夜,进行这场家宴,显得意味深长,既像是提前庆祝胜利,又像是死亡前的最后一聚。
开始的时候,家宴气氛不免有些凝重,大家除了说些祝寿的套话,都兴致不高,默默吃菜。
安若王有四个儿子,全在身边,儿子又各自娶妻,连孙子,重孙都有了。有血缘有名分的,便有三四十人,不包括妾侍们,便满满坐了五大桌,济济一堂。
一个一岁多的重孙,由奶娘带着,来给老王爷贺寿,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摇摇摆摆地跪到锦垫上,还不会作揖,举着肉嘟嘟的小爪子,胡乱抓扒了两下,跟着奶娘,用软软的奶音,结结巴巴地说:祝祖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惹得一屋子的人都笑。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