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他无意中听到姥姥和妈妈的对话,说过年如果爸爸上班,就在城里过年。
    城里当然比村里好,但二强也想回村里,一个是有点想以前的小伙伴了,另一个,当然也是想炫耀一下。
    他现在有新衣服新鞋子新书包,还有好几个新玩具,姥姥说了,村里小孩儿可没有穿呢子外套的,也没有穿皮棉鞋的。
    而且村里也没有比他更好看的小男孩了。
    到时候肯定好多小孩都会羡慕他。
    大国听到这个问题也忍不住支起耳朵听。
    林东点头,回去。
    第57章 、赚钱养娃
    腊月二十九这天, 许沁就把回村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因为只打算在村里住一晚,所以带的东西不多, 一个大包里装的是各种礼品,其实就是各种吃食,另一个包里装的是孩子们的几件衣服和洗漱用品。
    忙完这些就开始大扫除了,孩子们经常参与做家务, 倒是挺积极的,大国拿了笤帚要扫地, 二强抢了拖把, 三刚和四丽各自拿了抹布,许沁很满意, 三刚, 四丽,你俩负责擦台面,不光是堂屋的桌子,还有里屋的床头, 柜子, 还有东间你们两个哥哥的书桌,统统都要擦一遍!
    两个小娃娃一个向东, 一个向西,立马忙活去了。
    许沁又吩咐道, 大国,你把家里所有的地方都扫干净,包括堂屋, 里屋, 厨房, 还有院子都要扫干净了。
    大国点了点头,又问,妈,那院子里的积雪咋办?
    许沁手里拿了一把铁锹,这不用你们管了,我负责给清理出去!
    最近半个月,宁县下的雪实在是太多了,许沁把墙根儿的雪铲到筐子里,然后再背出去,当然不能随便倒在路边,雪化了路滑不说,现在的温度,一晚上就可能结冰了,很容易让路人滑倒。
    许沁敲开了隔壁邻居的门,刘姐,你家有没有大一点的筐子?
    刘嫂子系着围裙,两只手上都是面粉,她没听明白许沁的意思,小许,你要什么样的大筐子,要干什么用?
    我准备把院子里的积雪铲干净背出去。
    刘嫂子在公安局的食堂上班,之前在村里种了十几年的地,来到城里有些习也很难改,没有地种了就想办法种,在附近的荒山上自己开了两块地,春天种各种菜,隔了韭菜摘了豆角都不忘送给邻居,因此人缘挺好的。
    她家里种庄稼的工具特别齐全。
    刘嫂子一听,立马喊了自己的大儿子,大正,快给你许婶子拿筐,最大的那个!
    十二三的少年应了一声,急匆匆从厨房和正房之间搭的棚子里拿出一只大竹筐,许沁道了谢。
    院里的雪肯定不能直接倒在外面的路上,雪化了路滑不说,现在这个天气,一晚上就能结成冰,太不安全,她都是装半筐子雪往外背,一直背到家属院的西南角。
    这地方本来的设计是个小广场,但盖到最后公安局没钱了,没办法修缮地面,也没办法购买体育器材,只能就这么空着了,这地方一般不过人,很多人家都把雪堆在这里。
    反正等开春早早晚晚会化掉的。
    不得不说,铲雪背雪真的是一个纯体力活儿,一开始她只装半筐,后来嫌弃太慢,就装满了一筐,背着不算太吃力,但来回走了这么几趟,就累得气喘吁吁的了。
    此时大国已经扫完屋子里面了,拿着笤帚跟在她后面扫院子,见许沁满头大汗,就放下手里的工具,上前就抢筐子,妈妈,我来背吧!
    许沁微笑的点了点头,二强也扔下拖把过来帮忙,两个小男孩太小,不会用铁锨,大国去厨房找了一个铲子,二强去隔壁借了一个小铁锨,哥俩儿一起很快就把竹筐给装满了。
    大国信心百倍的往肩上扛,谁知道一下没扛动,两下也没扛动,他小脸涨得通红,握紧拳头用尽全身的力气了,竹筐也还是纹丝不动。
    二强觉得自己比哥哥跑得快,也要试试,结果也背不动。
    没办法,只能把筐子里的雪再铲出来,剩下一小半之后,大国终于能背动了。
    才走了两三趟,俩个小娃就累得呼哧带喘的。
    许沁喝完一杯温水,已经歇的差不多了,大国和二强真能干,妈妈小的时候可不会背雪,就剩这么点了,你俩玩儿去吧!
    大国心里有些赫然,觉得每次背的雪太少了,二强倒是高高兴兴的,拉着大哥的胳膊,咱们去找大正哥玩儿吧!
    许沁又背了几趟,积雪全部清除干净了,不大的院子顿时显得宽敞了不少。
    妈妈,过来喝糖水!
    外面冷,三刚和四丽干完活就躲在屋子里不肯出来,三刚喜欢喝糖水,从柜子里拿出来红色的糖饼,这糖饼是土制的纯甘蔗糖,是前几天许晓梅进城给她捎来的。
    三刚给自己冲了一碗糖水,给妹妹冲了一碗糖水,还给妈妈也准备了一碗。
    穿来之前许沁戒糖,不但不会吃糖,就连水果和主食都是严格控制的,但来到这个时代,没有那样的条件,她也就慢慢接受各种吃糖了。
    像正常人一样吃糖,吃水果,吃主食,她也没有发胖,皮肤也又白又亮。
    许沁喝了一小口,温热的糖水喝进去,浑身都舒坦了,她笑着撸了一把三刚的脸蛋,谢谢三刚,好甜啊!
    四丽和三刚并排坐着,立即也伸出了自己的小脸。
    许沁翘着嘴角,也撸了一把小姑娘的脸蛋,你俩把屋子擦得真干净,妈妈要表扬你们!
    三刚早把自己的一碗糖水喝完了,感觉肚子里有点空了,迫不及待的问道,妈妈,咱们中午吃什么呀?
    最近天天吃好吃的,昨天吃了炸鱼,还吃了肉包子,今天早上吃了甜甜的汤圆。
    北方人家过年很少吃汤圆,正月里的元宵节吃得也是饺子,许沁本来也是北方人,但她是个九五后,那个时候南北的风俗已经有大融合的迹象了,南方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面食,即便在北方,元宵节一般人家吃的是汤圆而不是饺子了。
    许沁本身是面点师,南北点心都会做,她是喜欢吃汤圆的,但以前很少吃,即便亲手做了,也只是尝一尝味道,就分给其他人了。
    前几天她领着孩子去街上闲逛,见到有卖糯米面的,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统共也不多,只有半小口袋,十来斤左右。
    大冷的天卖这点东西,估计是卖了钱要过年的,许沁花两块钱买了五斤。
    四毛钱一斤虽说有些贵,但这东西挺难的的,她去粮店问了好几回,都说没有。
    糯米面做了两次了,一次和蒸南瓜做成了南瓜饼,一次就是今早做了汤圆。
    许沁笑着问,你们想吃什么啊?
    四丽皱着小眉头在想,三刚想也不想的说道,妈妈,我还想吃汤圆! 早上他注意到了,妈妈把一部分汤圆煮了,还有一部分放到木箱子里了。
    许沁拒绝了,糯米吃了不好消化,一天只能吃一次,中午还是吃虾好不好?
    四丽很喜欢剥虾,而且觉得虾肉最好吃,好!
    三刚当然也喜欢吃大虾,也同意了,妈妈,除了虾,还做什么菜啊?
    许沁拍了一下他的小脑袋,小馋嘴!妈妈中午做白菜炖虾,再做一个红烧肉,好不好?
    虽然已经吃过很多比红烧肉更好吃的东西,但三刚一听到红烧肉,还是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好!
    许沁看了一下手表,时间还早,才十点半,还不到做饭的时候,但红烧肉若是提前腌制一下,会更加的入味。
    她刚要去厨房准备,大国和二强回来了,大国手里还端着一碗炸丸子。
    二强说道,妈,刘大娘给的。
    北方人家过年,除夕年菜总要有一盘炸货,一般是炸丸子或炸藕盒,日子过得宽绰的,还会有炸酥肉和炸鱼。
    刘大嫂送的这一碗丸子,炸丸子占了一半,还有炸藕盒和几块炸鱼。
    许沁拿了个盘子,把碗里的丸子倒出来,给装上了昨天蒸的几个肉包子。
    第二天一早,林东煮了一锅汤圆,还荷包了几个鸡蛋,一家人吃完热气腾腾的早饭,就准备出发回家了。
    天寒地冻,路上到处都是雪,还有冰,带的东西又多,很显然是不能骑着自行车回家的,搭车也不是很方便,但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一家大小六口人坐车从县上来到镇上,又骑着自行车从镇上来到西山村。
    说是骑,其实大部分时间因为路太难走,都是推着的。
    回到村里已经是下午一点了。
    林奶奶和林爷爷早就盼着小儿子一家回来过年,老两口早就把屋里屋外都收拾好了,而且还提前给点上了炉子。
    孩子们又累又渴,又冷又饿,林东和许沁也是如此,好在一回到家,屋子里挺暖和的,林奶奶还立即去煮了一锅手擀面条,吃了一碗面条,身上终于有了热乎气了。
    晚上就是除夕了,村里年味儿已经很浓了,各家各户都在忙着做好吃的,有的在烙饼,有的在炸丸子,还有的在蒸白面馒头,也有极少数人家,在炖肉。
    隔壁刘改芝就在炖肉。
    今年冬天西山村靠着反季菜,发了一笔财,这笔钱发到各家各户,过个宽绰的年是完全没有问题了。
    社员发的只能算是小财,每家每户也就分了十几块钱,但林勇自己,发的算是一笔大财了。
    当初打泥坯建房子种菜的时候,除了占用队里的好田,他还在自己的自留地里也建了一排房子,他自己的菜和大队的菜是一起卖的,钱却是分开的,他自己的菜,卖的钱当然都进了自己的腰包。
    短短一个月,就攒下了一千多块嘞。
    有了钱,刘改芝一下子觉得有底气了,关键是这笔钱年年都能挣,她过日子也就不那么节省了,天天吃白面馒头,顿顿都有炒菜,这马上过年了,不但杀了自家的两只老母鸡,还狠了狠心,去买了□□斤肉。
    她是去河东村买的肉,人家村里养殖场好大一片,养了好几百头猪,应该是大部分都上交了,剩下的一小部分给杀了,卖的比肉店贵,一块二一斤,但不需要肉票,人家杀猪就一天的功夫,买的人特别多,还有些听到休息的第二天去买,就买不到了。
    妈,锅里的肉炖好了吗?
    四个孩子都眼巴巴的围在厨房门口看着,时不时就要问一句,大力二贵三虎都问过了,这次问的是林巧巧。
    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她个子又长高了一点,圆脸似乎没那么大了,五官看起来没变,但却也有些细微的不同了。
    那天刘改芝从地里回来,女儿冷不丁的从屋子里跑出来,仰着脸微笑的动作,像极了丈夫林勇。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也许等林巧巧长大,会越来越像爸爸呢。
    如果是像林勇,那就会好看多了。
    刘改芝笑着跟女儿说,再有一会儿就好了,巧巧,你去隔壁看看,是不是你二叔二婶回来了?
    林巧巧乖巧的点了点头,三虎迟疑了一下,妹妹,我也去!
    三刚和四丽本来是托儿所作息,中午吃了饭一定要午睡,但今天大概是回到家有点兴奋,东看看细看看,好像不认识了这个曾经的家一般,俩小娃不睡,大国和二强更不睡,林三虎和林巧巧来了,四个孩子都挺高兴。
    林二强把自己的玩具用书包背回来了,一样样的跟林三虎显摆,林巧巧觉得堂哥堂妹穿的衣服真好看,她还没见过村里有人穿呢子外套呢,大人没有穿的,小孩就更没有了。
    她感觉四丽比以前更漂亮了,小脸也更白了,穿的衣服也那么洋气,脚上穿的还是皮鞋呢,她家除了他爸爸有一双皮鞋,其他人都还没有呢。
    小女孩忍不住问,四丽,你这外套这么好看,是从商场买的吗?
    林四丽摇摇头,骄傲的说道,不是,是我妈妈做的!
    二强可逮住机会显摆自己的外套了,巧巧,我的新衣服也是妈妈做的!
    几个孩子叽叽喳喳的说话,林东和许沁拿出了一些零食摆在桌子上,就去了里屋休息。
    从镇上到西山村也有十几里地,若要是推着空车子还好,车子上有行李,有孩子,路上还到处都是冰渣子,当然了,这点事儿对林东来说不算什么,许沁推了这一路,却是又冷又累。
    她虽然有些累,倒是不困,林东见她精神还好,也坐到床上跟她聊天。
    刘改芝端着一碗肉进来的时候,正赶上林东说了一件单位的趣事儿,许沁是个笑点不高的人,忍不住哈哈大笑,林东见她笑了,也跟着笑了起来。
    刘改芝心里又羡慕又好奇,老二,你们两口子说啥呢? 一边说一边竟挑开布帘子进了里屋。
    林东猝不及防,一下子松开了许沁的肩膀。
    刘改芝知道他们两口子感情好,但没想到大白天就抱在一起,林东和许沁还没咋,把她给臊了一个大红脸,那啥,我今天炖了点肉,给你们送来一碗,放桌上了啊,没啥事儿我先走了!
    说走转身就走,那速度快的,都没听见许沁的道谢声。
    晚上要吃个团圆饭,今年是几十年不遇的好年景,风调雨顺,庄稼都有个好收成,交了公粮之后,各家各户都还能分到了百十斤小麦,不但分的麦子多了,分的钱也多了,老两口分了一百五十块呢,再加上大儿子私下给了一百五十块,一共是三百多呢。
    仨家的自留地是挨着的,林勇本来是想,占了父母和二弟的自留地,把泥坯房打成一排,后来琢磨,不能这么干,倒不是林爷爷和林东不同意,而是这样太招眼了,万一反季蔬菜卖了钱,社员肯定会嘀咕了。
    既然早就知道这么挣钱,自家都盖上了,为啥不组织全村都弄呢?
    所以他留了个心眼,用了自家的菜地,只往西扩了七八米,占用了一部分父母的自留地,林勇都算过了,按照面积种出来的菜,大概能卖一百五十块钱。
    老两口起初无论如何不肯要,但林勇一再强调,这是他们应该分到的,最后才收下了。
    林爷爷一边烧火一边说道,等这一锅馒头蒸好了,我把两条大鱼给收拾收拾,咋个做,你会?
    林奶奶正在当当的剁肉馅,停了一下说道,会啊,你忘了,咱们以前经常去溪镇赶集呢。
    宁县是四八年解放的,他们也是四八年结婚的,那个时候年景不好,又是旱又是涝的,村里公粮年年都交不上。
    摊上灾年,甚至还有饿死人的时候呢。
    日子虽然比现在穷,倒是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比如养鸡养猪,谁愿意养多少就养多少。
    但人都吃不饱,牲口都养不多。
    后来短短几年间,家里添了好几个孩子,没办法林爷爷只能去西乡推豆子,西乡也属于阳县,但比溪镇还远,西乡有个特别大的集市,有不少卖豆子的,林爷爷胆子大,都是半夜就出发,中午赶到西乡买一麻袋子豆子,回到西山村又是半夜了。
    推来的豆子是花五分钱一斤买来的,交到镇上也是五分钱,但林爷爷会往麻袋里浇一大碗水,然后再从袋子口舀出来一大碗豆子。
    这一大碗豆子,不但养活了全家几口人,把豆子磨碎后,林奶奶做豆粥的时候,饿极了的邻居也会过来一起吃。
    后来年景好一些了,但孩子们都长大了,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林爷爷还是照样在农闲的时候推豆子,有时候回来路过溪镇,路边有卖便宜的残鱼,就花上几分钱买上一条。
    再后来政策改了,集市都被取消了。
    林爷爷笑了笑,一下子给忘了,西乡和溪镇又开集了,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以前热闹?
    林奶奶笑道,去看看不就知道了,等开春咱买个三轮车,你带着我去看看!
    恋耽美

章节目录

七零被迫养娃记[互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作者:雪上一枝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雪上一枝刀并收藏七零被迫养娃记[互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