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宫知道了。魏皇后终于平静了下来:本宫瞧着,李云筝也不比谢四小姐差。你也大了,婚事也不能老这样拖着。
    第560章 对手
    穆红裳信任郑瑛,因此顾仪兰对于郑瑛,其实也有些盲目的好感和信任,这主要来自于她对于自家小姑子的爱屋及乌。
    事实上,信王郑瑛也的确没让顾仪兰失望。
    孙尚书在京畿采买粮草能够如此顺利,主要也是依仗着郑瑛这个后台。最开始,京畿粮商收到了何文茂的暗示,一个个的攥紧手中的存粮不肯合作,蒋文斌忙了两日,毫无结果。
    户部揣着银子等着看兵部的笑话,然而却没想到,信王郑瑛甚至没先请旨,就直接带着人抓了两个带头恶意屯粮的粮商,罪名是有通敌嫌疑。
    李相气得跳脚,第二日就上疏弹劾了郑瑛,然而谢相立刻当场表示支持信王,作为安国公府姻亲的顾大学士也毫不犹豫地选定了立场,表示支持信王和兵部。
    皇上表情严肃地当朝申斥了郑瑛,要他行为谨慎,但却未作出任何处罚。然而郑瑛在朝上态度极佳的认了错,但一转身就带着人去抄了那两名粮商的家。
    这一下可把那些受了何文茂暗示,恶意屯粮的商人们吓得够呛,也不等蒋文斌在上门去游说,一个个就主动跑到兵部在南市的临时衙门,主动申报定价卖粮。
    有了郑瑛的威慑,京畿粮商都变得乖巧极了,兵部后续采买粮草的工作顺利不已,五日之内,孙尚书就已经筹到了两百车米粮,他也等不及粮草筹齐,直接上奏疏给皇上,要求先发运一批粮草往北境应急。
    皇上当庭批复了孙尚书的奏疏,立刻叫镇国将军点兵押运。这次镇国将军可不敢再闹什么幺蛾子,老老实实派了数目众多的金翎卫甲士押运。就算是这次安国公再扣他的人,他也只好认了。
    粮草效率很高地被押运离京,消息传到安国公府,穆老夫人的心头终于稍微轻松了一些。兵部还在继续采买粮草,再过不久,还会有一批粮草开运,至少这方面,不需要太让人担心。
    虽然已经夏日了,北境依旧不下雨,而军资被劫的案子,也依旧没有被查清,但事情终于都在一步一步地,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谢相公开支持信王这件事,让魏皇后和郑瑾郁愤不已,但李相的想法却与他们不同。
    谢相选择了信王,这等于谢相终于公开地站到了他的对立面,这让李相的心情有些复杂。一方面,谢系势力倒向信王,的确对于他们仪王一派来说,是个坏消息。
    然而李相不知怎地,突然觉得有些轻松。
    眼下站在仪王身后的朝臣,没谁能越过李相去,只要仪王能够当上太子,那他便会是唯一的首辅宰相人选。将来仪王登上大宝,李氏一族有从龙之功,自然更能确保荣华无虞。
    然而这一切都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确保仪王当上太子。因此对于眼下的仪王一脉来说,努力扩大政治势力无比重要。这事儿放到李相个人身上,那就是稳住户部,扳倒孙尚书,拿回兵部的权利,因此牢里的赵知良,在李相眼里,又显得重要了起来。
    赵知良被关押在刑部大牢已经有几日了,一直没有被提审,就在谢相公开倒向郑瑛的这一日,赵知良终于要过堂了。
    堂上的主审是刑部尚书,并不是郑瑛。郑瑛和谢相只是坐在一旁听审而已。被关押了好几日的赵知良,当然不清楚最新的朝局形势,因此他看到郑瑛和谢相同时出现在刑部大堂,心理反倒还安稳了几分。
    他一开始还以为,谢相是代表仪王殿下来听审的呢!
    然而赵知良很快就发现,他似乎太天真了,就算谢相在座,主审的刑部尚书还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上来就先将赵知良之前在兵部当主事时候的两份陈年证据甩给他。
    九年前戎狄人越境劫掠一案,赵大人可还有印象?刑部尚书似笑非笑的盯着赵知良,一句话就问的他冷汗直冒。
    赵知良本来还想挣扎一下,他先是一口咬定不知情九年前的事,强辩刑部尚书手里的证据是伪造。这个时候的赵知良,还在寄望于谢相能够影响刑部尚书的庭审呢。
    然而现实很快就打脸了,刑部尚书早就已经传了人证与赵知良当庭对峙。
    饶是如此,赵知良也没打算轻易放弃,他认下了当年在兵部做主事时管库不利,造成损失,却拒不承认当年的劫掠案与此有关。
    刑部尚书笑嘻嘻,就等着他先认下最轻的那条罪名呢!不怕他强辩,就怕他不认。只要有了开头,就会有后续,认了一条,就不怕他不继续开口,大刑都准备好了。
    最开始动刑的时候,赵知良还打算抗一抗呢,他先是抓着这批军械根本不是他经手这一条,试图将黑锅甩到蒋文斌身上,再是一口咬定兵部有奸细,他是被陷害冤枉的。
    倒不是赵知良骨头硬,而是因为他清楚,只要他一开口,那就死定了。
    郑瑛和谢相冷冷看了几日赵知良的挣扎强辩,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以后,示意刑部尚书略略透了点风声出去。
    风声是通过刑部衙役泄露出去的,按照郑瑛的示意,其实只有一条隐隐约约的传言,传言说,似乎九年前的戎狄越境劫掠的那桩案子,也与兵部奸细有关,信王正在向这个方向查,因此才拘审了当年在兵部任主事的赵知良。
    暗地里的消息,从来都传得很快,不出一日,京中大大小小的朝官,都听说了这样的传闻。大多数朝官也只是过耳而已,大家甚至觉得,依照信王明察秋毫的做事风格,将九年前的无头公案翻出来一起审实在是很正常。
    然而心里有鬼的人,听了这样的消息,却有些坐不住了。头一个是何文茂,再就是李相,他们生怕郑瑛顺着这条线能摸出真相,将火烧到他们身上。
    因此,在这种情势下,何文茂和李相很快就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赵知良必须死。
    第561章 灭口事件
    消息被透露出去的第二天,刑部大牢里来了个赵知良从未见过的狱卒。这人进来时低着头,手里拎着一个食盒。
    这一片牢房里,只关着赵知良一人,他的伙食一向不错,都是那个收了不少好处的牢头亲自张罗的。
    赵夫人后来再也没有机会进刑部大牢见赵知良,但她倒是知道,有事找牢头帮忙,因此陆陆续续的又给牢头塞了不少钱,也递了些话进来。
    牢头收了钱,自然照顾赵知良尽心尽力,旁的不说,至少在吃食上,赵知良从未受过罪,每顿饭都有三四个小菜,有荤有素,整治的干干净净。
    赵知良吃得好喝的好,在牢里坐着也不运动,倒还养得白胖了几分。
    这一日,赵知良刚刚又受了刑,在大堂上挨了一顿棍子。虽然其实也没打得多重,但很少受苦的赵知良觉得自己这些日子可受了大罪,成天都挨打受刑,他回到牢里就摊在床上哎呦,一副动不了的模样。
    那牢头倒也会讨好,主动提及晚饭时给赵知良弄只鸡腿补一补。
    赵知良一大早就被提审,在堂上整整熬了一日,本来就又渴又饿,躺在牢房里就等着吃鸡腿呢。瞧见这没见过的狱卒进来,赵知良开心得很,以为是牢头打发人来给他送饭了。
    那狱卒进门后一直低着头,他打开牢房,将食盒摆到了地上,将里面的饭菜都一一摆了出来,接着拎起空食盒,转身就想走。
    赵知良原本还哎呦着爬起来呢,但他低下头,看了一眼摆在地上的饭菜,顿时屁股也不疼了,直接站了起来,缩在牢房一角,面色青白,浑身瑟瑟发抖。
    饭菜看起来没什么异样,比一般的牢饭看起来干净点,但还不如赵知良平时的伙食,也没有鸡腿。赵知良一看就知道,这绝对不是牢头每日精心准备的饭菜。
    有人大费周章的到刑部大牢来给他送饭,这样的饭菜,他怎么敢吃。
    赵知良发现不对的时候,那个狱卒已经快走到门口了,正在此时,赵知良熟悉的牢头,也提着一个食盒进来了。赵知良一看到他,立刻哑着嗓子大叫起来:快!快抓住他!
    牢头反应极快,立刻将手里的食盒往旁边一丢,直接伸手去拦之前的狱卒。那人还想要跑,可惜已经晚了,外面守卫的狱卒大约是听见了赵知良的叫喊,纷纷跑了进来,正好将那人逮了个正着。
    人很快被押走了,之前送进牢里的饭也被当做证据收了起来,牢头手里的晚饭已经被砸了,谁也没想到再给赵知良补一份,他就这样一脸惊恐的瞪眼等着消息。
    而刑部的小厅堂里,早就等着瓮中捉鳖的郑瑛效率极高,大鱼一上钩就开审,上来就是大刑伺候,没用多少时间,就撬开了那狱卒的嘴。只可惜那人其实也不知道太多内情,他只知道,有人给他钱,让他将有毒的饭菜送给赵知良,但花钱买通他的人是谁,他其实并不知道。
    王爷,相爷,刑部尚书有些失望地将供状递给了郑瑛和谢相:这人没说谎。
    无妨,郑瑛还没开口,谢相先笑了:谁买通的不要紧,要紧的是,赵知良知道了,有人不想让他活。
    你去给他通个消息吧。郑瑛朝等在一旁的牢头点点头:该说什么,分寸你自己拿捏。
    是!爷放心。牢头笑嘻嘻地答应着,转身走了。
    郑瑛目送牢头离开之后,转头朝谢相点了点头:相爷今夜可以回去休息了,今夜不会再有事。用不了多久,这个赵知良应当就会开口。
    好!谢相点点头,直接站了起来:老臣已与顾大学士商议定了,弹劾何文茂的奏疏明日让御史大夫亲自来上,届时老臣会以还何文茂清白为由,建议皇上,派御史入户部,肃整监察所有政务。刑部这里就有劳王爷了,务必让赵知良在几日内吐出实话来。
    相爷放心,郑瑛微微颔首:不开口死得更快,赵知良必然能想明白这个道理。
    果然如郑瑛所料,赵知良知道之前的饭菜被下了足量砒霜之后,瑟瑟发抖了一晚上。他瞪着牢房粗粗的栅栏,一晚上都没合眼,才到五更天,天还没亮,就已经撑不住嚷嚷着要见郑瑛、见谢相、见刑部尚书。
    这一次赵知良可没有继续耍心眼的心力了,他面色蜡黄地跪在刑部大堂上,一副萎靡的模样,似乎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你也是为官多年,大周律你不是不清楚。刑部尚书冷冰冰地开口:你自己的罪,要受怎样的刑罚,你心中当然早就有数。不过,王爷和谢相都是宽宏之人,若你肯坦白招供毫无隐瞒,也算是戴罪立功,王爷亦可在皇上面前为你美言两句,至少不牵连你的家人。
    这几句话有几分真,有几分假,其实赵知良很清楚。但人在绝望之下,任何一颗救命稻草都希望紧紧抓牢。因此刑部尚书这句半真半假的许诺,被赵知良当做了巨大的希望,他毫无隐瞒,一五一十地将自己所知的所有事倒了个干净,包括九年前那桩旧案,也包括最近发生的,军资被劫案。
    赵知良毫无挣扎地在他的供状上画了押,虽然他手中并没有牵涉何文茂犯案的直接证据,但他交代出的不少事实,至少让之前毫无头绪的案子,有了明确的方向。
    比如,赵知良明确交代了,何文茂曾经跟他说过,不可能有问题,因为他吩咐雇来的江湖人劫掠成功之后沿着绝羽山一路向西,将那些假粮草都丢在云澜江里。
    都是石子和砂砾,江底也是石子和砂砾,倒在江里混在一处,谁能查得出来?
    的确,石子和砂砾倒在江底很难查出痕迹,但那些同样被劫掠的军械,怕不是也被丢在了云澜江?戎狄人可不会将好好的军械也丢在云澜江里。
    第562章 请罪
    时间配合得刚刚好。
    御史大夫上奏疏弹劾何文茂的第二天,郑瑛就将赵知良的供状送进了御书房。皇上看见那份供状冷笑一声,接着直接抄起手旁的茶碗砸在了地上。
    很好!这就是我大周的贤臣。皇上伸手一指俞诚期,语气强硬地命令道:俞诚期,现在就去给我抄了何文茂的家,案子可以慢慢审,但朕要今天就扒了他这身官服。
    往北境送消息了吗?皇上一转身,又盯着郑瑛。
    送了。郑瑛微微一躬身:儿臣已让安国公紧急派人往云澜江畔去寻线索,应当能找到蛛丝马迹。
    嗯!皇上这才满意地点点头:两百车军械,就算全沉到江里,也好找回来。穆家那个孩子伤势如何?能不能动?如果可以,让他回来作证。
    毕竟年轻,外伤好得很快,内伤还需时日调养,但过些日子,应当也能痊愈。郑瑛答道:但是腿伤得太重,恐怕很难恢复如初,将来怕是不能再上战场。
    混蛋!皇上气得面如金纸,一巴掌重重拍在桌案上:朕的少年将军,就这样被他们废了!朕要他们付出代价!何文茂和赵知良押解候审,家眷全部充军,往北境朔州,去修城防。害得穆氏少年将军一死一伤,朕怎能轻易放过他们,朕要让他们世世代代守在边关三镇,替大周守军修筑城防。将来若是北境起战事,何氏和赵氏要拦在穆氏将军前面,朕也要让他们尝尝,血肉筑城的代价!
    皇上甚至都没经过朝议,也没等何文茂定罪,就直接命令俞诚期亲自带人去抄家了。这其实并不符合大周律法,但是满朝文武,愣是没有一个人敢开口给何文茂喊冤,就连李相都没敢多话。
    郑瑾就更不会为何文茂说话了。实际上,当郑瑾知道何文茂背着他干了这么多好事之后,气得差点背过气去。仪王爷一向温柔平和的面具终于破裂了。
    郑瑾不会出手去保何文茂。实际上,因为何文茂的事,郑瑾眼下陷入了十分尴尬的两难境地。何文茂是他的人,郑瑾认为,皇上是心里有数的,但他一个皇子,背着皇上笼络朝臣,这样的事怎样都不可能拿到明面上来说。
    所以眼下郑瑾真是里外不是人,他若是跪在御书房前,因为管束不利和失察请罪,那他怎么解释他和何文茂的关系?但他若是装傻当做与他无干,又恐怕皇上不会轻易原谅他的失误。
    为难了几日之后,郑瑾最终还是没敢将皇上当傻子糊弄,他跪在魏皇后面前,像模像样的演了一出负荆请罪,避重就轻地承认了一遍错误。而他的戏搭子魏皇后自然该知道怎么做,魏皇后当夜就哭着去了御书房,替自己被蒙蔽的可怜儿子喊冤。
    魏皇后虽然不聪明,但是耍小心思推卸责任还是很在行的,将一切都推到了何文茂身上,在魏皇后口中,郑瑾被描述成了一个无辜被骗的傻白甜,而何文茂则是一个居心叵测,刻意在郑瑾面前表现个人能力的小人。
    皇上,魏皇后跪在地上,哭得梨花带雨可怜兮兮:瑾儿这孩子就是实心眼,您之前提过,让他好好向朝臣们学习政务,他一直将您的话记在心里。年前您亲口赞过何文茂能力出众,在户部几年,诸事井井有条,是个好当家人,瑾儿因此才会高看他一眼。瑾儿只想着,能好好跟着何文茂学习如何处理政务,将来好为您分忧,却没想到没想到何文茂竟然是个阳奉阴违的无耻之徒。皇上,咱们的儿子,可被他给坑苦了啊!
    皇上就这样神色平静地听了一阵子魏皇后的哭诉,接着亲手将她扶了起来,劝了两句,答应了不会和郑瑾计较,接着又派陈全礼亲自将魏皇后送回了玉央宫。
    其实连魏皇后自己都没搞明白,她之前那一番表演,到底有没有将皇上糊弄住。但她一向是个心宽好哄的个性,皇上给她几句好听的,她就十分放心,觉得皇上绝对不会跟自己的亲儿子计较。
    恋耽美

章节目录

慕红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作者:旺财是只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旺财是只喵并收藏慕红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