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公夫人说到最后,声音有些微微发哽。她的这几句话,让周围群臣的脸色,都露出几分凄然之色。站在郑瑾身后的郑瑛突然靠了过去,他低头仔仔细细地将安国公夫人举在手中的血书看了一遍,之后直接开口说道:此事蹊跷,父皇必会彻查。只是眼下还有一桩急事,五公子和六公子下落不明,须得尽快派人去找。
    是要找!安国公夫人咬着牙说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况且说不准小五和小六还活着。不能轻易放弃。
    郑瑛皱着眉略微盘算了一下,接着开口说道:算算日子,他们应当是在北境,或是北境附近出的事,不管怎样,都距离京中遥远,眼下最快的办法,就朝廷发急令,让地方衙门派人寻找。此外,本王想,北境以外交给地方衙门,但北境也得寻一寻。
    北境王爷不用操心,安国公夫人语气硬邦邦地答道:家中昨日已送急信去北境,让他们派人去寻。
    郑瑛点了点头,没再开口。似乎压根就没注意到安国公夫人那毫不客气的语气,他也没去劝安国公夫人起来,而是继续拧着眉,盯着那片带着血字的碎布。
    然而郑瑛心里,却不像是他表面上这样平静。安国公夫人如此决绝地跪在这里,那穆家的其他人呢,其他人怎么样了。尤其是红裳,红裳怎么样了
    郑瑛很清楚,与穆红裳相伴长大的穆锦衣,对她来说有多重要。穆红裳甚至有过不愿意让锦衣上战场的想法。替穆忠敏公守灵的那个月夜,穆红裳曾经明明白白向他说过,若是可以,她宁愿哥哥弟弟们留在家里,她去北境,上战场,替兄弟们守护边关。
    而现在,穆凌衣和穆锦衣甚至还来不及等到上战场,就已经出了事,郑瑛能够想象,穆红裳有多绝望。
    红裳还好吗?这问题真傻。怎么会好
    宫门外,来上朝的群臣,看到跪在正中的安国公夫人,一个个的都有些惶恐不安。而宫里,则也是一片混乱。刚刚起身的皇上暴怒地抄起手边的茶盏,劈头盖脸朝着跪在地上的两个人砸去。
    俞诚期和当日值夜的掌事内监吓得战战兢兢,却也不敢辩解。
    出了这样大的事,为什么没人来通传!皇上砸了茶盏还不够,又抄起一旁的香炉朝着两人砸去:朕养你们这些废物有什么用!你们的眼睛瞎了还是耳朵聋了?或者是缺了舌头、断了腿!安国公府三更天就已经派人去了兵部,你们为什么不叫醒朕!
    俞诚期和掌事内监低着头一声不吭,心里苦哈哈的。他们当然清楚,这样大的事应该及时通传,但昨夜皇上是宿在玉央宫,皇后娘娘不许人打搅。
    他们宵金卫的侍卫们一个个尽职尽责,消息是及时通传了,可皇后娘娘不许打扰皇上,谁敢违拗娘娘懿旨?
    而值夜的掌事内监则更是冤枉,他一直在玉央宫侧殿值夜,跑腿的侍卫被拦下来了,他压根就不知道外头出了这样的大事。
    然而消息不是他们两人做主拦下的,但这个黑锅却还得他们背。皇上那么疼皇后娘娘,是不大可能当着人责怪皇后娘娘的,因此这脾气不冲着他们这两个倒霉鬼发,又冲着谁呢?
    幸好这时候,陈全礼急匆匆地从外头跑进来了,他一头是汗,也顾不得皇上正在暴怒中,直接就进门开口说道:皇上!皇上!您消消气,眼下不是生气的时候。安国公夫人到宫门口了,眼下正在宫门处跪着呢,谁劝都不好使。
    什么?皇上顿时一愣:俞诚期,你和陈全礼两人赶紧去宫门,将安国公夫人请进御书房。还有你,去传个话,今日早朝免了,让谢相、李相、顾正则、王知秀还有六部尚书、镇国将军在值房候着不许离开。
    皇上脚步匆匆地往前走了两步,突然顿住脚步问道:老五和老六来了吗?
    回皇上的话。陈全礼立刻答道:仪王和信王已经在宫门处了,陪着安国公夫人呢。
    让他们一起去值房听宣。皇上又抬起脚,急匆匆地往御书房赶去。
    第511章 盘算
    俞诚期和陈全礼两个人狂奔着去宫门口传旨。宫外群臣听到旨意之后都很吃惊,皇上勤政,很少缺席朝会。上一次皇上宣布免朝一日,还是为了哀悼穆忠敏公。
    今日恰逢初五,是大朝会的日子,文武百官都已经等在宫门口了,皇上居然为了见安国公夫人,取消了朝会。
    不得不说,还是人家安国公府面子大,皇上连续两次不上朝,都是为了他们家里。
    不上朝就不上朝吧,反正差事还得照样办。许多官员将提前准备好的奏疏塞回兜里,转身打算离开,回衙门去办公。而被皇上留下的几位则聚在一处,一边低声讨论穆家五公子和六公子的下落,一边往值房走去。
    郑瑾和郑瑛并肩走在几位大人的前面,他们没有开口参与讨论,而是竖着耳朵安静地听着。
    而走在最后的户部尚书何文茂也没有开口。他看似低头认真走路的模样,但实际上,正警惕地偷听不远处兵部孙尚书和镇国将军的对话。
    将军瞧见安国公夫人手中的血书了吗?孙尚书低声问道:以下官浅见,咱们还是应当谨慎些为好。
    若不是戎狄人,那的确还是应该先谏言皇上先彻查。镇国将军答道。
    可是孙尚书困惑地皱起眉:之前赵侍郎的话,却也有几分道理。整个大周,哪里有敢挑衅金翎卫的盗匪强梁呢?
    血书上写着圈套二字,镇国将军瓮声瓮气地答道:若是圈套,这是冲谁?莫不是冲我们金翎卫?要下套给我?若是如此,倒是能说得通。
    将军还是莫要妄下结论。孙尚书摇摇头:还是须得奏请皇上查个水落石出。
    镇国将军冷哼一声,脸色有些难看的样子:这哪里是妄下结论。你想,押运军资的是我金翎卫,不是冲我又是冲谁?难不成还是冲穆家?若是冲穆家,也不至于找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下手啊!穆家公子随我金翎卫的军队离京的,路上出了事,军资还下落不明了,我看我这次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我眼下也没别的想头,皇上能让我卸甲告老,留我一条命,就算烧高香了。
    孙尚书叹了口气没说话。出了这样的事,镇国将军和他这个兵部尚书,不受牵连是不可能的。他现在和镇国将军的想法其实差不多,能全须全尾的回家,哪怕是罢官,都算是烧高香了啊!
    跟在最后的户部尚书何文茂眉头微动,他没说话,而是在心里仔仔细细地又想了一遍,是不是还有疏漏。
    雇人不是他出面,联络掮客也是通过安全渠道,拉皮条的掮客已经被做掉了,雇来的那些江湖人虽然杀了不该杀的人,但事情还是给他办妥了的,军械和五百车粮食都已经销毁沉江,应当没有什么遗漏之处。
    就算有,应当也查不到他头上!就连那些做事的江湖人,都不知道其实是他这个户部尚书花钱雇他们抢物资。
    到时抵死不认就完了。
    何大人?何大人?走在何文茂身边的刑部尚书一脸纳闷地推了推何文茂:您这是怎么了,想什么这样入神?
    抱歉抱歉。何文茂立刻抬起头,摆出一张忧国忘家的操心脸:下官是在担心那五百车粮草。大人您是知道的,夏收新粮还未入库,北境这次调粮,已经掏空了我户部的家底,若是真的被抢掠找不回来了我这唉!对了,您刚刚跟我说什么来着?
    刑部尚书一脸理解地朝何文茂摆摆手:也没什么,不过是问问何大人对此事的看法而已。何大人,您还是放宽心,事情已经出了,也只能尽力亡羊补牢。好在眼下离夏收也就一个多月,撑过去就好了。
    可是粮草丢了,但北境还得赈灾。何文茂长叹一声,唱作俱佳的演道:北境一直不下雨,今年的收成算是完了!总不能让老百姓饿死吧?穆经略使手中的军粮都用来赈灾也撑不了许久。但我上哪去调那么多粮入北境啊
    实在不行,刑部尚书想了想之后答道:奏请圣上下诏调地方府库吧!
    但那可真是把咱们大周的家底都掏干净了。何文茂愁容满面地摇摇头:总得给各地州府留条后路吧?旁的不说,就说江南几个州府。大人想想,他们哪敢将家底掏干净啊,谁晓得今年夏汛境况如何。皇上就算是下了诏,我想那些府尹也会联合上疏据理力争的。也能理解,换做是咱们,也不可能痛痛快快将手里的存粮交出来。
    可也是。刑部尚书感慨地点点头:自己地盘上的老百姓也得吃饭。
    刑部尚书和何文茂聊得热闹,转眼间就到了值房。进门之前,李相突然转头看了何文茂一眼,眼神微妙。谢相看见了李相的眼神,但他垂下眼皮,只装作看不见的模样,但袍袖下的手指微微一动。
    刑部尚书状似不经意地抬眼,扫了一眼谢相的袍袖,接着一转身,陪着何文茂坐到了靠门的位置上,两人继续低着头叽叽咕咕的聊着天灾和局势的话题。
    按道理来说,押送军械军粮的金翎卫遇袭,这算出了大案。刑部尚书、大理寺还有御史台眼下应当最关心案子本事才是。因为最终查案也落不到旁人头上,终归还是这三家主持彻查、审理。
    然而刑部尚书和风细雨地与何文茂聊了许久,硬是没有一句涉及眼下的案子,他反而绕着圈子,不动声色地顺着话头,打听了不少户部的事。
    但何文茂也不傻,能说的,他毫不隐瞒,不能说的,就转着圈打哈哈,两人的对话看似推心置腹,但实际上,就是两个老油条在相互打太极。
    而与他们对比明显的,则是兵部孙尚书和镇国将军这一对。这两个同病相怜的倒霉鬼是真发愁,他们两人凑在一起相对而坐,发出一阵又一阵的长吁短叹。
    第512章 诡辩
    六部尚书和几位当朝一品去了值房,而普通官员则各自散去。蒋文斌混在人群中,一把拽住了自己的小伙伴谢常静。
    谢常静原本赶着要回户部,突然被蒋文斌拉住了,却也不觉得意外。他太了解自己的小伙伴了,因此他知道,蒋文斌在这个时候拦住他,肯定又是为了安国公府的事。
    我有急事。蒋文斌压低声音这样说道:找个安静的地方。要不先上你家?反正我原本也打算去你家里拜访。
    这个时辰?谢常静愣了愣:一大早的,好歹去衙门应个卯吧?你有这样急吗?
    很急。蒋文斌点点头:所以
    等等。谢常静直接横起手臂,阻止了蒋文斌发言:我问你,我刚刚听到旁人议论,说是你今日是从安国公府上朝的?据说安国公府大小姐昨天半夜三更亲自带人上门请你?
    是,但是蒋文斌又想要说什么,但被谢常静打断了:得了,你也别但是了。你要说什么我不用猜都知道,是为了安国公府的事吧?你呀,昨夜一夜呆在安国公府,但你们孙尚书可是连夜召集了兵部上上下下的官员议事。镇国将军昨晚也去了兵部。不管你想说什么,赶紧先回兵部衙门看看情况,问问看孙尚书和镇国将军到底有什么打算。其他的,晌午再说。你做事前好歹也要考虑一下尚书大人的立场啊!总是这样不通人情世故可怎么办。
    蒋文斌张了张嘴,他原本想说,兵部议事有什么结果其实不太重要,但他转念一想,昨夜赵知良肯定也在兵部。若是赵知良之前在兵部做下的事,于今日金翎卫押运军遇袭的事有关,那打听一下他昨晚都说了些什么,还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蒋文斌没再纠结,他痛快地点点头:那行。我有点急,说好了晌午。
    行。谢常静朝蒋文斌露出无奈地笑脸:你等下直接来户部找我,和我一同回家还不成吗?真是的,什么事啊,还非得到我家里去说。我们户部附近新开的酒楼其实挺不错的,我说要不咱们
    不成。蒋文斌皱着眉朝谢常静摇摇头:都说了我有重要事,去什么酒楼。
    谢常静皱着眉朝蒋文斌摆摆手,转身去户部衙门了。而蒋文斌则一转身,疾步朝兵部衙门走去。他也没坐轿子,就这样撩着官袍沿着路,走得大步流星。
    而另一个急匆匆往兵部赶的人不是旁人,正是赵知良。
    赵知良昨夜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份血书存在。今天一大早,在宫门口,他挤在人堆里垫高了脚尖,伸长了脖子,好不容易才看清楚安国公夫人捧在手中的那片残布上都写了什么。
    正因为看得清清楚楚,因此赵知良其实稍微有一点点慌。这慌张主要来自于对何文茂的不放心。
    主意虽然是他赵知良出的,但何文茂对他不放心,不肯让他全权处理。因此人是何文茂自己张罗雇的,到底怎么个情形赵知良根本不清楚。在他看来,既然人家穆六公子捎回来的血书上清清楚楚地写了不是戎狄几个大字,那必是哪里漏了端倪,被发现了啊!
    回想起昨夜自己在兵部衙门的一番慷慨陈词,赵知良有些气短。他觉得,有这几个大字做旁证,孙尚书和镇国将军恐怕很难再照着他预想的方向走。
    若是这口黑锅不能顺顺利利的扣到戎狄人和捏造的奸细身上,那孙尚书和镇国将军为了摘清楚自己,必然会要求皇上彻查。然而这世上的许多事,最怕的就是细究,追查越细致,就越可能出幺蛾子。
    比如眼前这一桩公案。虽然事情是何文茂自己张罗的,他赵知良就出了个主意,咬死不认也不至于怎样。但就怕节外生枝啊!因为一模一样的套路,他赵知良曾经做过,就怕拔了萝卜带出泥。
    没事。赵知良自我安慰地想,只要那批粮食找不到,怎样都没证据。至于穆家那两位公子眼下看来死了倒好!也算是死无对证。办法还是有的
    赵知良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继续甩锅嫁祸。安国公夫人那一跪,当然引来群臣议论纷纷,赵知良回到兵部的时候,几名兵部官员聚在一起,议论的也是今日安国公夫人手中的那份血书。
    看见赵知良进来,一名侍郎立刻说道:赵大人,眼下看来,您昨夜判断失误了。穆六公子的血书写得明白,不是戎狄人。
    沈大人此言差矣。赵知良立刻一脸凌然地摆了摆手:依我看来,这正是戎狄奸细的高明之处。几位大人想想,这次若是戎狄人抢掠,他们必然有精确情报,情报从哪来的?皇上派人查,第一件要查的事,恐怕就是为何戎狄人会清楚粮草军械运送的路线,能够精准伏击。若无奸细,他们哪里来的情报?因此查来查去,必然还会查到奸细头上。
    单若这件事并非戎狄人所做,那就是碰巧。碰巧就有那样不长眼的大胆劫匪,碰巧拦在金翎卫运送军械粮草的路上,碰巧人数足够多,能够战胜金翎卫的精兵,又碰巧有路子能够处理消化这样大批的军粮。这一切的一切,与戎狄人无干,自然也就不牵涉情报泄露,也就没有奸细了。奸细自然不会暴露自身。可几位大人仔细想想,哪来这样凑巧的事呢?
    恋耽美

章节目录

慕红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作者:旺财是只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旺财是只喵并收藏慕红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