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百度云(167)
嗯。穆红裳点点头:祖母很看重这位蒋大人呢。
大伯也很看重他,穆凌衣低声说道:还有三伯父。三伯父离家赴任之前曾经嘱咐过我,若是朝中有事,又来不及送信去北境,可以先找这位蒋大人商议。这话你也一定要记清楚呀。
五哥这话是什么意思。穆红裳猛地转过身,清亮的眸子睁得大大的,直直望进穆凌衣的眼底。
我想过年之前就出发去北境。穆凌衣轻声说道。
不成的。穆红裳一把扯住了穆凌衣的衣袖:你是武将,去了北境就要入军营的,和四哥不一样!你必须要满十八岁才能走!
穆凌衣沉默了片刻,才伸手扯开了妹妹的手:红裳,你清楚,这几年北境形势和咱们小时候可不同了,光靠着伯父们和我爹很难支撑得住。眼下二伯父去世了,北境更没人了。若是我不去,大哥、二哥、三哥要怎么回来?
那也不成。穆红裳急得脸都白了:不到十八岁不许上战场!这是祖宗订下的规矩。四哥入将军府做幕僚,早些走也就罢了,可你不一样啊!
但我想让大哥回家过年。穆凌衣叹了口气:你看二伯母,眼下已经憔悴的不成样子了。二伯父去世,大哥和四哥又都在北境边关,眼下也只有大嫂能安慰她。所以我希望能将大哥换回来,大哥回来了,兴许二伯母能好些呢。
但是但是穆红裳急得都快跳脚了:不满十八岁,你比大哥他们少练了一年的功夫,四哥,你明明知道祖宗为什么严令穆家子弟必须满十八岁才能上战场,差着一年的功夫,在家里看来不算什么,但是上了战场,很可能就是要命的事。
穆凌衣没说话,但神情却出乎意料地固执。穆红裳瞪着他的眼睛,小脸一冷,比穆凌衣更固执的模样:你想都别想!
第435章 严防死守
你想都别想!穆老夫人一手指着穆凌衣的鼻子,一手将手边的矮几拍得砰砰直响:满十八岁之前,你休想踏出这个门一步。
穆凌衣看着盛怒中的祖母,不知怎地,突然有些想笑。小妹还真不愧是祖母亲自养大的,真是像啊!是家里最像祖母的孩子了。
那日小妹知道他想要早些出发去北境时,就是如祖母这般,气势极足地发脾气,连说出的话都一模一样。这一老一小,脾气秉性还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真好啊!这样他离开后,小妹在家,他也能放些心,这小丫头虽然年纪不大,但像足了祖母。表面上是个甜甜软软的小姑娘,但内里却坚毅,平日里心思细腻,看起来似乎有些琐碎爱操心,但遇到大事,极为干脆,果断毫不犹豫,拿定主意不回头。
小妹在,真的能让人安心许多啊!总比还像个没长大的孩子般咋咋呼呼的锦衣强。
想到这里,穆凌衣看了一眼一旁的穆锦衣。穆锦衣发现了穆凌衣的目光,立刻大着嗓门嚷嚷:五哥,你瞧我做什么?这事儿我可帮不了你。我觉得祖母说的没错,咱们家有家训,满十八岁之前不能上战场,我虽然也很想让大哥回家过年,但五哥你的小命也很重要。
你胡说什么。从小到大都有些一根筋的穆凌衣立刻火冒三丈:你是在咒我一去北境就丢了命吗?
呸呸呸!穆老夫人气得脸都歪了,恨不得伸手给穆凌衣一巴掌:一个个的胡说八道什么!多大的人了,嘴上还没个把门的。你们觉得我活的太长是吗?想要生生把我气死!
站在一旁没说话的穆红裳可没客气,她直接伸出手,一巴掌拍在了穆锦衣的后脑勺上。穆锦衣挨了姐姐的打,破天荒的没像平时一样跳脚报仇,反而揉着后脑勺一脸委屈的模样:胡说八道的又不是我,你打我干什么。要打你去打五哥啊!你又不是打不过他。姐姐真是的!我哪里说错了嘛!五哥的小命就是很重要,他可是四叔和四叔母的独生子。
你们谁的命都很重要。穆红裳答道:哥哥们的命重要,你的也很重要。
红裳说的没错。穆老夫人还是十分生气的模样:你们的命都很重要,所以这样的话不许再说,当着我的面不许说,背着我也不许!再让我发现你们胡说八道,就给我滚去武英堂向祖宗谢罪。
祖母我不敢了。穆锦衣见风使舵的本事一如既往地高,立刻溜溜认错毫不犹豫。
看到锦衣认错了,穆老夫人立刻将全部炮火对准了穆凌衣:凌衣!之前那些话我只当没听过!出了这个门,谁都不许提起,尤其不许让你娘知道。若是你背着我去求你娘让你去北境,我就直接将你关在武英堂,一直关到十八岁。
祖母,穆凌衣还是不死心的样子:这不是也没早太多吗?不过才起点中文
还敢再说!穆老夫人又砰砰砰地将茶几拍得山响:红裳!从今儿起,给我看好你五哥。若是让他偷偷离家,我唯你是问。
祖母!穆凌衣简直不知该说什么好:您这是做什么!我
你什么你,盛怒中的穆老夫人压根没耐心听穆凌衣絮叨:连你妹妹都打不过,还想提前去北境?做梦吧你!有本事你赢了你妹妹,那我就不拦你,你愿意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
这句话是在太扎心,让穆凌衣心塞地闭上了嘴。赢过穆红裳?目前来说大约不可能。自从穆红裳有了慧明那个老家伙的跳脚,日常打架简直像是作弊一样,灵活得跟猴似的。
而穆凌衣力气大,手脚长,练的是大开大合的正统武将路数,上马与人对战很是犀利,但对上穆红裳这样剑走偏锋的,就只有吃亏的份儿。
穆凌衣的头一次请求被穆老夫人无情驳回,但他倒也不气馁,打算再过些日子,等祖母心情好些了再重提一回。他觉得这次没能成功,一定是因为他没找对时机,二伯父去世不久,祖母伤心难过,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
一根筋的穆凌衣压根就没抓住重点,但没所谓,反正他眼下是没办法去北境的。正大光明的走不了,想偷溜则更是没门。穆红裳听了祖母的吩咐,每天像是防贼一样盯着穆凌衣,她甚至还发动了穆锦衣与她一同严防死守,穆锦衣现在都恨不得搬到穆凌衣的房里和他一起同住了。
后来的这些日子,穆红裳过得很累,她关心的事太多了。但好消息是,自从穆承芳公祭结束后就一病不起的穆二夫人,终于开始好转了。
这让穆老夫人和安国公夫人放了些心,也让一直尽心尽力照顾穆二夫人的顾仪兰大大松了口气。与穆红裳说起穆二夫人的身体状况时,她甚至微微翘起嘴角,露出一个不太明显的微笑,表情也终于轻松了一些,并不像之前一样,整日眉头紧锁,一脸沉重担忧。
已经一个多月了,这还是穆红裳头一次在顾仪兰脸上看到这样如释重负的表情。
是真的好多了。顾仪兰有些惊喜的模样:昨晚吃了一碗粥之后,又吃了药,没吐,而且整夜睡得都很安稳。
大嫂这些日子真是辛苦了。穆红裳伸手握住了顾仪兰的手。这些日子,日夜照顾穆二夫人的顾仪兰明显瘦了,原本饱满的双颊微微凹了下去,手腕上的骨节也凸了出来。
真是瘦了好多啊!穆红裳微微晃了晃顾仪兰的手:大哥回来看到,一定会心疼的。
提起穆征衣,顾仪兰微微叹了口气没有说话。她很清楚,原本北境边境就不安稳,再加上公爹去世,穆氏将军们压力更大了,就连今年该回京订亲娶妻的两位小叔都没能回来,她的丈夫就更不可能回来了。
第436章 此一时彼一时
别说这些了。顾仪兰拍拍自己的脸颊,强打精神笑道:我哪里瘦了,你才是瘦的厉害。跟我来,今儿一大早,谢淑柔就打发人送了水晶糕,桂花馅的。你那时还在小教场盯着六弟练功呢,我就都收起来了。
谢姐姐今儿这样早就送东西来了?穆红裳有些吃惊:真少见。
她是知道你那时候要练功的。顾仪兰答道:因此才叫人送到我这里了。今儿没有书信,只让人带了个口信。今日是谢淑仪过大礼,家里事忙,所以才赶着一早送了些点心过来。
谢姐姐也真是的。穆红裳轻叹一口气:家里这样忙,还惦记我做什么。
谁叫你惹人担心。顾仪兰站起来,又扯了一把穆红裳:看看你,这一个多月瘦了多少。走吧,我一早嘱咐了小厨房炖了甜汤,你去我房里吃些点心。
大嫂,你最近照顾二叔母这样辛苦,就不要每日在盯着小厨房炖汤水了。穆红裳忍不住劝了一句:每日里给祖母、娘亲、还有叔母们送去的汤都不一样,为了这些汤水,你每日一大早就得起来。不要这样熬着了。
又不是我亲手做,顾仪兰转头笑笑:都是厨娘在忙,我不过白吩咐一句而已,累不着的。
每日每人的汤都不一样,你这得花多少心思啊。穆红裳秀眉微微蹙起:这哪里不辛苦。再说今日,这时辰你小厨房里就有甜汤,是一大早特意给我炖的吧?
哪里是特意为你,我也想喝一碗桂花甜汤呀。顾仪兰微笑着摆摆手:眼下正是深秋,晚桂正好,不吃不是浪费了?
大嫂你可真是穆红裳叹着气,跟着顾仪兰去喝汤了。
一转眼就是深秋,晚桂都要落了啊
谢三小姐谢淑仪,就是在这样一个晚桂飘香的深秋,与王知秀王大人的长孙过了大礼。
王家抬去谢家的聘礼十分丰厚,引来了半个城的百姓围观,显而易见,王家十分重视谢淑仪这位长孙媳。
不过就算王家已经尽力准备聘礼,却也依旧比不过顾仪兰过大礼时的排场。顾仪兰成亲还不到两年,时间还不算太久,目前大家对于她的婚礼,还有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此之后办婚礼的人家,难免会被拿来与当年穆征衣和顾仪兰的婚礼比较。
比如这次谢三小姐过大礼。排场虽然已经足够大,但依旧有人嘴碎的议论,说是不及安国公府送给顾家的聘礼。
说这话的人,自然有几分挑事的嫌疑,当事人谢家和王家,自然都心中有数,也不甚在意,反而那些无关紧要的闲杂人等,倒是挺喜欢听这些闲言碎语,比如摇着小扇子,坐在谢家花厅,等着吃酒的李相夫人。
按道理来说,以谢家与李家之前的交恶程度,王公子与谢淑仪过大礼,是绝对不会邀请李夫人的。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首先因为王知秀大人,与李相的关系其实还好,政见不合是常有的事,至少两人并没有像之前谢相和李相一样,公开交恶。
其次还因为,最近的李相,的确是春风得意,风头无两。他主持与戎狄人的和谈,虽然历时一年多,过程极其艰辛,但最终的结果,让皇上十分满意。李相因此在近一段时间内,颇得皇上倚重,所以这一次王家和谢家过大礼,还是给李相家里送了请柬。
不得不说,在之前的党争中,李相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该取舍时毫不犹豫,宁可在党争中处于下风,也全力以赴,将皇上交办的重要任务给办得漂亮。
和谈结束后,皇上大大褒奖了李相,这些日子,显得也更加倚重李相。人人都以为,李相扳回一城之后,会急着报复。毕竟之前林相告老还乡之前,几位朝中重臣联合围剿李相,让他吃了这么大一个亏,连兵部都丢了。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李相这次居然非常沉得住气。他没有急着争抢权利,反而给皇上上了个折子,捞人。
没错!捞人!
被捞的不是别人,正是李相的学生,之前被谢相设局参奏过的前真定府尹赵知良。幸好当时皇上是派了郑瑾去真定府查赵知良的案子,李相是郑瑾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政治势力,郑瑾因此还是对赵知良手下留情了,最后只是贬官而已,并没有赶尽杀绝。
当然了,从郑瑾手里讨便宜是不可能的。赵知良虽然暂时保住了命,也没有彻底丢了官,看起来似乎挺幸运的。但其实郑瑾已经结结实实地将他查了个底掉,将赵知良所有的证据全部捏在手中。
眼下的赵知良,就像是被郑瑾掐住喉咙的兔子,死于活,全凭郑瑾的心意,因此他现在表面上依旧是李相最听话的学生,一个犯了错被贬官的倒霉蛋,但实际上,他最怕的人不是李相,而是郑瑾。
郑瑾对于赵知良的控制,李相其实并不是一无所知,但他并不在意。连他自己都是郑瑾的人,都是利益共同体,李相甚至觉得,这样被牢牢攥住把柄的赵知良,更让人放心。
因此赵知良被贬官之后,李相一直惦记寻找机会将他捞回来,毕竟赵知良这人除了让人放心之外,疏通关系的能力也是非常让李相看中的。
说白了就是他非常善于钻营,既放得下身段,也拉的下脸来,比一天到晚端着世家大族架子的温承平可强多了。李相吩咐了温承平去拉拢户部尚书何文茂,可是过了这么久,也没什么结果。
倒是温承平的女儿温梅清比他还机灵些呢!倒是与何家的两位小姐相处不错。可惜这并没有什么用处,温家与何家的交情还是没能从后宅延伸到朝堂。
因此在于戎狄的和谈过后,李相瞅准了皇上心情好的日子,指挥同样在和谈中立了大功的礼部尚书,帮被贬在贫瘠地区做县令的赵知良说了两句话。
第437章 新侍郎
因为当时赵知良贬官,罪名其实也不算很严重,皇上想了想,也觉得贬斥这么久足够惩戒,因此很轻易地就将赵知良从边远地区调了回来,安插在翰林院,做了个七品闲职。
赵知良回京中之后,第一时间去李相府里拜见了恩师,李相与他密谈了整整一夜。在那之后,李相与赵知良再无明面上的交往。但是接下来的日子里,赵知良却在京中低级官员中,显得存在感极高。
他毕竟是从三品大员的任上被贬官的,眼下调回京,那就是起复的信号,许多人都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信息。因此赵知良不仅仅在翰林院同僚中混得如鱼得水,甚至京中不少官阶高过赵知良的京官,对他也是颇为客气。
尤其是赵知良之前在京中的同僚和科举同榜,自从他调入京城之后,纷纷主动上门示好。而赵知良很显然也十分适应这样的日子,他是真的非常擅长官场逢迎这一套,长袖善舞,日日迎来送往,忙得不亦乐乎。
李相想办法将赵知良调回京之后,就丢在一边不搭理他,就像没这个人,而郑瑾呢,则不动声色地观察,就想看看赵知良能折腾出什么花来。
然而最终结果也真的没让郑瑾和李相失望,赵知良捱风缉缝、削尖脑袋的四处钻营,没过多久就不知通过什么方式,得到了翰林资政的赏识,被起复封了从五品枢密都承旨。
赵知良这人虽然能力极平庸,但却是个标准的官油子,很善于察言观色,因此自打他升了枢密都承旨,在御前办了两回差事,皇上对他的印象倒也还算可以,至少他在皇上面前演得挺像回事,像个认真办差的老实人似的。
看到赵知良这么有出息,仪王郑瑾和李相自然都很满意。眼下兵部还空缺着一个五品侍郎的缺,郑瑾和李相早就盘算着安插自己人入兵部,眼下瞧着皇上对赵知良印象还可以,两人立刻瞅准了机会一唱一搭地联手将赵知良推了上去。
恋耽美
大伯也很看重他,穆凌衣低声说道:还有三伯父。三伯父离家赴任之前曾经嘱咐过我,若是朝中有事,又来不及送信去北境,可以先找这位蒋大人商议。这话你也一定要记清楚呀。
五哥这话是什么意思。穆红裳猛地转过身,清亮的眸子睁得大大的,直直望进穆凌衣的眼底。
我想过年之前就出发去北境。穆凌衣轻声说道。
不成的。穆红裳一把扯住了穆凌衣的衣袖:你是武将,去了北境就要入军营的,和四哥不一样!你必须要满十八岁才能走!
穆凌衣沉默了片刻,才伸手扯开了妹妹的手:红裳,你清楚,这几年北境形势和咱们小时候可不同了,光靠着伯父们和我爹很难支撑得住。眼下二伯父去世了,北境更没人了。若是我不去,大哥、二哥、三哥要怎么回来?
那也不成。穆红裳急得脸都白了:不到十八岁不许上战场!这是祖宗订下的规矩。四哥入将军府做幕僚,早些走也就罢了,可你不一样啊!
但我想让大哥回家过年。穆凌衣叹了口气:你看二伯母,眼下已经憔悴的不成样子了。二伯父去世,大哥和四哥又都在北境边关,眼下也只有大嫂能安慰她。所以我希望能将大哥换回来,大哥回来了,兴许二伯母能好些呢。
但是但是穆红裳急得都快跳脚了:不满十八岁,你比大哥他们少练了一年的功夫,四哥,你明明知道祖宗为什么严令穆家子弟必须满十八岁才能上战场,差着一年的功夫,在家里看来不算什么,但是上了战场,很可能就是要命的事。
穆凌衣没说话,但神情却出乎意料地固执。穆红裳瞪着他的眼睛,小脸一冷,比穆凌衣更固执的模样:你想都别想!
第435章 严防死守
你想都别想!穆老夫人一手指着穆凌衣的鼻子,一手将手边的矮几拍得砰砰直响:满十八岁之前,你休想踏出这个门一步。
穆凌衣看着盛怒中的祖母,不知怎地,突然有些想笑。小妹还真不愧是祖母亲自养大的,真是像啊!是家里最像祖母的孩子了。
那日小妹知道他想要早些出发去北境时,就是如祖母这般,气势极足地发脾气,连说出的话都一模一样。这一老一小,脾气秉性还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真好啊!这样他离开后,小妹在家,他也能放些心,这小丫头虽然年纪不大,但像足了祖母。表面上是个甜甜软软的小姑娘,但内里却坚毅,平日里心思细腻,看起来似乎有些琐碎爱操心,但遇到大事,极为干脆,果断毫不犹豫,拿定主意不回头。
小妹在,真的能让人安心许多啊!总比还像个没长大的孩子般咋咋呼呼的锦衣强。
想到这里,穆凌衣看了一眼一旁的穆锦衣。穆锦衣发现了穆凌衣的目光,立刻大着嗓门嚷嚷:五哥,你瞧我做什么?这事儿我可帮不了你。我觉得祖母说的没错,咱们家有家训,满十八岁之前不能上战场,我虽然也很想让大哥回家过年,但五哥你的小命也很重要。
你胡说什么。从小到大都有些一根筋的穆凌衣立刻火冒三丈:你是在咒我一去北境就丢了命吗?
呸呸呸!穆老夫人气得脸都歪了,恨不得伸手给穆凌衣一巴掌:一个个的胡说八道什么!多大的人了,嘴上还没个把门的。你们觉得我活的太长是吗?想要生生把我气死!
站在一旁没说话的穆红裳可没客气,她直接伸出手,一巴掌拍在了穆锦衣的后脑勺上。穆锦衣挨了姐姐的打,破天荒的没像平时一样跳脚报仇,反而揉着后脑勺一脸委屈的模样:胡说八道的又不是我,你打我干什么。要打你去打五哥啊!你又不是打不过他。姐姐真是的!我哪里说错了嘛!五哥的小命就是很重要,他可是四叔和四叔母的独生子。
你们谁的命都很重要。穆红裳答道:哥哥们的命重要,你的也很重要。
红裳说的没错。穆老夫人还是十分生气的模样:你们的命都很重要,所以这样的话不许再说,当着我的面不许说,背着我也不许!再让我发现你们胡说八道,就给我滚去武英堂向祖宗谢罪。
祖母我不敢了。穆锦衣见风使舵的本事一如既往地高,立刻溜溜认错毫不犹豫。
看到锦衣认错了,穆老夫人立刻将全部炮火对准了穆凌衣:凌衣!之前那些话我只当没听过!出了这个门,谁都不许提起,尤其不许让你娘知道。若是你背着我去求你娘让你去北境,我就直接将你关在武英堂,一直关到十八岁。
祖母,穆凌衣还是不死心的样子:这不是也没早太多吗?不过才起点中文
还敢再说!穆老夫人又砰砰砰地将茶几拍得山响:红裳!从今儿起,给我看好你五哥。若是让他偷偷离家,我唯你是问。
祖母!穆凌衣简直不知该说什么好:您这是做什么!我
你什么你,盛怒中的穆老夫人压根没耐心听穆凌衣絮叨:连你妹妹都打不过,还想提前去北境?做梦吧你!有本事你赢了你妹妹,那我就不拦你,你愿意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
这句话是在太扎心,让穆凌衣心塞地闭上了嘴。赢过穆红裳?目前来说大约不可能。自从穆红裳有了慧明那个老家伙的跳脚,日常打架简直像是作弊一样,灵活得跟猴似的。
而穆凌衣力气大,手脚长,练的是大开大合的正统武将路数,上马与人对战很是犀利,但对上穆红裳这样剑走偏锋的,就只有吃亏的份儿。
穆凌衣的头一次请求被穆老夫人无情驳回,但他倒也不气馁,打算再过些日子,等祖母心情好些了再重提一回。他觉得这次没能成功,一定是因为他没找对时机,二伯父去世不久,祖母伤心难过,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
一根筋的穆凌衣压根就没抓住重点,但没所谓,反正他眼下是没办法去北境的。正大光明的走不了,想偷溜则更是没门。穆红裳听了祖母的吩咐,每天像是防贼一样盯着穆凌衣,她甚至还发动了穆锦衣与她一同严防死守,穆锦衣现在都恨不得搬到穆凌衣的房里和他一起同住了。
后来的这些日子,穆红裳过得很累,她关心的事太多了。但好消息是,自从穆承芳公祭结束后就一病不起的穆二夫人,终于开始好转了。
这让穆老夫人和安国公夫人放了些心,也让一直尽心尽力照顾穆二夫人的顾仪兰大大松了口气。与穆红裳说起穆二夫人的身体状况时,她甚至微微翘起嘴角,露出一个不太明显的微笑,表情也终于轻松了一些,并不像之前一样,整日眉头紧锁,一脸沉重担忧。
已经一个多月了,这还是穆红裳头一次在顾仪兰脸上看到这样如释重负的表情。
是真的好多了。顾仪兰有些惊喜的模样:昨晚吃了一碗粥之后,又吃了药,没吐,而且整夜睡得都很安稳。
大嫂这些日子真是辛苦了。穆红裳伸手握住了顾仪兰的手。这些日子,日夜照顾穆二夫人的顾仪兰明显瘦了,原本饱满的双颊微微凹了下去,手腕上的骨节也凸了出来。
真是瘦了好多啊!穆红裳微微晃了晃顾仪兰的手:大哥回来看到,一定会心疼的。
提起穆征衣,顾仪兰微微叹了口气没有说话。她很清楚,原本北境边境就不安稳,再加上公爹去世,穆氏将军们压力更大了,就连今年该回京订亲娶妻的两位小叔都没能回来,她的丈夫就更不可能回来了。
第436章 此一时彼一时
别说这些了。顾仪兰拍拍自己的脸颊,强打精神笑道:我哪里瘦了,你才是瘦的厉害。跟我来,今儿一大早,谢淑柔就打发人送了水晶糕,桂花馅的。你那时还在小教场盯着六弟练功呢,我就都收起来了。
谢姐姐今儿这样早就送东西来了?穆红裳有些吃惊:真少见。
她是知道你那时候要练功的。顾仪兰答道:因此才叫人送到我这里了。今儿没有书信,只让人带了个口信。今日是谢淑仪过大礼,家里事忙,所以才赶着一早送了些点心过来。
谢姐姐也真是的。穆红裳轻叹一口气:家里这样忙,还惦记我做什么。
谁叫你惹人担心。顾仪兰站起来,又扯了一把穆红裳:看看你,这一个多月瘦了多少。走吧,我一早嘱咐了小厨房炖了甜汤,你去我房里吃些点心。
大嫂,你最近照顾二叔母这样辛苦,就不要每日在盯着小厨房炖汤水了。穆红裳忍不住劝了一句:每日里给祖母、娘亲、还有叔母们送去的汤都不一样,为了这些汤水,你每日一大早就得起来。不要这样熬着了。
又不是我亲手做,顾仪兰转头笑笑:都是厨娘在忙,我不过白吩咐一句而已,累不着的。
每日每人的汤都不一样,你这得花多少心思啊。穆红裳秀眉微微蹙起:这哪里不辛苦。再说今日,这时辰你小厨房里就有甜汤,是一大早特意给我炖的吧?
哪里是特意为你,我也想喝一碗桂花甜汤呀。顾仪兰微笑着摆摆手:眼下正是深秋,晚桂正好,不吃不是浪费了?
大嫂你可真是穆红裳叹着气,跟着顾仪兰去喝汤了。
一转眼就是深秋,晚桂都要落了啊
谢三小姐谢淑仪,就是在这样一个晚桂飘香的深秋,与王知秀王大人的长孙过了大礼。
王家抬去谢家的聘礼十分丰厚,引来了半个城的百姓围观,显而易见,王家十分重视谢淑仪这位长孙媳。
不过就算王家已经尽力准备聘礼,却也依旧比不过顾仪兰过大礼时的排场。顾仪兰成亲还不到两年,时间还不算太久,目前大家对于她的婚礼,还有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此之后办婚礼的人家,难免会被拿来与当年穆征衣和顾仪兰的婚礼比较。
比如这次谢三小姐过大礼。排场虽然已经足够大,但依旧有人嘴碎的议论,说是不及安国公府送给顾家的聘礼。
说这话的人,自然有几分挑事的嫌疑,当事人谢家和王家,自然都心中有数,也不甚在意,反而那些无关紧要的闲杂人等,倒是挺喜欢听这些闲言碎语,比如摇着小扇子,坐在谢家花厅,等着吃酒的李相夫人。
按道理来说,以谢家与李家之前的交恶程度,王公子与谢淑仪过大礼,是绝对不会邀请李夫人的。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首先因为王知秀大人,与李相的关系其实还好,政见不合是常有的事,至少两人并没有像之前谢相和李相一样,公开交恶。
其次还因为,最近的李相,的确是春风得意,风头无两。他主持与戎狄人的和谈,虽然历时一年多,过程极其艰辛,但最终的结果,让皇上十分满意。李相因此在近一段时间内,颇得皇上倚重,所以这一次王家和谢家过大礼,还是给李相家里送了请柬。
不得不说,在之前的党争中,李相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该取舍时毫不犹豫,宁可在党争中处于下风,也全力以赴,将皇上交办的重要任务给办得漂亮。
和谈结束后,皇上大大褒奖了李相,这些日子,显得也更加倚重李相。人人都以为,李相扳回一城之后,会急着报复。毕竟之前林相告老还乡之前,几位朝中重臣联合围剿李相,让他吃了这么大一个亏,连兵部都丢了。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李相这次居然非常沉得住气。他没有急着争抢权利,反而给皇上上了个折子,捞人。
没错!捞人!
被捞的不是别人,正是李相的学生,之前被谢相设局参奏过的前真定府尹赵知良。幸好当时皇上是派了郑瑾去真定府查赵知良的案子,李相是郑瑾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政治势力,郑瑾因此还是对赵知良手下留情了,最后只是贬官而已,并没有赶尽杀绝。
当然了,从郑瑾手里讨便宜是不可能的。赵知良虽然暂时保住了命,也没有彻底丢了官,看起来似乎挺幸运的。但其实郑瑾已经结结实实地将他查了个底掉,将赵知良所有的证据全部捏在手中。
眼下的赵知良,就像是被郑瑾掐住喉咙的兔子,死于活,全凭郑瑾的心意,因此他现在表面上依旧是李相最听话的学生,一个犯了错被贬官的倒霉蛋,但实际上,他最怕的人不是李相,而是郑瑾。
郑瑾对于赵知良的控制,李相其实并不是一无所知,但他并不在意。连他自己都是郑瑾的人,都是利益共同体,李相甚至觉得,这样被牢牢攥住把柄的赵知良,更让人放心。
因此赵知良被贬官之后,李相一直惦记寻找机会将他捞回来,毕竟赵知良这人除了让人放心之外,疏通关系的能力也是非常让李相看中的。
说白了就是他非常善于钻营,既放得下身段,也拉的下脸来,比一天到晚端着世家大族架子的温承平可强多了。李相吩咐了温承平去拉拢户部尚书何文茂,可是过了这么久,也没什么结果。
倒是温承平的女儿温梅清比他还机灵些呢!倒是与何家的两位小姐相处不错。可惜这并没有什么用处,温家与何家的交情还是没能从后宅延伸到朝堂。
因此在于戎狄的和谈过后,李相瞅准了皇上心情好的日子,指挥同样在和谈中立了大功的礼部尚书,帮被贬在贫瘠地区做县令的赵知良说了两句话。
第437章 新侍郎
因为当时赵知良贬官,罪名其实也不算很严重,皇上想了想,也觉得贬斥这么久足够惩戒,因此很轻易地就将赵知良从边远地区调了回来,安插在翰林院,做了个七品闲职。
赵知良回京中之后,第一时间去李相府里拜见了恩师,李相与他密谈了整整一夜。在那之后,李相与赵知良再无明面上的交往。但是接下来的日子里,赵知良却在京中低级官员中,显得存在感极高。
他毕竟是从三品大员的任上被贬官的,眼下调回京,那就是起复的信号,许多人都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信息。因此赵知良不仅仅在翰林院同僚中混得如鱼得水,甚至京中不少官阶高过赵知良的京官,对他也是颇为客气。
尤其是赵知良之前在京中的同僚和科举同榜,自从他调入京城之后,纷纷主动上门示好。而赵知良很显然也十分适应这样的日子,他是真的非常擅长官场逢迎这一套,长袖善舞,日日迎来送往,忙得不亦乐乎。
李相想办法将赵知良调回京之后,就丢在一边不搭理他,就像没这个人,而郑瑾呢,则不动声色地观察,就想看看赵知良能折腾出什么花来。
然而最终结果也真的没让郑瑾和李相失望,赵知良捱风缉缝、削尖脑袋的四处钻营,没过多久就不知通过什么方式,得到了翰林资政的赏识,被起复封了从五品枢密都承旨。
赵知良这人虽然能力极平庸,但却是个标准的官油子,很善于察言观色,因此自打他升了枢密都承旨,在御前办了两回差事,皇上对他的印象倒也还算可以,至少他在皇上面前演得挺像回事,像个认真办差的老实人似的。
看到赵知良这么有出息,仪王郑瑾和李相自然都很满意。眼下兵部还空缺着一个五品侍郎的缺,郑瑾和李相早就盘算着安插自己人入兵部,眼下瞧着皇上对赵知良印象还可以,两人立刻瞅准了机会一唱一搭地联手将赵知良推了上去。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