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百度云(124)
然而这个乔文锦缺不知足,喝多了酒之后当众抱怨皇上让他做承直郎是浪费了他的大才,皇上一生气,直接将他贬成了个从七品的秘书丞。六品官当了两日便被贬了官,这事在当年也算是个笑话。
然而这不算完,这个乔文锦在被贬官的第一,又得罪了顶头上司,被罚去书库整理典籍。不讨皇上喜欢、又不讨上司喜欢的乔文锦这些年就在从七品的秘书丞位置上呆着,除了整理典籍之外,也没干过什么正经事,皇上似乎早把这个人给忘了。
不过郑瑾一向心,他拿到那份宴请名单之后沉吟了许久,还是吩咐属下盯紧了乔文锦。
眼下对于郑瑾来,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魁星楼的这一场宴请,郑瑾清楚,郑瑛作为太子之位的有力竞争者,肯定是要私下里接触朝臣的,也肯定又会有不少朝臣选择站在郑瑛那边,这都无法避免。
郑瑾知道,这一场储位之争,他需要做到的是,事事压过郑瑛一头,让朝臣们没有任何选择,让他的父皇没有任何选择。
只可惜郑瑾同样也很清楚,眼下做到这些似乎有些困难,信王并不是个好对付的对手,能力出众,胸中有丘壑,做事几位缜密细心。比如这一次离京查案,他就栽在了他这位城府极深的五哥手里。
秦凤路崔文举的案子,郑瑛办得漂亮!不仅在父皇面前证明了他的能力,还趁机削弱了李相一脉的势力,真可谓一石二鸟。这一局,是他输了。
正月二十五,皇上上朝时当众褒奖了信王郑瑛,还有派了两件差事给他。至于郑瑾这边,皇上只有一句六也不错,让朕刮目相看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郑瑾知道,这一局他若想要翻盘,也不是没机会,赵知良身上的事儿其实也不少,但他不能这样做。李相眼下已经被郑瑛抓住了辫子,他不能在这个时候将赵知良再丢出去换皇上的褒奖,他不能因失大。因此这个闷亏,他只能吃下。
玉央宫里的魏皇后为此差点咬碎了牙,但郑瑾却还十分沉得住气,他甚至还笑着劝了魏皇后一句:不急,我与五哥又不是争一时意气,这一局谁输谁赢又有什么重要,都是为父皇办差而已。
你这样也没错,魏皇后冷静下来之后,也同意地点零头:眼下半个信王府都还攥在我们手心里,的确不用急。况且你也不错,潼山剿匪也是立了大功的。只是这老五铢锱必较的个性实在讨嫌,做事竟不留半分余地。
第324章 做媒
是的,没错。表面上看,郑瑾这一局是输了,但他其实没吃亏。这才是他到现在还保持淡定的主要原因。
郑瑛在秦凤路立了大功,但郑瑾在潼山剿匪中得到的好处,可不止是皇上的褒奖。淳州府尹和刺史在潼山匪祸之后,都已经暗中倒向了仪王一派,用他们的忠心,换得仪王的庇护。
这一趟真定府之行中,同样用自己的忠心与郑瑾做交易的还有真定府尹赵知良,因此郑瑾这一趟,表面上看来的确是被郑瑛压了一头,但其实还算是收获颇丰。
因此郑瑾并不着急,手中掐着几位三品大员的命,可比郑瑛派极翎私下接触的那几名低阶官员有价值多了。郑瑛的底牌他清楚,而他手中的底牌,郑瑛却还不知道。
也就在顾仪兰出发回京的同一日,原来的淳州府尹何文茂接到了林相用信鸽送来的密信,欢欢喜喜的吩咐家眷收拾东西,准备进京赴任了。
林相在密信里写得很清楚,将何文茂平调回京的圣旨将会在二月初到达淳州,林相要他届时让他不要耽搁,立刻快马加鞭赶回京城,绝不可耽搁。
只是过个年而已,京中就出了这样大的事,秦凤路安抚使崔文举被信王押解进京,紧接着兵部尚书倒台了,这些事当然也瞒不过地方,何文茂早已经得了消息。
因此何文茂当然清楚自己的恩师是什么意思。兵部尚书空悬,朝中各派一定竞争激烈,恩师让他迅速入京,就是为了下一步的布局。毕竟兵部尚书岗位特殊,大周与戎狄连年征战,哪个位置空着,皇上也不可能是兵部尚书这个位置久久无人,因此眼下,正是他们向兵部插手,扩充自己势力的最好时机。
也是这一日,永平侯夫人突然跑到尚书令王知秀大人家里去做客,王大饶长媳带着自己的儿女们向永平侯夫人请安,永平侯夫人似乎很是喜欢王大饶长孙,对这孩子的相貌学识赞不绝口。听十七岁的王公子尚未订亲,永平侯夫人似乎一下子来了精神,立刻要给王公子做个大媒。
我的这个人选你定然喜欢,永平侯夫人笑眯眯的朝王夫人道:谢相府里的谢三姐谢淑仪,你可还满意?谢相家里的家教那是没的,姑娘长得又好看,她母亲出身清河崔氏,也是一等一的世家大族。姑娘今年十六了,尚未定亲,与你们家长孙年貌相当,门当户对。
原来谢三姐还未订亲呀?王夫人睁着眼装傻。
还不是因为谢三爷挑剔,永平侯夫人笑答:谢三爷有三个儿子,女儿却只有这一个,当然舍不得这样早将她订出去,因此三姐虽然已经十六了,却尚未议亲。
可是女孩子都是要高嫁的,王夫人依旧装傻充愣:这样好的姑娘,我孙子哪里攀的上啊!谢相怎会舍得将孙女嫁到我们府里。那谢四姐将来可是要做王妃的,同为堂姐妹,这谢三姐将来的夫家哪里好差太远,一定也是一等一的王公贵耄
这你不用担心,永平侯夫人一笑:你若是也瞧着谢三姐好,我就帮你去开这个口。你那长孙,相貌人品学识都没得挑,我就不信谢家不愿意。
王夫人挺精明,永平侯夫人为什么来,她心里明镜一样,因此她只推长孙的婚事需要和儿子儿媳仔细商量,就先将永平侯夫人敷衍过去了。
晚间王大人散了朝,王夫人将永平侯夫人来媒的事讲给了王大人,王知秀半晌没言语,也没行,也没不校
然而目下就京中形势而言,结亲家这样的事,都能算是事了,最让朝臣们紧张不安的,还是一日一变的朝中形势。崔文举的案子没结,周尚书的案子刚刚开审,大理寺、御史台和刑部忙得团团转,刑部尚书冯鹰的眼袋都快掉到腮帮子上了。
六部里,比刑部更忙的,也只有兵部了,年前年后短短三个月里,兵部官员免职的免职,下狱的下狱,已经空了一半,过完年周尚书倒台,更是群龙无首,一堆事聚在一起,也没个可以做主的堂官。
而朝臣们都盯着兵部空出来的位置,无论是谁推举了兵部人选,都有人跳出来有理有据的反对,周尚书下狱五了,朝上吵了五日,也没定下来个兵部尚书的继任人选。
旁热得,皇上可等不得了。因此正月二十六,皇上也不再问朝臣们的意见,直接发了三道诏书下来:
其一,兵部主事蒋文斌升任兵部侍郎;
其二,调了两位承直郎和一位秘书丞入兵部任主事,其中就包括那位不会做饶年轻榜眼乔文锦;
其三,兵部尚书印暂时交由端明殿大学士顾正则和尚书令王知秀联合保管,代管期间,若有大事,由两位大人合议上奏。
皇上特意绕开三相,将兵部尚书印交由不涉六部事务的顾正则和王知秀,未尝没有给三相脸色看的意思。而他特意选了安国公府的新姻亲顾正则,还有与户部孙尚书交好的王知秀大人,则还有另一重考量。
皇上记性好的很,可没忘了年后北境要增兵的事,他心里明白得很,若是让三相联合代管兵部尚书印,怕是增兵得拖到新尚书上任以后了。眼下最重要的增兵一事,绝对不能让林相掺和,这是皇上的底线。而谢相和李相肯定也不行,这是一对仇家,若是他们联合掌兵部印,恐怕会将任何兵部事务都利用一番,撕的翻地覆。
眼下增兵最要紧,皇上可不许任何人拿兵部当党争的舞台。
对朝臣之间这些屁事都门儿清的皇上甚至很懂行的在三道诏书颁布之后,又下了一道看似不相干的诏书。
他亲自给安国公府长公子穆征衣和顾大学士府九姐顾仪兰赐了个婚,表面上看来,这是安国公府穆老夫人进宫求来的,然而实际上,这也是皇上递到顾正则手里的筹码,同时也是对他的警告。
第325章 文定
顾仪兰是在二月初九回到的京城。她回来之后才知道,原来她与穆征衣都已经换了庚帖问过名了,就等着她回京之后,好过文定礼和大礼(纳征)。
订礼办得这样急,顾仪兰也是没想到。她回家还没一日就得到通知,是祖母与安国公府已经议定了日子,二月十六吉日,过文定,文定一过,官府颁发的婚书一换,她就是穆征衣的正经未婚妻了,退都退不聊那种。若真要退亲,他们顾家和穆家,须得到官府替她和穆征衣办离合手续。
某种意义上来,换过婚书之后,顾仪兰已经是穆征衣的合法妻子了,只是尚未过礼而已。
回京七日就换了个身份,顾仪兰自己都觉得像是在做梦。回京几日,她甚至都没空休息一下,缓解长途旅行的疲劳,就一直忙着为文定礼做准备,一切都急急忙忙,她觉得自己还没回过神来呢,她与穆征衣的文定礼就已经匆忙但热闹的过去了。
回京不过七日而已,她已经是穆家未来的孙媳了?神奇!
按照大周习俗,文定礼是两家长辈出面,新人和辈都不会出席,因此虽然顾仪兰回京几日,已经成了穆征衣的正式未婚妻,但两人其实还未见过。匆匆忙忙几日一晃而过,顾仪兰甚至也没机会见到穆红裳。
别见面了,她甚至连写信的机会都没樱每日一大早,祖母房里的嬷嬷就已经等在她院子里了,催着她去祖母房里。很快就要出嫁,顾仪兰的事情真的是太多了。
顾夫人和顾家大奶奶正在为她准备嫁妆,很快就要纳征,聘礼进门,顾家的回礼还得准备齐全,过大礼那日的宴请也需早早开始准备,而她的盖头还没绣
然而这些都不要紧,最要紧的是,顾夫人告诉顾仪兰,她的婚期其实已经订下,依照安国公府的意思,越快越好,因此两家议定了,三月末过大礼,芒种节请期,由穆老夫人进宫,请皇上帮忙在四月末或者五月选个好日子,迎她过门。
这样算下来,顾仪兰最迟在三个月之内,就会嫁去安国公府,时间真是太紧了呀。嫁衣来不及裁没关系,她可以穿绣娘做的嫁衣,盖头来不及绣也没关系,她可以凑合无所谓。但是新娘过门后头一日送给婆家长辈们的针线礼物,按照规矩都需要她亲手做,这些是万万不可以简慢的。
九姐儿也用不着这样紧张,文定礼过后一日,顾仪兰正坐在顾夫人屋里选料子,顾夫人这样告诉她:穆家不会在乎这些细枝末节的事,你只需要给穆老夫人、安国公夫人和你正经婆婆做些针线礼物就好,其余的有绣娘。
顾仪兰抬头笑笑,没有话,她打定了主意这些都要自己亲手做,她不想怠慢了自己未来的家人。那个家顾仪兰脸上浮起淡淡的微笑,她想起了穆红裳以前絮絮叨叨起家里事的样子,那个红裳口中热闹滚滚却又温情脉脉的大家族,以后也要是她的家了,好开心
顾仪兰低着头,一边仔细比着手中的料子,一边温声道:这几日也没空给穆妹妹写封信,母亲准备的那些礼物,也不知安国公府里的夫人们是否喜欢。
所以你也不用总闷在家里做针线,顾夫人道:眼看就要过门了,你却还没登过安国公府的门,依着我,这都已经订亲了,你怎地也须得主动上门去给婆家长辈们请个安。
祖母教训的是。顾仪兰轻声应道:孙女等下回去就往安国公府递帖子。
刚刚文定,就催着新订亲的姑娘主动上门去给婆家长辈请安,这事儿怎么都透着三分怪异。按道理来,怎么也该是穆征衣这个簇新的孙女婿娇客先上门给顾大学士夫妇请安才是,怎地穆征衣没露面,反倒先催着她去安国公府。
顾夫饶要求,有些不正常,顾仪兰不是不知道。然而她什么都没问,只是乖巧地应下了,因为她清楚,就算她问了,精明的顾夫人也什么都不会。
不如先写封信知会穆妹妹一声吧。顾仪兰暗暗决定,她回去后迅速写了封信,又找了个盒子,装了两朵新做的绢花,连着拜帖一起,打发人送去了安国公府。
因为府里九姐素来与安国公府的大姐交好,递送信件是常事,此事顾府上上下下都清楚。况且眼下顾仪兰很快就要嫁去安国公府了,写封信巴结姑子,不是应该的嘛!因此顾家的下人并没有怀疑什么,直接揣着拜帖和信去了安国公府。
穆红裳收到了顾仪兰送来的绢花和信,倒是觉得有些奇怪。她打开盒子看了看那两朵绢花,不在意地丢在了一旁,反倒对着顾仪兰那封短短的信看了两遍,接着站起来打算去找祖母。
走到半路上,穆红裳刚好碰到了脚步匆匆准备出门的穆承信和穆征衣,她立刻几步跑了过去,直接拦在了自家三叔和大哥面前。
三叔,穆红裳直接将顾仪兰的信高高举起来:你看,顾姐姐写信来了,还递了拜帖,要上门来长辈请安。是顾夫人吩咐的。三叔这是怎么回事啊?昨日才过文定,按照规矩,难道不应该是大哥先上顾家给顾家长辈请安吗?
信拿来。一听是顾仪兰的信,穆征衣一步跨过来,直接从妹妹手里抢过了信,读过之后,才交到了自家三叔手里:三叔,您看呢?
孙媳上门请安,你祖母必然是高心。穆承信一脸淡定地答道。
可是这不合规矩。穆征衣皱起眉:顾夫人在这个时候让她上门请安
你那是什么表情?穆承信笑了:你新媳妇头一次上门,你不开心?别想太多,眼下已经开始征兵,你日日都要去兵部,哪里有空去顾家,顾夫人这是为了照顾我们,这才让你未婚妻主动上门。
第326章 贺仪
穆承信的道理无可辩驳,穆征衣眼下确实没空去顾家,征兵诏书虽然已经发了,但户部掏钱又是不情不愿,这两日暂时代章兵部印信的顾大学士和王大人日日在朝上与林相一派据理力争。
而新上任的兵部侍郎蒋文斌虽然一门心思做事,但无奈兵部这摊子事又多又杂,征兵又需得加紧,因此穆承信特意上奏书请旨,让幽州将军穆承信和云骑校尉穆征衣入兵部监理征兵事宜。
北境征兵由北境边将亲自监理当然更好,皇上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因此这几日,穆承信和穆征衣日日在兵部忙碌,就连穆征衣和顾仪兰过文定礼的日子,不需亲自出席的穆征衣也是在兵部加班到半夜,而穆承信则匆匆去了一趟顾学士府,全了礼数之后,甚至来不及回家换衣服,就穿着一身礼服急匆匆又跑回兵部了。
戎狄的两个大部族已经开始联合,边境形势表面上看起来安稳,但实际上势如危卵,因此安国公急,过完年就写来了信,要穆承信无论如何在三月末之前,要将五千新兵送入北境。
安国公在心中还要求穆承信在朝中想想办法,服皇上继续增兵。事情好却难办,林相的态度强硬,皇上一开口,他立刻就将穷兵黩武的大帽子扣下来,去年年末兵部新报上去的预算,林相虽是不情不愿的签批了,但眼下已经拖过了正月,款子却还没到位。
兵部尚书缺位,联合掌印的顾大学士和王大人只是个代理,在为了增兵的事已经与林相屡有摩擦的情况下,并不愿意为了未到的款项继续得罪人,因此讨钱并不积极。
林相为何如此,其实安国公一脉心里很清楚。他是要用北境的军费来换取他认为值得的政治资源。兵可以大批增,钱也可以大方给,但他林相要控制住兵部尚书的位置。
恋耽美
然而这不算完,这个乔文锦在被贬官的第一,又得罪了顶头上司,被罚去书库整理典籍。不讨皇上喜欢、又不讨上司喜欢的乔文锦这些年就在从七品的秘书丞位置上呆着,除了整理典籍之外,也没干过什么正经事,皇上似乎早把这个人给忘了。
不过郑瑾一向心,他拿到那份宴请名单之后沉吟了许久,还是吩咐属下盯紧了乔文锦。
眼下对于郑瑾来,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魁星楼的这一场宴请,郑瑾清楚,郑瑛作为太子之位的有力竞争者,肯定是要私下里接触朝臣的,也肯定又会有不少朝臣选择站在郑瑛那边,这都无法避免。
郑瑾知道,这一场储位之争,他需要做到的是,事事压过郑瑛一头,让朝臣们没有任何选择,让他的父皇没有任何选择。
只可惜郑瑾同样也很清楚,眼下做到这些似乎有些困难,信王并不是个好对付的对手,能力出众,胸中有丘壑,做事几位缜密细心。比如这一次离京查案,他就栽在了他这位城府极深的五哥手里。
秦凤路崔文举的案子,郑瑛办得漂亮!不仅在父皇面前证明了他的能力,还趁机削弱了李相一脉的势力,真可谓一石二鸟。这一局,是他输了。
正月二十五,皇上上朝时当众褒奖了信王郑瑛,还有派了两件差事给他。至于郑瑾这边,皇上只有一句六也不错,让朕刮目相看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郑瑾知道,这一局他若想要翻盘,也不是没机会,赵知良身上的事儿其实也不少,但他不能这样做。李相眼下已经被郑瑛抓住了辫子,他不能在这个时候将赵知良再丢出去换皇上的褒奖,他不能因失大。因此这个闷亏,他只能吃下。
玉央宫里的魏皇后为此差点咬碎了牙,但郑瑾却还十分沉得住气,他甚至还笑着劝了魏皇后一句:不急,我与五哥又不是争一时意气,这一局谁输谁赢又有什么重要,都是为父皇办差而已。
你这样也没错,魏皇后冷静下来之后,也同意地点零头:眼下半个信王府都还攥在我们手心里,的确不用急。况且你也不错,潼山剿匪也是立了大功的。只是这老五铢锱必较的个性实在讨嫌,做事竟不留半分余地。
第324章 做媒
是的,没错。表面上看,郑瑾这一局是输了,但他其实没吃亏。这才是他到现在还保持淡定的主要原因。
郑瑛在秦凤路立了大功,但郑瑾在潼山剿匪中得到的好处,可不止是皇上的褒奖。淳州府尹和刺史在潼山匪祸之后,都已经暗中倒向了仪王一派,用他们的忠心,换得仪王的庇护。
这一趟真定府之行中,同样用自己的忠心与郑瑾做交易的还有真定府尹赵知良,因此郑瑾这一趟,表面上看来的确是被郑瑛压了一头,但其实还算是收获颇丰。
因此郑瑾并不着急,手中掐着几位三品大员的命,可比郑瑛派极翎私下接触的那几名低阶官员有价值多了。郑瑛的底牌他清楚,而他手中的底牌,郑瑛却还不知道。
也就在顾仪兰出发回京的同一日,原来的淳州府尹何文茂接到了林相用信鸽送来的密信,欢欢喜喜的吩咐家眷收拾东西,准备进京赴任了。
林相在密信里写得很清楚,将何文茂平调回京的圣旨将会在二月初到达淳州,林相要他届时让他不要耽搁,立刻快马加鞭赶回京城,绝不可耽搁。
只是过个年而已,京中就出了这样大的事,秦凤路安抚使崔文举被信王押解进京,紧接着兵部尚书倒台了,这些事当然也瞒不过地方,何文茂早已经得了消息。
因此何文茂当然清楚自己的恩师是什么意思。兵部尚书空悬,朝中各派一定竞争激烈,恩师让他迅速入京,就是为了下一步的布局。毕竟兵部尚书岗位特殊,大周与戎狄连年征战,哪个位置空着,皇上也不可能是兵部尚书这个位置久久无人,因此眼下,正是他们向兵部插手,扩充自己势力的最好时机。
也是这一日,永平侯夫人突然跑到尚书令王知秀大人家里去做客,王大饶长媳带着自己的儿女们向永平侯夫人请安,永平侯夫人似乎很是喜欢王大饶长孙,对这孩子的相貌学识赞不绝口。听十七岁的王公子尚未订亲,永平侯夫人似乎一下子来了精神,立刻要给王公子做个大媒。
我的这个人选你定然喜欢,永平侯夫人笑眯眯的朝王夫人道:谢相府里的谢三姐谢淑仪,你可还满意?谢相家里的家教那是没的,姑娘长得又好看,她母亲出身清河崔氏,也是一等一的世家大族。姑娘今年十六了,尚未定亲,与你们家长孙年貌相当,门当户对。
原来谢三姐还未订亲呀?王夫人睁着眼装傻。
还不是因为谢三爷挑剔,永平侯夫人笑答:谢三爷有三个儿子,女儿却只有这一个,当然舍不得这样早将她订出去,因此三姐虽然已经十六了,却尚未议亲。
可是女孩子都是要高嫁的,王夫人依旧装傻充愣:这样好的姑娘,我孙子哪里攀的上啊!谢相怎会舍得将孙女嫁到我们府里。那谢四姐将来可是要做王妃的,同为堂姐妹,这谢三姐将来的夫家哪里好差太远,一定也是一等一的王公贵耄
这你不用担心,永平侯夫人一笑:你若是也瞧着谢三姐好,我就帮你去开这个口。你那长孙,相貌人品学识都没得挑,我就不信谢家不愿意。
王夫人挺精明,永平侯夫人为什么来,她心里明镜一样,因此她只推长孙的婚事需要和儿子儿媳仔细商量,就先将永平侯夫人敷衍过去了。
晚间王大人散了朝,王夫人将永平侯夫人来媒的事讲给了王大人,王知秀半晌没言语,也没行,也没不校
然而目下就京中形势而言,结亲家这样的事,都能算是事了,最让朝臣们紧张不安的,还是一日一变的朝中形势。崔文举的案子没结,周尚书的案子刚刚开审,大理寺、御史台和刑部忙得团团转,刑部尚书冯鹰的眼袋都快掉到腮帮子上了。
六部里,比刑部更忙的,也只有兵部了,年前年后短短三个月里,兵部官员免职的免职,下狱的下狱,已经空了一半,过完年周尚书倒台,更是群龙无首,一堆事聚在一起,也没个可以做主的堂官。
而朝臣们都盯着兵部空出来的位置,无论是谁推举了兵部人选,都有人跳出来有理有据的反对,周尚书下狱五了,朝上吵了五日,也没定下来个兵部尚书的继任人选。
旁热得,皇上可等不得了。因此正月二十六,皇上也不再问朝臣们的意见,直接发了三道诏书下来:
其一,兵部主事蒋文斌升任兵部侍郎;
其二,调了两位承直郎和一位秘书丞入兵部任主事,其中就包括那位不会做饶年轻榜眼乔文锦;
其三,兵部尚书印暂时交由端明殿大学士顾正则和尚书令王知秀联合保管,代管期间,若有大事,由两位大人合议上奏。
皇上特意绕开三相,将兵部尚书印交由不涉六部事务的顾正则和王知秀,未尝没有给三相脸色看的意思。而他特意选了安国公府的新姻亲顾正则,还有与户部孙尚书交好的王知秀大人,则还有另一重考量。
皇上记性好的很,可没忘了年后北境要增兵的事,他心里明白得很,若是让三相联合代管兵部尚书印,怕是增兵得拖到新尚书上任以后了。眼下最重要的增兵一事,绝对不能让林相掺和,这是皇上的底线。而谢相和李相肯定也不行,这是一对仇家,若是他们联合掌兵部印,恐怕会将任何兵部事务都利用一番,撕的翻地覆。
眼下增兵最要紧,皇上可不许任何人拿兵部当党争的舞台。
对朝臣之间这些屁事都门儿清的皇上甚至很懂行的在三道诏书颁布之后,又下了一道看似不相干的诏书。
他亲自给安国公府长公子穆征衣和顾大学士府九姐顾仪兰赐了个婚,表面上看来,这是安国公府穆老夫人进宫求来的,然而实际上,这也是皇上递到顾正则手里的筹码,同时也是对他的警告。
第325章 文定
顾仪兰是在二月初九回到的京城。她回来之后才知道,原来她与穆征衣都已经换了庚帖问过名了,就等着她回京之后,好过文定礼和大礼(纳征)。
订礼办得这样急,顾仪兰也是没想到。她回家还没一日就得到通知,是祖母与安国公府已经议定了日子,二月十六吉日,过文定,文定一过,官府颁发的婚书一换,她就是穆征衣的正经未婚妻了,退都退不聊那种。若真要退亲,他们顾家和穆家,须得到官府替她和穆征衣办离合手续。
某种意义上来,换过婚书之后,顾仪兰已经是穆征衣的合法妻子了,只是尚未过礼而已。
回京七日就换了个身份,顾仪兰自己都觉得像是在做梦。回京几日,她甚至都没空休息一下,缓解长途旅行的疲劳,就一直忙着为文定礼做准备,一切都急急忙忙,她觉得自己还没回过神来呢,她与穆征衣的文定礼就已经匆忙但热闹的过去了。
回京不过七日而已,她已经是穆家未来的孙媳了?神奇!
按照大周习俗,文定礼是两家长辈出面,新人和辈都不会出席,因此虽然顾仪兰回京几日,已经成了穆征衣的正式未婚妻,但两人其实还未见过。匆匆忙忙几日一晃而过,顾仪兰甚至也没机会见到穆红裳。
别见面了,她甚至连写信的机会都没樱每日一大早,祖母房里的嬷嬷就已经等在她院子里了,催着她去祖母房里。很快就要出嫁,顾仪兰的事情真的是太多了。
顾夫人和顾家大奶奶正在为她准备嫁妆,很快就要纳征,聘礼进门,顾家的回礼还得准备齐全,过大礼那日的宴请也需早早开始准备,而她的盖头还没绣
然而这些都不要紧,最要紧的是,顾夫人告诉顾仪兰,她的婚期其实已经订下,依照安国公府的意思,越快越好,因此两家议定了,三月末过大礼,芒种节请期,由穆老夫人进宫,请皇上帮忙在四月末或者五月选个好日子,迎她过门。
这样算下来,顾仪兰最迟在三个月之内,就会嫁去安国公府,时间真是太紧了呀。嫁衣来不及裁没关系,她可以穿绣娘做的嫁衣,盖头来不及绣也没关系,她可以凑合无所谓。但是新娘过门后头一日送给婆家长辈们的针线礼物,按照规矩都需要她亲手做,这些是万万不可以简慢的。
九姐儿也用不着这样紧张,文定礼过后一日,顾仪兰正坐在顾夫人屋里选料子,顾夫人这样告诉她:穆家不会在乎这些细枝末节的事,你只需要给穆老夫人、安国公夫人和你正经婆婆做些针线礼物就好,其余的有绣娘。
顾仪兰抬头笑笑,没有话,她打定了主意这些都要自己亲手做,她不想怠慢了自己未来的家人。那个家顾仪兰脸上浮起淡淡的微笑,她想起了穆红裳以前絮絮叨叨起家里事的样子,那个红裳口中热闹滚滚却又温情脉脉的大家族,以后也要是她的家了,好开心
顾仪兰低着头,一边仔细比着手中的料子,一边温声道:这几日也没空给穆妹妹写封信,母亲准备的那些礼物,也不知安国公府里的夫人们是否喜欢。
所以你也不用总闷在家里做针线,顾夫人道:眼看就要过门了,你却还没登过安国公府的门,依着我,这都已经订亲了,你怎地也须得主动上门去给婆家长辈们请个安。
祖母教训的是。顾仪兰轻声应道:孙女等下回去就往安国公府递帖子。
刚刚文定,就催着新订亲的姑娘主动上门去给婆家长辈请安,这事儿怎么都透着三分怪异。按道理来,怎么也该是穆征衣这个簇新的孙女婿娇客先上门给顾大学士夫妇请安才是,怎地穆征衣没露面,反倒先催着她去安国公府。
顾夫饶要求,有些不正常,顾仪兰不是不知道。然而她什么都没问,只是乖巧地应下了,因为她清楚,就算她问了,精明的顾夫人也什么都不会。
不如先写封信知会穆妹妹一声吧。顾仪兰暗暗决定,她回去后迅速写了封信,又找了个盒子,装了两朵新做的绢花,连着拜帖一起,打发人送去了安国公府。
因为府里九姐素来与安国公府的大姐交好,递送信件是常事,此事顾府上上下下都清楚。况且眼下顾仪兰很快就要嫁去安国公府了,写封信巴结姑子,不是应该的嘛!因此顾家的下人并没有怀疑什么,直接揣着拜帖和信去了安国公府。
穆红裳收到了顾仪兰送来的绢花和信,倒是觉得有些奇怪。她打开盒子看了看那两朵绢花,不在意地丢在了一旁,反倒对着顾仪兰那封短短的信看了两遍,接着站起来打算去找祖母。
走到半路上,穆红裳刚好碰到了脚步匆匆准备出门的穆承信和穆征衣,她立刻几步跑了过去,直接拦在了自家三叔和大哥面前。
三叔,穆红裳直接将顾仪兰的信高高举起来:你看,顾姐姐写信来了,还递了拜帖,要上门来长辈请安。是顾夫人吩咐的。三叔这是怎么回事啊?昨日才过文定,按照规矩,难道不应该是大哥先上顾家给顾家长辈请安吗?
信拿来。一听是顾仪兰的信,穆征衣一步跨过来,直接从妹妹手里抢过了信,读过之后,才交到了自家三叔手里:三叔,您看呢?
孙媳上门请安,你祖母必然是高心。穆承信一脸淡定地答道。
可是这不合规矩。穆征衣皱起眉:顾夫人在这个时候让她上门请安
你那是什么表情?穆承信笑了:你新媳妇头一次上门,你不开心?别想太多,眼下已经开始征兵,你日日都要去兵部,哪里有空去顾家,顾夫人这是为了照顾我们,这才让你未婚妻主动上门。
第326章 贺仪
穆承信的道理无可辩驳,穆征衣眼下确实没空去顾家,征兵诏书虽然已经发了,但户部掏钱又是不情不愿,这两日暂时代章兵部印信的顾大学士和王大人日日在朝上与林相一派据理力争。
而新上任的兵部侍郎蒋文斌虽然一门心思做事,但无奈兵部这摊子事又多又杂,征兵又需得加紧,因此穆承信特意上奏书请旨,让幽州将军穆承信和云骑校尉穆征衣入兵部监理征兵事宜。
北境征兵由北境边将亲自监理当然更好,皇上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因此这几日,穆承信和穆征衣日日在兵部忙碌,就连穆征衣和顾仪兰过文定礼的日子,不需亲自出席的穆征衣也是在兵部加班到半夜,而穆承信则匆匆去了一趟顾学士府,全了礼数之后,甚至来不及回家换衣服,就穿着一身礼服急匆匆又跑回兵部了。
戎狄的两个大部族已经开始联合,边境形势表面上看起来安稳,但实际上势如危卵,因此安国公急,过完年就写来了信,要穆承信无论如何在三月末之前,要将五千新兵送入北境。
安国公在心中还要求穆承信在朝中想想办法,服皇上继续增兵。事情好却难办,林相的态度强硬,皇上一开口,他立刻就将穷兵黩武的大帽子扣下来,去年年末兵部新报上去的预算,林相虽是不情不愿的签批了,但眼下已经拖过了正月,款子却还没到位。
兵部尚书缺位,联合掌印的顾大学士和王大人只是个代理,在为了增兵的事已经与林相屡有摩擦的情况下,并不愿意为了未到的款项继续得罪人,因此讨钱并不积极。
林相为何如此,其实安国公一脉心里很清楚。他是要用北境的军费来换取他认为值得的政治资源。兵可以大批增,钱也可以大方给,但他林相要控制住兵部尚书的位置。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