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百度云(16)
第42章 缘由
谢相家里当然也受到了礼亲王府的请柬,谢相从宫里回来的时候,谢夫人正带着几个儿媳核礼单。
九月二十三往礼亲王府送的礼,谢夫人举了举手中的礼单:老爷可要过目?
你看着办,这些你做主就好。谢相不感兴趣地挥挥手,转身朝站在一旁的三位儿媳吩咐道:已经晚了,你们就先回去吧。
三位儿媳妇一听就知道,是公公婆婆有话说,嫌她们碍事了,因此三人赶忙告辞出来,刚刚走出谢夫人的院子,就看见谢家大爷谢常静脚步匆匆,正往谢夫人院子里来。
谢家二奶奶和三奶奶看到大伯过来,朝谢常静打了个招呼就告辞离开了,谢大奶奶则站在原地没动,微笑着问道:大爷可是过来找父亲的?
父亲唤我过来的,谢常静朝自己的妻子点点头,也露出微笑,态度倒不像前几日那般不冷不热:你先回去,别在这里等我,秋日里天凉了,我等等就回去了。
这就是晚上要去大奶奶房里的意思,谢大奶奶还没说什么,她身旁的丫鬟已经露出欢喜的微笑。自从谢淑柔挨了谢相的训斥,这些日子谢大爷对谢大奶奶都有些不冷不热,今日态度好转,谢大奶奶自然欢喜,她目送谢常静进入谢夫人的院子之后才转身,一路往自己院子走,一路细声嘱咐自己的丫鬟为谢大爷炖汤,整治小菜。
等下叫沐风和柔儿过来给大爷请安,谢大奶奶心情很好地吩咐:这些日子柔儿日日闷在自己院子里,刚好让她出来走走。
大奶奶丫鬟犹豫了一下才开口:还是等大爷过来以后再叫三少爷和四小姐吧。大爷有日子没过来了,定是想跟大奶奶说几句体己话,少爷小姐们
嗯,也好。谢大奶奶脸上微微发红,温温柔柔地应道:我们先回去等大爷。
谢常静是谢夫人的嫡长子,一看到他进来,谢夫人立刻露出笑容:老大怎地这时候过来了?你媳妇刚走。
是听说今日朝上的事了吧?谢丞相端着茶抬起眼皮问道。谢常静是谢丞相第一得意的儿子,三十岁那年就考上了进士,选了儒林郎待补不过半年,就选了太常博士,又不过三个月就补了从七品监察御史。
眼下谢常静不过三十六岁而已,已经是个正六品侍御史了,官位虽算不上高,但位置却重要。谢常静是谢丞相嫡长子,从小被谢相亲自精心教养,自然精明能干,且谢常静人情通达,并不像一般高官子弟一样目下无人,因此他在同僚中人缘很好,在同榜学子中,也是个领袖一样的人物。
兵部那位蒋主事,就是与谢常静同榜的进士,他们两人是当年那一榜学子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两人关系一直处得相当不错,是十分要好的朋友,这次北境之事,也是蒋主事主动求到了谢常静的头上。
是。谢常静点点头:听闻父亲在朝上向圣上建议,让工部调拨民夫物料去北境?
户部出钱,先修燕州、幽州和朔州,工部调一部分民夫过去即可。谢相一句话就说清楚了眼下的情况:年前不会再有圣裁。你的消息倒快。
没想到父亲这样快就改了主意。谢常静微笑起来:蒋兄得了信,特意来找我道谢。
穆经略的奏疏我也看了,所思所虑颇有道理。谢丞相面色平静地答道:北境之事是大事,未雨绸缪总是好的。况且无论将来朝中情况如何,大周北境也是要靠穆家守着,得罪他们有什么好处。北境安危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只是国事,对于安国公一家来说,却还干系着穆家人的安危,安国公为了自己的兄弟子侄操心,原本就是人之常情,推己及人,换了我也一样不可能轻易善罢甘休,我何苦与他对着干。
也是父亲审查事理,慎观终始,有先见之明。谢常静微笑地答。
这算不上先见之明,谢丞相一脸严肃地摇摇头:你那个朋友,区区六品兵部主事而已,这些事他都能看明白,我身居相位,难不成还不如他?
能看明白是一回事,肯做却是另一回事。谢常静笑着摇摇头:这些事林相也都明白,但还不是硬顶着不肯松口,若不是父亲肯站出来支持安国公,我看北境之事若要决断还早。
林相和我不一样,谢相摇头叹气:林相掌管吏部和户部,毕竟无论是募兵还是修城防,实打实拿钱出来的是户部,每年收上来的库银总是有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安国公的奏议对于户部来说,压力也的确太大了些,贸然应了,到时户部拿不出钱怎么办?这个责任可就成了林相和孙尚书的了。而且林相年纪大了,又身居高位多年,难免刚愎自用
在一旁听了半日不出声的谢夫人此时突然开口补了一句:老爷今日在朝上公开支持安国公,就不怕林相不高兴?
我怕什么?谢相冷哼一声:我就是什么都不做,他看我也未必顺眼。
这倒是真的。谢常静点点头:今日蒋兄跟我说,他们兵部主事有了缺,依稀听说要补上一科的传胪,那位可是林相的学生啊!
哼!谢相冷哼一声:我看他没有知足的时候。这事儿你不用管了,我寻个合适的机会给李相递个消息。
儿子知道了。谢常静点点头:另外,和父亲讨个主意,兵部选人的事安国公应当也说得上话,虽然他不会主动开口,但皇上若有问,他必是要答的,要不要给他也递个消息?
第43章 筹划
不用。谢相微笑起来:安国公是个心理有数的人,有些事无需点透。倒是你那个朋友此次他身为钦差主动上疏帮穆经略说话,还为了北境之事奔走筹谋。安国公对他应当印象不错。你之前说,你和他是至交好友?
是!谢常静微笑答道:他是潭州蒋氏出身,当年二甲第七,有个伯父在密州做知州,人也年轻,比我小几岁,同榜学子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当年那一榜,也就是他与我最为投缘,多年相处,算是知己至交。
从此次北境之事就可看出,此人胸中有大丘壑,谢相抬起头,微笑地看了自家儿子一眼:如此谋国之臣,做个小小的主事可是浪费了。
是啊!谢常静露出了然的微笑:若是侍郎有缺就好了。
嗯!谢相点点头:若是有人推举蒋主事做兵部侍郎,安国公应当乐见其成。
说起安国公,谢夫人看了自家相公和儿子一眼:宫里还没消息捎出来吗?过几日就是九月二十三了,礼亲王生辰,圣上倒是派了谁去宣旨拜寿。是咱们五皇子还是六皇子啊?
无妨,谢相摇摇头:我已经递了话进宫。真派了六皇子也无所谓,让咱们五皇子找个借口求了皇上,与六皇子同去,皇上应当不会拒绝。皇上眼下要给礼亲王做面子,巴不得阵仗更大些呢。
如此就好。谢夫人点点头:那咱们家里,我想着也别去太多人了,省得太过显眼。
就老大一家子跟着咱们去吧,谢相点点头:咱们老两口,老大两口子,孩子就带沐风。至于柔儿
柔儿要去!谢相一句话没说完,谢夫人先抿嘴笑起来:礼亲王生辰大宴宾客,安国公夫人应当会带着穆大小姐去拜寿。
唔!也好!谢相点点头:如此说来,柔儿是比旁人要更合适些。只是常静多嘱咐她几句,私下里递送些小礼物不妨事,去赴宴当着人还是谨慎些,莫要显得太过热情。
眼下还需要避这个嫌?谢夫人微微挑眉:若是安国公举家出席,难不成也不让沐风和穆家公子们一处玩?
谢相想了想之后才答道:安国公夫妻若是要带公子出席,也只可能是穆家二公子穆铁衣。但穆铁衣转年就十八了,很快就要赴北境边关,他会不会去拜寿还两说。若真去了也无妨,让沐风机灵点,旁的都无所谓,别让六皇子找到机会与穆家公子单独说话就好。
父亲放心,儿子知道了。谢常静点点头:儿子这就回去嘱咐沐风和柔儿。
谢相点点头,谢常静给父母行了礼之后,转身匆匆出去了,直奔谢大奶奶的院子。看到儿子走了之后,谢夫人才笑着开了口:别看老爷前几日训斥了柔儿,其实心里还是疼她的。
柔儿那孩子有时候是有些不大懂事,谢相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做事顾前不顾尾。前些日子不知怎么想的,居然撺掇着我与安国公交好。这是她该管的事吗?也太不知分寸!但反过来想想,柔儿虽糊涂,说出的话来也不像样,但的确是在为家里着想。后宅的女孩子,也没什么见识,但却心心念念地为家里打算,只这一点,她就比仪儿她们强出许多。
这不是还小呢吗!不懂事教一教就好了,谢夫人立刻开始为自己的嫡孙女开脱:柔儿是聪明孩子,也不是一直不长进。眼下不久已经开始懂事了嘛,旁的不说,单说她送去给穆大小姐的那些礼,一看就是费了好大的心思。也就是咱们柔儿,旁人哪能弄了这样好的东西去送人。
穿越党谢淑柔不知道,她仔细想出来巴结穆红裳的那些礼物,已经让她在祖父祖母的眼中改善印象了。不过就算知道了,谢淑柔其实也不太在乎。谢丞相对她的看法,哪有穆红裳对她的看法重要啊!穆家那个大眼睛的小姑娘才是未来的金大腿呢!
谢淑柔眼下正在惊喜中,因为她那个便宜爹通知她,要带她去礼亲王府拜寿,听说安国公夫妻有可能带着穆家大小姐去。谢淑柔她爹正仔仔细细的嘱咐她,让她当着人别显得对穆红裳太热情。
哎呀!好不容易有机会见到穆大小姐,当然要好好表现了!至于便宜爹说的不可太过热情神马哒再说再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她倒是想表现得更热情些,只盼着穆家那个大眼睛的小姑娘肯给她机会。
小姑娘都喜欢什么样的话题?到时候她该说些什么好?要不要提前弄点新礼物去巴结穆大小姐呢?也不知道上次送的绒毛熊和冰皮月饼她喜欢不喜欢
谢淑柔看起来一脸认真听谢常静教诲的模样,实际思绪早就跑远了
而同一时间,受到顾夫人嘱咐的顾仪兰也在想差不多的事。去礼亲王府里拜寿,应该会看到穆家大小姐,毕竟礼亲王是穆大小姐的亲外祖。
想起穆红裳,顾仪兰微微笑起来。她突然想起在公主府甬道边,穆红裳往自家娘亲头上插花的样子了。穆家大小姐,看起来是个心思恪纯之人呢,一双大眼睛亮晶晶的,真是活泼可爱,让人一看就喜欢。
要不要提前准备些礼物带过去呢可是她是跟着祖父祖母去拜寿,若是刻意带着送给穆大小姐的礼物,让人瞧见了似乎不太好。
所以这礼物最好是小巧一些,手帕荷包之类,看起来像是随手转增的物件就最好了。又要不引人注意,又要讨巧出奇,让穆大小姐看一眼就喜欢,这礼物不大好准备呢
第44章 礼亲王府
穆红裳很开心,娘亲说了,九月二十三要带她去礼亲王府拜寿,她和二哥一起去。这礼亲王是她的亲外祖,可是穆红裳真的对自己的外祖父母不太熟悉,从小到大也没去过几回外祖家。
外祖和外祖母还好,礼亲王府的那几位舅舅舅母、姨姨姨夫,还有那些表兄弟姐妹们,她其实更不熟,从小到大也没说过几句话。
她只知道自己的大舅舅被封了承恩郡王,大舅舅家里有三子五女,大舅舅的长子承蒙皇恩,特许袭郡王爵,封了王世子,而礼亲王府的其余孙辈则一视同仁,嫡出男孩子全都封了虚爵,而嫡女们则都给了县主称号。
没错,礼亲王府的孙辈们的封号皇上给的挺痛快,但并没有给发俸禄,是实打实的虚封。
按大周的俸银禄米制度,安国公这个公爵领超一品俸禄,而礼亲王家里的这一大串封号随意的孙辈公爵、县主,也就是多个头衔而已,实际什么都没有,还是靠礼亲王的禄米养着。
有个头衔,好处倒也不是没有,至少是皇上亲封的,说亲的时候好听些不是吗?就比如现在的承恩郡王成亲时,礼亲王府还是个宗室旁支,父亲不是亲王,他自己是个连虚爵都没封的普通宗室子弟。虽然他家中有个妹妹被抱进宫里被太后亲自教养,但当时的太后爱热闹,在宫里养了十几个宗室家的女孩子,谁也没比谁特殊。
像他们这样的宗室旁支多得很,实在不算是什么好门第的人家,若是想娶个世家大族出身的姑娘,那也得从旁支里选,正经的大族嫡支贵女,是看不上这样的宗室旁支的。
因此当年的承恩郡王可真称得上高不成低不就,好不容易才说定了眼下的承恩郡王妃王氏。
承恩郡王妃虽然也姓王,但却不是琅琊王氏出身,而是早早分宗的旁支。但到底是王姓还是大姓,总有些家底,还算是诗礼传家的正经宗族。王氏的祖父进士出身,功名在身,人却迂腐刻板,官运着实一般,在京中多年也只混到了个五品闲差。
五品闲官的孙女,配没啥出息的宗室旁支,倒是门当户对,所以王氏嫁进来了,成了这府里的大儿媳。
承恩郡王的几个弟弟娶的妻子也都跟王氏门第差不多,家里的姐妹嫁得也很一般,除了礼亲王六子的妻子赵氏。
礼亲王六子是礼亲王妃的第三个儿子,比安国公夫人小一岁,他娶妻的时候,家里的姐姐嫁入了安国公府,老爹被封了亲王,大哥被封了郡王,靠着女儿嫁得好,这礼亲王一家真算得上是鸡犬升天,所以这位顶着个虚爵的礼亲王府六爷,居然娶到了辅国公最小的嫡女做媳妇。
不过若让这位六爷自己说,他宁可自己选个媳妇,门第别太高,踏踏实实过日子就好。只可惜他娶亲时候,姐姐已经是安国公夫人,父亲也封了亲王,皇上有意抬举他们礼亲王府,他的媳妇是皇上赐婚,自己压根就没资格选。
门不当户不对,幸好媳妇的个性还可以,六爷也算是个踏实过日的人,因此辅国公的嫡女虽然有些嫌弃丈夫没出息,但两口子过得还不错。
事实上,礼亲王家里的男人都挺没出息,这算毛病吗?其实真不算!有了嫁进安国公府,成了安国公夫人的姑娘,礼亲王府上上下下的男人心里都清楚,他们礼亲王府的男人,必须没出息,省的给妹妹和妹夫招事。
虽然虽然他们这一家子被硬抬举到亲王爵位的宗亲旁支,也真的没啥本事招事吧但自己自觉和被迫自觉是两回事不是吗?至少到目前为止,住在宫里的那一家子,对于礼亲王府这一门远亲的表现还算是满意。
这些年,不是没人打着各种各样的借口来寻上门来,各种结交利诱。当然了,礼亲王府一大家子,也不是人人都谨慎胆小,犯糊涂的还是有的。
比如安国公夫人的嫡亲二哥,还有两个庶妹。只不过不安分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就是了,礼亲王将自己的嫡次子一家逐出了门,断绝了关系,以后再无来往,而两个庶女,一个顶了怡亲王嫡女的名头嫁去草原上一个小部族和亲,嫁出去没多久就死了,而另一个,奉旨出家,早已经落发为尼。
恋耽美
谢相家里当然也受到了礼亲王府的请柬,谢相从宫里回来的时候,谢夫人正带着几个儿媳核礼单。
九月二十三往礼亲王府送的礼,谢夫人举了举手中的礼单:老爷可要过目?
你看着办,这些你做主就好。谢相不感兴趣地挥挥手,转身朝站在一旁的三位儿媳吩咐道:已经晚了,你们就先回去吧。
三位儿媳妇一听就知道,是公公婆婆有话说,嫌她们碍事了,因此三人赶忙告辞出来,刚刚走出谢夫人的院子,就看见谢家大爷谢常静脚步匆匆,正往谢夫人院子里来。
谢家二奶奶和三奶奶看到大伯过来,朝谢常静打了个招呼就告辞离开了,谢大奶奶则站在原地没动,微笑着问道:大爷可是过来找父亲的?
父亲唤我过来的,谢常静朝自己的妻子点点头,也露出微笑,态度倒不像前几日那般不冷不热:你先回去,别在这里等我,秋日里天凉了,我等等就回去了。
这就是晚上要去大奶奶房里的意思,谢大奶奶还没说什么,她身旁的丫鬟已经露出欢喜的微笑。自从谢淑柔挨了谢相的训斥,这些日子谢大爷对谢大奶奶都有些不冷不热,今日态度好转,谢大奶奶自然欢喜,她目送谢常静进入谢夫人的院子之后才转身,一路往自己院子走,一路细声嘱咐自己的丫鬟为谢大爷炖汤,整治小菜。
等下叫沐风和柔儿过来给大爷请安,谢大奶奶心情很好地吩咐:这些日子柔儿日日闷在自己院子里,刚好让她出来走走。
大奶奶丫鬟犹豫了一下才开口:还是等大爷过来以后再叫三少爷和四小姐吧。大爷有日子没过来了,定是想跟大奶奶说几句体己话,少爷小姐们
嗯,也好。谢大奶奶脸上微微发红,温温柔柔地应道:我们先回去等大爷。
谢常静是谢夫人的嫡长子,一看到他进来,谢夫人立刻露出笑容:老大怎地这时候过来了?你媳妇刚走。
是听说今日朝上的事了吧?谢丞相端着茶抬起眼皮问道。谢常静是谢丞相第一得意的儿子,三十岁那年就考上了进士,选了儒林郎待补不过半年,就选了太常博士,又不过三个月就补了从七品监察御史。
眼下谢常静不过三十六岁而已,已经是个正六品侍御史了,官位虽算不上高,但位置却重要。谢常静是谢丞相嫡长子,从小被谢相亲自精心教养,自然精明能干,且谢常静人情通达,并不像一般高官子弟一样目下无人,因此他在同僚中人缘很好,在同榜学子中,也是个领袖一样的人物。
兵部那位蒋主事,就是与谢常静同榜的进士,他们两人是当年那一榜学子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两人关系一直处得相当不错,是十分要好的朋友,这次北境之事,也是蒋主事主动求到了谢常静的头上。
是。谢常静点点头:听闻父亲在朝上向圣上建议,让工部调拨民夫物料去北境?
户部出钱,先修燕州、幽州和朔州,工部调一部分民夫过去即可。谢相一句话就说清楚了眼下的情况:年前不会再有圣裁。你的消息倒快。
没想到父亲这样快就改了主意。谢常静微笑起来:蒋兄得了信,特意来找我道谢。
穆经略的奏疏我也看了,所思所虑颇有道理。谢丞相面色平静地答道:北境之事是大事,未雨绸缪总是好的。况且无论将来朝中情况如何,大周北境也是要靠穆家守着,得罪他们有什么好处。北境安危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只是国事,对于安国公一家来说,却还干系着穆家人的安危,安国公为了自己的兄弟子侄操心,原本就是人之常情,推己及人,换了我也一样不可能轻易善罢甘休,我何苦与他对着干。
也是父亲审查事理,慎观终始,有先见之明。谢常静微笑地答。
这算不上先见之明,谢丞相一脸严肃地摇摇头:你那个朋友,区区六品兵部主事而已,这些事他都能看明白,我身居相位,难不成还不如他?
能看明白是一回事,肯做却是另一回事。谢常静笑着摇摇头:这些事林相也都明白,但还不是硬顶着不肯松口,若不是父亲肯站出来支持安国公,我看北境之事若要决断还早。
林相和我不一样,谢相摇头叹气:林相掌管吏部和户部,毕竟无论是募兵还是修城防,实打实拿钱出来的是户部,每年收上来的库银总是有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安国公的奏议对于户部来说,压力也的确太大了些,贸然应了,到时户部拿不出钱怎么办?这个责任可就成了林相和孙尚书的了。而且林相年纪大了,又身居高位多年,难免刚愎自用
在一旁听了半日不出声的谢夫人此时突然开口补了一句:老爷今日在朝上公开支持安国公,就不怕林相不高兴?
我怕什么?谢相冷哼一声:我就是什么都不做,他看我也未必顺眼。
这倒是真的。谢常静点点头:今日蒋兄跟我说,他们兵部主事有了缺,依稀听说要补上一科的传胪,那位可是林相的学生啊!
哼!谢相冷哼一声:我看他没有知足的时候。这事儿你不用管了,我寻个合适的机会给李相递个消息。
儿子知道了。谢常静点点头:另外,和父亲讨个主意,兵部选人的事安国公应当也说得上话,虽然他不会主动开口,但皇上若有问,他必是要答的,要不要给他也递个消息?
第43章 筹划
不用。谢相微笑起来:安国公是个心理有数的人,有些事无需点透。倒是你那个朋友此次他身为钦差主动上疏帮穆经略说话,还为了北境之事奔走筹谋。安国公对他应当印象不错。你之前说,你和他是至交好友?
是!谢常静微笑答道:他是潭州蒋氏出身,当年二甲第七,有个伯父在密州做知州,人也年轻,比我小几岁,同榜学子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当年那一榜,也就是他与我最为投缘,多年相处,算是知己至交。
从此次北境之事就可看出,此人胸中有大丘壑,谢相抬起头,微笑地看了自家儿子一眼:如此谋国之臣,做个小小的主事可是浪费了。
是啊!谢常静露出了然的微笑:若是侍郎有缺就好了。
嗯!谢相点点头:若是有人推举蒋主事做兵部侍郎,安国公应当乐见其成。
说起安国公,谢夫人看了自家相公和儿子一眼:宫里还没消息捎出来吗?过几日就是九月二十三了,礼亲王生辰,圣上倒是派了谁去宣旨拜寿。是咱们五皇子还是六皇子啊?
无妨,谢相摇摇头:我已经递了话进宫。真派了六皇子也无所谓,让咱们五皇子找个借口求了皇上,与六皇子同去,皇上应当不会拒绝。皇上眼下要给礼亲王做面子,巴不得阵仗更大些呢。
如此就好。谢夫人点点头:那咱们家里,我想着也别去太多人了,省得太过显眼。
就老大一家子跟着咱们去吧,谢相点点头:咱们老两口,老大两口子,孩子就带沐风。至于柔儿
柔儿要去!谢相一句话没说完,谢夫人先抿嘴笑起来:礼亲王生辰大宴宾客,安国公夫人应当会带着穆大小姐去拜寿。
唔!也好!谢相点点头:如此说来,柔儿是比旁人要更合适些。只是常静多嘱咐她几句,私下里递送些小礼物不妨事,去赴宴当着人还是谨慎些,莫要显得太过热情。
眼下还需要避这个嫌?谢夫人微微挑眉:若是安国公举家出席,难不成也不让沐风和穆家公子们一处玩?
谢相想了想之后才答道:安国公夫妻若是要带公子出席,也只可能是穆家二公子穆铁衣。但穆铁衣转年就十八了,很快就要赴北境边关,他会不会去拜寿还两说。若真去了也无妨,让沐风机灵点,旁的都无所谓,别让六皇子找到机会与穆家公子单独说话就好。
父亲放心,儿子知道了。谢常静点点头:儿子这就回去嘱咐沐风和柔儿。
谢相点点头,谢常静给父母行了礼之后,转身匆匆出去了,直奔谢大奶奶的院子。看到儿子走了之后,谢夫人才笑着开了口:别看老爷前几日训斥了柔儿,其实心里还是疼她的。
柔儿那孩子有时候是有些不大懂事,谢相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做事顾前不顾尾。前些日子不知怎么想的,居然撺掇着我与安国公交好。这是她该管的事吗?也太不知分寸!但反过来想想,柔儿虽糊涂,说出的话来也不像样,但的确是在为家里着想。后宅的女孩子,也没什么见识,但却心心念念地为家里打算,只这一点,她就比仪儿她们强出许多。
这不是还小呢吗!不懂事教一教就好了,谢夫人立刻开始为自己的嫡孙女开脱:柔儿是聪明孩子,也不是一直不长进。眼下不久已经开始懂事了嘛,旁的不说,单说她送去给穆大小姐的那些礼,一看就是费了好大的心思。也就是咱们柔儿,旁人哪能弄了这样好的东西去送人。
穿越党谢淑柔不知道,她仔细想出来巴结穆红裳的那些礼物,已经让她在祖父祖母的眼中改善印象了。不过就算知道了,谢淑柔其实也不太在乎。谢丞相对她的看法,哪有穆红裳对她的看法重要啊!穆家那个大眼睛的小姑娘才是未来的金大腿呢!
谢淑柔眼下正在惊喜中,因为她那个便宜爹通知她,要带她去礼亲王府拜寿,听说安国公夫妻有可能带着穆家大小姐去。谢淑柔她爹正仔仔细细的嘱咐她,让她当着人别显得对穆红裳太热情。
哎呀!好不容易有机会见到穆大小姐,当然要好好表现了!至于便宜爹说的不可太过热情神马哒再说再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她倒是想表现得更热情些,只盼着穆家那个大眼睛的小姑娘肯给她机会。
小姑娘都喜欢什么样的话题?到时候她该说些什么好?要不要提前弄点新礼物去巴结穆大小姐呢?也不知道上次送的绒毛熊和冰皮月饼她喜欢不喜欢
谢淑柔看起来一脸认真听谢常静教诲的模样,实际思绪早就跑远了
而同一时间,受到顾夫人嘱咐的顾仪兰也在想差不多的事。去礼亲王府里拜寿,应该会看到穆家大小姐,毕竟礼亲王是穆大小姐的亲外祖。
想起穆红裳,顾仪兰微微笑起来。她突然想起在公主府甬道边,穆红裳往自家娘亲头上插花的样子了。穆家大小姐,看起来是个心思恪纯之人呢,一双大眼睛亮晶晶的,真是活泼可爱,让人一看就喜欢。
要不要提前准备些礼物带过去呢可是她是跟着祖父祖母去拜寿,若是刻意带着送给穆大小姐的礼物,让人瞧见了似乎不太好。
所以这礼物最好是小巧一些,手帕荷包之类,看起来像是随手转增的物件就最好了。又要不引人注意,又要讨巧出奇,让穆大小姐看一眼就喜欢,这礼物不大好准备呢
第44章 礼亲王府
穆红裳很开心,娘亲说了,九月二十三要带她去礼亲王府拜寿,她和二哥一起去。这礼亲王是她的亲外祖,可是穆红裳真的对自己的外祖父母不太熟悉,从小到大也没去过几回外祖家。
外祖和外祖母还好,礼亲王府的那几位舅舅舅母、姨姨姨夫,还有那些表兄弟姐妹们,她其实更不熟,从小到大也没说过几句话。
她只知道自己的大舅舅被封了承恩郡王,大舅舅家里有三子五女,大舅舅的长子承蒙皇恩,特许袭郡王爵,封了王世子,而礼亲王府的其余孙辈则一视同仁,嫡出男孩子全都封了虚爵,而嫡女们则都给了县主称号。
没错,礼亲王府的孙辈们的封号皇上给的挺痛快,但并没有给发俸禄,是实打实的虚封。
按大周的俸银禄米制度,安国公这个公爵领超一品俸禄,而礼亲王家里的这一大串封号随意的孙辈公爵、县主,也就是多个头衔而已,实际什么都没有,还是靠礼亲王的禄米养着。
有个头衔,好处倒也不是没有,至少是皇上亲封的,说亲的时候好听些不是吗?就比如现在的承恩郡王成亲时,礼亲王府还是个宗室旁支,父亲不是亲王,他自己是个连虚爵都没封的普通宗室子弟。虽然他家中有个妹妹被抱进宫里被太后亲自教养,但当时的太后爱热闹,在宫里养了十几个宗室家的女孩子,谁也没比谁特殊。
像他们这样的宗室旁支多得很,实在不算是什么好门第的人家,若是想娶个世家大族出身的姑娘,那也得从旁支里选,正经的大族嫡支贵女,是看不上这样的宗室旁支的。
因此当年的承恩郡王可真称得上高不成低不就,好不容易才说定了眼下的承恩郡王妃王氏。
承恩郡王妃虽然也姓王,但却不是琅琊王氏出身,而是早早分宗的旁支。但到底是王姓还是大姓,总有些家底,还算是诗礼传家的正经宗族。王氏的祖父进士出身,功名在身,人却迂腐刻板,官运着实一般,在京中多年也只混到了个五品闲差。
五品闲官的孙女,配没啥出息的宗室旁支,倒是门当户对,所以王氏嫁进来了,成了这府里的大儿媳。
承恩郡王的几个弟弟娶的妻子也都跟王氏门第差不多,家里的姐妹嫁得也很一般,除了礼亲王六子的妻子赵氏。
礼亲王六子是礼亲王妃的第三个儿子,比安国公夫人小一岁,他娶妻的时候,家里的姐姐嫁入了安国公府,老爹被封了亲王,大哥被封了郡王,靠着女儿嫁得好,这礼亲王一家真算得上是鸡犬升天,所以这位顶着个虚爵的礼亲王府六爷,居然娶到了辅国公最小的嫡女做媳妇。
不过若让这位六爷自己说,他宁可自己选个媳妇,门第别太高,踏踏实实过日子就好。只可惜他娶亲时候,姐姐已经是安国公夫人,父亲也封了亲王,皇上有意抬举他们礼亲王府,他的媳妇是皇上赐婚,自己压根就没资格选。
门不当户不对,幸好媳妇的个性还可以,六爷也算是个踏实过日的人,因此辅国公的嫡女虽然有些嫌弃丈夫没出息,但两口子过得还不错。
事实上,礼亲王家里的男人都挺没出息,这算毛病吗?其实真不算!有了嫁进安国公府,成了安国公夫人的姑娘,礼亲王府上上下下的男人心里都清楚,他们礼亲王府的男人,必须没出息,省的给妹妹和妹夫招事。
虽然虽然他们这一家子被硬抬举到亲王爵位的宗亲旁支,也真的没啥本事招事吧但自己自觉和被迫自觉是两回事不是吗?至少到目前为止,住在宫里的那一家子,对于礼亲王府这一门远亲的表现还算是满意。
这些年,不是没人打着各种各样的借口来寻上门来,各种结交利诱。当然了,礼亲王府一大家子,也不是人人都谨慎胆小,犯糊涂的还是有的。
比如安国公夫人的嫡亲二哥,还有两个庶妹。只不过不安分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就是了,礼亲王将自己的嫡次子一家逐出了门,断绝了关系,以后再无来往,而两个庶女,一个顶了怡亲王嫡女的名头嫁去草原上一个小部族和亲,嫁出去没多久就死了,而另一个,奉旨出家,早已经落发为尼。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