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友德:徐寿辉旧部,进四川后不得明玉珍重用,跑去陈友谅那儿,陈友谅杀了徐寿辉跟明玉珍断交,与陈友谅生隙,就又跑了反打自己老东家,所以他很熟悉四川地形。
征西将军:沐英,概括来说,就是云南王。
第28章 长宁十二年(7)
蓝蔚其实一愣的时候想了很多,她想到自己向来不会自己处理这些机锋,向来会求助于谢祯,然而其实从天工院当过社畜以后,她也不至于非要向来了,在姚诚思说这话的时候,她脑子里已然闪过几种应对。她还想到,姚诚思有弱点,殿下也是有的,当她明白地瞅见这些疏漏的时候,她眼前似乎就移山填海,一片开阔了。
她自卑过,觉得自己武功带兵比不过李景娴常媛蓝玉比不过一起成长起来的那批,谋略治政比不过姚诚思那长宁三才比不过朝野诸绯袍高冠。而殿下,伴读殿下至今,更发现如何追赶也追不上她的敏捷善思甚至于勤奋老道。
她毕竟是个穿越人士,结果庸庸碌碌了十余年。王朝更迭的时候,她不会锻冶更强的武器也没有战地医生的本领;天下初定的时候,她不懂如何搞粮食增产恢复经济。如让她经商,她拿不出什么特别的秘方,就算搞点营销噱头,也终将不能长久,或者说于民生没什么真正贡献。
而且事实上她也意识到,即使自己是个最实用的工科生,在这些情境下也不会好更多了。最简单的例子,她还原一道菜,都无限难关无法克服呢。
如果说天工院是她正视了天下力,教她忽然有了希望与天光。那么重回马上,便是她正视自己的机缘。因为正视,才让那些妄自菲薄成了无根浮萍,只要她轻轻踩碾,就将成为最无足轻重的尘泥。这不是说她觉得自己现在有多么强,但至少,她相信自己能做到一些事。
所以她基于自己的判断与意愿回应姚诚思:那我就直接问你吧,你和姚广孝到底是怎么回事?
姚诚思脸色没有太大变化,似乎蓝蔚刚来的时候她精神也最薄弱,现在她有种整体尘埃落定的平静,稍带一点点失去希望的死气,却又显得更能承担眼下的职责了。
咳,臣下这点小事啊,本不该烦扰殿下。姚诚思笑了笑,她说起话来,死气好像就散开许多,哎呀,怎么说呢,嗯......他是我小叔嘛,但也是我师父。他精通三教,还懂军事,想要的也就是传统匡扶天下事了拂衣那一类,几年前他去过一次僧录司了,也没有谋得僧职,相比来说我这个徒弟倒是宦途顺风顺水得多吧。
蓝蔚想,姚诚思其实也没那么顺风顺水,勋贵圈还好说点,但她是和传统儒士一起科举晋身,以女子身份在那个圈子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后来我外放,他还呆在京城,说天命在燕京,我想的是当然了,陛下和殿下都在的地方,难道天命还可能旁落吗?姚诚思没得到蓝蔚的回复,就给了一个怎么不回答的眼神。
蓝蔚冷不丁被抛了个问题,却难以即刻给出答案,她自己三观是科学那套,除了堂哥蓝玉喜欢找方士各种望气在出征前占卜吉凶,大环境也对怪力乱神敬而远之,可是非要说的话,姚广孝的话至少曾经在历史上因他奉助朱棣靖难的成功,灵验过一次。
你现在说出来,怕他不是这么觉得。
也不是这么说......好吧,这都是我的猜测,他只想找一个可以帮他护教反排佛的靠山振佛,现在大家都不爱去和尚庙里,没什么香火,你知道,陛下和殿下都是不信教的。我想他只能忽悠透了哪个郡王郡主,等到郡王郡主去封地跟着走,或许能留下那一地的佛脉;要么他就想以功相挟,那还有什么功大过从龙呢?我看,他的偶像是刘秉忠。
可是他现在勾结的是胡惟庸,蓝蔚想,但姚诚思好像并不清楚的样子。
那我该怎么权衡忠孝?姚诚思又给了问句,但这次她不需要答案,我跟他说,徒弟是半子呀,我会尽我私人所能帮他实现抱负,请他等一等。他却说,他命中的继子会出现在甲申年的苏州西城门。
我与他是师徒,我感激他教我识文断字,毕竟我家世代行医,医术嘛大多传男不传女,本来我想要识得几个字或许还得等家人安排嫁一个名医丈夫,再看他是否开明让我帮他拾捡药材,那又怎么能穿上现在的红袍肩担着千万百姓的生计呢?
在姚诚思的描述里,姚广孝作为小叔兼师父,很有当代那种家族中叛逆的不婚女强人阿姨,为外甥女撑起一把理解包容庇护大伞的感觉。但蓝蔚很快敏锐意识到了区别,姚广孝毕竟不是真正的阿姨,他并不对姚诚思面对的困境感同身受。
现在的姚诚思也说:有时我怀疑,对他来说,一切只是顺应他算出来的命。
为僧者,与家绝,姚诚思说她其实记得姚广孝说过这样的话,但她以为他和自己是一边的,却没有想到自己可能也属于那个被绝的部分。姚诚思现在想,他眼里姚诚思的父亲哥哥都疏懒文化、生性愚钝,所以把他们拒之门外;他看出姚诚思有堪得重用的材质,所以碰上了就捡出来教一教;命中的继子要到一年十三年还是二十五年以后去苏州西城门遇见,那就等那时再添点亲缘。
所以我这么说不知道你能不能相信,蓝蔚,有这样的前提,我一定选择的殿下。这样说在儒家里当然冒犯,但反正也不是儒家让我这个女人登上的政治舞台,所以我就说了,在我心中,殿下和我有同样抱负是我的同道,又是提携我的人,哎呀我感觉我说不明白,但你就算是姚广孝于我有三分父恩,殿下是五分挚友五分君恩,孰轻孰重不言而喻吧。
没事,我明白。蓝蔚想,她很能理解的,尤其见过真定府那个被肆意打骂的小媳妇后,她愈发觉得,对于满朝女官来说,郭天惠、长宁帝和谢祯有多么重要。郭天惠是开创人和一切的因,长宁帝是用爱维持现有政策的权力执行,而谢祯,是象征的旗帜和未来的领袖。又因为女官多与谢祯同性同龄同行,自然更加珍重。
她信姚诚思的心,但这些还不能解释姚诚思的表现,蓝蔚不是推官,她又不来收集证据,所以她只要姚诚思给出足够圆满的解释。
还好姚诚思本就没说完:我请让他负责山西备军有这么几项考虑,一是山西这个位置确实要用军队他整顿好歹能实现点抱负有个踏板,二是还在我辖下我后面基本都会在山西别人没那么了解他我怕盯不住,三是,我私心想请殿下决断......
你把殿下当通宝用啊?蓝蔚幻想了下抛起Q版谢祯,正面朝上就是准、背面趴趴就是不准,感觉有点好笑。
我信殿下有大燕的国运,给我沾一点看看我的决定是不是昏了头,是体恤臣下咯。姚诚思说,打趣完却深深叹气,话语比之前戏谑许多,却回敛了伊始的死气,我倒霉我不通灵,姚广孝他天天这个白气那个天命,我什么也看不出,什么灵感都没有。四川的事也是他走前说会乱,可我怎么观察政务也看不出来,现在还是灵验了。我不想要他的灵验,当然不想被证明机关算尽也不如他,但更不想他用上这份灵验与殿下为敌。
你多虑了。蓝蔚最后拍了拍她的肩,我觉得,如果姚广孝真的灵,只要他见过殿下一面,便不会与殿下为敌。
而再次见到谢祯时,蓝蔚却想,殿下不在的时候自己对别人撒了好多谎呢,比如对姚诚思,再比如兵不厌诈,而现在她也考虑对殿下隐瞒点什么,因为考虑到姚诚思的个人隐私和痛处,谢祯又毕竟有点多疑,蓝蔚觉得谢祯不问就没有必要再跟谢祯提起了,这样的话,也许她们会在君臣相宜的路上走得更波澜不惊一点。
而蓝蔚再清楚不过,谢祯根本就不会问,因为她是骗姚诚思的,谢祯根本就没让她查过姚诚思和姚广孝的关系,任务是别的事情,而且最后一封发给蓝蔚的手信里,谢祯说了她已经为姚广孝在天界寺挂职,允许他出入右春坊参与东宫的文书启奏。
这个意思是,谢祯已经收服了姚广孝,所以姚诚思那边没有关系。
哦对了,蓝蔚回来第一次见到谢祯的场合,是早朝,她在队列中间回禀长宁帝的询问、接受长宁帝的嘉奖,而谢祯在最前列回过头朝她微微地笑了一下,这样的体验,很少见。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背景补充:
刘秉忠,元初开国勋僧,忽必烈的左膀右臂,以布衣身份参预军政要务,人称聪书记。也是精通释、道、儒三学。而且是他建议元朝起名为元,也是他规划设计了最早的北京城。
第29章 长宁十二年(8)
蓝蔚今天晚上还有接风宴,不得不办,因此谢祯干脆做东办了类似家宴的后院露天席面,用的场所又是常媛的鄂国公府。
由谢祯打着家宴的旗号邀请,自然就可以狠狠筛选,就算是户部侍郎收不到请柬,也再正常不过,就避免了繁杂生疏,谢祯只叫了蓝蔚最熟悉的同僚,也就是常媛蓝玉邓镇这些亲戚兼玩伴加上天工院毛煜胡乐他们乐韶凤老先生身体不好也不会来年轻人这当坏气氛的教导主任,孙见斗嘛最好还是别来扫兴,这样的气氛就让蓝蔚舒服了很多。
长途跋涉回来,不管别的将领喜欢什么,蓝蔚反正是只想休息的,应酬什么的最好滚得越远越好。
除了接风宴、封赏,谢祯基本帮蓝蔚推掉了所有应酬麻烦,蓝蔚就直接躺平在殿下搭建的舒适区里睡了三天,才拾掇拾掇从房间里走出来。精力充足了,当然第一件事还是去找殿下,蓝蔚看了看时间,知道谢祯应该在工作,就跑到东宫前殿陪坐。
谢祯见她来了,眉眼含笑,像是暮里春风划过杨柳丝,挠得蓝蔚心里痒痒的,但谢祯笑完就硬生生抿下去继续看案卷了,似乎好不容易把手上的批完,她扬了扬下巴:蓝工士,把那叠搬过来。
蓝蔚老实地拿过去,却难免瞟到了一眼自己的名字,才想起来之前的任务自己都没汇报过。
没事,我们正好现在讨论。谢祯补充道,我先告诉你姚广孝和胡惟庸这条线的事情吧,姚广孝年初入京,交好僧录司右觉义来复,因为没有僧职,来复就介绍他给李佑讲讲禅学静心在李佑家寄身,李佑夫妇觉得不错,姚广孝有入实仕之心,借机露些锋芒,胡进之无可无不可,就带他时常用于一些偶遇的陪谈。他的结论是,胡家无反帝之心,有僭越之举,当有其他幕后。
蓝蔚有些难以判断,姚广孝到底危不危险了,如果以姚诚思所言为准,姚广孝的反骨肯定是有的,但从时间来说,姚广孝入京和胡惟庸的联系能到现在的程度已经算是他这金子发着耀眼的光了,谢祯又肯定有其它手腕验证,姚广孝撒谎的可能性很小。
另外燕京此时唯一没有就藩的小皇子是景云,而且从谢祯的态度来看,景云永远不会就藩尽管这或许是姚诚思和姚广孝都不知道的。但总之,这么回想起来,蓝蔚忽然觉得姚诚思对自己师父的猜测有点忌惮得超乎意料,甚至有点想置之于死地的感觉。
其实离别时蓝蔚安慰姚诚思时说的话,已经彰显了她自己潜意识里的判断,姚广孝既然真有经纶之才,又精通三教、兵法,只要知道军队在谁手里,就应该不会漠视形势,去扶持其他藩王和谢祯对抗。因此话到这里,她也信了姚广孝。
很有意思,有的时候对于相冲突的态度与叙述,你仍然可以同时信任两方,这个问题尚不是讨论非黑即白的谬误,而是关系立场情感不同本身带来的复杂,不过
嘶,军队、其他藩王......蓝蔚忽然觉得中间有什么内容,是自己没有抓住的。
北伐?北伐的时候,康王手里应该会有军队,但我想他不至于有胆子和父皇对着干吧。谢祯想了想,也许没什么需要担心,只要有充分的证据,我们就先将胡惟庸下狱,再慢慢审理,虽然淮西朋党勾结,或许要帮他救他,但只要下定决心维护正义,我想还是有很多底牌能切断他们的联系。
谢祯调动之前在东宫替代桂彦良和宋濂的唐铎担任刑部尚书,锦衣卫汤醴、中军都督毛骧,均皆听调待用私下查勘。正当此时,长宁帝那边却走着一条其它的故事线。
蓝蔚回到天工院继续当着工士的三个月后,这次的早朝上,徐达站出来弹劾胡惟庸杀人。
朝堂颇如煮沸,蓝蔚觉得自己身边站着的官员每一个都要站出去发表下意见似的,下朝后谢祯被长宁帝召进,而后再与自己班底讨论,等到晚上蓝蔚下班去找谢祯,她才刚满面忧色地送别了其他麾下臣子,她告诉蓝蔚一年前,魏国公徐达入宫密奏,称胡惟庸奸恶,窃弄威柄、构结祸乱,称他看到热衷功名之徒络绎不绝地提着珍玩向胡惟庸行贿,上次在他家甚至看到了之前占城国使节带来的贡品。这使长宁帝发现了欺瞒进贡一事,但最终是右相汪广洋被流放。
这几年徐达正好一直在京休养待命,结果密奏一事后却遭到了数次投毒,前段时间终于有下人揭发,说胡惟庸试图收买自己谋害主家。这让徐达又惊又气,当然再次向长宁帝进言,并自荐彻查胡惟庸。这就让他发现了一件事情
这事儿在政坛不算大,但私德绝对有很大问题,说是胡惟庸的儿子出游时坠马而亡,胡惟庸赶到现场悲痛欲绝,进而大怒直接斩杀了随侍的马夫,杀人怎么说,应该偿命吧。
谢祯也查到了这件事,但出入还是很远,毕竟首先并不是胡惟庸自己出手斩杀的,其次律法本身就会考虑其它因素,如果马夫确有过错且为奴籍,在此案中就不能处置胡惟庸。谢祯这边反正是没查出能处置胡惟庸的证据,不然早就动了手,可现在徐达却不管不顾地捅了出来,长宁帝因此倾听各派意见后还是断定证据不充分并不打算直接发落,但谢祯却觉得这弹劾会打草惊蛇教胡惟庸狗急跳墙。
魏国公啊......蓝蔚对魏国公印象显然不好,毕竟徐家太爱包办早婚,徐妙云十二岁的时候他就想把她嫁给建兴王,后来没成就把侄女嫁给了康王,谢祯当时一当介绍人他马上就接来一个三服的侄女养在府上嫁给蒋瓛,现在好像还在说要让二女儿与李景隆刚出生的儿子结娃娃亲这还很可能是因为景云出生后长宁帝不再宠幸后宫没有子嗣诞生,不然他一定要找个皇子嫁女儿的。
对了殿下,你当时让我到四川实地去联系亲军都督府埋在白莲教的探子,验证他们说的白莲教必与朝内有联系,我都把首领彭普贵带回来了,却还没有审出胡惟庸的罪证吗?
彭普贵一行,审问至今尚无结果,姚广孝也说胡家并不信教。谢祯说,我现在更不得不信了,他说幕后还有其他人,是很敏锐的判断。
蓝蔚同意,又提出新的建议:其实如果我们怕他狗急跳墙,不如先整顿军备、清点一下军册呢?他要谋逆总得有兵力才能做到,要养兵就要花大把的钱,我觉得还是他直接往部队动手脚更有可能一点,也更有威胁。
我也是这样想的,蓝蓝你自己没兵,但蓝玉他是带军队回来的,你让他最好留一点卫队看护家里,注意安全。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年底,但或许这种要动杀手的朝堂博弈就是需要很长的准备期的,甚至比蓝蔚平定四川花的时间还长,谢祯越来越肯定胡惟庸的凶狡自肆,却始终缺乏决定性的证据,而长宁帝则似乎一直不以为意,亲善依旧,却某日在只有他、谢祯和胡惟庸在的最高会议里开玩笑似地说:要是这些弹劾都是真的,朕也是会将爱卿族诛的。
恋耽美
征西将军:沐英,概括来说,就是云南王。
第28章 长宁十二年(7)
蓝蔚其实一愣的时候想了很多,她想到自己向来不会自己处理这些机锋,向来会求助于谢祯,然而其实从天工院当过社畜以后,她也不至于非要向来了,在姚诚思说这话的时候,她脑子里已然闪过几种应对。她还想到,姚诚思有弱点,殿下也是有的,当她明白地瞅见这些疏漏的时候,她眼前似乎就移山填海,一片开阔了。
她自卑过,觉得自己武功带兵比不过李景娴常媛蓝玉比不过一起成长起来的那批,谋略治政比不过姚诚思那长宁三才比不过朝野诸绯袍高冠。而殿下,伴读殿下至今,更发现如何追赶也追不上她的敏捷善思甚至于勤奋老道。
她毕竟是个穿越人士,结果庸庸碌碌了十余年。王朝更迭的时候,她不会锻冶更强的武器也没有战地医生的本领;天下初定的时候,她不懂如何搞粮食增产恢复经济。如让她经商,她拿不出什么特别的秘方,就算搞点营销噱头,也终将不能长久,或者说于民生没什么真正贡献。
而且事实上她也意识到,即使自己是个最实用的工科生,在这些情境下也不会好更多了。最简单的例子,她还原一道菜,都无限难关无法克服呢。
如果说天工院是她正视了天下力,教她忽然有了希望与天光。那么重回马上,便是她正视自己的机缘。因为正视,才让那些妄自菲薄成了无根浮萍,只要她轻轻踩碾,就将成为最无足轻重的尘泥。这不是说她觉得自己现在有多么强,但至少,她相信自己能做到一些事。
所以她基于自己的判断与意愿回应姚诚思:那我就直接问你吧,你和姚广孝到底是怎么回事?
姚诚思脸色没有太大变化,似乎蓝蔚刚来的时候她精神也最薄弱,现在她有种整体尘埃落定的平静,稍带一点点失去希望的死气,却又显得更能承担眼下的职责了。
咳,臣下这点小事啊,本不该烦扰殿下。姚诚思笑了笑,她说起话来,死气好像就散开许多,哎呀,怎么说呢,嗯......他是我小叔嘛,但也是我师父。他精通三教,还懂军事,想要的也就是传统匡扶天下事了拂衣那一类,几年前他去过一次僧录司了,也没有谋得僧职,相比来说我这个徒弟倒是宦途顺风顺水得多吧。
蓝蔚想,姚诚思其实也没那么顺风顺水,勋贵圈还好说点,但她是和传统儒士一起科举晋身,以女子身份在那个圈子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后来我外放,他还呆在京城,说天命在燕京,我想的是当然了,陛下和殿下都在的地方,难道天命还可能旁落吗?姚诚思没得到蓝蔚的回复,就给了一个怎么不回答的眼神。
蓝蔚冷不丁被抛了个问题,却难以即刻给出答案,她自己三观是科学那套,除了堂哥蓝玉喜欢找方士各种望气在出征前占卜吉凶,大环境也对怪力乱神敬而远之,可是非要说的话,姚广孝的话至少曾经在历史上因他奉助朱棣靖难的成功,灵验过一次。
你现在说出来,怕他不是这么觉得。
也不是这么说......好吧,这都是我的猜测,他只想找一个可以帮他护教反排佛的靠山振佛,现在大家都不爱去和尚庙里,没什么香火,你知道,陛下和殿下都是不信教的。我想他只能忽悠透了哪个郡王郡主,等到郡王郡主去封地跟着走,或许能留下那一地的佛脉;要么他就想以功相挟,那还有什么功大过从龙呢?我看,他的偶像是刘秉忠。
可是他现在勾结的是胡惟庸,蓝蔚想,但姚诚思好像并不清楚的样子。
那我该怎么权衡忠孝?姚诚思又给了问句,但这次她不需要答案,我跟他说,徒弟是半子呀,我会尽我私人所能帮他实现抱负,请他等一等。他却说,他命中的继子会出现在甲申年的苏州西城门。
我与他是师徒,我感激他教我识文断字,毕竟我家世代行医,医术嘛大多传男不传女,本来我想要识得几个字或许还得等家人安排嫁一个名医丈夫,再看他是否开明让我帮他拾捡药材,那又怎么能穿上现在的红袍肩担着千万百姓的生计呢?
在姚诚思的描述里,姚广孝作为小叔兼师父,很有当代那种家族中叛逆的不婚女强人阿姨,为外甥女撑起一把理解包容庇护大伞的感觉。但蓝蔚很快敏锐意识到了区别,姚广孝毕竟不是真正的阿姨,他并不对姚诚思面对的困境感同身受。
现在的姚诚思也说:有时我怀疑,对他来说,一切只是顺应他算出来的命。
为僧者,与家绝,姚诚思说她其实记得姚广孝说过这样的话,但她以为他和自己是一边的,却没有想到自己可能也属于那个被绝的部分。姚诚思现在想,他眼里姚诚思的父亲哥哥都疏懒文化、生性愚钝,所以把他们拒之门外;他看出姚诚思有堪得重用的材质,所以碰上了就捡出来教一教;命中的继子要到一年十三年还是二十五年以后去苏州西城门遇见,那就等那时再添点亲缘。
所以我这么说不知道你能不能相信,蓝蔚,有这样的前提,我一定选择的殿下。这样说在儒家里当然冒犯,但反正也不是儒家让我这个女人登上的政治舞台,所以我就说了,在我心中,殿下和我有同样抱负是我的同道,又是提携我的人,哎呀我感觉我说不明白,但你就算是姚广孝于我有三分父恩,殿下是五分挚友五分君恩,孰轻孰重不言而喻吧。
没事,我明白。蓝蔚想,她很能理解的,尤其见过真定府那个被肆意打骂的小媳妇后,她愈发觉得,对于满朝女官来说,郭天惠、长宁帝和谢祯有多么重要。郭天惠是开创人和一切的因,长宁帝是用爱维持现有政策的权力执行,而谢祯,是象征的旗帜和未来的领袖。又因为女官多与谢祯同性同龄同行,自然更加珍重。
她信姚诚思的心,但这些还不能解释姚诚思的表现,蓝蔚不是推官,她又不来收集证据,所以她只要姚诚思给出足够圆满的解释。
还好姚诚思本就没说完:我请让他负责山西备军有这么几项考虑,一是山西这个位置确实要用军队他整顿好歹能实现点抱负有个踏板,二是还在我辖下我后面基本都会在山西别人没那么了解他我怕盯不住,三是,我私心想请殿下决断......
你把殿下当通宝用啊?蓝蔚幻想了下抛起Q版谢祯,正面朝上就是准、背面趴趴就是不准,感觉有点好笑。
我信殿下有大燕的国运,给我沾一点看看我的决定是不是昏了头,是体恤臣下咯。姚诚思说,打趣完却深深叹气,话语比之前戏谑许多,却回敛了伊始的死气,我倒霉我不通灵,姚广孝他天天这个白气那个天命,我什么也看不出,什么灵感都没有。四川的事也是他走前说会乱,可我怎么观察政务也看不出来,现在还是灵验了。我不想要他的灵验,当然不想被证明机关算尽也不如他,但更不想他用上这份灵验与殿下为敌。
你多虑了。蓝蔚最后拍了拍她的肩,我觉得,如果姚广孝真的灵,只要他见过殿下一面,便不会与殿下为敌。
而再次见到谢祯时,蓝蔚却想,殿下不在的时候自己对别人撒了好多谎呢,比如对姚诚思,再比如兵不厌诈,而现在她也考虑对殿下隐瞒点什么,因为考虑到姚诚思的个人隐私和痛处,谢祯又毕竟有点多疑,蓝蔚觉得谢祯不问就没有必要再跟谢祯提起了,这样的话,也许她们会在君臣相宜的路上走得更波澜不惊一点。
而蓝蔚再清楚不过,谢祯根本就不会问,因为她是骗姚诚思的,谢祯根本就没让她查过姚诚思和姚广孝的关系,任务是别的事情,而且最后一封发给蓝蔚的手信里,谢祯说了她已经为姚广孝在天界寺挂职,允许他出入右春坊参与东宫的文书启奏。
这个意思是,谢祯已经收服了姚广孝,所以姚诚思那边没有关系。
哦对了,蓝蔚回来第一次见到谢祯的场合,是早朝,她在队列中间回禀长宁帝的询问、接受长宁帝的嘉奖,而谢祯在最前列回过头朝她微微地笑了一下,这样的体验,很少见。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背景补充:
刘秉忠,元初开国勋僧,忽必烈的左膀右臂,以布衣身份参预军政要务,人称聪书记。也是精通释、道、儒三学。而且是他建议元朝起名为元,也是他规划设计了最早的北京城。
第29章 长宁十二年(8)
蓝蔚今天晚上还有接风宴,不得不办,因此谢祯干脆做东办了类似家宴的后院露天席面,用的场所又是常媛的鄂国公府。
由谢祯打着家宴的旗号邀请,自然就可以狠狠筛选,就算是户部侍郎收不到请柬,也再正常不过,就避免了繁杂生疏,谢祯只叫了蓝蔚最熟悉的同僚,也就是常媛蓝玉邓镇这些亲戚兼玩伴加上天工院毛煜胡乐他们乐韶凤老先生身体不好也不会来年轻人这当坏气氛的教导主任,孙见斗嘛最好还是别来扫兴,这样的气氛就让蓝蔚舒服了很多。
长途跋涉回来,不管别的将领喜欢什么,蓝蔚反正是只想休息的,应酬什么的最好滚得越远越好。
除了接风宴、封赏,谢祯基本帮蓝蔚推掉了所有应酬麻烦,蓝蔚就直接躺平在殿下搭建的舒适区里睡了三天,才拾掇拾掇从房间里走出来。精力充足了,当然第一件事还是去找殿下,蓝蔚看了看时间,知道谢祯应该在工作,就跑到东宫前殿陪坐。
谢祯见她来了,眉眼含笑,像是暮里春风划过杨柳丝,挠得蓝蔚心里痒痒的,但谢祯笑完就硬生生抿下去继续看案卷了,似乎好不容易把手上的批完,她扬了扬下巴:蓝工士,把那叠搬过来。
蓝蔚老实地拿过去,却难免瞟到了一眼自己的名字,才想起来之前的任务自己都没汇报过。
没事,我们正好现在讨论。谢祯补充道,我先告诉你姚广孝和胡惟庸这条线的事情吧,姚广孝年初入京,交好僧录司右觉义来复,因为没有僧职,来复就介绍他给李佑讲讲禅学静心在李佑家寄身,李佑夫妇觉得不错,姚广孝有入实仕之心,借机露些锋芒,胡进之无可无不可,就带他时常用于一些偶遇的陪谈。他的结论是,胡家无反帝之心,有僭越之举,当有其他幕后。
蓝蔚有些难以判断,姚广孝到底危不危险了,如果以姚诚思所言为准,姚广孝的反骨肯定是有的,但从时间来说,姚广孝入京和胡惟庸的联系能到现在的程度已经算是他这金子发着耀眼的光了,谢祯又肯定有其它手腕验证,姚广孝撒谎的可能性很小。
另外燕京此时唯一没有就藩的小皇子是景云,而且从谢祯的态度来看,景云永远不会就藩尽管这或许是姚诚思和姚广孝都不知道的。但总之,这么回想起来,蓝蔚忽然觉得姚诚思对自己师父的猜测有点忌惮得超乎意料,甚至有点想置之于死地的感觉。
其实离别时蓝蔚安慰姚诚思时说的话,已经彰显了她自己潜意识里的判断,姚广孝既然真有经纶之才,又精通三教、兵法,只要知道军队在谁手里,就应该不会漠视形势,去扶持其他藩王和谢祯对抗。因此话到这里,她也信了姚广孝。
很有意思,有的时候对于相冲突的态度与叙述,你仍然可以同时信任两方,这个问题尚不是讨论非黑即白的谬误,而是关系立场情感不同本身带来的复杂,不过
嘶,军队、其他藩王......蓝蔚忽然觉得中间有什么内容,是自己没有抓住的。
北伐?北伐的时候,康王手里应该会有军队,但我想他不至于有胆子和父皇对着干吧。谢祯想了想,也许没什么需要担心,只要有充分的证据,我们就先将胡惟庸下狱,再慢慢审理,虽然淮西朋党勾结,或许要帮他救他,但只要下定决心维护正义,我想还是有很多底牌能切断他们的联系。
谢祯调动之前在东宫替代桂彦良和宋濂的唐铎担任刑部尚书,锦衣卫汤醴、中军都督毛骧,均皆听调待用私下查勘。正当此时,长宁帝那边却走着一条其它的故事线。
蓝蔚回到天工院继续当着工士的三个月后,这次的早朝上,徐达站出来弹劾胡惟庸杀人。
朝堂颇如煮沸,蓝蔚觉得自己身边站着的官员每一个都要站出去发表下意见似的,下朝后谢祯被长宁帝召进,而后再与自己班底讨论,等到晚上蓝蔚下班去找谢祯,她才刚满面忧色地送别了其他麾下臣子,她告诉蓝蔚一年前,魏国公徐达入宫密奏,称胡惟庸奸恶,窃弄威柄、构结祸乱,称他看到热衷功名之徒络绎不绝地提着珍玩向胡惟庸行贿,上次在他家甚至看到了之前占城国使节带来的贡品。这使长宁帝发现了欺瞒进贡一事,但最终是右相汪广洋被流放。
这几年徐达正好一直在京休养待命,结果密奏一事后却遭到了数次投毒,前段时间终于有下人揭发,说胡惟庸试图收买自己谋害主家。这让徐达又惊又气,当然再次向长宁帝进言,并自荐彻查胡惟庸。这就让他发现了一件事情
这事儿在政坛不算大,但私德绝对有很大问题,说是胡惟庸的儿子出游时坠马而亡,胡惟庸赶到现场悲痛欲绝,进而大怒直接斩杀了随侍的马夫,杀人怎么说,应该偿命吧。
谢祯也查到了这件事,但出入还是很远,毕竟首先并不是胡惟庸自己出手斩杀的,其次律法本身就会考虑其它因素,如果马夫确有过错且为奴籍,在此案中就不能处置胡惟庸。谢祯这边反正是没查出能处置胡惟庸的证据,不然早就动了手,可现在徐达却不管不顾地捅了出来,长宁帝因此倾听各派意见后还是断定证据不充分并不打算直接发落,但谢祯却觉得这弹劾会打草惊蛇教胡惟庸狗急跳墙。
魏国公啊......蓝蔚对魏国公印象显然不好,毕竟徐家太爱包办早婚,徐妙云十二岁的时候他就想把她嫁给建兴王,后来没成就把侄女嫁给了康王,谢祯当时一当介绍人他马上就接来一个三服的侄女养在府上嫁给蒋瓛,现在好像还在说要让二女儿与李景隆刚出生的儿子结娃娃亲这还很可能是因为景云出生后长宁帝不再宠幸后宫没有子嗣诞生,不然他一定要找个皇子嫁女儿的。
对了殿下,你当时让我到四川实地去联系亲军都督府埋在白莲教的探子,验证他们说的白莲教必与朝内有联系,我都把首领彭普贵带回来了,却还没有审出胡惟庸的罪证吗?
彭普贵一行,审问至今尚无结果,姚广孝也说胡家并不信教。谢祯说,我现在更不得不信了,他说幕后还有其他人,是很敏锐的判断。
蓝蔚同意,又提出新的建议:其实如果我们怕他狗急跳墙,不如先整顿军备、清点一下军册呢?他要谋逆总得有兵力才能做到,要养兵就要花大把的钱,我觉得还是他直接往部队动手脚更有可能一点,也更有威胁。
我也是这样想的,蓝蓝你自己没兵,但蓝玉他是带军队回来的,你让他最好留一点卫队看护家里,注意安全。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年底,但或许这种要动杀手的朝堂博弈就是需要很长的准备期的,甚至比蓝蔚平定四川花的时间还长,谢祯越来越肯定胡惟庸的凶狡自肆,却始终缺乏决定性的证据,而长宁帝则似乎一直不以为意,亲善依旧,却某日在只有他、谢祯和胡惟庸在的最高会议里开玩笑似地说:要是这些弹劾都是真的,朕也是会将爱卿族诛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