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珍在抓过他的手,在他手背上亲了亲,“俊生,要是孩子回来,咱们来都不在,诚诚和圆圆肯定会哭的!”
其实上次她一大早就走了,孩子们醒来见妈妈不见了,都大哭了一场,只是这事儿,不能跟雨珍说。
许俊生叹了口气,指了指自己的左脸,又指了指右脸。
林雨珍踮起脚尖,分别在上面亲了亲。
回到青县,已经下午七点多了,她就在招待所附近的国营饭店吃了晚饭,然后就上楼休息了。
第二天上午,文化馆的馆长来了,这人姓宋,头发花白,带着深度近视眼镜,说话语速不紧不慢的。
宋馆长真的只是汇报工作,没提什么要求。
林雨珍没想到,青县虽然是个小地方,文化馆估计规模也不大,倒真有几个能人。
宋馆长带来的木版画和剪纸都非常漂亮。
林雨珍说,“我在琉璃厂都没见着这么漂亮的艺术品。”
宋馆长听到这话挺开心,说,“我头一回去北京,才十六岁,那时候去逛了一趟琉璃厂,眼睛都不够使了!”
林雨珍又问,“这些作品平时出售吗?”
宋馆长叹了口气,“要是有人买就好了。”
县里财政紧张,他们文化馆的经费,有时候有,有时候批不下来,也就能保证每个月按时发工资。
但他们单位的职工,和一般单位不一样,笔墨颜料和一切用具,要是让个人承担,每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林雨珍和许俊生去过很多次琉璃厂,每次店里都不少人,字画都挺受欢迎的,而且还可以当场装裱,但那毕竟是首都。
青县这边,老百姓也就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哪会有余钱买字画啊?
临走,宋馆长执意把带来的木版画和剪纸送给林雨珍。
下午,她让干事小陈把杨改香叫来了。
杨改香很快来了,问,“林县长,您找我什么事儿啊?”
林雨珍问,“杨主任,你们那个社会抚养金收的怎么样了?”
杨改香说,“没收上来多少,城里的,或者家庭条件稍好的,第一批都交了,拖着不用交的,要么条件不好,要么平时都是不服管的,让他们拿钱,跟要了他们的命似的!”
林雨珍问,“那你们现在账上有钱吗?”
杨改香愣了一下摇头,“没有,收了钱都上交财政了。”
“林县长,你是不知道,为了让他们交钱,很多办法都用了,咱们县上不能这么干,乡镇是什么办法都用上了,把老百姓家的粮食,猪羊驴,什么的都给弄走了,这样就乖乖交钱了。”
林雨珍听到这儿,终于不得不承认,莫县长这是给她挖了个坑啊。
要是真等着计生办凑出这笔钱,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
第二天,她就又去找了莫县长,说,“既然一时半会儿这个钱落实不了,那还是县财政出钱吧,也不用一下子建四个烧砖厂,先建一个,如果效果好,再来考虑下一步。”
莫县长为难的说,“小林啊,虽然是我抓财政,可这些钱,每一笔都是规划好了,要是建造砖厂用了,可能有的单位就发不出工资了。”
“小杨跟我保证了,下个月月底之前,肯定会把所有的抚养金都收上来,这翻修学校,也不是多着急的事儿,就再等等吧。”
“要不,你去找钱书记想想办法,他上边儿有人。”
林雨珍来青县的时间短,县政府的干部差不多都认全了,县委不在一起办公,认识的比较少,县委县政府两套班子最近也就一起开了那么一次会,她跟钱书记当时是多聊了几句,但也大都是客套话罢了。
贸然过去肯定不合适。
林雨珍有点怀疑,这是莫县长给她挖的第二个坑,她笑了笑,没说去,也没说不去。
这天她心情烦闷,吃过午饭没回招待所休息,漫无目的的开着吉普车,看到路边文化馆的招牌,她把车停到了大门口。
大概因为是中午,门卫上没有人,她就径直进去了。
从外头就能看出来,文化馆是个古色古香的院子,走进去也是如此,不过有些细节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来,这些房子都年久失修了。
林雨珍继续往里走,刚走到东边一排屋子,有人从里面出来了,是个中年女同志,她疑惑的问,“请问您找谁啊?”
“我就随便看看。”
女同志眼神儿挺好,看到门口停的汽车了,而且林雨珍穿衣打扮都挺讲究的,说不定能买点字画什么的走。
去年年底,曾有过几回这样的事儿。
女同志领着她来到展览厅,说,“这都是我们文化馆的作品。”
第67章 工作
展览厅不大,也就正常两间屋子大小,木头柜台看起来都特别旧了,但摆放的字画,木版画,还有不少剪纸作品都非常漂亮,艺术水平很高。
林雨珍挑了几幅最喜欢的,问,“这些可以帮我装裱一下吗?”
女同志说,“当然可以了,你过两天来拿行不行?”
文化馆的要价,真的相当便宜了,加上装裱费,六幅作品才要了三十块钱。
女同志送她出门,走到大门口,恰好遇到了宋馆长,他愣了一下,“林县长,您这是什么时候来的?”
“我来了有一会儿了,准备回去了。”
--
其实上次她一大早就走了,孩子们醒来见妈妈不见了,都大哭了一场,只是这事儿,不能跟雨珍说。
许俊生叹了口气,指了指自己的左脸,又指了指右脸。
林雨珍踮起脚尖,分别在上面亲了亲。
回到青县,已经下午七点多了,她就在招待所附近的国营饭店吃了晚饭,然后就上楼休息了。
第二天上午,文化馆的馆长来了,这人姓宋,头发花白,带着深度近视眼镜,说话语速不紧不慢的。
宋馆长真的只是汇报工作,没提什么要求。
林雨珍没想到,青县虽然是个小地方,文化馆估计规模也不大,倒真有几个能人。
宋馆长带来的木版画和剪纸都非常漂亮。
林雨珍说,“我在琉璃厂都没见着这么漂亮的艺术品。”
宋馆长听到这话挺开心,说,“我头一回去北京,才十六岁,那时候去逛了一趟琉璃厂,眼睛都不够使了!”
林雨珍又问,“这些作品平时出售吗?”
宋馆长叹了口气,“要是有人买就好了。”
县里财政紧张,他们文化馆的经费,有时候有,有时候批不下来,也就能保证每个月按时发工资。
但他们单位的职工,和一般单位不一样,笔墨颜料和一切用具,要是让个人承担,每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林雨珍和许俊生去过很多次琉璃厂,每次店里都不少人,字画都挺受欢迎的,而且还可以当场装裱,但那毕竟是首都。
青县这边,老百姓也就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哪会有余钱买字画啊?
临走,宋馆长执意把带来的木版画和剪纸送给林雨珍。
下午,她让干事小陈把杨改香叫来了。
杨改香很快来了,问,“林县长,您找我什么事儿啊?”
林雨珍问,“杨主任,你们那个社会抚养金收的怎么样了?”
杨改香说,“没收上来多少,城里的,或者家庭条件稍好的,第一批都交了,拖着不用交的,要么条件不好,要么平时都是不服管的,让他们拿钱,跟要了他们的命似的!”
林雨珍问,“那你们现在账上有钱吗?”
杨改香愣了一下摇头,“没有,收了钱都上交财政了。”
“林县长,你是不知道,为了让他们交钱,很多办法都用了,咱们县上不能这么干,乡镇是什么办法都用上了,把老百姓家的粮食,猪羊驴,什么的都给弄走了,这样就乖乖交钱了。”
林雨珍听到这儿,终于不得不承认,莫县长这是给她挖了个坑啊。
要是真等着计生办凑出这笔钱,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
第二天,她就又去找了莫县长,说,“既然一时半会儿这个钱落实不了,那还是县财政出钱吧,也不用一下子建四个烧砖厂,先建一个,如果效果好,再来考虑下一步。”
莫县长为难的说,“小林啊,虽然是我抓财政,可这些钱,每一笔都是规划好了,要是建造砖厂用了,可能有的单位就发不出工资了。”
“小杨跟我保证了,下个月月底之前,肯定会把所有的抚养金都收上来,这翻修学校,也不是多着急的事儿,就再等等吧。”
“要不,你去找钱书记想想办法,他上边儿有人。”
林雨珍来青县的时间短,县政府的干部差不多都认全了,县委不在一起办公,认识的比较少,县委县政府两套班子最近也就一起开了那么一次会,她跟钱书记当时是多聊了几句,但也大都是客套话罢了。
贸然过去肯定不合适。
林雨珍有点怀疑,这是莫县长给她挖的第二个坑,她笑了笑,没说去,也没说不去。
这天她心情烦闷,吃过午饭没回招待所休息,漫无目的的开着吉普车,看到路边文化馆的招牌,她把车停到了大门口。
大概因为是中午,门卫上没有人,她就径直进去了。
从外头就能看出来,文化馆是个古色古香的院子,走进去也是如此,不过有些细节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来,这些房子都年久失修了。
林雨珍继续往里走,刚走到东边一排屋子,有人从里面出来了,是个中年女同志,她疑惑的问,“请问您找谁啊?”
“我就随便看看。”
女同志眼神儿挺好,看到门口停的汽车了,而且林雨珍穿衣打扮都挺讲究的,说不定能买点字画什么的走。
去年年底,曾有过几回这样的事儿。
女同志领着她来到展览厅,说,“这都是我们文化馆的作品。”
第67章 工作
展览厅不大,也就正常两间屋子大小,木头柜台看起来都特别旧了,但摆放的字画,木版画,还有不少剪纸作品都非常漂亮,艺术水平很高。
林雨珍挑了几幅最喜欢的,问,“这些可以帮我装裱一下吗?”
女同志说,“当然可以了,你过两天来拿行不行?”
文化馆的要价,真的相当便宜了,加上装裱费,六幅作品才要了三十块钱。
女同志送她出门,走到大门口,恰好遇到了宋馆长,他愣了一下,“林县长,您这是什么时候来的?”
“我来了有一会儿了,准备回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