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作为此次册封年纪最小的皇阿哥,十六岁的贝勒,可谓是出足了风头,可在他前头有一个十五岁就被封为铁帽子亲王的三哥,额娘因他被封为良嫔,三哥也让荣妃娘娘变成了荣贵妃,两两相比,到底是落了下乘。
欢喜是哥哥们的,与小阿哥们无关,但这次被册封的皇阿哥里也有失意之人。
四贝勒没能被封为郡王,多少和他站队太子有关,他倒并非是怨怪太子,一条绳上拴着的蚂蚱,都是失意之人,何苦怨怪呢,更不要说这条路还是他自己选的,只是如今他有些后悔了。
当初若是他和三哥一样不站队,踏踏实实的为皇阿玛办差,初时或许艰难,但应该不会有如今这么多的烦恼。
不过,封了爵位便可以出宫开府了,总算是可以搬离这逼仄的小院子,也勉强算是喜事一件。
宫里这会儿真正凄风冷雨的只有毓庆宫,宗人府和刑部查了一个多月,太子没被问责,身边的侍人却被换了大半,梁九功亲自监督,实施刑罚的地方就在毓庆宫内。
太子一边看着梁九功送来的卷宗,一边听着屋外传来的惨叫声。
在这份卷宗里头,温保扯着他的虎皮做大旗,在山西犯下累累罪行,而他一个太子与朝廷争利,手下的人不止窃取了户部的方子,还私做生意,借助手中的权力让地方官员大开便利之门。
皇阿玛未将这份卷宗公之于众,只是杖毙二十几个侍人,已经是对他格外‘仁慈’了。
第97章 三更
和皇子们比起来,万岁爷的这几道圣旨对后妃们的影响也是不低的。
大阿哥是快高兴疯了,可不代表惠妃能平静的接受这件事,她和荣妃同年进宫,她还是四妃之首,结果荣妃如今成了贵妃,荣妃儿子的爵位也比他儿子高一头。
就算是她知道老大已经没有和太子相争的心思了,还已经暗中投靠了老三,可就这么被人踩下去,未免也太快太早了。
可照眼下的情况来看,老大选择投靠老三,的确是选对了人,荣妃都已经母以子贵成了贵妃,可见万岁爷心里头还是看重老三的。
惠妃是一半的憋屈,一半的欢欣,两者中和,倒还可以坐得住。
坐不住的是德妃,四妃当时册封的顺序是:惠宜德荣,她还排在荣妃的前面,本以为后宫的格局不会再变,起码万岁爷在的时候不会变了,可哪曾想,年轻的时候拼万岁爷的宠爱,拼肚子,如今到了拼儿子的时候。
若她的小六还在,哪里还轮得到诚亲王和荣贵妃。
德妃不指望老四,这虽是她生下的孩子,心却是向着皇贵妃的,她指望的是十四,万岁爷能看重诚亲王,那便也能看重十四。
一时的风光不算什么,万岁爷若是能再活上二十年,幼子可比长子有优势多了。
日后她早晚一炷香,求菩萨保佑万岁爷长命百岁。
宜妃是四妃里头最高兴的一个,万岁爷总算是没有只给老五一个贝子磕碜人,至于荣贵妃,她倒是乐见其成,谁让老五已经偷偷追随诚亲王了呢,小九和十一也待诚亲王亲近,比起太子,她自然是更希望诚亲王的谋划能成。
钮钴禄贵妃,虽然贵为贵妃,但存在感一直不强,一方面是她没怎么受过宠,另一方面她也的确不是张扬的性子,像宫里又多了位贵妃这事儿,便接受良好,荣妃升上来总好过是旁人。
皇贵妃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荣妃的性子恬静淡泊,不是喜欢招惹是非的人,就喜欢关起门来清清静静的过日子,是妃位还是贵妃之位,都没什么影响。
就像她的庶妹,顶着佟佳氏的名头,在嫔位上就已经享有妃位的待遇,升上来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倒是前朝,万岁爷一口气封了一位郡王和四位贝勒,又加封了诚亲王的母妃,这对太子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她了解阿玛,若小妹迟迟生不出皇阿哥来,阿玛一定会在旁人身上下注,尤其是在太子地位不那么稳固的情况下,届时她们在后宫也难以独善其身。
高位妃嫔的变动,对后宫中妃位以下的人影响不大,倒是让几个生了阿哥的庶妃瞧见了希望,在万岁爷这儿,‘母以子贵’是行得通的,不求如荣贵妃这般,能像良嫔一样就心满意足了。
荣妃人在宫中坐,喜从天上来。
万岁爷此次为有军功的几位阿哥封爵,但她的儿子已经封无可封了,所以这份功劳便落在了她的身上。
老三远征漠北的军功换了她的一个贵妃之位,也不知这买卖合不合算。
远在山西的胤祉,还在致力于‘搞事情’,额娘晋位为贵妃和兄弟们被封爵的消息传来时,他刚在太原府街头作为监斩官处决了十数人,其中官位最高的是太原府的知府赵风昭,此人巧立税规,在太原府任职的四年里私吞了十七万四千余两。
民间有俗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这位赵知府倒比民间俗语里的知府更厉害,十七万四千两,足够送赵知府去见真正的阎王爷了。
兄弟们被封爵,胤祉并不奇怪,皇阿玛早该封了,尤其是大哥,这些年瞧着是受宠,可皇阿玛最该安排给大哥的却没给,入朝办差那么多年,一分钱的俸禄领不到,葛朗台也抠门不到这种程度,更何况皇阿玛不是葛朗台,待臣下多宽容,若能早点狠下心来,山西的官场糜烂不到这种程度,也不至于逼得多地发生民变。
--
欢喜是哥哥们的,与小阿哥们无关,但这次被册封的皇阿哥里也有失意之人。
四贝勒没能被封为郡王,多少和他站队太子有关,他倒并非是怨怪太子,一条绳上拴着的蚂蚱,都是失意之人,何苦怨怪呢,更不要说这条路还是他自己选的,只是如今他有些后悔了。
当初若是他和三哥一样不站队,踏踏实实的为皇阿玛办差,初时或许艰难,但应该不会有如今这么多的烦恼。
不过,封了爵位便可以出宫开府了,总算是可以搬离这逼仄的小院子,也勉强算是喜事一件。
宫里这会儿真正凄风冷雨的只有毓庆宫,宗人府和刑部查了一个多月,太子没被问责,身边的侍人却被换了大半,梁九功亲自监督,实施刑罚的地方就在毓庆宫内。
太子一边看着梁九功送来的卷宗,一边听着屋外传来的惨叫声。
在这份卷宗里头,温保扯着他的虎皮做大旗,在山西犯下累累罪行,而他一个太子与朝廷争利,手下的人不止窃取了户部的方子,还私做生意,借助手中的权力让地方官员大开便利之门。
皇阿玛未将这份卷宗公之于众,只是杖毙二十几个侍人,已经是对他格外‘仁慈’了。
第97章 三更
和皇子们比起来,万岁爷的这几道圣旨对后妃们的影响也是不低的。
大阿哥是快高兴疯了,可不代表惠妃能平静的接受这件事,她和荣妃同年进宫,她还是四妃之首,结果荣妃如今成了贵妃,荣妃儿子的爵位也比他儿子高一头。
就算是她知道老大已经没有和太子相争的心思了,还已经暗中投靠了老三,可就这么被人踩下去,未免也太快太早了。
可照眼下的情况来看,老大选择投靠老三,的确是选对了人,荣妃都已经母以子贵成了贵妃,可见万岁爷心里头还是看重老三的。
惠妃是一半的憋屈,一半的欢欣,两者中和,倒还可以坐得住。
坐不住的是德妃,四妃当时册封的顺序是:惠宜德荣,她还排在荣妃的前面,本以为后宫的格局不会再变,起码万岁爷在的时候不会变了,可哪曾想,年轻的时候拼万岁爷的宠爱,拼肚子,如今到了拼儿子的时候。
若她的小六还在,哪里还轮得到诚亲王和荣贵妃。
德妃不指望老四,这虽是她生下的孩子,心却是向着皇贵妃的,她指望的是十四,万岁爷能看重诚亲王,那便也能看重十四。
一时的风光不算什么,万岁爷若是能再活上二十年,幼子可比长子有优势多了。
日后她早晚一炷香,求菩萨保佑万岁爷长命百岁。
宜妃是四妃里头最高兴的一个,万岁爷总算是没有只给老五一个贝子磕碜人,至于荣贵妃,她倒是乐见其成,谁让老五已经偷偷追随诚亲王了呢,小九和十一也待诚亲王亲近,比起太子,她自然是更希望诚亲王的谋划能成。
钮钴禄贵妃,虽然贵为贵妃,但存在感一直不强,一方面是她没怎么受过宠,另一方面她也的确不是张扬的性子,像宫里又多了位贵妃这事儿,便接受良好,荣妃升上来总好过是旁人。
皇贵妃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荣妃的性子恬静淡泊,不是喜欢招惹是非的人,就喜欢关起门来清清静静的过日子,是妃位还是贵妃之位,都没什么影响。
就像她的庶妹,顶着佟佳氏的名头,在嫔位上就已经享有妃位的待遇,升上来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倒是前朝,万岁爷一口气封了一位郡王和四位贝勒,又加封了诚亲王的母妃,这对太子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她了解阿玛,若小妹迟迟生不出皇阿哥来,阿玛一定会在旁人身上下注,尤其是在太子地位不那么稳固的情况下,届时她们在后宫也难以独善其身。
高位妃嫔的变动,对后宫中妃位以下的人影响不大,倒是让几个生了阿哥的庶妃瞧见了希望,在万岁爷这儿,‘母以子贵’是行得通的,不求如荣贵妃这般,能像良嫔一样就心满意足了。
荣妃人在宫中坐,喜从天上来。
万岁爷此次为有军功的几位阿哥封爵,但她的儿子已经封无可封了,所以这份功劳便落在了她的身上。
老三远征漠北的军功换了她的一个贵妃之位,也不知这买卖合不合算。
远在山西的胤祉,还在致力于‘搞事情’,额娘晋位为贵妃和兄弟们被封爵的消息传来时,他刚在太原府街头作为监斩官处决了十数人,其中官位最高的是太原府的知府赵风昭,此人巧立税规,在太原府任职的四年里私吞了十七万四千余两。
民间有俗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这位赵知府倒比民间俗语里的知府更厉害,十七万四千两,足够送赵知府去见真正的阎王爷了。
兄弟们被封爵,胤祉并不奇怪,皇阿玛早该封了,尤其是大哥,这些年瞧着是受宠,可皇阿玛最该安排给大哥的却没给,入朝办差那么多年,一分钱的俸禄领不到,葛朗台也抠门不到这种程度,更何况皇阿玛不是葛朗台,待臣下多宽容,若能早点狠下心来,山西的官场糜烂不到这种程度,也不至于逼得多地发生民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