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刚才讲的情况, 之前没有人向我反映过。在没有掌握事实之前,关于D大和成峰是否存在周总讲的情况, 我无法予以评判。”
在林青说出周总两个字时, 齐琪不由看了眼周奚,发现她似乎并不在意,依旧是噙着笑,认真听林青继续往下讲。
“但是,如果你们刚刚提到的数据是真实的,那么……”林青转头,视线落在老邓脸上, “可以推断, 这三年来,无论是成峰还是D大在项目研发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不愧是科学家, 回答非常严谨。
周奚说的挂养狗卖狗肉是否存在, 这点需要查证。但作为奋战在科研一线几十年的工作者, 叶悠然那些话里折射出的问题, 林青一听便知。
科研是长期工作, 绝大多数项目都无法在短期出成果, 以半导体为例,许多专家学者穷极一生都在研究同一个课题。然而,成峰和D大在短短3年间,开停12个项目,平均每季度一个,这样的速度,别说产业应用,就是出个有学术意义的研究成果都很难。
同时,做过科研的都知道,每项课题难度最大,最烧钱的阶段往往在前期启动,成峰和D校12个项目却没有一个维持半年,全关停在最费钱的时候,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
不过,有一点让林青不解,“D校强基计划的负责人是信科的黄院长,我和他在科研所共事多年,以我对他的了解,绝不可能让你们在3年里开停12个项目。”
“和黄院长无关。”紧挨着老邓的另一位创始人叹忙不迭解释,“黄院长只是名义上的负责人,没有实权。”
“那谁有实权?”齐琪抢问。
那人小心地看了眼老邓,见他并无阻拦之意,才报出一个名字:“王霄。”
“王副校长?”齐琪吃惊,“他不是搞经济学的吗?怎么会来管这个?”
“是学校高层定下来的。”事已至此,老邓决定道出原委,“我们刚和学校签下产学研合作协议的时候,的确是由黄院长全权负责……”
林青所料没错,作为负责人,老黄秉持多年的认真严谨,对每个申报上来的课题都要组织两边人员反复论证,达到条件才会批准开题。
“黄院长设定的标准比较高,许多报上来的课题都被毙了。”老邓说。
眼看大半年过去,其他高校的课题如雨后春笋,而D校才上马了一个项目,领导们急了,催着黄院长放弃他所谓的标准,并且在一年内拿出3个以上的项目,防止D校在汇报时再丢脸。可惜,黄院长坚决不肯让步。
“当时,学校急,我们也急。”老邓脸上泛起一些愧色,说:“因为按照合作协议,只有项目上马,成峰才能使用划拨的经费,享受补贴和退税。”
“黄院长的标准是研究的课题必须能应用到生产,对吗?”叶悠然插话问。
老邓咽了下嗓子,低低地嗯了一声。
黄院长并非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而是反复强调:“国家拨下来的这些经费,不是为了让咱们搞自己的课题、去发论文,而是让我们做一些能促进半导体、IC产业发展的研究,再把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上。”
“那为什么不上马成峰的课题?”叶悠然不解。
成峰之所以能被选为产学研合作企业,说明具备了相当的研发实力,并且应该都能符合黄院长的标准,也就是可以应用到生产里,按理不会被毙。
老邓咳嗽一声,委婉地表示,“我们的课题在论文发表方面优势不够大。”
成峰当然希望自有技术能应用到生产,做出产品能赚钱;但那些打着小九九的项目组老师呢?用好不容易争取到的经费,去帮助企业打破欧美日技术垄断,去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费时费力连篇论文都发不了,图什么?
于是,尽管有黄院长一力支持,但成峰的项目同样过不了论证。
眼看两边僵持不下,各项工作停滞不前,校领导倍觉压力,最后一商量决定把“耽误事”的黄院长撤下来,由副校长王霄主持工作。
王霄是搞经济的,哪里懂半导体和IC,但他为人圆滑,深谙明哲保身之理,一接任便重新组建项目评审组,黄院长、老邓等人全是小组成员,并规定双方项目均由小组审议,最后少数服从多数。
由于黄院长不再享有决定权,很快,在集体决策下,那些前期被否的课题纷纷启动。
“其实,第二年我们就发现了问题。”老邓长叹口气,“大家的心思都在发论文和出报告,许多课题就套了个名,实质上内容和半导体一点关系都没有。”
国-家的初衷是美好的,让老师们走出象牙塔,利用专业优势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和行业发展;可惜一些老师满脑子只会盘算怎么发论文、怎么给自己的课题和实验室搞个响亮的名头,怎么才能抢到更多的科研经费,怎么才能评职称享受津贴……
至于成峰这边,老邓坦然承认,“虽然偏离了初衷,但我们也借着合作有钱做一些研究,最重要的是,能享受到许多优惠政策。”
“挺好,各取所需。”周奚淡声说。
“我们知道这样有愧国-家,但公司真的没钱,这两年如果不是靠合作项目撑着,拿了不少补贴,成峰早就倒闭了。”老邓难过地说。
“老邓,没人怪你。”齐琪出声宽慰。
--
在林青说出周总两个字时, 齐琪不由看了眼周奚,发现她似乎并不在意,依旧是噙着笑,认真听林青继续往下讲。
“但是,如果你们刚刚提到的数据是真实的,那么……”林青转头,视线落在老邓脸上, “可以推断, 这三年来,无论是成峰还是D大在项目研发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不愧是科学家, 回答非常严谨。
周奚说的挂养狗卖狗肉是否存在, 这点需要查证。但作为奋战在科研一线几十年的工作者, 叶悠然那些话里折射出的问题, 林青一听便知。
科研是长期工作, 绝大多数项目都无法在短期出成果, 以半导体为例,许多专家学者穷极一生都在研究同一个课题。然而,成峰和D大在短短3年间,开停12个项目,平均每季度一个,这样的速度,别说产业应用,就是出个有学术意义的研究成果都很难。
同时,做过科研的都知道,每项课题难度最大,最烧钱的阶段往往在前期启动,成峰和D校12个项目却没有一个维持半年,全关停在最费钱的时候,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
不过,有一点让林青不解,“D校强基计划的负责人是信科的黄院长,我和他在科研所共事多年,以我对他的了解,绝不可能让你们在3年里开停12个项目。”
“和黄院长无关。”紧挨着老邓的另一位创始人叹忙不迭解释,“黄院长只是名义上的负责人,没有实权。”
“那谁有实权?”齐琪抢问。
那人小心地看了眼老邓,见他并无阻拦之意,才报出一个名字:“王霄。”
“王副校长?”齐琪吃惊,“他不是搞经济学的吗?怎么会来管这个?”
“是学校高层定下来的。”事已至此,老邓决定道出原委,“我们刚和学校签下产学研合作协议的时候,的确是由黄院长全权负责……”
林青所料没错,作为负责人,老黄秉持多年的认真严谨,对每个申报上来的课题都要组织两边人员反复论证,达到条件才会批准开题。
“黄院长设定的标准比较高,许多报上来的课题都被毙了。”老邓说。
眼看大半年过去,其他高校的课题如雨后春笋,而D校才上马了一个项目,领导们急了,催着黄院长放弃他所谓的标准,并且在一年内拿出3个以上的项目,防止D校在汇报时再丢脸。可惜,黄院长坚决不肯让步。
“当时,学校急,我们也急。”老邓脸上泛起一些愧色,说:“因为按照合作协议,只有项目上马,成峰才能使用划拨的经费,享受补贴和退税。”
“黄院长的标准是研究的课题必须能应用到生产,对吗?”叶悠然插话问。
老邓咽了下嗓子,低低地嗯了一声。
黄院长并非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而是反复强调:“国家拨下来的这些经费,不是为了让咱们搞自己的课题、去发论文,而是让我们做一些能促进半导体、IC产业发展的研究,再把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上。”
“那为什么不上马成峰的课题?”叶悠然不解。
成峰之所以能被选为产学研合作企业,说明具备了相当的研发实力,并且应该都能符合黄院长的标准,也就是可以应用到生产里,按理不会被毙。
老邓咳嗽一声,委婉地表示,“我们的课题在论文发表方面优势不够大。”
成峰当然希望自有技术能应用到生产,做出产品能赚钱;但那些打着小九九的项目组老师呢?用好不容易争取到的经费,去帮助企业打破欧美日技术垄断,去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费时费力连篇论文都发不了,图什么?
于是,尽管有黄院长一力支持,但成峰的项目同样过不了论证。
眼看两边僵持不下,各项工作停滞不前,校领导倍觉压力,最后一商量决定把“耽误事”的黄院长撤下来,由副校长王霄主持工作。
王霄是搞经济的,哪里懂半导体和IC,但他为人圆滑,深谙明哲保身之理,一接任便重新组建项目评审组,黄院长、老邓等人全是小组成员,并规定双方项目均由小组审议,最后少数服从多数。
由于黄院长不再享有决定权,很快,在集体决策下,那些前期被否的课题纷纷启动。
“其实,第二年我们就发现了问题。”老邓长叹口气,“大家的心思都在发论文和出报告,许多课题就套了个名,实质上内容和半导体一点关系都没有。”
国-家的初衷是美好的,让老师们走出象牙塔,利用专业优势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和行业发展;可惜一些老师满脑子只会盘算怎么发论文、怎么给自己的课题和实验室搞个响亮的名头,怎么才能抢到更多的科研经费,怎么才能评职称享受津贴……
至于成峰这边,老邓坦然承认,“虽然偏离了初衷,但我们也借着合作有钱做一些研究,最重要的是,能享受到许多优惠政策。”
“挺好,各取所需。”周奚淡声说。
“我们知道这样有愧国-家,但公司真的没钱,这两年如果不是靠合作项目撑着,拿了不少补贴,成峰早就倒闭了。”老邓难过地说。
“老邓,没人怪你。”齐琪出声宽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