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李显只得抽了羽林将士的佩剑横在喉咙边上,急呼道:母皇您这是要逼死儿啊!您再不出来, 儿可就可就死在这儿了!
    英王莫要冲动!
    陛下!求您出来主持朝政吧!英王可是您膝下最后的血脉了, 他可不能再有事了。
    臣子们的声音此起彼伏, 大清早吵扰得烦人。
    踏实睡了一夜的武皇充耳不闻, 气定神闲的让婉儿梳了发,戴了冠,给太平递了个眼色,低声道:该上朝了。
    太平扶住母亲的手臂,垂首道:诺。
    裴氏将寝殿大门重新打开, 太平与武皇终是出现在了众臣面前,官员们纷纷跪地叩首,等待着武皇的令旨。
    武皇微微昂头,朝堂事,朝堂说,这是朕的寝殿,不是论政的地方。说完,她头也不回地朝着万象神宫的方向走去。
    朝臣们长舒了一口气,李显也松了一口气。
    谁都不敢多说一言,跟着武皇来到了万象神宫之中。
    武皇坐上龙椅,揉了揉额角,烦躁地道:朕昨日说得还不够明白么?英王是朕的儿子,他来监国合情合理,你们有何异议啊?
    朝臣们还没开口,李显便先跪了下去,叩首道:儿自知庸碌,难当大任,还请母皇收回成命。
    你是朕唯一的儿子了,这担子不由你来,该由谁来?武皇不悦,抬眼一扫众臣,诸位爱卿,你们以为呢?
    众臣哑口,心中其实皆有答案,只是谁也不敢接武皇的话茬。
    李显心焦,急道:社稷为重,还请母皇收回成命!说着,他再次叩首,直起身时,当殿说道,太平仁德,民望甚高,天下百姓莫不爱戴,儿请母皇立太平为李显的视线落在了身侧的太平身上,说出了那个从未有过的称谓,皇太女。
    这三个字出来,众臣脸色大变。
    左右相互递传眼色,前后张望,谁也不敢附议,谁也不能附议。
    天下岂有公主继承大统的道理?即便储君愚钝,他们也可以尽心辅佐,可男女之别,涉及纲常,这可比旁的事重要多了。
    狄仁杰抱着笏板,听了片刻同僚们的议论,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他清楚公主才德,也知道公主是守诺之人,否则,以公主现下的权势若真想君临天下,只怕早就命手下官员上书请立皇太女了。
    如今崇茂为皇太孙,母亲太平做皇太女,也算是合情合理,毕竟崇茂也是李唐血脉,他们尽心辅佐武皇多年,为的不也是让李唐皇孙继位么?
    武皇倒不急着回应李显,反倒先问众臣,诸位以为呢?
    狄仁杰走出队列,跪在了李显身侧,凛声道:殿下既是皇太孙的母亲,入主东宫也在情理之中。
    狄仁杰是武皇多年的心腹众臣,瞧见他附议后,零星的几个官员也跪地附议。
    太平却在这个时候往前走了半步,朗声道:臣不做大周的皇太女。这话一出,众臣哗然。
    殿下怎敢在这个时候说这样的话!
    狄仁杰也暗自心惊,明明局势大好,殿下说这样的话岂不是让武皇难堪么?不仅狄仁杰如此想,一直跟着太平的幕僚们也惊出了一身冷汗。
    若是殿下今日触怒武皇,那他们这班幕僚也难逃问责。
    眼尖的臣子们已经觉察了武皇眼底涌动的怒色,心都跳到了喉口,砰砰作响。
    太平,你知道你在说什么?武皇冷声反问。
    太平往前再走了半步,凛然对上了武皇的眉眼,臣知道。
    李显早已吓得半身冷汗,跪地向前,轻轻地扯了扯太平的裙角,示意她莫要放肆,免得惹得母亲大怒。
    陛下当年登基,是为了帮父皇守护江山,若是大周出了二世君王,此乃谋朝篡位。太平昂起脸来,臣绝不做这不忠不孝之人!
    太平的话切中了李唐旧臣们的痛点,他们等待这句话已经等了许久,最该说这句话的英王却瑟瑟然跪在地上,宛若一只摇尾乞怜的小狗。
    武皇眸底的杀意大盛,朕真是把你宠坏了!
    臣只知道,臣自始至终都姓李。太平铿锵有力地道出这句话,这次连武攸暨也吓白了脸,急忙走上前来。
    公主
    滚开!
    太平当殿将武攸暨拂开,继续道:本宫可以帮三哥守护江山,可本宫只守李唐的江山!说着,太平厉喝道,三哥,你到底是大周的英王,还是大唐的英王?
    这句话问得李显瞠目结舌,他哪敢答话。
    放肆!武皇的一声厉喝响起,只见她身子摇了摇,若不是婉儿及时上去搀扶,只怕要立即晕倒在地。
    婉儿扬声道:陛下怒极攻心,快传太医!一边说着,一边扶着武皇下了龙台,招呼了宫人们上来,把武皇扶出了万象神宫。
    众臣都被吓得不轻。
    武攸暨急声道:殿下今日这些话实在是大逆不道。
    你我可以和离!太平说得干脆。
    武攸暨被太平一句话梗在了原地。
    狄仁杰走上前来,恭敬地对着太平一拜,殿下为何要在这个时候说这些?
    狄公应该知我,这就是我的初心。太平答得平静,语声不大不小,足以让那些李唐旧臣们听得分明。
    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公主,如今她羽翼渐丰,朝中势力不小,武皇已老,手下酷吏皆已剪除,况且公主说的也是实在话,虽然忤逆,武皇却不能用这个理由诛杀公主,以免遭来天下人群起而攻之。
    毕竟天下人思唐久之,公主民望甚高,在这个时候请复国号,也是合情合理。
    太平的初心二字落在狄仁杰的心坎上,也落在了李唐旧臣们的心坎上。他们忽然明白了,殿下这些年兢兢业业到底是为了什么,她的的确确是在守护先帝的江山。
    至于英王
    他们看英王那心神慌乱的模样,哪有半点李唐王孙该有的骨气?由公主执掌江山,平稳朝堂,再把江山交给皇太孙崇茂,当比英王执政稳妥得多。
    毕竟,公主若有私心,绝不会务实这么多年,更不会蛰伏到今时今日,在武皇动不了她时才显露初心,请复李唐国号。
    公主与驸马感情甚笃,可方才为了李唐,她也可以当殿说出和离二字,足见她拥护李唐的心有多么坚定。
    就在李唐旧臣反复思忖时,太平却迈步踏出了万象神宫。
    众臣下意识地跟着公主,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武皇的寝宫之外。
    她坦坦荡荡地在寝宫外一跪,扬声道:请母皇复唐国号。
    李唐旧臣们听见这句话,也跪下附议公主。他们好不容易盼来这样一天,他们一定要帮着公主把这事给办成了。
    武攸暨生怕官员趁机闹事,率领羽林将士将寝殿围了起来,亲自值卫。
    他知道太平想做的事一定劝不了,他更不想太平将他们早就和离一事公诸天下,是以现下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断在殿前来回踱步。
    武崇训心烦意乱,领着一众武氏子弟前来助阵,今日若是武皇允了公主所请,武氏将失去最大的靠山,他们该如何是好?
    他暗恨太平,真是看走了眼,原以为她嫁给了武氏,便会给武氏谋事,即便她当了皇太女,武氏也会站她那边,可万万没想到太平自始至终竟是为李唐谋事的!
    裴氏把殿门关上之后,回头给武皇斟了一杯甘露,忧心忡忡。
    武皇接过甘露,喝了一口后,看向婉儿,婉儿,来,陪朕下一局棋。
    诺。婉儿应声走过来,在武皇对面跪坐下来。
    武皇轻笑,再熬一晚,明日朕会给他们一个交代。
    婉儿知道这出戏必须这样演下去,只是她心疼殿下的身子,担心殿下在外面跪得久了,会伤到膝盖。
    没有哪条帝王路是好走的。武皇似是知道婉儿在想什么,她拿起一枚黑子,当先棋落棋盘正中之处,该她挨的苦,谁也替不了她。
    婉儿轻叹,拿起一枚白子,落在了棋盘上。
    武皇满意地笑了,朕也想瞧瞧,你是如何辅佐太平的?
    婉儿愕了一下,听出了武皇的言外之意。
    武皇笑意复杂,朕不退居后宫,有些人便会对朕有期盼,于太平而言并不是好事。说着,武皇又落了一子。
    她自忖时日不多,便想为太平再做点什么。
    君王,永远不能只看眼前。
    她看的是数十年后,她期盼出现的事。
    婉儿跟了一子,感慨道:陛下是世上最好的母亲。
    武皇笑意深了几分,朕倒希望你说另外一句。
    婉儿抬眼,对上了武皇的目光,坚定地道:也是臣心悦诚服的君王。
    武皇得意地笑了,若有所思地问道:你说,后世会如何评说朕这个皇帝呢?没等婉儿回答,武皇却已有了主意,历代帝王皆有碑文记录功过,朕便在陵寝外立起无字碑,任凭后世人评说。
    婉儿心窝一烫,虽然上辈子已经有过这样的一幕,可这辈子重现这一幕,她还是为武皇这样的心胸折服。
    敢把功过交给众生,放眼历代帝王,有谁能有这样的胆识?
    武皇瞧见婉儿的眼眶红了,不禁笑问道:若是让你来写,你会如何写朕的功过?
    婉儿上辈子已经想过这个答案,所以这一世她毫不犹豫地给了武皇答案,日月凌空。
    武皇回味着婉儿说的这四个字,就像当初婉儿写给她那时一样。
    曌。
    终其一生,她当得起这个名字。她的光耀哪怕在千百年后,也依旧光彩绚丽。
    武曌绝对是大唐青史之中一笔无可替代的艳色!
    朕叫武曌。武皇说这句话时,满眼都是骄傲之色,她知道她没有辜负这个名字,她也希望太平也不会辜负她的名字,朕拭目以待一个太平盛世。
    武皇一子落下,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一声响声。
    婉儿会心笑了笑,敬了武皇一子,臣也期待这个太平盛世。
    第202章 册封
    太平率领众臣在外跪求了一夜, 嗓音都喊得嘶哑,终是在天明之时,盼到了卸下衮服的武皇出来。
    武皇并不急着宣旨,只是看了一眼婉儿。
    婉儿领会地展开了手中新写的黄帛诏书, 朗声念道:天子诏
    值卫的羽林军也纷纷跪地, 叩首领旨。
    李唐旧臣等这道诏令已经等了整整十年,十年隐忍, 终是盼到了武周复李唐的这一日, 他们情不自禁地红了眼眶。
    诏令言明,恢复三省六部名称, 国号改周为唐。诏令最后,武皇下旨敕封太平为皇太女,将太平的皇太女之位与恢复李唐旧制绑在了一起。
    李唐旧臣眼底的热泪还没来得及退却,便被诏令最后一句话哽在了原处。
    接此诏令, 便等于承认了公主继位的合法。
    不接此诏令, 公主今日如此触怒武皇, 也不知武皇日后会如何暗中收拾英王与公主。明着来动不得公主与英王,可谁能防住这深宫里的暗箭呢?
    武皇已经退了一步,他们再咄咄逼人, 若真把武皇逼急了一拍两散, 谁也不知武皇会做出怎样疯狂的举动。毕竟现下武皇大权在握, 清洗李唐王孙换武周国祚绵延, 来个鱼死网破也不是不可能。
    太平耐心地听完了诏令,她并不急着接旨,她等着身后李唐旧臣们领旨,余光已经瞥见好些个臣子交头接耳,低语着什么。
    公主膝下有皇太孙崇茂。
    李唐旧臣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起, 他们看了一眼旁边的李显。早就心乱如麻的他猛烈点头,只想臣子们顺水推舟地把这事给办成了。
    崇茂是英王血脉,公主一心向着李唐,由公主接手把李唐江山稳住,妥妥当当地交到皇太孙手中,其实也并不是什么坏事。
    就在众臣纠结万分之时,武皇往前走了一步,微微弯腰,眸底皆是盛怒之色,瞧见没有?你一心为了李唐,你身后这些人为的是李唐么?朕允了他们想要的,他们谁会记得你逼宫复国之功?
    武皇的声音像是利刺,扎得他们的耳鼓发烫。
    她直起身来,睨视众人,冷嗤道:朕代先帝守护江山十载,你们只记得朕是女子,可记得朕为天下万民温饱办的实事?可记得朕守护四境、寸土不失的功绩?可记得朕开创武举、让天下勇士得展抱负的举措?
    接连三问,问得众臣哑口无声。
    太平眼眶微红,一时不知这戏该怎么接下去。
    臣记得!狄仁杰凛声回答,对着武皇叩首,陛下十年勤政爱民,臣都记得。说着,狄仁杰直起腰杆,臣愿奉公主为皇太女,稳固大局,同心共创大唐盛世!
    瞧见父亲开了口,狄光嗣也接口道:臣附议!
    臣附议太平座下幕僚们顺势而为,今日公主只要坐稳了皇太女之位,他日便是大唐的君王,自有他们施展抱负的机会。
    张柬之沉沉一叹。
    狄仁杰回头看他,沉声问道:张公忠的不是李唐么?说完,他故意看向李显,难道张公只忠英王?
    李显听见这话,急忙辩解,狄公此言言重了!
    张柬之皱眉,狄公何须拐弯抹角地骂老夫呢?说完,他对着武皇叩首,陛下既已下令,臣等自当领旨,奉公主为皇太女,承继宗祧。
    看见张柬之领了旨,其他李唐旧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再迟疑下去,真要坐实他们忠的并非李唐,而是英王。
    不忠国而忠人,岂能算是忠?
    后世史官评述他们时,字里行间都会透着假忠二字,他们期盼十年,岂能在最后关口换来这样的结局。
    既然英王一让再让,武皇圣旨已宣,他们也没有什么好争的。
    至少,殿下当殿说过她姓李。
    臣等领旨。
    众臣齐声叩拜,一切已是尘埃落定。
    当日,未免夜长梦多,武皇将诏令立即张榜天下。得知武周恢复李唐,思唐多年的人们皆大欢喜,瞧见武皇立下了皇太女后,不少受过公主恩惠的百姓们更是欢天喜地。
    储君仁德,虽是女子,却颇有才干。
    虽说有些人心底仍有非议,可殿下入主东宫也算得上众望所归,除了殿下是女子这点让有些人忐忑之外,其他方面他们挑不出一点不好。
    册封皇太女的大典在三月十五举行,当日整个神都都沸腾了。
    两人穿着冕服站在文武百官之前,依照礼制一步一步地进行着仪式。这是古往今来第一位皇太女,给她戴上冕冠的是古往今来第一位女皇。
    冕冠戴上的那一瞬间,太平抬眼看向旒珠后的阿娘,她觉得一切都极为不真实。她有些心酸,可看见武皇眼底隐忍的笑意,她记得武皇说过的话她说,君王是不能轻易哭泣的。
    是的,在这些臣子面前,她必须拿出君王该有的气度来。
    武皇苍老的手拂过太平的鬓发,将垂下的玉绦捋正,她正在注视的不再是大周的镇国公主,而是大唐的皇太女,是她将来所有期望的所在。
    恋耽美

章节目录

禁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作者:流鸢长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流鸢长凝并收藏禁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