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负手轻笑,既是狄大人所荐,本宫自然欣然笑纳。
    当日, 狄光嗣一连举荐十人, 这十人的出身与才干皆说得清清楚楚。太平一边听着, 一边暗自记下这几人的名字。虽说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吏,缺的也只是一个伯乐罢了。
    姚崇与宋璟也只是上辈子那个时代的幸运儿,所以他们可以尽展抱负, 青史留名。既然这辈子由她来主宰, 太平愿做这个伯乐, 她就不信泱泱大国居然找不出第二个姚崇或宋璟。
    太平当晚便写好了奏疏, 她并没有在早朝上直言裁去幕僚一事。等早朝罢了,太平这才私禀武皇。
    武皇看着奏疏上的名字,不论是姚崇,还是宋璟,在官员之中已经有了些许声望, 武皇只是不懂,为何太平会在这个时候裁撤幕僚。
    太平如实禀告,他们只认男主。
    武皇听见这话后,眸光顿时沉下,肃声问道:给过他们机会了?
    太平点头,给过。
    武皇冷笑一声,瞥向一旁站着的婉儿,婉儿你怎么看?
    婉儿垂首,道不同,不相为谋。
    武皇摇头叹息,她向来爱才,没想到竟遇上了两个固执于男女之别的朽木,太平,真要把他们安排去房州?
    非去房州不可。太平坚定地回答,一来,可让朝中官员知晓,母皇还是念着三哥的,所以才把臣的两员得意幕僚转送给了三哥;二来,这二人去到房州,兴许可以好好管一管三哥。
    武皇自己生的孩子,自己知道,李显若是能教出来,当初李弘暴毙,便轮不到李贤当太子了。
    你府上的詹事,可有替补人选?武皇问向太平。
    太平认真答道:有是有,只是臣要亲见这几人。若还是一样的朽木,儿自会打发了。
    武皇心中五味杂陈,对着太平招了招手,太平,过来。
    太平乖顺地走近武皇,由着武皇牵着她的双手,母皇?
    你甘心么?武皇望向太平的眸子,声音中透着一抹炽热。
    太平知道武皇问的是储君一事,自是不甘心,可又能如何?
    武皇打了一下太平的手背,不轻不重,正色道:什么时候这般没出息了?!
    阿娘现下让儿生皇孙,儿也生不出来呀,这可不是儿有没有出息之事。太平故意嘟囔给武皇听。
    武皇向来是不服输的那个,她笑道:朕年岁已经这般大了,有些事想做,却怕天不遂愿。可朕还有你,只要你能坐上这把龙椅,朕相信你能帮朕把没做完的事一桩一件地做完。
    太平还是第一次听见阿娘说自己的年岁,不知怎的,她竟有几分心酸。
    母皇太平不得不重新打量眼前的武皇,经过李旦一事与她生产伤身之事,武皇似乎苍老了许多。人人都说她心肠硬,其实太平知道,她的狠辣都是经年累月一步一步逼出来的。
    皇族之中,弱肉强食,最是容不下弱者。
    武皇向来要强,她那般骄傲的人,自然不会甘心被人踩在脚下。她随时保持着最敏锐的警惕性,只要被她嗅到一点危险,她便会先下手为强。究其根本,只因她只要退一步,便是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谁也不会给她一条生路,那些清算的声音会铺天盖地而来,将她钉在谋朝篡位的污名之下。所以,她必须选一个让她踏实的接班人,目前膝下这两个
    李显太过庸碌,耳根又软,当年竟然能说出愿把江山给岳丈的混账话。这些年来,房州经常有密报传回,说的最多的便是韦滟跋扈,时常痛骂李显,可李显非但不怒,还温声相哄。尤其是近几个月来,皇嗣与太平之事前后传入房州行宫,李显等于得了两颗定心丸,韦滟便得寸进尺地向李显讨要了好些他日的封赏。
    若是把江山交给这个儿子,君王庸碌,皇后跋扈,如何安稳社稷?武皇想要的,李显肯定一桩都办不到。
    太平聪慧,却输在她是个女子。明明民望甚高,朝臣们对她也赞誉居多,可那班臣子肯定不会推举太平为储君,因为他们还盼着庐陵王能够还朝,恢复大唐国号。
    事到如今,武皇已经看得明白。那些李唐旧臣,乃至整个天下都还盼望着大唐归来,她已近七十,即便还能活三十年,也不可能扭转这一切。既然大势如此,她逆不了这天,却可行缓兵之计,让太平借着李唐旧臣的手登上帝位,再延续大周数十载国号。
    重润,重俊,隆基,这三人你选一个过继为子。武皇直接给了太平一个选择。
    太平大惊。
    婉儿思忖很快,已经明白武皇这举动究竟是何意。
    你可以为驸马着想,过继武平安为子,朕自然也可以为你着想,过继一个李唐皇孙为子。武皇这是在给太平增加筹码,回去好好想想,想好了,便来告诉朕,朕会立即下诏。这个继子必须慎之又慎,武皇也想多给太平一些时日考虑。
    诺。太平郑重地对着武皇一拜。她实在是佩服母皇,能在这绝望之地谋出这样绝妙之计。大周国祚太短,人人思唐,武皇就算做得再好,也会输在一个寿数上。所以,她现在唯一的希望便是太平,太平今年二十八岁,她还来得及向天下人展示女皇的风姿,延续大周的长安,甚至创下一个让后世仰望的红妆盛世。
    只要,太平膝下有个李唐的皇孙,那些李唐旧臣们就还有一线希望,会耐心等待着皇孙长大登基复原大唐国号。
    太平是高宗之女,是她武曌之女,也是李唐皇孙的继母。
    凭这三重身份,加上太平日后更多的政绩,武皇不必立储,免得引得那些李唐旧臣们把矛头都对向太平,只须在病危前留下一道遗诏,命太平暂代天子,待皇孙成长到足以君临天下时,再行禅让。
    这么多年来,太平在朝中都是不争不抢之态,从未暴露出半点野心,反倒是事事务实,处处为百姓着想。太平往后只须继续保持,那班李唐旧臣也揪不出太平的半点不是来。这样的遗诏,合情合理,那些李唐旧臣就算有微词,凭那时候太平的势力,应当可以镇压下去。
    武皇重重地拍了拍太平的肩膀,朕只有你了,太平。
    太平只觉肩上瞬间沉了千斤,今日阿娘对她说的这些话,都是她退而求其次的不甘。她跪在了武皇面前,认真道:儿也只有母皇了。
    武皇舒眉笑了,覆上了太平的脸,说什么傻话,朕会给你机会,好好发展自己的势力,你会有你的臣,会有你的兵。
    太平摇头,哑声道:阿娘,谢谢你信我。
    是你说的,上阵母女兵,朕打不动了,便只能交给你来了。武皇爱怜地摸了摸太平的脑袋,别让朕失望。
    嗯。太平原先只想用小长安一事彻底绝了武皇对武姓皇孙的期待,可从未想过竟会无心插柳柳成荫,让武皇在绝望中生出了这样的心思。
    是好事,却也是难事。
    武皇身上透着一丝浓重的不甘,她的不甘不仅仅是自己的寿数,还有整个时代对女子的不公。
    凭什么呢?
    她武曌就算败了,她还有太平,太平就算败了,兴许还有长安。须臾百年,虽说不能改变许多事,可只要让那些人见识过女子本该有的风姿,一定会有更多的女子名字出现在青史之中,让后世仰望。
    武皇这不甘之火,不仅灼烫了太平的心,也灼烫了一旁婉儿的心。
    武曌虽然与上一世的武曌已经有了不同,可她那颗永不服输的心,两世如一。她就是大周上空最耀眼的日与月,足以照耀千年,成为这个时代最炽热的一个名字。
    婉儿。
    正当婉儿出神时,武曌突然唤她,婉儿急忙回神,臣在。
    太平要挑选新的詹事,你向来慧眼识人,你去帮着挑挑。武皇给婉儿安排了新的差事,《臣轨》那边,朕会让张说去盯着办好。略微一顿,武皇又想到一事,太平,初一祭天之后,好好准备今科春闱,若有好的人才,可以直接挑去府中就任幕僚,随后给朕一个名单便是。
    诺。
    婉儿与太平异口同声回答。
    武皇不禁失笑,真是朕羡慕不来的。这自小的情谊就是不一般,希望他日太平与婉儿可以君臣同心,真像当年的太宗与魏徵那样,留下一段君臣佳话。
    两人耳根微烫,心跳不由得快了半拍。
    虽说知道武皇已经不再怀疑她们,可武皇突然拿她们两个打趣,两人心间还是觉得有几分忐忑。
    太平趁机圆场,起身伸臂勾住了武皇的身子,撒娇道:儿还羡慕母皇呢!婉儿办事那么妥帖,儿早想讨了她回府办差,可是母皇就是不放人。
    武皇似笑非笑,忽然正色问道,你就那么想要她?
    第179章 私塾
    婉儿的心弦瞬间绷了个紧。她在武皇身边多年, 若不是仗着上辈子的那些经验,她只怕好几次都要栽在武皇手里。
    太平也知阿娘心性,此事绝对不能正面答之。她脸上的笑意不减,反倒嘟囔道:母皇又逗我, 上回母皇就没给。说着, 太平斜眸瞥了一眼婉儿,婉儿办事心细, 留在母皇身边伺候, 再合适不过。说着,太平低首覆上武皇的手背, 温柔地摩挲着母亲手背上的岁月痕迹,儿不能时时入宫陪伴母皇,母皇可要好好保重身子。说完,她真挚地对上了武皇的眉眼, 握紧了武皇的手, 从今往后, 儿会让天下人瞧瞧,谁说女子不如男?
    寥寥数句话,便已将刚才的话茬转换过来。
    武皇舒眉, 太平确实是长大了。方才那一句, 的的确确是武皇的一次试探。武皇在很多年前便说过, 她给的, 叫恩赏,旁人向她索求的,叫僭越。
    太平只有年少不懂事时,才向她讨要过东西。这么多年来,太平从来都是一退再退, 不论是太平的婚事,还是太平的当年对武承嗣的忍让。直到今时今日,太平没有流露一点僭越之心,皆是武皇给她什么,她便收下什么。
    武皇对太平的反应无疑是满意的。
    朕有些累了。武皇只说了一句,太平便知趣地站了起来,对着武皇恭敬一拜。
    太平侧脸看向婉儿,好生伺候母皇,明日午时过后,来本宫府上帮本宫挑选新的詹事。
    婉儿先对太平一拜,然后看向武皇,陛下,明日臣可以么?
    武皇点头,方才朕就说了,给太平好好选一个詹事。
    诺。婉儿领旨。
    母皇,儿去春官处理公务了。太平肃然对着武皇再拜,终是退出了殿去。
    武皇看向婉儿,眸光若刀,似是可以一瞬洞穿人的心思,你想做太平的詹事么?
    臣想,也不想。婉儿如实回答。
    武皇颇是好奇,哦?
    婉儿并不绕弯子,继续道:臣少时便视殿下为知己,若能帮上殿下,臣自是一千一万个愿意。只是,如此一来,臣便只能在公主府做一个小小詹事。
    武皇不禁失笑,小小詹事?镇国公主府的詹事可比内舍人高一级。
    臣有臣的抱负,只有陛下可以帮臣实现。婉儿一脸凝重,终其一生,臣只想谋成一事。
    武皇凝神,何事?
    女子私塾。婉儿一字一句地答道。
    此事婉儿曾经陈情过,那时武皇说要慢一些,还不到时候。如今婉儿再提此事,武皇严肃看她,并没有立即应声。
    婉儿在武皇面前跪下,再次陈情,史官若无女子,那史书便是男子一方之言。即便百年之内都做不到女子入朝为仕,也要让女子识字知礼,唯有如此,史官一笔抹去的,才会有人记得,史官臆想的,才会有人佐证为虚。婉儿说到激动处,不由得眼眶微红,并非女子天生不如男,而是读书只有男儿天经地义,女子想识字,或是皇家贵女,或是官宦之家,或是商贾小户,其他寒门女子大多只能女红耕地一世,有许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她重重叩首,扬声道:臣请陛下允准,先在神都开设女子私塾。
    武皇沉声道:你可想过,即便朕准了,也只会是两种可能。一,明日早朝群臣反对,因为他们骨子里会害怕,忌惮天下女子也能拿笔记录春秋;二,即便朕力排众议,把私塾建起来,能将女儿送至私塾者少之又少。
    天下夫子皆是男子,自古男女授受不亲,他们不会把女儿送至私塾,先落一个污名。
    婉儿仰头,凛声道:臣所认识的陛下,绝对不会轻易认输。
    武皇心间一烫,你想好了?
    婉儿点头,臣想好了!不管再难,也要在神都踏出第一步!
    不怕朝臣们上书按你一个教唆朕胡来的罪名?武皇再问。
    婉儿重重点头,臣,不怕!臣可以做私塾的夫子,先断了他们一个反驳的理由!哪怕只有一个女娃,臣也愿意手把手地教会她识字看书。
    就像当年在掖庭时,她母亲郑氏教她识字看书一样。小时候她也怨过郑氏的严厉,可年岁渐长之后,她越发地敬重母亲,若没有郑氏,便不会有今日的上官婉儿。
    读书可以明智,也可以让女子绽放出本该有的风采。
    天下不能只有一个武皇,也不能只有一个殿下,应该有更多女子显露她们的才学,实现她们的抱负。
    那时才是真正的天下盛世。
    即便寿数有限,不能亲眼瞧见那样的盛世,婉儿也希望自己可以在混沌之中绽放自己的光亮,哪怕只有一点点微光,她相信总有女子能够看见,能够向往,也能够百折不挠地追求同样的光亮。
    一颗星辰无法照亮整个夜幕,可漫天星辉足以让夜空璀璨。
    小小一个内舍人都不怕,朕堂堂天子怎能不如你?武皇放声大笑,平身,还嫌女子跪得不够多么?
    婉儿高兴起身,多谢陛下!
    此事只能你明着来办。武皇提醒婉儿,朕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否则那班朝臣绝对不会松口。你个人想做的,与朕让你做的,在他们心里是两回事。
    臣明白。婉儿回道。
    武皇再提醒婉儿,此事也不能让太平掺和。
    臣也明白,一定不会让殿下参与此事。婉儿自然知晓当中的利害关系,如若那班朝臣们觉察公主也参与此事,日后公主即便过继了李唐皇孙,他们也会事事提防公主,不会念在皇孙的面上暂时支持殿下。
    武皇提起朱笔,淡声道:私塾你就设在郑氏那里,用度便从你的俸银里面扣除。说着,她看向婉儿,水至清则无鱼,今年春闱若再有士子给你孝敬,你可不能再拒了。
    婉儿知道武皇的意思,诺。
    一个太过干净的臣子,在众臣里面是格格不入的。一旦发现这样人,那些人定会连同一起把这个最干净的收拾了。
    暗箭往往是最难防的,尤其是一群阴沟里的人投来的暗箭,婉儿能挡下一支,却挡不下千千万万支。
    至于姚崇与宋璟武皇实在是惜才,将这样的人打发去房州,未免可惜了。
    恋耽美

章节目录

禁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作者:流鸢长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流鸢长凝并收藏禁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