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女皇
    武后本以为第三批请愿者会晚几日才来, 没想到第二日一早,病了多日的天子李旦就亲率文武百官跪在万象神宫之外,殷切请愿,希望武后顺天应命, 承下这天子之位。
    请愿的臣子们浩浩荡荡地跪了一地, 一直跪到日暮西斜,武后终是从万象神宫中走了出来, 立于高高的宫阶之上, 负手而立,高声应道:既然天命如此, 哀家唯有不负诸位,不负江山,不负万千臣民。
    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旦自去朝冠,即便觉得这句话甚是锥心, 他也必须领头喊出来, 他不想成为大哥甚至二哥那样的可怜虫。
    看见天子已经自行去冠, 文武官员也跟着山呼喊了起来。
    此情此景,是武后千百次梦到的壮阔景象。
    从她有野心那日至今,她足足用了五十余年, 才走到这万人之上。作为第一道天子诏令, 她在高处宣声道:日月凌空, 朕为自己赐名为, 曌!
    自今而后,世上再无媚娘,只有一个新的天子,武曌。
    她这句话已经在心底念过无数次,今日终得昭告天下, 史书之上,注定要烙下这个曌字,千年万岁,无人能泯灭。
    即便她已是六十七岁的高龄,可大志得成的这一日,她踌躇满志,自信可以创下一个新的盛世。
    十四为才人,在太宗皇帝身边侍奉多年,浸淫帝王之术,可以说是太宗点燃了她对权欲的渴望。
    三十一岁当上了高宗的皇后,帮衬着高宗接连拉下长孙无忌在内的数位老臣,让高宗将帝权牢牢地抓在手中。
    五十岁与高宗并称二圣,以天后之身参知朝政,在高宗头风犯时,稳定朝局,逐渐壮大势力,终是成了高宗想除却除不了的最大心病。
    六十岁时连消带打,剪除李唐王孙,收拾李唐重臣,破格提拔寒门子弟,牢牢掌控兵权,用佛经,用祥瑞,用儿子的一让再让,终是得了今日的名正言顺。
    凉风吹在武曌的脸上,她才觉察自己的眼眶有多烫。
    可她的视线明净,没有半分模糊。
    眼泪,只会让一个女人脆弱。她早就不会流泪,她的心肠也早就硬如钢铁,走到今时今日,她站在天下男儿面前,那威仪,那气魄,只须高高睨视,便能让人下意识地腿软。
    这就是她用这五十余年炼出来的帝王之风。
    纵是女子,她也要让后世知道,女子挺起腰杆来,也可以撑起这片天下!
    九月初九,重阳佳节,也是武皇的登基大典。
    脱下身上的朱鸟凤袍,穿上漆黑的龙纹衮服,衮服之上有星辰,有大海,有日月,玉带之上爬满龙纹,那是天子专服。
    她是第一个穿上这身天子衮服的女人。
    即便她已两鬓苍苍,白发与黑发交杂着梳拢一起,被冕冠罩下,垂下的十二条旒珠微微轻荡,半掩住了她那双鹰隼一样的帝王之目。
    明堂高耸入云,与新建的天堂交相辉映。
    礼乐奏响,百官们整齐地列队两侧,都毕恭毕敬地等着女皇一步一步地走上宫阶,步入万象神宫,承下传国玉玺。
    改唐为周的诏令已经传布全国三日,各地旗帜已经更换成周字金旗。
    今日立在朝臣中的那些武氏子弟各个摩拳擦掌,大周是个全新的时代,是属于他们武氏的时代。
    武承嗣激动地想着,天下没有那个皇帝传位会传给他姓之人,即便李显与李旦都已改姓武氏,可两个废下的皇储,是死是活只在武皇的一念之间。
    只要姑姑真想大周千秋万代,她迟早会对这两人下手,以绝了李唐旧臣的私心。若有机会,他倒是愿意当姑姑的刀,推姑姑一把,让姑姑再无回头之路。
    如此一来,储君便只能姓武。
    武承嗣只须解决了太平,以他在武氏宗族中的地位,太子之位,舍他其谁?
    艳阳照在武皇脸上,她半眯着眼睛映着阳光望向万象神宫,这是她的明堂,她将在这里发号施令,她一句话,便有千军万马为她或生或死。
    只要想到这里,武皇就觉得血脉在跳动,那是野心的脉搏,正强劲有力地狂欢着。
    太平,来。
    武皇沉声轻唤,穿着玄色吉服的太平趋步走近武皇,臣在。
    武皇把手递了过去,这场仗才刚刚开始,太平,你听见那些厮杀的声音了么?
    太平扶住武皇的手臂,认真答道:不止有厮杀,还有战鼓与号角。
    武皇轻笑,别怕。
    臣跟着母皇,寸步不离。太平微微垂首,她的指腹可以清楚感受到武皇跳动的脉搏,是那样的有力。
    那便跟好了,不要走歪了。武皇昂起头来,迈出了第一步。
    众臣纷纷跪地,礼乐之声忽然扬起,响彻了半个紫微城。
    太平跟着武皇迈出一小步,刚好慢了武皇半步,这样的分寸是武皇给她的殊荣,也是她身为臣女的觉悟。
    虽说通往万象神宫的路只有这一条,可太平心里清楚,她与阿娘要走的道是两条道。她不能要武周的江山,只能要李唐的江山,否则坐实一个不忠不孝、谋朝篡位的罪名,她就算得了天下,也无法实现她太平盛世的抱负。
    不要走急了,可以走慢些。
    阿娘用了五十余年才走上这条帝王之路,她可以耐心筹谋,五年不成便十年,十年不成便二十年,只要徐徐图之,她也可以坐上万象神宫那把龙椅。
    当务之急,最该把那几个痴心妄想的武氏收拾了。
    太平跟着武皇走过武承嗣时,故意侧脸对着武承嗣挑衅一笑,虽无言语,可眼底的傲色足以让武承嗣觉得刺眼之极。
    竟然敢主动挑衅他!
    武承嗣隐忍下怒气,霎时脸便憋了个通红。他含恨瞥向一边的武三思,这都到了九月,武三思也应该下手了。
    武三思给他一个稍安勿躁的笑意,他早就筹谋妥当,只等武皇登基大典完成,太平循例会去郊外参加今年的庆收大典,他准备好的那几个小倌已经安排在郊外了。
    武承嗣接连倒吸了好几口气,终是让自己平复下来。
    武三思的眼光向来比武承嗣远那么一步,要得姑姑喜欢,必先找一个姑姑身边的近身女官,只要能通消息,他便能投其所好。
    裴氏跟了武皇很多年,一定不会出卖消息。
    厍狄氏独来独往,全部心思都花在了裴府那个小公子裴光庭身上。小公子今年十四,与他家的小女儿倒也年岁般配,他可以向武后请婚,先把厍狄氏家的小公子归到他武氏的阵营来。
    儿子都过来了,还怕这个当娘的跑了么?
    至于另外一个女官,那是武三思的私心所在。他还在暗暗观察婉儿,婉儿与公主感情亲厚,可她与武皇却有灭门之仇,这样人若是能挖来,不论武皇还是公主那边的消息,他想知道什么,便能听到什么。
    只是,婉儿素来端雅,武三思前几年也吃了不少闭门羹,就今年好了一些。五月时候,婉儿赞许了武三思的奏疏,因此他还得了武皇的一顿夸奖,作为回礼,武三思给婉儿送去了诗文,婉儿欣然收下了。
    对武三思而言,婉儿就像是一只捉不住的猫儿,他以为他可以抱住了,婉儿却跑了个远,他以为永远都抓不住,婉儿却又对他示了好。
    挠得武三思的心窝直痒,偏偏又求而不得。
    想到这里,武三思忍不住在武皇身后跟着的女官里找寻婉儿的身影。
    虽说婉儿总是打扮清丽,可只要她在,便是一群女官之中最特别的那个。今日她穿着一身月白色的官服,官服上面绣着银纹芍药,她与穿着同样官服的厍狄氏垂首并行,跟在武后五步之外。
    武三思的目光一直在婉儿身上打转,炽热得让厍狄氏也有觉察。
    厍狄氏白了武三思一眼,希望他能收敛一二。
    可武三思怎能收敛呢?此时婉儿似笑非笑地对着他微微垂首,武三思觉得心间有什么东西炸开了。
    他直勾勾地盯着婉儿的背影,随着武皇走至高台,终至不见。
    武承嗣拐了一下失神多时的武三思,他终是回过神来,兄长,怎么了?
    该入万象神宫朝拜了。武承嗣低声提醒。
    武三思连忙收敛心神,跟着百官们鱼贯步入万象神宫。
    太平扶着武皇走至龙台下,武皇独自一人走上龙台,端然坐在了龙椅之上。
    太平率领众臣一并跪下,山呼万岁。
    武皇挥袖,凛声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众人起身,准备聆听新皇登基时候颁布的圣旨。
    武皇给婉儿递了个眼色,婉儿从厍狄氏捧着的玉盘里拿出第一道圣旨,走至百官之前,飒然展开圣旨,朗朗宣旨。
    这些圣旨的内容太平与婉儿已经听过一遍,只是婉儿要专心诵读,太平则可以偶尔分神一会儿,好好瞧瞧今日这神采飞扬的公主妃。
    婉儿享受这样的万人瞩目,可她更享受殿下对她投来的赞许笑意。
    谁说不可以分心一点点?
    婉儿的余光悄然刮过殿下,瞧见殿下果然笑了,她一边念,一边情不自禁地扬起了嘴角,这是一个红妆时代的起幕之日。
    有的与上辈子一样,有的不一样。
    比如她与太平,两情相悦在此时此刻,竟有那么一点点甜。
    第143章 庆典
    武皇登基的第三日, 是神都百姓的庆收典礼。循例,太平会出席这次的庆典。庆典设在神都郊外,周围由金黄的稻草垛围起,当中放置了祭坛。今日傍晚, 公主会亲手点燃符篆, 投入火盆当中,诚心祈愿, 来年再给神都一个丰收年。
    太平一早便去清池沐浴更衣, 换上了一袭华丽宫袍,准备中午用过午膳后, 便去郊外与民同庆丰年。
    她刚喝了两口甘露粥,李凌便从外间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何事?太平慵懒问道。
    李凌左右看了看,春夏识趣地领着宫人们退出了殿去。
    今晚,是个局。李凌对着太平拱手一拜, 长话短说, 有人安插了七名小倌在百姓之中。
    呵。太平冷嗤, 拿起小刀切了一块兔肉下来,要坐实本宫饥不择食,一夜连御七个少年郎么?说话间, 她将兔肉凑近唇边, 小小地咬了一口, 细细回味, 谁想的馊主意,魏王还是梁王?
    自武曌登基之后,大肆封赏武氏子弟,武承嗣封为了魏王,武三思封为了梁王, 驸马武攸暨也封成了定王。相反的,李显与李旦除了改姓武外,全部降成了皇嗣,原先皇孙们封赏的王爵全部都降了一档,都成了郡王。
    李显一家都被禁在房州,韦滟后面生的三个孩子都是女娃,所以孙儿重照避帝名改名为重润后,武皇便让李显这唯一的嫡子重润承欢两人膝下,以彰天恩浩荡。
    皇嗣李旦膝下有六个儿子,除了嫡子李成器留在他膝下外,其他诸子都要去往各自封地,分开管制,以防这几个兄弟年岁渐长,在神都联手翻出什么浪来。
    只是,再过一个多月便要入冬了。武皇念及这几个孙儿年幼,封地路远,便下旨给了恩赏,允准他们开春之后再上路。
    李凌如实答道:梁王。
    太平轻笑,偏生本宫答应了婉儿,暂时不动他,所以这笔账,便先算在魏王身上好了。说完,太平忽然没了食欲,起身走近李凌,抬手搭上了他的肩膀,两件事,办好了,他日事成,本宫封你大将军。
    李凌惶恐抱拳低首,但听殿下吩咐!
    第一,今晚暗中保护好本宫。太平凑近了李凌的耳侧,声音说得极轻,第二,故意放走一个小倌,收拾乖了,再送回来让他好好咬一口魏王。
    李凌耳翼瞬间酥了个透,他张口便打了个结,诺诺!
    太平满意地笑了,下去吧。
    李凌领命退下后,太平唤了春夏进来,春夏,去驸马府一趟,就说是本宫的意思,请他陪本宫完成今日的庆收典礼。
    春夏怔了一下,啊?
    去办事,别愣着。太平一时半会儿讲不清楚,便催促春夏快去办事。
    春夏只得遵从。
    等春夏从驸马府回来后,太平命她准备了马车,便一起启程去了郊外。彼时离黄昏还有半个时辰,可百姓们早就高兴地聚在了庆典现场。
    他们看见公主车驾停下后,便激动地迎了上去,纷纷跪地恭请公主下车。
    太平由春夏扶着端然走下马车后,示意百姓们都起身,笑道:今日不必多礼。
    农户们久沐太平的恩泽,这一年来终是有了些许积蓄,不再像当初那样,每个月都捉襟见肘,日子过得战战兢兢的。加之太平向来亲和,所以农户们对这个公主喜欢得紧,也敬爱得紧。
    天下谁当皇帝其实他们并不在乎,在乎的只是殿下能不能一直这样恩泽他们,让他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民心如水滴,只要聚水成川,待百川归海那一日,便是太平名正言顺之时。
    神都内外,农户归心。
    洛水流域,乃至黄河方圆百里的州府,也久沐太平的拂照。她执掌工部,不单重农事,也重水利。昔年每逢暴雨,黄河便有决堤之险,太平时常亲率一队卫士巡视这些流域,每逢堤坝,便命工匠细细查探,每逢水流湍急处,便设法开渠引流,如此一来,今年雨季方圆百里的州府百姓们都过得极为踏实。
    只因接连暴雨半月,也未见这几条支流的水位暴涨。
    重农丰仓,开渠利民,这些差事每一件都实实在在地落在了百姓们最需要之处,这便是民心所向。
    起初还觉得公主身娇体弱,定如原先的冬官尚书一样,不过就是担个虚名罢了,没想到这镇国公主办起差来,是面面俱到,没有一处拉胯。甚至,她办差途中遇上尸位素餐的官吏,说贬谪便贬谪,雷厉风行,短短一年时光,便将工部整顿得井然有序。
    各部各司其职,各尽其用。
    工部这一年来办好的差事,足足比往年多了三成,官员人数却只是当初工部人数的三分之一。
    这是武皇允太平的权,也是太平帮武皇挣回的脸面。
    谁说公主不能像皇子一样治理地方,太平做的一点不比男儿逊色,甚至每件事都办得极是漂亮。
    大人们喜欢公主,小孩子更喜欢公主。
    听见公主说完今日不必多礼,便有两名小童拿着糖葫芦走近公主,笑嘻嘻地将糖葫芦递了过去,殿下,请您吃。
    太平微笑着蹲了下来,与小童们齐高,左右摸了摸小童们的脑袋,是谁做的糖葫芦啊?
    我家阿娘做的!两名小童得意极了,竟是不约而同地说了这句话。
    懂得礼数的大人们连忙上前把小童牵了回来,肃声教训,殿下自有御膳伺候,这些糖葫芦,不能给殿下吃。
    谁说本宫不能吃?太平大笑,缓缓地站了起来,今日既是与民同乐,自然你们吃什么,本宫便吃什么。说着,便示意春夏先把糖葫芦收下,春夏,先给本宫收着,今晚回去本宫慢慢享用。
    换做平日,只须春夏试吃一颗,太平便能安心吃一颗尝尝。可今日不一样,她知道武三思布了个局等她跳进去,这些吃的可要万分小心。
    诺。春夏上前,把糖葫芦收了起来。
    小童高兴坏了,雀跃着抚掌道:殿下喜欢!哈哈!
    驸马来了!
    人群中不知是谁说了一句,众人便将目光纷纷投向了那坐在黑鬃骏马上的驸马武攸暨今日的他穿了一身大红色的圆襟袍衫,腰上的玉带在阳光下透着一抹冷色。或许为人父后,人便会沉稳许多。
    恋耽美

章节目录

禁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作者:流鸢长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流鸢长凝并收藏禁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