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的笑容中多了一丝骄傲,她的婉儿也开始显露锋芒了。只可惜,今年她不能像上辈子那样,亲眼一睹她的风姿。
    命神都的人继续秘密行事。
    诺。
    太平忽然转眸静静地望着李澄,经年过去,太平的风韵越发明媚,李澄被公主这样凝眸一望,忍不住紧张地吞咽了一下。
    太平淡淡地笑了笑,本宫回神都之后,长安便只能指望统领了。她尾音微酥,恰到好处地撩了一下李澄的心房。
    又酥,又痒。
    李澄急道:臣受义父之托,定当肝脑涂地,为殿下分忧。
    命还是得好好留着,方才有往后。太平的话意味深长,北衙与南衙的这些将士,还有统领你,一个也不能少。
    李澄的心一颤,诺!
    马上快入秋了,统领可要注意身子,下去吧。最后这句话,太平说得温柔之极。
    李澄心跳如雷,红着耳根从殿中退下。
    太平脸上的笑意渐渐消逝,神都那边按部就班,长安这边也要按部就班,就算她回神都了,她也要长安这边遍布她的人,牢牢掌控长安各部。
    或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或诱之以权。
    如今的她,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仗着二圣宠爱骄纵一世的太平公主,而是羽翼渐生尚在蛰伏的镇国公主。
    太平起身,走出正殿后,春夏跟了上来。
    殿下要去哪里?
    本宫想去水榭坐一会儿。
    只要想到婉儿,她的心就空落落的。
    春夏知晓公主的脾气,便不再多言,只是静静地陪着公主来到了水榭之中。
    太平走至窗边,站在垂帘之下,远望墙角的那些梅树。
    不知还要花开几载,才能等到婉儿与她一起共赏红梅,相拥而眠。
    再等等我。太平对空虚话,眸底涌动的皆是浓郁的思念。
    有些事欲速则不达,在没有准备好之前,太平绝对不会莽撞还朝,在神都给自己一个苍白无力的开局。
    数日之后,公主守陵期限已满。
    不少朝臣们盼着这一日到来,武后绝口不提,朝臣们却忍不住上书恭请公主还朝,参知神都政事。
    婉儿收整这些奏疏时,不禁为太平捏着一把冷汗。
    武后并非不记得太平还朝之事,她只是在保护太平,故意忽视远在长安的太平,不想把太平过早地牵扯进来。
    她手下那些酷吏近几日办了好些个有威望的李唐旧臣,那些上书的朝臣已经是不足为惧的小喽啰。现在横在武后称帝道上的,只有那些李唐皇族,还有天下所谓的名正言顺。
    太平若是在这个时候回来,必定会成为那些皇族的挡箭牌,是以太平不提还朝之事,武后也不提宣召之意。母女二人,心照不宣。
    偏偏这些朝臣就是不消停。
    武后已经懒得看这些奏疏了,每次都命婉儿先行整理出来。婉儿整理之后,却发现比昨日又多了十余本。
    武后斜眼小觑一眼,冷笑道:都是些不安好心的。说着,她扫了一眼伺候在眼前的三人,你们说说,哀家该怎么办?
    裴氏一时想不到法子,便静默不言。
    厍狄氏献上一计,不如给殿下去信一封,命殿下称病休养。
    武后眸光沉下,这样办也不是不可,只是天子称病,镇国公主也称病,这不是明晃晃地把矛头都指向她这个母亲了?
    婉儿翻了几本奏疏,从当中拿出一本来,呈给了武后,太后,山东今年大旱。
    武后眸光微亮,接过奏疏后,提笔便在奏疏上写了批注,命太平去山东赈灾,她不是在长安种了三年的地么,刚好可以派上用场。
    婉儿悄舒一口气,从武后手中接过奏疏,现下就拟诏么?
    武后点头,要快。
    婉儿立即提笔,很快便拟好了诏书,呈给武后阅览之后,便交由厍狄氏送往了鸾台。
    公主还朝一事算是暂时解决了,赈灾没个一年半载,太平是回不来的。
    武后心头悬着的石头落下,赞许地看向婉儿,记你一功。
    谢太后夸赞。婉儿行礼。
    武后却没有笑太久,笑容便僵在了脸上,太平也不小了。她心中有合适的驸马人选,可太平有先帝特诏在手,此事不由她这个阿娘做主。
    殿下与太后同心,他日还朝,想必会给太后一个满意交代。婉儿垂眸安抚武后。
    武后笑意深沉,婉儿这是在为谁说话?
    天命所归,大势所趋,臣自是为太后说话。婉儿不惊不惧,说得淡然。
    伶牙俐齿,倒是可堪大用。武后说完,琢磨片刻后,似是打定了什么主意,却换了一个话题,三日后的殿试之题,婉儿可想好了?
    臣已想好。
    说来听听。
    自从先帝崩殂,至今已经三年有余,其间诸事繁杂,兵祸不休。武后好不容易收整妥当,今年终是可以重开科举,选拔天下士子,所以她很是重视此事。
    题名,天下为公。婉儿朗声回答,此题出自《礼记》。
    武后听见这四个字后,忍不住放声大笑,婉儿以为,哀家算这个贤者么?
    婉儿一拜,太后可谓上上之人,当以圣人自居。
    妄言!你好大的胆子。武后打趣婉儿,却没有半点杀意,只觉心头快然,这个题目她实在是喜欢。
    第114章 野心
    朝廷诏令传至长安, 太平当即领命,同时写下奏疏,推举魏玄同代守长安。魏玄同当年因为上官仪一事被流配岭外,这些年累迁至天官侍郎。先前酷吏对狄仁杰下手, 也是此人帮忙求情, 加之狄仁杰不辩不抗,武后最后终是放了狄仁杰一马。
    武后收到太平的举荐后, 犹豫再三, 还是同意了太平所奏。这几年来,酷吏横行, 收拾的大多是不臣武后之人。这魏玄同多年之前参与废后之行,若是武后在这个时候委以重任,反倒能给那些人心惶惶的官员们一颗定心丸。
    她并不是睚眦必报,她收拾的只是不识时务之人。但凡有才之人, 皆可重用。她想, 难得太平推举一个高官, 她这个当阿娘应该给她这个恩宠。尤其是这种关键时候,她越是重视太平,那些酷吏就越不敢对太平下手。
    太平调集好米粮后, 便亲率一千禁军赶赴山东赈灾。大灾之后, 必有大疫, 两相反复, 迟迟难平。原本料想的赈灾最长只须一年,可太平在山东一待就是十四个月。待灾情稍缓,已是垂拱四年的五月。
    同月,武后侄儿武承嗣在神都洛水中捞起一块白石,上书圣母临人, 永昌帝业八个字,以作祥瑞现世。武后大喜,加封自己尊号为圣母神皇,期待着明堂落成,好以神皇的身份,举行祭天大典。
    如今万事俱备,只欠最后一步。
    武后这几日处理政务时,一直在思忖此事。李唐皇族甚多,就算李旦禅位,于情于理都轮不到她这个母后承位。
    如何能威慑天下,让李唐皇族噤若寒蝉?
    武后想了许久,一直想不出一个合适的法子。
    就算要杀,也要一个由头。
    偏偏这些个李唐皇族最近安静无声,酷吏怎么网织罪名都牵扯不到那些王孙身上。
    裴氏给武后端上一盏甘露,看了两眼一旁伺候的厍狄氏与婉儿。平日这两位女官给武后出的主意最多,可这两日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实在是让人费解。
    武后批完一本奏疏,只觉烦得慌,这天热得慌,裴氏!
    裴氏知道武后想吃什么,当即从不远处的冰鉴中取出了一盘荔枝,奉送至案边。
    婉儿知趣地走至案边,开始给武后剥荔枝。
    武后蹙眉,抬眼一看婉儿,平日就你主意多,今日怎的一句话也不说?
    婉儿将剥好的一颗荔枝奉给武后,武后并没有吃的意思,只是紧紧盯着婉儿的眉眼,就是要听她说几句。
    厍狄氏的心弦一绷,此事可不能随便开口。可能只是几句话,便有成千上万个人脑袋落地。
    婉儿把荔枝放回盘中,徐徐道:如今祥瑞频繁现世,这是大吉之兆,太后何不等明堂落成,召各地宗室来神都,行祭祀于明堂?
    武后眸光忽明忽暗,琢磨着婉儿的话。
    婉儿重新再剥了一颗荔枝,奉向武后,这是国之大事,忠心之人都应欣然赴会。
    突然宣召各地宗室同入神都祭拜,谁都会想这是武后想把李唐宗室一网打尽。不来是抗旨,来了兴许也是死,有些人自然会忍不住另谋生路。
    这招便叫狗急跳墙。
    武后大笑,接过了婉儿的荔枝,一口吃下。
    只是婉儿还是要提醒武后,殿下赈灾已经一年有余,灾情反复多次,殿下一心为民,只怕不能奉诏回神都。
    厍狄氏悄然扯了一下婉儿的衣袖,这个时候武后正高兴,怎的突然提及殿下?
    武后上下打量了婉儿一眼,她与太平分别五年,这五年虽说偶为太平说话,可也是站在武后的立场上。如今武后对公主颇是恩宠,旁人不解深意,婉儿却是自始至终明白这对母女是什么心思。
    拟诏。武后早就想好了保护太平的法子。
    婉儿提笔,平展宣纸,认真聆听。
    第一道诏书,是赐婚诏书,太平可以自行挑选驸马,可只能在武氏里面挑。武后刻意念重最后这句话。
    婉儿捏紧了笔杆,垂眸不敢抬头。
    虽说早知避不了此事,可半点不心痛都是假话。她很快写完了这道诏书,只觉一颗心酸胀得发疼。
    若是太平接下第一道诏书,就不必宣读第二道。武后相信太平是个懂事的,也希望婉儿用不上这道诏书,她若不择驸马,便当即拿下,幽禁兖州。
    婉儿的身子明显颤了一下。
    武后冷笑,婉儿可是觉得哀家太过心狠?
    婉儿摇头,肃声道:臣不敢。
    哀家不希望你宣读第二道诏书。武后似笑非笑,语气寒凉。
    婉儿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太后要要臣去宣诏?
    你与太平自小交好,你来劝她,兴许比旁人劝她有用。武后早就打定了这个主意,若是办不成此事,你也不必回来了,就留在兖州,照顾太平起居。
    在这种时候,这是武后能给太平的最大恩宠,是回京谋求储君之位,还是幽禁兖州囚徒一世,全在太平一念之间。
    为君者,必须有所舍,方能有所得。
    天下没有什么事可以两全其美,君王最忌情念,太平若还想君临天下,就必须舍弃所谓的与君两情相悦,把天下放在第一位。
    婉儿只觉眼眶烧了起来,哑声答道:诺。说完,她几乎是压抑着自己的颤抖,一笔一划地写完了第二道诏书。
    婉儿去准备一下吧。武后淡淡吩咐,厍狄氏,把这两道诏书送去鸾台。
    厍狄氏领命,诺。
    婉儿退出了大殿,仰头深吸了一口气,已是满眼泪花。第一道诏书她如何开得了口,太平又如何能安心接下?第二道诏书看似尚好,可无权之人,如何安然苟活一世?殿下这几年来民望渐高,那些姓武的岂能容下一个颇有民望的镇国公主?
    是活着谋取真正的一世太平,还是短暂相守求一个共赴黄泉?
    这是太平的必选之题,也是婉儿的必选之题。
    第二日,婉儿奉诏离开神都,由一百名羽林军护卫,五味杂陈地往兖州来了。
    同日,埋在鸾台的探子主事便知悉了诏令内容,以飞鸽传书,传信兖州。
    在婉儿到达兖州前七日,飞鸽抵达兖州府衙,与这只飞鸽同时抵达的,还有武承嗣府中的探子传书。
    其实灾情已经大好,太平迟迟没有请旨回京,就是在等武承嗣府中的消息。
    春夏拿着两枚信囊走进堂中,恭敬地呈给了太平。
    太平随手拿起一枚信囊,把当中的信纸拿出,展开一瞧,眸光忽然阴郁了下来。
    殿下这是怎么了?春夏已经好久没有瞧见太平这样的表情了。
    太平咬牙道:阿娘真是她知道她的婚事不能再拖,原想谋完这边的事,亲自向阿娘请旨赐婚,给母后一个定心丸,顺势留在洛阳,好好收拾那几个野心勃勃的姓武的。
    没想到阿娘竟这般心急,竟差了婉儿来宣读诏书。
    婉儿这几日一定心里不好受。
    太平只要想到这里,只觉有两把刀子在不断捅着她的心房。
    太后?春夏一脸惑然。
    太平肃声道:阿娘命婉儿来宣读赐婚诏书。
    啊!春夏瞬间脸色煞白,那大人岂不是她不敢说下去,只要想一想,就觉得难受之极。
    若是殿下让她给红蕊下令,命红蕊出嫁,那还不如拿把刀子杀了她!
    殿下,该怎么办啊?春夏急死了。
    太平先把这张密信移近灯烛烧了,再打开另外的信囊,匆匆扫了一眼另一封密信。
    春夏,去把前几日那名豫州客人请过来。太平正色下令。
    春夏愣了一下,殿下?
    让你去就去!太平凶声道。
    春夏哪敢迟疑,当即领命办事去了。
    太平低头看着手中的这封密信,上面只写了一行小字春官尚书已知豫州来人。
    这兖州府,果然有你武承嗣的眼线。太平仔细思忖之后,拿出信纸,快速写下一行字,放回了信囊。
    她拿着信囊走至正堂门口,对着值卫的心腹将士道:你来。
    诺。将士上前躬身。
    太平凑近他些,将信囊塞了过去,故意扬声道:速把这封密信传去豫州,一定要小心,莫让旁人知道。
    诺!将士明白太平的意思,随便在庭中随便捉了一只鸽子,把信囊套上,便把鸽子放飞了。
    鸽子扑腾着翅膀飞出半坊之地,便被一支暗箭给射落在地。
    一条黑影快速掠至鸽子身侧,从当中拿出信囊,看清楚了上面写的话皆听王叔之意行事。
    这封密信不出三日,便到了洛阳春官尚书府中。
    武承嗣得意大笑,太平啊,你还是嫩了点!天下应该是姑姑的,储君应该姓武,而不是姓李。
    这一次趁着姑姑摆开杀局,他定要遂姑姑的意,将这群李唐宗室杀个干净。
    来人!
    小人在。
    心腹武士走入堂中,对着武承嗣一拜。
    知会兖州刺史杨琼,公主欲伙同越王李贞谋反,让他做好准备,公主一有异动,当场格杀。武承嗣说完这话,又加了一句,若是姑姑这边责问下来,本官可为他做保。说着,他捏紧了手中的证据,他只要一口咬定公主谋反,这封密信便是铁证。
    诺。武士领命。
    武承嗣心情大好,走近窗边,负手望向太初宫的方向,喃声道:姑姑啊姑姑,有些事你可不能怪我,我们都姓武,侄儿做的一切可都是为了我们武氏千秋万代,独享这李唐山河。说完,他轻捻唇上的微须,他马上便是不惑之年,姑姑已过知天命之年,他必须趁着姑姑这几年身体康健,好好为自己的将来谋算一二。
    恋耽美

章节目录

禁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作者:流鸢长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流鸢长凝并收藏禁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