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庆峰看出她眼里的挣扎也不作声,如果她不想去更好,他也不用担心她会冻坏。
挣扎了一会,炼瑶跑去煮了一锅袪寒益气汤,没再炖羊肉汤。
开玩笑,村里这么多人,昨天一锅汤就用了差不多两只羊,就算是地主家也没这么多余粮好不好?
袪寒益气汤煮好,早饭吃后,炼瑶还是坚定地表达了要跟他们一起去的想法。
巫庆峰给她戴上厚厚的棉纱布口罩,头上是一顶能遮住双耳和半边脸的东北皮帽,手上是只有大拇指分开的皮棉手套,身上一件过膝的长羽绒服,本来还想在外面再套一件,被炼瑶强烈反对。再穿她自己就跟个土豆似的,还怎么干活?
最后还是胖婶拿出一件自己以前穿过的灯芯绒旧罩衣,说是免得弄脏棉袄难得洗,炼瑶这才勉为其难同意穿上。
穿完后炼瑶拒绝去照镜子。这样不伦不类地穿一身,呵呵,她不想伤了自己的眼。
鉴于炼瑶的决定,于是大院所有人都一起去了小院。
因为是炼瑶出钱修的,房子也是类似四合院的样子,四户人家加在一起虽然比不上大院,但面积也不小,所以村里管这处叫「小院」。
小院四户一共九口人。
巫少海与巫少其是一对兄弟,从小家里穷,娶不上老婆。
巫少海快四十了,弟弟巫少其想方设法借钱给他娶了妻,还是个脑子有问题的。结果过门没多久,就掉井里淹死了。
钱打了水漂,井也封掉。两兄弟再也没提娶妻的事。
第189章
收红薯
朱新民比巫少海兄弟的情况要好,娶妻生子,家庭和美。
结果孩子十几岁的时候,老婆带他回娘家,路上出了车祸,一下子家破人亡,只留下他一个孤家寡人。
打击太大,那两年精神都不正常,正经当了两年的疯子。
现在到是好多了,只是不能提老婆孩子,提了就哭。一个大男人哭成那样,谁看着心里都受不住,所以后来再没人敢在他面前提这些事。他也再没娶妻,一个人过到现在。
朱正国和杨桃是一对残疾夫妻。朱正国是小儿麻痹症落下的残疾,两条腿一长一短,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
杨桃则是聋哑人,除了丈夫能跟她用手语沟通以外,村里少有人能看懂她的手语。平时见面只能点个头笑一笑。
最后一家倒是妻子儿女齐全。只是丈夫朱友根上山采药时摔断了脊椎,从此只能躺床上让人伺候。
为他治病家里花光积蓄不说,还借了不少债。为了还债,一双儿女只能外出打工。
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落在妻子李莲身上。明明不到五十的人,看起来跟六十岁差不多。而儿子女儿早过了结婚年龄,但家里这种情况,只能眼睁睁地耽误。
炼瑶他们到小院的时候,除了躺在床上不能动的朱友根,其他人都已经做好下地准备。
因为雪一直没停,他们还在身上绑了个塑料或编织袋,以免衣服被雪打湿。
几家人都被困难磨平了棱角,脾气性格都很和厚。既然住到一起,就算是形成一个互助联盟。平时也多是互相帮助。这次收红薯也是这样,大家互相帮忙,不分彼此。
因为感激炼瑶为他们修新房子,所以他们算是跟着大院走的。巫庆峰说不要种水稻,他们就跟着种了红薯。
只是他们到底没经验,又不象大院那样准备充分,所以播种前地里很是折腾了一番才种下去,收的时间自然也就晚了。
但比其他家还是要好。至少红薯已经接近正常个头,大的一个就有几斤,小的两三个凑凑也能有一斤。就是长得不规整,样子难看了点。
巫庆峰把家里的两台收割机也带过来,跟林宝一人一台,飞快地在地里穿行。
朱国忠则带着几个身体健全的男人手动挖红薯,而几个女人加上朱正国则负责搬运。
炼瑶穿得多,并不好干活。她要脱衣服,胖婶坚决不肯。
其他几个女人也拦着不让。她们并不知道炼瑶的身体其实没问题了,还是把她当成印象中那个身娇体弱、一病就是十几年的病人。她已经帮他们够多的,哪能再让这么娇弱的人干这种粗活?
炼瑶挣得过胖婶也挣不过其他几个人,无奈之下,只好包揽了板车的活。
为了运红薯,板车上四面加装了木板。堆满一车红薯的份量可不轻,昨天他们得好几个人一起推才推得动。
大概是想着炼瑶反正推不动,几个人也没在意,没有再阻拦她。
只是第一车红薯装满后,看着炼瑶在巫庆峰的帮助下顺利将车推动,几个准备上前帮忙的人顿时有些回不过神来。难不成今天的红薯都是空心的?
等炼瑶一个人兴高采烈地拉着空板车回来,几个偷偷挖开个红薯看是不是空心的人只能无语地认为这大概就是天生神力。
几个人齐心协力,一上午就收了五六亩地。但一个个也跟个雪人似的,一身雪,还冒着白乎乎的热气。
累是累,心里却是痛快。这收上来的,可都是以后的口粮。有了这些红薯,至少今年过冬不会饿肚子。
中午大家都去小院吃饭休息。这里没有壁炉,点了两个煤火炉子。
炉子上坐着一壶开水,腾腾地冒着热气。这么多人挤在一个房间里,倒也不冷。
--
挣扎了一会,炼瑶跑去煮了一锅袪寒益气汤,没再炖羊肉汤。
开玩笑,村里这么多人,昨天一锅汤就用了差不多两只羊,就算是地主家也没这么多余粮好不好?
袪寒益气汤煮好,早饭吃后,炼瑶还是坚定地表达了要跟他们一起去的想法。
巫庆峰给她戴上厚厚的棉纱布口罩,头上是一顶能遮住双耳和半边脸的东北皮帽,手上是只有大拇指分开的皮棉手套,身上一件过膝的长羽绒服,本来还想在外面再套一件,被炼瑶强烈反对。再穿她自己就跟个土豆似的,还怎么干活?
最后还是胖婶拿出一件自己以前穿过的灯芯绒旧罩衣,说是免得弄脏棉袄难得洗,炼瑶这才勉为其难同意穿上。
穿完后炼瑶拒绝去照镜子。这样不伦不类地穿一身,呵呵,她不想伤了自己的眼。
鉴于炼瑶的决定,于是大院所有人都一起去了小院。
因为是炼瑶出钱修的,房子也是类似四合院的样子,四户人家加在一起虽然比不上大院,但面积也不小,所以村里管这处叫「小院」。
小院四户一共九口人。
巫少海与巫少其是一对兄弟,从小家里穷,娶不上老婆。
巫少海快四十了,弟弟巫少其想方设法借钱给他娶了妻,还是个脑子有问题的。结果过门没多久,就掉井里淹死了。
钱打了水漂,井也封掉。两兄弟再也没提娶妻的事。
第189章
收红薯
朱新民比巫少海兄弟的情况要好,娶妻生子,家庭和美。
结果孩子十几岁的时候,老婆带他回娘家,路上出了车祸,一下子家破人亡,只留下他一个孤家寡人。
打击太大,那两年精神都不正常,正经当了两年的疯子。
现在到是好多了,只是不能提老婆孩子,提了就哭。一个大男人哭成那样,谁看着心里都受不住,所以后来再没人敢在他面前提这些事。他也再没娶妻,一个人过到现在。
朱正国和杨桃是一对残疾夫妻。朱正国是小儿麻痹症落下的残疾,两条腿一长一短,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
杨桃则是聋哑人,除了丈夫能跟她用手语沟通以外,村里少有人能看懂她的手语。平时见面只能点个头笑一笑。
最后一家倒是妻子儿女齐全。只是丈夫朱友根上山采药时摔断了脊椎,从此只能躺床上让人伺候。
为他治病家里花光积蓄不说,还借了不少债。为了还债,一双儿女只能外出打工。
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落在妻子李莲身上。明明不到五十的人,看起来跟六十岁差不多。而儿子女儿早过了结婚年龄,但家里这种情况,只能眼睁睁地耽误。
炼瑶他们到小院的时候,除了躺在床上不能动的朱友根,其他人都已经做好下地准备。
因为雪一直没停,他们还在身上绑了个塑料或编织袋,以免衣服被雪打湿。
几家人都被困难磨平了棱角,脾气性格都很和厚。既然住到一起,就算是形成一个互助联盟。平时也多是互相帮助。这次收红薯也是这样,大家互相帮忙,不分彼此。
因为感激炼瑶为他们修新房子,所以他们算是跟着大院走的。巫庆峰说不要种水稻,他们就跟着种了红薯。
只是他们到底没经验,又不象大院那样准备充分,所以播种前地里很是折腾了一番才种下去,收的时间自然也就晚了。
但比其他家还是要好。至少红薯已经接近正常个头,大的一个就有几斤,小的两三个凑凑也能有一斤。就是长得不规整,样子难看了点。
巫庆峰把家里的两台收割机也带过来,跟林宝一人一台,飞快地在地里穿行。
朱国忠则带着几个身体健全的男人手动挖红薯,而几个女人加上朱正国则负责搬运。
炼瑶穿得多,并不好干活。她要脱衣服,胖婶坚决不肯。
其他几个女人也拦着不让。她们并不知道炼瑶的身体其实没问题了,还是把她当成印象中那个身娇体弱、一病就是十几年的病人。她已经帮他们够多的,哪能再让这么娇弱的人干这种粗活?
炼瑶挣得过胖婶也挣不过其他几个人,无奈之下,只好包揽了板车的活。
为了运红薯,板车上四面加装了木板。堆满一车红薯的份量可不轻,昨天他们得好几个人一起推才推得动。
大概是想着炼瑶反正推不动,几个人也没在意,没有再阻拦她。
只是第一车红薯装满后,看着炼瑶在巫庆峰的帮助下顺利将车推动,几个准备上前帮忙的人顿时有些回不过神来。难不成今天的红薯都是空心的?
等炼瑶一个人兴高采烈地拉着空板车回来,几个偷偷挖开个红薯看是不是空心的人只能无语地认为这大概就是天生神力。
几个人齐心协力,一上午就收了五六亩地。但一个个也跟个雪人似的,一身雪,还冒着白乎乎的热气。
累是累,心里却是痛快。这收上来的,可都是以后的口粮。有了这些红薯,至少今年过冬不会饿肚子。
中午大家都去小院吃饭休息。这里没有壁炉,点了两个煤火炉子。
炉子上坐着一壶开水,腾腾地冒着热气。这么多人挤在一个房间里,倒也不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