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一行人进村的时候,便看见有一些孩子、大人偷看,乡下人没见过城里的官家太太,寻思着怕是比地主太太要富贵的多。
这一见可不得了,坐着花团锦簇的轿子,一群人伺候着,风吹起一角,见到一个小姐,头上戴着玉簪,脸像剥了壳的鸡蛋,精致极了,乡下的野丫头是如何也比不了的。
待到了地方下轿,是一个青砖的小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
王喜家的迎上来,唤了一声太太,冯氏见过王喜家的,是一个爽利的妇人,颇对她性子,见这次她陪行也十分满意。
王喜家的给小姐少爷们见了礼,夸个不停:“府里的少爷小姐们长的跟画里人似的,我今天算是开眼了。”好话不怕多,听得众人眉开眼笑。
乡下的饭菜不如城里精细,但因是野味,尝一次也觉得新鲜,走了这一路饥肠辘辘,进了屋坐在土炕上,疲劳才缓解了些,王喜家的催着厨房的人去做饭。
屋子摆设简单的很,土炕上铺了一张竹席,摆了一张炕桌,上面的小笸箩里放着炒花生、瓜子,还有一些瓜果。
冯氏让冯妈妈带着孩子们洗了手,分吃了瓜果,桃子是自家结的,洗净了桃毛,软软的红桃子一咬,流出香甜的汁水,加上用凉水镇过,入口凉凉的,湘玉一口气吃了三个。
院子不大,西侧有个秋千,几个人跑到院子里荡秋千玩,湘琪嚷嚷着要玩,把湘琪抱上秋千,几个人在后面轮流推她,满院子都是湘琪“咯咯”的笑声。
孩子们天真烂漫,冯氏在屋子里和赵妈妈说起了家常,这次出来,把后宅的事情交给了万姨娘打理。
这么做自然有用意,不过几日,也翻不出天来,韩姨娘谨小慎微,也撑不起来,芳姨娘就是牙尖嘴利,城府心思并不深,曹姨娘倒是个好的,只是毕竟入府时间尚浅,想来想去只能把权柄递给万姨娘,还能在老爷那捞个好名声。
其实也没甚担心的,少爷们都在前院,她插不进手,后院主子们都去了庄子,无非就是几个姨娘,还能管什么?就算万姨娘趁着机会拉拢人心,她也不怕,婆子丫头都不是傻的,后宅谁做主她们心里不是明镜儿似的?万姨娘若是愿意用银子首饰去砸人情,她也乐得见,只是真到事情上,这些人万姨娘能指望的上?想清楚这些,她待的更安心了。
还是庄子上好,不用思量那些烦心事,她羡慕的叹道:“我也是羡慕庄子上的这些女人,能敞开怀儿去笑去说,不像咱们,跟个金丝雀似的。”
赵妈妈道:“太太这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庄头上的女人,哪个不得卷腿袖下地干活?又苦又累的,粗茶淡饭吃一次觉得新鲜,若是常吃,太太怕是得腻。”
冯氏就是随口感叹,赵妈妈说的也在理,富贵荣华、鲜衣美食,谁人不愿意享受这些?
既然来了,冯氏想着顺道查查庄子上的账本,虽管庄子的王喜让人放心,但做主子的也得有些威慑,不然学坏耍滑头不就是一霎的事儿?
再说,冯氏这几年学着管账持家,已经有些成效,不像开始她不认识账本,账本也不识它,赵妈妈在一旁进言,说几个姐儿也不小了,让他们也多少学学。冯氏深以为然,她已经吃了后宅的亏,可不能让湘玉再步她的后尘。
说话间饭菜已经做好端了上来,摆了两张八仙桌,在庄子上冯氏也随和,让赵妈妈上了桌,赵妈妈直摆手说不敢当,湘玉几个孩子推着把赵妈妈按上了座位。
几个孩子在一桌,湘琪和重宇让奶娘带着,王喜家的笑说:“乡下没啥好吃的,太太、小姐少爷们别介意,就当尝鲜,试试咱们的野味,鱼是佃户下河刚抓的,蔬菜都是地里刚采的,别的不说,就是一个新鲜。”
湘玉看去,清蒸的鲈鱼鱼肉鲜美,处理的没有半点腥气,农家炒菜里放的都是蔬菜,望过去绿油油的一片,白菜心里美酸甜可口,桌上以素菜为主。有一道东安鸡。还有一碟卤鸭舌,偏辣口。味道比苏府重得多,卤味口味重才好吃,苏府厨子是京城带过来的,京菜为主,很少吃辣,这满桌的偏辣的菜,令人食指大动。只是可惜,估计考虑这桌子是孩子,所以只是微辣。
饭后湘玉喝了一碗排骨汤,望向窗外,天已经微黑,屋里点起了蜡烛。王喜家的见闻不少,说了些趣闻,逗得众人前仰后翻。
湘玉带了采薇、采茶过来,她吩咐采茶把安神茶拿来,到了新地方,难免失眠多梦,尤其这几个人,骤离生母,怕是谁不安稳。
她吩咐人煮了茶,拿给每人一碗,小孩子喝也没副作用,冯氏亦喝了一碗,直夸湘玉想的全面。
不知是安神茶有效还是心理作用,她一觉睡到天微微亮,守夜的采薇歪在一边,睡得香甜,她轻手轻脚开门到了院子,见湘雪已经开始捧书在小声诵读。
湘雪见了湘玉,眼神戒备:“妹妹怎么不多睡会儿?”湘玉伸伸懒腰:“睡饱啦,三姐姐在看什么书?”她凑过去一看,封皮上写着《女戒》。
湘雪脸色微红,解释说:“你别笑我,我不是想嫁人,只是姨娘说,姑娘看看女戒有好处。”湘玉不置可否,也不能说湘雪说的不对,古代女子,遵循的是三从四德、夫为妻纲,不遵循时代背景去讲三观简直就是耍流氓。
两个人去玩荡秋千,秋千架上还有晨起的露水,拿碎布擦干净,湘雪大度说自己是姐姐,理应谦让妹妹。
--
这一见可不得了,坐着花团锦簇的轿子,一群人伺候着,风吹起一角,见到一个小姐,头上戴着玉簪,脸像剥了壳的鸡蛋,精致极了,乡下的野丫头是如何也比不了的。
待到了地方下轿,是一个青砖的小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
王喜家的迎上来,唤了一声太太,冯氏见过王喜家的,是一个爽利的妇人,颇对她性子,见这次她陪行也十分满意。
王喜家的给小姐少爷们见了礼,夸个不停:“府里的少爷小姐们长的跟画里人似的,我今天算是开眼了。”好话不怕多,听得众人眉开眼笑。
乡下的饭菜不如城里精细,但因是野味,尝一次也觉得新鲜,走了这一路饥肠辘辘,进了屋坐在土炕上,疲劳才缓解了些,王喜家的催着厨房的人去做饭。
屋子摆设简单的很,土炕上铺了一张竹席,摆了一张炕桌,上面的小笸箩里放着炒花生、瓜子,还有一些瓜果。
冯氏让冯妈妈带着孩子们洗了手,分吃了瓜果,桃子是自家结的,洗净了桃毛,软软的红桃子一咬,流出香甜的汁水,加上用凉水镇过,入口凉凉的,湘玉一口气吃了三个。
院子不大,西侧有个秋千,几个人跑到院子里荡秋千玩,湘琪嚷嚷着要玩,把湘琪抱上秋千,几个人在后面轮流推她,满院子都是湘琪“咯咯”的笑声。
孩子们天真烂漫,冯氏在屋子里和赵妈妈说起了家常,这次出来,把后宅的事情交给了万姨娘打理。
这么做自然有用意,不过几日,也翻不出天来,韩姨娘谨小慎微,也撑不起来,芳姨娘就是牙尖嘴利,城府心思并不深,曹姨娘倒是个好的,只是毕竟入府时间尚浅,想来想去只能把权柄递给万姨娘,还能在老爷那捞个好名声。
其实也没甚担心的,少爷们都在前院,她插不进手,后院主子们都去了庄子,无非就是几个姨娘,还能管什么?就算万姨娘趁着机会拉拢人心,她也不怕,婆子丫头都不是傻的,后宅谁做主她们心里不是明镜儿似的?万姨娘若是愿意用银子首饰去砸人情,她也乐得见,只是真到事情上,这些人万姨娘能指望的上?想清楚这些,她待的更安心了。
还是庄子上好,不用思量那些烦心事,她羡慕的叹道:“我也是羡慕庄子上的这些女人,能敞开怀儿去笑去说,不像咱们,跟个金丝雀似的。”
赵妈妈道:“太太这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庄头上的女人,哪个不得卷腿袖下地干活?又苦又累的,粗茶淡饭吃一次觉得新鲜,若是常吃,太太怕是得腻。”
冯氏就是随口感叹,赵妈妈说的也在理,富贵荣华、鲜衣美食,谁人不愿意享受这些?
既然来了,冯氏想着顺道查查庄子上的账本,虽管庄子的王喜让人放心,但做主子的也得有些威慑,不然学坏耍滑头不就是一霎的事儿?
再说,冯氏这几年学着管账持家,已经有些成效,不像开始她不认识账本,账本也不识它,赵妈妈在一旁进言,说几个姐儿也不小了,让他们也多少学学。冯氏深以为然,她已经吃了后宅的亏,可不能让湘玉再步她的后尘。
说话间饭菜已经做好端了上来,摆了两张八仙桌,在庄子上冯氏也随和,让赵妈妈上了桌,赵妈妈直摆手说不敢当,湘玉几个孩子推着把赵妈妈按上了座位。
几个孩子在一桌,湘琪和重宇让奶娘带着,王喜家的笑说:“乡下没啥好吃的,太太、小姐少爷们别介意,就当尝鲜,试试咱们的野味,鱼是佃户下河刚抓的,蔬菜都是地里刚采的,别的不说,就是一个新鲜。”
湘玉看去,清蒸的鲈鱼鱼肉鲜美,处理的没有半点腥气,农家炒菜里放的都是蔬菜,望过去绿油油的一片,白菜心里美酸甜可口,桌上以素菜为主。有一道东安鸡。还有一碟卤鸭舌,偏辣口。味道比苏府重得多,卤味口味重才好吃,苏府厨子是京城带过来的,京菜为主,很少吃辣,这满桌的偏辣的菜,令人食指大动。只是可惜,估计考虑这桌子是孩子,所以只是微辣。
饭后湘玉喝了一碗排骨汤,望向窗外,天已经微黑,屋里点起了蜡烛。王喜家的见闻不少,说了些趣闻,逗得众人前仰后翻。
湘玉带了采薇、采茶过来,她吩咐采茶把安神茶拿来,到了新地方,难免失眠多梦,尤其这几个人,骤离生母,怕是谁不安稳。
她吩咐人煮了茶,拿给每人一碗,小孩子喝也没副作用,冯氏亦喝了一碗,直夸湘玉想的全面。
不知是安神茶有效还是心理作用,她一觉睡到天微微亮,守夜的采薇歪在一边,睡得香甜,她轻手轻脚开门到了院子,见湘雪已经开始捧书在小声诵读。
湘雪见了湘玉,眼神戒备:“妹妹怎么不多睡会儿?”湘玉伸伸懒腰:“睡饱啦,三姐姐在看什么书?”她凑过去一看,封皮上写着《女戒》。
湘雪脸色微红,解释说:“你别笑我,我不是想嫁人,只是姨娘说,姑娘看看女戒有好处。”湘玉不置可否,也不能说湘雪说的不对,古代女子,遵循的是三从四德、夫为妻纲,不遵循时代背景去讲三观简直就是耍流氓。
两个人去玩荡秋千,秋千架上还有晨起的露水,拿碎布擦干净,湘雪大度说自己是姐姐,理应谦让妹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