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好甚好。”我立刻示意他赶紧走,“咱们顺便再说说案情。”
我也没管肖小五,直接拉着陈志典往前走。肖小五自然跟在了身后,还有六名侍卫紧随。架势还是挺足的,我对南厂的管理表示很满意。
路途并不远,但也走了半小时。因为我走得慢,还被街景吸引了不少目光。
中途要不是肖小五疯狂咳嗽,不许我去飘香楼买烧鸡,可能还会更慢一些。
不过,我还是去了两家布艺行,看了看工艺品和衣服,摸了摸布料,感觉心满意足。
陈志典也趁这个机会,和我详细讲了一下情况。他家也是鸿图阁的官员,他父亲品阶虽然低一些,但和这位张炳林张大人门当户对也算是可以的。
更何况,陈志典也是翰林,曾经中过进士,目前是在鸿图阁编纂史书,妥妥的文化人。
七年前,他妹妹陈玉芬在郊外踏青时认识了张诚,两人郎情妾意,很快订下了婚事。
一切都很顺理成章,大家也没有觉得什么不妥。只是近几年,他总感觉妹妹不太开心。
按道理说,都生了三个儿子了,张家也算是香火有继,妹妹的地位很稳固,可是为什么眉头不展呢?
有一次趁着妹妹回娘家,陈志典还半开玩笑地问:“莫不是妹妹嫌弃哥哥一直没有娶妻,怕日后无人养老,要仰仗妹妹和妹夫了,所以才如此心烦?”
妹妹陈玉芬勉强笑了一下,说道:“哥哥莫说笑了,即便是没有嫂子,我也是要养哥哥一辈子的,因为哥哥与我是同胞兄妹,这是世间最珍贵的事情。
父母亡故后,也是哥哥一直在处理家务,辛苦了这么长时间,我有的,也是哥哥有的,以后千万莫再说这种话了。”
“那妹妹到底是为什么愁眉苦脸呢?都已经回了自己家,不如说出来,让哥哥帮忙分忧?”
“其实也没什么,哥哥莫要担忧。”
“难道是张诚想娶妾室?”
“那倒没有。只是……哎,哥哥,我只是最近带孩子有些烦心罢了。我和张郎挺好的,他每日忙于工作,经常夜半归家,也没有去那些烟花柳巷,放心的。我自己带三个孩子,实在是觉得太累了。”
“乳母几个呢?”
“她们也帮忙,但毕竟这几个孩子都到了狗儿嫌的年纪,实在也是淘气得紧。”
见陈玉芬表情轻松起来,哥哥也没有多问,做了妹妹爱吃的菜,两人又说了会儿闲话,才回了家。
谁知,这一见居然是永别,没出十日,居然传来妹妹跳楼自杀的消息。
陈志典怎么都不能相信妹妹会想不开,跳楼了,还是夜半跳楼。
就连妹妹的尸身都不让他看,实在是这口气咽不下去,才这几日跑到都督府喊冤的。
“真的没有一个有唇下痣的女人?”我又问了一遍,“你再想想,那屏风上面的人,哪一个是你的妹妹?”
“那屏风上的故事就是妹妹与张诚的爱情故事,也算是一段佳话。妹妹说那日几个官宦家的小姐们都去踏青,她也跟着去凑热闹。
其中有一位看起来很面善的姐姐与她一直说话,两人就信步走到河堤处看新发的柳枝芽,恰好见到了一表人才的张诚,便芳心暗许。”
“这姐姐是谁?”
“大约就是那些官家小姐中的一员吧,妹妹也不太认识。遇到张诚之后,她的全部心思都在这人身上,也没有再去理会这姐姐。”
“张诚认识么?”
“据说也不认识。”陈志典想了想,“我记得当时我们一起说这段故事的时候,还说怕这位姐姐不是上天下来牵红线的仙女吧,这才成就了这样一份缘。”
“后来再也没见过?”
“没有,也再没有听他们提起过。”陈志典是聪明人,立刻就嗅出了我的话里有话。“这女子有问题?”
“我也只是猜测。昨天看到这个屏风,发现最终共话西窗的女子有唇下痣,所以我才问你的。”
“事情这么远了,要找到当年这个人,恐怕要费些功夫。”陈志典低头沉思,走路差点摔倒。
我赶紧抓住了他,安慰道:“只是猜测而已。你也知道,出了这么大事情,既然你觉得有可疑,那就什么都要查查,排除一些疑点,才有可能接近真相。虽然不知道妹妹到底因何跳楼,但能够多了解妹妹一点,也算是对自己的交代吧。”
“唉,大人说的对。谢谢大人的宽慰,我省的。”
“别别别大人大人的,叫我小七好了。”陈大哥好歹也三十出头了,又是翰林进士,要不是为了妹妹的事情,怎么可能低头呢。
“陈大哥要是不嫌弃,我就暂且喊您一声哥哥,咱们把这事情搞清楚,也算是了了一桩事情。对于您呢,是家事和心事,对于我来说呢,是公事。但是都是一个目标嘛……”我斜眼看到肖小五的表情又有些不好看,这到底是怎么了?
总算走到了张府,门口全是南厂的侍卫,所以我们直接进门,并无阻挡。
正厅里,张炳林和他儿子张诚都躬身站着,肖不修端坐在正中间正位上,淡淡地喝着茶,不慌不忙,不说不笑。
全场气氛简直是差到了极点,果然传说中「黑压压的南厂侍卫一出现,活人都能吓得半死」绝对不是谣言。
陈志典看到张诚之后,通红的眼睛几乎要冒出火来。幸好我在路上已经提醒过他了,要慎重,要稳妥,要不露声色。
--
我也没管肖小五,直接拉着陈志典往前走。肖小五自然跟在了身后,还有六名侍卫紧随。架势还是挺足的,我对南厂的管理表示很满意。
路途并不远,但也走了半小时。因为我走得慢,还被街景吸引了不少目光。
中途要不是肖小五疯狂咳嗽,不许我去飘香楼买烧鸡,可能还会更慢一些。
不过,我还是去了两家布艺行,看了看工艺品和衣服,摸了摸布料,感觉心满意足。
陈志典也趁这个机会,和我详细讲了一下情况。他家也是鸿图阁的官员,他父亲品阶虽然低一些,但和这位张炳林张大人门当户对也算是可以的。
更何况,陈志典也是翰林,曾经中过进士,目前是在鸿图阁编纂史书,妥妥的文化人。
七年前,他妹妹陈玉芬在郊外踏青时认识了张诚,两人郎情妾意,很快订下了婚事。
一切都很顺理成章,大家也没有觉得什么不妥。只是近几年,他总感觉妹妹不太开心。
按道理说,都生了三个儿子了,张家也算是香火有继,妹妹的地位很稳固,可是为什么眉头不展呢?
有一次趁着妹妹回娘家,陈志典还半开玩笑地问:“莫不是妹妹嫌弃哥哥一直没有娶妻,怕日后无人养老,要仰仗妹妹和妹夫了,所以才如此心烦?”
妹妹陈玉芬勉强笑了一下,说道:“哥哥莫说笑了,即便是没有嫂子,我也是要养哥哥一辈子的,因为哥哥与我是同胞兄妹,这是世间最珍贵的事情。
父母亡故后,也是哥哥一直在处理家务,辛苦了这么长时间,我有的,也是哥哥有的,以后千万莫再说这种话了。”
“那妹妹到底是为什么愁眉苦脸呢?都已经回了自己家,不如说出来,让哥哥帮忙分忧?”
“其实也没什么,哥哥莫要担忧。”
“难道是张诚想娶妾室?”
“那倒没有。只是……哎,哥哥,我只是最近带孩子有些烦心罢了。我和张郎挺好的,他每日忙于工作,经常夜半归家,也没有去那些烟花柳巷,放心的。我自己带三个孩子,实在是觉得太累了。”
“乳母几个呢?”
“她们也帮忙,但毕竟这几个孩子都到了狗儿嫌的年纪,实在也是淘气得紧。”
见陈玉芬表情轻松起来,哥哥也没有多问,做了妹妹爱吃的菜,两人又说了会儿闲话,才回了家。
谁知,这一见居然是永别,没出十日,居然传来妹妹跳楼自杀的消息。
陈志典怎么都不能相信妹妹会想不开,跳楼了,还是夜半跳楼。
就连妹妹的尸身都不让他看,实在是这口气咽不下去,才这几日跑到都督府喊冤的。
“真的没有一个有唇下痣的女人?”我又问了一遍,“你再想想,那屏风上面的人,哪一个是你的妹妹?”
“那屏风上的故事就是妹妹与张诚的爱情故事,也算是一段佳话。妹妹说那日几个官宦家的小姐们都去踏青,她也跟着去凑热闹。
其中有一位看起来很面善的姐姐与她一直说话,两人就信步走到河堤处看新发的柳枝芽,恰好见到了一表人才的张诚,便芳心暗许。”
“这姐姐是谁?”
“大约就是那些官家小姐中的一员吧,妹妹也不太认识。遇到张诚之后,她的全部心思都在这人身上,也没有再去理会这姐姐。”
“张诚认识么?”
“据说也不认识。”陈志典想了想,“我记得当时我们一起说这段故事的时候,还说怕这位姐姐不是上天下来牵红线的仙女吧,这才成就了这样一份缘。”
“后来再也没见过?”
“没有,也再没有听他们提起过。”陈志典是聪明人,立刻就嗅出了我的话里有话。“这女子有问题?”
“我也只是猜测。昨天看到这个屏风,发现最终共话西窗的女子有唇下痣,所以我才问你的。”
“事情这么远了,要找到当年这个人,恐怕要费些功夫。”陈志典低头沉思,走路差点摔倒。
我赶紧抓住了他,安慰道:“只是猜测而已。你也知道,出了这么大事情,既然你觉得有可疑,那就什么都要查查,排除一些疑点,才有可能接近真相。虽然不知道妹妹到底因何跳楼,但能够多了解妹妹一点,也算是对自己的交代吧。”
“唉,大人说的对。谢谢大人的宽慰,我省的。”
“别别别大人大人的,叫我小七好了。”陈大哥好歹也三十出头了,又是翰林进士,要不是为了妹妹的事情,怎么可能低头呢。
“陈大哥要是不嫌弃,我就暂且喊您一声哥哥,咱们把这事情搞清楚,也算是了了一桩事情。对于您呢,是家事和心事,对于我来说呢,是公事。但是都是一个目标嘛……”我斜眼看到肖小五的表情又有些不好看,这到底是怎么了?
总算走到了张府,门口全是南厂的侍卫,所以我们直接进门,并无阻挡。
正厅里,张炳林和他儿子张诚都躬身站着,肖不修端坐在正中间正位上,淡淡地喝着茶,不慌不忙,不说不笑。
全场气氛简直是差到了极点,果然传说中「黑压压的南厂侍卫一出现,活人都能吓得半死」绝对不是谣言。
陈志典看到张诚之后,通红的眼睛几乎要冒出火来。幸好我在路上已经提醒过他了,要慎重,要稳妥,要不露声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