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凝然盯着堂弟宽而平的后背,恨不得眼中生出细针来。也正是这股愤恨,让他像暗处的蛇,逮住自以为的顾凝熙把柄,扑咬过去,坏了一个女子,又是后话了。
祭祖之后,该到阖府家宴的环节。顾凝熙从祠堂出来,越走越快,想要早一点见到娘子,已经丝毫不以方才的纠葛为意了。
等他率先踏进女眷云集的花厅,一眼看到熟悉衣饰的娘子正坐在祖母下首,好像在讲笑话?因为祖母笑声传了过来。
祖母和娘子的关系,什么时候这么好了?
**
陶心荷出了花厅,也没傻傻受冻,刚想自己找间空屋坐一会儿,一个自称是流光姑姑的中年仆妇主动上前,一面谢熙二少夫人对侄女的照应,一面殷勤引她到已经点上炭盆的客房,端茶端水伺候着。
顾二婶随后跟来,倒是陶心荷安慰她宽心,说只要夫君还是五品官,祖母的气就生不了太久。
果然,祠堂的消息分别传回花厅和陶心荷处,顾老夫人便派人来请回自己的好孙媳。
只要对方能忍着不掀桌,陶心荷自然有千般本事哄人开心。
先夸祖母气色好,肌肤润,又说她福气满,子孙多,再讲一两个顾凝熙因为脸盲认不出人而闹的笑话,虽然不痛不痒,却微妙满足了老人家幽曲心思。
于是顾凝熙进门便看到一派和乐融融,甚至听到祖母说:“真是可人疼的,荷娘就是我的开心果,留在府里陪我,不许走了。”
顾凝熙认真起来:“请祖母安,祭祖诸事顺利,荷娘还有那边一府的事务,怕是抽不开身,待过几日,我们夫妻一同来侍奉您老人家。”
众女眷就此调笑起他离不开媳妇,空气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息,让随后耷拉着脸进来的顾凝然听着更觉刺耳。
顾凝然偷瞄陶心荷,长得一张普普通通的脸,眉不够挑,眼不够大,唇不够肉,皮子还算嫩滑,身段倒是勾人,不知在房内有什么本事,怎么把顾凝熙糊弄得非她不可呢。
陶心荷感知到了顾凝然的打量,先是以为他一如既往嫌自己样貌平凡,借此讽刺夫君眼瘸,随后敏感发现其人视线淫邪,黏在自己身上不动,顿时寒毛倒竖。
她死忍住戳瞎顾凝然双目的冲动,背转过身,暗自攥拳。
顾凝熙感觉到娘子骤然紧绷,以为她被取笑恼了,连连向婶子、嫂子、弟妹、妹妹告饶,他又叫不准谁是谁,更惹得哄堂大笑,任谁看了,不说这是和乐大家族。
顾凝然则是突然被自己娘子拧住了耳朵,两人当着祖母的面吵了起来。
他娘子正要说出偷看弟媳不要脸的话,不知怎地一激灵,扫过顾凝熙夫妻交握的双手,咽了回去,重找由头怒骂顾凝然,得到一耳光,气得顾老夫人厥倒。
午宴自然取消,众人鸟兽散,老顾府,颓势已显。
顾二婶带着顾如宁,还有个别有眼力劲儿的,跟着顾凝熙和陶心荷去了新顾府庆贺新春,照样热闹喜庆。
作者有话要说:
①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出自《论语?学而?第一》的第十一篇。
意思是要看一个人的品行,首先要看他父亲在世时,他的志向是什么,其次要看他在他父亲去世之后,他的行为,如果在他父亲过世的多年里,他的行为还能够向他父亲在世时一样符合德行,那他就算做到了孝。
在文中此处,是顾凝熙和陶心荷讽刺顾三叔,在顾丞相去世不满三年,就要改了亲生父亲在世时立下的祭祖规矩,所以严格来说可以扣“不孝”的帽子。
②“孝子从治命,不从乱命。”出自《东周列国志》,意思就是孝顺的人要听从长辈有理的命令,不能遵从悖谬的命令。
“大仗则走”,原意最早出自《孔子家语》,宋·陆九渊《经德堂记》里是这么提及的:“舜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妻帝二女,不待瞽瞍之命。 ”
意思是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候应抱的态度。
两句结合起来,在文中,就是陶心荷告诉在场诸人,祖母说对她掌嘴是乱命,她得离开,这样才是真正孝顺,占据了道德高地。
这章掉书袋了,希望没有太影响到各位天使宝贝的观感,小作者给大家鞠躬躬。
第22章
在陶府住的几日没甚好说,陶心荷本想当个享清福的回门姑奶奶,与夫君玩笑闲闹一番,不想任何繁杂事务,什么莫七七、八八的。
不过,父亲忍痛从研究中抽身对她嘘寒问暖,弟弟妹妹黏缠着她不放,洪氏简直拿她当婆婆般孝敬,晨省昏定,事事请示,惹得顾凝熙都笑娘子是从顾府换到陶府来做当家主母。
陶心荷嘴上抱怨几句,心里却甘之如饴,她管家得心应手,料理事务爽利分明,脸上笑容都没少过。
顾凝熙虽然被无意冷落,也为娘子真心喜欢主家理事而动容,不去添乱,空闲无聊了就自己带着小厮出府转转,往往片刻即回。
晴芳知道主子夫妻曾有龃龉,暗自向识书识画打听几句,然后悄悄告诉陶心荷:“他们双胞胎滑头,指天誓日说爷没去莫家。夫人不用记挂在心了。”
陶心荷领了丫鬟的情,却批喝她两句,不许过问主人行踪。
这是正经人家的处事原则。
--
祭祖之后,该到阖府家宴的环节。顾凝熙从祠堂出来,越走越快,想要早一点见到娘子,已经丝毫不以方才的纠葛为意了。
等他率先踏进女眷云集的花厅,一眼看到熟悉衣饰的娘子正坐在祖母下首,好像在讲笑话?因为祖母笑声传了过来。
祖母和娘子的关系,什么时候这么好了?
**
陶心荷出了花厅,也没傻傻受冻,刚想自己找间空屋坐一会儿,一个自称是流光姑姑的中年仆妇主动上前,一面谢熙二少夫人对侄女的照应,一面殷勤引她到已经点上炭盆的客房,端茶端水伺候着。
顾二婶随后跟来,倒是陶心荷安慰她宽心,说只要夫君还是五品官,祖母的气就生不了太久。
果然,祠堂的消息分别传回花厅和陶心荷处,顾老夫人便派人来请回自己的好孙媳。
只要对方能忍着不掀桌,陶心荷自然有千般本事哄人开心。
先夸祖母气色好,肌肤润,又说她福气满,子孙多,再讲一两个顾凝熙因为脸盲认不出人而闹的笑话,虽然不痛不痒,却微妙满足了老人家幽曲心思。
于是顾凝熙进门便看到一派和乐融融,甚至听到祖母说:“真是可人疼的,荷娘就是我的开心果,留在府里陪我,不许走了。”
顾凝熙认真起来:“请祖母安,祭祖诸事顺利,荷娘还有那边一府的事务,怕是抽不开身,待过几日,我们夫妻一同来侍奉您老人家。”
众女眷就此调笑起他离不开媳妇,空气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息,让随后耷拉着脸进来的顾凝然听着更觉刺耳。
顾凝然偷瞄陶心荷,长得一张普普通通的脸,眉不够挑,眼不够大,唇不够肉,皮子还算嫩滑,身段倒是勾人,不知在房内有什么本事,怎么把顾凝熙糊弄得非她不可呢。
陶心荷感知到了顾凝然的打量,先是以为他一如既往嫌自己样貌平凡,借此讽刺夫君眼瘸,随后敏感发现其人视线淫邪,黏在自己身上不动,顿时寒毛倒竖。
她死忍住戳瞎顾凝然双目的冲动,背转过身,暗自攥拳。
顾凝熙感觉到娘子骤然紧绷,以为她被取笑恼了,连连向婶子、嫂子、弟妹、妹妹告饶,他又叫不准谁是谁,更惹得哄堂大笑,任谁看了,不说这是和乐大家族。
顾凝然则是突然被自己娘子拧住了耳朵,两人当着祖母的面吵了起来。
他娘子正要说出偷看弟媳不要脸的话,不知怎地一激灵,扫过顾凝熙夫妻交握的双手,咽了回去,重找由头怒骂顾凝然,得到一耳光,气得顾老夫人厥倒。
午宴自然取消,众人鸟兽散,老顾府,颓势已显。
顾二婶带着顾如宁,还有个别有眼力劲儿的,跟着顾凝熙和陶心荷去了新顾府庆贺新春,照样热闹喜庆。
作者有话要说:
①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出自《论语?学而?第一》的第十一篇。
意思是要看一个人的品行,首先要看他父亲在世时,他的志向是什么,其次要看他在他父亲去世之后,他的行为,如果在他父亲过世的多年里,他的行为还能够向他父亲在世时一样符合德行,那他就算做到了孝。
在文中此处,是顾凝熙和陶心荷讽刺顾三叔,在顾丞相去世不满三年,就要改了亲生父亲在世时立下的祭祖规矩,所以严格来说可以扣“不孝”的帽子。
②“孝子从治命,不从乱命。”出自《东周列国志》,意思就是孝顺的人要听从长辈有理的命令,不能遵从悖谬的命令。
“大仗则走”,原意最早出自《孔子家语》,宋·陆九渊《经德堂记》里是这么提及的:“舜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妻帝二女,不待瞽瞍之命。 ”
意思是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候应抱的态度。
两句结合起来,在文中,就是陶心荷告诉在场诸人,祖母说对她掌嘴是乱命,她得离开,这样才是真正孝顺,占据了道德高地。
这章掉书袋了,希望没有太影响到各位天使宝贝的观感,小作者给大家鞠躬躬。
第22章
在陶府住的几日没甚好说,陶心荷本想当个享清福的回门姑奶奶,与夫君玩笑闲闹一番,不想任何繁杂事务,什么莫七七、八八的。
不过,父亲忍痛从研究中抽身对她嘘寒问暖,弟弟妹妹黏缠着她不放,洪氏简直拿她当婆婆般孝敬,晨省昏定,事事请示,惹得顾凝熙都笑娘子是从顾府换到陶府来做当家主母。
陶心荷嘴上抱怨几句,心里却甘之如饴,她管家得心应手,料理事务爽利分明,脸上笑容都没少过。
顾凝熙虽然被无意冷落,也为娘子真心喜欢主家理事而动容,不去添乱,空闲无聊了就自己带着小厮出府转转,往往片刻即回。
晴芳知道主子夫妻曾有龃龉,暗自向识书识画打听几句,然后悄悄告诉陶心荷:“他们双胞胎滑头,指天誓日说爷没去莫家。夫人不用记挂在心了。”
陶心荷领了丫鬟的情,却批喝她两句,不许过问主人行踪。
这是正经人家的处事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