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好景不长。
    先是顾家出事。那年忠亲王一党刚刚覆灭,朝中青黄不接,平城当地的郡守、总兵皆获罪,披枷带锁押解进京,朝中派来接任的官吏还未曾到达。北蛮恰在此时入侵,粮草、军需皆调遣不利,更兼当时有人从中作梗,致使守在北疆的顾氏一家人一夜之间除了顾二爷全部战死。
    平城虽然守住了,可顾二爷在那一战中断了一双腿,再也不能上战场了。
    当时身为太子伴读的顾石临时受封安国公,还没有来得及行受封之礼,就拿着圣旨含泪辞别君王,奔赴北疆,这一走几十年,只回来过寥寥几次。雄霸一方独镇北蛮的顾家,哗啦啦一下如大厦倾塌,只剩下两个男丁。
    两年后,顾二爷被特命回京调养,约摸三四个月后死在京中安国公府内。次日,顾二爷之妻明珠公主跟着顾二爷去了。
    安韶华也只是听人说起过,顾二爷夫妻俩棺椁出城的时候,满街自发送行的百姓,从永安京一直排到出城十几里。母亲说起过两次,每次都要掉眼泪的。
    接着是旌阳公,旌阳公是二等国公,按律应该是五世降等袭爵。
    当时的旌阳公正好是第五代,世子袭爵本来只能是一等旌阳侯,为长子请封世子的时候先帝却给封了旌阳公世子,也就是暗示了将来不降等袭爵的恩典,只是这个恩典将由新君来给,说白了是替儿子笼络勋贵世家。
    当时的旌阳公世子是当今景阳侯的嫡长兄,据说是个文韬武略世所罕见的绝妙的人,早早地就在朝廷里领了差事,时任兵部左侍郎。可惜一次奉旨巡查之时,在回京赴命的途中遭遇山匪,肩上受了伤,堪堪挨到永安京竟然就西去了,当真是天妒英才。
    旌阳公世子一死,老旌阳公哀痛难当没几日也跟着去了,嫡次子降等袭爵被封了景阳侯。
    其后是当年的四个辅政大臣。
    那四个大臣也是辛苦,当年臣强主弱,忠亲王一手遮天,四个辅政大臣百般斡旋才让圣上有了一线生机,直至亲政。可惜等今上亲政,四个辅政大臣也老了。
    首辅沈相只有一子,却在今上亲政后不久死在赈灾中。也许是看穿了什么,约摸十年前,沈相向圣上请辞,回乡乞骸骨。
    圣上恩准告老却不准还乡。另外赐下恩典,让沈相的嫡孙,沈家唯一的独苗,沈翎为二皇子伴读。沈相如今仍然留在永安京,据说终日赏花遛狗,不再提笔。
    而剩下三位辅政大臣竟没有一家得了善终,真是不提也罢。
    紧随其后的,就是刘家的事。
    当初皇上大婚亲政,次年皇后刘氏诞下今上的嫡长子,也就是如今的二皇子,今上当日便给刘皇后的嫡长兄赐封了承恩侯。
    看似无上荣宠,但承恩侯不世袭,刘老将军脑袋上还有世袭的镇宁公的爵位,据说老将军几次上书给长子请封世子都被压下了,后来被人提点,长子已经是承恩侯,怎能再当镇宁公世子,这不是明晃晃地嫌弃圣上赐封的承恩侯不好么。老将军无奈只能转而为次子请封世子,却一直未得到圣上恩准。
    直到几年后刘老将军死在京外,元后与小皇子也跟着去了。
    刘老将军身死,镇宁公爵位空悬,刘老将军长子已经是承恩侯,当时正在镇北军中做监军,皇上看着也没有再封他为镇宁公的意思。而刘老将军还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养子,皆是人中吕布,人称大刘将军跟小刘将军,和刘老将军的养子刘捡并称三刘,那是刘氏最后的辉煌。但那时,今上大约是太过悲痛,竟忘了把镇宁公的爵位赐下去。
    几年前,刘捡将军死了,同年末大刘将军也死了。后来有位御史大人想起来,在上朝的时候提了镇宁公爵位的事,圣上当时并未答复,那之后镇宁公袭爵的事也没人再提起了。
    镇宁公府按规制封了一半,彻底变成了刘将军府。
    时至今日,刘老将军死了已近十年,人们说起他都是刘老将军而不是镇宁公,大概是都忘了吧。
    桩桩件件,单看都是意外,可这件件意外放在一起看,又在意料之中。
    建国之初的公侯之家,日渐式微者十之八九,只余安国公顾家一枝独秀,可几年前皇上给顾老公爷赐婚成安公主,顾锋顾銛一夜之间变成了庶子。当初的旌阳公就是因为没有嫡子,从世袭罔替的一等公变成五世降一等的二等公。
    顾家,前程堪忧啊。
    再想到梦中顾老公爷之死,怎么会那么巧?现在想来实在蹊跷。跟这些公侯世家放在一起,简直令人心惊胆寒,今上当真是
    皇上如今毫不避嫌单捧郑家。把一个原本清贵一心向学的儒学世家硬生生培植成一张渗透了整个大祐官场的大网。如今说得上名的书院,都有郑家子弟教学。在朝的官员,大多师从郑氏的教导。郑家说对的,天下没人觉得错。
    十多年时间,郑氏引导了天下学子,进而引导了天下人的口和心。天下学子只知郑家一家之言,细思之令人胆寒。
    太傅生前曾在私底下说过,郑氏之祸,重于摄政王。摄政王挟天子以令诸侯,意图窃国,罪在宫墙。郑家,掌握了天下人的舌头,谋的是人心,颠覆的是社稷。如果郑家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果不堪设想。
    太傅走得早,没能看到现在。如今郑氏已经有了自己的野心,他们要扶持有郑氏血脉的七皇子,意在江山!如果太傅还在,二皇子也能多一分胜算,不至于如此步步艰险,如临深渊,步履薄冰。
    越是如此,越不能攀扯到党派。二皇子此番上表,只需要说自己少年心性,离了仪仗游山玩水。岂料无意间撞破了石州总兵厉猛吃空饷的事情,二皇子斥责于他,他却狗急跳墙行凶杀人,竟敢追击千里,直杀到永安京附近。青天白日,天子脚下!当真是丧心病狂。
    安韶华写完,又以二皇子的语气修饰一番,再稍稍润色一下。通篇只提发生的事情,不推理,不假设,先叙事,再陈情。可怜兮兮,惊魂未定,就像寻常人家儿子出门被人揍了,回家向父亲告状希望父亲给撑腰一样,一片孺慕之情之下有小小的算计,所能倚仗的不过是父亲能为自己出气。
    又读了两遍,觉得写的不错。就去找二皇子。
    作者有话要说:
    我知道这章非常干巴巴,你们看了不舒爽,别打我,顶锅遁走。大约一两个小时后还有一章。
    第51章 献计
    此时的二皇子正抱着孩子斜靠在被子上,睡得毫无皇家威仪。顾锋跪坐在一侧小心翼翼地想抱走孩子,让二皇子睡得舒服些。
    安韶华自己是个有案子不要命的,心里有事哪里管白天晚上,过去就敲门。
    尹勍一睁眼,正看到顾锋跟自己脸对脸,呼吸交缠,眼神关切,尹勍粲然一笑伸手抚上顾锋的后脑勺,拉过来狠狠地亲了上去。顾锋此时本来就体虚,门口有人顾锋心里也是焦急,还要顾及着孩子,此番又呼吸不畅,不多时就汗涔涔整个人都抖了起来。
    尹勍这才发现顾锋不对劲,一下子就清醒了过来。
    殿下,唯清在门口呢。顾锋小声提醒。
    进来吧。尹勍大声对门外说着,小心放下孩子,极轻柔地抱着顾锋让他趴好。目光触及到顾锋的背,眼神中顿时射出锋利的冷芒,与刚才温柔缱绻的样子判若两人。
    安韶华进门,看到他二人的相处,也没有表现出意外。殿下,原先的折子我看了,不妥。
    尹勍一下子就火了,却习惯性的将两手收到袖子里,死死握紧,手上青筋暴跳,面上却不露痕迹,只是声音略高了些,态度还是好的。如何不妥?
    这声音不算大,却吓着了孩子。哼唧哼唧地哭了起来。顾锋马上爬了起来,尹勍上去按住他的后脑勺,拍了拍,敛刃,你且趴着。尹勍自己抱起孩子,小声哄着。
    殿下请看,说着,安韶华把自己起草的折子递给尹勍。顾锋伸长了脖子也想看,尹勍回头看了他一眼,便赶紧拿了过去看,安韶华端着烛台去给他俩照亮。
    看过之后,尹勍并没有说折子写得怎么样,只是说不把他们碎尸万段,誓不为人。
    殿下
    殿下顾锋跟安韶华同时开口,安韶华刹住了话,顾锋看了他一眼,才继续说下去我倒觉得唯清这个更稳妥。顾锋轻轻按住尹勍的手腕,缓声说:一来,我们没有证据证明皇后或者郑家参与其中。若是非要攀扯郑家,只怕皇上会疑心你做戏以污蔑郑家。二来,即便郑家的确牵涉颇深,皇上的态度还未可知。三来,你我此番,虽有惊但终无险。
    有惊却无险,尹勍听到这句话,呼吸一下子就乱了,眼睛猛地瞪圆了。顾锋也因此止住了话。
    尹勍自己调整了一下呼吸,强压下火头。他何尝不知道,此时情状何其被动。他甚至不确定父皇知不知道自己跟顾锋的事情,但是他却清楚的知道,一旦这个孩子的存在公之于众,自己跟顾锋将死无葬身之地。
    安韶华心中也是十分焦急,却是因为梦里幽灵兵案幕后的人根本不是继后郑氏而是太后李氏。
    继后郑氏虽然姓郑,却不是荥阳郑氏宗家。充其量只是旁支,继后娘家也是儒学世家,比五姓七望宗家嫡支那样的真正世家,底蕴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而当今太后不是皇上的生母,只是嫡母,出自五姓之首的陇西李氏,是家主的嫡女,十一岁入宫为后。先皇驾崩之时,小皇后才十七岁就成了太后。也是这个十七岁的小皇后,封摄政王、捧辅政大臣、安社稷、定朝纲,回狂澜于既倒。其心机跟手段都不是寻常人所能想象。
    待皇上登基,太后把自己弟弟家的三个女儿先后都弄进了宫里,不求位份高,只求伺候皇上。三皇子生母便是其中一位。早夭的六皇子、尚在襁褓的十一皇子都是李家的女子们生的。
    宫内盛宠不衰,朝堂之上李家也是中流砥柱。不似郑家那般迅速崛起树大招风,不显山不露水地,六部中有四个部都有他们的人。这样细细品来,梦中二皇子失踪后,七皇子登基不久就让伪帝,也就是三皇子篡了位,也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早有预谋。
    发现安韶华有所思,尹勍朝安韶华努了努嘴,顾锋看了他一眼,再看安韶华,笑着问:唯清,可还有什么事?
    安韶华就坡下驴,把对于太后跟三皇子一党的疑虑说了一下,点到即止。
    看尹勍陷入沉思,安韶华告退了。临走看了眼顾锋,顾锋极为慎重地点了点头。
    得到了顾锋的点头,安韶华就放心地回去了。顾锋这个人,事情只要他答应了,一定能办好。更何况是跟二皇子相关的,顾锋更会做的完善妥帖。
    回到房间,安韶华倒头就睡。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
    顾銛睡在床里侧,一条腿横在安韶华肚子上,身着里衣,脸上出了一层薄汗,睡的毫无防备。安韶华轻手轻脚地想要起来,不欲吵醒他。谁知刚刚一动作,顾銛就醒了。
    两人姿势纠缠暧昧,清早都是精神抖擞一柱擎天的,虽说已经成婚两三年了,可此刻并不是在家中,彼此多少都有些羞赧。于是很默契的假装镇定,然后各自翻身起来,整理衣物,努力忽略自己的不适,也假装看不到对方的异样。
    不尴不尬地说了几句十分假大空的场面话,安韶华就找了个很蹩脚的借口匆匆出门了。
    他一出门,顾銛反倒无声地笑了起来。
    这个安韶华,还真是难以名状的一个人啊。
    不一会儿,他又端了一盆热水回来,给顾銛净面。
    此时顾銛倒也不推辞,谁伺候谁不一样?于是两个人就着一个盆擦洗了一下,顺便交换了这几天的一些消息。安韶华思考了一会儿,还是把前世的一些记忆或真或假地跟顾銛分享了。顾銛听了,却一时没有过多的反应。
    后来渐渐说到皇上多疑,二皇子跟顾锋处境如何微妙,这时候顾銛放下手中的事情,静静地听。半晌,幽幽的说那他俩想好对策了吗?
    兵来将挡吧,没什么对策。好在此番有惊无险。安韶华想了一下,还是把昨天夜里顾锋的话拿来说给顾銛听了。
    哪知顾銛一听这话当场就炸了:有惊无险,这叫有惊无险,这是哪门子的有惊无险?啊?来来来,说着扯着安韶华就往出走,安韶华赶紧拉住他,示意咱就在屋里说。顾銛倒也没想把事情闹大,又折返回来咱俩掰扯掰扯,怎么叫个有惊无险?
    这不是咱俩掰扯的事儿安韶华明白,顾銛是因为心疼顾峰,这才怒发冲冠的。原想说这话可是顾锋说的,你哥自己都觉得有惊无险,你跟我这儿生什么气啊。
    顾銛却似乎得了什么暗示,一歪脑袋,是哦,我跟你说不上,我得跟你们那位殿下说道说道。
    顾銛当真是气狠了,说到殿下二字的时候咬牙切齿,用上了十分的力气,眼睛里也露出气愤又委屈的神色,安韶华一时愣怔了。等安韶华回过神来,顾銛已经大步流星走了出去。
    这怎么话说的,安韶华都不知道他怎么又把这位小爷惹着了,还是得赶紧追出去,围着他团团转,用极快的语速小声说如今的局势:前有狼后有虎。左有继后带着七皇子,右有太后带着三皇子。上,皇上多疑又寡情;下,朝臣态度尚不明。外,二皇子外家颓败。内,顾家树大招风,剩下的四个伴读也都束手束脚,步步维艰。你可不要再生事了。
    眼看到门口,安韶华更急了,上去拉顾銛的手。顾銛不防备让他抓了个正着,正要说话,尹赟开了门:你们来啦?说着话,眼睛含笑看着他俩交握的手。
    二人一看,屋里除了二皇子跟顾锋,还有尹赟跟两个二皇子自己的暗卫。
    顾銛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没有拂安韶华的面子,任由他牵着进了屋。
    尹勍看到他俩来了,说了句坐。就继续刚才的话题了。
    原来屋里的几个人正在说此番回京,二皇子该如何应对皇上的猜忌。
    二皇子听了安韶华的话,觉得不放心,当晚派人去查了三皇子。这一查不打紧,三皇子前不久传出有孕的那个小妾,正是那厉猛妻子嫡亲的妹子。这么说来,厉猛的事情,三皇子说他完全不知情,还真不可能,也许勾结良久了。
    本来,刮地皮,喝兵血,是今上十分深恶痛绝的。可为今之事,巧就巧在这个厉猛的事情正被微服出行的二皇子碰上了。而这个厉猛跟继后娘家郑家还有三皇子都有牵扯。这事说成二皇子栽赃陷害先发制人也未尝不可。皇上要是相信二皇子,自然是大快人心。可是以皇上多疑多思的性子来看,一定会先疑心二皇子的。
    安韶华听了,没有说话。神明给自己梦中的提示,不就是皇上疑心二皇子了么?二皇子也因此在京中郁郁多年,不得圣心。
    大家唉声叹气,顾銛却随口就说你就哭呗。
    二皇子纳罕,哭,这从何说起呢?
    顾銛说,皇上疑心你,肯定不会当头对脸地问你。他一定得有个由头,比如说他觉得此事涉及到了三皇子,问你的意见,是不是也觉得三皇子有问题。你就别把自己当成个官儿,反正你也不是。你就是个哥哥,听到父亲说,怀疑弟弟偷家里钱了。你说,这要是一般人家,该怎么办?
    这番论调实属惊人之语,二皇子听了久久缓不过神来。细思之,此计精妙!父皇要是疑心自己,无论他怎么查都是查不出问题的。可查不出,父皇却不会因此就放心,少不了多方试探。试探之时,他也定然不会直接问,而是旁敲侧击。自己在军中历练,却从未手握兵符,算不上将领。在六部虽然听过事,却也未曾朝中任职,算不得文官。不文不武不是官,干嘛要去断案子呢?就当自己是个普通兄长,父亲疑心弟弟偷了东西,兄长该怎么做?
    恋耽美

章节目录

重生之嫡妻为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作者:魏先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魏先森并收藏重生之嫡妻为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