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邓琳琅当然要感谢郑春山得知会有记者采访邓琳琅后,郑春山连夜带着小庄头的会计做了一夜的帐,把邓琳琅每年为大妮、二妮两个买口粮的痕迹抹的干干净净不说,还把大妮最初得到的那几个月补贴也给消除无踪。至此邓琳琅成为了帐面上的欠帐户,还是几年都还不清的那一种。
    随着县里记者的报道,大家都会发现,人人以为有钱的邓琳琅,原来竟是个欠帐户!
    虽然欠帐户的名声不好听,可也分为啥成为欠帐户的不是。邓琳琅不是自己不热爱劳动,挣不来工分欠下的生产队的帐,而是因为太过善良,给各大队治牲畜不要钱,收养两个孩子不要集体一点补贴,而是自己向生产队买粮,只不过她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才欠了生产队的帐,可人家没有不承认,还要在有劳动能力的时候还清。
    所以邓琳琅的帐欠的光荣、欠的理所应当,是值得学习的欠帐户。
    公社领导也恍然大悟,难怪邓琳琅代为照顾那五个孩子非得要粮食补贴,她这不是为了自己减轻负担,而是为小庄头所有社员减轻负担呀邓琳琅娘几个的口粮都在小庄头分,她欠帐是欠所有小庄头社员的,给孩子们要一点补贴,她就可以少从小庄头借点口粮,别的社员就能多分一点。
    这是怎样一心为别人着想,唯独忘记自己的无私精神!
    于是已经正式成了公社主任的钱主任,大笔一挥给每名弃婴每月补贴十斤粮食。听起来似乎不少,可是见过几个孩子的人都知道,那么小的孩子根本吃不下粗粮,邓琳琅自己还得想办法把粗粮换成细粮,中间的差价就够邓琳琅受的。再说孩子总要长大,等十来岁的时候你试试十斤粮食够不够吃一个月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话在农村是无数人验证过的。
    县妇联为了表彰邓琳琅,送来的东西就实在得多,总共有二十丈布票、十斤棉花票,还有二十斤面粉。可是没有一个人嫉妒邓琳琅。因为大家都知道,光有布票、棉花票是买不来布和棉花的,额外还得拿出实实在在的人民币,才能让五个弃婴都穿上新棉衣。
    而县妇联既然这次送来了布票,下回再来探望的时候,几个孩子没穿上新棉衣,邓琳琅马上就交待不过去。
    所以不仅没人嫉妒,小庄头的妇女们反而同情起邓琳琅来。她们或是三五成群,或是一个人悄悄行动,几乎都到邓琳琅家里打过照面,为的就是替邓琳琅带走一两件该做的小棉衣,或是把自家孩子穿小的衣裳给邓琳琅应急。
    对前来探望的妇女们,邓琳琅与孙桂英一律笑脸相迎,送来的小衣裳,也都千恩万谢的收下邓琳琅可不敢再跟几个孩子做亲子装了,太不符合时代的东西都招人眼,这个教训她吃过就不会再犯。
    孙桂英则是借机跟人说自己一个人将带五个孩子的困难,就有心软的妇女跟她说,自己做完手工之后可以帮着搭把手。
    孙桂英向人苦笑着说:我和小邓哪儿还顾得上手工,以后天天得被这几个孩子拴死了。
    来人就悄悄的问:你现在跟小邓一起过日子,也没劝劝她别一下子照顾那么多?
    孙桂英直摇头:这么些年了,你还不知道小邓那孩子?她就是心太软了,看不得人吃一点苦。你说都是一般大的孩子,我们照顾哪个不照顾哪个?
    来人听了赞同的点点头:小邓心眼是好。你说她给别的生产队治牲畜,多少收点钱,也不至于
    说不下去了,难道小庄头自己的社员,还不知道邓琳琅每年给两孩子拿现钱买口粮?可接下来的那五个呢,再掏钱怕是不容易了。
    唉,怕是孙桂英和许大富的工分,都得跟着搭进去了。这两年许大富夫妻跟着邓琳琅过的啥日子,生产队的人都看在眼里。眼见着老两口精神一天比一天好,穿的越来越干净整齐,不是不羡慕的。谁能想到,好日子没过两天,眼看着就要把工分搭进去,也怪让人同情的。
    趁着这股同情没有消散,郑秀敏背着孙桂英和邓琳琅,把所有小庄头的已婚妇女们召集起来开了个会,把大家三人一组分班,要排出时间表来,好上邓琳琅家帮着照顾孩子。
    小庄头已婚妇女有二百来人,三人一组、一天三班,十几二十天才轮到一次,妇女们都没有啥意见。因为郑秀敏提前说的清楚:咱们那手工活是咋接到手的,你们心里比我清楚。要是小邓为了照顾孩子,没时间去联系新的手工活,你们就等着再下地干活吧。
    二十来天才轮到几个小时的照顾,换来一年源源不断的加工费,这帐没上过学的人都会算。妇女们连声表示自己去邓琳琅家,肯定跟在自己家里干活一样尽心,不对,是比在自己家里还尽心,保证让小邓有的是时间去接手工活。
    至此便算解决了□□们后的人手问题,也解决了邓琳琅被人当成肥肉盯着的问题,可孩子们的住处还是没有解决。
    ◎最新评论:
    【好多個□□我猜不出來是什麼詞】
    【等更新】
    【打卡】
    【这报道解决了邓琳琅的危机,刷了一层金粉,保护她的形象,突出她的付出:都被收养的几个女婴吃得欠队里的账了,家里不被吃穷才怪。谁娶谁吃亏,不划算。】
    【哈哈,小邓,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完
    ◇ 第 76 章
    ◎无冕之王的威力◎
    眼前看五个孩子还小, 暂时搬到邓琳琅的西屋是可以住下的。可是等孩子们长大了,再琢磨住房问题,邓琳琅怕这股热乎劲早过去了, 没人再拿这几个孩子当回事儿。
    最主要的是,邓琳琅从系统透露的信息之中领会到, 她将收养的孩子,远不止目前公社福利院这五个, 很快会有更多的女婴出现,那时现找地方更困难八十年代初生产队就解散了,大队这级组织虽然还存在,宅基地的审批却更加严格,得趁现在把地方占上。
    于是邓琳琅准备开启化缘模式, 她最先要找的,就是那位采访过自己的县报宁记者。现在这个时代的人, 对于报纸报道出来的东西, 没有让子/弹飞一会儿的审慎,几乎是无条件的相信。
    相应的, 对于能报道出这些东西的记者,也有一种盲目的崇拜, 有记者到场,不管是哪一级领导或哪个单位,态度都会好一些。
    尽管已经做好化缘准备,邓琳琅还是不愿意凭白无故看别人的白眼, 能狐假虎威是最好的。
    由于宁院长的关系, 宁记者对于邓琳琅有明显的好印象, 才有了对邓琳琅高大全的报道。邓琳琅还没有影子的福利院, 想要发展起来, 怎么能不好好利用一下?
    宁记者对邓琳琅的来访,倒有些意外:邓琳琅同志,你又想到哪些素材,要向我们报社提供吗?
    邓琳琅点头承认自己的确有这个想法:宁记者,我一直觉得自己只是尽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却得到了这么高的荣誉,心里十分不安。尤其是从你报道了我的情况之后,各级领导、单位都来慰问我和孩子们,更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可我只是小庄头的一个普通社员,没有什么可以感谢各级领导关心厚爱的,就想当面向他们表示感谢。可是你知道,领导们都很忙,我冒然跑到单位去,可能,可能
    看着期期艾艾说着自己想法的邓琳琅,宁记者对她的好感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即感动又觉得有些心酸:多好的同志呀,只是受到了一点表扬,就想当面感谢领导同志们。她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与各单位都打过交道的宁记者,很知道有些单位的看门人,比领导本人还难说话。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想到这儿,宁记者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你是几点到县城的,吃过饭了没有?
    邓琳琅有些腼腆的笑了一下:我早晨在家里吃了饭就来了。我们生产队的人吃饭都早,没等太阳出来就吃完了。所以不是我来早了,只是习惯了而已。
    宁记者想的则是,冬天太阳出来的再晚,七点多也出全了。上次自己从县城骑自行车到小庄头,好象用了一个小时,也就是八点多最晚九点,邓琳琅就已经到了县城。可是现在她却出现在了自己的办公室,而不是如来县城前设想的那样,到各单位感谢领导同志们。
    宁记者不经意的看了下手表,现在的时间是十一点二十。从小庄头到县城后,中间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邓琳琅不可能在大街上闲逛。所以她是在有的单位碰了钉子,才不得不到报社向自己求助!
    心埋在有了猜测,宁记者手下的动作飞快,没两下就把桌面的重要东西扫到抽屉里,然后拿起一个小笔记本,把钢笔往上衣口袋里一别,起身向邓琳琅说:走吧,我正好也要上那几个单位采访一下,了解一下他们慰问你们的感想,以及后期将开展的工作,进行一下深入报道,让更多的人知道你的先进事迹。
    这样下次邓琳琅再想感谢谁,就不会再有人拦着不让进单位的大门了吧?
    邓琳琅心里暗乐,面上却有些惶恐的说:宁记者,会不会耽误你的工作。我就是来,就是来
    看着那张惶恐不安的面孔,宁记者心里叹了一口气:虽然四人犯罪团伙被粉碎了,可是有些同志的思想观念还是没有转变过来,他这次一定要好好看一看,有条件的话要给领导写一份内参,反映一下个别单位官僚作风问题。
    带着希望发现问题的眼睛,蛛丝马迹很容易辨别出来,比如县政府大院的看门人,看向邓琳琅的目光就有些不对,向他们点头也点的太过殷勤。宁记者有理由相信,看门人认出自己常出入县政府大院,才没上前拦住邓琳琅。
    看门人:我就是想知道,那个总站在门口等杨同志的姑娘,咋突然跟宁记者一起进政府了。
    一路畅通无阻到了妇联,宁记者直接带着邓琳琅找了了县妇联刘主席,向她道明了邓琳琅的来意,同时稍微透露了一点自己要深入报道的意图。
    刘主席并没有参与到小庄头的慰问活动,只是听了下面人的汇报。可是听到宁记者要进行后续报道后,眼神马上微微变了一下,笑容却一丝没多一丝没少:邓琳琅同志太客气了。她这么一心为了集体、为了孤儿着想的好同志,我们当然要大力支持、扶持。我们妇联的宗旨就是
    主席对着宁记者侃侃而谈了十来分钟,等到宁记者的笔从本子上抬起来,再次被别到上衣口袋里,才意犹未尽的问邓琳琅:小邓同志呀,那五个孩子都接到小庄头生产队了吗,你一个人照顾得过来吗,还有什么困难没有?妇联就是咱们妇女同志的家,有啥困难别不好意思提。只要在妇联的能力范围之内,我们都会尽力帮助你克服的。
    邓琳琅笑的还是那么腼腆:现在住的地方还有些困难,孩子们暂时留在福利院。不过我每天骑自行车到公社照顾孩子,到了晚上再回小庄头。
    听说孩子们还在福利院,刘主席的眉毛就是一蹙:地方还没找好吗,我听下面的同志汇报说,小庄头生产队长,是姓许吧,说可以把你旁边的院子让出来给孩子们住,也方便你就近照顾孩子,难道是我记错了?
    主席同志,邓琳琅为难的看了刘主席一眼,又看了看宁记者,才说:许队长虽然说要把房子让出来,可是那房子都的十来年没住人了,风大点儿墙都晃悠。孩子们还小,眼看着就到了淘气的时候,要是出了点问题,我,我没法向集体交待。
    宁记者对邓琳琅旁边的那个院子有些印象:我记得那房子好象快塌了。
    刘主席的眉头皱的更紧了,她们竖立了邓琳琅这个典型,最主要的是她要代为照顾福利院的孩子。现在虽说邓琳琅也在照顾着,可全天侯照顾和只有白天照顾,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眼前还有宁记者在,如果他深入报道时,把这个情况写进去,妇联竖立的这个典型,不是水份太大了吗?
    那你没找生产队把房子修理一下?
    邓琳琅更加为难了:我跟许队长商量过了,生产队出劳动力没啥问题。可是那房子,里头的木料都朽了,没法接着用。要是全买新的
    没钱,肯定是没有钱才把邓琳琅为难成这样。
    宁记者与妇联主席想到了同一个问题,两个人对视一眼同样替她犯愁:无论县妇联还是报社,都不是有钱的单位,他们同样有心无力。
    想了一会儿,妇联主席拿起桌子上的电话,里面很快传来接线员的声音,听到主席要求接通主管工业的革委会副主任的电话,接线员说了一句请稍等,接着电话里是长时间的沉默,邓琳琅与宁记者,都一声不敢出,生怕刘主席错过了电话对面传来的内容。
    咋这个时候打电话,我刚开完会。对面突然传出一句不大耐烦的男声。
    刘主席的眉头一直没松开,对着电话的口气也不太好:我这边有点事儿,需要你协调解决一下。
    邓琳琅不由跟宁记者对视一眼,发现对方正在向自己摇头,便直接装起失聪,当听不到主席跟对面的人唇枪舌剑。
    好一会儿,刘主席才放下电话,对邓琳琅说:木材的事解决了,你去纺织厂找他们的齐厂长,说是刘主席派你去的,告诉他你需要多少木材就行了。
    宁记者听了比邓琳琅还激动,站起来热情跟刘主席握手:刘主席,您工作太有力度了。我也听说纺织厂盖厂房剩下了不少木材,不过他们当成宝贝一样看着,谁协调也不肯往出让。没想到您一个电话,就给孩子们解决了这么大的难题。
    好话人人爱听,无冕之王嘴里出来的好话,放下电话还皱着眉头的刘主席,听到后眉开眼笑:这也是小邓赶的巧,正好我家那位前两天提了一嘴,说是县里要对纺织厂的木材再分配。既然再分配,分给咱们孤儿一点,也是可以的嘛。宁记者,我完全是为了孩子们着想,可不是以权谋私呀。
    ◎最新评论:
    【很有意义,以后还可以办女子学校】
    【得让福利院的建立得到各部门助力,提供支援的情况下,有成绩就把他们拉出来溜溜添光彩,互利互惠,各方虎皮越多越好。】
    【忽然意识到经济和公益的关联】
    【打卡】
    完
    ◇ 第 77 章
    ◎看客◎
    邓琳琅随着宁记者的动作, 握紧刘主席的另一只手,边上下摇晃边哽咽的道:谢谢刘主席,我代表几个孩子谢谢您。等她们搬到小庄头, 我一定告诉她们,没有刘主席, 就没有她们的新房子住,也没有她们的美好生活, 让她们时刻记着刘主席的恩情。
    刘主席只看了邓琳琅一眼,目光又转回宁记者身上:宁记者,小邓这话我可不敢苟同。孩子们美好的生活是集体的温暖,可不是我个人的功劳,都是集体的政策好, 是集体的力量让孩子们可以健康成长。
    宁记者认同的点头:是的,刘主席说的对, 是集体的力量让孩子能健康成长。我相信, 孩子们会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可她们也应该记住把集体温暖带到她们身边的人。
    刘主席听了笑的更加真诚:那你们赶紧去吧, 要不一会儿纺织厂下班,怕是要找不到人白跑一趟。放心, 我马上就给纺织厂打电话,齐厂长不会为难你们的。
    邓琳琅的目光扫过刘主席办公室墙上的挂钟,发现时间已经快到十二点了。就算她跟宁记者长了飞毛腿,赶到纺织厂人家也下班了。也好, 宁记者今天帮了自己这么大的忙, 可以用这个理由请他吃顿饭, 以后再狐假虎威的时候, 自己不至于太心虚。
    恋耽美

章节目录

七零躺不平的女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np只为原作者作者:朱大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朱大概并收藏七零躺不平的女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