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十余年前、尘封已久的案子,她要从何处下手?可成宣不愿再把许如千和延景拖进这趟浑水里,即使是孤军作战,也要试试。
-------------------------------------
青烟自炉中升起,缭绕又散开。殿中似是罩进了一片薄雾中,只能隐约见到龙椅前的几道人影。
勤政殿本是议事之用,如今却成了修道升仙、召唤神灵的所在。
坐在龙椅上,闭目凝神的自然是永嘉帝;身旁躬身立着,面具之下唇角带笑的,则是顾玄。
顾玄温和道:“不知方才这份青辞,陛下可还满意?”
贺之舟站在一旁,连话都插不进来,气得吹胡子瞪眼。折子虽经内阁筛了一遍,奈何架不住永嘉帝沉迷道法,已数日未曾批过折子,眼见国事已堆成了山,而陛下仍在为这青辞着迷不已。
在贺之舟看来,这青辞不过是天机道人胡乱编造出来的,还说什么只要以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便能召唤神宗,降下天恩,一切心愿均可得偿。
他曾草草扫过一眼顾玄写过的青辞,不过是些骈文,虽读起来抑扬顿挫,但贺之舟官至首辅,何尝不是饱腹诗书,他自己也能写出来。
永嘉帝听后,却并未生出该让首辅大人来拟青辞的主意。毕竟顾玄是天机道的宗主,若是盼着上达天听,定是通过道坛中人更可靠了。
他此刻缓缓睁开眼:“还是昨日那篇更合朕心意。”
顾玄却从容道:“臣此处还有几篇,陛下尽管一看。”
永嘉帝总算露出了微微笑意。想到几个月前,他还不甘不愿地把这小子封为国师,可如今,顾玄已是他祭告上天的最好帮手。
他细细阅览顾玄递上来的几张,满意地抽出其中的一份,将那青辞放入炉中,望着它燃烧殆尽。
青烟四起,神宗定会知晓他的心意——他要长生不老,他要既寿永昌,他要大梁千代百代地延续下去!
作者有话要说:
青辞这一概念参考自明嘉靖年间
第83章 降天恩
青辞已燃尽, 永嘉帝国事一件未曾商议,却已倦了,摆摆手道:“朕乏了, 你们二人都先下去吧。”
贺之舟万万没料到, 在勤政殿候了半日,竟连一句话都不曾插上。他欲多言几句,永嘉帝话语之间已隐约泛起怒意:“朕说朕乏了,莫非卿不信吗?”
顾玄站在一旁,尽管面具遮挡, 仍可发现他似笑非笑的模样。贺之舟免得龙颜大怒,自己落不到好,便不得不躬身道:“臣告退了。”
顾玄紧跟在他后头, 行了礼,也一同出了殿外。见已走远, 内侍欲探听也听不到,贺之舟才忍不住反唇相讥道:“国师每日钻研这青辞之道,真是不容易。”他意在嘲讽青辞是无用之物,顾玄只不过在装神弄鬼罢了。
不曾想顾玄仍是那副似笑非笑的表情, 轻描淡写道:“贺大人想说便回去说,顾某绝不阻拦。”说罢便走了, 留下贺之舟在原地。
如今朝中只有顾玄能写青辞, 永嘉帝对道术日益沉迷,顾玄除非自取灭亡,做了什么大逆不道之事, 否则根本不会有失去宠信的一天。
贺之舟何曾想到, 当初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本以为拉拢天机道,能平息民愤。却不曾想过, 一个装神弄鬼之人,靠着几篇骈文,竟然也能扶摇直上。相比他们这些寒窗苦读、官场摸爬滚打数十年的人来说,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
但这些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个人恩怨,贺之舟最忧虑的,是他根本不清楚这个顾玄葫芦里打的什么主意。他如今在圣上面前得宠,信徒又遍布全国,一旦生出异心,妄想插手朝政,引起动荡,这结果绝非是还在与西凉交战的大梁朝所能承受的。
早前,宫中所发生之事,更是令永嘉帝更是虔诚。谁也料不到,贞妃的含章殿中,竟有宫女试图刺杀前来寻贞妃的永嘉帝。
虽那女子当场被格杀,行刺也并未成功,但永嘉帝却变得担惊受怕,日日战战兢兢。自此以后,他更是寄情于天机道,期盼着神宗降世,能够护佑自己,因此顾玄在他眼中,已是不可或缺之人了。
至于国政、西凉……永嘉帝应当觉得自己振振有词——朕若是保不住性命,如何有心力顾及国事?
那谁来护佑大梁呢?贺之舟为官数十年,纵是再圆滑逢迎,也有自己的底线。顾玄的道是故弄玄虚,他的道便是韬光隐晦。一时退让并非什么羞愧之事,他只为了换得日后能够反败为胜。
他绝不甘心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天机道如蛀虫,蚕食大梁。这个顾玄,身份来历成迷,甚至连容貌都无人知晓。此人到底藏有什么秘密,图谋何事?贺之舟发现,若自己身为首辅,都不能劝说陛下动摇,那么攻讦顾玄,便成了如今唯一选择。他得召上几位门生和同乡,好好商议才是。
--------------------------
此时的定西城,也已入了夏。围城数月的西凉久攻不下,已是士气大减。裴誉听闻线报,说西凉皇帝已对二皇子下了通牒,必须尽早攻下定西。
李琮军队一旦有异动,随时可能再次出兵。虽然定西城扛过了一次次的进攻,但城楼外也已满目疮痍,如今正趁着休战期间加紧修缮。
但他们却无法知悉西凉人具体的攻城时间,每日便必须严阵以待,除了定西军外,城中百姓虽粮草暂时还算充足,但围城许久,此刻也已苦不堪言。
--
-------------------------------------
青烟自炉中升起,缭绕又散开。殿中似是罩进了一片薄雾中,只能隐约见到龙椅前的几道人影。
勤政殿本是议事之用,如今却成了修道升仙、召唤神灵的所在。
坐在龙椅上,闭目凝神的自然是永嘉帝;身旁躬身立着,面具之下唇角带笑的,则是顾玄。
顾玄温和道:“不知方才这份青辞,陛下可还满意?”
贺之舟站在一旁,连话都插不进来,气得吹胡子瞪眼。折子虽经内阁筛了一遍,奈何架不住永嘉帝沉迷道法,已数日未曾批过折子,眼见国事已堆成了山,而陛下仍在为这青辞着迷不已。
在贺之舟看来,这青辞不过是天机道人胡乱编造出来的,还说什么只要以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便能召唤神宗,降下天恩,一切心愿均可得偿。
他曾草草扫过一眼顾玄写过的青辞,不过是些骈文,虽读起来抑扬顿挫,但贺之舟官至首辅,何尝不是饱腹诗书,他自己也能写出来。
永嘉帝听后,却并未生出该让首辅大人来拟青辞的主意。毕竟顾玄是天机道的宗主,若是盼着上达天听,定是通过道坛中人更可靠了。
他此刻缓缓睁开眼:“还是昨日那篇更合朕心意。”
顾玄却从容道:“臣此处还有几篇,陛下尽管一看。”
永嘉帝总算露出了微微笑意。想到几个月前,他还不甘不愿地把这小子封为国师,可如今,顾玄已是他祭告上天的最好帮手。
他细细阅览顾玄递上来的几张,满意地抽出其中的一份,将那青辞放入炉中,望着它燃烧殆尽。
青烟四起,神宗定会知晓他的心意——他要长生不老,他要既寿永昌,他要大梁千代百代地延续下去!
作者有话要说:
青辞这一概念参考自明嘉靖年间
第83章 降天恩
青辞已燃尽, 永嘉帝国事一件未曾商议,却已倦了,摆摆手道:“朕乏了, 你们二人都先下去吧。”
贺之舟万万没料到, 在勤政殿候了半日,竟连一句话都不曾插上。他欲多言几句,永嘉帝话语之间已隐约泛起怒意:“朕说朕乏了,莫非卿不信吗?”
顾玄站在一旁,尽管面具遮挡, 仍可发现他似笑非笑的模样。贺之舟免得龙颜大怒,自己落不到好,便不得不躬身道:“臣告退了。”
顾玄紧跟在他后头, 行了礼,也一同出了殿外。见已走远, 内侍欲探听也听不到,贺之舟才忍不住反唇相讥道:“国师每日钻研这青辞之道,真是不容易。”他意在嘲讽青辞是无用之物,顾玄只不过在装神弄鬼罢了。
不曾想顾玄仍是那副似笑非笑的表情, 轻描淡写道:“贺大人想说便回去说,顾某绝不阻拦。”说罢便走了, 留下贺之舟在原地。
如今朝中只有顾玄能写青辞, 永嘉帝对道术日益沉迷,顾玄除非自取灭亡,做了什么大逆不道之事, 否则根本不会有失去宠信的一天。
贺之舟何曾想到, 当初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本以为拉拢天机道,能平息民愤。却不曾想过, 一个装神弄鬼之人,靠着几篇骈文,竟然也能扶摇直上。相比他们这些寒窗苦读、官场摸爬滚打数十年的人来说,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
但这些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个人恩怨,贺之舟最忧虑的,是他根本不清楚这个顾玄葫芦里打的什么主意。他如今在圣上面前得宠,信徒又遍布全国,一旦生出异心,妄想插手朝政,引起动荡,这结果绝非是还在与西凉交战的大梁朝所能承受的。
早前,宫中所发生之事,更是令永嘉帝更是虔诚。谁也料不到,贞妃的含章殿中,竟有宫女试图刺杀前来寻贞妃的永嘉帝。
虽那女子当场被格杀,行刺也并未成功,但永嘉帝却变得担惊受怕,日日战战兢兢。自此以后,他更是寄情于天机道,期盼着神宗降世,能够护佑自己,因此顾玄在他眼中,已是不可或缺之人了。
至于国政、西凉……永嘉帝应当觉得自己振振有词——朕若是保不住性命,如何有心力顾及国事?
那谁来护佑大梁呢?贺之舟为官数十年,纵是再圆滑逢迎,也有自己的底线。顾玄的道是故弄玄虚,他的道便是韬光隐晦。一时退让并非什么羞愧之事,他只为了换得日后能够反败为胜。
他绝不甘心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天机道如蛀虫,蚕食大梁。这个顾玄,身份来历成迷,甚至连容貌都无人知晓。此人到底藏有什么秘密,图谋何事?贺之舟发现,若自己身为首辅,都不能劝说陛下动摇,那么攻讦顾玄,便成了如今唯一选择。他得召上几位门生和同乡,好好商议才是。
--------------------------
此时的定西城,也已入了夏。围城数月的西凉久攻不下,已是士气大减。裴誉听闻线报,说西凉皇帝已对二皇子下了通牒,必须尽早攻下定西。
李琮军队一旦有异动,随时可能再次出兵。虽然定西城扛过了一次次的进攻,但城楼外也已满目疮痍,如今正趁着休战期间加紧修缮。
但他们却无法知悉西凉人具体的攻城时间,每日便必须严阵以待,除了定西军外,城中百姓虽粮草暂时还算充足,但围城许久,此刻也已苦不堪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