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小敬第一次提出想要出去的请求,纪弘易摇了摇头,没有答应。
小敬不屑地撇了撇嘴,将手中的叉子在盘子上绕着圈地刮来刮去。
明明它只是一名仿生人,自己不需要过多地考虑它的心情和想法,可是纪弘易看着它因为失望而垂下的脑袋,还是感到一丝愧疚。
他忍不住问:“你真的那么想要出去?”
“对啊。”
纪弘易想了想,说:“会有机会的。”
“什么时候?”
“等到闪光灯不再围绕我的时候,我就带你出去。”
“说话算数?”小敬的眼神猛然亮了起来。
“说话算数。”
只可惜他不该在这天说出自己的生日愿望。这是个忌讳,人们害怕自己一旦将愿望说出口,它便没了成真的可能性。可是对于刚搬回城内没多久的纪弘易来说,那时他当真以为自己的心愿即将成真——以前记者们会将长枪短炮架在临时办公楼的门口,现在他们想要堵纪弘易,则得跟着他一同回到城内。虽说这些成本对某些报社来说算不上什么,不过目前来看,守在煋巢大楼门前的记者仍然比以往少了许多。
除此以外,重建后的城内人口稀少,纪弘易不需要担心被太多路人围观、拍照,也不需要在出行时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就连煋巢的数据分析师都告诉他,他很快就可以过上平静的生活。过不了几年仿生人便会成为与手机一样常见的个人物品,等到群众对它们习以为常,纪弘易身上的关注度终将会散去。
可是纪弘易怎么都没有想到,在他生日之后没多久,一张出现在新闻网站里的长名单直接将他卷进了旋涡中心。线索的提供者声称这些人都是接受过“自杀审判”的受害者。起初人们以为三流通讯社为了博出位不择手段,竟然会在都市传闻上做文章,然而他们随后便发现这其中有不少人曾经被警方通报失踪。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都对应着一个审判日期,而这个日子又刚好与他们的失踪时间吻合。
传闻中残忍可怖的“反自杀团体”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太阳底下,民众的恐慌情绪更是在他们看到纪弘易的名字时涨到了最高。
一场与他相关的“自杀审判”彻底掀翻了整个社会舆论。
诡异的是,纪弘易对这场审判毫无印象。
第55章
“自杀审判”的受害者名单刚一登上新闻网站便被迅速撤下,然而已经有人将所有信息截图,这份无从辨别真假的长名单如病毒一般在各大论坛和匿名聊天室里流传开来。它长达数十页,每一页里都列有受害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以及审判日期。举报者表示自己是一名中途加入组织的成员,而“自杀审判”已经持续多年,真实的受害者数目很有可能比名单里还要多出数倍。
在这封匿名信中,举报人说自己命不久矣,公开这些信息时便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他在信中详细介绍了“自杀审判”的运作方法:
和传闻中一样,并不是每一个命悬一线的人都会接受审判。“反自杀团体”会从一个人体征圈变红时所处的位置、环境、以及整件事情的因果来判断他是否有自杀倾向。像车祸、谋杀这一类自身无法预测的意外往往不会引起组织的怀疑,然而当一个人完全有能力躲避危险,却没有这样做的时候,他被盯上的可能性则会非常高。
组织会在行动前调取受害者的身份信息、家庭关系、以及意外发生时的监控录像。他们会仔细研究所有相关信息,如果他们怀疑受害者有自杀倾向时,无论受害者身在何处,他们都能悄无声息地将人带走,送上法庭。
审判的最终结果将由陪审团决定。陪审团一共有二十五人,每一次审判时法官会随机召唤十二名成员登上法庭。如果被判定无罪(没有自杀嫌疑),受害者会被抹去记忆、原样送回;而那些被宣判有罪(有自杀嫌疑)的人则从此下落不明——这似乎是举报者最不能忍受的一点,他不知道这些人是被送去医院接受治疗,还是从世界上彻底消失。
“反自杀团体”的运作方法终于浮出水面。举报者声称自己是陪审团中的成员,他公开这些信息的动机是因为他无法忍受地震之后,“王”还在允许他们进行这种不人道的审判。他的一名亲人在地震后精神受创,治疗许久却一直不见成效,最终不得不被送上法庭、宣判有罪。
审判进行时法官特意将他排除在外,直到数天之后,他才发现亲人失踪。他想找陪审团对峙,只可惜审判进行时大家都佩戴有面具与变声器,如果没有法官的召唤,他根本无从得知其他成员的下落。
他觉得自己受到背叛,公开这封匿名信时多少出于一种报复心理。
不过比起举报者的动机和“反自杀团体”的运作方式,那一句与“王”有关的话才是真正的重磅炸弹——
“王”与这一切有关。
这个反人类的恐怖组织在“王”的允许下对自杀未遂者进行审判。
举报者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泄露了什么,然而民众已经从信中提炼出了一条最为重要的讯息:
所谓的“反自杀团体”根本不是什么神秘的民间组织,而是实打实的政府。
“鸡蛋事件”发生之初,统治者联合军队迅速控制了这些辐射性的“鸡蛋”,然而不可逆的损伤已经造成,比起基因上的变异,“鸡蛋”所导致的精神和心理创伤则比他想象中还要严重。在这之前,全球的人口出生率本就在屡创新低,“鸡蛋事件”似乎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古怪的发泄口——
--
小敬不屑地撇了撇嘴,将手中的叉子在盘子上绕着圈地刮来刮去。
明明它只是一名仿生人,自己不需要过多地考虑它的心情和想法,可是纪弘易看着它因为失望而垂下的脑袋,还是感到一丝愧疚。
他忍不住问:“你真的那么想要出去?”
“对啊。”
纪弘易想了想,说:“会有机会的。”
“什么时候?”
“等到闪光灯不再围绕我的时候,我就带你出去。”
“说话算数?”小敬的眼神猛然亮了起来。
“说话算数。”
只可惜他不该在这天说出自己的生日愿望。这是个忌讳,人们害怕自己一旦将愿望说出口,它便没了成真的可能性。可是对于刚搬回城内没多久的纪弘易来说,那时他当真以为自己的心愿即将成真——以前记者们会将长枪短炮架在临时办公楼的门口,现在他们想要堵纪弘易,则得跟着他一同回到城内。虽说这些成本对某些报社来说算不上什么,不过目前来看,守在煋巢大楼门前的记者仍然比以往少了许多。
除此以外,重建后的城内人口稀少,纪弘易不需要担心被太多路人围观、拍照,也不需要在出行时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就连煋巢的数据分析师都告诉他,他很快就可以过上平静的生活。过不了几年仿生人便会成为与手机一样常见的个人物品,等到群众对它们习以为常,纪弘易身上的关注度终将会散去。
可是纪弘易怎么都没有想到,在他生日之后没多久,一张出现在新闻网站里的长名单直接将他卷进了旋涡中心。线索的提供者声称这些人都是接受过“自杀审判”的受害者。起初人们以为三流通讯社为了博出位不择手段,竟然会在都市传闻上做文章,然而他们随后便发现这其中有不少人曾经被警方通报失踪。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都对应着一个审判日期,而这个日子又刚好与他们的失踪时间吻合。
传闻中残忍可怖的“反自杀团体”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太阳底下,民众的恐慌情绪更是在他们看到纪弘易的名字时涨到了最高。
一场与他相关的“自杀审判”彻底掀翻了整个社会舆论。
诡异的是,纪弘易对这场审判毫无印象。
第55章
“自杀审判”的受害者名单刚一登上新闻网站便被迅速撤下,然而已经有人将所有信息截图,这份无从辨别真假的长名单如病毒一般在各大论坛和匿名聊天室里流传开来。它长达数十页,每一页里都列有受害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以及审判日期。举报者表示自己是一名中途加入组织的成员,而“自杀审判”已经持续多年,真实的受害者数目很有可能比名单里还要多出数倍。
在这封匿名信中,举报人说自己命不久矣,公开这些信息时便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他在信中详细介绍了“自杀审判”的运作方法:
和传闻中一样,并不是每一个命悬一线的人都会接受审判。“反自杀团体”会从一个人体征圈变红时所处的位置、环境、以及整件事情的因果来判断他是否有自杀倾向。像车祸、谋杀这一类自身无法预测的意外往往不会引起组织的怀疑,然而当一个人完全有能力躲避危险,却没有这样做的时候,他被盯上的可能性则会非常高。
组织会在行动前调取受害者的身份信息、家庭关系、以及意外发生时的监控录像。他们会仔细研究所有相关信息,如果他们怀疑受害者有自杀倾向时,无论受害者身在何处,他们都能悄无声息地将人带走,送上法庭。
审判的最终结果将由陪审团决定。陪审团一共有二十五人,每一次审判时法官会随机召唤十二名成员登上法庭。如果被判定无罪(没有自杀嫌疑),受害者会被抹去记忆、原样送回;而那些被宣判有罪(有自杀嫌疑)的人则从此下落不明——这似乎是举报者最不能忍受的一点,他不知道这些人是被送去医院接受治疗,还是从世界上彻底消失。
“反自杀团体”的运作方法终于浮出水面。举报者声称自己是陪审团中的成员,他公开这些信息的动机是因为他无法忍受地震之后,“王”还在允许他们进行这种不人道的审判。他的一名亲人在地震后精神受创,治疗许久却一直不见成效,最终不得不被送上法庭、宣判有罪。
审判进行时法官特意将他排除在外,直到数天之后,他才发现亲人失踪。他想找陪审团对峙,只可惜审判进行时大家都佩戴有面具与变声器,如果没有法官的召唤,他根本无从得知其他成员的下落。
他觉得自己受到背叛,公开这封匿名信时多少出于一种报复心理。
不过比起举报者的动机和“反自杀团体”的运作方式,那一句与“王”有关的话才是真正的重磅炸弹——
“王”与这一切有关。
这个反人类的恐怖组织在“王”的允许下对自杀未遂者进行审判。
举报者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泄露了什么,然而民众已经从信中提炼出了一条最为重要的讯息:
所谓的“反自杀团体”根本不是什么神秘的民间组织,而是实打实的政府。
“鸡蛋事件”发生之初,统治者联合军队迅速控制了这些辐射性的“鸡蛋”,然而不可逆的损伤已经造成,比起基因上的变异,“鸡蛋”所导致的精神和心理创伤则比他想象中还要严重。在这之前,全球的人口出生率本就在屡创新低,“鸡蛋事件”似乎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古怪的发泄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