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成石自然是拒绝的,一个是姜家多半没有准备他的饭菜,二来他没有回家媳妇和孩子们肯定等着他的,这个好消息他也想同媳妇早点分享。
黎、姜两家人现在都住在县城里,平时接触的机会多,互相很熟悉,黎成石坚持要走姜喻之没有硬要留他下来。
知道了儿子的情况后,姜喻之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家这些年没攒下什么家底,就不开席面那些了,但是他们姜族在下河村是大族,有自己的祠堂,这么重要的消息等齐明回来之后肯定要开祠堂告诉老祖宗。
而且族里人和同村的多半会送贺礼,他们家得要回礼,好在回礼送什么姜喻之心里有数,只是时间紧急需要快点准备起来。
姜芷芸得到消息后,第二天一大早就揣着十两银子跑到自家大哥家:“大哥,你和大嫂手上的银子趁手不,我这里有银子,你们先拿去用吧。”
搬到县城这一年多,在姜芷芸的精打细算下,他们两口子又攒下来了接近一百两银子,只是年初的时候姜芷芸打听到城外有一小块差不多有八亩连着的地出售,她一口气拿出来了八十两银子把那八亩地给买了下来。
如此一来姜芷芸手上就只有二十两银子不到了,她留了几两银子自己家用,拿出来了十两整送到大哥家。
姜喻之不收银子:“芸娘,你大哥我到县城学堂做夫子后每个月有六两银子的月钱,攒了这么久已经把齐明考中秀才要用的钱攒够了,你手上的银子是你和妹夫两人一起的,你拿出来妹夫知道不?以后可别这样了。”
姜芷芸笑了笑:“大哥放心,给钱就是我们两一起决定的,你和大嫂先收着吧,银子再多不压手,如果没用上你们再还给我们就成。”
在姜芷芸的劝说下,知道了妹子他们现在真的用不上这十两银子后,姜喻之暂时将这十两银子收下了。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263章 黎秋生的意愿
姜齐明不仅考中了秀才,更是本届前三十名的一等秀才,也就是癝生,拥有了给童生和要考童生的读书郎作保的资格,仅仅给这两个考试作保一年就能有十几二十两银子的收入。
都说读书好,读好了书一家人都能改换门庭、飞黄腾达,但实际上认识几个字的人和童生没有什么区别,因为都没有功名在身。
从秀才开始,就能凭借身份挣钱了,当然,能够挣到这笔钱的人就只有癝生,后面的秀才是没有资格的。
要等到秀才再进一步考中了举人,那才是真正的一飞冲天,只要眼光不太高,随便在地方上某个缺轻而易举。
并且举人还能免收地税,将自家的田地挂在了举人老爷名下,只需要交给举人老爷一部分粮食或者少量银钱,就能免去不算太高昂但是还是让大家心疼的地税。
举人在家坐着什么都不做,就能有滚滚财源进账,更不用说他们做一点什么了,但是考上举人的难度也要高得多,整个省的秀才加在一起竞争这个位置。
每年考中秀才的人这么多,但是原汉省每三年仅有八十个举人名额,有些地方举人名额更少,三年可能就五十个。
在这样的比例下,真正到了某一个州、县,举人数量就少了下来,大家当然会觉得举人老爷精贵。
因为黎成石那边只会知道院试的结果,不知道院试的具体排名,等报喜的差役过来之后,姜喻之才知道自家儿子居然在考秀才当年就考中了癝生,他高兴坏了。
头年癝生比县考癝生更值钱得多,对姜齐明以后继续参加乡试有好处,也更容易拜入府城的官办学院,得到学院教谕的看中。
当年姜喻之考院试的时候五分实力五分运气,他是最后那个等级的二十名秀才之一,他的癝生身份是后来回到昌平县之后,积累了一些年头的学识,才在昌平县的县考中得到的。
所以姜齐明头年就考中癝生他很是看中,立马决定将回礼的规格稍微提高了一点点。
按照最开始的标准,姜喻之他们攒下来的钱足以应付,要将回礼的规格提高他们就稍微差一点点了,好在有姜芷芸最开始拿过来的十两银子,花用了其中三两银子,最终把回礼准备妥帖。
姜齐明是在府试成绩出来后的第十一天才乘船到了昌平县的码头,姜喻之已经找县城学堂的院长请了十天假,算着时间差不多了,提前了一两天就在码头等着。
当姜齐明和姜老头背着包袱、提着行李出现在了船头,姜喻之一个没忍住激动地跑了过去,冲他们那艘船使劲挥手。
三十多马上四十岁的人了还像个孩子一样在码头上奔奔跳跳的,平时姜喻之在儿子面前要保住他当爹的威严形象,他素来比较严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活泼”过。
姜齐明看着他爹这样,转头问了问旁边的姜老头:“爷,我爹他以前是这样的吗?”
姜老头毫不客气地拆了儿子的台:“你爹他小时候和你截然相反,他性子活泼,很不耐烦坐在凳子上看书读书,是你奶病了不舒服,他才开始耐着性子读书哄你奶开心。”
姜齐明对他奶的印象几乎没有,老姜王氏在姜齐明三岁不到四岁之时就过世了,他的记忆中只有一个很模煳的概念。
不过他从平日里姜老头、姜喻之、姜芷芸和姜王氏的描述中,在脑海中勾勒出来了一个明事理懂人情知进退的聪慧女子形象,如果他爹真的是在奶的影响下好好读书,好像确实很有可能。
--
黎、姜两家人现在都住在县城里,平时接触的机会多,互相很熟悉,黎成石坚持要走姜喻之没有硬要留他下来。
知道了儿子的情况后,姜喻之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家这些年没攒下什么家底,就不开席面那些了,但是他们姜族在下河村是大族,有自己的祠堂,这么重要的消息等齐明回来之后肯定要开祠堂告诉老祖宗。
而且族里人和同村的多半会送贺礼,他们家得要回礼,好在回礼送什么姜喻之心里有数,只是时间紧急需要快点准备起来。
姜芷芸得到消息后,第二天一大早就揣着十两银子跑到自家大哥家:“大哥,你和大嫂手上的银子趁手不,我这里有银子,你们先拿去用吧。”
搬到县城这一年多,在姜芷芸的精打细算下,他们两口子又攒下来了接近一百两银子,只是年初的时候姜芷芸打听到城外有一小块差不多有八亩连着的地出售,她一口气拿出来了八十两银子把那八亩地给买了下来。
如此一来姜芷芸手上就只有二十两银子不到了,她留了几两银子自己家用,拿出来了十两整送到大哥家。
姜喻之不收银子:“芸娘,你大哥我到县城学堂做夫子后每个月有六两银子的月钱,攒了这么久已经把齐明考中秀才要用的钱攒够了,你手上的银子是你和妹夫两人一起的,你拿出来妹夫知道不?以后可别这样了。”
姜芷芸笑了笑:“大哥放心,给钱就是我们两一起决定的,你和大嫂先收着吧,银子再多不压手,如果没用上你们再还给我们就成。”
在姜芷芸的劝说下,知道了妹子他们现在真的用不上这十两银子后,姜喻之暂时将这十两银子收下了。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263章 黎秋生的意愿
姜齐明不仅考中了秀才,更是本届前三十名的一等秀才,也就是癝生,拥有了给童生和要考童生的读书郎作保的资格,仅仅给这两个考试作保一年就能有十几二十两银子的收入。
都说读书好,读好了书一家人都能改换门庭、飞黄腾达,但实际上认识几个字的人和童生没有什么区别,因为都没有功名在身。
从秀才开始,就能凭借身份挣钱了,当然,能够挣到这笔钱的人就只有癝生,后面的秀才是没有资格的。
要等到秀才再进一步考中了举人,那才是真正的一飞冲天,只要眼光不太高,随便在地方上某个缺轻而易举。
并且举人还能免收地税,将自家的田地挂在了举人老爷名下,只需要交给举人老爷一部分粮食或者少量银钱,就能免去不算太高昂但是还是让大家心疼的地税。
举人在家坐着什么都不做,就能有滚滚财源进账,更不用说他们做一点什么了,但是考上举人的难度也要高得多,整个省的秀才加在一起竞争这个位置。
每年考中秀才的人这么多,但是原汉省每三年仅有八十个举人名额,有些地方举人名额更少,三年可能就五十个。
在这样的比例下,真正到了某一个州、县,举人数量就少了下来,大家当然会觉得举人老爷精贵。
因为黎成石那边只会知道院试的结果,不知道院试的具体排名,等报喜的差役过来之后,姜喻之才知道自家儿子居然在考秀才当年就考中了癝生,他高兴坏了。
头年癝生比县考癝生更值钱得多,对姜齐明以后继续参加乡试有好处,也更容易拜入府城的官办学院,得到学院教谕的看中。
当年姜喻之考院试的时候五分实力五分运气,他是最后那个等级的二十名秀才之一,他的癝生身份是后来回到昌平县之后,积累了一些年头的学识,才在昌平县的县考中得到的。
所以姜齐明头年就考中癝生他很是看中,立马决定将回礼的规格稍微提高了一点点。
按照最开始的标准,姜喻之他们攒下来的钱足以应付,要将回礼的规格提高他们就稍微差一点点了,好在有姜芷芸最开始拿过来的十两银子,花用了其中三两银子,最终把回礼准备妥帖。
姜齐明是在府试成绩出来后的第十一天才乘船到了昌平县的码头,姜喻之已经找县城学堂的院长请了十天假,算着时间差不多了,提前了一两天就在码头等着。
当姜齐明和姜老头背着包袱、提着行李出现在了船头,姜喻之一个没忍住激动地跑了过去,冲他们那艘船使劲挥手。
三十多马上四十岁的人了还像个孩子一样在码头上奔奔跳跳的,平时姜喻之在儿子面前要保住他当爹的威严形象,他素来比较严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活泼”过。
姜齐明看着他爹这样,转头问了问旁边的姜老头:“爷,我爹他以前是这样的吗?”
姜老头毫不客气地拆了儿子的台:“你爹他小时候和你截然相反,他性子活泼,很不耐烦坐在凳子上看书读书,是你奶病了不舒服,他才开始耐着性子读书哄你奶开心。”
姜齐明对他奶的印象几乎没有,老姜王氏在姜齐明三岁不到四岁之时就过世了,他的记忆中只有一个很模煳的概念。
不过他从平日里姜老头、姜喻之、姜芷芸和姜王氏的描述中,在脑海中勾勒出来了一个明事理懂人情知进退的聪慧女子形象,如果他爹真的是在奶的影响下好好读书,好像确实很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