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页
吕大娘子紧紧握着她手,半晌说不出话来,只抬袖擦了擦眼睛。刘老丈更直接,转头就去给她盛了二陈汤。
笑着接过汤碗,关鹤谣小口喝了起来。热汤熨帖着发紧的喉咙,将暖意送至全身。
她红着眼睛,第无数次叹出那一句——“好喝”。
肥肉块滋滋作响中,毕二静听三人说话。
毕五路上和他说“鹤厨娘是厚道人,很是亲切。你好好干活,她自不会亏待你”,如今一看果然如此。能赶上重情义的东家实已是难得,她又有手艺有出息,毕二便打定主意好好表现。
锅中肥肉已经沁出全部油脂,被焅成了焦黄的油梭子。毕二将它们捞出,在浓厚的荤油香中咽了咽口水。他又往锅里下一把肥肉块,这便得了空,去帮刘老丈从水贩车上抬水,回到灶间刚拿起锅铲,就被关鹤谣叫着说话。
“毕二哥,这油焦面的方子我已经卖给信国公府了。是府里慷概,才允我照常贩卖。”关鹤谣思虑再三,仍是决定告诉毕二勿要外传方子。
她倒是真的不在乎自己食谱外传。
然这次情况特殊,食谱既然已经被国公府买断了,便不能让人家买了个寂寞。
只是这毕二哥瞧着有些憨,也不知她这隐晦表达,他能不能get到。
谁知他马上放下锅铲,一片惶恐地保证绝不外传,又说他家兄弟也嘱咐过他,请东家尽管放心。这恨不得要赌咒发誓的样子,让关鹤谣意识到自己提这事,根本是多此一举。
她不禁咂舌,大家的版权意识真的都好高……又扪心自问:难道真的是她太随意了?
生意人、手艺人有多看重秘技诀窍,她自然理解。
此时机械和科技的不发达限制了人力,若想脱颖而出,要么仰仗祖辈积累的经验,要么期待天赐的灵感。此二者绝不可与外人道,因只得其一,便可陡然而富,走向人生巅峰。
正是因此,此处饮食铺子大都专精一项。不用事事精细,只要有那么一样打出了名号,顾客必然纷至沓来。毕竟名牌效应哪里都有,宋人买东西也追求一个“名家驰誉者”。
就是她这个天外来客,都知道若要吃海蛳,便是临安府太平桥北张四一家炒得最好。他家自祖上便做这一行,用的都是浙东海船来的新鲜海螺蛳(1)。
而买炒货干果,则要去李和家。尤其是他家的炒鸡头米,白皮嫩肉,实为第一流。别家千方百计地效仿,可就是做不出同样的美味。
更幸运的,还属那些机缘绝佳的。比如宋嫂那一碗鱼羹,得了高宗亲口赞叹,又被定为宫中泛索。
“遂成富妪”那都是小事,千古流芳亦不是梦啊。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他人严守独门技艺,关鹤谣绝不置喙。但如魏玄那般敏感,凭几句话就指责人套问诀窍,仍是太过分了。
就她自己来讲,也许是时代影响,也许是天性使然,始终觉得美食重在分享,这分享中当然也包括做法。不止一起吃,还要一起做。唯有如此,不同的理念才能碰撞、融合、进化。
这般想着,关鹤谣便暗中下定一个决心。
*——*——*
今日是炊熟日,家家户户都在为三日寒食做最后的采买冲刺。
昨夜,青帘居三人组又点灯熬油做了青团和桔红团,有了前两日的口碑,一摆出来就被抢光了。
“蛋黄的没有了?哎呀,那…就来两个豆沙的吧。”
“小娘子合该多做一些。”
“你小子昨日吃了四个,今日还和我抢?不行,不行,小娘子这个给我。”
“给我给我,我先要的!”
这一对损友也是常客,平常在南边的瓦舍里表演蹴鞠,还小有名气。现在为了最后那个青团,抓来挠去,作势要打起来,甚是有趣。周围认识他们的人都笑,说他俩不该蹴鞠,该去演滑稽戏。
关鹤谣干脆把青团切开,一人一半免费赠送了。
“都说‘半面之交’,今日两位便是‘半团之交’,到底比半面亲厚一些,吃了莫再把对方当球踢。”
她一番话逗得众人捧腹,两位金脚郎君哈哈笑着道了谢,勾肩搭背地走了。
关鹤谣目送他们,想起萧屹说城中瓦舍以南瓦最大,中有五十余座勾栏。整日表演相扑散乐,杂技舞旋,又尤以傀儡戏最精彩。关鹤谣听那意思,竟还有穿插着焰火表演的傀儡戏,当即惊得嘴都合不拢。
大宋,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朕不知道的?
萧屹又说,之后有机会便陪她去看。
关鹤谣收回视线,垂首绽开向往又甜蜜的笑,再一抬眼就看见了魏玄。正在几步外盯着她瞧,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来的。
关鹤谣心里一寒,浑身不自在。
然来者是客,只得招呼他,听他要买青团,便告诉他青团都卖光了。魏玄又问这些人是在等什么?掬月说是在等油焦面。
今日最供不应求的果然还是油焦面。
掬月昨日做好的转眼卖光,毕二刚炒好的一锅也直接原地消失,火爆异常。毕二还在炒,外面却渐渐聚了十来个人排队等着。远远看过去,这小摊子还挺打眼的。
魏玄点点头,自动走到队尾,也排了起来。
关鹤谣不想再搭理他,爱咋咋地吧。
她见掬月招呼客人,毕二炒面,二人配合地有条不紊,便放下心来,准备出去溜一圈。又嘱咐掬月等新一锅炒好,不用再按每包八两包装,而是让客人们散称,要多少包多少,只是别忘了纸包上盖自家章子。
--
笑着接过汤碗,关鹤谣小口喝了起来。热汤熨帖着发紧的喉咙,将暖意送至全身。
她红着眼睛,第无数次叹出那一句——“好喝”。
肥肉块滋滋作响中,毕二静听三人说话。
毕五路上和他说“鹤厨娘是厚道人,很是亲切。你好好干活,她自不会亏待你”,如今一看果然如此。能赶上重情义的东家实已是难得,她又有手艺有出息,毕二便打定主意好好表现。
锅中肥肉已经沁出全部油脂,被焅成了焦黄的油梭子。毕二将它们捞出,在浓厚的荤油香中咽了咽口水。他又往锅里下一把肥肉块,这便得了空,去帮刘老丈从水贩车上抬水,回到灶间刚拿起锅铲,就被关鹤谣叫着说话。
“毕二哥,这油焦面的方子我已经卖给信国公府了。是府里慷概,才允我照常贩卖。”关鹤谣思虑再三,仍是决定告诉毕二勿要外传方子。
她倒是真的不在乎自己食谱外传。
然这次情况特殊,食谱既然已经被国公府买断了,便不能让人家买了个寂寞。
只是这毕二哥瞧着有些憨,也不知她这隐晦表达,他能不能get到。
谁知他马上放下锅铲,一片惶恐地保证绝不外传,又说他家兄弟也嘱咐过他,请东家尽管放心。这恨不得要赌咒发誓的样子,让关鹤谣意识到自己提这事,根本是多此一举。
她不禁咂舌,大家的版权意识真的都好高……又扪心自问:难道真的是她太随意了?
生意人、手艺人有多看重秘技诀窍,她自然理解。
此时机械和科技的不发达限制了人力,若想脱颖而出,要么仰仗祖辈积累的经验,要么期待天赐的灵感。此二者绝不可与外人道,因只得其一,便可陡然而富,走向人生巅峰。
正是因此,此处饮食铺子大都专精一项。不用事事精细,只要有那么一样打出了名号,顾客必然纷至沓来。毕竟名牌效应哪里都有,宋人买东西也追求一个“名家驰誉者”。
就是她这个天外来客,都知道若要吃海蛳,便是临安府太平桥北张四一家炒得最好。他家自祖上便做这一行,用的都是浙东海船来的新鲜海螺蛳(1)。
而买炒货干果,则要去李和家。尤其是他家的炒鸡头米,白皮嫩肉,实为第一流。别家千方百计地效仿,可就是做不出同样的美味。
更幸运的,还属那些机缘绝佳的。比如宋嫂那一碗鱼羹,得了高宗亲口赞叹,又被定为宫中泛索。
“遂成富妪”那都是小事,千古流芳亦不是梦啊。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他人严守独门技艺,关鹤谣绝不置喙。但如魏玄那般敏感,凭几句话就指责人套问诀窍,仍是太过分了。
就她自己来讲,也许是时代影响,也许是天性使然,始终觉得美食重在分享,这分享中当然也包括做法。不止一起吃,还要一起做。唯有如此,不同的理念才能碰撞、融合、进化。
这般想着,关鹤谣便暗中下定一个决心。
*——*——*
今日是炊熟日,家家户户都在为三日寒食做最后的采买冲刺。
昨夜,青帘居三人组又点灯熬油做了青团和桔红团,有了前两日的口碑,一摆出来就被抢光了。
“蛋黄的没有了?哎呀,那…就来两个豆沙的吧。”
“小娘子合该多做一些。”
“你小子昨日吃了四个,今日还和我抢?不行,不行,小娘子这个给我。”
“给我给我,我先要的!”
这一对损友也是常客,平常在南边的瓦舍里表演蹴鞠,还小有名气。现在为了最后那个青团,抓来挠去,作势要打起来,甚是有趣。周围认识他们的人都笑,说他俩不该蹴鞠,该去演滑稽戏。
关鹤谣干脆把青团切开,一人一半免费赠送了。
“都说‘半面之交’,今日两位便是‘半团之交’,到底比半面亲厚一些,吃了莫再把对方当球踢。”
她一番话逗得众人捧腹,两位金脚郎君哈哈笑着道了谢,勾肩搭背地走了。
关鹤谣目送他们,想起萧屹说城中瓦舍以南瓦最大,中有五十余座勾栏。整日表演相扑散乐,杂技舞旋,又尤以傀儡戏最精彩。关鹤谣听那意思,竟还有穿插着焰火表演的傀儡戏,当即惊得嘴都合不拢。
大宋,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朕不知道的?
萧屹又说,之后有机会便陪她去看。
关鹤谣收回视线,垂首绽开向往又甜蜜的笑,再一抬眼就看见了魏玄。正在几步外盯着她瞧,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来的。
关鹤谣心里一寒,浑身不自在。
然来者是客,只得招呼他,听他要买青团,便告诉他青团都卖光了。魏玄又问这些人是在等什么?掬月说是在等油焦面。
今日最供不应求的果然还是油焦面。
掬月昨日做好的转眼卖光,毕二刚炒好的一锅也直接原地消失,火爆异常。毕二还在炒,外面却渐渐聚了十来个人排队等着。远远看过去,这小摊子还挺打眼的。
魏玄点点头,自动走到队尾,也排了起来。
关鹤谣不想再搭理他,爱咋咋地吧。
她见掬月招呼客人,毕二炒面,二人配合地有条不紊,便放下心来,准备出去溜一圈。又嘱咐掬月等新一锅炒好,不用再按每包八两包装,而是让客人们散称,要多少包多少,只是别忘了纸包上盖自家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