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等他们唏嘘完,众人很快就反应过来,完了,自家跟徐家好似也有些牵扯,这可怎么摘得清呢。
一时之间,各个都心慌起来。
陈年说得口干舌燥,好容易数完了徐骋的罪证以后,他方似是总结般继续道:“如徐骋此人,罪行累累,实在不配在朝为官,还望陛下彻查重罚,以正朝堂风气。”
文宣帝紧绷着一张脸听完,旋即龙颜大怒,命人将徐骋提到殿外,痛斥一顿,当即就把人给革了职,预备打入大理寺狱,待大理寺核查清楚再行判罚,然而不等宫卫将人拖走,朝班中就又有一人站了出来,开了口。
斯人声冷如涧泉,语气寡淡仿佛没有半分感情。
恰正是刚被陈年参过一顿的溍小王爷、暗夜司指挥使沈临渊。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众臣才赫然反应过来,怪道今日陈年参本时提及溍小王爷时不似旧日那样言辞锐利,却原来是正主也在殿中。
毕竟旧日里溍小王爷行事乖张,有文宣帝的特令撑腰,并不怎么在朝会中露面,以致他们最初都不曾注意到被溍王爷那魁梧壮硕的身姿挡住的小王爷。
沈临渊神色淡淡,半垂着眉眼,说道:“启禀陛下,臣今日也想参一参徐骋。”
一言出,如碎石惊波,惹满池波澜起伏。
众臣此时已不再唏嘘,而是惊疑起来。
一个从小小通判升上来的侍郎官究竟有何神通,竟然能被御史台和暗夜司同时给惦记上?
要说被御史台盯上,所犯罪行顶多也就是落得个革职查办,可能劳得暗夜司的煞神开口,只怕今日徐骋是甭想全头全尾地进大理寺的牢门了。
第73章 卸磨
第七十三章
所有人心中早有猜测,沈临渊开口参人,绝不会像陈年那样不痛不痒的说上一些有心就能查辨的罪名出来,可当真的听清沈临渊的陈词以后,回过神来,众人只觉得脊背上冷汗淋漓。
好端端的怎的又提起“废太子”、哦不,是十五年的端王旧案来了?
有人偷偷抬眼去瞄文宣帝的反应,却只见龙颜上喜怒莫辨。
“沈临渊。”文宣帝缓缓开口,声音沉沉,“十五年前,徐骋不过小小江陵通判,如何牵涉进宫闱秘案?朕知你为端王翻案心切,但若拿不出真凭实据来,朕可是要治你个欺君罔上的罪名。”
站在亲王队列中的端王沈修鄞眉头紧皱,才要移步出列就被人擒住了手腕,制止了下来。
溍王面无表情地迎上端王担忧的眸光,“殿下,稍安勿躁。”
而后松开手,转过身去,目不斜视。
文宣帝降下雷霆千钧,沈临渊仍面不改色,风淡云轻地继续道:“臣行事从来求个十拿九稳。”
文宣帝这才缓和了脸色,“如此,且禀来听听。”
“徐骋乃文宣元年进士,次年被派遣至江陵任通判,其在任上作为,适才陈大人业已言明,其立身不正,碌碌无为,江陵城知府曾多次上折子奏明情况,但这些折子最终并未呈到陛下跟前,皆系静宁侯出手暗中压下。”沈临渊转身看向面色微白的静宁侯,勾唇道,“凭着静宁侯的手段,早就可以将徐骋调回京师,之所以迟迟没有动作,不过是顾忌着徐骋知道一些陈年旧事。”
静宁侯如今已是花甲之岁,满头银发,这会儿被沈临渊点名斥责,面子早已挂不住,他涨红了一张老脸,当即反口驳斥道:“胡说八道,竖子其心可诛。”猛喘两口气,在身旁人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指着沈临渊道,“小王爷这般红嘴白牙地诬陷老臣,到底是何居心?!”
“诬陷?”沈临渊声音骤冷,哼笑一声道,“静宁侯想来是年纪大了忘性也大了,怎的连自己做过什么都忘了?”一边说着,一边从袖笼中掏出一纸奏折交由大监呈到文宣帝的手中,后者展开之后,顿时面色一黑,重重地阖上奏折,文宣帝勉强压制住怒气,看向气红了脸的静宁侯,沉声道:“陈颂之,溍王长子失踪一事当真出自你的手笔?”
文宣帝这一问,教众臣立时诧异地瞪大了眼睛。
溍王长子?那不是与煞神一母同胞的亲兄长,当年誉满京城的佳公子沈临川?
溍王长子于十五年前失踪,生死不明,因其失去踪迹的时机与先溍王妃遇害和毒丸案相隔不久,不是没有人暗中猜测过内里的关窍,只是沈临川出事地界的所有痕迹都被破坏,便是暗夜司的人这么多年都一直不能追查到蛛丝马迹,因此这早就成了一桩悬案。没想到一朝被重提,不仅牵扯到端王旧案,还与静宁侯这么个与世无争的人物扯上了干系?
能立在这御龙殿中的,哪个不是人精,瞧着形势不对,一个个忙垂下头去,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生怕在这当口惹火烧身。其中将头垂的最低的就要数静宁侯的姻亲淮西郡王了。
淮西郡王缩着脖子,恨不能将自己藏在盘龙柱之后,只可惜他生得圆润过头,肥胖的身子哪是一根盘龙柱能够挡得住的,因此只能闭紧了嘴巴,深深地埋下头去。
不提淮西郡王有多提心吊胆,这会儿旁人却无暇顾及他。
静宁侯觑着文宣帝的脸色,心中忐忑不已。
当年那件事情做得隐秘,不可能留下证据的!
想到这里,他稍稍挺起已经佝偻的脊背,梗着脖子道:“陛下,老臣冤枉啊。老臣一向忠心耿耿,怎会有如此不义之举?”
--
一时之间,各个都心慌起来。
陈年说得口干舌燥,好容易数完了徐骋的罪证以后,他方似是总结般继续道:“如徐骋此人,罪行累累,实在不配在朝为官,还望陛下彻查重罚,以正朝堂风气。”
文宣帝紧绷着一张脸听完,旋即龙颜大怒,命人将徐骋提到殿外,痛斥一顿,当即就把人给革了职,预备打入大理寺狱,待大理寺核查清楚再行判罚,然而不等宫卫将人拖走,朝班中就又有一人站了出来,开了口。
斯人声冷如涧泉,语气寡淡仿佛没有半分感情。
恰正是刚被陈年参过一顿的溍小王爷、暗夜司指挥使沈临渊。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众臣才赫然反应过来,怪道今日陈年参本时提及溍小王爷时不似旧日那样言辞锐利,却原来是正主也在殿中。
毕竟旧日里溍小王爷行事乖张,有文宣帝的特令撑腰,并不怎么在朝会中露面,以致他们最初都不曾注意到被溍王爷那魁梧壮硕的身姿挡住的小王爷。
沈临渊神色淡淡,半垂着眉眼,说道:“启禀陛下,臣今日也想参一参徐骋。”
一言出,如碎石惊波,惹满池波澜起伏。
众臣此时已不再唏嘘,而是惊疑起来。
一个从小小通判升上来的侍郎官究竟有何神通,竟然能被御史台和暗夜司同时给惦记上?
要说被御史台盯上,所犯罪行顶多也就是落得个革职查办,可能劳得暗夜司的煞神开口,只怕今日徐骋是甭想全头全尾地进大理寺的牢门了。
第73章 卸磨
第七十三章
所有人心中早有猜测,沈临渊开口参人,绝不会像陈年那样不痛不痒的说上一些有心就能查辨的罪名出来,可当真的听清沈临渊的陈词以后,回过神来,众人只觉得脊背上冷汗淋漓。
好端端的怎的又提起“废太子”、哦不,是十五年的端王旧案来了?
有人偷偷抬眼去瞄文宣帝的反应,却只见龙颜上喜怒莫辨。
“沈临渊。”文宣帝缓缓开口,声音沉沉,“十五年前,徐骋不过小小江陵通判,如何牵涉进宫闱秘案?朕知你为端王翻案心切,但若拿不出真凭实据来,朕可是要治你个欺君罔上的罪名。”
站在亲王队列中的端王沈修鄞眉头紧皱,才要移步出列就被人擒住了手腕,制止了下来。
溍王面无表情地迎上端王担忧的眸光,“殿下,稍安勿躁。”
而后松开手,转过身去,目不斜视。
文宣帝降下雷霆千钧,沈临渊仍面不改色,风淡云轻地继续道:“臣行事从来求个十拿九稳。”
文宣帝这才缓和了脸色,“如此,且禀来听听。”
“徐骋乃文宣元年进士,次年被派遣至江陵任通判,其在任上作为,适才陈大人业已言明,其立身不正,碌碌无为,江陵城知府曾多次上折子奏明情况,但这些折子最终并未呈到陛下跟前,皆系静宁侯出手暗中压下。”沈临渊转身看向面色微白的静宁侯,勾唇道,“凭着静宁侯的手段,早就可以将徐骋调回京师,之所以迟迟没有动作,不过是顾忌着徐骋知道一些陈年旧事。”
静宁侯如今已是花甲之岁,满头银发,这会儿被沈临渊点名斥责,面子早已挂不住,他涨红了一张老脸,当即反口驳斥道:“胡说八道,竖子其心可诛。”猛喘两口气,在身旁人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指着沈临渊道,“小王爷这般红嘴白牙地诬陷老臣,到底是何居心?!”
“诬陷?”沈临渊声音骤冷,哼笑一声道,“静宁侯想来是年纪大了忘性也大了,怎的连自己做过什么都忘了?”一边说着,一边从袖笼中掏出一纸奏折交由大监呈到文宣帝的手中,后者展开之后,顿时面色一黑,重重地阖上奏折,文宣帝勉强压制住怒气,看向气红了脸的静宁侯,沉声道:“陈颂之,溍王长子失踪一事当真出自你的手笔?”
文宣帝这一问,教众臣立时诧异地瞪大了眼睛。
溍王长子?那不是与煞神一母同胞的亲兄长,当年誉满京城的佳公子沈临川?
溍王长子于十五年前失踪,生死不明,因其失去踪迹的时机与先溍王妃遇害和毒丸案相隔不久,不是没有人暗中猜测过内里的关窍,只是沈临川出事地界的所有痕迹都被破坏,便是暗夜司的人这么多年都一直不能追查到蛛丝马迹,因此这早就成了一桩悬案。没想到一朝被重提,不仅牵扯到端王旧案,还与静宁侯这么个与世无争的人物扯上了干系?
能立在这御龙殿中的,哪个不是人精,瞧着形势不对,一个个忙垂下头去,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生怕在这当口惹火烧身。其中将头垂的最低的就要数静宁侯的姻亲淮西郡王了。
淮西郡王缩着脖子,恨不能将自己藏在盘龙柱之后,只可惜他生得圆润过头,肥胖的身子哪是一根盘龙柱能够挡得住的,因此只能闭紧了嘴巴,深深地埋下头去。
不提淮西郡王有多提心吊胆,这会儿旁人却无暇顾及他。
静宁侯觑着文宣帝的脸色,心中忐忑不已。
当年那件事情做得隐秘,不可能留下证据的!
想到这里,他稍稍挺起已经佝偻的脊背,梗着脖子道:“陛下,老臣冤枉啊。老臣一向忠心耿耿,怎会有如此不义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