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但你们还有一个女儿。”
魏珣目光落在那个孩子身上,他曾经确实在黎阳暗藏的发黄信件中,看到这样一封信。
是杜若亲笔:
永康五年十月二十三,诞下一女,择名为安,望君看稚子面,归来护其长安。
寥寥数语,是她全部的期待和他从未见过的卑微。她已经不求他回来救自己,只求他救一救他们的孩子。
“她不是我的女儿,我不信。”魏珣抬手抚过孩子发顶,兀自摇头,“阿蘅都活不了,她又是怎么活下来的?”
“不,阿蘅离家出走了。她那么爱孩子,肯定是会一起带走的。”
“你好好瞧瞧,她就是你的女儿。”凌澜难得的,语气坚定,只勉励压制心中惶恐,“或许不怎么像阿蘅,也没有你的影子,可你仔细看看,她像谁!”
“辨一辨,问一问。别留了遗憾!”凌澜扔下孩子,咬着唇口离去。
魏珣便留下了那孩子,却也不怎么与她说话。他怕不是自己的女儿,徒增笑话;又怕是自己的女儿,向他要娘亲该怎么办。
只是心中到底多出一份期盼,因为这个孩子,眉宇间有几分故人神韵,且随着年岁增长,越来越像。
她,像杜有恪。
几乎是一样的山眉海目,气度风华。
外甥随舅啊,他抱着孩子,终于泣不成声。
至此,他终于有了活下去的念头。素日偶尔帮着兄长打理政务,而更多的时间,他都陪着女儿。
小一点的时候,他和她说,是爹爹不好惹娘亲生气,娘亲出门散心了。长大些,他便告诉她,有了娘亲的消息,我们一道去找一找。
再后来,眼看孩子已经亭亭玉立,他也不再骗她,只道爹爹无能,实在找不回你娘亲。
那是个极乖巧懂事的孩子,只摇头道,“爹爹很好,娘亲也很好。安安……能得其一,已是福气,不敢强求。”
他亲王之身,摄政理事,却也从不逾矩。唯有这个女儿,他给尽了恩宠。尤其是在她出阁前夕,他为她请了公主尊荣,以公主之礼嫁之。
彼时是永康二十年,兄长已经驾崩,新皇继位第二年。魏珣除了以公主之礼嫁女,还做了一件更荒唐的事,不许更改年号。
他怕杜若回来,错了时间和地点,找不到家。
群臣暗里非议,却也无可奈何。
随着新帝慢慢长大,他便也逐渐归政于他。他觉得这一生大致便是这样了,偶尔女儿会回来看他,与他说说话。
然而,他看着她,话却越来越少,只默默听着,良久方道,“你过得安稳,爹爹便放心了。无事不用常回来,爹爹想多点时间一个人待着。”
他忘了,从哪一年开始,他只是由着她唤自己“爹爹”,却越来越少的叫她“安安”。尤其是近几年,他已经几乎不怎么唤这两个字。
当然,若非发生了那件事,即使他不叫“安安”,他也还是可以告诉自己,她就是自己的女儿。
他彻底归政后,新帝好意修缮信王府,蘅芜台前挖出一副骸骨。
仵作验过,当是一副不满周岁的婴孩尸身。
十数年黄土掩埋,如今不过剩的几根纤细白骨。
旁边还有一把碧玺鼓槌。
他早已崩塌的心神在第一次见到那个女孩时,被勉强弥合,虽后来在时光流逝中亦日益裂开,然唯有今朝,被彻底粉碎。
永不愈合。
上苍对他,何其残忍,他连骗自己都不行。
来生来世里,他又有何面目再去见她?
然而,他又何其可笑,至此还抱着一点侥幸。有个人,他要问一问。
永康二十五年,久病的太后在传旨多次后,终于得了摄政王的探视。
凌澜坐在床头,第一回 未饰妆容。
“妾身知道,在妾身咽气前,你一定会来的。”说这话的时候,她透过魏珣的双眸,看见了年少的自己。
“我来,问一问,我的女儿在哪里?”魏珣半点没有婉转,开门见山。
凌澜初时得了这话,尚有片刻的震惊,却也不过一瞬便露出了笑意,“你的女儿,不是出嫁了吗?”
“公主之礼,风光大嫁。阿蘅会开心的。”
魏珣没有说话,只定定看着她。
半晌,凌澜终于败下阵来,“安安嘛,早死了,她死的比她娘亲还早。至于是饿死的还是冻死的,妾身便不知了。”
顿了顿,又道,“左右这笔账,算不到妾身头上。”
凌澜喘出一口气,“阿蘅啊,死的早,但比我有福气。有夫君,有孩子。虽然她有生之年不知您会爱她痴狂,成魔,虽然她有了孩子又死了孩子,可是她生养过,生死荣辱都是真实的。她荣耀时,即便隐在深闺,都是邺都高门世家遥不可及的神话。她受苦,先帝百般护着她,你发疯一样想着她。”
“而我呢?”凌澜面上笑意更深些,眼尾却已经泛红,有泪水滑下,“年少以为得一情郎,可以托付终身。却为家族累,嫁予旁人。嫁便嫁了,我们这样的世家儿女,哪有不以家族为先的?可是啊,我那夫君压根不爱我。连着外在的荣宠都是假的。莫说生养,因着兵符一事,一碗绝嗣汤断了妾身全部的念想。”
“年少无知,听信谗言,从谢颂安安排的人手中得了兵符,又想讨好与你,结果不仅连累阿蘅,亦让凌氏一族瞬间覆灭。我一生唯一的一点恩德和温暖,亦是先帝给的。后来杜氏被灭后,谢颂安便又将矛头指向了凌氏,当时证据凿凿,我自全身难退。只是谢颂安之目标是凌氏合族。陛下便勉励保下了妾身,而妾身族人被一夜暗杀。无罪无名,死在睡梦中。”
--
魏珣目光落在那个孩子身上,他曾经确实在黎阳暗藏的发黄信件中,看到这样一封信。
是杜若亲笔:
永康五年十月二十三,诞下一女,择名为安,望君看稚子面,归来护其长安。
寥寥数语,是她全部的期待和他从未见过的卑微。她已经不求他回来救自己,只求他救一救他们的孩子。
“她不是我的女儿,我不信。”魏珣抬手抚过孩子发顶,兀自摇头,“阿蘅都活不了,她又是怎么活下来的?”
“不,阿蘅离家出走了。她那么爱孩子,肯定是会一起带走的。”
“你好好瞧瞧,她就是你的女儿。”凌澜难得的,语气坚定,只勉励压制心中惶恐,“或许不怎么像阿蘅,也没有你的影子,可你仔细看看,她像谁!”
“辨一辨,问一问。别留了遗憾!”凌澜扔下孩子,咬着唇口离去。
魏珣便留下了那孩子,却也不怎么与她说话。他怕不是自己的女儿,徒增笑话;又怕是自己的女儿,向他要娘亲该怎么办。
只是心中到底多出一份期盼,因为这个孩子,眉宇间有几分故人神韵,且随着年岁增长,越来越像。
她,像杜有恪。
几乎是一样的山眉海目,气度风华。
外甥随舅啊,他抱着孩子,终于泣不成声。
至此,他终于有了活下去的念头。素日偶尔帮着兄长打理政务,而更多的时间,他都陪着女儿。
小一点的时候,他和她说,是爹爹不好惹娘亲生气,娘亲出门散心了。长大些,他便告诉她,有了娘亲的消息,我们一道去找一找。
再后来,眼看孩子已经亭亭玉立,他也不再骗她,只道爹爹无能,实在找不回你娘亲。
那是个极乖巧懂事的孩子,只摇头道,“爹爹很好,娘亲也很好。安安……能得其一,已是福气,不敢强求。”
他亲王之身,摄政理事,却也从不逾矩。唯有这个女儿,他给尽了恩宠。尤其是在她出阁前夕,他为她请了公主尊荣,以公主之礼嫁之。
彼时是永康二十年,兄长已经驾崩,新皇继位第二年。魏珣除了以公主之礼嫁女,还做了一件更荒唐的事,不许更改年号。
他怕杜若回来,错了时间和地点,找不到家。
群臣暗里非议,却也无可奈何。
随着新帝慢慢长大,他便也逐渐归政于他。他觉得这一生大致便是这样了,偶尔女儿会回来看他,与他说说话。
然而,他看着她,话却越来越少,只默默听着,良久方道,“你过得安稳,爹爹便放心了。无事不用常回来,爹爹想多点时间一个人待着。”
他忘了,从哪一年开始,他只是由着她唤自己“爹爹”,却越来越少的叫她“安安”。尤其是近几年,他已经几乎不怎么唤这两个字。
当然,若非发生了那件事,即使他不叫“安安”,他也还是可以告诉自己,她就是自己的女儿。
他彻底归政后,新帝好意修缮信王府,蘅芜台前挖出一副骸骨。
仵作验过,当是一副不满周岁的婴孩尸身。
十数年黄土掩埋,如今不过剩的几根纤细白骨。
旁边还有一把碧玺鼓槌。
他早已崩塌的心神在第一次见到那个女孩时,被勉强弥合,虽后来在时光流逝中亦日益裂开,然唯有今朝,被彻底粉碎。
永不愈合。
上苍对他,何其残忍,他连骗自己都不行。
来生来世里,他又有何面目再去见她?
然而,他又何其可笑,至此还抱着一点侥幸。有个人,他要问一问。
永康二十五年,久病的太后在传旨多次后,终于得了摄政王的探视。
凌澜坐在床头,第一回 未饰妆容。
“妾身知道,在妾身咽气前,你一定会来的。”说这话的时候,她透过魏珣的双眸,看见了年少的自己。
“我来,问一问,我的女儿在哪里?”魏珣半点没有婉转,开门见山。
凌澜初时得了这话,尚有片刻的震惊,却也不过一瞬便露出了笑意,“你的女儿,不是出嫁了吗?”
“公主之礼,风光大嫁。阿蘅会开心的。”
魏珣没有说话,只定定看着她。
半晌,凌澜终于败下阵来,“安安嘛,早死了,她死的比她娘亲还早。至于是饿死的还是冻死的,妾身便不知了。”
顿了顿,又道,“左右这笔账,算不到妾身头上。”
凌澜喘出一口气,“阿蘅啊,死的早,但比我有福气。有夫君,有孩子。虽然她有生之年不知您会爱她痴狂,成魔,虽然她有了孩子又死了孩子,可是她生养过,生死荣辱都是真实的。她荣耀时,即便隐在深闺,都是邺都高门世家遥不可及的神话。她受苦,先帝百般护着她,你发疯一样想着她。”
“而我呢?”凌澜面上笑意更深些,眼尾却已经泛红,有泪水滑下,“年少以为得一情郎,可以托付终身。却为家族累,嫁予旁人。嫁便嫁了,我们这样的世家儿女,哪有不以家族为先的?可是啊,我那夫君压根不爱我。连着外在的荣宠都是假的。莫说生养,因着兵符一事,一碗绝嗣汤断了妾身全部的念想。”
“年少无知,听信谗言,从谢颂安安排的人手中得了兵符,又想讨好与你,结果不仅连累阿蘅,亦让凌氏一族瞬间覆灭。我一生唯一的一点恩德和温暖,亦是先帝给的。后来杜氏被灭后,谢颂安便又将矛头指向了凌氏,当时证据凿凿,我自全身难退。只是谢颂安之目标是凌氏合族。陛下便勉励保下了妾身,而妾身族人被一夜暗杀。无罪无名,死在睡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