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 作者:浪子刀
第214章 对决奥匈
核武皇帝 作者:浪子刀
第214章 对决奥匈
核武皇帝 作者:浪子刀
第214章 对决奥匈
国家的地位是靠军队打出来的,但也要找个合适的对手,硬撑汉子被二战后的美军拍的满脸是血的事,帝国皇帝宋彪还是不愿意做的,在透了奥匈帝国的作战水平后,他决定用奥匈帝国作为中国陆军的标杆。[.yzuu点]
不管怎么说,奥匈帝国也算是世界上的陆军强国之一,其声望和地位完胜日本陆军很多。
按照宋彪的规划,就算是一直到一战结束,他也不会强悍的去找德军挑战,除非美国不出兵,为了最终的胜利必须这么干,如果美国出兵,打完奥匈帝国就算是中华帝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留着更大的后劲打苏俄时再用。
奥匈帝国也真的不弱,海陆两军都是很强的,否则德国不会因为有一个奥匈帝国盟友就敢于挑战英法俄三国。
在和英法达成协议之前,帝国中央军部就提前成立了中东参谋局,统管作战准备工作,并且向伊朗输运了两个工兵团从事基础建设工作,随后从1916年的11月份开始,重新整编总计22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5个兵师、3个辎重旅和75个新编团的帝国中东远征军正式向伊朗转移。
军马的运输工作实在是太难了,从大陆上横冲过去的难度也大,最后就改为在伊朗等地直接购置新马,但这就意味骑兵师至少有三个月以上的调整适应和战马训练期。
为了尽可能减少马匹的跨海运输,所有的火都临时调整为车辆牵引。仅有的两个实验的改编使用货车的辎重旅都被调遣过去。
帝国很有创造的将四轮农用拖拉机改变为一种运输工具,早期主要是从美国进口汽油机,后来自己仿制,虽然这种拖拉机的速度逊色于法国在战争中使用的汽车,但是输运效率更大,并且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路面情况。[.yzuu点]
为此,帝国将部分75mm、88mm、105mm的火都改成了四轮车的牵引方式。虽然需要消耗大量的汽油,但从总体的吨位数量而言,比喂马要更为节省辎重的运输量。并且拥有更好的速度和完全不用停止的行军速度。
由于国内汽车工业发展的较为艰难,这使得远东汽车总公司从诞生之初就只能将希望都寄托在货车和军用车辆上,直到1914年之前。远东汽车总公司超过90%的合同还是来自于中央军部。
在技术上,中国汽车工业也大体是照搬了美国和德法的技术,主要车型基本是从通用和福特汽车公司直接照搬,甚至连生产管理也是照搬福特制度,生产技术上并无明显的差距,此时的汽油机、柴油机都是很笨重的,笨极了,技术含量并不高,至少远不如蒸汽轮机和膛的制造加工那么高端。
为了适应军事需求,远东汽车总公司生产的这些货车、卡车相比通用等公司的原型车更皮实笨重。马力也更大一些。
由于近两年的产能主要保障了英法和协约事需求,加上现阶段的军用车辆还有诸多不足,以及国内军马数量的充足和国内石油产量的低水平,帝国中央军部也没有全面列装,此番为了保障在中东的作战需求。几乎将帝部所有的军用车辆都输送到伊朗。
1917年2月上旬,帝国中东远征军及司令部正式在伊朗阿瓦士城组建,宋彪也于同一时期使用宋晔的代名,以一等参谋官的身份和段祺瑞等人一起抵达中东军部。
抵达阿瓦士城后,宋彪隐秘而低调的很少外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参谋部内调度各军。【叶*子】【悠*悠】因为他的存在,中东远征军的整体指挥和调度都非常之顺利。
此番已经真是帝国锐尽出,帝国11个锐整编师中,除了在塞尔维亚的 第 217 章 锐不断围歼对手。
当然在此之前,他还必须解决拦路虎奥斯曼帝国。
这也不是一个多么值得恐惧的对手,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基本比以前的清王朝好不了多少,只要帝国中央陆军真正发力,奥斯曼陆军是本挡不住的。
随着帝国远征军在伊朗的驻军逐步扩大。奥斯曼帝国也意识到背腹受敌的威胁,将大军抽掉到两国边境地区驻防,并且在阿马拉和巴士拉两个地区驻扎重兵。
这样的军事部署显然是不对的,而且是大错特错,虽然这个部署是德事顾问替奥斯曼帝国做的决定。
如果是宋彪,他宁可将主力部队只缩在两个相互能够兼顾的点,而不是沿线大规模布防,因为奥斯曼帝国陆军的作战力是较低水平的,越是这么长距离的布防,实际的防御效果就越差。
德军顾问帮助奥斯曼帝国设计了完善的现代防御沟壕,从1917年1月到3月,在伊朗和伊拉克的交界线地区布置了多条防线,保护着140公里长的边境线。
3月的伊朗是如此的干燥,雨季仿佛遥遥无边,尘沙总是随着大风卷起,铺天盖地的横扫过宛如戈壁一般的大地。
宋彪这段时间一直以新的身份在伊朗指挥部队,甚至连英法都不知道他居然在伊朗,这就是当君主立宪制皇帝的好处,即使你从帝国消失,只要内阁还在继续运转,就不会有人感到任何的不适,以及不正常的征兆。
仔细的权衡战局后,宋彪决定大胆的用主力部队直接绕过德事顾问设计的边境防线,用大规模的迂回战直阿马拉,击溃奥斯曼帝国在阿马拉城的驻军,双向夹击防线,最后再进攻德事顾问以为中国远征军首先应该进攻的巴士拉。
1917年3月22日, 第 217 章 体名义占领奥斯曼帝国的疆域,实施军事管制,大规模从奥斯曼帝国抽调和查抄物资,继续用于支持对奥匈帝国的作战。
此时的德奥海军基本分裂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在黑海,一部分在亚德里亚海,但在这里基本都被法意海军消灭的差不多了,这对于帝国大规模在希腊和阿尔巴尼亚地区登陆是个非常重要的好消息。
1917年7月,帝国陆军主力在阿尔巴尼亚地区汇合,联同在当地的法军和意军,一起进攻奥匈帝国,迅速向塞尔维亚推进。
此时的德国陆军正将大部分主力集中在西线战场,试图在美国大规模调兵参战之前逼迫俄国退出战争,在南线协助奥匈帝国的兵力不足,导致帝国远征军在塞尔维亚南部山区连续歼灭奥匈帝国的帝国国防军。
帝国远征军的大部分新编团还在奥斯曼,只集中了72万陆军,但都是锐部队,而奥匈帝国投入的各民族部队和帝国国防军,加上保加利亚军的四个师,总兵力接近130万人。
即便如此,帝国远征军还是依靠更为锐的作战实力和大胆的穿战术,迅速的大获全胜,连续歼灭奥匈帝国陆军四十余万。
和英法德奥不同,帝国远征军以机动作战为主,并不强调对阵地争夺,不断采取绕道的大范围迂回进攻,直接切入敌军的后方,也经常采取强攻切断敌军阵地,从进攻转变成防守,在切断敌军之后用防守战和机枪阵迅速消耗敌军。
通过这种攻守战术的不断转换,以及大迂回的包抄战术,奥匈帝国陆军不断被帝国远征军围歼,超过三十万的部队在德逊河防线被合围,切断了所有补给。
不过,战争最害怕的除了敌人之外就是盟友,在帝国远征军一路进攻奥匈帝国的同时,意法联军在弗拉涅地区被保加利亚军队击溃,被迫后撤,导致帝国远征军的后路又即将被保加利亚军切断。
1917年9月,回撤到弗拉涅地区的帝国远征军击溃保加利亚军队,乘势进攻索菲亚,12月4日攻占索菲亚,逼迫保加利亚退出战争。
1918年3月,帝国远征军在塞尔维亚军和意军的配合下,重新夺回贝尔格莱德,恢复了塞尔维亚王国,为正式全面进攻奥匈帝国做好了最后的准备。
只是就在如此大好的局势之下,宋彪悄然乘船返回国内,指派段祺瑞为帝国远征军司令,实际指挥权由马尔托斯将军和陈其采等人领衔的远征军参谋部负责。
很显然,对中国而言,在欧洲的胜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胜利,除了占领伊拉克之外,帝国远征军并无其他真正的目标,此阶段不过是在履行协约责任,以及保护胜利果实。
从1918年开始,真正属于帝国陆军的战争才刚开始。
宋彪返回国内重新组织一场新的大规模战争,这一次,他将矛头直指苏俄,而帝国远征军的主力部队中的第一、第四步兵师也从奥斯曼帝国抽调回国。(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214章 对决奥匈在线阅读
第214章 对决奥匈
肉文屋 /
第214章 对决奥匈
第214章 对决奥匈
第214章 对决奥匈
核武皇帝 作者:浪子刀
第214章 对决奥匈
核武皇帝 作者:浪子刀
第214章 对决奥匈
国家的地位是靠军队打出来的,但也要找个合适的对手,硬撑汉子被二战后的美军拍的满脸是血的事,帝国皇帝宋彪还是不愿意做的,在透了奥匈帝国的作战水平后,他决定用奥匈帝国作为中国陆军的标杆。[.yzuu点]
不管怎么说,奥匈帝国也算是世界上的陆军强国之一,其声望和地位完胜日本陆军很多。
按照宋彪的规划,就算是一直到一战结束,他也不会强悍的去找德军挑战,除非美国不出兵,为了最终的胜利必须这么干,如果美国出兵,打完奥匈帝国就算是中华帝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留着更大的后劲打苏俄时再用。
奥匈帝国也真的不弱,海陆两军都是很强的,否则德国不会因为有一个奥匈帝国盟友就敢于挑战英法俄三国。
在和英法达成协议之前,帝国中央军部就提前成立了中东参谋局,统管作战准备工作,并且向伊朗输运了两个工兵团从事基础建设工作,随后从1916年的11月份开始,重新整编总计22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5个兵师、3个辎重旅和75个新编团的帝国中东远征军正式向伊朗转移。
军马的运输工作实在是太难了,从大陆上横冲过去的难度也大,最后就改为在伊朗等地直接购置新马,但这就意味骑兵师至少有三个月以上的调整适应和战马训练期。
为了尽可能减少马匹的跨海运输,所有的火都临时调整为车辆牵引。仅有的两个实验的改编使用货车的辎重旅都被调遣过去。
帝国很有创造的将四轮农用拖拉机改变为一种运输工具,早期主要是从美国进口汽油机,后来自己仿制,虽然这种拖拉机的速度逊色于法国在战争中使用的汽车,但是输运效率更大,并且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路面情况。[.yzuu点]
为此,帝国将部分75mm、88mm、105mm的火都改成了四轮车的牵引方式。虽然需要消耗大量的汽油,但从总体的吨位数量而言,比喂马要更为节省辎重的运输量。并且拥有更好的速度和完全不用停止的行军速度。
由于国内汽车工业发展的较为艰难,这使得远东汽车总公司从诞生之初就只能将希望都寄托在货车和军用车辆上,直到1914年之前。远东汽车总公司超过90%的合同还是来自于中央军部。
在技术上,中国汽车工业也大体是照搬了美国和德法的技术,主要车型基本是从通用和福特汽车公司直接照搬,甚至连生产管理也是照搬福特制度,生产技术上并无明显的差距,此时的汽油机、柴油机都是很笨重的,笨极了,技术含量并不高,至少远不如蒸汽轮机和膛的制造加工那么高端。
为了适应军事需求,远东汽车总公司生产的这些货车、卡车相比通用等公司的原型车更皮实笨重。马力也更大一些。
由于近两年的产能主要保障了英法和协约事需求,加上现阶段的军用车辆还有诸多不足,以及国内军马数量的充足和国内石油产量的低水平,帝国中央军部也没有全面列装,此番为了保障在中东的作战需求。几乎将帝部所有的军用车辆都输送到伊朗。
1917年2月上旬,帝国中东远征军及司令部正式在伊朗阿瓦士城组建,宋彪也于同一时期使用宋晔的代名,以一等参谋官的身份和段祺瑞等人一起抵达中东军部。
抵达阿瓦士城后,宋彪隐秘而低调的很少外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参谋部内调度各军。【叶*子】【悠*悠】因为他的存在,中东远征军的整体指挥和调度都非常之顺利。
此番已经真是帝国锐尽出,帝国11个锐整编师中,除了在塞尔维亚的 第 217 章 锐不断围歼对手。
当然在此之前,他还必须解决拦路虎奥斯曼帝国。
这也不是一个多么值得恐惧的对手,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基本比以前的清王朝好不了多少,只要帝国中央陆军真正发力,奥斯曼陆军是本挡不住的。
随着帝国远征军在伊朗的驻军逐步扩大。奥斯曼帝国也意识到背腹受敌的威胁,将大军抽掉到两国边境地区驻防,并且在阿马拉和巴士拉两个地区驻扎重兵。
这样的军事部署显然是不对的,而且是大错特错,虽然这个部署是德事顾问替奥斯曼帝国做的决定。
如果是宋彪,他宁可将主力部队只缩在两个相互能够兼顾的点,而不是沿线大规模布防,因为奥斯曼帝国陆军的作战力是较低水平的,越是这么长距离的布防,实际的防御效果就越差。
德军顾问帮助奥斯曼帝国设计了完善的现代防御沟壕,从1917年1月到3月,在伊朗和伊拉克的交界线地区布置了多条防线,保护着140公里长的边境线。
3月的伊朗是如此的干燥,雨季仿佛遥遥无边,尘沙总是随着大风卷起,铺天盖地的横扫过宛如戈壁一般的大地。
宋彪这段时间一直以新的身份在伊朗指挥部队,甚至连英法都不知道他居然在伊朗,这就是当君主立宪制皇帝的好处,即使你从帝国消失,只要内阁还在继续运转,就不会有人感到任何的不适,以及不正常的征兆。
仔细的权衡战局后,宋彪决定大胆的用主力部队直接绕过德事顾问设计的边境防线,用大规模的迂回战直阿马拉,击溃奥斯曼帝国在阿马拉城的驻军,双向夹击防线,最后再进攻德事顾问以为中国远征军首先应该进攻的巴士拉。
1917年3月22日, 第 217 章 体名义占领奥斯曼帝国的疆域,实施军事管制,大规模从奥斯曼帝国抽调和查抄物资,继续用于支持对奥匈帝国的作战。
此时的德奥海军基本分裂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在黑海,一部分在亚德里亚海,但在这里基本都被法意海军消灭的差不多了,这对于帝国大规模在希腊和阿尔巴尼亚地区登陆是个非常重要的好消息。
1917年7月,帝国陆军主力在阿尔巴尼亚地区汇合,联同在当地的法军和意军,一起进攻奥匈帝国,迅速向塞尔维亚推进。
此时的德国陆军正将大部分主力集中在西线战场,试图在美国大规模调兵参战之前逼迫俄国退出战争,在南线协助奥匈帝国的兵力不足,导致帝国远征军在塞尔维亚南部山区连续歼灭奥匈帝国的帝国国防军。
帝国远征军的大部分新编团还在奥斯曼,只集中了72万陆军,但都是锐部队,而奥匈帝国投入的各民族部队和帝国国防军,加上保加利亚军的四个师,总兵力接近130万人。
即便如此,帝国远征军还是依靠更为锐的作战实力和大胆的穿战术,迅速的大获全胜,连续歼灭奥匈帝国陆军四十余万。
和英法德奥不同,帝国远征军以机动作战为主,并不强调对阵地争夺,不断采取绕道的大范围迂回进攻,直接切入敌军的后方,也经常采取强攻切断敌军阵地,从进攻转变成防守,在切断敌军之后用防守战和机枪阵迅速消耗敌军。
通过这种攻守战术的不断转换,以及大迂回的包抄战术,奥匈帝国陆军不断被帝国远征军围歼,超过三十万的部队在德逊河防线被合围,切断了所有补给。
不过,战争最害怕的除了敌人之外就是盟友,在帝国远征军一路进攻奥匈帝国的同时,意法联军在弗拉涅地区被保加利亚军队击溃,被迫后撤,导致帝国远征军的后路又即将被保加利亚军切断。
1917年9月,回撤到弗拉涅地区的帝国远征军击溃保加利亚军队,乘势进攻索菲亚,12月4日攻占索菲亚,逼迫保加利亚退出战争。
1918年3月,帝国远征军在塞尔维亚军和意军的配合下,重新夺回贝尔格莱德,恢复了塞尔维亚王国,为正式全面进攻奥匈帝国做好了最后的准备。
只是就在如此大好的局势之下,宋彪悄然乘船返回国内,指派段祺瑞为帝国远征军司令,实际指挥权由马尔托斯将军和陈其采等人领衔的远征军参谋部负责。
很显然,对中国而言,在欧洲的胜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胜利,除了占领伊拉克之外,帝国远征军并无其他真正的目标,此阶段不过是在履行协约责任,以及保护胜利果实。
从1918年开始,真正属于帝国陆军的战争才刚开始。
宋彪返回国内重新组织一场新的大规模战争,这一次,他将矛头直指苏俄,而帝国远征军的主力部队中的第一、第四步兵师也从奥斯曼帝国抽调回国。(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214章 对决奥匈在线阅读
第214章 对决奥匈
肉文屋 /
第214章 对决奥匈
第214章 对决奥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