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着薄款长衫,因为昨天没休息好,脸上是挡不住的倦容。进屋时,先和王瑞芝打了个招呼,又转头看像廖修和。
看到廖修和面前摊开的课本,问:“不准备申请材料?”
廖修和沉默了一下。
他仍是不准备出国。廖广天给他安排好的道路,没有太过问他的意见。
早晚要和他沟通一下,只是现下还未来得及。
这会儿谈论这个不合适,他便先答道:
“回去再准备。”
“早点准备吧,”舒平随口说,“回头给你找个文书老师。”
“孩子要出国啦?”护工一边给老太太喂饭,一边热络地问,“去哪儿读书,学什么呀?”
廖修和还没开口,舒平便已替他回答:“应该是英国吧,去学金融。”
护工随即发出惊叹与赞赏。
廖修和便没再说话。
躺在床上的老太太咽下一口饭。
耷拉的眼皮抬了下,苍老而浑浊的眼神往廖修和这边看了看。
没有人注意到。
-
舒平来的急,没吃晚饭,听说廖修和已经在医院食堂吃过了,就说自己先去吃点。
过了一会儿,王瑞芝又指使护工下楼买点东西。
陡然一下,屋里就剩下廖修和与她两个人。
廖修和正埋头写字,老太太清了清嗓子。
他的笔尖顿了下,最终放下笔。
站起身,到老人身边,问:“什么事?”
王瑞芝歪着头,艰难地抬起眼皮看她。
她年轻时很美,如今皱纹爬上脸庞,面容皆是病态,已不太能看出旧时的风韵。
只是虽遭疾病,眼神却仍旧锐利。
自从廖修和来陪护,王瑞芝还没跟他单独说过一句话。
这会儿眼神如同老鹰一般,牢牢地盯着他,仿佛要将他看透。
说:“修和。”
廖修和垂眼:“您说。”
“要出国,学金融?”
她问。
“……没有。”廖修和说。
声音颤颤巍巍,却不乏威严,继续问道:
“姥姥教你的,你都忘了?”
“修德的东西,你也想抢了?”
廖修和的身形*顿了一下。
时间仿佛在他周围停滞,空气阻塞而黏稠。
“没有。”他说。
-
廖修和从小被王瑞芝带大,四岁多的时候,才被母亲接到城里。
但要真细究起来,说是从小,也不合适。
毕竟他不是一出生,就是廖家人的。
他与廖广天、舒平两个人,没有一丝半毫的血缘关系。
廖修和是遗腹子,亲生父亲在他出生之前因意外去世,亲生母亲也在生下他后撒手人寰。
他的亲生父亲和廖广天有过命的交情,因而当廖修和举目无亲时,廖家夫妇把孩子过继给了自己。
廖修和母亲临走前嘱托廖家夫妇两人,不希望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世,能够平安无虞地长大。
因而最开始,这件事,廖广天与舒平都没有告诉廖修和。
只是夫妻二人由于工作和身体,最初没有把廖修和养在身边,而是交给他的姥姥寄养。
老人家传统观念厚重,笃信血浓于水的亲情,对这个别人家的小孩没有太多好感。
但她自诩是个文化人,要光明正大的讲自己看不上这小孩,也还是拉不下面子。
因此把这种情绪掩饰得很好,以至于廖家父母都没有任何察觉。
廖修和亦一无所知地长大。
直到他百日抓阄的那天。
小孩粉白的手臂撑着床,爬了一圈。
抓到手里的,是一个算盘。
围观的亲朋好友有不知情的,顿时称赞:“抓得真好!以后是经商的料!”
也有人附和:“子承父业,抓得好!”
这话别人听过就算,却留在了老人家的耳朵里。
家里多双筷子,多张嘴吃饭,已是她忍耐的极限。
但外人终究是外人,如果以后经商,参与家族的生意事业。
绝对会超过她所能承受的底线。
她旁敲侧击问过女婿,想探探他的口风,廖广天却说:“如果他想,也未尝不可。”
这种暧昧不明的态度,更是在老太太心里埋下不安的种子。
廖修和三岁的时候,廖修德放暑假回乡下,探望姥姥。
回来时带了零食,廖修和吃了两口觉得好吃,跌跌撞撞跑到哥哥身边,伸手又管他要。
老太太看在眼里。
当时没说什么,却在趁没人时,把廖修和拉到一边。
语重心长道:“修和啊,有些事你父母不让我告诉你,但我想你迟早也要知道。说到底,你不是廖家人。我们给你很多东西,不要当做理所应当,要之前,总要想想自己够不够资格。”
“而我们没有说要给你的,你也不要痴心妄想。”
那时廖修和不过三岁。这般长篇大论听来也是懵懵懂懂,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下的含义。
但总归听得懂老人语音语调下的情感,隐约知道他做错了事。
而王瑞芝开了这个头,也并不止步于此。
她开始不遗余力的在日常生活中,暗示廖修和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
如果忽略目的,她甚至能算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家。
--
看到廖修和面前摊开的课本,问:“不准备申请材料?”
廖修和沉默了一下。
他仍是不准备出国。廖广天给他安排好的道路,没有太过问他的意见。
早晚要和他沟通一下,只是现下还未来得及。
这会儿谈论这个不合适,他便先答道:
“回去再准备。”
“早点准备吧,”舒平随口说,“回头给你找个文书老师。”
“孩子要出国啦?”护工一边给老太太喂饭,一边热络地问,“去哪儿读书,学什么呀?”
廖修和还没开口,舒平便已替他回答:“应该是英国吧,去学金融。”
护工随即发出惊叹与赞赏。
廖修和便没再说话。
躺在床上的老太太咽下一口饭。
耷拉的眼皮抬了下,苍老而浑浊的眼神往廖修和这边看了看。
没有人注意到。
-
舒平来的急,没吃晚饭,听说廖修和已经在医院食堂吃过了,就说自己先去吃点。
过了一会儿,王瑞芝又指使护工下楼买点东西。
陡然一下,屋里就剩下廖修和与她两个人。
廖修和正埋头写字,老太太清了清嗓子。
他的笔尖顿了下,最终放下笔。
站起身,到老人身边,问:“什么事?”
王瑞芝歪着头,艰难地抬起眼皮看她。
她年轻时很美,如今皱纹爬上脸庞,面容皆是病态,已不太能看出旧时的风韵。
只是虽遭疾病,眼神却仍旧锐利。
自从廖修和来陪护,王瑞芝还没跟他单独说过一句话。
这会儿眼神如同老鹰一般,牢牢地盯着他,仿佛要将他看透。
说:“修和。”
廖修和垂眼:“您说。”
“要出国,学金融?”
她问。
“……没有。”廖修和说。
声音颤颤巍巍,却不乏威严,继续问道:
“姥姥教你的,你都忘了?”
“修德的东西,你也想抢了?”
廖修和的身形*顿了一下。
时间仿佛在他周围停滞,空气阻塞而黏稠。
“没有。”他说。
-
廖修和从小被王瑞芝带大,四岁多的时候,才被母亲接到城里。
但要真细究起来,说是从小,也不合适。
毕竟他不是一出生,就是廖家人的。
他与廖广天、舒平两个人,没有一丝半毫的血缘关系。
廖修和是遗腹子,亲生父亲在他出生之前因意外去世,亲生母亲也在生下他后撒手人寰。
他的亲生父亲和廖广天有过命的交情,因而当廖修和举目无亲时,廖家夫妇把孩子过继给了自己。
廖修和母亲临走前嘱托廖家夫妇两人,不希望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世,能够平安无虞地长大。
因而最开始,这件事,廖广天与舒平都没有告诉廖修和。
只是夫妻二人由于工作和身体,最初没有把廖修和养在身边,而是交给他的姥姥寄养。
老人家传统观念厚重,笃信血浓于水的亲情,对这个别人家的小孩没有太多好感。
但她自诩是个文化人,要光明正大的讲自己看不上这小孩,也还是拉不下面子。
因此把这种情绪掩饰得很好,以至于廖家父母都没有任何察觉。
廖修和亦一无所知地长大。
直到他百日抓阄的那天。
小孩粉白的手臂撑着床,爬了一圈。
抓到手里的,是一个算盘。
围观的亲朋好友有不知情的,顿时称赞:“抓得真好!以后是经商的料!”
也有人附和:“子承父业,抓得好!”
这话别人听过就算,却留在了老人家的耳朵里。
家里多双筷子,多张嘴吃饭,已是她忍耐的极限。
但外人终究是外人,如果以后经商,参与家族的生意事业。
绝对会超过她所能承受的底线。
她旁敲侧击问过女婿,想探探他的口风,廖广天却说:“如果他想,也未尝不可。”
这种暧昧不明的态度,更是在老太太心里埋下不安的种子。
廖修和三岁的时候,廖修德放暑假回乡下,探望姥姥。
回来时带了零食,廖修和吃了两口觉得好吃,跌跌撞撞跑到哥哥身边,伸手又管他要。
老太太看在眼里。
当时没说什么,却在趁没人时,把廖修和拉到一边。
语重心长道:“修和啊,有些事你父母不让我告诉你,但我想你迟早也要知道。说到底,你不是廖家人。我们给你很多东西,不要当做理所应当,要之前,总要想想自己够不够资格。”
“而我们没有说要给你的,你也不要痴心妄想。”
那时廖修和不过三岁。这般长篇大论听来也是懵懵懂懂,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下的含义。
但总归听得懂老人语音语调下的情感,隐约知道他做错了事。
而王瑞芝开了这个头,也并不止步于此。
她开始不遗余力的在日常生活中,暗示廖修和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
如果忽略目的,她甚至能算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