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先祖,同样是从无到有,凭借双手一点点开拓。
没道理自己做不到。
三番五次回想,越想越是坚定。
俘虏中有一部分人抖擞精神,态度变得积极,和日渐颓靡的同僚相比显得迥然不同。
世子瑒和先豹看在眼中,只当猜不出他们的意图,假做视若无睹,继续晾着他们,始终态度冷淡不理不睬。
打下南幽国后,他们的确需要收拢一部分当地氏族,目的是为尽快稳定局势,安抚百姓,不耽搁春耕播种。
人选有很多,无需太过着急。
精挑细选,避免三心二意的人钻空子,投机者必须最先排除。
对于政治,世子瑒和先豹都很老道。
两人拿捏尺度,切实把握住南幽氏族的心态,不说将对方玩弄于股掌之间,也能用利益吊着,令其心服口服,心甘情愿为自己做事。
换成其他人,世子瑒和先豹未必如此。
全因南幽氏族素行不良,好争权的名声传遍各国,更有伤赵颢一事在先,两人自然不会客气,下手时基本没有顾虑,更不介意越过底线。
他们会将目标意志彻底催垮,令其明白傀儡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和世子瑒先豹不同,赵颢军中没有太多俘虏。途中遇见出逃的队伍,大军不言不语,更没有劝降的打算,不是放箭就是策马挥刀。
比起浪费口舌,收割战功不香吗?
犀吉身在军中,见识到赵颢麾下作风,不由得冒出一身冷汗。
又一次目睹卒伍清理战场,犀吉一边打着哆嗦一边感到后怕。担惊受怕之余又感到庆幸,庆幸祖先庇佑,庆幸自己的好运气。若没有这份好运,他如何能活到今日,早就血洒城池,犀氏也会随之湮灭。
赵颢行军途中不忘给郅玄写信。
胖嘟嘟的信鸽又背起木筒,振动双翼飞上天空。
目送信鸽远去,赵颢眼底的柔和一点点消失,如镜花水月,刹那即成泡影。
冰冷的战意取而代之。
速!
命令传达下去,苍凉的号角声响彻天际。
雷音在天边炸响,闪电落下,瞬间劈开昏暗。
大军放倒长戟,如一条赤色长龙在雨中疾驰。
赵颢挥动缰绳,神情冷峻。
漆黑的眸子眺望远方,锁定水雾笼罩的城池。
一瞬间,俊雅公子碾碎表象,又化作嗜血的利刃,成为令人胆寒的杀神。
信鸽穿行雨中,圆滚滚的身材丝毫不影响它的速度。
遇到云中狩猎的猛禽,温驯的鸽子陡然变得凶猛,熟练地拔升高度,躲开致命的利爪,灵巧飞到猛禽背后,猛然下冲,撞击的速度和力道堪比游隼。
猛禽措手不及,直接从高空跌落,迅速化为一个黑点,消失在信鸽的视野之外。
凭借惊人的战斗力,信鸽解决掉一个又一个危险,在雨停后继续加速,仿佛不知疲倦,循着感知和记忆向西都城飞去。
彼时,西都城降下一场小雪。
雪到中途夹杂冰粒,入夜后又化为雨水,淅淅沥沥,一直持续到天明。
绿意在雪毯下萌发,这是凛冬即将过去,春归大地的预兆。
每年这个时候,诸侯国都要举行祭祀,主要为祈祷风调雨顺,希望春耕顺顺利利。
想到去岁的忙碌,郅玄不由得捏了捏眉心。
南边的战争正如火如荼,不知赵颢何时归来,约定见面的日期恐要延后。
送往中都城的上书没有回音,不确定是故意拖延还是另有因由。无论如何,给出的时间一到,他定会言出必行,亲自往中都城走一趟。
势强则无惧。
想到原桃对王族私兵的描述,郅玄不免重新审视中都城,审视天下共主的能量。
中都城的衰弱是既定事实,天下诸侯此时未动,未必是真正忠心不二,没有丝毫异心,应该是此前未有先例,也没人想做出头的椽子。
既然如此,他不妨试上一试。
郅玄敲击空白的竹简,缓缓勾起嘴角。
针对目前的情况,旁人不如如何动手,他却一清二楚,更有历史作为参考。先他人一步或许会遭到围攻,若是超出十步百步乃至千步,令对手拍马不及又将如何?
郅玄抻开双臂,左右晃了晃脖颈,能听到咔吧脆响。
侍人送上热汤,恰好见到这一幕,表情丝毫未变,对国君偶尔不合礼仪的样子早已经习惯。
放下汤碗,侍人躬身退出房门,期间未出半声,脚步声也轻不可闻。
待到房门合拢,郅玄放下手臂,没有着急喝汤,而是单手托着下巴,另一手拿起汤匙,一下接一下舀动,在碗中荡起层层波纹。
他无意取代人王。
中都城的存在很有必要,哪怕只是象征意义。
不过,他可以试着将权柄攥入掌中。
要实现这个目标,仅靠西原国,力量有些薄弱,最好拉上几个盟友。
北安国是首选,东梁国也凑合。另外,作为对漠夫人的回报,可以派人联络一下漠侯。
其他人的话,需要再想一想。
事情不着急,可以慢慢来。
最终会做到什么程度,郅玄暂时没想好。不管走到哪一步,想要实现目标,他必然会触动太子淮的利益。
郅玄端起汤碗,试了试温度,仰头一饮而尽。
热汤落入胃中,热意流向四肢百骸,身体很快暖了起来。
汤碗放回桌上,汤勺落入碗底,敲击出一声脆响。
目光移向窗口,感受丝丝流入的凉风,郅玄唇角的弧度始终未变,一双漆黑的眸子犹如凝冰的寒潭。
对方会怎么做?
他拭目以待。
第二百零四章
中都城
早朝之上,群臣分坐殿内,正商讨春耕祭祀及赐粮诸侯国等事。
人王坐在上首,旒珠遮挡下,脸色苍白,耳畔嗡鸣,呼吸声陡然变得急促。
近处侍人察觉不妙,正欲上前,人王忽然眼前一黑,身体失去力气,毫无预兆向前栽倒。
砰地一声,人王撞到桌案前,双眼紧闭,汗出如浆。冕冠滚落在地,冠上金线崩断,旒珠四处飞溅。
变故发生得瞬间,众人猝不及防,殿内顿时一静。
王上!
侍人大惊失色,想到医之前所言,再看人王毫无血色的面孔,立时抖如筛糠。顾不得尊卑,伸手探到人王鼻下,呼吸极其微弱,几乎感受不到。
人王是二度昏倒,看情形比上次更为严重。
侍人心急如焚,不顾殿内群臣,迅速将人王抬起,脚步匆匆送往后殿。
未几,数名医被召来,轮流为人王诊脉。确诊后开出药方,亲自筛选药材在侧殿熬煮,保证能第一时间给人王服用。
一切发生得太快,群臣回过神来,上方御座已经空空如也。
去后殿!
人王昏倒非同小可,想起上一次,卿大夫们忧心忡忡,迈出的脚步异常沉重。
之前宫内封锁消息,众人皆不知人王病入膏肓,靠汤药支撑才能如常上朝和处理政务。今日当着群臣的面晕倒,事情再也瞒不住,更因事发突然引起恐慌。
不等卿大夫们理清头绪,消息像是长了翅膀,飞速传遍城内。
不消半日,城内皆知人王重病。
氏族、国人和庶人议论纷纷,各种猜测频出。流言四起,甚嚣尘上,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
人王登位后功绩平平,也无伐国战功,远不及历代先君。他在位期间,王族势力一度衰弱,私兵变得不堪一战,天下共主的威严岌岌可危。于百姓而言,他的执政却无过错,反因平庸显得温和,倒也颇得人心。
之前人王昏倒,就在城内掀起不小的风波。
如今旧事重演,据传情况比上次更加严重,城民们议论时不免担忧,人王究竟还有多少寿数。
人王年将耳顺,在平均寿命不过二三十的时代,已经算是高寿。
此番病情来势汹汹,宫中的医束手无策,只能以汤药吊命。若他果真无法醒来,中都城必然要换新主。
提起废太子,城中百姓十分熟悉,对其褒贬不一。随着年岁渐长,年少光环褪去,废太子的形象逐渐定格在暴躁无能,鲁莽心狭。若他成为人王,百姓未必满意。
好在继承人不再是他。
太子淮在氏族间名声一般,因其过于爱财,还时常遭人弹劾。
换到百姓眼中,他的性情无伤大雅。
他手下的商队精于敛财,却不好与民争利。恰恰相反,自从和郅玄达成合作,商队往来频繁,为中都城的商业注入相当大的活力,进而促进商坊发展,给城内百姓提供不少好处。
自他登上太子位,朝中风向不论,民间拥护的声浪实是一浪高过一浪。这种发展出人预料,人王和卿大夫都未曾想到。
遇到目前情况,太子淮得国人庶人拥护好处凸显,有利于控制局面,稳定中都城局势。
卿大夫们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内心滋味复杂。见到看顾在人王榻前的太子淮,表面不动声色,态度颇为恭敬。真实想法如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人王陷入昏迷,无法自行服药。
医实在无法,只能用竹管送服。饶是如此,一碗药仍有大半浪费,导致人王身前榻上被药汁浸染。不多时,殿内充满苦涩的药味。
人王迟迟不醒,早朝停摆。群臣三日没有入宫,第四天接到王后旨意,由太子淮代理朝政,主持早朝。
因事有先例,卿大夫并无异议。
天未亮,各家牛车陆续行出坊门。家仆提灯在前,驾车者牵引缰绳在后。灯火在长街汇聚,一路延伸向王宫。
早在人王昏迷当日,太子淮就被召入宫内,依照王后的安排宿于偏殿,既方面处理政务也能守护人王。
稷夫人和原桃留在府内,虽紧闭府门,消息却比任何人都灵通。
太子淮的近侍往来王宫和太子府,负责传递口询和消息。
为免横生枝节,侍人每次出宫都会留下记录,得王后许可,有疑问尽可查阅,不给任何人留下把柄。
稷夫人联络家中,稷氏全族开始行动,嫡支、旁系连同姻亲一并发力。几名妾夫人的家族也纷纷走到台前,旗帜鲜明支持稷氏,为太子淮在朝中争夺更大的话语权铺平道路。
废太子和两名嫡王子远在封地,他们的姻亲故旧仍在朝中。
亲历风云变幻,以象氏为首的家族选择暂避锋芒,仿效之前的稷氏蛰伏下来,务求保全家族。
个别脑子不清醒的却迎难而上,主动踏进漩涡。这些人的下场绝不会好,不出意外地话,他们将成为太子淮登上王位的第一批垫脚石。
傍晚时分,天色昏暗,王宫内灯火通明。
太子淮守在人王榻边,亲自喂他服药。任凭药汁洒在身上,没有表现出一丝不耐,更无半点烦躁。
再取。
太子淮伸出手,袖口被药汁染成褐色,散发出苦涩味道。
侍人头不敢抬,迅速从托盘上端起药碗,确定不烫手,才小心呈到太子淮面前。
殿内侍人皆为人王心腹,有的鬓发斑白,服侍人王几十年,相当于看着几位王子长大。
身在宫中大半生,他们自以为能看透人心,此时的太子淮却让他们看不透。因陌生而心生畏惧,言行变得小心翼翼,不亚于面对人王。
上一个让侍人如此畏惧的是王后。
念头闪过脑海,侍人们愕然发现,四位嫡王子中,四王子最像王后。不是指相貌,而是给人的观感,简直同年轻时的王后一般无二。
药碗全部清空,人王依旧没有醒来。
太子淮离开塌前,侍人立即上前为人王更衣。
人王重病多时,日日靠汤药续命,变得骨瘦如柴。
回想记忆中伟岸的父亲,再看榻上如枯木般的老人,太子淮顿觉心口发堵,喉咙一阵干涩。
殿外传来脚步声,一身素雅的王后走入殿内。
和平日里相比,王后的样子十分憔悴,眼下挂着青黑,显然夜间没能安枕。
母后。太子淮整理情绪,上前躬身行礼,声音带着几分沙哑。
王后停在他面前,叹息一声,拍拍他的肩膀,轻声道:去休息,这里有我。
母后,我无碍。
去吧,我和你父王说说话。王后眼圈微红,难得表现出些许脆弱。
诺。不愿违背王后的意思,太子淮再次行礼,出门后去往偏殿。
等他离开后,王后命侍人退下,独自守在人王塌前。
殿门合拢,殿内仅余夫妻二人。纵使灯火通明,整个大殿仍显得孤寂冷清。
王后移来一盏青铜灯,取出一方绢帕,细细擦拭人王嘴角。随后倾身靠得更近,用手指描摹人王的五官轮廓。
老了。王后附在人王耳边,声音极轻,字字句句却格外清晰,王上,你老了。
人老了,难免会脑子不清醒,做出些糊涂事。
就寻常人而言,偶尔糊涂并无大碍,做得过分些也能设法弥补。换成是人王,肆意妄为就可能致命,而且要的是旁人的命。
王上,这些年我深居后宫,从未插手前朝,将氏也功成身退,从不提早年扶持你之事,为的是什么,你我心知肚明。
王后靠近人王,仿佛是柔情细语,出口的话却锋利如刀。若被第三人听到,恐将引来一场剧震。
我有四个儿子,你废了三个,剩下这一个你不能再动。纤细的手指滑过人王的下巴,落在他的颈上,掌心按住喉咙,五指一点点收紧。
你当初承诺过我,承诺过将氏,继承王位的必是我子。我不管你有何打算,也不管你是不是后悔,在我这里,你必须实践诺言。若你不给,我就自己来拿。
王后的声音没有起伏,表情也始终未变。
反倒是榻上的人王,额头冒出一层汗水,似乎是挣扎着想要醒来,却被梦魇牢牢扼住,一直无法挣脱。
我知道你能听见,但你不能动,不能开口,不能睁眼。这滋味不好受吧?王后轻笑出声,洗净蔻丹的手指擦过人王唇角,我的曾祖母出自幽氏。她嫁入将氏时,幽氏还是铜氏。入祭时,牌位上也是铜夫人。
一番话说完,王后直起身,重新拿起绢帕,为人王擦拭脸上的汗水。
十指纤纤,指甲莹润如同珠贝。
自从人王昏迷,王后再未用过胭脂,也没染过一次蔻丹。
偏殿中,太子淮未如王后所言休息,而是坐在桌案前,处理连日来积压的政务。
定下春耕祭祀,他放下笔,活动两下手腕,缓解不断加重的酸麻。
恋耽美
没道理自己做不到。
三番五次回想,越想越是坚定。
俘虏中有一部分人抖擞精神,态度变得积极,和日渐颓靡的同僚相比显得迥然不同。
世子瑒和先豹看在眼中,只当猜不出他们的意图,假做视若无睹,继续晾着他们,始终态度冷淡不理不睬。
打下南幽国后,他们的确需要收拢一部分当地氏族,目的是为尽快稳定局势,安抚百姓,不耽搁春耕播种。
人选有很多,无需太过着急。
精挑细选,避免三心二意的人钻空子,投机者必须最先排除。
对于政治,世子瑒和先豹都很老道。
两人拿捏尺度,切实把握住南幽氏族的心态,不说将对方玩弄于股掌之间,也能用利益吊着,令其心服口服,心甘情愿为自己做事。
换成其他人,世子瑒和先豹未必如此。
全因南幽氏族素行不良,好争权的名声传遍各国,更有伤赵颢一事在先,两人自然不会客气,下手时基本没有顾虑,更不介意越过底线。
他们会将目标意志彻底催垮,令其明白傀儡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和世子瑒先豹不同,赵颢军中没有太多俘虏。途中遇见出逃的队伍,大军不言不语,更没有劝降的打算,不是放箭就是策马挥刀。
比起浪费口舌,收割战功不香吗?
犀吉身在军中,见识到赵颢麾下作风,不由得冒出一身冷汗。
又一次目睹卒伍清理战场,犀吉一边打着哆嗦一边感到后怕。担惊受怕之余又感到庆幸,庆幸祖先庇佑,庆幸自己的好运气。若没有这份好运,他如何能活到今日,早就血洒城池,犀氏也会随之湮灭。
赵颢行军途中不忘给郅玄写信。
胖嘟嘟的信鸽又背起木筒,振动双翼飞上天空。
目送信鸽远去,赵颢眼底的柔和一点点消失,如镜花水月,刹那即成泡影。
冰冷的战意取而代之。
速!
命令传达下去,苍凉的号角声响彻天际。
雷音在天边炸响,闪电落下,瞬间劈开昏暗。
大军放倒长戟,如一条赤色长龙在雨中疾驰。
赵颢挥动缰绳,神情冷峻。
漆黑的眸子眺望远方,锁定水雾笼罩的城池。
一瞬间,俊雅公子碾碎表象,又化作嗜血的利刃,成为令人胆寒的杀神。
信鸽穿行雨中,圆滚滚的身材丝毫不影响它的速度。
遇到云中狩猎的猛禽,温驯的鸽子陡然变得凶猛,熟练地拔升高度,躲开致命的利爪,灵巧飞到猛禽背后,猛然下冲,撞击的速度和力道堪比游隼。
猛禽措手不及,直接从高空跌落,迅速化为一个黑点,消失在信鸽的视野之外。
凭借惊人的战斗力,信鸽解决掉一个又一个危险,在雨停后继续加速,仿佛不知疲倦,循着感知和记忆向西都城飞去。
彼时,西都城降下一场小雪。
雪到中途夹杂冰粒,入夜后又化为雨水,淅淅沥沥,一直持续到天明。
绿意在雪毯下萌发,这是凛冬即将过去,春归大地的预兆。
每年这个时候,诸侯国都要举行祭祀,主要为祈祷风调雨顺,希望春耕顺顺利利。
想到去岁的忙碌,郅玄不由得捏了捏眉心。
南边的战争正如火如荼,不知赵颢何时归来,约定见面的日期恐要延后。
送往中都城的上书没有回音,不确定是故意拖延还是另有因由。无论如何,给出的时间一到,他定会言出必行,亲自往中都城走一趟。
势强则无惧。
想到原桃对王族私兵的描述,郅玄不免重新审视中都城,审视天下共主的能量。
中都城的衰弱是既定事实,天下诸侯此时未动,未必是真正忠心不二,没有丝毫异心,应该是此前未有先例,也没人想做出头的椽子。
既然如此,他不妨试上一试。
郅玄敲击空白的竹简,缓缓勾起嘴角。
针对目前的情况,旁人不如如何动手,他却一清二楚,更有历史作为参考。先他人一步或许会遭到围攻,若是超出十步百步乃至千步,令对手拍马不及又将如何?
郅玄抻开双臂,左右晃了晃脖颈,能听到咔吧脆响。
侍人送上热汤,恰好见到这一幕,表情丝毫未变,对国君偶尔不合礼仪的样子早已经习惯。
放下汤碗,侍人躬身退出房门,期间未出半声,脚步声也轻不可闻。
待到房门合拢,郅玄放下手臂,没有着急喝汤,而是单手托着下巴,另一手拿起汤匙,一下接一下舀动,在碗中荡起层层波纹。
他无意取代人王。
中都城的存在很有必要,哪怕只是象征意义。
不过,他可以试着将权柄攥入掌中。
要实现这个目标,仅靠西原国,力量有些薄弱,最好拉上几个盟友。
北安国是首选,东梁国也凑合。另外,作为对漠夫人的回报,可以派人联络一下漠侯。
其他人的话,需要再想一想。
事情不着急,可以慢慢来。
最终会做到什么程度,郅玄暂时没想好。不管走到哪一步,想要实现目标,他必然会触动太子淮的利益。
郅玄端起汤碗,试了试温度,仰头一饮而尽。
热汤落入胃中,热意流向四肢百骸,身体很快暖了起来。
汤碗放回桌上,汤勺落入碗底,敲击出一声脆响。
目光移向窗口,感受丝丝流入的凉风,郅玄唇角的弧度始终未变,一双漆黑的眸子犹如凝冰的寒潭。
对方会怎么做?
他拭目以待。
第二百零四章
中都城
早朝之上,群臣分坐殿内,正商讨春耕祭祀及赐粮诸侯国等事。
人王坐在上首,旒珠遮挡下,脸色苍白,耳畔嗡鸣,呼吸声陡然变得急促。
近处侍人察觉不妙,正欲上前,人王忽然眼前一黑,身体失去力气,毫无预兆向前栽倒。
砰地一声,人王撞到桌案前,双眼紧闭,汗出如浆。冕冠滚落在地,冠上金线崩断,旒珠四处飞溅。
变故发生得瞬间,众人猝不及防,殿内顿时一静。
王上!
侍人大惊失色,想到医之前所言,再看人王毫无血色的面孔,立时抖如筛糠。顾不得尊卑,伸手探到人王鼻下,呼吸极其微弱,几乎感受不到。
人王是二度昏倒,看情形比上次更为严重。
侍人心急如焚,不顾殿内群臣,迅速将人王抬起,脚步匆匆送往后殿。
未几,数名医被召来,轮流为人王诊脉。确诊后开出药方,亲自筛选药材在侧殿熬煮,保证能第一时间给人王服用。
一切发生得太快,群臣回过神来,上方御座已经空空如也。
去后殿!
人王昏倒非同小可,想起上一次,卿大夫们忧心忡忡,迈出的脚步异常沉重。
之前宫内封锁消息,众人皆不知人王病入膏肓,靠汤药支撑才能如常上朝和处理政务。今日当着群臣的面晕倒,事情再也瞒不住,更因事发突然引起恐慌。
不等卿大夫们理清头绪,消息像是长了翅膀,飞速传遍城内。
不消半日,城内皆知人王重病。
氏族、国人和庶人议论纷纷,各种猜测频出。流言四起,甚嚣尘上,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
人王登位后功绩平平,也无伐国战功,远不及历代先君。他在位期间,王族势力一度衰弱,私兵变得不堪一战,天下共主的威严岌岌可危。于百姓而言,他的执政却无过错,反因平庸显得温和,倒也颇得人心。
之前人王昏倒,就在城内掀起不小的风波。
如今旧事重演,据传情况比上次更加严重,城民们议论时不免担忧,人王究竟还有多少寿数。
人王年将耳顺,在平均寿命不过二三十的时代,已经算是高寿。
此番病情来势汹汹,宫中的医束手无策,只能以汤药吊命。若他果真无法醒来,中都城必然要换新主。
提起废太子,城中百姓十分熟悉,对其褒贬不一。随着年岁渐长,年少光环褪去,废太子的形象逐渐定格在暴躁无能,鲁莽心狭。若他成为人王,百姓未必满意。
好在继承人不再是他。
太子淮在氏族间名声一般,因其过于爱财,还时常遭人弹劾。
换到百姓眼中,他的性情无伤大雅。
他手下的商队精于敛财,却不好与民争利。恰恰相反,自从和郅玄达成合作,商队往来频繁,为中都城的商业注入相当大的活力,进而促进商坊发展,给城内百姓提供不少好处。
自他登上太子位,朝中风向不论,民间拥护的声浪实是一浪高过一浪。这种发展出人预料,人王和卿大夫都未曾想到。
遇到目前情况,太子淮得国人庶人拥护好处凸显,有利于控制局面,稳定中都城局势。
卿大夫们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内心滋味复杂。见到看顾在人王榻前的太子淮,表面不动声色,态度颇为恭敬。真实想法如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人王陷入昏迷,无法自行服药。
医实在无法,只能用竹管送服。饶是如此,一碗药仍有大半浪费,导致人王身前榻上被药汁浸染。不多时,殿内充满苦涩的药味。
人王迟迟不醒,早朝停摆。群臣三日没有入宫,第四天接到王后旨意,由太子淮代理朝政,主持早朝。
因事有先例,卿大夫并无异议。
天未亮,各家牛车陆续行出坊门。家仆提灯在前,驾车者牵引缰绳在后。灯火在长街汇聚,一路延伸向王宫。
早在人王昏迷当日,太子淮就被召入宫内,依照王后的安排宿于偏殿,既方面处理政务也能守护人王。
稷夫人和原桃留在府内,虽紧闭府门,消息却比任何人都灵通。
太子淮的近侍往来王宫和太子府,负责传递口询和消息。
为免横生枝节,侍人每次出宫都会留下记录,得王后许可,有疑问尽可查阅,不给任何人留下把柄。
稷夫人联络家中,稷氏全族开始行动,嫡支、旁系连同姻亲一并发力。几名妾夫人的家族也纷纷走到台前,旗帜鲜明支持稷氏,为太子淮在朝中争夺更大的话语权铺平道路。
废太子和两名嫡王子远在封地,他们的姻亲故旧仍在朝中。
亲历风云变幻,以象氏为首的家族选择暂避锋芒,仿效之前的稷氏蛰伏下来,务求保全家族。
个别脑子不清醒的却迎难而上,主动踏进漩涡。这些人的下场绝不会好,不出意外地话,他们将成为太子淮登上王位的第一批垫脚石。
傍晚时分,天色昏暗,王宫内灯火通明。
太子淮守在人王榻边,亲自喂他服药。任凭药汁洒在身上,没有表现出一丝不耐,更无半点烦躁。
再取。
太子淮伸出手,袖口被药汁染成褐色,散发出苦涩味道。
侍人头不敢抬,迅速从托盘上端起药碗,确定不烫手,才小心呈到太子淮面前。
殿内侍人皆为人王心腹,有的鬓发斑白,服侍人王几十年,相当于看着几位王子长大。
身在宫中大半生,他们自以为能看透人心,此时的太子淮却让他们看不透。因陌生而心生畏惧,言行变得小心翼翼,不亚于面对人王。
上一个让侍人如此畏惧的是王后。
念头闪过脑海,侍人们愕然发现,四位嫡王子中,四王子最像王后。不是指相貌,而是给人的观感,简直同年轻时的王后一般无二。
药碗全部清空,人王依旧没有醒来。
太子淮离开塌前,侍人立即上前为人王更衣。
人王重病多时,日日靠汤药续命,变得骨瘦如柴。
回想记忆中伟岸的父亲,再看榻上如枯木般的老人,太子淮顿觉心口发堵,喉咙一阵干涩。
殿外传来脚步声,一身素雅的王后走入殿内。
和平日里相比,王后的样子十分憔悴,眼下挂着青黑,显然夜间没能安枕。
母后。太子淮整理情绪,上前躬身行礼,声音带着几分沙哑。
王后停在他面前,叹息一声,拍拍他的肩膀,轻声道:去休息,这里有我。
母后,我无碍。
去吧,我和你父王说说话。王后眼圈微红,难得表现出些许脆弱。
诺。不愿违背王后的意思,太子淮再次行礼,出门后去往偏殿。
等他离开后,王后命侍人退下,独自守在人王塌前。
殿门合拢,殿内仅余夫妻二人。纵使灯火通明,整个大殿仍显得孤寂冷清。
王后移来一盏青铜灯,取出一方绢帕,细细擦拭人王嘴角。随后倾身靠得更近,用手指描摹人王的五官轮廓。
老了。王后附在人王耳边,声音极轻,字字句句却格外清晰,王上,你老了。
人老了,难免会脑子不清醒,做出些糊涂事。
就寻常人而言,偶尔糊涂并无大碍,做得过分些也能设法弥补。换成是人王,肆意妄为就可能致命,而且要的是旁人的命。
王上,这些年我深居后宫,从未插手前朝,将氏也功成身退,从不提早年扶持你之事,为的是什么,你我心知肚明。
王后靠近人王,仿佛是柔情细语,出口的话却锋利如刀。若被第三人听到,恐将引来一场剧震。
我有四个儿子,你废了三个,剩下这一个你不能再动。纤细的手指滑过人王的下巴,落在他的颈上,掌心按住喉咙,五指一点点收紧。
你当初承诺过我,承诺过将氏,继承王位的必是我子。我不管你有何打算,也不管你是不是后悔,在我这里,你必须实践诺言。若你不给,我就自己来拿。
王后的声音没有起伏,表情也始终未变。
反倒是榻上的人王,额头冒出一层汗水,似乎是挣扎着想要醒来,却被梦魇牢牢扼住,一直无法挣脱。
我知道你能听见,但你不能动,不能开口,不能睁眼。这滋味不好受吧?王后轻笑出声,洗净蔻丹的手指擦过人王唇角,我的曾祖母出自幽氏。她嫁入将氏时,幽氏还是铜氏。入祭时,牌位上也是铜夫人。
一番话说完,王后直起身,重新拿起绢帕,为人王擦拭脸上的汗水。
十指纤纤,指甲莹润如同珠贝。
自从人王昏迷,王后再未用过胭脂,也没染过一次蔻丹。
偏殿中,太子淮未如王后所言休息,而是坐在桌案前,处理连日来积压的政务。
定下春耕祭祀,他放下笔,活动两下手腕,缓解不断加重的酸麻。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