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内丧钟传出,郅玄不感到任何意外。手中不停,在绢上落下最后一行字,叠起来装入木筒,用皮绳捆扎,其后走出大帐,亲手放飞信鸽。
目送信鸽飞远,最终消失在天际,郅玄转身回帐,命人召粟虎等人来帐中议事。
东梁国将换新主,应收到手中的战利品也该尘埃落定。
第一百七十七章
东梁侯服毒,死前众叛亲离。无论在哪种情况下,这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诸侯薨必要给中都城上书。关于东梁侯的死因,不能言明全部实情也不好满纸谎话,只能折中一下,以暴疾二字替代。
史官经历全过程,自然不会伪言,真相记录下来,早晚被各国知晓。
世子霸和东梁氏族明知在掩耳盗铃,仍要坚持下去。欲盖弥彰固然可笑,仅存的颜面总要维持。
中都城和诸侯国也是一样,哪怕知道实情也不会当面揭穿。
污浊掩埋在地底,表面始终光鲜。君臣和睦,世子霸被寄予众望。死去的东梁侯无法合眼,却也不能从棺材里跳出来,只能沉入黑暗,化作史官笔下的几行字,留存在堆积的竹简之中。
国君丧礼期间,诸公子和卿大夫皆要服丧。
中都城派遣使臣,当众宣读人王旨意,册封下一任东梁侯,世子霸当仁不让。
丧礼结束后,他将继承君位,家眷也将迁入国君府。
按照规矩,东梁侯的妻妾将出府别居。出身东梁的氏族女可以归家,由家族供养。余者也将给家族送信,有的被接回国,有的就只能留在东都城,蹉跎余下人生。
世子霸十分大方,凡是要离开的妾夫人都被返还嫁妆,还额外赠送一批金绢,借此邀得不少好名声。
与之相反,对东梁侯留下的子女,尤其是曾和他作对,更当面顶撞他的几个兄弟,他就不是那么宽容。
听话的都能得到一块封地,带着家眷就封。
不听话的全部软禁起来,叫嚣得最厉害的两人直接下狱,罗织罪名,夺氏除封。从尊贵的公子沦落为无氏无封之人,还要被囚困数年,在狱中饱受折磨,是否能活都是未知数。就算能熬过牢狱重获自由,也已经物是人非,妻离子散。
世子霸没有杀死他们,手段却比杀戮更为可怕。他在诛心,切切实实让反对他的兄弟沦为废人和疯子。
女公子们的待遇较好,定下亲事的在国君府待嫁,世子霸命宗人准备嫁妆,不允许出任何差错。年龄尚小的跟在母亲身边,失去生母的可以择选养母,养母也没有就要留在国君府,由世子霸的妻妾代为照顾。
安顿好先君的家眷,解决掉潜在的竞争者,世子霸每日身着丧服,参与一场接一场祭祀。无论心中如何想,表面上他的确是一个孝顺儿子,一举一动毫无破绽,言行无懈可击,让人找不出任何把柄。
奔丧的宗人聚在国君府,等待各国吊唁的使臣。
令人尴尬的是,从丧讯发出到丧礼进入尾声,前来吊唁的人稀稀落落,屈指可数,压根不像一个大诸侯的丧礼。
面对这种情况,东梁国上下都很难堪,却也毫无办法。
值得庆幸的是,郅玄以亲戚身份吊唁东梁侯,出现在祭礼上,让东梁国挽回些许颜面。即使西原国大军停在城外,城头仍存战争痕迹,因郅玄这一举动,也让东梁国人对他生出几分好感。
国战是一回事,吊唁先君是另一回事。
东梁国人分得十分清楚,清楚到让郅玄感到诧异。
面对郅玄的疑惑,粟虎等人很不理解。在他们看来,西原国攻打东梁国事出有因,打到东都城是依靠实力,东梁国技不如人,没什么好抱怨。反之,在他国推三阻四,对东梁国敬而远之的情况下,郅玄愿意亲自吊唁东梁侯,东梁国人这种反应实是理所应当。
这事郅玄摇摇头,不晓得该说些什么。
诸侯国不来吊唁的理由多种多样,其中之一,绝对和西原国大军脱不开关系。只是所有人都忽略了这一点,或许是有意,也或许是无意。事情发展成这样,身为既得利益者,郅玄没道理揭穿。
在东梁侯的丧礼期间,郅玄短暂停留城内,东梁氏族纷纷来访。羲氏和禾氏最为特殊,走动最为频繁。两家决定举族迁移,离开东都城,前往西原国。
暂时不急。
郅玄接受两家投诚,却没让他们按计划动身,而是另有安排。
稍安勿躁。
在郅玄的计划中,此战拿下的土地不会归还。不想横生枝节,必须想方设法在短期内消化。种甜菜是个好办法,以糖入贡,分以重利,的确能堵住中都城的嘴。
但这远远不够。
他拿下的不是几座城池,而是半个东梁国。若想彻底消化,委派官吏、制定法规、加强驻军是必须,更需要多方面助力。
羲氏和禾氏举家投诚,简直是瞌睡送枕头,郅玄马上有了主意。
羲河的封地靠近五城,郅玄有意尽数归还,另外再封给他两座城,由羲氏对属民进行安抚治理,让这片土地尽快融入西原国。
禾氏的封地本来不大,郅玄大笔一挥,直接增加三倍。此举既为安定人心,也为让东梁氏族看到好处,说不定能再拉几家到碗里。
除此之外,还是给稷夫人一个交代。
当初稷夫人通过原桃送来名单,主动向郅玄送出橄榄枝。如今国战结束,以禾氏为代表的几家给郅玄帮了不少忙,在攻打东都城的过程中发挥出作用。郅玄投桃报李,扩其封地是在情理之中。
合作讲究的是你来我往,共同获利。
稷夫人的诚意郅玄看在眼里,如今大方回报,想必对方会十分满意。与之对应,原桃在中都城会站得更稳,日子也会过得更好。
谢君上!
接到郅玄的旨意,羲河和禾氏家主喜出望外。他们本以为能保家产,获得郅玄庇护就是万幸,哪里想到还有这样的意外之喜。
两人都不愚笨,相反十分聪明。尤其是羲河,经历过政治上的大起大落,更能看出郅玄此举的深意。
恩宠亦是考验。
封地扩大是好事,却也要看到隐藏在背后的危险。
羲河决定牢牢抓住这份机遇。
如果能助郅玄彻底消化这片土地,他会受到重用,羲氏也能更上一层楼,荣耀更胜往昔。
禾氏更是如此。
回到家中后,禾氏家主立即写信,派心腹送往中都城,千叮万嘱,一定要送到稷氏家主手中。
事成,各家都将受益。
两人手中资源不少,要稳定和治理新增的封地,人手和物资就有些捉襟见肘。经过一番考量,两人做出相同的决定,给亲近的别支和姻亲写信,邀请他们派遣家族子弟,或者干脆全家迁移,一同投奔西原国。
郅玄明言会派遣官吏并驻扎军队,两人没有立场拒绝,也不打算拒绝,坦言会配合郅玄的所有行动。他们邀请别支为的不是争权,而是让封地尽快稳定下来,各项事务走上正轨,不负郅玄的信任和重用。
在得到郅玄的肯定后,羲氏和禾氏大张旗鼓,行事不避讳他人,引来众人侧目。
对两家转投西原国一事,东都城内褒贬不一,有人言是先君造孽,寒了臣子之心,也有人说两家趋炎附势,攀高而已。
朝堂上,群臣关注的另一件事。
透过郅玄对两家的封赏,卿大夫们看出端倪,担忧郅玄会打破规矩,不按照常例归还土地。
几座城池也就罢了,半境国土可不是小事。
郅玄胃口再好也不能全部吞下,这不符合规矩!
真被分走一半土地,东梁国还如何称为大国,又如何能守住祖先荣光,代人王牧守东方。
世子霸也惊出一身冷汗。
他在西都城停留不短时日,对郅玄有更深的了解。卿大夫们只是担忧,他却心中笃定,打破规矩的事,郅玄恐怕真能做得出来。
怀揣着各种想法,世子霸出城拜访,再入郅玄大营,心中忐忑,难免表现在脸上。
郅玄没有同他客气,等他落座,一纸盟书直接摆到面前。
盟书?世子霸看过内容,满脸都是苦笑。
名为结盟,实则是割地分土。
他应该感谢郅玄,还乐意给他留几分面子。他的父亲是被摘掉发冠架着出城,国君威严荡然无存。两相比较,他好歹还有一块遮羞布,不至于太过难看。
君侯,此事不容商量?世子霸抬起头,苦笑着看向郅玄。
世子以为呢?郅玄没有正面回答,却已经给出答案。
君侯,我国镇守东方,半数土地人口实在太多。世子霸心知不可为,还是想争取一下。
郅玄摇头,没有半点商量余地。
东西吞下去就是他的,绝不可能归还。但世子霸说的也是实情,东梁国肩负重任,元气伤得太狠,的确会让周边不稳。
东夷占据沃土,当取之。夷人众多,可捕之。郅玄点点桌案,给世子霸提出建议。
郅玄非是无的放矢。
据他所知,东夷数量庞大,不亚于草原狄戎。
夷人性情凶蛮,占据大片土地却不事生产,爱好厮杀劫掠,给各国造成不小的麻烦。
遇到东夷侵扰,东梁国的做法就是屠戮驱逐,和西原国北安国之前一样,出兵灭部,胜后撤走。这样很容易让东夷部落死灰复燃,杂草一般风吹又生。
郅玄给世子霸提供另一个思路。
失去土地不要紧,可以去打东夷,从他们手里抢。抓到的俘虏别全用来祭祀,留下一部分补充缺失的劳动力。
东夷不会种地,照样活得滋润。
证明什么?
证明他们盘踞的都是好地方,资源丰富,不取就是浪费!
郅玄舌灿莲花,给世子霸描绘出一幅宏图美景,让他沉浸其中不可自拔,双眼越来越亮。
识时务者为俊杰,何况世子霸。
从郅玄的态度可以断定,失去的国土拿不回来,找上中都城也没用。与其耗费力气,不如另辟蹊径,依照郅玄所言向东夷发兵。
一场国战,东梁氏族被郅玄打到怀疑人生,军队士气大跌,秋收也被耽误。
东梁国急需一场胜利来稳固人心。攻打周边国家不可取,东夷是最好的目标。
既能转移国人目光,又能给朝中氏族一个交代。
衡量利弊,世子霸很快拿定主意。
他清楚郅玄的用意,明白对方说出这么多,是让他老老实实签下盟书,别心生侥幸。
思及此,世子霸嘴里发苦。
奈何实力不如人,再苦也要咽下去。
深吸一口气,世子霸拿起刀笔,一笔一划在盟书上刻画。其后拿出印章,停顿片刻,牙关紧咬,用力盖了下去。
第一百七十八章
不知世子霸如何说服群臣,在他带着盟约返回城内并公之朝堂后,未见引起多大波澜。部分氏族颇有微词,也很快被压制下去。别说闹到人王面前,连东都城的城门都没出,传消息的人就被拦截下来。
为庆祝两国结盟,世子霸命人在城外搭建祭台,并邀郅玄共猎,以牺牲祭祀上天。
狩猎过程中,世子霸首次打出国君仪仗,身着衮服,腰佩王赐剑,整个人的气势为之一变。登位仪式尚未举行,但有人王册封旨意,他已经掌控诸侯印,成为实质上的东梁之主。
先君重用的六卿被留任,上大夫也未见改动,中大夫和下大夫增设十多人,填补守城战后出现的空缺。
世子霸这一举动专为安抚人心,表明不会触动大氏族利益。今后不好说,就目前而言,大部分氏族们都很满意,对这位新国君没有生出抵触情绪。
退一步来讲,君臣都握有对方的把柄,有哪方要掀桌,必然要考虑清楚后果。闹不好就会损人不利己,满盘皆输。
郅玄留意东都城内情况,结合源源不断送来的消息,对世子霸和东梁氏族的关系不觉得奇怪。
诸侯国的政治就是这样,君权和臣权互相制衡。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到东风。以东都城目前的情况,世子霸稍弱,但握有氏族把柄,彼此不好撕破脸,只要他足够聪明,早晚能找补回来,不会永远落下风。
狩猎当日,郅玄和世子霸乘坐战车,身后跟随数百甲士,并行驰往猎场。
初冬时节,西都城已见飞雪,寒风呼啸,霜挂窗棱。东都城却始终不见雪花的踪影。
一场国战不只耽误秋收,对大多数动物也有影响。
早该迁徙的鹿群迟迟不露面,世子霸派人搜寻,才发现鹿群被战争惊吓,躲在距东都城数十里外的密林,分成数个群落,每群数量都很可观。
祭祀牺牲需要精挑细选,得知鹿群中有数头白鹿,郅玄和世子霸发下命令,两国氏族都对鹿群势在必得。
西原国氏族携大胜之势,自是当仁不让。东梁国氏族因战败和盟约憋了一口气,都想要在狩猎中找回面子。
号角声响起,氏族的战车飞驰而出,争先恐后冲向密林。甲士和卒伍紧随其后,配合驱赶猎物的同袍,张开天罗地网,让目标无处可逃。
猎物陆续落入包围,氏族们拉开强弓,驾车者挥动缰绳,破风声中仍不减速,反而不断发出呼喝,驱策战马继续狂奔。
东梁国的弓兵举世闻名,东梁氏族的射术超群拔类。
围捕鹿群时,西原氏族每射出一箭,往往伴有四五支带有东梁标记的利矢飞来,先一步抢走目标,让西原氏族憋气却也无话可说。
目睹此情此景,郅玄心中一动。转头看向世子霸,见对方表面不显,眼中却带着笑意,不由得挑眉。
猜出对方的打算,郅玄掀了掀嘴角,对侍人吩咐两句。后者找来传令卒伍,迅速将国君的命令传达下去。
西原氏族接到旨意,陆续换下弓箭,改用配备在战车上的强弩。
再锁定相同的猎物,东梁氏族开弓,西原氏族全部用弩。任凭射术再卓绝,又如何及得上强弩的速度。
东梁氏族自恃射技过人,西原氏族拍马不及,直接抢夺对方的猎物。西原氏族不会忍气吞声,更不会任由对方踩在脸上,直接用强弩教他们做人。
戎右放下刀剑,快速更换箭匣,不断递给锁定猎物的同车家主,确保每次出手都不会落空。
强弩一出,形势瞬间转换。
东梁氏族没法再抢夺对方,能保住自己的猎物已是万幸。
粟虎等人本没打算用弩,尤其是连弩。碾压式的战争利器,用在狩猎上实在太过欺负人。
豪横归豪横,底线总要有。
不管背后条件如何,两国表面结盟,该给的面子总是要给。
哪想到东梁氏族主动挑衅,妄想压西原氏族一头。瞧见对方得意洋洋的样子,能忍的就不是豪横人!
恋耽美
目送信鸽飞远,最终消失在天际,郅玄转身回帐,命人召粟虎等人来帐中议事。
东梁国将换新主,应收到手中的战利品也该尘埃落定。
第一百七十七章
东梁侯服毒,死前众叛亲离。无论在哪种情况下,这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诸侯薨必要给中都城上书。关于东梁侯的死因,不能言明全部实情也不好满纸谎话,只能折中一下,以暴疾二字替代。
史官经历全过程,自然不会伪言,真相记录下来,早晚被各国知晓。
世子霸和东梁氏族明知在掩耳盗铃,仍要坚持下去。欲盖弥彰固然可笑,仅存的颜面总要维持。
中都城和诸侯国也是一样,哪怕知道实情也不会当面揭穿。
污浊掩埋在地底,表面始终光鲜。君臣和睦,世子霸被寄予众望。死去的东梁侯无法合眼,却也不能从棺材里跳出来,只能沉入黑暗,化作史官笔下的几行字,留存在堆积的竹简之中。
国君丧礼期间,诸公子和卿大夫皆要服丧。
中都城派遣使臣,当众宣读人王旨意,册封下一任东梁侯,世子霸当仁不让。
丧礼结束后,他将继承君位,家眷也将迁入国君府。
按照规矩,东梁侯的妻妾将出府别居。出身东梁的氏族女可以归家,由家族供养。余者也将给家族送信,有的被接回国,有的就只能留在东都城,蹉跎余下人生。
世子霸十分大方,凡是要离开的妾夫人都被返还嫁妆,还额外赠送一批金绢,借此邀得不少好名声。
与之相反,对东梁侯留下的子女,尤其是曾和他作对,更当面顶撞他的几个兄弟,他就不是那么宽容。
听话的都能得到一块封地,带着家眷就封。
不听话的全部软禁起来,叫嚣得最厉害的两人直接下狱,罗织罪名,夺氏除封。从尊贵的公子沦落为无氏无封之人,还要被囚困数年,在狱中饱受折磨,是否能活都是未知数。就算能熬过牢狱重获自由,也已经物是人非,妻离子散。
世子霸没有杀死他们,手段却比杀戮更为可怕。他在诛心,切切实实让反对他的兄弟沦为废人和疯子。
女公子们的待遇较好,定下亲事的在国君府待嫁,世子霸命宗人准备嫁妆,不允许出任何差错。年龄尚小的跟在母亲身边,失去生母的可以择选养母,养母也没有就要留在国君府,由世子霸的妻妾代为照顾。
安顿好先君的家眷,解决掉潜在的竞争者,世子霸每日身着丧服,参与一场接一场祭祀。无论心中如何想,表面上他的确是一个孝顺儿子,一举一动毫无破绽,言行无懈可击,让人找不出任何把柄。
奔丧的宗人聚在国君府,等待各国吊唁的使臣。
令人尴尬的是,从丧讯发出到丧礼进入尾声,前来吊唁的人稀稀落落,屈指可数,压根不像一个大诸侯的丧礼。
面对这种情况,东梁国上下都很难堪,却也毫无办法。
值得庆幸的是,郅玄以亲戚身份吊唁东梁侯,出现在祭礼上,让东梁国挽回些许颜面。即使西原国大军停在城外,城头仍存战争痕迹,因郅玄这一举动,也让东梁国人对他生出几分好感。
国战是一回事,吊唁先君是另一回事。
东梁国人分得十分清楚,清楚到让郅玄感到诧异。
面对郅玄的疑惑,粟虎等人很不理解。在他们看来,西原国攻打东梁国事出有因,打到东都城是依靠实力,东梁国技不如人,没什么好抱怨。反之,在他国推三阻四,对东梁国敬而远之的情况下,郅玄愿意亲自吊唁东梁侯,东梁国人这种反应实是理所应当。
这事郅玄摇摇头,不晓得该说些什么。
诸侯国不来吊唁的理由多种多样,其中之一,绝对和西原国大军脱不开关系。只是所有人都忽略了这一点,或许是有意,也或许是无意。事情发展成这样,身为既得利益者,郅玄没道理揭穿。
在东梁侯的丧礼期间,郅玄短暂停留城内,东梁氏族纷纷来访。羲氏和禾氏最为特殊,走动最为频繁。两家决定举族迁移,离开东都城,前往西原国。
暂时不急。
郅玄接受两家投诚,却没让他们按计划动身,而是另有安排。
稍安勿躁。
在郅玄的计划中,此战拿下的土地不会归还。不想横生枝节,必须想方设法在短期内消化。种甜菜是个好办法,以糖入贡,分以重利,的确能堵住中都城的嘴。
但这远远不够。
他拿下的不是几座城池,而是半个东梁国。若想彻底消化,委派官吏、制定法规、加强驻军是必须,更需要多方面助力。
羲氏和禾氏举家投诚,简直是瞌睡送枕头,郅玄马上有了主意。
羲河的封地靠近五城,郅玄有意尽数归还,另外再封给他两座城,由羲氏对属民进行安抚治理,让这片土地尽快融入西原国。
禾氏的封地本来不大,郅玄大笔一挥,直接增加三倍。此举既为安定人心,也为让东梁氏族看到好处,说不定能再拉几家到碗里。
除此之外,还是给稷夫人一个交代。
当初稷夫人通过原桃送来名单,主动向郅玄送出橄榄枝。如今国战结束,以禾氏为代表的几家给郅玄帮了不少忙,在攻打东都城的过程中发挥出作用。郅玄投桃报李,扩其封地是在情理之中。
合作讲究的是你来我往,共同获利。
稷夫人的诚意郅玄看在眼里,如今大方回报,想必对方会十分满意。与之对应,原桃在中都城会站得更稳,日子也会过得更好。
谢君上!
接到郅玄的旨意,羲河和禾氏家主喜出望外。他们本以为能保家产,获得郅玄庇护就是万幸,哪里想到还有这样的意外之喜。
两人都不愚笨,相反十分聪明。尤其是羲河,经历过政治上的大起大落,更能看出郅玄此举的深意。
恩宠亦是考验。
封地扩大是好事,却也要看到隐藏在背后的危险。
羲河决定牢牢抓住这份机遇。
如果能助郅玄彻底消化这片土地,他会受到重用,羲氏也能更上一层楼,荣耀更胜往昔。
禾氏更是如此。
回到家中后,禾氏家主立即写信,派心腹送往中都城,千叮万嘱,一定要送到稷氏家主手中。
事成,各家都将受益。
两人手中资源不少,要稳定和治理新增的封地,人手和物资就有些捉襟见肘。经过一番考量,两人做出相同的决定,给亲近的别支和姻亲写信,邀请他们派遣家族子弟,或者干脆全家迁移,一同投奔西原国。
郅玄明言会派遣官吏并驻扎军队,两人没有立场拒绝,也不打算拒绝,坦言会配合郅玄的所有行动。他们邀请别支为的不是争权,而是让封地尽快稳定下来,各项事务走上正轨,不负郅玄的信任和重用。
在得到郅玄的肯定后,羲氏和禾氏大张旗鼓,行事不避讳他人,引来众人侧目。
对两家转投西原国一事,东都城内褒贬不一,有人言是先君造孽,寒了臣子之心,也有人说两家趋炎附势,攀高而已。
朝堂上,群臣关注的另一件事。
透过郅玄对两家的封赏,卿大夫们看出端倪,担忧郅玄会打破规矩,不按照常例归还土地。
几座城池也就罢了,半境国土可不是小事。
郅玄胃口再好也不能全部吞下,这不符合规矩!
真被分走一半土地,东梁国还如何称为大国,又如何能守住祖先荣光,代人王牧守东方。
世子霸也惊出一身冷汗。
他在西都城停留不短时日,对郅玄有更深的了解。卿大夫们只是担忧,他却心中笃定,打破规矩的事,郅玄恐怕真能做得出来。
怀揣着各种想法,世子霸出城拜访,再入郅玄大营,心中忐忑,难免表现在脸上。
郅玄没有同他客气,等他落座,一纸盟书直接摆到面前。
盟书?世子霸看过内容,满脸都是苦笑。
名为结盟,实则是割地分土。
他应该感谢郅玄,还乐意给他留几分面子。他的父亲是被摘掉发冠架着出城,国君威严荡然无存。两相比较,他好歹还有一块遮羞布,不至于太过难看。
君侯,此事不容商量?世子霸抬起头,苦笑着看向郅玄。
世子以为呢?郅玄没有正面回答,却已经给出答案。
君侯,我国镇守东方,半数土地人口实在太多。世子霸心知不可为,还是想争取一下。
郅玄摇头,没有半点商量余地。
东西吞下去就是他的,绝不可能归还。但世子霸说的也是实情,东梁国肩负重任,元气伤得太狠,的确会让周边不稳。
东夷占据沃土,当取之。夷人众多,可捕之。郅玄点点桌案,给世子霸提出建议。
郅玄非是无的放矢。
据他所知,东夷数量庞大,不亚于草原狄戎。
夷人性情凶蛮,占据大片土地却不事生产,爱好厮杀劫掠,给各国造成不小的麻烦。
遇到东夷侵扰,东梁国的做法就是屠戮驱逐,和西原国北安国之前一样,出兵灭部,胜后撤走。这样很容易让东夷部落死灰复燃,杂草一般风吹又生。
郅玄给世子霸提供另一个思路。
失去土地不要紧,可以去打东夷,从他们手里抢。抓到的俘虏别全用来祭祀,留下一部分补充缺失的劳动力。
东夷不会种地,照样活得滋润。
证明什么?
证明他们盘踞的都是好地方,资源丰富,不取就是浪费!
郅玄舌灿莲花,给世子霸描绘出一幅宏图美景,让他沉浸其中不可自拔,双眼越来越亮。
识时务者为俊杰,何况世子霸。
从郅玄的态度可以断定,失去的国土拿不回来,找上中都城也没用。与其耗费力气,不如另辟蹊径,依照郅玄所言向东夷发兵。
一场国战,东梁氏族被郅玄打到怀疑人生,军队士气大跌,秋收也被耽误。
东梁国急需一场胜利来稳固人心。攻打周边国家不可取,东夷是最好的目标。
既能转移国人目光,又能给朝中氏族一个交代。
衡量利弊,世子霸很快拿定主意。
他清楚郅玄的用意,明白对方说出这么多,是让他老老实实签下盟书,别心生侥幸。
思及此,世子霸嘴里发苦。
奈何实力不如人,再苦也要咽下去。
深吸一口气,世子霸拿起刀笔,一笔一划在盟书上刻画。其后拿出印章,停顿片刻,牙关紧咬,用力盖了下去。
第一百七十八章
不知世子霸如何说服群臣,在他带着盟约返回城内并公之朝堂后,未见引起多大波澜。部分氏族颇有微词,也很快被压制下去。别说闹到人王面前,连东都城的城门都没出,传消息的人就被拦截下来。
为庆祝两国结盟,世子霸命人在城外搭建祭台,并邀郅玄共猎,以牺牲祭祀上天。
狩猎过程中,世子霸首次打出国君仪仗,身着衮服,腰佩王赐剑,整个人的气势为之一变。登位仪式尚未举行,但有人王册封旨意,他已经掌控诸侯印,成为实质上的东梁之主。
先君重用的六卿被留任,上大夫也未见改动,中大夫和下大夫增设十多人,填补守城战后出现的空缺。
世子霸这一举动专为安抚人心,表明不会触动大氏族利益。今后不好说,就目前而言,大部分氏族们都很满意,对这位新国君没有生出抵触情绪。
退一步来讲,君臣都握有对方的把柄,有哪方要掀桌,必然要考虑清楚后果。闹不好就会损人不利己,满盘皆输。
郅玄留意东都城内情况,结合源源不断送来的消息,对世子霸和东梁氏族的关系不觉得奇怪。
诸侯国的政治就是这样,君权和臣权互相制衡。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到东风。以东都城目前的情况,世子霸稍弱,但握有氏族把柄,彼此不好撕破脸,只要他足够聪明,早晚能找补回来,不会永远落下风。
狩猎当日,郅玄和世子霸乘坐战车,身后跟随数百甲士,并行驰往猎场。
初冬时节,西都城已见飞雪,寒风呼啸,霜挂窗棱。东都城却始终不见雪花的踪影。
一场国战不只耽误秋收,对大多数动物也有影响。
早该迁徙的鹿群迟迟不露面,世子霸派人搜寻,才发现鹿群被战争惊吓,躲在距东都城数十里外的密林,分成数个群落,每群数量都很可观。
祭祀牺牲需要精挑细选,得知鹿群中有数头白鹿,郅玄和世子霸发下命令,两国氏族都对鹿群势在必得。
西原国氏族携大胜之势,自是当仁不让。东梁国氏族因战败和盟约憋了一口气,都想要在狩猎中找回面子。
号角声响起,氏族的战车飞驰而出,争先恐后冲向密林。甲士和卒伍紧随其后,配合驱赶猎物的同袍,张开天罗地网,让目标无处可逃。
猎物陆续落入包围,氏族们拉开强弓,驾车者挥动缰绳,破风声中仍不减速,反而不断发出呼喝,驱策战马继续狂奔。
东梁国的弓兵举世闻名,东梁氏族的射术超群拔类。
围捕鹿群时,西原氏族每射出一箭,往往伴有四五支带有东梁标记的利矢飞来,先一步抢走目标,让西原氏族憋气却也无话可说。
目睹此情此景,郅玄心中一动。转头看向世子霸,见对方表面不显,眼中却带着笑意,不由得挑眉。
猜出对方的打算,郅玄掀了掀嘴角,对侍人吩咐两句。后者找来传令卒伍,迅速将国君的命令传达下去。
西原氏族接到旨意,陆续换下弓箭,改用配备在战车上的强弩。
再锁定相同的猎物,东梁氏族开弓,西原氏族全部用弩。任凭射术再卓绝,又如何及得上强弩的速度。
东梁氏族自恃射技过人,西原氏族拍马不及,直接抢夺对方的猎物。西原氏族不会忍气吞声,更不会任由对方踩在脸上,直接用强弩教他们做人。
戎右放下刀剑,快速更换箭匣,不断递给锁定猎物的同车家主,确保每次出手都不会落空。
强弩一出,形势瞬间转换。
东梁氏族没法再抢夺对方,能保住自己的猎物已是万幸。
粟虎等人本没打算用弩,尤其是连弩。碾压式的战争利器,用在狩猎上实在太过欺负人。
豪横归豪横,底线总要有。
不管背后条件如何,两国表面结盟,该给的面子总是要给。
哪想到东梁氏族主动挑衅,妄想压西原氏族一头。瞧见对方得意洋洋的样子,能忍的就不是豪横人!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