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国朝堂乌烟瘴气,在外人看来,庸侯和国内氏族都是烂到根子里,全都无可救药。
然而,这几家氏族能躲过暴乱,平安留在都城,足见家族中不乏聪明人。
他们看出事情背后有西原侯的影子,说不定后续还会参与更多。认真思量,都认为迁往草原是上上之选。
去往草原,展现出应有的价值,有极大可能获得西原侯和公子颢庇护,远胜去北都城开始另一场勾心斗角。
最重要的是,庸侯现在北都城。
国君昏聩贪婪,被国人逐走是自作孽。可身为臣子却和暴乱的国人站在一起,还要一同转投别国,怎么想都有些尴尬。
去草原能避开庸侯,对家族今后的发展也十分有利,如何选择,几名家主都是心中有数。
决定既下,庸都迅速变得喧闹起来。
氏族的马车排成长龙,车上满满登登都是金绢和粮食。
考虑到草原的生存环境,各家把家具全部带上,连门板都一并拆走。若非房子是夯土结构,实在很难移动,估计会将举家搬迁具象化,扛着房子一起走。
氏族带头,国人庶人受到启发,搜集木料装订大车,家中能带走的一样不落。瓶瓶罐罐不提,垫床板的泥砖都没留下半块。
王宫大门敞开,逃走的氏族家中也乏人看守,却没有遭遇哄抢。明知库房中堆满粮食,锁头能轻易砸开,依旧无人动手,粮食始终没少一粒。
有人提出分粮,立即有老者出面制止。
我等逐君是国人之权,夺粮却会触犯律法。如今投向他国,试问谁愿收留一群无视律法规矩之人?
北安国来人留在城内,目睹一切,郑重提笔记录,对庸国人的言行十分佩服。
等到出发当日,庸都城门大开,以几家氏族为首,满载的车队鱼贯而出。
城内牛马有限,部分大车由人力拖拽。从拉车人身上的衣物可以看出,其中有不少是奴隶,八成还是氏族逃奴。
对此,北安国来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庸国人也当没看见,任其跟在队伍中,和众人一起离开。
车队行进途中,陆续有队伍加入,大多是背着包裹的村民。他们听到消息,接连从出逃氏族的封地赶来。
庸国税赋冗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收成还不够交税。
庸都的情况无需赘言,日子能过下去就不会发生国人暴动。封地中的情况更加糟糕,丰年亦有饿莩。实在活不下去,许多人只能舍弃田地,逃入山中做了野人。
暴乱的国人孤注一掷,坚持要投奔公子颢,只为能寻一条活路。
队伍越向前走,加入进来的人数越多。等抵达预定地点,蜿蜒的长龙已然看不到尽头。
庸国虽小,国人庶人加起来也有十几万,加上跟随队伍的奴隶,足足超过三十万。
这么庞大的数量,赵颢不可能独吞,也不具备独吞的条件。除去约定交给郅玄的部分,北安国氏族也能沾光,或多或少,大家都不会落下。
不过赵颢提前说明,氏族必须依照约定行事,给庸国人田产房屋,奴隶也要妥善安置,不能随意饿死。
不愿错过如此大的好处,氏族们答应得十分痛快。不过是些许房屋田产,通通没有问题。
在约定地点,早有数队车马等候。
庸国人将在此处分开,或前往草原,或去往北安国内。
由于人数太多,过程难免嘈杂,还曾出现短暂混乱。队伍中的庸国氏族主动站出来,帮助来人整理队伍,尽可能解决麻烦,不使迁移出现问题。
耗费三天时间,各支队伍分配完毕。
颢城和玄城遥远,前往草原的队伍最先出发。由几家氏族带头,队伍中的国人庶人如同有了主心骨,行动算得上有序,没有发生任何混乱。
这一幕被详细记录下来,分别送往郅玄和赵颢手中。
虽然庸国氏族在国内不显,以其目前表现出的能力,在草原未必不能做出一番事业。
继第一批人离开,其余各支队伍也陆续出发。
过程中有飞骑驰出,并有信鸽放飞,专为向郅玄、赵颢以及接收的氏族传递消息,让众人有所准备。
郅玄接到信鸽,恰好在早朝之前。
看过信上内容,郅玄心中大喜,走进前殿时步履生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氏族们感到疑惑,不明白喜从何来。
郅玄没有卖关子,不待群臣开口询问,直接道出将有人口填充玄城,数量多达十余万。
多少?
十余万?!
数字太过震撼,卿大夫们现出惊容,殿内落针可闻。
人移自庸国。郅玄进一步解释。
庸国发生国人暴乱,庸侯被逐,大部分氏族出逃。这么大的事情,西原国氏族自然有所耳闻。庸国人有意投诚公子颢,事情没有遮掩,在庸国人的有意宣扬下,周边国家几乎传遍。
但和当初的北安国氏族一样,众人都认为事情难为,中都城那一关就不好过。
不想赵颢大方接受庸国人投诚,仿佛不担心人王会有不满。
消息传来没多久,国君竟在朝堂上宣布要接收十万余人口,全部来自庸国。
种种消息串联起来,卿大夫逐渐明白过来,事情背后怕是有自家君上的影子。
接收庸国人,不占庸土。郅玄看向群臣,笑道,十余万人抵达玄城,还需诸位协助。
前一句告诉群臣,庸国不灭,土地尚在,中都城就挑不出毛病。后一句明示会给大家分润好处,基本上见者有份。
前一句尚罢,后一句直接让卿大夫们双眼发亮。
十多万人,既有国人也有庶人,怎能不令人眼馋。
庸国人擅长种植,手中还有良种,分到自家封地,好处完全能够预见。只要能多分一些人,别说两年不收税,五年都可以。
有人就有田,有田就有粮。田地规模扩大,粮食丰收就不担心会没有税收,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庸侯就是不明白这一点,才落得今日下场。
西原国代人王牧守西方,数百年屹立不摇,氏族们不会竭泽而渔,都清楚怎么做才对家族最为有利。
四个卿交换眼神,看向上首的郅玄,连向来自持的范绪都不免心头火热。
英主在位,国之大幸!
国战之前喜从天降,实为吉兆。此次同东梁国开战,西原国必胜!
郅地中,羊琦等人奉命前来,查验过身份,被准许加入军营。
入营之前,跟随前来的家臣心存傲慢,自诩几经杀阵,非新军可比。结果到军营数日,目睹新军训练并亲自参与进去,最傲慢的家臣也学会了闭嘴。
庞大的攻城器械令人震撼,包裹全身的甲胄使人心惊。
普通卒伍竟能着半甲,还配有削铁如泥的利刃,在任何一个氏族麾下都难以想象,如何不令人大吃一惊。
新军的训练方式也别出心裁,令人眼前一亮。
军阵演练之外,全军上下竟要负重奔跑。全副武装的甲士、身着半甲的卒伍乃至军中伙夫都要参与进去。
羊琦等人的家臣不服气,尝试扛起圆木跟着队伍一起奔跑。路程不到三分之一就接连掉队,被远远甩在后边。
甲士卒伍也就算了,竟连伙夫都跑不过!
家臣们回到驻地,看到跑完全程继续投入训练的新军,一边剧烈喘气一边心中惊骇,这究竟是怎样一支军队,体力竟然恐怖如斯
第一百六十一章
羊琦等人入营数日,各家抽调的精锐陆续抵达。
新军军营占地极广,初建时即为万人规模。如今尚未满员,闲置的营房正好用来安顿这些远道而来的甲士。
为感谢郅玄对家族子弟的提拔,也为彰显各家实力,凡是有子弟在新军的氏族,最少也送来甲士百人。皆全副武装,配齐战车粮秣,随时都能拉上战场。
队伍抵达后,由专职营内的下大夫安排,严格确认身份,方才准许入营。
范氏和栾氏精锐最先抵达。
两家实力强盛,各派遣四百甲士,依军制配齐战车兵器,还运来数车粮食,专供军中所需。
下大夫不厌其烦,带人逐个查验身份。确认没有任何问题,方才给众人配发木牌。
木牌有巴掌长,长方形,正面背面均刻字,并有图案。
配发木牌时,下大夫同众人说明,今后出入营地、领取装备都要凭此木牌。排队领餐也要出示木牌。
一日三餐,去饭堂就食。
一日三餐?
范氏和栾氏甲士不禁哗然。
不打仗时,三军都是一日两餐,早为粥,午后为饭。遇到战事才会多加一餐,往往也只能吃个五六分饱。
这样的条件不是每支军队都有。
除非大氏族,很难保证粮食供应充足。士兵想吃饱,多数还要自备口粮。
听对方的口气,新军不是这样。
非到战时就一日三餐,战时将会如何,难不成还有更多粮食?
甲士们面面相觑,全都感到不可思议。
发完最后一张木牌,下大夫召来几名吏目,命其下去准备。
多备热水,更换的麻衣,还有药汤。
吏目详细记下要求,各自下去安排。
营内有奴隶专门烧水,日夜不断。还有懂药理的药仆。伤药之外,药仆能配制多种特殊药丸,其中两三种融入水中用来洗澡。
沐?
听到下大夫的要求,甲士们面露不解。
他们被召集起来是为打仗,提前加入新军为彰显实力,也为壮自家声势。不想抵达半日全用来查验身份。以为查完就能搬入营房,结果还要被催着沐浴?
然。下大夫袖手点头,告知众人营内规矩,三日一沐,每日擦洗。
啥?!
甲士们以为自己听错,都想掏掏耳朵。
见到众人表情,下大夫就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一点不觉得奇怪。
新军建立之初,对郅玄定下的种种条例绝大多数人都不习惯。不提其他,三日一沐就令人匪夷所思。
军中都是糙汉子,又不是香喷喷的女娇娥,哪需要洗这么干净。
不料郅玄铁了心,要求新军严格执行条例,胆敢阳奉阴违必予以重罚。屡教不改上军棍,棍子打不服直接踢出去,十年内不许战场。
对以武立身的西原国人而言,这个处罚无异于掐住七寸。身为国人不能上战场,不只是个人,全家老小都抬不起头,甚至还会连累族中。
从国君麾下被踢出来,还是因为不守令,简直就是作大死。家中长辈知晓前因后果,抡起拐杖砸破头都是轻的。
严厉惩处数人,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军中风气焕然一新,再无人胆敢违令,全都老老实实按规章做事,刺头都给磨平。
想起当初的种种,下大夫颇有恍如隔世之感。看向对面新来的甲士,不由得视线火热。想起他们是客军,不能按常例处罚,又颇为惋惜,表情连续变化,令几百个汉子头皮发麻。
热水很快准备好,几百名甲士在营房除去甲胄,被带到专门用来沐浴的澡堂。
每人一个木盆,一条布巾,一盒澡豆。
澡堂建在中营,木制结构,乍一看和营房没什么区别。仔细观察会发现屋顶立有烟囱,屋墙上开有通风口,比木窗小许多,排列得密集整齐。
澡堂大门前,数名穿着麻衣的少年推来独轮车,从车上卸下匠人新箍的木盆。几趟来回,木盆就堆成小山。
等木盆全部送到,少年们又运来干净的布巾和澡豆,还有专门用来刷背的刷子。
来领!
少年们轻车熟路,将布巾和澡豆放进木盆,每五人配一只刷子,基本上一伍公用。
甲士们最初没动,似对眼前的情形很不理解。吏目出声提醒,才陆续上前领取。捧着有些沉的木盆,脑袋上全是问号。
分批,十人一间。
少年们分完东西,各自带人进入澡堂,按规矩进行安排。
从外边看澡堂十分寻常,走入室内才发现别有洞天。
屋舍全部打通,打磨光滑的圆木撑起屋顶。每两根圆木之间放一个巨大的木桶,桶内装满水,正不断冒着热气。
墙上有成排样子古怪的东西,像是倒悬的莲蓬。少年告诉甲士,那是木制的喷头。其上有木板,板上置有水槽。如今都已经注满。打开木制的机关,立即有水流洒下,令甲士们感到惊奇。
先在这里洗头刷背,再到大桶泡澡。少年同甲士们讲明用法,当着众人的面将核桃大的药丸放入木桶,每次三颗。
这些可以除虱。
甲士们又一次感到费解。
身上有虱子算事吗?没有才奇怪吧。
看到他们的表情,少年不由得撇了撇嘴。
他出身郅地,亲眼见证新城拔地而起,郅地人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郅玄的命令,他不会有任何迟疑,再不合理也会坚持执行。
君上说要除虱,自然有其道理。
现如今,郅地上下均以干净为荣。别说国人庶人,连奴隶身上都找不出几只虱子。
新军营内更是如此。
全军上下都在比赛,每五天一次严查。发现卫生状况不达标,该人所在的伍都要被连带惩罚。
这些人初来乍到,尚未体会到干净的好处。等他们习惯营内生活,就会意识到沐浴是一件大事,保持个人卫生是多么重要。
人都已经进来,甲士们再不情愿也不能退出去,只能按照少年的指点走到喷头下,解开发髻开始洗头。
热水冲下的刹那,不少人控制不住发出嘶声。最初是不习惯水温,渐渐地就感到舒服,站在喷头下竟有些舍不得走。还是少年催促,第一批甲士才不情愿地走开,给后来人让位。
洗干净就进桶。少年指着木桶,道,多泡一会。
木桶足够大,一次进五人仍绰绰有余。
泡进热水的一刹那,身上的毛孔都似张开,再用温热的布巾敷在脸上,让人舒服得几乎要睡过去。
目睹众人的反应,少年见怪不怪。
他就知道会这样。
水里还没放解乏的药材,等他们体会过,估计会和新军抢澡堂。
甲士合计八百人,分批进到澡堂再分批出来,前前后后用了一个多时辰。
出来的人领到一套新衣,还有一小撮用在头发里的药粉。他们带来的物资中没有布料也没有药材,这些全部来自营内,都是郅玄下令准备。
换上新衣,在头发上涂抹药粉,甲士们再次列队,全都神清气爽。
这个时候该去饭堂。
恋耽美
然而,这几家氏族能躲过暴乱,平安留在都城,足见家族中不乏聪明人。
他们看出事情背后有西原侯的影子,说不定后续还会参与更多。认真思量,都认为迁往草原是上上之选。
去往草原,展现出应有的价值,有极大可能获得西原侯和公子颢庇护,远胜去北都城开始另一场勾心斗角。
最重要的是,庸侯现在北都城。
国君昏聩贪婪,被国人逐走是自作孽。可身为臣子却和暴乱的国人站在一起,还要一同转投别国,怎么想都有些尴尬。
去草原能避开庸侯,对家族今后的发展也十分有利,如何选择,几名家主都是心中有数。
决定既下,庸都迅速变得喧闹起来。
氏族的马车排成长龙,车上满满登登都是金绢和粮食。
考虑到草原的生存环境,各家把家具全部带上,连门板都一并拆走。若非房子是夯土结构,实在很难移动,估计会将举家搬迁具象化,扛着房子一起走。
氏族带头,国人庶人受到启发,搜集木料装订大车,家中能带走的一样不落。瓶瓶罐罐不提,垫床板的泥砖都没留下半块。
王宫大门敞开,逃走的氏族家中也乏人看守,却没有遭遇哄抢。明知库房中堆满粮食,锁头能轻易砸开,依旧无人动手,粮食始终没少一粒。
有人提出分粮,立即有老者出面制止。
我等逐君是国人之权,夺粮却会触犯律法。如今投向他国,试问谁愿收留一群无视律法规矩之人?
北安国来人留在城内,目睹一切,郑重提笔记录,对庸国人的言行十分佩服。
等到出发当日,庸都城门大开,以几家氏族为首,满载的车队鱼贯而出。
城内牛马有限,部分大车由人力拖拽。从拉车人身上的衣物可以看出,其中有不少是奴隶,八成还是氏族逃奴。
对此,北安国来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庸国人也当没看见,任其跟在队伍中,和众人一起离开。
车队行进途中,陆续有队伍加入,大多是背着包裹的村民。他们听到消息,接连从出逃氏族的封地赶来。
庸国税赋冗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收成还不够交税。
庸都的情况无需赘言,日子能过下去就不会发生国人暴动。封地中的情况更加糟糕,丰年亦有饿莩。实在活不下去,许多人只能舍弃田地,逃入山中做了野人。
暴乱的国人孤注一掷,坚持要投奔公子颢,只为能寻一条活路。
队伍越向前走,加入进来的人数越多。等抵达预定地点,蜿蜒的长龙已然看不到尽头。
庸国虽小,国人庶人加起来也有十几万,加上跟随队伍的奴隶,足足超过三十万。
这么庞大的数量,赵颢不可能独吞,也不具备独吞的条件。除去约定交给郅玄的部分,北安国氏族也能沾光,或多或少,大家都不会落下。
不过赵颢提前说明,氏族必须依照约定行事,给庸国人田产房屋,奴隶也要妥善安置,不能随意饿死。
不愿错过如此大的好处,氏族们答应得十分痛快。不过是些许房屋田产,通通没有问题。
在约定地点,早有数队车马等候。
庸国人将在此处分开,或前往草原,或去往北安国内。
由于人数太多,过程难免嘈杂,还曾出现短暂混乱。队伍中的庸国氏族主动站出来,帮助来人整理队伍,尽可能解决麻烦,不使迁移出现问题。
耗费三天时间,各支队伍分配完毕。
颢城和玄城遥远,前往草原的队伍最先出发。由几家氏族带头,队伍中的国人庶人如同有了主心骨,行动算得上有序,没有发生任何混乱。
这一幕被详细记录下来,分别送往郅玄和赵颢手中。
虽然庸国氏族在国内不显,以其目前表现出的能力,在草原未必不能做出一番事业。
继第一批人离开,其余各支队伍也陆续出发。
过程中有飞骑驰出,并有信鸽放飞,专为向郅玄、赵颢以及接收的氏族传递消息,让众人有所准备。
郅玄接到信鸽,恰好在早朝之前。
看过信上内容,郅玄心中大喜,走进前殿时步履生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氏族们感到疑惑,不明白喜从何来。
郅玄没有卖关子,不待群臣开口询问,直接道出将有人口填充玄城,数量多达十余万。
多少?
十余万?!
数字太过震撼,卿大夫们现出惊容,殿内落针可闻。
人移自庸国。郅玄进一步解释。
庸国发生国人暴乱,庸侯被逐,大部分氏族出逃。这么大的事情,西原国氏族自然有所耳闻。庸国人有意投诚公子颢,事情没有遮掩,在庸国人的有意宣扬下,周边国家几乎传遍。
但和当初的北安国氏族一样,众人都认为事情难为,中都城那一关就不好过。
不想赵颢大方接受庸国人投诚,仿佛不担心人王会有不满。
消息传来没多久,国君竟在朝堂上宣布要接收十万余人口,全部来自庸国。
种种消息串联起来,卿大夫逐渐明白过来,事情背后怕是有自家君上的影子。
接收庸国人,不占庸土。郅玄看向群臣,笑道,十余万人抵达玄城,还需诸位协助。
前一句告诉群臣,庸国不灭,土地尚在,中都城就挑不出毛病。后一句明示会给大家分润好处,基本上见者有份。
前一句尚罢,后一句直接让卿大夫们双眼发亮。
十多万人,既有国人也有庶人,怎能不令人眼馋。
庸国人擅长种植,手中还有良种,分到自家封地,好处完全能够预见。只要能多分一些人,别说两年不收税,五年都可以。
有人就有田,有田就有粮。田地规模扩大,粮食丰收就不担心会没有税收,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庸侯就是不明白这一点,才落得今日下场。
西原国代人王牧守西方,数百年屹立不摇,氏族们不会竭泽而渔,都清楚怎么做才对家族最为有利。
四个卿交换眼神,看向上首的郅玄,连向来自持的范绪都不免心头火热。
英主在位,国之大幸!
国战之前喜从天降,实为吉兆。此次同东梁国开战,西原国必胜!
郅地中,羊琦等人奉命前来,查验过身份,被准许加入军营。
入营之前,跟随前来的家臣心存傲慢,自诩几经杀阵,非新军可比。结果到军营数日,目睹新军训练并亲自参与进去,最傲慢的家臣也学会了闭嘴。
庞大的攻城器械令人震撼,包裹全身的甲胄使人心惊。
普通卒伍竟能着半甲,还配有削铁如泥的利刃,在任何一个氏族麾下都难以想象,如何不令人大吃一惊。
新军的训练方式也别出心裁,令人眼前一亮。
军阵演练之外,全军上下竟要负重奔跑。全副武装的甲士、身着半甲的卒伍乃至军中伙夫都要参与进去。
羊琦等人的家臣不服气,尝试扛起圆木跟着队伍一起奔跑。路程不到三分之一就接连掉队,被远远甩在后边。
甲士卒伍也就算了,竟连伙夫都跑不过!
家臣们回到驻地,看到跑完全程继续投入训练的新军,一边剧烈喘气一边心中惊骇,这究竟是怎样一支军队,体力竟然恐怖如斯
第一百六十一章
羊琦等人入营数日,各家抽调的精锐陆续抵达。
新军军营占地极广,初建时即为万人规模。如今尚未满员,闲置的营房正好用来安顿这些远道而来的甲士。
为感谢郅玄对家族子弟的提拔,也为彰显各家实力,凡是有子弟在新军的氏族,最少也送来甲士百人。皆全副武装,配齐战车粮秣,随时都能拉上战场。
队伍抵达后,由专职营内的下大夫安排,严格确认身份,方才准许入营。
范氏和栾氏精锐最先抵达。
两家实力强盛,各派遣四百甲士,依军制配齐战车兵器,还运来数车粮食,专供军中所需。
下大夫不厌其烦,带人逐个查验身份。确认没有任何问题,方才给众人配发木牌。
木牌有巴掌长,长方形,正面背面均刻字,并有图案。
配发木牌时,下大夫同众人说明,今后出入营地、领取装备都要凭此木牌。排队领餐也要出示木牌。
一日三餐,去饭堂就食。
一日三餐?
范氏和栾氏甲士不禁哗然。
不打仗时,三军都是一日两餐,早为粥,午后为饭。遇到战事才会多加一餐,往往也只能吃个五六分饱。
这样的条件不是每支军队都有。
除非大氏族,很难保证粮食供应充足。士兵想吃饱,多数还要自备口粮。
听对方的口气,新军不是这样。
非到战时就一日三餐,战时将会如何,难不成还有更多粮食?
甲士们面面相觑,全都感到不可思议。
发完最后一张木牌,下大夫召来几名吏目,命其下去准备。
多备热水,更换的麻衣,还有药汤。
吏目详细记下要求,各自下去安排。
营内有奴隶专门烧水,日夜不断。还有懂药理的药仆。伤药之外,药仆能配制多种特殊药丸,其中两三种融入水中用来洗澡。
沐?
听到下大夫的要求,甲士们面露不解。
他们被召集起来是为打仗,提前加入新军为彰显实力,也为壮自家声势。不想抵达半日全用来查验身份。以为查完就能搬入营房,结果还要被催着沐浴?
然。下大夫袖手点头,告知众人营内规矩,三日一沐,每日擦洗。
啥?!
甲士们以为自己听错,都想掏掏耳朵。
见到众人表情,下大夫就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一点不觉得奇怪。
新军建立之初,对郅玄定下的种种条例绝大多数人都不习惯。不提其他,三日一沐就令人匪夷所思。
军中都是糙汉子,又不是香喷喷的女娇娥,哪需要洗这么干净。
不料郅玄铁了心,要求新军严格执行条例,胆敢阳奉阴违必予以重罚。屡教不改上军棍,棍子打不服直接踢出去,十年内不许战场。
对以武立身的西原国人而言,这个处罚无异于掐住七寸。身为国人不能上战场,不只是个人,全家老小都抬不起头,甚至还会连累族中。
从国君麾下被踢出来,还是因为不守令,简直就是作大死。家中长辈知晓前因后果,抡起拐杖砸破头都是轻的。
严厉惩处数人,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军中风气焕然一新,再无人胆敢违令,全都老老实实按规章做事,刺头都给磨平。
想起当初的种种,下大夫颇有恍如隔世之感。看向对面新来的甲士,不由得视线火热。想起他们是客军,不能按常例处罚,又颇为惋惜,表情连续变化,令几百个汉子头皮发麻。
热水很快准备好,几百名甲士在营房除去甲胄,被带到专门用来沐浴的澡堂。
每人一个木盆,一条布巾,一盒澡豆。
澡堂建在中营,木制结构,乍一看和营房没什么区别。仔细观察会发现屋顶立有烟囱,屋墙上开有通风口,比木窗小许多,排列得密集整齐。
澡堂大门前,数名穿着麻衣的少年推来独轮车,从车上卸下匠人新箍的木盆。几趟来回,木盆就堆成小山。
等木盆全部送到,少年们又运来干净的布巾和澡豆,还有专门用来刷背的刷子。
来领!
少年们轻车熟路,将布巾和澡豆放进木盆,每五人配一只刷子,基本上一伍公用。
甲士们最初没动,似对眼前的情形很不理解。吏目出声提醒,才陆续上前领取。捧着有些沉的木盆,脑袋上全是问号。
分批,十人一间。
少年们分完东西,各自带人进入澡堂,按规矩进行安排。
从外边看澡堂十分寻常,走入室内才发现别有洞天。
屋舍全部打通,打磨光滑的圆木撑起屋顶。每两根圆木之间放一个巨大的木桶,桶内装满水,正不断冒着热气。
墙上有成排样子古怪的东西,像是倒悬的莲蓬。少年告诉甲士,那是木制的喷头。其上有木板,板上置有水槽。如今都已经注满。打开木制的机关,立即有水流洒下,令甲士们感到惊奇。
先在这里洗头刷背,再到大桶泡澡。少年同甲士们讲明用法,当着众人的面将核桃大的药丸放入木桶,每次三颗。
这些可以除虱。
甲士们又一次感到费解。
身上有虱子算事吗?没有才奇怪吧。
看到他们的表情,少年不由得撇了撇嘴。
他出身郅地,亲眼见证新城拔地而起,郅地人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郅玄的命令,他不会有任何迟疑,再不合理也会坚持执行。
君上说要除虱,自然有其道理。
现如今,郅地上下均以干净为荣。别说国人庶人,连奴隶身上都找不出几只虱子。
新军营内更是如此。
全军上下都在比赛,每五天一次严查。发现卫生状况不达标,该人所在的伍都要被连带惩罚。
这些人初来乍到,尚未体会到干净的好处。等他们习惯营内生活,就会意识到沐浴是一件大事,保持个人卫生是多么重要。
人都已经进来,甲士们再不情愿也不能退出去,只能按照少年的指点走到喷头下,解开发髻开始洗头。
热水冲下的刹那,不少人控制不住发出嘶声。最初是不习惯水温,渐渐地就感到舒服,站在喷头下竟有些舍不得走。还是少年催促,第一批甲士才不情愿地走开,给后来人让位。
洗干净就进桶。少年指着木桶,道,多泡一会。
木桶足够大,一次进五人仍绰绰有余。
泡进热水的一刹那,身上的毛孔都似张开,再用温热的布巾敷在脸上,让人舒服得几乎要睡过去。
目睹众人的反应,少年见怪不怪。
他就知道会这样。
水里还没放解乏的药材,等他们体会过,估计会和新军抢澡堂。
甲士合计八百人,分批进到澡堂再分批出来,前前后后用了一个多时辰。
出来的人领到一套新衣,还有一小撮用在头发里的药粉。他们带来的物资中没有布料也没有药材,这些全部来自营内,都是郅玄下令准备。
换上新衣,在头发上涂抹药粉,甲士们再次列队,全都神清气爽。
这个时候该去饭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