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页
收拾好了,田小苗就挎着书包回了学校。
校门口贴着春联,挂着红灯笼,很喜庆。
路过报刊栏,看到红彤彤的游园会海报,有灯展、游戏、猜谜等活动。
这是留校的师生组织的。寒假短,外地的同学大都没回家,一个是节省路费,另一个是怕浪费口粮。学校也做了安排,食堂、图书馆、阅览室正常开放。
田小苗回到寝室,空无一人。
都去参加游园会了?
田小苗不喜欢热闹,想去图书馆,就揣着手出了门。
图书馆里静悄悄的,稀稀拉拉地坐着几个人。
田小苗找了个位置坐下来。她觉得有点冷,就缩着脖子,揣着手。心说,不如在寝室里呆着,可以钻到被窝里,暖烘烘的。
过了一会儿,江黎明夹着书本进来了。
他穿着毛呢短大衣,竖着领子,带着一股寒气。
他环视一圈,看到田小苗,就坐在了桌子对面。
田小苗埋头看书。
不晓得过了多久,才抬起头来。她看到了江黎明,就客气地点点头。江黎明很用功,经常碰面,不是上大课,就是在图书馆。
江黎明也点点头。
他是系学生会的,工作很忙。可他发现田小苗很少参加课外活动,大多在图书馆里呆着,也泡起了图书馆。虽然很少说话,可不知不觉有了默契。
*
新学期开始了,紧张而又忙碌。
班里的同学都参加了社团,只有田小苗游离在外。功课太多,她实在是抽不出空来。韩文溪和林恪静来动员,她摆摆手。
林恪静急了,就说:“田小苗,你咋这么不积极啊?”
“喔,等下学期闲了再说。”
田小苗对社团活动兴趣不大,很难投入进去。况且,聚在一起难免会谈论时事,她可不想说漏了嘴。
田小苗独来独往,尽可能地低调着。
心说,大学四年,恐怕很难交到朋友了。
她不晓得自己为何这么淡定?就像看了《庄子》一下顿悟了。
一晃,过了十多天。
到了农历二月初六,田小苗迎来了十七岁生日。
她在家里提前过了,吃了一碗阳春面,是梅英同志亲手擀的,撒了一把香菜,绿茵茵的。
生日这天,就在校园里走了走。
寝室同学都是按阳历过生日,以为她是二月六号,她也没做解释,觉得安安静静地挺好。当然,她的生日有人记着,冬子寄来了一幅画,折叠成信签,夹在牛皮纸信封里。她没给同学看,小心地珍藏着。
想着冬子和梅子,田小苗心里暖暖的。
她一向淡定,唯有接触到儿时的朋友,才激动起来。
这天下午,田小苗照例去阶梯教室。
上西班牙语,人很多,坐得满满的。
田小苗在后排,撑着脑袋,记笔记。
这时,从后门进来了几位同志,穿着中山装,拿着记事本,像是来听课的。田小苗好奇地瞅瞅,觉得那位戴黑框眼镜的同志有点面熟。
她忍不住多看了两眼,这才认出了徐科长。
跟前几年相比,徐科长变化不大,一头乌发,留着三七分头,黑框眼镜一戴,看着很儒雅。
徐科长来做什么?难道有任务?
田小苗不敢乱动,就埋首听课。可眼角的余光,忍不住往那边溜一溜。
徐科长等人都在记笔记,全神贯注的样子。
可她这一溜,徐科长察觉到了,朝这边看过来。
田小苗赶紧扭过脸。
心说,自己变化很大,不会认出来的。
下课铃一响,那几位同志合上记事本,出了教室。
田小苗朝人家的背影望了望。心说,真是来学习的?可像徐科长那样的大忙人,不会无缘无故地做某件事情。
正如田小苗猜测的,徐立方是带着任务来的。
他陪着几位同志来选苗子,把相关的学籍档案都翻看了一遍,想再侧面了解一下,就进课堂观察。上面每年都来挑人,合适的人选会重点考察。这一回,系里推荐的都是积极分子,班干部,社团代表,政治上可靠,成绩也不错。
徐立方翻看着成绩单,一一核对。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了一个名字。
田小苗?
他记性很好,立马想到了十年前的那个小姑娘。
心说,不会这么巧吧?
徐立方把田小苗的成绩调出来,各科都很优秀。最令他惊讶的是,除了英语之外,田小苗同学又加选了四门外语,每一门都拿了优。
这是个语言天才,徐立方把成绩单给其他同志看。几位同志眼前一亮,赶紧调出了田小苗的档案。
“父亲是革命干部,母亲是工人,家庭出身很可靠……”
徐立方也看到了田建国和孙梅英的名字。
心说,果然是当年的那个小姑娘。那时就很聪明、很勇敢,长大了依然如此。
还有刚才暗里观察他的那个女同学,就是田小苗吧?虽然只是一瞥,可他目光敏锐,早就勾下了轮廓。跟照片一对比,正是同一个人。
徐立方征求系里同志的意见。
系里的同志说:“田小苗同学爱学习,但其他方面不太主动,喜欢独来独往的,不大爱说话,所以就没做推荐……”
--
校门口贴着春联,挂着红灯笼,很喜庆。
路过报刊栏,看到红彤彤的游园会海报,有灯展、游戏、猜谜等活动。
这是留校的师生组织的。寒假短,外地的同学大都没回家,一个是节省路费,另一个是怕浪费口粮。学校也做了安排,食堂、图书馆、阅览室正常开放。
田小苗回到寝室,空无一人。
都去参加游园会了?
田小苗不喜欢热闹,想去图书馆,就揣着手出了门。
图书馆里静悄悄的,稀稀拉拉地坐着几个人。
田小苗找了个位置坐下来。她觉得有点冷,就缩着脖子,揣着手。心说,不如在寝室里呆着,可以钻到被窝里,暖烘烘的。
过了一会儿,江黎明夹着书本进来了。
他穿着毛呢短大衣,竖着领子,带着一股寒气。
他环视一圈,看到田小苗,就坐在了桌子对面。
田小苗埋头看书。
不晓得过了多久,才抬起头来。她看到了江黎明,就客气地点点头。江黎明很用功,经常碰面,不是上大课,就是在图书馆。
江黎明也点点头。
他是系学生会的,工作很忙。可他发现田小苗很少参加课外活动,大多在图书馆里呆着,也泡起了图书馆。虽然很少说话,可不知不觉有了默契。
*
新学期开始了,紧张而又忙碌。
班里的同学都参加了社团,只有田小苗游离在外。功课太多,她实在是抽不出空来。韩文溪和林恪静来动员,她摆摆手。
林恪静急了,就说:“田小苗,你咋这么不积极啊?”
“喔,等下学期闲了再说。”
田小苗对社团活动兴趣不大,很难投入进去。况且,聚在一起难免会谈论时事,她可不想说漏了嘴。
田小苗独来独往,尽可能地低调着。
心说,大学四年,恐怕很难交到朋友了。
她不晓得自己为何这么淡定?就像看了《庄子》一下顿悟了。
一晃,过了十多天。
到了农历二月初六,田小苗迎来了十七岁生日。
她在家里提前过了,吃了一碗阳春面,是梅英同志亲手擀的,撒了一把香菜,绿茵茵的。
生日这天,就在校园里走了走。
寝室同学都是按阳历过生日,以为她是二月六号,她也没做解释,觉得安安静静地挺好。当然,她的生日有人记着,冬子寄来了一幅画,折叠成信签,夹在牛皮纸信封里。她没给同学看,小心地珍藏着。
想着冬子和梅子,田小苗心里暖暖的。
她一向淡定,唯有接触到儿时的朋友,才激动起来。
这天下午,田小苗照例去阶梯教室。
上西班牙语,人很多,坐得满满的。
田小苗在后排,撑着脑袋,记笔记。
这时,从后门进来了几位同志,穿着中山装,拿着记事本,像是来听课的。田小苗好奇地瞅瞅,觉得那位戴黑框眼镜的同志有点面熟。
她忍不住多看了两眼,这才认出了徐科长。
跟前几年相比,徐科长变化不大,一头乌发,留着三七分头,黑框眼镜一戴,看着很儒雅。
徐科长来做什么?难道有任务?
田小苗不敢乱动,就埋首听课。可眼角的余光,忍不住往那边溜一溜。
徐科长等人都在记笔记,全神贯注的样子。
可她这一溜,徐科长察觉到了,朝这边看过来。
田小苗赶紧扭过脸。
心说,自己变化很大,不会认出来的。
下课铃一响,那几位同志合上记事本,出了教室。
田小苗朝人家的背影望了望。心说,真是来学习的?可像徐科长那样的大忙人,不会无缘无故地做某件事情。
正如田小苗猜测的,徐立方是带着任务来的。
他陪着几位同志来选苗子,把相关的学籍档案都翻看了一遍,想再侧面了解一下,就进课堂观察。上面每年都来挑人,合适的人选会重点考察。这一回,系里推荐的都是积极分子,班干部,社团代表,政治上可靠,成绩也不错。
徐立方翻看着成绩单,一一核对。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了一个名字。
田小苗?
他记性很好,立马想到了十年前的那个小姑娘。
心说,不会这么巧吧?
徐立方把田小苗的成绩调出来,各科都很优秀。最令他惊讶的是,除了英语之外,田小苗同学又加选了四门外语,每一门都拿了优。
这是个语言天才,徐立方把成绩单给其他同志看。几位同志眼前一亮,赶紧调出了田小苗的档案。
“父亲是革命干部,母亲是工人,家庭出身很可靠……”
徐立方也看到了田建国和孙梅英的名字。
心说,果然是当年的那个小姑娘。那时就很聪明、很勇敢,长大了依然如此。
还有刚才暗里观察他的那个女同学,就是田小苗吧?虽然只是一瞥,可他目光敏锐,早就勾下了轮廓。跟照片一对比,正是同一个人。
徐立方征求系里同志的意见。
系里的同志说:“田小苗同学爱学习,但其他方面不太主动,喜欢独来独往的,不大爱说话,所以就没做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