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静州心底划过一片问号:二姐姐?萧二娘?
不怪覃静州有这等疑惑,因为在小说剧情里据说夫妻恩爱的二女儿是病死的,恋爱脑皇后听说亲妹妹病亡只叹了一声“情深不寿”,难过了半天,就回过神来继续跟祁贵妃你死我活,有你没我。
原主在原配去世后没有再娶,他三儿三女,分开排行:三个女儿和嫡长子都是原配所生。
原主的嫡长女就是小说里的恶毒反派萧皇后,二女儿萧二娘嫁给了原主昔日部下安泰侯的嫡长子,小女儿萧三娘……就是眼前这个小哭包了。
至于原主的嫡长子因为意外致残,趁着父亲不在家,他干脆离开京中承恩公府搬到郊外庄子居住,和原主所在之处刚好一个东北一个西南,中间还夹着个偌大的京城,又身有残疾,没能第一时间赶来倒还罢了——只是嫡长子这心情郁郁就逃避现实的模样,只能说跟原主不愧是亲父子。
剩下两个儿子,也就是刚才在灵前争斗,被掀棺而起的覃静州吩咐各打十板子的那两个憨憨,俱是庶出。
嫡长女嫡长子和两个庶子,叉烧无疑。
覃静州相信眼前小哭包的话:萧二娘如果真受了委屈,也只有萧三娘会为姐姐告状求公道。
于是他揉了揉小姑娘脑袋上的小揪揪,“我知道了。咱们先回府。”
车厢里父女俩这番对话,悉数落在了赶车和随行的管事侍卫耳朵里。
虽然公爷离家修道多年,但他们依旧忠心,得到公爷去世的消息五内俱焚,匆匆赶到后果然发现事有蹊跷,但管事与亲卫队长还没怎么样,两位公子就为了家产而当场掐了起来。
根据公爷刚刚所说,本就心乱如麻的他们不禁心中一寒:两位公子别是有意拖延时间吧……转念一想,公爷神清目明,可见之前“公爷服食丹药把自己吃傻了”全是一派胡言!两位公子如今就在后面马车上,回府后公爷自有论断。
公爷就是定海神针!
从郊外道观回到京城承恩公府一共花了将近两个时辰,考虑到公爷的身体,管事也不敢让马车走得太快。
覃静州正好趁机好好熟悉一下这副糟烂的身体,但对后面马车上那俩叉烧而言就是痛苦的折磨——他俩挨了十板子,只做了粗略的包扎,连药都没上。
因为承恩公死讯来得突然,在大公子又不在家,曾是承恩公亲兵的大管家当机立断,派二管家带着一众侍卫护着二位公子和三姑娘去道观,另派心腹去给大公子传消息,横竖就是不见尸首不肯发丧。
在日落之前,终于等回来数年未见的国公爷,五十出头的大管事在心里自己谨慎得十分对路,面上已然老泪纵横,差点哭倒在地。
覃静州走下马车,拉起大管事,“做得好。府里没生乱子,多亏了你。”
大管家听了这话更是哽咽难言。
覃静州把原主些许记忆碎片和小说剧情对应:靖王的乱军已成气候,萧皇后眼里依旧只有皇帝,不惜代价和祁贵妃争宠,为此消耗了国公府许多人脉和家底,原主和原主长子又不问世事大有任由皇后折腾之意,大管家纵有才能也是独木难支,备受煎熬。
所以他赞许了大管家一句,大管家便如释重负,满是解脱后的庆幸。
覃静州等大管家平复下来,他一指让侍卫抬下来的两个庶子,“关起来,别饿死。”又对一身素衣的三娘道,“咱们都去梳洗换身衣裳,吃点东西垫一垫。一会儿我带你去安泰侯府,看看你姐姐。”
安泰侯府正是萧二娘的婆家。
在原主的记忆里,安泰侯本事有限,是个嘴甜的墙头草。别看安泰侯看似以军功封侯,除了有限几个跟他臭味相投的纨绔,军中靠着真本事爬上来的一众将军没人服他。
原主自己也不甚看得上安泰侯,但因为安泰侯央求,还是抹不过面子,把二女儿嫁给了安泰侯的大儿子。
原主确实吃药吃傻了,覃静州也懒得评价原主这番作为。
他翻了翻原剧情,发现了这么点细节:祁贵妃生子前后安泰侯夫人都献上了厚礼,祁贵妃出了月子,也特地召见过安泰侯夫人。
他据此判断安泰侯府应该倒向了贵妃娘家祁家,害死萧二娘只怕就是投名状。
行,就是你了。
覃静州顶着原主的壳子和身份从京郊道观返回,正需要一个好好展示自己手段树立新形象的机会:安泰侯府于情于理都是非常符合他要求的软柿子。
打定主意,覃静州拍拍萧三娘的肩膀,根据记忆模仿原主没傻之前的口气道,“爹爹不会看着你们受委屈。”
萧三娘听了这话眼睛一亮,拼命点头,“嗯!”
国公爷真回来了!
大管家又想抹泪,忽然觉得那起子小人算计国公爷,激怒国公爷未必是坏事。
覃静州梳洗过后好好吃了顿饭,叫上三娘,带上亲卫,特地嘱咐他们带上一把偃月刀,浩浩荡荡地直奔安泰侯府而去。
安泰侯本事确实不大,但野心不小,消息也算灵通,他几乎是在承恩公父女一起回府的同时得知承恩公安然无恙的。
但那个时候他可想不到承恩公扭头就要找上门来!
自己儿子做了什么他当然心里有数,安泰侯怒骂了一声“不肖子”,想抬脚再踹跪在地上的大儿子,却被老妻死死拉住。
--
不怪覃静州有这等疑惑,因为在小说剧情里据说夫妻恩爱的二女儿是病死的,恋爱脑皇后听说亲妹妹病亡只叹了一声“情深不寿”,难过了半天,就回过神来继续跟祁贵妃你死我活,有你没我。
原主在原配去世后没有再娶,他三儿三女,分开排行:三个女儿和嫡长子都是原配所生。
原主的嫡长女就是小说里的恶毒反派萧皇后,二女儿萧二娘嫁给了原主昔日部下安泰侯的嫡长子,小女儿萧三娘……就是眼前这个小哭包了。
至于原主的嫡长子因为意外致残,趁着父亲不在家,他干脆离开京中承恩公府搬到郊外庄子居住,和原主所在之处刚好一个东北一个西南,中间还夹着个偌大的京城,又身有残疾,没能第一时间赶来倒还罢了——只是嫡长子这心情郁郁就逃避现实的模样,只能说跟原主不愧是亲父子。
剩下两个儿子,也就是刚才在灵前争斗,被掀棺而起的覃静州吩咐各打十板子的那两个憨憨,俱是庶出。
嫡长女嫡长子和两个庶子,叉烧无疑。
覃静州相信眼前小哭包的话:萧二娘如果真受了委屈,也只有萧三娘会为姐姐告状求公道。
于是他揉了揉小姑娘脑袋上的小揪揪,“我知道了。咱们先回府。”
车厢里父女俩这番对话,悉数落在了赶车和随行的管事侍卫耳朵里。
虽然公爷离家修道多年,但他们依旧忠心,得到公爷去世的消息五内俱焚,匆匆赶到后果然发现事有蹊跷,但管事与亲卫队长还没怎么样,两位公子就为了家产而当场掐了起来。
根据公爷刚刚所说,本就心乱如麻的他们不禁心中一寒:两位公子别是有意拖延时间吧……转念一想,公爷神清目明,可见之前“公爷服食丹药把自己吃傻了”全是一派胡言!两位公子如今就在后面马车上,回府后公爷自有论断。
公爷就是定海神针!
从郊外道观回到京城承恩公府一共花了将近两个时辰,考虑到公爷的身体,管事也不敢让马车走得太快。
覃静州正好趁机好好熟悉一下这副糟烂的身体,但对后面马车上那俩叉烧而言就是痛苦的折磨——他俩挨了十板子,只做了粗略的包扎,连药都没上。
因为承恩公死讯来得突然,在大公子又不在家,曾是承恩公亲兵的大管家当机立断,派二管家带着一众侍卫护着二位公子和三姑娘去道观,另派心腹去给大公子传消息,横竖就是不见尸首不肯发丧。
在日落之前,终于等回来数年未见的国公爷,五十出头的大管事在心里自己谨慎得十分对路,面上已然老泪纵横,差点哭倒在地。
覃静州走下马车,拉起大管事,“做得好。府里没生乱子,多亏了你。”
大管家听了这话更是哽咽难言。
覃静州把原主些许记忆碎片和小说剧情对应:靖王的乱军已成气候,萧皇后眼里依旧只有皇帝,不惜代价和祁贵妃争宠,为此消耗了国公府许多人脉和家底,原主和原主长子又不问世事大有任由皇后折腾之意,大管家纵有才能也是独木难支,备受煎熬。
所以他赞许了大管家一句,大管家便如释重负,满是解脱后的庆幸。
覃静州等大管家平复下来,他一指让侍卫抬下来的两个庶子,“关起来,别饿死。”又对一身素衣的三娘道,“咱们都去梳洗换身衣裳,吃点东西垫一垫。一会儿我带你去安泰侯府,看看你姐姐。”
安泰侯府正是萧二娘的婆家。
在原主的记忆里,安泰侯本事有限,是个嘴甜的墙头草。别看安泰侯看似以军功封侯,除了有限几个跟他臭味相投的纨绔,军中靠着真本事爬上来的一众将军没人服他。
原主自己也不甚看得上安泰侯,但因为安泰侯央求,还是抹不过面子,把二女儿嫁给了安泰侯的大儿子。
原主确实吃药吃傻了,覃静州也懒得评价原主这番作为。
他翻了翻原剧情,发现了这么点细节:祁贵妃生子前后安泰侯夫人都献上了厚礼,祁贵妃出了月子,也特地召见过安泰侯夫人。
他据此判断安泰侯府应该倒向了贵妃娘家祁家,害死萧二娘只怕就是投名状。
行,就是你了。
覃静州顶着原主的壳子和身份从京郊道观返回,正需要一个好好展示自己手段树立新形象的机会:安泰侯府于情于理都是非常符合他要求的软柿子。
打定主意,覃静州拍拍萧三娘的肩膀,根据记忆模仿原主没傻之前的口气道,“爹爹不会看着你们受委屈。”
萧三娘听了这话眼睛一亮,拼命点头,“嗯!”
国公爷真回来了!
大管家又想抹泪,忽然觉得那起子小人算计国公爷,激怒国公爷未必是坏事。
覃静州梳洗过后好好吃了顿饭,叫上三娘,带上亲卫,特地嘱咐他们带上一把偃月刀,浩浩荡荡地直奔安泰侯府而去。
安泰侯本事确实不大,但野心不小,消息也算灵通,他几乎是在承恩公父女一起回府的同时得知承恩公安然无恙的。
但那个时候他可想不到承恩公扭头就要找上门来!
自己儿子做了什么他当然心里有数,安泰侯怒骂了一声“不肖子”,想抬脚再踹跪在地上的大儿子,却被老妻死死拉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