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页
他身后站着的是太皇太后皇太后以及摄政王爷,所以这些大臣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沈哲一目十行地看完了折子。
并没有感到惊讶。
因为在此之前摄政王已经与他通过气了。
可以这样讲,他和摄政王都在等着镜山王将这个折子递上来。
看完折子之后的沈哲,又让镜山王上前禀奏。
镜山王就将自己的想法再次的复述一遍。
这些大臣们惊呆了。
真的没有想到,历来一毛不拔的镜山王,今天是要大出血。
为什么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
真是太让人奇怪了。
可不得不说,镜山王的提议让户部尚书沈知寒心头暗喜。
镜山王成了散财童子了。
十年的盈利收入。
有多少呢?
沈知寒觉得他都算不出来了。
但是肯定会将国库给装满了。
所以沈知寒现在考虑的事儿是,要不要将国库的大库房马上开始扩建呢?
而镜山王又将自己赌坊和青楼整治情况,与沈哲汇报了一遍。
基本是与摄政王沈栖暗示的差不多。
然后镜山王又说拿出一笔银子,建立大作坊,安排整治之后没有生计维持的伙计。
自然也包括那些青楼女子。
能回家的青楼女子给她们安置银子,不能回家的都让她们到绣坊里,会给她们建统一的住宅,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自力更生总是会越过越好的。
朝中所有的大臣对镜山王的提议很受触动。
真的没有想到镜山王竟然考虑的这么周到。
是要散尽家财也要做一件大好事吗?
接下来就顺理成章了。
摄政王沈栖提议,在此基础上倒不如成立一个农工司。
此司涵盖的项目要多一些。
比如种棉花种蚕,从种植收获到后续加工售卖,都可以归到这个部门。
也会试探性的成立一个种植药材的地方。
当然了,前提是种植药材的地方不能占用耕地。
摄政王沈栖的这个决定,得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同意。
这些大臣都同意了,沈哲觉得很好,也一锤定音。
随后朝廷颁布了一项法令。
凡南梁国在职官员,无论品阶,但凡有出入赌坊青楼者,革去功名,永不录用。
这可是一个很严厉的规定了。
其实在最早也有这方面的规定。
不过执行力度不大,那一条规定形同虚设。
但这一次所有官员都看出了朝廷的决心。
因为总有那些什么都不怕以身试法的人。
所以真的就被革去了功名,并且昭告天下永不录用。
也就是说,哪怕你是个状元郎,但是你犯了上面的条例,也会将你的功名一撸到底。
你就会变成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这对于一个有功名在身的官员来讲,那已经是非常严重的惩罚了,甚至是比杀了他们都要严重。
读书人历来注重名声,这个惩罚不但让他们失去一切,最重要的还是没了脸面。
这以后就算夹起尾巴做人都不成的。
所以在目前这个严厉的阶段,还真就没有官员再敢以身试法去了。
就算是镜山王整治了自己的产业,可也不得不说,南梁国大部分的赌坊和青楼依然是他家开的。
所以有没有官员到那里去,他是第一个知道消息的。
举报起来毫不手软。
当然了,这里不得不说一下,镜山王其实也是被逼的,他哪里知道朝廷的信息那么及时。
就好像有一张无形的网笼罩在南梁国的上空,他们所有人都是网中之鱼。
不能说一举一动都被人看在眼里,但也差不多了。
就连他都不知道,在他的赌坊青楼里,哪一个人是朝廷的眼线。
在被警告了两次之后,现在已经担任农工司大司官的镜山王,再也不会存侥幸心理。
本来在他心里,是真的没有将这项规定当回事儿。
倒并不是为了赚官员这几个银子,就说这男人当了官之后,没有谁会守着原配妻子过一辈子,后院的女人也不会只有一个。
就连他自己都记不清后院有过多少女人。
反正挺多,有的睡了一次转过头他就忘了。
可现在是真的不成了。
第357章 天上掉馅饼
没有这些官员,他的生意的确受了影响,但他没有在意,毕竟看朝廷的形势,虽然说不能让他的赌坊和青楼彻底消失,但肯定会被摄政王划分在一个允许的范围之内。
所以他对于新官职真的是非常上心,有的时候甚至不惜自掏腰包。
他的确有银子,这么折腾,那府里的钱财也不过是一少部分而已。
但他却又名利双收了。
不靠着免死金牌,他镜山王在朝堂之上,腰板也站得溜直。
所以镜山王现在的心情很是微妙。
南梁国现在前所未有的朝纲清明。
就算是夏云桐也能感受到。
今年虽然有的地方受了灾,但整体来讲是一个丰收年。
尤其是玉米马铃薯已经在小范围的区域开始推广。
比如江北一带,现在基本上按照朝廷的规划,种了这两种新型的作物。
--
沈哲一目十行地看完了折子。
并没有感到惊讶。
因为在此之前摄政王已经与他通过气了。
可以这样讲,他和摄政王都在等着镜山王将这个折子递上来。
看完折子之后的沈哲,又让镜山王上前禀奏。
镜山王就将自己的想法再次的复述一遍。
这些大臣们惊呆了。
真的没有想到,历来一毛不拔的镜山王,今天是要大出血。
为什么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
真是太让人奇怪了。
可不得不说,镜山王的提议让户部尚书沈知寒心头暗喜。
镜山王成了散财童子了。
十年的盈利收入。
有多少呢?
沈知寒觉得他都算不出来了。
但是肯定会将国库给装满了。
所以沈知寒现在考虑的事儿是,要不要将国库的大库房马上开始扩建呢?
而镜山王又将自己赌坊和青楼整治情况,与沈哲汇报了一遍。
基本是与摄政王沈栖暗示的差不多。
然后镜山王又说拿出一笔银子,建立大作坊,安排整治之后没有生计维持的伙计。
自然也包括那些青楼女子。
能回家的青楼女子给她们安置银子,不能回家的都让她们到绣坊里,会给她们建统一的住宅,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自力更生总是会越过越好的。
朝中所有的大臣对镜山王的提议很受触动。
真的没有想到镜山王竟然考虑的这么周到。
是要散尽家财也要做一件大好事吗?
接下来就顺理成章了。
摄政王沈栖提议,在此基础上倒不如成立一个农工司。
此司涵盖的项目要多一些。
比如种棉花种蚕,从种植收获到后续加工售卖,都可以归到这个部门。
也会试探性的成立一个种植药材的地方。
当然了,前提是种植药材的地方不能占用耕地。
摄政王沈栖的这个决定,得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同意。
这些大臣都同意了,沈哲觉得很好,也一锤定音。
随后朝廷颁布了一项法令。
凡南梁国在职官员,无论品阶,但凡有出入赌坊青楼者,革去功名,永不录用。
这可是一个很严厉的规定了。
其实在最早也有这方面的规定。
不过执行力度不大,那一条规定形同虚设。
但这一次所有官员都看出了朝廷的决心。
因为总有那些什么都不怕以身试法的人。
所以真的就被革去了功名,并且昭告天下永不录用。
也就是说,哪怕你是个状元郎,但是你犯了上面的条例,也会将你的功名一撸到底。
你就会变成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这对于一个有功名在身的官员来讲,那已经是非常严重的惩罚了,甚至是比杀了他们都要严重。
读书人历来注重名声,这个惩罚不但让他们失去一切,最重要的还是没了脸面。
这以后就算夹起尾巴做人都不成的。
所以在目前这个严厉的阶段,还真就没有官员再敢以身试法去了。
就算是镜山王整治了自己的产业,可也不得不说,南梁国大部分的赌坊和青楼依然是他家开的。
所以有没有官员到那里去,他是第一个知道消息的。
举报起来毫不手软。
当然了,这里不得不说一下,镜山王其实也是被逼的,他哪里知道朝廷的信息那么及时。
就好像有一张无形的网笼罩在南梁国的上空,他们所有人都是网中之鱼。
不能说一举一动都被人看在眼里,但也差不多了。
就连他都不知道,在他的赌坊青楼里,哪一个人是朝廷的眼线。
在被警告了两次之后,现在已经担任农工司大司官的镜山王,再也不会存侥幸心理。
本来在他心里,是真的没有将这项规定当回事儿。
倒并不是为了赚官员这几个银子,就说这男人当了官之后,没有谁会守着原配妻子过一辈子,后院的女人也不会只有一个。
就连他自己都记不清后院有过多少女人。
反正挺多,有的睡了一次转过头他就忘了。
可现在是真的不成了。
第357章 天上掉馅饼
没有这些官员,他的生意的确受了影响,但他没有在意,毕竟看朝廷的形势,虽然说不能让他的赌坊和青楼彻底消失,但肯定会被摄政王划分在一个允许的范围之内。
所以他对于新官职真的是非常上心,有的时候甚至不惜自掏腰包。
他的确有银子,这么折腾,那府里的钱财也不过是一少部分而已。
但他却又名利双收了。
不靠着免死金牌,他镜山王在朝堂之上,腰板也站得溜直。
所以镜山王现在的心情很是微妙。
南梁国现在前所未有的朝纲清明。
就算是夏云桐也能感受到。
今年虽然有的地方受了灾,但整体来讲是一个丰收年。
尤其是玉米马铃薯已经在小范围的区域开始推广。
比如江北一带,现在基本上按照朝廷的规划,种了这两种新型的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