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页
其实当今为什么会将王夫人留在宫里这么久.原因很简单。
他忘了。
自打那日将元春吓得小产后,因当时还没彻底想好要怎么将宝玉这个朱三太子利益最大化,又不想节外生枝,便叫人留下王夫人,关闭凤藻宫,封锁一切对外的消息。
等想好怎么榨干宝玉这位朱三太子最后一滴血后,当今便叫人去荣国府传旨了。再之后,当今因着这事那事,就直接将凤藻宫和王夫人抛到了脑后,哪怕带着人去承德,去草愿都没想到这一茬。
一直到当今接待了宝玉,用一种比对待自己儿子还要和蔼态度‘闲聊’的时候,宝玉问起元春和王夫人时,当今才猛的想到。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此时凤姐儿听了小红的话,也认同的点头。她一开始想的也是应该是元春怀孕了,密而不宣这才留了王夫人在宫里陪伴。可既便如此,也应该派个心腹宫人回来告诉老太太一声。
难道是元春也觉得荣国府到处漏风,守不住秘密,所以才死守着不叫人知道?准备等肚子大起来了,或是圣驾回京了再公布出来?
凤姐儿觉得,她能这么想,人老成精的老太太必然也是这么想的。
想到这里,凤姐儿再看一眼说完了今天三国演义内容的说书先生一眼,笑得妩媚又张扬。
要不就来个‘混水摸鱼’?
这么想的凤姐儿看一眼小红,对她招了招手,小红连忙走过来,侧耳叫凤姐儿吩咐。
凤姐儿小声在小红耳边嘀咕了几句,然后呆滞了一会儿,这才僵硬的对凤姐儿点头出去办事不提。
这世上怕是再没有什么事是她们二.奶奶不敢干的了。
过了几日,凤姐儿坐上马车去了城里一处僻静巷子,马车行至巷里一户人家门口停下来后,小红上前去敲门,等门开了,凤姐儿才从马车里下来。
凤姐儿戴着帷帽,进了院子才摘下来。
院子里只有两个人,一老一少的两个男人。
不过老人面白无须,少年苍白气虚。
这二人就是凤姐儿叫小红找人。
一个是前两年才从宫里退下来的老太监,一个是净了身后并因为没钱打点而无法进宫侍候的无根少年。
凤姐儿叫人将这少年送到这老太监这里□□了一回,今日是来验收成果的。
那少年很是聪慧,虽然学习的时间短,但宫里的规矩,太监说话的拿腔做调都学了七七八八,乍看之下还是能唬弄人的。
确实不错。
给了那老太监一笔银子,凤姐儿又请那老太监帮着调.教几个人。
要老实听话,人还本分的。除此之外,凤姐儿还准备再找个会功夫的,教那几个人一些拳脚功夫。
无论留给巧姐儿姑侄,是看家护院还是旁的,也尽够了。
来去不过一个时辰左右,凤姐儿就带着那少年离开去了另一处院子。
在那个院子里,凤姐儿让人给这少年换上一套宫中小太监的服饰和她让人仿的宫中腰牌。
之后将她准备的话教给这少年,然后再一遍遍的调整少年说话的神态和语气,以及遇到什么问题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回答。
又过了三两天,天刚擦黑,一个披着带帽斗篷的人出现在了荣国府门前,在贾家看门小厮还未撵人的时候,那人语速飞快的对小厮说道:“我从宫里出来,要见你们家老太太。”
说这话时,那人还似怕人发现一般的,做出左右转头的姿态来。
贾家小厮先听这话,再看这人动作,瞬间意会的压低声音,引着那人进了府。
然后对着管事耳语一翻,那管事吸了口气后一边打发人先行一步去二门那边往里通报,一边引着人往二门走。
一个用走的,一个用跑的,那人刚到二门就有人替换外院管事,引着那人继续朝里走。
一路不曾停歇的到了荣庆堂,也不用旁人通报就被引进了荣庆堂的正房花厅处。
一进花厅,那人便摘下了斗篷帽子,将头上和身上的穿戴半遮半露给最上首的贾母看。
这人不是旁人,就是凤姐儿之前教导过的那位。
“您可是荣国府的老太君?贤德妃娘娘的祖母?”
贾母闻言点头,又问面前太监打扮的少年是谁?“不知公公是?”
小太监见贾母问,却没直接回答贾母,而是看了一眼左右。
贾母房中不少侍候的丫头媳妇,见小太监这副样子,她们便都心领神会的看向贾母。贾母也没多犹豫,挥了挥手,立时一屋子的丫头下人,除了鸳鸯外,都退了出去。
等人都退出去了,小太监才回了贾母刚刚那个问题:“杂家姓吕,在御膳房当差。抱琴姑姑叫杂家来给府上捎个口信。”
贾母早就猜到来人可能是元春她们娘们派出来传消息的,可是听到这话后,还是激动的坐直了身子。双眼炯炯的看向地中央站着的小太监,语气里带着明显的紧张和激动,“公公请讲。”
说完似又想到了什么,连忙叫鸳鸯搬个鼓凳过来,又送茶水点心。
“老太太不必客气,杂家说完就走。”打断贾母的话后,就将来意说了,“贤德妃娘娘有孕了,娘娘说要等胎儿坐稳了,圣驾回京后再挑时机公布出去。怕走漏了消息,如今知道的不过区区几人。娘娘孕相不好,府上二太太被留在宫里照顾娘娘了。知道老太太一定担忧宫里的情况,娘娘便叫抱琴姑姑找了杂家来府上,是因着宫里没人知道杂家是娘娘的人,来府上不容易引人注意。”
--
他忘了。
自打那日将元春吓得小产后,因当时还没彻底想好要怎么将宝玉这个朱三太子利益最大化,又不想节外生枝,便叫人留下王夫人,关闭凤藻宫,封锁一切对外的消息。
等想好怎么榨干宝玉这位朱三太子最后一滴血后,当今便叫人去荣国府传旨了。再之后,当今因着这事那事,就直接将凤藻宫和王夫人抛到了脑后,哪怕带着人去承德,去草愿都没想到这一茬。
一直到当今接待了宝玉,用一种比对待自己儿子还要和蔼态度‘闲聊’的时候,宝玉问起元春和王夫人时,当今才猛的想到。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此时凤姐儿听了小红的话,也认同的点头。她一开始想的也是应该是元春怀孕了,密而不宣这才留了王夫人在宫里陪伴。可既便如此,也应该派个心腹宫人回来告诉老太太一声。
难道是元春也觉得荣国府到处漏风,守不住秘密,所以才死守着不叫人知道?准备等肚子大起来了,或是圣驾回京了再公布出来?
凤姐儿觉得,她能这么想,人老成精的老太太必然也是这么想的。
想到这里,凤姐儿再看一眼说完了今天三国演义内容的说书先生一眼,笑得妩媚又张扬。
要不就来个‘混水摸鱼’?
这么想的凤姐儿看一眼小红,对她招了招手,小红连忙走过来,侧耳叫凤姐儿吩咐。
凤姐儿小声在小红耳边嘀咕了几句,然后呆滞了一会儿,这才僵硬的对凤姐儿点头出去办事不提。
这世上怕是再没有什么事是她们二.奶奶不敢干的了。
过了几日,凤姐儿坐上马车去了城里一处僻静巷子,马车行至巷里一户人家门口停下来后,小红上前去敲门,等门开了,凤姐儿才从马车里下来。
凤姐儿戴着帷帽,进了院子才摘下来。
院子里只有两个人,一老一少的两个男人。
不过老人面白无须,少年苍白气虚。
这二人就是凤姐儿叫小红找人。
一个是前两年才从宫里退下来的老太监,一个是净了身后并因为没钱打点而无法进宫侍候的无根少年。
凤姐儿叫人将这少年送到这老太监这里□□了一回,今日是来验收成果的。
那少年很是聪慧,虽然学习的时间短,但宫里的规矩,太监说话的拿腔做调都学了七七八八,乍看之下还是能唬弄人的。
确实不错。
给了那老太监一笔银子,凤姐儿又请那老太监帮着调.教几个人。
要老实听话,人还本分的。除此之外,凤姐儿还准备再找个会功夫的,教那几个人一些拳脚功夫。
无论留给巧姐儿姑侄,是看家护院还是旁的,也尽够了。
来去不过一个时辰左右,凤姐儿就带着那少年离开去了另一处院子。
在那个院子里,凤姐儿让人给这少年换上一套宫中小太监的服饰和她让人仿的宫中腰牌。
之后将她准备的话教给这少年,然后再一遍遍的调整少年说话的神态和语气,以及遇到什么问题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回答。
又过了三两天,天刚擦黑,一个披着带帽斗篷的人出现在了荣国府门前,在贾家看门小厮还未撵人的时候,那人语速飞快的对小厮说道:“我从宫里出来,要见你们家老太太。”
说这话时,那人还似怕人发现一般的,做出左右转头的姿态来。
贾家小厮先听这话,再看这人动作,瞬间意会的压低声音,引着那人进了府。
然后对着管事耳语一翻,那管事吸了口气后一边打发人先行一步去二门那边往里通报,一边引着人往二门走。
一个用走的,一个用跑的,那人刚到二门就有人替换外院管事,引着那人继续朝里走。
一路不曾停歇的到了荣庆堂,也不用旁人通报就被引进了荣庆堂的正房花厅处。
一进花厅,那人便摘下了斗篷帽子,将头上和身上的穿戴半遮半露给最上首的贾母看。
这人不是旁人,就是凤姐儿之前教导过的那位。
“您可是荣国府的老太君?贤德妃娘娘的祖母?”
贾母闻言点头,又问面前太监打扮的少年是谁?“不知公公是?”
小太监见贾母问,却没直接回答贾母,而是看了一眼左右。
贾母房中不少侍候的丫头媳妇,见小太监这副样子,她们便都心领神会的看向贾母。贾母也没多犹豫,挥了挥手,立时一屋子的丫头下人,除了鸳鸯外,都退了出去。
等人都退出去了,小太监才回了贾母刚刚那个问题:“杂家姓吕,在御膳房当差。抱琴姑姑叫杂家来给府上捎个口信。”
贾母早就猜到来人可能是元春她们娘们派出来传消息的,可是听到这话后,还是激动的坐直了身子。双眼炯炯的看向地中央站着的小太监,语气里带着明显的紧张和激动,“公公请讲。”
说完似又想到了什么,连忙叫鸳鸯搬个鼓凳过来,又送茶水点心。
“老太太不必客气,杂家说完就走。”打断贾母的话后,就将来意说了,“贤德妃娘娘有孕了,娘娘说要等胎儿坐稳了,圣驾回京后再挑时机公布出去。怕走漏了消息,如今知道的不过区区几人。娘娘孕相不好,府上二太太被留在宫里照顾娘娘了。知道老太太一定担忧宫里的情况,娘娘便叫抱琴姑姑找了杂家来府上,是因着宫里没人知道杂家是娘娘的人,来府上不容易引人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