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年,黎觉予也有点想念歌剧舞台了。
她甚至有点怨恨金手指,为什么要让唯一快乐的幻境成为真实,成为她的负担。
“好,一起去看看吧。”
第164章 终归上海(27) 走红上海
好莱坞编剧、闹剧全都告一段路。
妆沙龙的第一天营业。
赚得盆满钵满。
在好莱坞女星克拉拉、权贵代表傅太太李太太、安托瓦内特之流、好莱坞百老汇向往者, 这些有名有姓的人陆陆续续登场后,几乎半个上海的大报都来了。
在店内简单拍照和采访后,拥有抽大烟习惯的要闻编辑们,便聚集到望平街左近的烟馆“聚众吸烟”, 等着报馆工役们将电稿, 或者新闻小样带过来。
“你们家写什么?”申报问大众报。
大众报要闻编辑回答:“夸张的很!”随手将自家小样递过去。
众人凑过来一看, 好家伙, 描述得竟比上海土生土长的富家小姐还要夸张。
[不住有领事馆黑色车辆进入,亦有不少外国友人, 其中有一好莱坞女星克拉拉。沙龙中间摆了一张大桌子,上头摆满帝王厨子的杰作,冷菜、点心、甚至还有鱼子酱。大厅周围摆满沙发, 没排好号化妆的女客们或坐或立,随意交谈,想要吃点心就自己动手,十分自由。]
坐在角落的中国画报的编辑狠狠吸一口,吐出呛鼻白烟:“你这个还算好。”
“我们这边要结合黎觉予是百老汇女明星的身份写,那才叫一个灵啊。”
他这样说,摆明就想吸引编辑烟民们过来看, 所以大家改变方向,凑到角落来。
[百老汇女明星玛丽,歌剧彩妆沙龙文豪样样不落, 旁人酷爱西洋时髦之流, 都是往外掏腰包;玛丽喜爱, 却是让人自愿送钱上门…]
…“也还行吧!”虽然“歌剧彩妆沙龙文豪样样不落”的说法有些离谱,但的确是实事啊。”
整个烟馆都在讨论黎觉予的事情,只有年龄尚浅的《民国日报》, 邵主编,一言不发。
《民国日报》没有新闻来源,就连沙龙开业也没收到邀请,挤不进去。
邵主编没办法了。现在黎觉予可是上海财富密码,没有她的新闻当日报纸销量下跌大半,于是他只得装作抽样的模样,混在这堆烟民里探听消息。
听着听着,问题又来了。
申报主打彩妆沙龙,娱乐报主打好莱坞百老汇,大众报则集中在黎觉予作者的身份上,反而是他晚打样的《民国日报》,似乎没有半点优势。
这该如何是好。
如何在新闻内容趋于不同的情况下,开辟新题材?
呆在烟馆里不抽烟的邵主编,急得团团转,直到听到烟榻上某两位贵妇太太的聊天。
“喔唷,吾刚从沙龙来额,碰着堵车算了,里向人七兜八兜,轧来轧去,急煞人了!”
嗯,这太太一听就是上海人。
好在邵主编虽然从北平来,却能听懂上海话,他一个箭步冲到烟榻附近,问:“然后呢!”
“侬吓色特人额!”被大烟熏得迷糊的太太,差点被吓软身子。
好在烟民们总是自来熟的,所以太太并没有怪罪他,继续讲起沙龙趣事,为了邵主编,她还贴心换成国语:“那个黎小姐,穿着一身时髦法国时装,踩着一双露趾的高跟鞋,哎哟,衬得肤色可不要太好看了!”
“没挤进去的太太,就远远望上一眼,立刻打车去外滩找裁缝做衣服了。”
上海太太的朋友捂嘴笑:“真的不敢想象,以后全上海的裁缝得多忙。黎小姐每穿一身新衣服,一堆女人照着做,每换一个新妆容,一堆女人冲到沙龙消费。”
…听到这,邵主编有想法了。
趁烟民们醉生梦死,他赶紧抽身出去,朝报馆快马加鞭赶去。
**
连续几天的新闻轰炸,黎觉予本人感受不到,却直观体现在书籍售卖上。
玛丽亚女校西学班,几乎都是黎觉予曾经的同学。她们眼睁睁看着黎觉予回来,爆红,一切似乎水到渠成,令人羡慕心生向往。
而曾经吐槽过《京阪梦》和《巴黎梦》不真实的人,在知道书中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后,全都懦懦不敢多说什么,只敢羡慕又挽尊地吐槽一句:“谁让她不提前说这是日记?”
至于本身就喜欢两个梦的人,知道这是事实后,更开心。
班长甚至将《巴黎梦》女主登上百老汇的片段,誊写在本子上,用来时时刻刻激励自己。因为喜欢,她们还打算自费,将两本梦翻译出来。
还没等女校做出这种壮举,商务印书局就承接新闻浪潮,推出黎觉予小说的中文版。
消息一出,万人惊喜。
“我也听说了,刚准备放学后去买呢!”
“我想让母亲带我去彩妆沙龙,被骂小女孩家家化什么妆。我一说黎觉予和我一个年级,她们顿时就不说话了!这下我终于找到父母的弱点了,等我买好书,回去让她们开开眼界!”
“我也是!我说我要唱歌剧,母亲拒绝,我提起黎觉予她们就不说话了。”
“你们也要去买书吗?带上我吧!”
…能在圣玛丽亚女校上学的,都不是穷人,因为太喜欢某样东西,买走十个八个是常事。班长甚至信誓旦旦地说:“我就买三十本。”
--
她甚至有点怨恨金手指,为什么要让唯一快乐的幻境成为真实,成为她的负担。
“好,一起去看看吧。”
第164章 终归上海(27) 走红上海
好莱坞编剧、闹剧全都告一段路。
妆沙龙的第一天营业。
赚得盆满钵满。
在好莱坞女星克拉拉、权贵代表傅太太李太太、安托瓦内特之流、好莱坞百老汇向往者, 这些有名有姓的人陆陆续续登场后,几乎半个上海的大报都来了。
在店内简单拍照和采访后,拥有抽大烟习惯的要闻编辑们,便聚集到望平街左近的烟馆“聚众吸烟”, 等着报馆工役们将电稿, 或者新闻小样带过来。
“你们家写什么?”申报问大众报。
大众报要闻编辑回答:“夸张的很!”随手将自家小样递过去。
众人凑过来一看, 好家伙, 描述得竟比上海土生土长的富家小姐还要夸张。
[不住有领事馆黑色车辆进入,亦有不少外国友人, 其中有一好莱坞女星克拉拉。沙龙中间摆了一张大桌子,上头摆满帝王厨子的杰作,冷菜、点心、甚至还有鱼子酱。大厅周围摆满沙发, 没排好号化妆的女客们或坐或立,随意交谈,想要吃点心就自己动手,十分自由。]
坐在角落的中国画报的编辑狠狠吸一口,吐出呛鼻白烟:“你这个还算好。”
“我们这边要结合黎觉予是百老汇女明星的身份写,那才叫一个灵啊。”
他这样说,摆明就想吸引编辑烟民们过来看, 所以大家改变方向,凑到角落来。
[百老汇女明星玛丽,歌剧彩妆沙龙文豪样样不落, 旁人酷爱西洋时髦之流, 都是往外掏腰包;玛丽喜爱, 却是让人自愿送钱上门…]
…“也还行吧!”虽然“歌剧彩妆沙龙文豪样样不落”的说法有些离谱,但的确是实事啊。”
整个烟馆都在讨论黎觉予的事情,只有年龄尚浅的《民国日报》, 邵主编,一言不发。
《民国日报》没有新闻来源,就连沙龙开业也没收到邀请,挤不进去。
邵主编没办法了。现在黎觉予可是上海财富密码,没有她的新闻当日报纸销量下跌大半,于是他只得装作抽样的模样,混在这堆烟民里探听消息。
听着听着,问题又来了。
申报主打彩妆沙龙,娱乐报主打好莱坞百老汇,大众报则集中在黎觉予作者的身份上,反而是他晚打样的《民国日报》,似乎没有半点优势。
这该如何是好。
如何在新闻内容趋于不同的情况下,开辟新题材?
呆在烟馆里不抽烟的邵主编,急得团团转,直到听到烟榻上某两位贵妇太太的聊天。
“喔唷,吾刚从沙龙来额,碰着堵车算了,里向人七兜八兜,轧来轧去,急煞人了!”
嗯,这太太一听就是上海人。
好在邵主编虽然从北平来,却能听懂上海话,他一个箭步冲到烟榻附近,问:“然后呢!”
“侬吓色特人额!”被大烟熏得迷糊的太太,差点被吓软身子。
好在烟民们总是自来熟的,所以太太并没有怪罪他,继续讲起沙龙趣事,为了邵主编,她还贴心换成国语:“那个黎小姐,穿着一身时髦法国时装,踩着一双露趾的高跟鞋,哎哟,衬得肤色可不要太好看了!”
“没挤进去的太太,就远远望上一眼,立刻打车去外滩找裁缝做衣服了。”
上海太太的朋友捂嘴笑:“真的不敢想象,以后全上海的裁缝得多忙。黎小姐每穿一身新衣服,一堆女人照着做,每换一个新妆容,一堆女人冲到沙龙消费。”
…听到这,邵主编有想法了。
趁烟民们醉生梦死,他赶紧抽身出去,朝报馆快马加鞭赶去。
**
连续几天的新闻轰炸,黎觉予本人感受不到,却直观体现在书籍售卖上。
玛丽亚女校西学班,几乎都是黎觉予曾经的同学。她们眼睁睁看着黎觉予回来,爆红,一切似乎水到渠成,令人羡慕心生向往。
而曾经吐槽过《京阪梦》和《巴黎梦》不真实的人,在知道书中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后,全都懦懦不敢多说什么,只敢羡慕又挽尊地吐槽一句:“谁让她不提前说这是日记?”
至于本身就喜欢两个梦的人,知道这是事实后,更开心。
班长甚至将《巴黎梦》女主登上百老汇的片段,誊写在本子上,用来时时刻刻激励自己。因为喜欢,她们还打算自费,将两本梦翻译出来。
还没等女校做出这种壮举,商务印书局就承接新闻浪潮,推出黎觉予小说的中文版。
消息一出,万人惊喜。
“我也听说了,刚准备放学后去买呢!”
“我想让母亲带我去彩妆沙龙,被骂小女孩家家化什么妆。我一说黎觉予和我一个年级,她们顿时就不说话了!这下我终于找到父母的弱点了,等我买好书,回去让她们开开眼界!”
“我也是!我说我要唱歌剧,母亲拒绝,我提起黎觉予她们就不说话了。”
“你们也要去买书吗?带上我吧!”
…能在圣玛丽亚女校上学的,都不是穷人,因为太喜欢某样东西,买走十个八个是常事。班长甚至信誓旦旦地说:“我就买三十本。”
--